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胸部文档资料.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60738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PPT 页数:220 大小:10.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胸部文档资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0页
最新:胸部文档资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0页
最新:胸部文档资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0页
最新:胸部文档资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0页
最新:胸部文档资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胸部文档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胸部文档资料.ppt(2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阻塞性肺气肿,定义: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过度充气,异常扩大,可伴有不可逆肺泡壁破坏。原因:活瓣性呼气性阻塞,吸气支气管口径有所增宽,呼气支气管口径变窄,阻塞性肺气肿,分类:局限性阻塞性肺气肿 病位:左右主支气管、叶支气管、段支气管、小叶支气管 弥漫性阻塞性肺气肿 病位:双肺终末细支气管,阻塞性肺气肿,线表现:(1)肺透过度增加(2)肺体积(容积)增大 胸廓、肋间隙、横隔、纵隔不同程度改变(3)肺纹理稀疏、变细(4)肺大泡:壁菲薄、囊状透光区,阻塞性肺气肿,阻塞性肺气肿,阻塞性肺气肿,阻塞性肺气肿,CT检查的价值:1 有利于发现阻塞的原因;2 有利于发现早期肺气肿;3 有利于发现较小的肺大

2、泡,阻塞性肺不张,定义病理改变:支气管完全阻塞以后,肺泡内的气体在小时内被吸收,肺组织萎陷原因:支气管完全阻塞,阻塞性肺不张,分类:一侧性肺不张、肺叶不张、肺段不张、肺小叶不张 特殊类型被动性肺不张(充气不良):系肺外压迫致部分性或完全肺不张,其内支气管常通畅,常见于胸腔积液或液气胸,仅能在CT上显示,阻塞性肺不张,线表现:(1)肺透度降低。(2)体积缩小表现为肺门、叶间裂、膈、纵隔等结构的不同程度移位。()一侧性肺不张:患侧肺野均匀致密肺叶不张:不张肺叶致密肺段不张:三角形致密影肺小叶不张:小斑片影,肺实变,定义:病因:常见于急性炎症、渗出性肺结核、肺出血、肺水肿 病理改变:病因不同,渗出液

3、性质不同,可以是浆液、血液、水肿液、脓液等,并可通过肺泡孔向周围肺泡蔓延,因而病变区与正常肺组织间无截然分界,呈逐渐移行状态。,肺实变,线表现:()单发或多发的片状致密影,中心密度均匀,边界模糊()如实变占据一个肺段或整个肺叶,则形成肺段或大叶性阴影()支气管气像或空气支气管征;显示更佳()经治疗后,炎性实变可在12周内消散,出血或肺泡性水肿所形成的实变,其变化较炎性实变快,可在数小时或12日内完全消失,肺水肿治疗前,治疗天后复查,空洞与空腔,空洞: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液化后,经引流支气管排除后形成。多见于结核、肺脓肿和肺癌分类:厚壁空洞:洞壁厚度超过3mm 薄壁空洞:洞壁厚度低于3mm,空洞

4、与空腔,线表现:薄壁空洞:洞壁薄,多呈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境界清晰,内缘光整、周围多无大片实变影;空洞内多无液平,常见于肺结核的慢性阶段,空洞与空腔,厚壁空洞:洞壁厚度超过3mm。表现为周围往往有高密度实变区,往往只能看到洞壁的内缘,洞内壁光滑或凹凸不平。多见于急性肺脓肿、化脓性肺炎、肺鳞状细胞癌,正位,侧位,空洞与空腔,空腔定义:为肺部原有腔隙的病理性扩大所形成的含气囊腔,如肺大泡、肺气囊、囊状支气管扩张。,空洞与空腔,线表现:类似薄壁空洞,但壁更薄而且均匀(菲薄),一般腔内无液平,周围无实变。,含气肺囊肿,结节与肿块,结节:直径小于等于;腺泡结节状影:直径在1cm以下,多见于肺结核的增

5、殖性病变及各种慢性炎症 粟粒状结节影:指4mm以下的小点状结节影,多呈弥散性分布。多数粟粒状病变由间质内病变引起。常见于粟粒型肺结核、癌性淋巴管炎。肿块:直径大于;,结节与肿块,线表现:()结节与肿块除了大小不同外,其它表现相同()重在鉴别良恶性:空泡征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增强密度改变:,网状、细线状及条索状影,肺部的网、线及条索状阴影在病理上是肺间质病变的反映。可以分为弥漫性、局限性改变(肺间质是肺的支架组织,分布于支气、血管周围、肺泡间隔及脏层胸膜下。正常胸片上,肺间质不能显示)CT(特别是HRCT)能很好的显示肺内间质病变,网状、细线状及条索状影,弥漫性网、线、条状阴影常见于特发性肺纤

