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三章发热疼痛文档资料.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第三章发热疼痛文档资料.pptx(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节 发热,学习内容,一、发热的定义二、正常体温三、发热的机制四、病因 五、临床表现六、问诊要点七、相关护理诊断,学习要求,了解临床发热的病因与发生机制熟悉发热的病因掌握发热的临床表现、患者的身心反应以及问诊要点的要点和方法,并能对出现上述症状患者的身心反应进行评估,作出与之相应的护理诊断,列举相关因素或危险因素,同时能将本节的知识用于指导临床病情监测,学习重点与难点,学习重点发热的分度、热型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个体对发热的反应发热的问诊要点学习难点发热的临床表现与病理生理的联系发热与相关护理诊断的联系,一、发热的定义,正常体温,成人口腔温度 36.337.20C在一昼夜之中,人体体温呈周期性波
2、动。清晨2-6时体温最低,午后1-6时最高。波动的幅值一般不超过1。体温的这种昼夜周期性波动称为昼夜节律或日周期。女子的基础体温随月经周期而发生变动。在排卵后体温升高,这种体温升高一直持续至下次月经开始。这种现象很可能同性激素的分泌有关。,病因,(一)感染性发热(infective fever)(二)非感染性发热(noninfective fever),(一)感染性发热,各种病原体所致发热,为主要原因,无菌坏死物质吸收免疫性疾病(变态反应)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皮肤散热障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夏季热、感染后发热月经前或妊娠期,(二)非感染性发热,发热的机制,(一)致热原性发热最常
3、见(二)非致热原性发热体温调节中枢受损某些引起产热增多或散热减少的疾病,激活,产生和释放,内源性致热原,五、临床表现,(一)发热的临床分度(二)发热的临床过程与特点(三)发热对机体的影响(四)热型及其临床意义,(一)发热的临床分度,低热 37.30C380C中等度热 38.10C390C高热 39.10C410C超高热 410C以上,皮肤血管收缩,皮肤血管扩张,皮肤血管扩张,皮肤苍白,皮温下降 冷感受器兴奋,畏寒,皮温上升 热感受器兴奋,灼热,出汗、皮肤潮湿,皮肤潮红,(二)发热的过程与特点,意识:谵语、幻觉,小儿:高热惊厥,消化:纳差、恶心、呕吐,脱水,休克,营养:消瘦,(三)发热对机体的影
4、响,(四)热型及其临床意义,发热时绘制于体温单上的体温曲线类型不同病因可表现出不同的热型,稽留热(continued fever),弛张热(remittent fever),间歇热(intermittent fever),波状热(undulant fever),回归热(recurrent fever),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第二节 疼痛,1定义:1994年国际疼痛研究学会将疼痛定义为:“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与情感体验”。疼痛既是一种生理感觉,又是对这感觉的一种情感反应。,一、疼痛的概念及新进展,多由皮肤粘膜受损引起的疼痛,可由机械性、化
5、学性刺激和温度引起。其特点是:双重痛觉:快痛(定位明确的尖锐刺痛)慢痛(定位不明确的烧灼样痛),1.皮肤痛(skin pain),是来自肌肉、肌腱、筋膜和关节等深部组织的疼痛,由机械性和化学性刺激引起。其特点:定位准确;程度剧烈而持久,骨膜痛觉最敏感 主要原因:肌肉缺血,2.躯体痛(somatic pain),是内脏器官受到机械性牵拉、扩张、痉挛、炎症或化学刺激引起的,信号经交感神经或迷走神经传入脊髓。疼痛特点:发生于身体深部,疼痛部位含混,难以定位;疼痛感觉模糊,多为痉挛、不适、钝灼痛;发生缓慢而持久。,3.内脏痛(visceral pain),也称感应痛,是内脏器官或深部组织疾病引起的疼痛,同时体表某一部位发生痛感或痛觉过敏。刺激经内脏神经传入,影响相应脊髓节段而定位于体表。特点:部位与病变的内脏有一定解剖关系 疼痛程度剧烈,部位明确。,4.牵涉痛(referred pain),内脏牵涉痛-部位,心-心前区、左臂尺侧胃、胰-左上腹、左肩胛区肝、胆-右肩部肾结石腹股沟阑尾上腹部或脐区,为神经受损引起的疼痛。特点:剧烈灼痛或酸痛。,5.神经痛,胸痛-临床表现,1胸痛部位 2胸痛性质 3发病年龄 4影响胸痛的因素,心绞痛与非心绞痛的鉴别,三、腹痛(abdominal pain),1.病因2.临床表现 3.护理评估要点4.相关护理诊断,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