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评估能力的考查归类例析.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60151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评估能力的考查归类例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考评估能力的考查归类例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考评估能力的考查归类例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考评估能力的考查归类例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考评估能力的考查归类例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评估能力的考查归类例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评估能力的考查归类例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考评估能力的考查归类例析评估是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之一,是科学探究过程的重要环节。其能力的基本要求为:(1)有评估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的意识;(2)能注意假设与探究结果间的差异;(3)能注意探究活动中未解决的矛盾,发现新的问题;(4)尝试改进探究方案;(5)有从评估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意识;(6)认识评估对科学探究的意义。在近几年的中考中,各地十分重视对评估能力的考查,出现了不少立意新、情景新,能力要求高的中考试题。综观这些考题,大致可分为三大方面。一、评估探究方案对探究方案的评估,主要有:评估探究方案的可

2、行性;评估探究方案的优劣等。例1(2009成都)小敏的实验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她的困惑是:不知道实验室准备的凸透镜的焦距。小亮给她提供的解决方案是:根据图1所示的设计方案图进行实验,测出焦距。你的意见:小亮的“方案”是(选填“可行”或“不可行”)的。A如果“方案”可行,请你对利用该“方案”测量焦距的具体操作提出一条注意事项:。B如果“方案”不可行,请提出你的解决方案:。(说明:若你认为“方案”可行,则选A解答;若你认为“方案”不可行,则选B解答)解析:由于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于凸透镜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一点即凸透镜的焦点,故可利用平行光会聚法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根据设计方案图,使平行光与

3、凸透镜的主光轴平行,移动光屏直至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清晰的亮点时,测出透镜光心到光屏的距离即为焦距。答案:可行;实验中要让平行光尽量与透镜的主光轴平行(或实验中要在光屏上得到最小最清晰的亮点时,才停止移动光屏等)点拨:评估探究方案是否可行,先考虑方案是否有科学的理论依据即实验原理(物理概念或规律);再分析所给方案能否达到实验目的。例2(2011烟台)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甲、乙两组同学分别使用A、B两套装置(如图2)来完成实验。(1)甲组观察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C所示,他们所测水的沸点是。他们所选择的装置应是(NN“A”或“B”)。(2)分析评估A、B两套装置。(注:为了突出本文“

4、评估”主旨,对原题稍作改动,且解析以评估为主,下同)解析:比较两套装置可知,A装置中烧杯上方有纸盖,可以减少热量散失,缩短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所用的时间,但这样做使水表面气压略高于外界的大气压,所测的沸点不是当地气压下水的沸点,这也是甲组所测水的沸点高于100原因;B装置中烧杯上方没有纸盖,虽然热量损失大,实验耗时长,但水表面气压等于外界的大气压,所测的沸点是当地气压下水的沸点。答案:(1)103;A(2)A装置热量损失少,实验耗时少,但所测的沸点不是当地气压下水的沸点;B装置热量损失大,实验耗时长,所测的沸点是当地气压下水的沸点点拨:评估实验装置也就是评估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先比较两套方案的异同

5、;再分析两套方案所测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情况。例3(2011江西)关于测量定值电阻阻值的实验【方案一】运用电压表(无电流表),一个阻值为R0的固定电阻,测量定值电阻阻值。器材:一只电压表、一个阻值为R0的固定电阻、电源、开关和导线若干。实验步骤:步骤一:请你在图3虚线框中画出实验时所需的电路图,并连接电路;步骤二:将电压表在见两端,闭合开关,读出电压表的示数Ux;步骤三:将电压表在R0两端,闭合开关,读出电压表的示数U0;步骤四:根据你设计的电路的特点和实验所测得的物理量,写出Rx的表达式(用符号表示)。【方案二】运用一只电压表(无电流表),一个已知最大阻值的滑动变阻器,测量定值电阻阻值。器材:一

