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病例分析PPT课件.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60432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肢病例分析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下肢病例分析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下肢病例分析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下肢病例分析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下肢病例分析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下肢病例分析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肢病例分析PPT课件.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局部解剖学,问题:(1)用你所学的解剖学知识解释该患者的体征和症状。(2)臀部肌内注射时应该注意些什么?,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局部解剖学,分析:臀部肌内注射是重要的给药途径,近年来有关臀部肌内注射引起坐骨神经损伤的病例时有发生。由于护士在臀部肌内注射时未正确选用注射位置,造成患者左侧坐骨神经损伤。询问病情时证实护士进针部位恰在坐骨神经的行径上,且在同一侧臀部同一部位连续注射多次。,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局部解剖学,坐骨神经(L5S3)

2、为全身最粗大的神经,主干呈扁索状,一般在梨状肌下孔出骨盆后,在臀大肌深面弓形下行,经大转子与坐骨结节之间的中点稍靠内侧向下至股后区,于股二头肌深面沿大腿中线下行,至腘窝上方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据体调,坐骨神经行程变异者较多,坐骨神经以总干经梨状肌下孔出盆者占66.3%,为常见型(日本为67%;欧、美人85.1%显著高于中国人);有的在盆内已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两支,胫神经经梨状肌下孔,腓总神经则穿梨状肌出盆,占27.3%。此外,还有坐骨神经总干经梨状肌上孔或穿梨状肌出盆;胫神经穿梨状肌,腓总神经经梨状肌上孔出盆;胫神经和腓总神经分别由梨状肌下孔和上孔出盆;或是骶神经丛穿梨状肌出盆后,在臀部再

3、分出坐骨神经等。也有报道有15%的情况是坐骨神经的分支腓总神经经梨状肌上方或穿过梨状肌进入臀部,有这样的变异时,可增加该分支受损的几率。,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局部解剖学,从本例体征看其仅累及了腓总神经,可能注射损伤了腓总神经或坐骨神经束内腓总神经的部分L4S2纤维束。坐骨神经损伤中,腓总神经较易受累,一是因坐骨神经有轻度旋转,在其盆内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情况下,腓总神经位置较浅并靠外上侧;二是组织学证据表明,腓总神经的纤维束较胫神经粗,而数量相对较少,且包绕其的结缔组织较少。左小腿前外侧面及足背部、足趾皮肤感觉缺失是腓总神经的腓肠外侧皮神经和腓浅

4、神经的皮支损伤所致;腓深神经支配足的背屈肌和伸趾肌,腓浅神经支配主要使足外翻的腓骨长、短肌,其损伤出现小腿前、外侧群肌肉部分瘫痪,由于足跖屈和内翻失去拮抗,出现明显足下垂,不能伸趾,行走时呈“跨阈步态”(病人用力,使髋、膝关节高度屈曲以提高下肢抬起足尖,才能行走),长期便会出现足畸形“马蹄”内翻足。,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局部解剖学,当需药物维持较长时间的作用时则给予肌内注射而不是静脉注射。臀部因有血液供应丰富的肥厚的臀肌,使其成为肌内注射的常用部位。由于臀部深面覆盖着坐骨神经,而坐骨神经在臀部行程的体表投影为自髂后上棘至坐骨结节连线上、中1/3交

5、点至坐骨结节与大转子连线中点的抛物线。因此,臀部肌内注射的部位应为外上1/4象限,根据注入部位是在该象限的下内部或上外部,药液相应地注入臀大肌或臀小肌。注射针应避免朝向下向内注射而损伤坐骨神经;注射时下肢取旋内位较为适当;当需每天注射多次,持续时间长时,每次注射均要更换至另一侧臀部,或改变注射点。,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局部解剖学,另外,股部或臀部火器伤也多引起坐骨神经损伤,有时髋关节脱位和骨盆骨折亦可合并坐骨神经损伤。坐骨神经完全断裂时,膝以下肌肉全部瘫痪,膝关节不能屈。如为其分支损伤,则腓总神经损伤引起的瘫痪轻,而胫神经损伤引起的瘫痪严重;膝以

