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智慧型的教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做一个智慧型的教师.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做一个智慧型的教师想起这个话题,一是源于前几天随手翻阅到的几则案例、几篇文章,看了李镇西老师的班主任日记心灵写诗,二是因为我校目前有个研究课题智慧学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我想,如何把课程改革与我们的研究课题整合起来呢?首要的是我们老师应该人人成为一个智慧型的老师。智慧,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全部能力,集中体现在他所具有的思想与观念的创新能力、获得知识与应用知识的能力、选择方法及使用方法的能力、掌握技术与技术实践的能力、承担外界压力与把握心理平衡的能力,体现在他的个人意志品质、性格、气质,体现在他对自己的准确评价、他对人生的策划、自我管理、经营人生的能力,体现在他对事物的评价、美感与审美意识。(从这段
2、话中,我们看到“能力”这个词出现了7次,你一定能体会到这“能力”和“智慧”的关系吧。再来看看知识和智慧有何区别呢?)朱永新教授说,知识并不等于智慧。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知识是理念的外化,智慧是人生的反观;知识只能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智慧却能在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在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那智慧哪里来?我想结合所学习到的一些案例从四个方面和大家交流一下。一、从学习中来。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作为老师,没有哪一个不明白。但是在这里,我还是要强调一下。教育是一种“学习”的职业,作为从事这个职业的教师,不应当仅仅是教学生学习,而必须在此同时注重自身的学习。一个教人学习的人,
3、自己却不爱学习,是难以取信于人的。学习是教师维持其职业生命连续性的重要手段,是教师实现其职业生命价值升华的必要通道。其实,在整个社会正在倡导和践行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理念的今天,作为教师更应该率先接受终身教育和坚持终身学习。 这是因为,“今天,世界整体上的演变如此迅速,以致教师和大部分其他职业的人员不得不接受这一事实,即他们的入门培训对他们的余生来说是不够用的:他们必须在整个生存期间更新和改进自己的知识和技术。”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古诗有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是不可忽视的“源头活水”,只有多学,持续地学,才能更新观念,才能用新鲜的血夜来武装我们的头脑。再说,“书是随时在近旁的顾
4、问,随时都可以供给你所需要的知识,而且可以按照你的心愿,重复这个顾问的次数。凯勒”我们为何不好好利用这个顾问呢?我在这里想强调的有两点:教师的学习应当是持续的学习。只有持续的学习,才能赢得教师的持续发展。学习要有恒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会有任何长进的。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和问题,都坚持根据计划的要求将之落到实处。教师的学习应当是自觉的学习。像我们学校的黄利锋老师、顾文元老师教的都不是自己的专业课,但他们都被评为了所教学科的市级教学能手,黄利锋老师还被评为了市级学术带头人,蔡建东老师能当上音体美报编委,马文超老师、陈宇老师在做课件方面都很在行,高年级语文组的刘静晔、
5、赵丽霞、常丽萍、陈叶华跟陈宇老师学练毛笔书法,所举例子无非是想说明一个问题,只有自觉的学习,才能赢得教师自主的发展。当然,我们一般的老师更要自觉地学名著,学教育理论报刊杂志,虽然学校也制订了一些措施,比如,每月查学习摘记,新学年还将把老师的阅读安排到课里,但这些都是外在的因素,有的老师为了应付,就出现了请学生抄、互相抄、以旧代新的现象。当然这只是个别现象。像陈叶华老师,他有自己的学习摘录本,摘录的都是他用得着的内容,评估时检查要上交检查,他有千万的不舍,就担心被弄丢。我想,他这样的学习,完全是自觉的,已经把学习变成了一种内在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寻找到的是快乐,这样的学习已变成一种享受。看到他的
6、学习笔记本后,我就在想,学习摘录形式可以多样些,如,名言类,专门记录各类文章中出现的名言,一旦自己写文章时,就可以到这个栏目去找几句,如果你觉得某篇文章的小标题特别有新意,你就只要把标题记下来,你觉得某些案例特别好,你就记在活页纸上,按教材册数分类,等教到那册教材时经常翻翻。如果没有读书习惯的老师,我觉得可以给自己一个硬命令,如每个学期读一本原著,每天一定要读一篇文章,这样对自己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教学研究有很大的好处,。苏州市副市长、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朱永新教授为推动和促进教师的学习,专门为教师编辑出版了一套丛书,他认为一个教师要不辱使命,要不负众望,要有所创造,要有所发展,就必须读一些垫底的