6、只电压表、一个已知最大阻值的滑动变阻器、电源、开关和导线若干。实验要求:请你在图4虚线框中画出实验所需的电路图。评估交流:(1)从实验操作角度看,以上两个方案中,方案更好。(2)好在(只要求写出一条)。解析:测量电阻的基本方法是伏安法,其依据是R,需要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若只有电压表没有电流表,可采用串联的方法,利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的特点,借助电压表与已知阻值的电阻来确定通过被测电阻Rx的电流。方案一中,用电压表分别测出Rx与R0两端的电压Ux和U0,由于见Rx与R0串联,根据欧姆定律,电路中的电流Ix=I0=,故Rx=。方案二中,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最右端时,变阻器连人

7、电路的电阻为0,Rx两端的电压等于电源电压U;将滑片移至最左端时,变阻器的电阻R全部连入电路中,测出Rx两端的电压Ux,则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UUx,电路中的电流I,故RxR。方案二与方案一相比,方案二中不用换接电压表,只需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即可完成实验,操作起来更方便。故方案二更好。答案:方案一:如图5甲所示;并联;并联;。方案二:如图5乙所示评估交流:(1)二;(2)方案二中在测量电压时无需换接电压表,测量电压更方便点拨:评估实验方案的优劣,可从操作的简便性上考虑(也可从实验误差大小上考虑)。二、评估探究过程对探究过程的评估,主要有:找出探究过程中的错误或不足,改进探究方案等。例4(200

8、9江西)瑞瑞同学在中考物理实验加试时,对串联电路电压规律进行了探究。【猜想与假设】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设计与进行实验】(1)按图6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电路;(2)闭合开关,用电压表测出L,两端的电压;(3)在测L2两端的电压时,瑞瑞同学为了节省实验时间,采用了以下方法:电压表所接的B接点不动,只断开A接点,并改接到C接点上;(4)测出AC间的电压。【交流与评估】(1)瑞瑞同学用上面的方法能否测出L2两端的电压?为什么?UAB/VUBC/VUAC/V2.41.43.75(2)方法改进后,所测出AB、BC、AC间的电压记录在上面表格中。分析瑞瑞同学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串

9、联电路总电压(选填“等于”或“不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3)这个实验在设计方案上还存在的不足之处是:。解析:从所给的一组实验数据可看出,串联电路总电压不等于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这是由于归纳性实验只测了一次,数据是不可靠的,应多次换用小灯泡进行测量,通过多次测量归纳得出结论,使结论具有普遍性。答案:(1)不能,因为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2)不等于;(3)以一次实验数据得出物理规律(没有进行多次测量),实验结论不具有普遍性(或没有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进行实验,实验结论不具有普遍性)点拨:找出设计方案的错误或不足之处,可从实验方法、实验过程和操作上进行分析。看实验方法是否科学、可

10、行,实验过程有无缺漏或多余的步骤,操作上有无错误等。对于归纳性探究实验必须进行多次测量,这样得出的结论才具有普遍性。例5(2011吉林)图7是小轩同学做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示意图。在实验中小轩将体积相同质量不同的两个金属球从同一高度释放,目的是探究金属球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的关系,他观察到两个口杯上方的纸都被砸破了,没有比较出两金属球重力势能的大小。为了能够从实验现象中比较出两金属球的重力势能的大小,你将如何改进这个实验?改进方法;改进后的实验可以通过观察来比较金属球的重力势能的大小。解析: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高度有关,要探究金属球的重力势能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必须控制另一个因素

11、不变。将两个金属球从同一高度释放,金属球的质量不同,故该实验探究的是金属球的重力势能与质量的关系。由于能的概念是能够做功的多少,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其能量越大,实验中能够做的功的多少是通过金属球对纸杯的破坏作用来体现的,但用纸杯无法比较做功的多少,故实验无法比较出两金属球重力势能的大小。要比较重力势能的大小,可用橡皮泥(或细沙;或花泥;或泡沫板等)代替纸杯。金属球下落时对橡皮泥做功越多,橡皮泥的凹陷程度(或形变程度)越大,说明金属球的重力势能越大,因此通过观察比较橡皮泥的凹陷程度(或形变程度)可比较金属球重力势能的大小。答案:质量;用橡皮泥(或细沙;或花泥;或泡沫板等)代替纸杯;橡皮泥(或细沙