6、下除隐神经管理的小腿内侧及内踝处外,感觉均消失。,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局部解剖学,2.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患者女性,5岁半。其母诉说,她学行走较迟,走路时跛向左侧。观察她走路时见其骨盆倾向左侧。当右腿离地以左腿支撑站立时,骨盆右侧抬高超过水平线;当左腿离地以右腿支撑站立时,则骨盆左侧低于水平线(即Trendelenburg 征阳性:单足站立时,骨盆向无支撑侧下降)。患者用双腿站立时,右侧大转子尖高于髂前上棘至坐骨结节最明显处的连线(Nelaton线征破坏),而侧大转子正常,恰位于髂前上棘至坐骨结节连线上。X线检查显示右髋关节的Shenton线(正常

7、髋关节的X线曲线)不正常。诊断为先天性右髋关节脱位,并住院行手术治疗。,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局部解剖学,问题:(1)复习髋关节的结构特点。(2)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主要病理特点是什么?(3)怎样区别髋关节脱位与股骨颈骨折?(4)Nelaton线在髋关节脱位有何临床意义?(5)Trendelenburg 征(单腿直立试验)的解剖学基础是什么?,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局部解剖学,分析:髋关节主要有髋臼和股骨头两部分组成,它是人体最大的关节。承担着负重、将上身的重量传达给下肢的作用。髋关节支配着下肢,使下肢做

8、前伸、后屈、外展、内旋等各种运动。当人体做各种剧烈运动时,髋关节不仅具有吸收、减轻震荡的功效,而且还能够适应由骨的杠杆作用产生的巨大力量。髋关节的具体结构是髋臼和股骨头两部分组成:髋臼呈倒置半球形,占球体的170175,位于髋关节外侧的中部,轴前外下方。髋臼由耻骨、坐骨、髋骨三部分组成.髂骨占髋臼面积的2/5;后壁占髋臼的2/5,由坐骨构成;前臂占髋臼面积的1/5,由耻骨构成。髋臼的上部厚而坚强,在直立时可将躯干的重量传达至股骨头。,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局部解剖学,关节脱位是由于直接或间接暴力作用于关节,或关节有病理性改变,使骨与骨之间相对关节面

9、正常关系破坏,发生移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又称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是导致儿童肢体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主要病理特点是:髂腰肌紧张、挛缩,压迫髋臼的入口;关节囊变形呈葫芦样;股骨头颈变形,主要有股骨头呈椭圆形,股骨颈短,股骨颈前倾角增大;髋臼变形,主要有髋臼窝浅小,呈三角形,髋臼指数增大,关节盂唇内卷;股圆韧带增粗变长,关节软骨变性等。由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称股骨颈骨折,髋关节后脱位的特有体征为:髋关节弹性固定于屈曲、内收、内旋位,足尖触及健侧足背,患肢外观变短。X线检查可确定脱位类型,并与股骨颈骨折鉴别。,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十一五”国家级规

10、划教材局部解剖学,Nelaton线为髂前上棘至坐骨结节最明显处的连线,正常情况下,此线通过股骨大转子尖。如髋关节脱位或股骨颈骨折时,大转子尖可向此线上方移位,即Nelaton线征破坏。临床上,一般据脱位后股骨头与Nelaton线位置将髋关节脱位分为前、后及中心脱位3种类型:脱位后股骨头位于Nelaton线(髂骨前上棘与坐骨结节连线)之前者为前脱位;脱位于该线之后者为后脱位;股骨头被挤向中线,冲破髋臼而进入骨盆者为中心脱位。三种类型中以后脱位最为常见。,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局部解剖学,Trendelenburg 征(单腿直立试验)是用来测试髋关节的

11、臀中肌、臀小肌的功能及股骨头与髋臼的关系是否正常。嘱病人直立健侧腿,抬起患侧腿,当患侧骨盆向上提起时,该侧臀皱襞上升者为阴性;再嘱病人直立患侧腿,抬高健侧腿,若有健侧骨盆与臀皱襞下降者为阳性,表示髋关节有病变存在。该女孩有先天性右髋关节脱位,当其以右腿支撑而左腿提高离地时,右髋关节不能作为一个支点而正常地起作用,而且臀中肌、臀小肌收缩。再者,由于髋臼的发育不良,股骨头不是位于髋臼内,而是向上脱出靠在髂骨的臀面上,因此,臀中肌、臀小肌的收缩不能使骨盆倾斜,于是骨盆向无支撑侧下降。出现Trendelenburg 征的原因可能是:(1)臀中肌和臀小肌的功能不正常;(2)股骨头不位于髋臼内;(3)股骨