7、书,为此他为教师开列的书目就有一百多条。我们学校图书馆也有而且将新添其中一部分图书。比如,苏霍姆林斯基的五卷本、陶行知文集,李镇西的爱心与民主、袁卫星的细数阳光当然,学习也不局限于名著、报刊杂志,还可以从网络中来,我们语文老师可以常上“凤凰语文网”“老百晓在线”“名师课堂”,我们可以看到一般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案例以及对课堂教学的热烈讨论,我们还可以直面窦桂梅、支玉恒、王崧舟、薛法根等名师。学习无限,智慧无限,发展无限。记得去年教师节青年教师进行一分钟演讲比赛时,有个老师演讲的题目是有书香味的女人最美,借用她的话来说,那就是有书香味的教师是最有智慧的教师。但愿大家都能做有书香味的老师。二、从实
8、践中来。如果说,学习是一个人成为智慧型老师的前提的话,那教育教学实践,则是教师获取智慧的必要载体和重要通道。因为,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离开了教育教学及其管理实践,教师的发展与智慧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果一个教师学习的成果和效益,不能在其教育教学及其管理实践中得到反映和体现,只是停留在你的学习笔记本上时,对你的学习就会形成消极的负面影响,你就会把学习看作是应对检查的。反之,一旦学习的成果和效益,能很快在教育教学及其管理实践中得反映和体现,你就会增强实践的决心和信心,进而形成学习与实践之间的良性循环。我们知道,李镇西教的是高中语文,虽然面临高考,但他坚
9、持给学生读故事,读名著。我们高年级语文老师也在自己的工作中进行了实践。刘静晔老师给学生读爱的故事、心香花束,还把这些推荐给戴丽老师、常丽萍老师、赵丽霞老师,陈宇老师、陈叶华常常把自己看到的好文章尤其是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文章读给学生听并组织学生讨论。下面来看看他们的实践感受。刘静晔: 走近名著名著,是被世界各地广大读者喜爱的作品,是人类文化的精品,先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巴尔扎克、雨果、普希金、莎士比亚、曹雪芹、鲁迅他们的作品具有真实的生命,丰富的感情和浓厚的文学韵味。 很多的同学觉得名著太深奥,太沉重,而且似乎也脱离现实生活,觉得很难读;喜欢的是那些肤浅的漫画、武打小说。每次到图书馆借阅图书,
10、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还在借一些一幅图画加上几行字的图书,还有些同学还在借阅注音读物。这些书当然也有趣,也能增长一些见识,不过,我们是不是可以在这个基础上,也读些前人的思想结晶呢? 针对学生这一现象,我决定和学生一起读名著,我先选择了爱的教育,它是意大利著名儿童文学家亚米契斯写的,书中通过一个小学生日记的形式,反映了社会各阶层的人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他们的生活状况以及他们对各种事物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情感与不同的处置方法。作者在书中构思了一系列感人的情节,把他所希望感染小读者的美好感情和思想送进小读者的心灵:对父母的爱、对老师的敬重和终生不忘、对周围人的爱、对同学的关心、对穷苦人的同情、对残疾人的尊重
11、和帮助、对祖国的热爱、对英雄的敬仰等等。每天我都利用一点时间读上几段,学生们都挺喜爱。我和孩子们一起欣赏一段段感人的文字,领略名家的文学风采。同学们只要看见我拿着那本书进教室都非常开心,对同学对家人也更有爱心了,做其他事情也变得特别认真了。我还欣喜地发现,在同学们的书包里多了一些这样的书籍,但愿我能带着我的学生走进书的海洋,领略名著的魅力。陈叶华:一个不喜欢阅读的学生,是不可能学好语文的。看着很多的同学总是不愿意阅读,我尝试着通过自己给学生阅读一些有趣的文章来引领学生走向阅读。我最开始选择的是烈火金刚这本书(由于班级男孩子多)。当我站在讲台前读给学生听的时候,尽管我的朗读水平很低,但他们听得是
12、那样的投入,他们还时常会开心地笑出来。我阅读完一定的段落后,我与学生进行交流,以至于课后他们也会时常与我交流。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读完后,学生围住了我,抢着要向我借烈火金刚(后来,他们把图书室中的这本书都借光了),紧接着是更多的写战争的书被学生借来了。烈火金刚这本书我并没有给学生读完,因为班级中绝大部分学生已经看过了。看着学生的这样的热情我感觉到光阅读一方面的书籍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将更多的书籍推荐给学生,如写母爱父爱的,写同龄人的生活学习的,介绍历史的就这样,很多的学生能静心读书了。沙柳先生说:“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能改变人生的终点。”衷心地
