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绪论PPT课件.pptx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60459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PPTX 页数:63 大小:3.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护理学绪论PPT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中医护理学绪论PPT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中医护理学绪论PPT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中医护理学绪论PPT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中医护理学绪论PPT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护理学绪论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护理学绪论PPT课件.pptx(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绪论主要内容,前言,核心名词 1,中医护理学基础(Fundamental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Nursing)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结合预防、养生、保健、康复等各项医疗护理活动对患者及老、弱、幼、残加以照料,并施以独特的中医护理技术,以保护、维持、恢复人类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第一节 中医护理学基础的任务与内容,一、中医护理学基础的任务,二、中医护理学基础的内容绪论中医护理的原则与特点中医基本护理辩证护理基础中医养生保健概要中药用药护理中医护理技术,第一节 中医护理学基础的任务与内容,第二节 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第二节 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原始社会夏-春秋时期,关于

2、中医学的起源,在现今可见的文献中,最早见于礼记曲礼中的“三世医学”。,起源原始社会萌芽时期,在250万年前,人容易发生的疾病有口腔疾病、外伤、孕产疾病及小儿疾病。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医疗护理活动。,神农氏教民播种,尝百草,始有药物。,起源原始社会萌芽时期,这样便逐渐有了中草药的内服、外敷及动物的内脏、骨骼、甲壳等的运用。,史记补三皇本记:“神农氏始尝百草,始有医药”淮南子修务训:“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伏羲氏画八卦,制九针,始有针术。,起源原始社会萌芽时期,中医护理技术方面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和五十二病方分别记载了热熨和针刺,这些都是最早的中医

3、护理技术之一。,礼含文嘉:“烧生为熟,令人无腹疾”,燧人氏钻木取火,教人熟食,始有饮食卫生。,起源原始社会萌芽时期,起源夏-春秋时期,医学分科,专职医生的出现,最早的医政制度建立和最早的医学制度建立,早期的病因学说以及早期的疾病诊疗等,为医学理论的形成作了基础。周礼天官所记载的医事制度中,医师之下设有士、府、史、徒等专职人员,“徒”就兼有护理职能,负责看护患者。,1、在个人卫生方面,卫生习惯开始形成2、在环境卫生方面,环境整洁的意识已有所提高3、在饮食卫生方面,有了调养和治疗的意识4、在情志方面,指出太过的情志活动会导致疾病5、在流行病和传染病方面,人们有意识的远离和避开传染病,起源夏-春秋时

4、期,周礼天官载:“以无味、五谷、五药养其病”,“凡疗疡,以五毒攻之,以五气养之,以五药疗之,以五味节之。凡药,以酸养骨,以辛养筋,以咸养脉,以甘养肉,以滑养窍”;,起源夏-春秋时期,周礼:“四时皆有疠疫,春时有首疾、夏时有痒疥疾、秋时有疟寒疾、冬时有嗽上气疾”、“春行秋令,则民大疫,春行夏令,则民多疾疫。”“喜、怒、哀、乐、爱、恶、欲之情,过则有伤。”,初步形成春秋至东汉,(公元前475公元220年)科学文化比较发达,这一时期社会经济、科学文化的发展,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逐步形成奠定了基础。大量的中医护理内容散见于各种医学著作中,为中医护理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黄帝内经,黄帝内经 奠定了中医

5、护理学基础,总结了以前的医学经验和知识,确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内经以伪托黄帝与其臣子歧伯等的问答方式,系统地论述了人体生理、病理、预防、诊断、治疗和养生等问题。内经现存素问、灵枢两部分,共18卷、162篇、20万字,2000多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2、伤寒杂病论,为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是一部集汉以前医学精华大成的临床医学百科全书。该书问世不久,因战乱而散佚,经后世搜集整理而成现今的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伤寒论主论伤寒及杂病,确立了三阴三阳的辨证论治体系。金匮要略专论杂病,以脏腑辨证为纲,涉及内外妇科等病症。二书概括了中医理法方药的精髓,实现了医学理论与医学实践的统一,为中医学的

6、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直到今天仍然有效地指导着医家的临床实践。,伤寒杂病论中医护理技术有关的内容,1、首创药物灌肠法2、开展复苏术 3、发展中药用药法,确立了辨证施护原则5、发明药物舌下含服 4、强调饮食护理中的禁忌原则,3、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该书收录药物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书中概括了君、臣、佐、使,七情和合,四气五味等药物学理论,并指出药物间存在着“相须”“相使”“相恶”“相反”“相杀”的关系,这对遣药制方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华佗,后汉杰出的医家,发明了中药全身麻醉剂麻沸散“五禽戏”的锻炼,把医疗、护理、体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华佗是