12、颈不正常,没有与股骨干保持正常的角度。,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局部解剖学,髋关节脱位后可引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应及时诊治。因为有少数脱位会合并髋臼骨折,必须有X线摄片确诊。早期复位容易,效果也较好。陈旧者,多数要手术复位,效果相对不好。此外,治疗不当会引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严重地影响关节功能。,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局部解剖学,3.股疝 患者女性,65岁,有多胎生育史,并患有慢性支气管炎。6年前,右大腿根部内侧出现肿块,逐渐增大,有时感觉轻微坠痛,用手还纳肿块不能完全消失。现因肿块疼痛加剧,腹胀、腹绞痛

13、,阵发性加剧,4天未排大便而急诊入院。,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局部解剖学,入院检查,患者体温37.8C,呼吸20次/每分,血压140/90mmHg。营养中等,急性病容。未见巩膜和全身皮肤黄染。头、颈、胸部检查未见异常。腹部膨隆,稍硬,可见肠型,全腹压痛明显,无反跳痛。在右大腿根部可见一鸡蛋大小固定不动的包块,表面皮肤发红,质硬,有轻压痛,平卧时不能消失,左侧大腿根部未见异常。尿常规检查正常,血常规提示RBC 5.3109/L,WBC 135109/L,N 0.86,L 0.14,Hb 120g/L。腹部X线平片见肠腔积气,于中下腹可见数处含气液平面

14、的肠腔,提示:不完全性肠梗阻。B超探查发现肿块部位可探及不均质回声,可见上方为气体强回声光团,下方为液性暗区。探查全腹可见,肠管扩张,其内充满液体回声。肠蠕动增强。初步诊断为嵌顿性股疝合并不完全性肠梗阻,遂进行急诊手术治疗。高位结扎疝囊,术中发现一段回肠进入疝囊,并嵌顿于股管内,肠管浆膜呈暗紫色。,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局部解剖学,问题:(1)用学过的解剖学知识解释何谓股疝?(2)股疝内容物最常见的是什么?(3)用解剖学知识鉴别股疝和腹股沟疝。(4)股疝为什么容易发生嵌顿?(5)用解剖学知识说明股疝手术中应该注意些什么?(6)你能用解剖学知识解释患

15、者的那些临床症状和体征?,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局部解剖学,分析:人体内任何一个器官或组织由于某种原因离开其原来正常的解剖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区、缺损或空隙而突出到其它部位则称之为“疝”。顾名思义,腹腔或盆腔内的器官或组织如果通过股环进入股管而突出到大腿根部(隐静脉裂孔处)则称之为“股疝”。,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局部解剖学,“股管”位于股前内侧区上部股三角内,为股鞘最内侧的一个漏斗状筋膜腔隙,平均长度为1.3cm,管内含有脂肪、疏松结缔组织和12个腹股沟淋巴结。股管前壁由上向下依次为腹股沟韧

16、带,隐静脉裂孔镰状缘的上角和筛筋膜;后壁依次为耻骨梳韧带、耻骨肌及其筋膜;内侧壁依次为腔隙韧带及股鞘内侧壁;外侧壁为股静脉内侧的纤维隔。股管下端较小,为盲端,称股管下角,一般达隐静脉裂孔镰状缘下角的高度。其上端开口称“股环”,是股管上通腹腔的通道,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端后方,上方有薄层疏松结缔组织(腹膜外脂肪)覆盖,称“股环隔”或“内筛板”,股环隔的上面衬有壁腹膜。从腹膜腔内观察,此处壁腹膜呈一小凹称股凹,位置高于股环约12cm。股管内仅含12个腹股沟深淋巴结及少量脂肪组织,所以整体上看,股环成为腹前壁下部的一个薄弱区。随着年龄的增长,腹壁肌及韧带的松弛,当腹内压升高或腹盆腔器官发生生理或病理性