6、维化、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局限性线条状主要表现为:、纤维化:表现为不规则的索条状影,粗细不一,排列紊乱多见于:肺结核或慢性肺部感染性病变。、间隔线(又称Kerleys line):小叶间隔内有液体或组织增生,可表现为不同部位的间隔线,其中B线较多见:位于两肺下野外侧,近肋隔角处,呈水平走行,垂直于胸膜,长约2cm,常为数条平行存在。多见于肺间质水肿及肺动脉高压。,钙化,钙化通常发生于退变或坏死组织内,钙离子以磷酸钙或碳酸钙的形式沉积下来;多见于肺或淋巴结干酪性结核灶的愈合阶段。X线片上钙化表现为高密度阴影,边缘锐利,大小、形状不一,可为斑点状、块状或球形,呈局限或弥散分布。CT上能显示病变内的一些

7、细小的钙化。通常钙化在病灶中占的比例越大,良性的可能性就越大,胸膜病变,胸腔积液多种疾病可累及胸膜产生胸腔积液。影像学检查能明确积液的存在,但难以区别液体的性质。1游离性积液 少量积液 表现外侧肋膈角变钝,透视可见液体可随呼吸上下移动。中等量积液表现为下肺野呈均匀致密影,肋隔角完全消失,阴影的上缘呈外高内低的斜形弧线。大量积液患侧呈均匀致密影,有时仅肺尖部透明。纵隔常向健侧移位,患侧肋间隙增宽。当不明原因的中等量或大量积液时,应建议CT检查。,2局限性胸腔积液,局限性积液 分为:包裹性积液;叶间积液;肺下积液 CT在诊断局限性胸腔积液方面优于X线检查(1)包裹性积液胸膜炎时,脏、壁层胸膜发生粘

8、连,使积液局限于胸腔的某一部位。好发生在侧后胸壁切线位X线片表现为自胸壁向肺野突出的半圆形或梭形致密影,边缘光滑、密度均匀,其上下缘与胸壁的夹角呈钝角。,局限性胸腔积液,(2)叶间积液:胸腔积液可以局限于叶间裂,X线片上可表现为叶间裂位置的梭形致密影,密度均匀,梭形影的两尖端与叶间裂相连。游离积液进入斜裂时,常在斜裂下部表现为尖端向内上的三角形致密影。,局限性胸腔积液,(3)肺下积液:聚积在肺底与膈肌之间的液体称肺下积液。多为单侧,以右侧多见。因液体将肺下缘向上推移,其上缘呈圆顶状,易误为隔肌升高。取卧位检查,液体可流至胸腔上部,并见隔肌位置正常。,气胸及液气胸,1、气胸 空气进入胸腔则形成气

9、胸。进入胸腔的气体改变了胸腔的负压状态,肺可被不同程度的压缩。壁层胸膜破裂 脏层胸膜破裂,气胸,X线片上可见压缩的肺与胸壁间出现透明的含气区,其中无肺纹理存在。被压缩的肺边缘呈纤细的线状影。大量气胸可将肺完全压缩在肺门区呈均匀的软组织影,纵隔可向健侧移位,患侧隔下降,肋间隙增宽。气胸一般不须作CT检查。,Department of Radiology WMC,医学影像学教学片,液气胸,2、液气胸 胸腔内液体与气体并存为液气胸立位检查时表现为横贯一侧胸腔的气液平,其上方为空气及被压缩的肺。,医学影像学教学片,左侧液气胸,胸膜肥厚、粘连、钙化,由于胸膜炎症引起纤维素沉着、肉芽组织增生或外伤出血机化

10、均可导致胸膜肥厚、粘连和钙化。轻度增厚与粘连多见于肋隔角处。X线表现为肋隔角变浅、变平,呼吸时隔运动受限,隔顶变 平。广泛胸膜肥厚可显示肺野密度增高;沿胸廓内缘出现与胸壁平行的带状致密影,肋间隙变窄,甚至引起纵隔向患侧移位。钙化则表现为片状、条状或斑块状高密度影,Department of Radiology WMC,医学影像学教学片,一、支气管扩张症,支气管扩张症(bronchiectasis)是常见的慢性支气管疾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临床与病理】支气管扩张的主要症状是咳嗽、咳血和咳大量脓痰。发病机制:慢性感染引起支气管壁组织的破坏;支气管内分泌物淤积与长期剧烈咳嗽,引起支气管内压增高;

