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总复习声、热、光导学案.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60153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总复习声、热、光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声、热、光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声、热、光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声、热、光导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考物理总复习声、热、光导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总复习声、热、光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总复习声、热、光导学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声 现 象【考点聚焦】1声音的三要素 2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3.超声波的应用【知识结构】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 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需要 , 不能传声。固体、液体、气体都是介质。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合 km/h。3、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二、声音的三要素1音调:声音的 。音调跟发声体 有关系, 越高音调越高; 越低音调越低。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距离的远近有关。增大响度的主要方

2、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3音色: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三、声的利用可以利用声音来 和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2减小噪声的途径:(1) 消声;(2) 减弱吸声;(3) 减弱隔声【对应训练】1遇到大风的天气,路旁架设的电线会“嗡嗡”地响,这种声音是由于电线 而产生的。2将手表放在枕头下面,隔着枕头能够清楚第听到手表“滴答”声,这说明枕头的传声能力比空气 。3拿一张硬纸片,让它从一木梳上很快地划过去,再让它慢一点从同一木

3、梳上划过去,两次用力大小一样,则两次发出的声音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前三项都不同4医生用听诊器可以清晰地听见患者心跳的声音,这是由于 A听诊器能自动收集有用的声音 B.听诊器减少了声音的分散,增大了响度C.听诊器减少了噪声的干扰 D.听诊器靠固体传声效果好5为了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小实验现象。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B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C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D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曲线。你认为,

4、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是哪一个或哪几个?,其它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条件,但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6科学家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 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深度是多少m? (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 ms) 科学家发现这种方法是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的距离的,其原因是什么?二、物态变化【考点聚焦】1 温度计的使用。 2物态变化及吸热、放热的情况。3晶体熔化或液体沸腾实验。4物态变化的图像。【知识结构】一、温度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 。2、单位: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

5、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如: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3、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 进行工作。4、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 ,不要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要 ,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要 ,不要 ;读数时视线要 。二、物态变化1、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吸热晶体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晶体熔化的条件:(1) 。(2)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放热晶体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凝固

6、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晶体凝固的条件:(1) 。(2) 。3、汽化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吸热蒸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叫蒸发。发 影响因素:(1) ;(2) ;(3)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 沸腾条件:(1) ;(2) 。腾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4、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叫液化。液化放热液化的两种方法:(1) ;(2) 。5、升华和凝华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要吸热

7、,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要放热【对应训练】1云、雾、雪、霜、露、雹、冰中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是 ,由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是 ;由水凝固形成的是 。图12吹气和哈气都是从人口出来的气。用口“吹气”能使开水变凉,这是因为 ,使水温降低;冬天对着手“哈气”使手变暖,这是因为水蒸气遇冷 ,使手表面温度升高。 3如图1所示是晶体萘的熔化图象,从图中可以看出80的萘是 A. 固态 B. 固、液共存状态 C. 液态 D. 以上几种说法都有可能 4甲、乙两盆水里都有冰块,甲盆里比乙盆里冰块多些;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背阴处。在两盆里的冰块都还未完全熔化时

8、,那么 A甲盆水的温度比乙盆高 B乙盆水的温度比甲盆水的温度高C两盆水的温度相同 D不用温度计测量无法比较两盆水的温度 三、内能及其利用【考点聚焦】 1.扩散现象的判断 2.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3.与比热容和热值相关的计算 4.探究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 5.新能源的利用【知识结构】一、内能1、扩散现象说明: ; 。扩散现象与 有关, 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2、公子动理论的内容: ; ; 。3、内能: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的单位为焦耳(J)。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4、内能与 有关,物体的 时,内能增加; 时内能减少。5

9、、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和 。做功: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 。热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量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传递温度”的说法也是错的。)热传递的条件: 6、比热容:比热容是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能力的物理量。用符号c表示,它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比热容的大小与物体的 和 有

10、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水常用来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7、热量的计算公式:Qcmt c m tQ热量J; c比热容J/(kg);m质量kg; t变化的温度8、热机:利用内能来做功的机械,把 能转化为 能的机器。常用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四个冲程,每个工作循环曲轴转2周,活塞上下往复2次,做功1次。 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是由内能转化为机械能。9、热值: 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用符号q表示。热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形态、质量、体积、是否完全燃烧等无关。公式:Qqm m= q=