13、希望学生能通过今天的阅读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奠定一些基础!戴丽感言:都说现在的学生的情感教育的无从下手,因为不能深入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所有的教育口号只能是徘徊于他们的心房之外。怎么才能找到一个契机,打开学生的心门。好的作品总能打动人的心扉,记得们李镇西老师常在课堂前几分钟,以一两个简短的故事来感染学生,而我校老师,也学习了这种作法,就在利用同学们爱听故事的特点,在课前,读一两篇名家名作,如爱的教育等等,一天一天过去了,同学们和好书一起成长,故事的讲述是短暂的,意味却是无穷的。读故事这一举动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以前,老师们力竭推荐的书,学生却不屑一顾,勉强之下却如同嚼蜡。而现在通过教师自身的语言去
14、演绎作品,去感染学生,达到了教育的目的。我不由得想:埋头苦干的“老黄牛”精神曾经是人们学习的典范。这类老师的敬业精神值得发扬。但如果只顾埋头苦干,简单机械地进行教育,只能说这些老师是教书匠,而现在都说要做智慧型老师,因为只有教育本身有智慧,才能够培养出智慧之人,社会才能得到长足发展。所以教育中的智慧,是教育的本质和灵魂。我想,他们的这种做法,完全是主动的、能动的。这种实践活动渗透着他们的聪明才志和智慧文化,因而可以说这样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充满着生机和活力。这种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不仅会逐步形成教师外在教育教学行为的不断改善,而且会对教师内在素质修养的提升起到催化作用。因而实践是教
15、师成为智慧型教师的不竭的动力和源泉。如果每人各有一个苹果,相互交换,每人仍只有一个苹果;如果每人各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每人就同时拥有多种思想。我们希望各个教研组、各个办公室有更多这样有益的做法及体会,并多多进行这样的交流。三、从反思中来。教师的反思,主要是指教师对其教育教学及其管理实践的过程和结果,不断进行自我诊断与自我修正的过程,也就是通过连续地自我追问、自我剖析、自我肯定或自我否定,从而实现自我提升、自我超越、自我飞跃的过程。如果一个教师只有实践而没有反思,那是很难有进步与发展的,更别说能体现教育教学智慧了。一个要想有所成就、有所发展的教师,就不能不十分重视对自已的教育教学及其管理实践,进
16、行持续不断地自我反思。如徐校长发表中国教师报上的走出教学的循环圈。这是他在新华日报上看到一则小故事后的思考。我看过一个小故事: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曾做过一项有趣的实验,他把一群蚂蚁放在一个圆盘的周围,使它们头尾相接,围绕圆盘排成一个圆形。于是这群蚂蚁开始前进了,它们一个紧跟着一个,像一支长长的游行队伍。法布尔在蚂蚁队伍旁边放置了一些食物。这些蚂蚁要想得到食物,就必须要离开原来的队伍,不能再绕原来的圈子前进。法布尔预料,蚂蚁会很快厌倦这种无始无终、毫无目的的前进,而选择分散队伍,寻找食物。可蚂蚁并没有这样做,处于纯粹的本能,它们只是沿着自己或自己族类留下的化学信号前进。它们沿着圆盘的周围,一直
17、以同样的速度走了七天七夜,一直走到它们累死、饿死为止。这虽是个生物现象,可我们的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长期以来,我们很多的教师用着相同的教学方法,写着相同的教学设计,教着同样年龄的学生,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自己的“教学循环圈”。在这个循环圈中,老师们身安心寂,不思改变,乐此不疲,伴随着的只是教龄的增长,教学经验的所谓丰富。而时下的新教材、新课程、新理念,似乎成了蚂蚁循环圈外的食物,那么好的东西却失去了应有的诱惑,得不到应有的眷顾!这绝非老师们的本意,但慵懒、畏惧的心理,自卑、滞进的心态足以使这一循环圈不断循环着,当然没有“累死”、“饿死”的可怕下场,但如此庸碌的教学生涯你愿意吗?何况,面对着不仅是
18、自己的前进,更有着那么多渴求学知的孩子们的期待目光!所以,千万别让我们的教学形成那可怕的循环圈,让我们摆脱经验的束缚,摆脱自我的压力和牵制,努力积极地接受新的事物,新的理念,不要满足于现状,积极寻求改变才是教学乃至人生进步的真正力量。让我们不断摸索,不断创造,一起拥有自己精彩的教学人生!交换名片(见教师报徐海霞)第一天的见面礼(李镇西)当然,反思可以针对自身的学习以及自己的教育教学及其管理实践,也可以是针对他人的课堂教学、教育行为的一些细节。要注意的是:首先反思要以正确的理念作为指导。只有这样的反思,才能帮助教师正确认识自己的教育教学及其管理实践,进而得出科学的结论。其次,反思要具有适时性和灵
19、活性。要根据教育教学及其管理实践的需要,对其结果和过程进行适时的和灵活的反思。所谓适时,就是要恰当选择反思的时机,努力把事前反思、事中反思和事后反思有机结合起来。如,教学反思,要及时写,(课堂实例没有举,主要是考虑到大家所教学科各不相同)所谓灵活,就是要灵活选择反思的方法和形式,尽可能综合运用多种反思方法和形式,以求真正收到实效。再次,反思要具有长期性和全程性。要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实践,坚持把反思贯穿在实践过程的始终,使实践的过程与反思的过程同一,用反思来改善实践的效益,用实践来提升反思的质量,进而使实践与反思形成相得益彰、相互促进的局面。四、从写作中来。有学者研究认为,教师的写作既是教师
