第八章肝脏文档资料.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59905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1.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章肝脏文档资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第八章肝脏文档资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第八章肝脏文档资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第八章肝脏文档资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第八章肝脏文档资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八章肝脏文档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肝脏文档资料.ppt(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节 肝脏正常结构及检查方法,一、肝脏的正常影像表现:形态:楔形或三角形,右叶肝较左叶大、厚,分为4叶(左外、左内、右前、右后)。肝脏可有先天性异常,如左叶发育不良,左叶缺如,右舌叶畸形等。在内脏易位症中肝、脾常相互变位。,第一节 肝脏正常结构及检查方法,一、肝脏的正常影像表现:大小:左叶长9cm,厚6cm,右叶肝斜径:12-14cm,肝脏分膈面及脏面,膈面外凸且光滑,脏面微凹且不平。,第一节 肝脏正常结构及检查方法,第一节 肝脏正常结构及检查方法,一、肝脏的正常影像表现:超声表现:左叶外形易变;膈面细薄、光滑,左叶脏面光滑清晰,右叶脏面回声较粗厚;实质呈细小点状回声,其间散在短小线状回声,

2、分布均匀。,一、肝脏的正常影像表现:管道结构:分为肝动脉、门静脉、肝管、肝静脉及淋巴管5种。门静脉壁厚,内径最宽,左、右分支,回声偏强。肝管与门脉伴行,位于门静脉腹侧,内径约为门静脉1/3。肝动脉最细,约为门静脉的1/5。肝静脉壁薄,分左、中、右三支,壁薄光滑,汇入下腔。二维声线图上,肝内淋巴管道不能显示。,第一节 肝脏正常结构及检查方法,一、肝脏的正常影像表现:管道结构:肝脏面中部有略呈“H”形的3条沟:横行的沟位于脏面正中,有左、右肝管,左、右支肝固有动脉,门静脉左、右支和肝的神经、淋巴管等由此出入,称第一肝门。左侧的纵沟窄而深,前部内有肝圆韧带通过,称肝圆韧带裂。右侧的纵沟宽而浅,前部容

3、纳胆囊,称胆囊窝。,第一节 肝脏正常结构及检查方法,第一肝门,第一节 肝脏正常结构及检查方法,一、肝脏的正常影像表现:管道结构:肝膈面后部稍偏左侧有一较宽的沟,内有下腔静脉通过,称为腔静脉沟。腔静脉沟上端,有肝左、中、右静脉出肝后立即注入下腔静脉,称第二肝门。,第一节 肝脏正常结构及检查方法,第一节 肝脏正常结构及检查方法,二、扫查方法:消化系统检查注意事项1.空腹8小时以上,尽量上午检查2.饮水检查3.胃肠内无钡剂积存4.体位:平仰卧位各种侧卧位俯卧位坐位和站立位,第一节 肝脏正常结构及检查方法,第一节 肝脏正常结构及检查方法,二、扫查方法:1.矢状面(纵切面)肝-右肾矢状切面:右锁骨中线,

4、腋前线之间,可显示肝、肾和结肠的关系。肝肾隐窝内可见液体(少量腹水时),肝-右肾矢状切面(右腋前线肋弓下纵切面),肝、胆矢状切面:右锁骨中线或右腹直肌外缘。可显示右肝下缘、胆囊窝、门脉右干胆囊与门脉垂直显示,第一肝门长轴切面,下腔静脉矢状切面(右肋间肝脏右叶切面):肝脏后面见到呈纵贯全腹的长带状无回声。,右肋间肝脏右叶切面,经腹主动脉矢状切面:,2.横切面高位横切面第一肝门横切面经胰腺水平肾门横切面低位横切面,第一部分 肝脏正常结构及检查方法,右肋缘下斜切面:指向肝门:显示门脉及其右肝内分支:(右前支、右后支)门脉左支分为横部、矢状部、囊部(工字结构)。左内侧支、左外侧支(左外上支、左外下支)

5、肝静脉:三支肝静脉从第二肝门处汇入下腔。右肋间斜切面,第一节 肝脏正常结构及检查方法,“飞鸟征”,肝门,1.恶性: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肿瘤2.良性:血管瘤、肝囊肿、肝脓肿、肝包虫病,第二节 肝占位性病变,一、原发性肝癌1.病因、病理:原发性肝细胞癌(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病史常见,男女比例:2.6:1)、原发性胆管细胞癌、其它原发肿瘤。2.病理分型:弥漫性、块状型5cm、结节型、小癌型3cm。,第二节 肝占位性病变,3.超声表现(1)肝癌声像图常见表现肝内可见多个单发或多发的圆形或类圆形的实性肿块。包膜:多数结节有包膜或包膜不完整,少数无包膜。内部回声:多而复杂,大致可分为:a:低回声,均匀,不均匀