11、 QqV V= q=Q放出的热量J;q热值J/kg;m燃料质量kg。V燃料体积m3。10、能源(1)分类一次能源: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为一次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风能、水能、潮汐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柴薪等。二次能源: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如电能。不可再生能源:凡是越用越少,不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核能。可再生能源:可以从自然界中源源不断地得到的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如水能、风能、太阳能、食物、柴薪、地热能、沼气、潮汐能等。(2)核能:获取方法有两种:核裂变和核聚变(3)太阳能的

12、利用: 利用集热器加热物质(热传递,太阳能转化为内能); 用太阳能电池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巩固练习:1.汽油的热值是4.6107焦/千克,其物理意义是_ _,铜的比热是3.9102焦/(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 2.从内能、热量和温度中选择一个恰当的物理量填在下边的空线上:热水放热的“热”是指_。热水太热的“热”是指_。摩擦生热的“热”是指_。四、光现象【考点聚焦】1光的直线传播 2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3光的反射定律,会完成反射光路图 4平面镜成像及其特点【知识结构】一、光源: 二、光的直线传播1条件: 中沿直线传播2现象:(1)小孔成像;(2)影子的形成;(3)日、月

13、食的形成;(4)激光准直。3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3105 km/s三、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定律: 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等于 。即“三线共面,两角相等,法线居中。”2.光的反射类型:(1) ;(2) 。3.平面镜成像特点:(1)平面镜所成的像为 ;(2)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 ;(3)像和物大小相等;(4)像和物的连线跟镜面 。4.球面镜:凹面镜: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 应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凸面镜: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应用:汽车后视镜四、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规律:在折射现象中,

14、 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分居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随之增大。2、折射的现象:从岸上向水中看,水好像很浅,沿着看见鱼的方向叉,却叉不到;从水中看岸上的东西,好像变高了。筷子在水中好像“折断”了。海市蜃楼。彩虹。五、光的色散1、光的色散:光的色散属于光的折射现象。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2、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

15、颜色的光。3、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由 来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 决定的。【对应训练】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海市蜃楼 B.小孔成像 C.手影游戏 D.穿过森林的阳光 2一束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则入射角为 ,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 ,若平面镜沿顺时针方向转动30度,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为 .3.一竖直水井深10m,月球到地球间的距离是3.8105m,则月亮在井中的像离水面 m.在猴子捞月的故事中,猴子始终捞不到月亮,原来是因为 .4.人向竖直放置的平面镜走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在镜中的像越来越大,人从镜中观察到的范围越来越大B.人在镜中的像大小不变

16、,人从镜中观察到的范围越来越小C.人在镜中的像越来越大,人从镜中观察到的范围越来越小D.人在镜中的像大小不变,人从镜中观察到的范围越来越大5.如图1所示,请作出三角形的像6.如图2所示中,作出S点发出的一条入射光,经反射面反射后经过P点图2图1图3 7.小明从平面镜里看到镜子对面的电子钟示数的像如图3所示,这时的时刻应该是多少?。五、透镜及利用【考点聚焦】1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及作图2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3眼睛视力问题【知识结构】一、透镜1、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17、。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FFFF2、典型光路3、分类:凸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用于老花镜;凹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用于近视镜二、生活中的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原理凸透镜成像u2ffu2fuf像的性质其他内容像越小,像中包含的内容越多。投影片要上下左右颠倒放置。凸透镜成实像情景:光屏能承接到所形成的像,物和实像在凸透镜两侧。凸透镜成虚像情景:光屏不能承接所形成的像,物和虚像在凸透镜同侧。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2、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像的性质像距应用倒、正放、缩虚、实u2ffv2f照相机fu2f

18、幻灯机uu放大镜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1)焦点是成实像和虚像,正立像和倒立像的分界点。(2)二倍焦距点是放大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3)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减小(增大)像距增大(减小)像变大(变小)(4)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增大)像距减小(增大)像变小(变大)(5)成虚像时:四、眼睛和眼镜1、成像原理: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2、近视原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强,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用凹透镜矫正)远视原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弱,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用凸透镜矫正)【对应训练】1当你漫步在池塘边,常会看到池塘中的“白云”和在“白云”中游来游去的鱼这一现象的正确解释是:看到的“鱼”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虚像;看到的“白云”是光的 形成的虚像(选填“折射”或“反射”)2.焦距为10cm 的凸透镜,当物体放置在主光轴上距透镜16cm 处时,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 3.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一厚纸片遮住透镜的上半部,则她在光屏上得到的像与未遮住前相比A所成的像只是上部一半 B所成像只是下部一半C所成像没有发生变化 D像的大小、正倒、位置无变化,但像更暗些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