20、完成工作任务的一种基本能力,又是教师履行角色职能的一种辅助方式,还是教师释放自身潜能的一种重要载体。正因为如此,教师的写作既是对自己学习体会的整理,又是对自己实践经验的总结,还是对自己反思成果的提炼,它体现着教师的智慧。当然,学习、实践、反思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而写作又是学习、实践、反思的继续和延伸。没有前者就不可能有后者,但是光有前者而没有后者,实在是一大遗憾、一大损失。因为我们发现其实我们很多老师要么不写,要写就能写出好文章。如,上个学期,低年级、中年级办公室发表文章的人数、篇数明显增多。我想,不少老师可能也会有这样的体会吧,看了书,看了别人的文章,很多时候我会产生一个感觉,我也是这样想的
21、,我也是这么做的,可惜我没有写下来。其实,写作不仅仅是单纯的写作,它应该与实践相随,与阅读同行,与思考为伴。实践是它的源泉,阅读是它的基础,思考(反思)是它的灵魂。如果写作完全脱离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写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不仅无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改进和完善,而且也不利于写作的坚持和提高,进而造成恶性循环的局面。下面例举几则案例来说明:请为你的冷漠受罚(6)孩子,我看着你长大(人民教育)(高虹老师云婷的故事、资高唯的成长见校园网教育论坛)找一个优点给孩子浅谈课后继续研究(江苏教育1) 寻找练习背后的精彩 有效的学习从“无处下手”开始 一位农村走教音乐教师的一天例举这么多例子,是想给大家
22、一个启发可以从哪些角度去写;也是给大家一个信心我也能写,我也能发表文章,你要敢于把你写的文章寄向江苏教育等杂志;还想告诉大家的就是,其实,做课题研究并不是高不可攀的,谁都可以做,对每天的学习、生活、工作情况进行一番思考加以记录,定期进行提升,形成自己的观点、见解,这就是课题研究专家称之为行动研究。我们每天的学习、实践、反思、写作就是在做研究,就是在进行着新教育实验。有人说,实践反思成长。我想说的是,学习+实践反思+写作智慧愿我们每一位老师,尤其是青年老师,自觉学习,不断实践,善于反思,坚持写作,相信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居 高 声 自 远 听曾军良报告有感 “元旦”,乃新年之开始也, “新年新人新气
23、象,新思新见新人生”。正好教育局赐此良机,邀请曾先生来迁传经送宝。我抱着领略传奇人物风范的心态,聆听了他的报告。他那带有浓重湖南口音的普通话虽然听起来很吃力,但报告生动感人,言辞恳切,语言幽默诙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人深思,专家讲得动情,我们听得认真。或感叹他对教育事业的理想与信念,或感动他对学生对教师充满情与爱的关照,或佩服他处理教育事件的睿智与果敢,或学习他不断充实而阳光般的人生态度。整个讲座内容充实,激情洋溢,所涉及的论点无一不给人启发,无一不让人心悦诚服。听曾先生的讲座也是一次与大师的对话,与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之旅,同时也让人收获匪浅。我在敬佩其成功之余,更被其新颖而具实效
24、的教育思想魅力所折服。现简要总结归纳如下:关于师德曾先生提到:一个人最崇高的地方是能够爱别人。一个教师最崇高的地方是爱自己的学生,最让人佩服的地方是能够被学生爱。这也是师爱的准则。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教师要把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一位学生,一视同仁。同时,把关爱倾注到整个教学中,善于倾听每位学生的意见和呼声,和每位同学交朋友,多展开谈心活动,与学生进行思想,情感各方面的交流,用爱去赢得每位学生的信赖。爱,包括了教师工作所有的内涵。教师需要多给学生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竭力去寻找他们的优点,出自真心的去赞美他们,为他们提供体验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扬起自信的风范。只要教师能够热爱并且尊重学生
25、,学生能够把老师看作最信任的人,那么师生之间就能够建立起一座桥梁,教育也才能生效。反之,一个不爱别人的人不得爱。作为一名教师,得到学生的爱是人生莫大的幸福,一个失去学生爱的教师是最不幸的。像爱自己的亲人一样去爱学生,走近学生的心灵,启发他的心智,用一颗充满爱的心灵去感悟另外一个不太理智的心灵,学生的心灵是水库,教师的心灵是闸门,一旦开展平等的对话,学生的心灵之水将会喷泄而出。没有人指明过教师应该怎么样去做,但是有一点是确定的,教师的每个行为,甚至于每句话,都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榜样是最好的教员。曾军良校长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应该怎样为学生树立榜样。榜样这种无形的力量教会了人们许多课本
26、上学生无法得到的知识。榜样的力量在于行动。行动的语言更能说服人,教育人,启示人。与空洞的说教不同,榜样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鼓励人,他给人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久而久之会形成习惯,对于学生来说,眼睛是他们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不管看到什么,他们都会无意识的模仿,不知不觉中,学生与身边的老师的行为会非常接近。人是奔着希望前进的。作为一名教师,不仅仅是管理者,更是教育者,是帮助者,是引导者,是开发者,是促进者。教师的职责是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达到自己教育自己的效果。教师是万万不能断了学生的希望之路的。教师的话语应字斟句酌,不注意就会伤害到学生。所以就要告诉他们人人有希望,个个有发展。曾先生说到:人活