17、增大时,腹、盆腔内的某些器官或组织就有可能被推挤通过股环而进入股管,并进一步由隐静脉裂孔处突出而形成股疝。被推出的壁腹膜就构成了股疝的疝囊。,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局部解剖学,股疝多见于中老年女性,这与其生理和解剖学特点有密切关系。女性骨盆较宽,韧带、肌较男性薄弱,血管较男性细,故股环明显大于男性。特别是妊娠可造成腹肌的伸展、韧带的松弛,使得股环附近的这些结构更加薄弱,所以更易发生股疝。由于股环上方正对腹膜腔下部,同时靠近盆腔,所以股疝的疝内容物最常见的是大网膜或小肠,特别是回肠。其次,盆腔的某些脏器,如子宫内膜异位形成的卵巢囊肿也可能突入股管形成

18、股疝。,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局部解剖学,隐静脉裂孔及腹股沟附近的肿块有多种原因可以发生,应注意鉴别。常见的容易和股疝混淆的疾病有腹股沟斜疝、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脂肪瘤、腰大肌脓肿及大隐静脉曲张形成的结节样肿块等。借助解剖学结构的特征可与腹股沟斜疝鉴别:腹股沟斜疝的疝囊是经过腹股沟管浅环突出于腹股沟韧带的内上方,而股疝则是经过股环、股管突出于腹股沟韧带的外下方;腹股沟斜疝用手法易于还纳,股疝由于股环边缘多为韧带,较紧张,加之股管内有脂肪和淋巴结存在于疝囊之外,所以股疝不易用手法完全还纳;较大的股疝可部分伸展至腹股沟韧带的上方,但用小指探查腹股沟管浅环

19、时,其环口没有扩大,因为股疝疝囊未经过腹股沟管浅环。股管的位置几乎呈垂直位,前壁大部为隐静脉裂孔,股疝的疝囊及内容物在此处转折向前形成锐角,加之股环较小,边缘多为坚韧的韧带结构,其前缘为腹股沟韧带,内侧缘为腔隙韧带,后缘为耻骨梳韧带,外侧缘为股静脉内侧的纤维隔,所以股疝很容易发生嵌顿。,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局部解剖学,此例系有多次妊娠史的高龄患者,腹壁肌松弛,使股环松弛扩大,由于慢性支气管炎,长期慢性咳嗽,使腹压增高,腹内肠管被推挤经股环和股管由隐静脉裂孔处突出而形成股疝的包块。因股管中有脂肪和淋巴结存在,所以用手还纳疝内容物时,肿块不能完全消失

20、。此患者的股疝内容物是回肠,直立时会出现较明显的下坠感。由于股环的结构特点,其边界多为坚韧的韧带结构,所以突出的疝囊及肠管发生嵌顿,造成不完全性肠梗阻,肠管扩张,胀气,出现腹胀、腹痛,随着代偿性肠蠕动增强,出现腹部阵发性绞痛。但腹腔内梗阻的肠管未发生坏死穿孔,未发生腹膜刺激症状,所以未出现腹部的反跳痛。影像学检查则发现多处气液平面。由于疝内容物-回肠的嵌顿,发生缺血、水肿,所以疝块舯大、变硬,疼痛加剧。,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局部解剖学,股疝手术治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股疝疝囊前面的组织结构层次由浅至深依次为皮肤、浅筋膜、筛筋膜、股鞘前壁和腹膜外组织

21、。由于疝囊的突出,后三层结构可能变得很薄,手术显露疝囊时,容易将疝囊内的肠壁误认为疝囊而切开,所以应仔细鉴别。部分患者,股环上方可能有变异的闭孔动脉经过。当股疝手术需要切开腔隙韧带以松解股环时,应事先检查是否存在异常闭孔动脉,如果存在,应先予以结扎,以避免损伤造成大出血。股疝疝囊的内侧靠近膀胱,分离疝囊时应避免损伤膀胱。股疝疝囊周围有股静脉、髂外静脉、大隐静脉和股动脉、髂外动脉、腹壁下动脉等血管毗邻,手术时应注意避免损伤。,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局部解剖学,4.膝关节损伤三联征 患者男性,35岁,踢足球射门时,右腿被对方绊倒而扭伤右膝,顿时感觉右膝