12、;或花泥;或泡沫板等)的凹陷程度(或形变程度)点拨:改进探究方案,先要弄清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找出探究过程中的缺陷或错误;再根据所学知识和实验方法分析解答。三、评估探究结果对探究结果的评估,主要有:评估探究结果的可靠性、完整性;分析错误结论的原因;探究结果的误差分析等。例6(2011贵阳)小强利用U形管压强计和装有水的大烧杯来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实验前,他注意到U,形管两边的液面已处在同一水平线上,如图8甲所示。(1)当他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发现U形管两端液面如图乙所示的情景,则实验装置可能出现了问题。(2)排除故障后,他重新将金属盒浸没于水中,发现随着金属盒没入水中的深度增大,U形管两边

13、液面的高度差逐渐变大,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有关。(3)接着小强要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则应保持不变。(4)小强保持丙图中金属盒的位置不变,并将一杯浓盐水倒入烧杯中搅匀后,实验情形如图丁所示。比较丙、丁两次实验,小强得出了: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密度越大,其内部的压强就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否可靠?原因是: 。解析:(4)评估结论:由于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深度有关,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必须控制深度不变。实验过程中,虽然保持金属盒的位置不变,但因为往烧杯中加了浓盐水,使得金属盒所在深度增大,即没有保持金属盒在液体中的深度不变,故不能正确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

14、度的关系,所得结论是不可靠的。答案:(1)橡皮管破裂(其他合理答案均可);(2)深度;(3)深度;(4)不可靠;没有考虑到烧杯内因加入浓盐水而使金属盒到液面的深度发生了变化点拨:评估所得结论是否可靠,关键要分析探究结论与物理条件之间的关系。对于涉及多因素的探究实验,必须采用控制变量法,所控制的变量不正确,所得的探究结论则是不可靠的。例7(2011兰州)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某同学将杠杆悬挂起来,发现杠杆的右端低,左端高,他应该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调节,使杠杆在位置平衡。(2)在杠杆两端挂钩码,不断改变动力或动力臂的大小,调节阻力或阻力臂的大小,使杠杆在原来的位置重新平衡,记录

15、数据如下表:实验次序动力F1N动力臂l1cm阻力F2/N阻力臂l2cml2.051.01022.0102.01032.0102.015根据表中的数据你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3)根据第2次实验数据有同学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一阻力+阻力臂。他得出此错误结论的原因是:。解析:(3)分析处理实验数据,有多种方法,但不同的物理量不能相加。由于力的单位是N,而力臂的单位是cm,故将力与长度相加所得的结论是错误的。答案:(1)左;水平(2)F1l2,一F2l2(动力动力臂一阻力阻力臂)(3)将不同的物理量进行了加法运算点拨:分析错误结论的原因,关键要掌握正确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归纳概括科学规

16、律的方法。对于探究规律性实验,要归纳科学规律,就要寻找数据之间相互关系的特征,这种特征通常表现为相等、之和、之差、乘积、比值等数学关系,因此在归纳时,要通过对数据的分桁,发现这些特征并归纳出结论。但应注意,处理数据时,不同的物理量不能相加。例8(2011广东)学习了密度知识后,刘明同学用实验测量某品牌酸奶的密度:(1)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红线的右侧,此时应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平衡螺母,才能使天平平衡。(2)如图9所示甲、乙、丙图是他按顺序进行实验的示意图;依据图中的数据填人下表的空格中。物理量单位空杯的质量m/g杯和酸奶的质量mg酸奶的体积VmL酸奶的密度p/kgm一

17、3测量值(3)在以上实验中,烧杯内壁会残留部分酸奶而导致实验结果(选填“偏大”或“偏小”),如何做才能避免由此产生的实验误差?解析:测量密度的实验原理是密度公式。若烧杯内壁残留部分酸奶,则其体积读数偏小,故测出的密度值偏大。若先测酸奶与烧杯的总质量m1,再测残留酸奶与烧杯的总质量m2,则m1一m2是量筒中酸奶的质量,所测体积也是量筒中酸奶的体积V,这种方法与烧杯内壁是否残留酸奶无关,这样可以避免残留酸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答案:(1)左;(2)自左向右依次填:334、820、40、122103:(3)偏大;只要把实验顺序改成乙、甲、丙图(或乙、丙、甲图)即可点拨:分析测量误差,要弄清实验方法对所