6、,中心偏强,低高镶嵌;b:高回声:均匀,不均匀,以高回声为主兼有低回声。c:混合型:低、高、无回声均有。,一、原发性肝癌,3.超声表现(1)肝癌声像图常见表现周围暗环:低回声晕,在肝癌周围一圈低回声 目前几种说法,1)肿瘤结节推开其周围小血管而形成周围血管围绕征。2)肿瘤组织压迫周围组织形成。后方回声:大肝癌后方回声衰减,小结节可无变化或稍增强。,一、原发性肝癌,3.超声表现(2)肝癌声像图的5大特征:膨胀生长:呈圆形,椭圆形,压迫周围组织,低回声晕。多形性 多种不同程度回声,不同形态。多变性 强回声,由于生长快,坏死可变成低回声、无回声。迅速生长:3cm以下小肝癌,直径倍增时间为89天左右。

7、肝硬化基础。,一、原发性肝癌,3.超声表现(3)肝癌转移及扩散 癌栓(门静脉、肝静脉癌栓):可导致不完全性或完全性梗阻 肝内扩散及侵入邻近脏器:例如胆囊、胆总管或肝总管、胃壁、结肠 远处转移:下腔-肺;第一肝门旁、腹主动脉旁、腹膜后淋巴结转移,一、原发性肝癌,PV,门静脉癌栓,Tumor,门静脉癌栓,3.超声表现(4)小肝癌,定义:直径小于3cm超声表现:低回声结节占90%,圆形,有包膜,侧壁回声失落(两侧包膜不显示),内回声均匀,后方回声轻度增强;高回声结节占10%,圆形,包膜不清,周围暗环,回声不均匀;分隔型结节占1%,包膜薄,内低回声有纤维分隔,病理上相当于结缔组织增生型。等回声结节。,

8、一、原发性肝癌,小 肝 癌,小 肝 癌,3.超声表现(5)弥漫性肝癌特征:肝大:病灶叶明显大。肝硬化背景。回声不均,于数叶或全肝分布不规则的粗亮斑点。门脉或肝静脉内癌栓。AFP升高。,一、原发性肝癌,弥漫性肝癌,3.超声表现(7)超声彩色血流成像:1)多血管型肝癌:结节周围及内部可见血流信号,点状、丰富者呈树枝状。2)少血管型肝癌:周边上点状,内部未见血流。注意假阴性,深度8cm,角度,取样框等。3)肝动脉-门静脉瘘:红蓝镶嵌,杂乱,V60cm/s4)流入血管与流出血管流入动脉-肝癌;流出门脉-肝癌流入门脉血管瘤or肝癌流出肝静脉血管瘤or肝癌,一、原发性肝癌,鉴别诊断1.肝血管瘤2.肝腺瘤3

9、.肝脓肿4.转移性肿瘤,一、原发性肝癌,少见肝恶性肿瘤:1.原发性胆管细胞性肝癌,肿块远端小胆管扩张。2.肝胚胎性肉瘤(肝母细胞瘤)幼儿,儿童3.肝血管平滑肌肉瘤,呈圆球形,包膜清晰光滑,内部低回声,中心为小圆形无回声,无回声边缘为类圆形高回声放射状排列,肿瘤实质血供丰富。,第二节 肝占位性病变,二、转移性肝肿瘤 全身各器官的恶性肿瘤均可出现肝转移,较多来自消化道、乳腺、肺等。声像图各异:胃癌:可为低回声,也可为囊实混合性肿瘤结肠癌:可为高回声,也可为强回声后伴声影,后者有特异性乳癌:单个或多个结节,呈牛眼征或声晕征,第二节 肝占位性病变,二、转移性肝癌(胃癌),二、转移性肝癌(乳腺癌),三、

10、肝血管瘤:二维超声:外形:规则或不规则。好发于肝静脉分支边缘及肝脏边缘近包膜处。边缘:边缘回声一般高,与周围肝组织分界清晰。内部回声:高回声(80%)、低回声、混合回声,内分布均匀,呈网状、管道样结构。多普勒超声:多无明显彩色血流。,第二节 肝占位性病变,肝血管瘤,肝血管瘤,原发性肝癌与肝血管瘤的鉴别,肝囊性病变:包括肝囊肿,肝脓肿,肝包虫病四、肝囊肿 1.病理:分为潴留性和先天性两大类潴留性囊肿:肝内小胆管被阻塞,炎症、水肿、结石等,囊液多为胆汁;先天性囊肿:多个,例如多囊肝,肝多发囊肿。,第二节 肝占位性病变,2.超声表现:圆形,椭圆形;包膜清晰,壁薄;前、后壁弧形,光滑,后壁回声高于前壁