22、剧烈疼痛,不能移动,并感觉右膝内侧有撕裂感,随即用担架送至医院诊治。入院检查发现,患者一般状况好,右膝部严重肿胀,呈轻度屈曲。胫侧副韧带有明显压痛,尤其是胫骨内侧韧带的附着处压痛更为剧烈。右小腿被动外展时疼痛加剧。右膝部屈曲成90度后行抽屉试验检查,发现向前牵拉胫骨时,胫骨向前的移动较左侧明显增加。右膝关节不能伸直。麻醉下行双膝关节后前位X线摄片,显示右膝关节腔内侧部明显增宽,胫骨内侧平台塌陷不明显,但平台表面不光滑,密度增高。经检查及手术探查,诊断为右膝关节损伤三联征,即关节腔积液,胫侧副韧带于胫骨附着处完全断裂,前交叉韧带于股骨内侧髁附着处撕裂,内侧半月板损伤。,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

23、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局部解剖学,问题:(1)何谓膝关节损伤三联征?(2)用所学的解剖学知识说明维持膝关节稳定及正常运动范围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它们的作用是什么?(3)本例患者损伤的三个主要结构是什么?损伤的原因是什么?试用所学的解剖学知识解释本病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局部解剖学,分析:膝关节为全身最大和最复杂的关节,主要为屈戍关节,但在屈膝时,也可作轻度的磨动与旋转。膝关节的主要功能为负重、传递载荷及参与小腿的运动。膝在伸直时,具有最大的稳定性,屈曲时又有相当的灵活性,所以易引起扭伤和骨折。,人民卫生出版社

24、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局部解剖学,膝关节的关节囊松弛薄弱,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及正常运动范围的主要因素有骨结构、肌、韧带和关节内软骨(内、外侧半月板)等。其中韧带结构包括胫侧副韧带、腓侧副韧带、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髌韧带、髌内侧和髌外侧支持带及关节囊后部的腘斜韧带。以胫侧副韧带的作用最为重要,该韧带分浅深两层,浅层呈三角形,坚韧有力,近侧端附着于股骨内上髁,远侧端附着于胫骨内侧髁下方;深层纤维较短、较厚,连于股骨内侧髁和胫骨内侧髁的后内侧缘,并与关节囊融合,所以内侧半月板外缘附着于该韧带深部纤维上。胫侧副韧带的表面有缝匠肌、股薄肌和半腱肌腱跨过。,人民卫生出版

25、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局部解剖学,腓侧副韧带圆索状,长约5cm,上端附着于股骨外上髁,下端与股二头肌腱汇合成联合腱止于腓骨头。该韧带不与关节囊相连,二者间有膝下血管穿过;同时也不与外侧半月板相连,其间隔以腘肌腱和滑囊。胫侧副韧带有保持膝关节稳定和调节关节活动的功能,其紧张度随关节位置的不同而改变。当膝关节伸直时,两侧副韧带均被拉紧,通过神经反射可使膝关节周围肌群收缩,加强关节的稳定。当膝关节完全屈曲时,胫侧副韧带的前部依然紧张,后部松弛。当膝关节半屈位时,韧带的大部分松弛,此时膝关节可有轻度外翻和旋转活动。腓侧副韧带是抵抗膝关节伸直时内翻应力的主要稳定结构,膝

26、关节变得稳定,可以防止膝过度伸直。当屈膝时,腓侧副韧带松弛,胫骨可做少许旋转运动。,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局部解剖学,前、后交叉韧带位于膝关节囊内,关节滑膜层以外,滑膜环绕韧带的前面和两侧反折。前交叉韧带上端附着于股骨外侧髁的内面,走向前、内、下,止于胫骨的髁间隆起前部和内、外侧半月板的前角;后交叉韧带起自髁间隆起后部和外侧半月板后角,斜向前、内、上,止于股骨内侧髁外侧面。两交叉韧带对膝关节的各种运动都有稳定作用。前交叉韧带可防止膝关节伸直位时胫骨过度向前移位,限制膝关节过伸;当膝关节屈曲位时,还可防止胫骨过度外旋和外展。所以,前交叉韧带在膝关节的

27、任何位置下保持紧张,都可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后交叉韧带在膝关节伸直时松弛,屈膝时紧张,所以可防止胫骨过度向后移位,限制膝关节过屈;膝关节屈曲位时,可限制过度旋转和收展。,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局部解剖学,内外侧半月板由纤维软骨构成,位于股骨内外侧髁和胫骨内外侧平台之间。呈半月形,上面微凹,下面平坦,其外缘肥厚,内缘薄而游离。内侧半月板较大,其外缘与胫侧副韧带后部紧密相连,故活动度较小;外侧半月板较小,其外缘不与腓侧副韧带相连,其间隔以腘肌腱,故活动性较大。内外侧半月板可以使股骨髁和胫骨平台的关节面更相适应,加深了胫骨平台的关节面,可以使膝关节在任何