27、一辈子,先甭说活出光彩,就是活着明白,也不是那么容易,糊里糊涂的教一辈子书的人大有人在。我们干工作不怕累,不怕苦,就是怕累得不值,苦得冤枉,怕的就是把宝贵的精力用错了方向。也许我们每个教育者都该好好的反思了。良好的师德对一个人品格的养成非常重要。所以,每位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也可以总结为:改善和提高自己。曾军良先生用自己的实际经验给我们做的报告,使人反思,使人进步。关于读书学习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必须是一个爱学习的人,而且学习的速度只有大于社会前进的速度,才可能是进步者。见不到新东西,目光自然会短浅。克服教师傲慢与霸气的方法是开放,体验一下别人的生活,提高自身素质,培养民主精神,尊重学生的意识
28、,多看别人的长处,多向书本学习,多向名家请教。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是阅读。阅读的广度改变你生活的内涵,阅读的深度觉得你思想的高度。且让我们看一组数据:全世界平均每年每人读书最多的民族是犹太民族,为64本 ,平均每人每月读5.3本;犹太民族每个14岁以上的孩子都必须和成人一样,每月至少读一本书;其次是前苏联,为55本,平均每人每月读4.6本;美国现在正在开展平均每年每人读书达50本的计划 ,即每人每月读4.2本;而中国2005年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组织进行的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的结果显示,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连续6年持续走低,国民阅读率首次低于50%。1999年首次调查发现国民的阅读率(狭义,下
29、同)为60.4%,2001年为54.2%,2003年为51.7%,而2005年为48.7% ;在我国图书阅读者中,每人每年平均阅读图书4.5本。4月23日,是“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译 “世界读书日” )。搜狐读书网站 2004年社会调查显示:知道“世界读书日”的人仅占6,67的人从未听说过这个日子;还有调查显示,目前中国国民保持阅读习惯的仅占5。国人不读书,国家难以强盛;教师不读书,教育难以兴旺。尤其处在新课改下的人类灵魂工程师,读书显得更为重要。教书的先生都不读书了,想起来就让人吃惊和惶恐不安。以其不读书的形象去影响学生,以其空空如也的头脑去思考问题,以其匮乏的信息去与人交流,以其贫乏的知
30、识去教育学生,教育还能有什么好结果?因为不读书,教学没有什么好方法,没有什么新内容,头脑里没有什么新问题,就容易自以为是。见不到新东西,目光自会短浅,言谈举止自然庸俗。曾校长阐述了让学习成为生活的习惯。不能用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要适应明天的社会。如果教师不读书,那一定是教育的致命伤痛。教书先生不读书了,想起来就让人吃惊和惶恐不安。又怎么能去给学生深远的影响?人常常是到了不熟悉的领域,才能估出自己的价值;而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往往会夸大本身。克服傲慢与霸气的办法是开放自我,去体验一下别人的生活。人们因物质而傲慢,因傲慢而更无知。在学生面前傲慢是最没有出息的表现。曾先生说得对:不读书的教师是可
31、怕的。我不能让自己变成“可怕的”,不能让自己变成自大、傲慢型的教师,因此,我要更加的严格要求自己,多学习、多思考、多动手。曾军良教授还说过一句让我震惊的话:“教师因为不读书,教学没有什么好方法,没有什么新内容,头脑里没有什么新问题,就容易自以为是。见不到新东西,目光自会短浅,言谈举止自然庸俗。这样的教师怎能教书育人呢、传道解惑呢?” 当然我们所讲的学习不仅是读书,还有学教学方法、学做人技巧、学怎样与学生相处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更好地担当起授业者的重任,对照曾校长的所言所行想想我自己,真正感到了一种作为教育者该有的恐惧,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与差距是很恐惧的,但不去发现自己就如
32、“盲人骑马夜半临池”,虽然感觉不到恐惧,事实却是很恐惧的,我不是盲人,但有时感觉自己现在的状况近乎盲人,因而,更感觉到学习对于成长的需要。面对新课程改革,面对越来越高的教学要求,我们一线教师必须加强教学研究,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让研究成为工作的习惯。我们教师研究的对象除了教材,还应该把学生放在重点位置。学生是不完善的、发展中的独立个体,是需要引导使之具有健全的人格,成为不断进取的人。小才靠智,大才靠德,育人先育德。鉴于此,现代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诊断者、学习指导者、思想与心理的辅导者、教育研究者、组织者、评价者、激励者、教育共同体的协调者。这种角色的转换需要体现在点点滴滴的工作细节中