18、测物理量和测量结果的影响;避免所产生的误差,要注意实验方法的合理性。中考物理开放型试题解题策略江苏杨守勤刘庆贺开放型试题是指题设条件不确定、解题方法多样、答案不惟一的题目。这类试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有助于克服思维定势,避免思维僵化和单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各地中考试卷中,都出现了一批立意和情景新、耐人寻味的开放型试题,它们大多成为试卷中的亮点,格外引人注目。从近几年物理命题中可看出,开放型物理题大致可分四类,即条件开放型、过程开放型、结论开放型、综合开放型。题型之一:条件开放型条件开放型试题的特点是题设条件多余或隐含,不指明所要求解的问题。解这类试

19、题的基本思路就是从题设条件人手,变换角度,创设情境,使解题过程具有开放性。例12011年11月3日凌晨,我国“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飞行器成功对接,共同飞行在茫茫太空中。飞行在太空中的“天宫一号”向着太阳的一面温度会高到100以上,而背阴的那一面又会冷到一200以下,为此科学家在“天宫一号”的外表面涂上一层银白色的涂料。在“天宫一号”实验舱里,未来的航天员可使用笔记本电脑收发邮件,可以看电影听音乐。舱里还配备了太空锻炼器材,如拉力器,用于锻炼下肢肌肉等。请从上面的阅读材料中找出与物理知识有关的叙述,并标明相关的物理知识。例:“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飞行器成功对接以“神舟八号”飞船为

20、参照物“天宫一号”是静止的(1)(2)解析:条件开放型试题由于所给条件较多,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考虑问题从而得到不同的结论。这类题型的特点决定了题不是太难,但要求同学对所学知识能融会贯通。题中给出的如“外表面涂银白色的涂料”、“收发邮件”等语句蕴含着物理知识。答案:飞行以地球为参照物,“神舟八号”飞船和“天宫一号”是运动的外表面涂银白色的涂料有光照射时,减少对热量的吸收;背光时,减少向外辐射热量收发邮件利用电磁波看电影笔记本电脑是光源、光沿直线传播听音乐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拉力器拉力越大,弹簧被拉得越长类型二:过程开放型过程开放型试题的特点是条件、结论都一定,解题过程或策略开放,一题多解及

21、开放设计型实验属于这类题。一般是策略型开放,思路不唯一,进而步骤、过程都不统一,开放设计型实验有时连实验条件都不统一,需自行选定器材,再根据题目需要设计实验步骤,完成指定的设计型实验。例2如图1所示,L1为人射光线,L2为出射光线。请在图中添加合理的光学器件。(注意所添加的器件位置要正确)解析:由题目中的情况容易想到用平面镜来反射。那么,还能用什么光学器件呢?首先沿着“反射”的思路考虑:反射时能否不用平面镜?当然可以用凸面镜或凹面镜。再考虑如果不是反射,折射行不行?当然行用凸透镜或凹透镜、甚至是三棱镜。还可以思考,凸透镜或凹透镜只有一种放置方法吗?试一试,当然不止一种。这样,依据不同的物理规律

22、、原理,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一题多思、一题多解,能更牢固地掌握知识,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答案:如图2所示例3如图3所示,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05N,木块重大约7N,轻质滑轮重为1N、铁架台、刻度尺、足够大的量杯、足量的水和细棉线(自重不计),图中每种器材各有一件。请你利用图中的一些器材,设计一个测量木块重力的实验方案:(1)写出选用器材的名称:;(2)用文字简要地写出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及符号:;(3)木块重力的表达式:。解析:物体的重力直接用弹簧测力计便可测量,但此题不同,因为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小于被测量值,所以题目提醒学生要有安全操作意识,这是作为一个公民将来走入社会必须具有的科学素养。怎样解决弹簧