28、屈、伸角度活动时都能保持稳定。半月板还可传导载荷,对纵向冲击力起缓冲作用,从而保护股骨和胫骨的关节面。本例患者是在踢足球射门时,被对方绊倒,阻挡的外力来自右小腿的内侧,其结果使右膝关节的三个稳定结构同时受损,即胫侧副韧带断裂,前交叉韧带断裂合并内侧半月板损伤,这是一种常见的膝关节非骨性损伤,称之为“膝关节损伤三联征”。,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局部解剖学,造成三个重要结构损伤的直接原因是右小腿被绊倒时,膝关节产生的强力的外展和外旋引起的。因为膝关节在充分伸直时,股骨和胫骨的大部分关节面互相接触,加之主要的韧带均处于紧张状态,所以膝关节处于最稳定的位置

29、。但是患者在即将踢球时,右膝关节处于轻度屈曲状态,两骨关节面的接触部分减少,此时可以做轻度的外展和外旋,使关节失去了一些稳定性,所以,相反的外力更易使膝关节韧带造成损伤。首先,最易损伤的是胫侧副韧带,因为小腿过度的外展和外旋作用于韧带的拉力,超过了韧带所能承受的力,使其从胫骨附着处撕脱断裂,结果造成韧带断裂部位明显的压痛和肿胀。尤其是右膝部被动外展时疼痛加剧更能说明胫侧副韧带的断裂损伤。,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局部解剖学,第二个结构是前交叉韧带上端附着处断裂。由于前交叉韧带可防止膝关节伸直位时胫骨过度向前移位,限制膝关节过伸,还可防止膝关节屈曲位时

30、,胫骨过度外旋和外展。该患者由于膝部处于半屈曲状态,强大的外力使胫骨处于过度外展和外旋状态,结果使前交叉韧带紧绷在向内移位的股骨外侧髁的内面,受到过度牵拉而被撕裂。当行抽屉试验检查时,右侧胫骨前移明显即可说明该韧带的断裂。因内侧半月板外缘与胫侧副韧带后部结合紧密,活动度较外侧半月板小,所以当膝部半屈曲并强力外展、外旋时,由于胫侧副韧带的紧张损伤,极易合并内侧半月板的撕裂。撕裂的半月板会向关节腔内移位,从而影响膝关节的运动。本例患者右膝关节受伤后呈轻度屈曲位,不能伸直即因内侧半月板撕裂游离所致。本病例 X线摄片检查,显示右膝关节腔内侧部明显增宽,说明除胫侧副韧带和前交叉韧带损伤外,关节的损伤已造

31、成明显的关节腔积液,而胫骨内侧平台塌陷不明显,说明未造成胫骨平台的骨折,但平台表面不光滑,密度增高则反映出内侧半月板损伤的可能性。,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局部解剖学,膝关节的关节囊松弛薄弱,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及正常运动范围的主要因素有骨结构、肌、韧带和关节内软骨(内、外侧半月板)等。其中韧带结构包括胫侧副韧带、腓侧副韧带、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髌韧带、髌内侧和髌外侧支持带及关节囊后部的腘斜韧带。以胫侧副韧带的作用最为重要,该韧带分浅深两层,浅层呈三角形,坚韧有力,近侧端附着于股骨内上髁,远侧端附着于胫骨内侧髁下方;深层纤维较短、较厚,连于股骨内侧

32、髁和胫骨内侧髁的后内侧缘,并与关节囊融合,所以内侧半月板外缘附着于该韧带深部纤维上。胫侧副韧带的表面有缝匠肌、股薄肌和半腱肌腱跨过。,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局部解剖学,膝关节损伤三联征,一般应根据病情采取损伤半月板的切除和断裂韧带的吻合手术,术后对膝部固定制动,并进行适当的肌张力训练,使其逐渐恢复功能。,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局部解剖学,5.小腿前骨筋膜鞘综合征 患者女性,16岁,高中生。昨日下午乘公交车下车时因车门突然关闭,左小腿被车门挤压而疼痛剧烈。经某医院急诊X线检查无骨折指征,诊断为“小腿急性软