33、,比方说写学习审计,总结自己一年中或者一学期中的收获和思考;比方说写教学日志,记下自己成功与失误,并学会总结经验、归纳教训;比方说写案例剖析,在一定的教育背景下,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然后通过实践进行验证,反思其成效,总结上升为理性认识,并以此指导以后的工作实践。教学生一滴水,自己应该有一桶水。只有大量的知识背景,大量的教育改革的背景,教师才能有创造力,教育也才能如春起之苗,日新月异。决不能用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适应明天的社会。学习的速度小于社会前进的速度,就会成为失败者;学习的速度大于社会前进的速度,才有可能是进步者。教师应作真人。真人不是完人,是承认自己的不足并不
34、断追求进步的人。他可以知识不丰但必须有学而不倦的求知精神。当我们还怀揣着一点点小成绩而沾沾自喜的时候,蓦然回首,却发现身边的人都已经走远,远到只能望其项背!创新需要智慧,我们的智慧在哪里?它已被懈怠懒惰所幽闭!打开门窗吧,放阳光进来,让阳光激活它,让智慧迸发出绚丽的光芒。关于合作学习讲座中提到让课堂充满智慧让我印象深刻。为改革传统的“说教”、“静听”的课堂教学,力求把枯燥的内容阐述得生动、明白,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应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新的智慧型方式。教育名家也倡导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以学生的探索求知活动为主线。就这一点,我结合自己在课堂中的实践现状,有了新的认
35、识。 在这其中,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和学习方式。然而,在实践新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却出现了滥用合作学习的现象,一些教师常常将“交流”与“合作”混为一谈,以至于一提到合作学习,就让学生“团团围坐,分组交流,出现组内个别学生滔滔不绝,其他学生充当”收音机“;或者七嘴七舌、各执一辞,而没有小组的一致意见。课堂看似热闹,而实效不大,合作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并未真正体现出来。 要确保合作学习的顺利实施,结合自己的教学体验,我认为应注重以下几点: 首先,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有什么意义”。 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之初,就应该给学生讲明,“什么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有什么意义”。让学生转
36、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和观念,自觉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在课堂上合作交流,共同取得并分享合作学习成果,共享与共创相随! 其次,让学生明白怎样合作学习。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国外学者认为“教师不能只是把学生放在一起,然后告诉他们要合作,应当在适当的人际交往及小组合作技巧等方面指导学生”。“学生需要有在社会背景下合作工作意味着什么的意识,需要学习这样做的技巧”,“合作技巧需要直接授予”。开展合作学习,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技能。 1、学会倾听,彼此尊重。认真仔细倾听同组同学的意见,是合作学习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学生善于倾听、吸收他人的意见进行反思,汲取他人的新颖观点,支持自己的灵感
37、,懂得彼此尊重。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身心、意志、品质等都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2、学会讨论,共同探究。叶圣陶先生说:“预习得对不对,充分不充分,由学生与学生讨论,学生与教师讨论,求得解决”讨论是合作学习的重要方法,讨论是听、说、思的综合训练。学生在讨论中,既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又从同学的见解中得到启发。在讨论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个性得到张扬。可以采用答辩、对辩、反问、反驳的方法,让学生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让课堂成为学生们探究、争论的竞赛场,时时透露出生机与活力。 3、方法多样,量力而行。课堂合作学习如果总是以讨论的形式出现,老是“涛声依旧”,学生难免感到厌倦。针对不同的内容