11、;侧壁回声失落:在囊肿时看不到侧壁。侧壁声影:侧壁两侧两条细带,折射性声影;后方回声增强。,四、肝囊肿,内部回声:单纯性:内为无回声 分隔性:内有分隔 粘稠性:内可见细小点状回声漂浮,四、肝囊肿,肝囊肿,肝多发囊肿,多囊肝,鉴别诊断:粘稠性与肝脓肿、小肝癌鉴别;多发肝囊肿与多囊肝鉴别肝脓肿:壁厚,内回声粘稠,早期可呈低回声,无包膜,须与小肝癌鉴别肝包虫病:囊内见分隔,大囊套小囊,子囊;病史,四、肝囊肿,五、肝脓肿 1.病因、病理:细菌或原虫进入后,造成炎症及肝区域性坏死。细菌可因化脓性胆管炎上升至肝,经门静脉入肝,经肝动脉入肝,经外伤创口或肝穿刺入肝。溶组织阿米巴原虫经门静脉入肝。,第二节 肝

12、占位性病变,2.二维超声:早期肝炎期:炎症区回声增高,与肝组织间分界不如肝血管瘤清晰,内部高回声分布均匀。早期脓肿期:边缘回声仍高,中心回声变低且不均匀,可出现弱回声或小无回声区。脓肿液化期:边缘高回声,中心出现较大而明显的液性区。内壁呈虫蚀样改变;腔内可呈不均匀的光点反射,低回声或混合回声;光点随体位改变而活动。慢性脓肿期:脓肿壁减薄,回声更高。内壁平整,外周肝组织炎症反应区逐渐模糊、消失,囊壁可完全钙化。,五、肝脓肿,3.多普勒超声:早期肝炎期、早期脓肿期:病变区中部及周围均显示血流增加。脓肿液化期:脓肿周围炎症反应区血流增加。慢性脓肿期:内部无彩色血流,周围无血供变化。,五、肝脓肿,肝脓

13、肿声像图,六、肝包虫病 1.病因、病理:细粒棘球绦虫的棘球蚴经肠道、门静脉到达肝脏后,发育成囊胞继续生长,称肝包虫病。囊壁分内外两层,内囊为虫体生发层,外囊为肝组织形成的纤维包膜。2.超声表现:肝内单囊、多囊、母子囊集合体(囊中囊,最具特征性)慢性者可见囊壁钙化囊内呈现细粒小体,为囊沙。,第二节 肝占位性病变,肝包虫病,一、脂肪肝二、肝硬化,门脉高压三、华支睾吸虫四、肝血吸虫并五、淤血肝六、巴德-基亚里综合症,第二节 弥漫性肝脏病,一、脂肪肝:1.病因:肥胖、大量饮酒、糖尿病、长期营养不良、慢性感染或药物等。2.病理及临床 正常肝脏脂肪含量约5%,肝内脂肪含量达40-50%,或全肝1/3肝小叶

14、脂肪沉积,称脂肪肝,其中主要为中性脂肪,其余少量为卵磷脂和少量胆固醇。脂肪的声衰系数低于肝组织,肝内脂肪颗粒使入射超声呈散射模式,最终导致总衰减显著增加。3.临床:多数可无症状。,第二节 弥漫性肝脏病,4.超声表现:1)均匀性脂肪肝(弥漫性脂肪肝)前半部回声增强,管道减少,纹理不清,后半部回声减弱,可呈分层递减,严重者无回声显示。2)非均匀性脂肪肝鉴别:与肝占位,肝血管瘤鉴别,一、脂肪肝,脂肪肝,脂肪肝(非均匀性),二、肝硬化:多种原因引起的全身性疾病,常见原因是乙肝肝硬化。病理:肝细胞变性、坏死、再生、假小叶形成。1.临床表现:消瘦、腹胀、腹水、出血、黄疸、腹壁静脉曲张等。,第二节 弥漫性肝脏病,2.超声表现:肝体积缩小、肝包膜、肝实质回声、肝内管道、脾大、腹水、门脉系统、脐静脉开放、胃左静脉曲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可见增粗曲张的食道下段静脉)、胆囊壁水肿。3.多普勒超声 1)彩色血流:门静脉,正常为单一的红色,门脉高压时红、蓝色双向低速血流或反向血流 2)门脉高压时,Vmax12cm/s。,二、肝硬化,肝硬化,GB,肝硬化时胆囊声像图,肝硬化 门静脉增宽,肝硬化 腹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