7、医疗体育的奠基人,创立了“五禽戏”“动摇则谷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不朽也”“体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而汗出,身体轻便,腹中欲食。”,逐 渐 发 展,一、魏晋南北朝时期二、隋唐五代时期三、宋金元时期四、明清时期五、近代,一、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1年)虽经历了长期的分裂和频繁的战争,但文化科学技术却有长足的进步。,脉经,晋王叔和所撰是此期脉学研究的最高成就。,一、魏晋南北朝时期,肘后备急方,腹水病人的护理:“勿食盐,常食小豆饭,饮小豆汁,鲤鱼佳也”对天花的记载是世界上最早的 最早指出用海藻治疗瘿病急救方面创面处理饮食调护二便失调的护理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二、隋唐五代时期 肠吻

8、合术后护理:“当作研米粥饮之,二十余日,稍作强糜食之,百日后乃可进饭耳。饱食者,令人肠痛决漏。”“十月养胎法”认为:“饮食精熟”,诸病源候论,诸病源候论,隋巢元方等人编撰的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对1739种病候的病因、病机、症状、诊断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干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孙思邈编撰,可称为我国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两书详述了唐以前的医学理论、方剂、诊法、治法、食养方法等。,1、妇产科护理 妊娠妇女应“居处简静”在胎教方面应禁酒及冰浆。在临产护理上,不能让不洁者 进入产房 产后护理:“妇人产后百日已 来,极须殷勤”,千金方,千金方,2、儿科护理 对初生儿应:“先以绵裹指,拭儿口中及舌上青泥恶血若不

9、急拭,啼声一发,即入腹成百病也”“小儿始生,肌肤未成,不可暖衣,暖衣则令筋骨缓弱,宜见风日,若都不见日,则令肌肤脆软,便易中伤,皆当以故絮衣之,勿用新绵也。”,千金方,孙氏高度重视母乳喂养,指出:“母醉以乳儿令身热腹满”“母怒以乳儿,令儿喜惊,发气疝,又令儿上气癫狂”小儿要经常洗澡,但“勿以杂水浴之。”应“冷热调和”对小儿喂养方面:“若不嗜食,勿强与之,强与之不消,复生疾病。”“凡乳儿不欲太饱,饱则呕吐”,千金方,3、养生护理 孙氏高度重视养生之道和食疗,如在饮食和药物选择上,强调“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孙氏还首创了脏器疗法,千金方,4、饮食护理 主张:“食欲数

10、而少,不欲顿而多”“勿食生菜、生米、勿饮浊酒,勿食生肉,一切内惟须煮烂。”并指出“食毕当漱口数过,令人牙齿不败,口香”“食毕当行步踌躇,则食易消。”“若饮食即卧,乃生百病”,千金方,5、生活起居护理 孙氏指出:“湿衣及汗衣皆不可久着”、“饥忌浴,饱忌沐”“沐浴后不得触风冷”“小有不好,即按摩,令百节通利,泄其邪气”对健康人要“每日必须调气补泻,按摩导行为佳,勿以健康便为常然,常须安不忘危,预防诸病”,千金方,6、情志护理 应“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行”要“莫忧思、莫大怒、莫悲愁、莫大惧”,千金方,7、老年护理 指出:“人年五十以上,阳气日衰,损之

11、日至,心力渐退食欲无味,寝处不安”所以在护理上应“常须慎护其事”指出:“养老之要,耳无妄听,口无妄言,身无妄动,心无妄念,此皆有益老人也”“善养老者,非其书勿读,非其声勿听,非其务勿行,非其食勿食”“于四时之中,常宜温食”,饮食“宜轻清甜淡”且“节俭”,不可“贪味伤多”,千金方,8、医德“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千金方,9、护理技术操作 孙氏首创了细葱管导尿法。这一方法比1860年法国人发明的橡胶管导尿术要早1200多年。此外他还发明了

12、蜡疗和热熨法。,三、宋金元时期(960-1368年)这一时期国家重视医药事业,宋政府有翰林医官院,御药院,尚药局等机构,金元政府有太医院等。宋政府还把医学校作为一个独立机构纳入国家官学系统。在法律上保护病人:“凡同居亲疾病,辄相弃绝者,杖一百”医学界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各抒医理,其中就有著名的金元四大医家。,三因极病证方论,宋代陈吴择著,将中医病因归纳为外因、内因、不内外因三大类,提出了著名的“三因学说”。,在临证医学方面,针灸学出现了驰名中外的“铜人”,并由王惟一撰成新铸铜人俞穴针灸图经。,金元四大家,金元医家的学术争鸣,导致了新学派的诞生 金元四大家 刘河间 张子和 李杲 朱丹溪,重视调理

13、脾胃的护理 著名医学家李杲创立了脾胃学说,认为“内伤脾胃,百病乃生”李氏非常重视饮食、劳倦、情志三者的护理,在其脾胃论中有“用药宜禁论”、“养心神调治脾胃论”、“饮食伤脾胃论”、“脾胃将理法”等,滋阴降火护理法则的建立著名医家朱丹溪创立了滋阴学说,在护理上独俱一格,在格致余论中专辟“饮食箴”、“色欲箴”、“茹淡箴”、“养老论”、“房中补益论”等提出了很多宝贵的保健护理要求。,重视营养学发展食疗养生护理 饮膳正要是这一时期营养学的代表著作,提出了养生避忌、妊娠食忌、乳母食忌、饮酒避忌及各种珍奇食品的食谱:补下元,理腰膝,温中顺气用苦豆汤、治腰背疼痛,骨髓虚损,身重气乏用生地黄鸡;治脾胃虚弱,泄痢