38、,合作的方法可以灵活多样。如读一读,写一写,画一画,做一做,演一演等,但在运用这些方法时,组内成员一定要分工明确,量力而行。否则,发挥不了群体作战的优势! 再次,合理安排合作学习的形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安排个体学习、小组学习及师生合作学习这三种组织形式。个体自主学习是基础,小组合作学习是中介,是让全体同学参与实践活动的保证。操作流程一般设计为:个体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师生合作学习(全班交流)。三种教学组织形式和谐组织,是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和谐统一的重要保障。 最后,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 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于合作学习。太难的会使学生感到无从下手,失去兴趣和信
39、心;太容易的又不能体现合作学习的意义。只有那些“跳起来摘到桃子”的内容,才能吊起学生的胃口,产生合作探究的乐趣。教师一定要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才能使他们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合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享受到合作的学习的快乐!课堂合作学习既是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思想碰撞的过程,又是学生被肯定被欣赏的过程,是智慧产生的根源所在。我们每位教师都应深思,如何让我们的课堂吸引学生,让学生的学习能力、交往能力同步发展,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智慧的光芒与生命的活力!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地方,是学生的舞台,并非教师展示自己的地方。获取同样的成绩,我们应该让学生自己获取,不提倡老师灌输。每一位教师要将自己的工作
40、职责、岗位职责落实到底。教师要对自己的学科多一份“油然而生”的痴迷,多一份 “纯粹忘我”的投入,多一份“理想主义”的疯狂,多一份内心的沉静与高贵气质的沉淀。智慧的人其实就是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往往有良好的思维方式。“人”字的一撇伸向过去,积累经验,注重反思;“人”字的一捺指向未来,拥抱理想。教育活动是一项创新活动,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曾军良先生的报告如醍醐灌顶,惊醒了梦中人。对照曾校长的所言所行想想我自己,真正感到了一种作为教育者该有的恐惧,因而,更感觉到学习对于成长的需要,在往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努力学习,争取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光荣而神圣的称号!我知道,
41、每个人都是一块有待雕琢的璞玉,而雕刀就握在自己的手中!只要您想雕琢自己,随时随地,握刀即行!2010-01-15 曾军良 一、高三工作的基本经验。 1、树立一个理念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 为了遵循、贯彻上述理念,要树立现代教育观、学生观。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教育的任务在于开发不同学生的潜能,使他们得到满意的发展。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有落后的教育方法和暂时落后的学生;这个世界上没有不适合学习的学生,只是一些人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高三的工作,任务和内容无法选择,而完成任务的方式和工作的态度是可以选择的。 父亲是山,有着山一样包容的胸怀;
42、 母亲是天,有着天一样包容的爱; 老师是海,有着海一样包容的心。 学校领导、教师要树立新的素质教育看。 成人比成功重要; 成长比成绩重要; 经历比名次重要; 付出比给予重要; 对话比对抗重要; 激励比指责重要。 学校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 幸福人生四个有: 幸福人生心中有目标; 幸福人生手中有事做; 幸福人生身边有朋友; 幸福人生家中有积蓄。 文地址:常规管理之我见作者:庄之蝶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因此,学校的重点和中心工作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它是学校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主旨和主线。对于如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我们应该从“四个重视”、“三个加强”、“二个落实”入手,更新