23、测力计的量程小于被测值的问题呢?只能采用间接测量,这就需要学生的经验和感悟了。注意到木块能在水面上漂浮,又有量杯,想到可用浮力知识解决。若注意到滑轮,可连接成动滑轮来测量。若注意到米尺,可用线连接成一个省力杠杆来解决。答案:方案一:(1)量杯、水、细棉线、木块(2)量杯中水的体积V1,木块放入水中静止后液面的位置V2(3)Gp水g(V2V1)方案二:(1)弹簧测力计、轻质滑轮、铁架台、细棉线、木块(2)滑轮重G动,拉力F(3)根据F=(G+G动)2,得G一2FG动方案三:(1)弹簧测力计、米尺、铁架台、细棉线、木块(2)把米尺连接成省力杠杆,从米尺上读出两力臂l动、l阻(l动、l阻应大于7/5

24、),拉力F(3)根据Fl动=Gl阻,得GFl动l阻类型三:结论开放型结论开放型题目的特点是条件一定,结论多种多样。根据试题提供的信息,从不同的方向分析会有不同的结论,可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解答时,要在这些符合要求的结论中选择最有把握的结论作为答案。例4有些物理量的大小不易直接观测,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量的变化却容易直接观测,用易观测的量显示不易观测的量是测量物理量的一种思路。例如:温度计是利用液柱长度的变化来显示温度高低的。请你也举出一个例子。解析: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

25、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初中物理在研究概念、规律和实验中多处应用了这种方法。大家要在头脑中搜寻学习过的物理内容,筛选出应用这个思想方法获取的知识,确定答案。你可以从力、热、光、电、磁、分子原子、能量等方面进行思考。答案: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长度的变化来显示力的大小;研究条形磁铁(或电磁铁)磁性时,用它吸引铁屑(或大头针)的多少来显示磁性的强弱;研究物体的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时,用物体推纸盒前进的距离来显示其具有动能的多少;鼓面上撒碎纸屑来显示鼓面的振动情况;进行电流的热效应实验时,在电热丝上涂些蜡,利用蜡的熔化来显示电热丝温度升高等。类型四:综合开放型综合开放型题目的特点是条件多种

26、,解题策略多样,结论不惟一。这类试题有利于发展大家的个性,发展大家的发散思维能力。例5图4中甲、乙分别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拿一支没有点燃的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操作的目的是,同时也证明了像与物体的大小。(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从远处逐渐向凸透镜的焦点靠近时,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光屏应向(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所成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大”或“变小”、“不变”)。(3)当蜡烛移到图

27、乙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请你比较甲、乙两图中平面镜与凸透镜所成的像的不同点:;。解析:试题对两个重要的光学实验进行了对比研究。(1)平面镜成像实验的目的是找出像和物体的大小、位置关系。只有“捕捉”到像,才能开展研究。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实验已经“捕捉”到了像,即确定了像的位置和大小。(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得出了像的位置和大小、倒正、虚实与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其中,当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要注意掌握和应用。这句话的意思是,物体从远处逐渐向凸透镜的焦点靠近时,所成的像离凸透镜越来越远,同时像也变得越来越大。(3)比较甲、乙两图

28、中所成的像的不同点属于过程和结论都开放:从成像原理考虑,一个是光的反射,一个是光的折射;从成像虚实考虑,一个是虚像,一个是实像;从成像倒正考虑,一个是正立的像,一个是倒立的像;从成像大小考虑,一个是等大的像,一个是放大的像;从物距和像距关系考虑,一个是物距等于像距,一个是物距小于像距。答案:(1)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相等(2)远离变大(3)一个是光的反射形成的,一个是光的折射形成的;一个是虚像,一个是实像;一个是正立的像,一个是倒立的像;一个是等大的像,一个是放大的像;一个成像时物距等于像距,一个成像时物距小于像距。从上面几例可以看出,开放型试题涉及面较广,灵活而无模式可依,但都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设计,因而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进行探索,都有发挥的空间。开放型试题以开放的姿态展示出物理与我们人类生存发展的联系,具有很大的思维空间。我们要去经历物理知识的再创造过程,需全面观察、广泛联想,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问题,才有利于自己探究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发挥。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