33、组织挫伤”给与药物止痛、消炎处理。服药后无明显效果,昨夜小腿持续疼痛、肿胀一整夜,今晨就诊。检查:患者左小腿前外侧区肿胀,但无创面。局部触诊示疼痛位于小腿前区深部。足和趾背屈严重受限,但第一、二趾相邻区域皮肤感觉尚存。患侧足背动脉搏动较健侧明显减弱。诊断:创伤性小腿前骨筋膜鞘综合征。,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局部解剖学,问题:(1)根据你所学的解剖学知识,为什么患侧小腿会出现持续、进行性肿胀和疼痛?(2)小腿前骨筋膜鞘内有哪些重要血管和神经,这些血管神经是否直接受损?(3)诊断明确后,应进行何种紧急处理?,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

34、“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局部解剖学,分析:患者有左小腿非开放性挤压伤史,继而出现持续性小腿前外侧区肿胀和深部疼痛,且患侧足和趾背屈严重受限、足背动脉搏动明显减弱,故诊断为“小腿前骨筋膜鞘综合征”是有充足依据的。小腿的深筋膜,胫、腓骨骨膜和骨间膜,以及前后肌间隔共同围成三个骨筋膜鞘,其中小腿后骨筋膜鞘内的血管神经束周围富有疏松结缔组织、且上通腘窝、下通足底,故小腿软组织急性损伤时,鞘内渗出物可沿血管神经束上下扩散,不易出现肿胀。而小腿前骨筋膜鞘几乎完全密闭,渗出物可迅速聚集并压迫鞘内血管神经,导致持续、进行性肿胀和疼痛。,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局部解

35、剖学,小腿前骨筋膜鞘内的重要血管和神经为胫前动脉和腓深神经。患者伤侧足背动脉搏动和第一、二趾相邻区域皮肤感觉尚存,提示着两条重要血管神经未直接伤及;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和足、趾背屈受限主要为鞘内压升高、压迫血管神经所致。诊断明确后,应立即行小腿前区深筋膜切开减压,仅缝合部分皮肤,以利渗出物流出。,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局部解剖学,6.踝管综合征 患者男性,67岁,退休工人,退休前职业为码头搬运工。因右侧足底麻木、行走困难1月余就诊。自诉年青时右踝部曾受外伤,经外敷草药数周后痊愈。此后数十年行走、工作均无碍,仅在受凉或气候骤变时偶发疼痛。约半年前开始,足

36、底及足趾时而出现烧灼性痛或麻木感,近1月余麻木感明显加重、行走困难。检查:患侧踝部外观及X线片均无明显异常。在内踝与跟骨内侧面之间处按压出现明显压痛,且向足底放射。与对侧比较,患侧足跟内侧、足底及足趾皮肤感觉明显减退。诊断:右踝管综合征。,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局部解剖学,问题:(1)根据你所学的解剖学知识,解释导致踝管综合征的原因是什么?(2)为什么内踝与跟骨内侧面之间处的压痛会向足底放射?,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局部解剖学,分析:患者退休前职业为码头搬运工、年青时曾有右踝部外伤史,近半年出现足底及足

37、趾烧灼性痛或麻木感,且逐渐加重以致行走困难。检查示内踝与跟骨内侧面之间处有压痛,并向足底放射。患侧足跟内侧、足底及足趾皮肤感觉明显减退。X线检查排除了上述现象为新近骨损伤所致。这些均为诊断踝管综合征提供了可靠依据和佐证。踝管是小腿后区与足底间的一个狭窄通道,由屈肌支持带与跟骨内侧面及内踝共同围成,其内通过的结构有胫骨后肌腱及其腱鞘、趾长屈肌腱及其腱鞘、胫后动、静脉和胫神经以及 长屈肌腱及其腱鞘。当由于某种原因(如跟骨畸形、腱鞘囊肿、局部陈旧性或疲劳性损伤导致慢性纤维增生等)使踝管通道变狭窄时,有可能压迫踝管内容物,导致踝管综合征。,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局部解剖学,胫神经途经踝管时分为足底内侧和足底外侧神经,后者分布于足底及足趾。故胫神经压迫症状(如足跟内侧、足底及足趾出现烧灼性痛、麻木和皮肤感觉减退等)是踝管综合征的典型表现。检查患者时出现内踝与跟骨之间处压痛向足底放射,这也是胫神经在踝管受压的典型体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