43、观念,强化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一、四个重视四个重视指:重视备课、重视课堂、重视练习、重视辅导。1、重视备课。备课是教学全过程的基础,它对课堂教学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在备课要求做到细致、新颖、独特,具有操作性。要求教师细细分析教材,充分挖掘教材所蕴涵的信息,注意把教学内容向广度和深度两个维度发展。侧重知识之间的联系,体现综合性;侧重知识的运用,体现实践性;侧重知识的更新,体现时效性。我们要求教师备课中要做到六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具、备板书。建议继续进行改革备课形式,将手写教案改为电子备课,进行二次备课,实现资源共享,节省教师宝贵的时间。要对两种备课形式根据新课标都提出了
44、相应的要求。目的是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根据新课程理念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学生、研究教法,有更多的时间总结记录教学中的得失成败。2、重视课堂。要提高教学质量,根本出路在于提高课堂效益,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教学全过程。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为此,我们要求教师做到有序、有趣、开放,具有实效性。知识的呈现、学生探究活动的组织、练习的安排等都要考虑有序性,这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要做到有趣性,注重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过程要做到开放性,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过
45、程,给足时间,开放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比如新授课要做到:一要精讲、二要多练、三要得法、四要高密、五要高效、六要完整。同时要求各教师上课掌握“五技能”。即导入技能、讲课技能、提高技能、结束技能、板书技能。3、重视练习。练习是学生获取知识、掌握知识、探索知识的重要途径,抓好各环节的练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我们力争要求练习设计要做到多样、开放、创新,具有实践性。练习形式要多样,同一知识要以不同的形式呈现,促使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练习内容要开放,要结合学生的生活题材以及社会生活素材来制题,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练习方法要创新,笔答、口答、综合实践活动等多
46、种方法并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重视辅导。提优补差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辅导要求全面性、针对性、因人而异,方法多样。优生:要求以扩充与提高为主,丰富课余,以求竞赛获胜和特长发展。中生:要求以补充与转化为主,促进向优生转化。差生:要做到多关心、多接触、多面批。并要求每位教师:落实差生对象,建立差生档案,加强差生辅导,使他们顺利完成小学学业。二、三个加强三个加强是指加强集体备课、加强环节检查、加强活动的开展。1、加强集体备课。我们以年级组为单位,各备课组每周一次集体备课的时间,凸显合作精神。期初各备课组制定好集体备课安排,集体备课要求做到“四定”和“五备”:“四定”指定时间、定地点、定
47、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五备”:备大纲、备教材、备教法、备作业、备学生。通过集体备课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交流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内容上加强理论学习、教学研讨、集体备课和评课、说课,促进教师准确把握教材,有效整合年级内教学资源。要求备课组长实事求是地填写好备课组活动记录。教研组和教务处将加强检查,及时反馈调控。、加强环节检查。(一)平时“各备课组之间互查(查备课、作业),了解本组教师的备课情况。(二)不定期检查学生的单元质量检测情况。(三)每一个月进行一次抽查作业,了解学生作业情况。(四)教导处组织教学常规检查,查备课、查作业批改、查听课笔记。(五)教研组长开设了同年级组间的学习、指导互听课,让每位数学教师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加强活动的开展。(1)建议开展“三个互”。每学期要求本组教师做到:互说(轮流说课)、互听(轮流听课)、互评(轮流评课)。(2)建议组织“四个比”。在中青年教师中举行课堂教学比武、现场编写教案、现场论文比武、现场撰写评课稿等活动。(3)建议实行“五个一”。即: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有一个教研课题;作一节课题公开课;承担一回中心评课发言人(书面材料);写一篇有价值的教学反思论文;每学年写一篇本学科案例分析或课题研究论文。教研组采取有效方式对“五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