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生理学绪论.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60076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医学]生理学绪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临床医学]生理学绪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临床医学]生理学绪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临床医学]生理学绪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临床医学]生理学绪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医学]生理学绪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医学]生理学绪论.ppt(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生理学(physiology),魏晓菲Tel:15258398997,648997Email:宁波大学医学院,第一章 绪 论,第一节 生理学的研究任务、内容和方法,第二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相对稳定,第三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一、什么是生理学?生理学是生物学的分支,是研究生物 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现象和规律的科学。生命活动是指整个生物体及其各组成 部分所表现的各种生命现象或生理功能。如:呼吸、消化、循环、肌肉运动等,第一节 生理学的研究任务、内容和方法,研究的任务就是要弄清这些生命活动的发生机制、相互关系以及内外环境的各种变化对这些功能的影响。在各种疾病情况下,身体某个或某些部分发生的变化,器官在疾

2、病时发生的功能变化、功能变化与形态变化之间的关系及对其他器官的影响等等。研究的意义是要为临床服务,促进医学事业的发展,英国医生哈维(William Harvey,1578-1657)用动物活体实验的方法,第一次科学地阐明了血液循环的途径和规律,被公认为近代生理学的奠基人,为现代生理学(modern physiology)奠定了基础。,二、生理学发展简史,以科学实验研究为特征的近代生理学是从17世纪开始的。,M.Malpighi(1628-1694)(意大利):运用显微镜观察微循环,证实Harvey对循环系统结构的推论,L.Galvani(1737-1798)(意大利):发现生物组织的电活动,2

3、0世纪初,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Ivan Pavlov,18491936)研究了大脑的功能,创建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对医学、生理学、心理学甚至哲学产生深远的影响。,1939年美国生理学家坎农(WBCannon,18711945)在内环境恒定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稳态”的概念。,我国现代生理学的发展:60年历史。林可胜教授发起创建中国生理学会(1926)。,1只有认识了“正常”,才能认识“异常”(疾病);2认识了正常,才能想方设法维持正常,防止异常;3生理学的发展可促进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的发展;4、学习与掌握一些实验技术,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什么要学习生理学?,二、生理学水平和研

4、究内容,(一)整体水平:活体解剖实验法、慢性实验法,以完整机体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和分析在各种条件下,完整机体的各器官各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协调的规律。,(二)器官和系统水平 离体组织、器官实验法,机体内各器官或系统的生理活动功能,活动规律以及受哪些因素的影响。,1.功能2.功能原理3.功能的评价4.特点5.调节或影响,(三)细胞和分子水平:离体细胞、分子实验法,研究组成机体的细胞及分子的功能,机制及相互关系,三、生理学的研究方法,1、慢性实验 离体实验2、急性实验 在体实验,学习生理学的方法: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机体的某种结构,必然有相应的功能,功能建立在结构之上,所以应对相关组织结构内容进

5、行必要的复习。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机体以其整体适应于自然界,但为了叙述方便,常以分子、细胞、器官、系统水平阐述其功能,在理解其各水平的功能的基础上,应注意各水平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还应非常重视各功能活动发生的条件和影响它们的因素。听、录与习、记的关系:对知识的学习,课前适当预习,课堂认真听课和作必要的听课笔记,尤其认真听课是良好的学习方法;及时地、有计划地复习,往往可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一、机体的环境1.外环境:机体整体直接接触和生活的环境。(外界、大气环境)2.内环境:细胞直接接触和生活的环境。(细胞外液),第二节 机体的内环境,体液和体液的分布体液:人体细胞内外含有大量液

6、体,总称为体液。注:膀胱内液体不属于细胞外液,60%,细胞内液40%,细胞外液20%,血浆5%,组织间液15%,第三间隙液(2-3%),人体的内环境,1.概念 内环境的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细胞外液的总量、化学含量,温度、pH、渗透压等保持动态平衡)2.意义 维持机体的正常功能,是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二、稳态(homeostasis),3.稳态的实现在整体是在神经体液机制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活动而实现的。,概念:当环境变化时内环境被扰乱,与此同时一些器官、组织的生理活动发生相应改变,从而恢复内环境的稳态。,第三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一、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一)神经调节 神经调节

7、:由神经系统的活动调节生理功能的 调节方式。调节特点:快速、局限、准确、精确、协调 调节基本方式:反射 指在中枢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发生有适应 意义的规律性应答反应。调节结构基础:反射弧,传入N纤维,中 枢,传入N纤维,效应器,感受器,(二)体液调节 体液调节: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经血液运输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调节特点:缓慢、广泛、持久 调节方式:激素(有的是神经调节的一个延长部分)远分泌:内分泌腺激素血液运输受体生理效应。旁分泌:激素不经血液运输而经组织液扩散达到的局部性体液调节。神经分泌:神经细胞分泌的激素释放入血达到的体液调节。,(三)自身调节 自身调节:当体内、外环境变化时,细

8、胞、组织、器官本身不依赖神经与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调节特点:范围较小、不十分灵敏 例如:小A的灌注压血管平滑肌受到牵拉血管平滑肌收缩小A的口径小A的灌注量不致增大,第四节 体内的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可分为:1.非自动控制系统 2.反馈控制系统(feedback control system)3.前馈控制系统(feed-forward control system),一、生理功能调节的自动控制 在研究生命现象时,看到机体许多功能调节的过程与工程技术中的控制过程有许多共同的规律。从控制论的角度来看,体内存在着数以千计的各种控制系统。因此,学者们也应用控制论的概念、原理和方法来认识和分析机体各

9、种功能的调节。从控制论的观点分析,控制系统可分为:非自动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和前馈控制系统三大类。,(一)、非自动控制系统 非自动控制系统是一个开环系统,即受控部分的活动不会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控制方式:单向性 控制特点:对受控部分的活动不起调节作用。在人体生理功能调节中,该方式极少见的,仅在反馈机制受到抑制时,机体的反应表现为非自动控制的方式。例 如:应激时,因压力感受性反射受到抑制,应激刺激引起交感神经系统高度兴奋,使血压、心率,而这些信息不能引起明显的神经调节活动,故血压和心率维持在高水平。,机能活动,受控部分,指 令,控制部分,(二)、反馈控制系统 反馈控制系统是一个闭环系统,

10、即受控部分的活动会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控制方式:双向性(分:正反馈、负反馈),受控部分,指 令,机能活动,正 反 馈 信 息,指 令,受控部分,机能活动,负 反 馈 信 息,控制特点:正反馈不是维持系统的平衡或稳态,而是破坏原先的平衡状态。负反馈是维持系统的平衡或稳态。正常机体中有大量的负反馈机制(压力感受性反射,体温调节),正反馈机制很少(排尿反射、分娩、大量失血出现的“恶性循环”)。,控制部分,控制部分,(三)、前馈控制 前馈控制是指控制部分向受控部分发出指令的同时,又通过另一快捷通路向受控部分发出前馈信息,及时地调控受控部分的活动。控制方式:双通路控制特点:前馈机制可更快地对活动进行控制,使活动更加准确(如某肌肉完成一定动作)。有些条件反射也可认为是一种前馈控制(如看到食物就唾液分泌)。,控制部分,受控部分,指令,快捷通路前馈信息,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内环境 反射 正反馈 负反馈,二、简答题:,1.什么是内环境稳态?保持内环境 稳态有何生理意义?,2.简述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与 特点。,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