14、久不瘥者用鲫鱼羹。,张子和所著的儒门事亲中对肛肠患者有护理方面的记载。,四、明清时期1、李时珍本草纲目 药学巨著2、温病护理的出现“戾气”说认为“客邪贵乎早逐”在饮食护理方面从“论食”“论饮”“调理法”中论述了温疫病的护理要求。对传染病要实行防疫隔离措施“疫痧人”的隔离消毒,3、养生保健护理的发展修龄要旨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养生保健护理的专著:论述了四时调摄、起居调摄、四季祛病、延年长生、导引祛病法等。钱襄的侍疾要语是中医护理学的专著,3、养生保健护理的发展,寿世保元更系统地论述了对养生及老年护理的重要内容:“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食惟半饱无兼味,酒至三分莫过频。每把戏言多取笑,常含乐意

15、莫生气。任我逍遥过百春。”,医林改错,清代王清任著,改正了古医籍中在人体解剖方面的某些错误,发展了瘀血理论,创立了多首治疗瘀血病证的有效方案。,随着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特别是西洋医学的传入,中医学理论的发展呈现出新旧并存的趋势:一是,走继承、收集和整理前人的学术成果之路;二是,出现了中西汇通和中医学科理论科学化的思潮。,五、近代中医护理学的发展,清朝开办了“京师同文馆”近代最早的医学院丁甘仁在上海开办中医院,一边医疗,一边从事临床教学秦伯未创办了中医疗养院,设病床百余张,供中医学生临床实习李平书创办了神州医院和上海医院为兴建了粹华制药厂,可谓数千年未有之创举。,吴尚先理瀹骈文 于1870年刊行

16、的外治法专书理瀹骈文中明确提 出某些疾病对于一些饮食有禁忌。,正式形成建国以后、现代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各地中医院纷纷建立,并且开始了严格的医护分式,专业护士有了专门编制。,正式形成建国以后、现代,1958年江苏省中医院编写了中医护理学,创办了第一所中医护校,接着编写了辨证施护概要1959年南京出版第一部系统阐述中医护理学的专著中医护病学。六十年代初,中医护理培训班在南京首次举办。1979年卫生部明确提出了护理学是一门专门的学科,是医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984年成立了中华护理学会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委员会。中医护理学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第三节 中西护理文化差异,核

17、心名词 2,护理文化(Nursing Culture):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基础上形成的具有护理专业自身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是被全体护理人员接受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也是全体护理人员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集中表现。,第三节 中西护理文化差异,一、中医护理和西方护理理论哲学背景之异同二、中医护理和西方护理的历史与发展之异同三、中医护理和西方护理思维方法之异同四、中医护理和西方护理的护理程序之异同,一、中医护理和西方护理的历史与发展之异同,中医护理的基础理论是基于几千年历史的中医基础理论,加之极具特色的护理操作技能、食疗、运动疗法、情志护理等方法,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医护理体系。西

18、方医学是建立在直观、线性思维的基础上的,注重探析人体微观结构和功能,以辨病、定位、定量、对抗性治疗为特点。,二、中医护理和西方护理理论哲学背景之异同,美国护理学专家玛德莱娜.莱宁格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 了跨文化护理,又称多元文化护理理论,而多元文化护理理论体现了护理的社会性质及护理更深、更广的拓展,同时也将多种文化渗透到护理工作中。从多元文化护理的观点出发,护理工作应该因人施护、因类施护这与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非常接近。在“人”“环境”“健康”“护理”四大元素中,中、西护理在宏观概念上都有很多相同之处,只是背后的哲学理念不同。,护理程序是西方护理的系统化、科学化的国内工作方法,由

19、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等多个步骤组成的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中医护理以“望、闻、问、切”四诊为评估过程,以八纲辨证、脏腑辨证为诊断方法,以同病异护、异病同护为特点和重视生活、情志、饮食护理为核心的辨证施护计划,执行计划的过程就是辨证施护的实施过程,其评价是在动态过程中实现的。护理程序有异曲同工之处。,三、中医护理和西方护理的护理程序之异同,四、中医护理和西方护理思维方法之异同,中医护理的独特思维方法从宏观角度观察事物运用哲学思维注重整体上的研究,西方护理的思维方法注重局部器官与功能的病理变化对疾病有全面的认识以科研所得的科学证据作为基础的实践,中西护理文化差异,无论是中医护理或是西方护理,只是在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下产生不一样的护理方法与模式,其基本概念有许多共同之处,最终目的都是以解决人的健康问题为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