11、肺不张及肺纤维化对支气管壁产生的外在性牵拉。【分型】分三型,即柱状型、囊状型、曲张型,一、支气管扩张症,X线表现 早期轻度支气管扩张在平片上可无发现,较明显的支气管扩张在平片上可以发现某些直接或间接征象。如:(1)肺纹理改变;(2)肺内炎症;(3)肺不张;(4)支气管造影检查可明确支气管扩张的部位、类型和范围等,一、支气管扩张症,高分辨力CT是支气管扩张最佳检出方法。柱状支气管扩张时,根据支气管水平走行方向可表现为“双轨”征、“戒指”征囊状支气管扩张时则见支气管远端呈囊状膨大,成簇的囊状扩张可形成葡萄串状阴影 曲张形支气管扩张可表现支气管径呈粗细不均的囊柱状、念珠壮改变。当扩张的支气管腔内充满

12、粘液栓时,可显示为棒状或结节状高密度阴影。,二、肺 炎,肺炎(pneumonia)为肺部常见病,致病菌可为细菌、病毒、霉菌、原虫等。按病变的解剖分布可分为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小叶性肺炎)及间质性肺炎。按病原菌的分类法对影像学诊断无实用价值。影像学检查以胸部平片为首选,,(一)、大叶性肺炎(1obar pneumonia),【临床与病理】大叶性肺炎多见于青壮年,好发于冬春季,起病急,以突然高热、恶寒、胸痛、咳铁锈色痰为临床特征。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典型的病理变化分为四期即充血期、红色肝样变期、灰色肝样变期及消散期。致病菌多为多为肺炎双球菌或链球菌,炎症可累及整个肺叶,也可呈肺段分

13、布,(一)、大叶性肺炎(1obar pneumonia),1、X线表现 充血期:X线检查可无阳性发现,或只表现纹理增多。实变期:表现为密度均匀的致密影;出现空气支气管征。消散期:实变区密度逐渐减低乃至消失,(由于病变的消散不均,易误诊为肺结核)。炎症最终可完全吸收,或只留少量索条状阴影,(二)、支气管肺炎(bronchopneumonia),支气管肺炎亦称小叶性肺炎(1obu1ar pneumonia)多见于婴幼儿、老年及极度衰弱的患者,或为手术后并发症。【临床与病理】支气管肺炎可由支气管炎及细支气管炎发展而来,病变范围是小叶性的,呈散在两侧分布,但可融合成大片。临床表现较重,多有高热、咳嗽、

14、咳泡沫粘液脓性痰,并伴有呼吸困难、紫钳等。致病菌多为多为葡萄球菌、链球菌 等;,(二)、支气管肺炎(bronchopneumonia),X线表现 病变多在两肺中、下野的内、中带,肺纹理增多、增粗、模糊,沿肺纹理分布有斑片状模糊致密影,密度不均。密集的病变可融合成较大的片状,可伴有局限性肺过度充气。,(三)、间质性肺炎(interstitia1 pneumonia),【临床与病理】多见于小儿,常继发于麻疹、流行性感冒等急性传染病。临床上除原发急性传染病的症状外,常同时出现气急、紫钳、咳嗽,但体征较少。病变主要侵及小支气管壁及肺间质,引起炎性细胞浸润。炎症可沿淋巴管扩展引起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小支

15、气管的炎症、充血及水肿可引起部分性或完全性阻塞,肺泡内也可有轻度渗出。,(三)、间质性肺炎(interstitia1 pneumonia),【影像学表现】1、X线表现 肺纹理增粗、模糊,可交织成网状,并伴有小点状影。肺门密度增高、轮廓模糊、结构不清,发生于婴幼儿的急性间质性肺炎多表现有弥漫性肺气肿。2、CT表现 间质性肺炎的早期或轻症病例,可表现两侧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并伴有磨玻璃样阴影。较重者可表现为小斑片状阴影。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可有增大。,三肺脓肿,致病菌:感染途径临床特点X线表现,四、肺 结 核(pu1monary tubercu1osis),【临床与病理】肺结核的病理变化比较复杂,肺结核

16、的影像学表现也是多样的。结核杆菌引起的基本病理改变是渗出、增殖以及变质。当机体抵抗力低下或未适当治疗时,病变可以进展(变质),发生以下改变:干酪样坏死、液化及空洞形成、播散当机体抵抗力强或经适当治疗时,病变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愈合:吸收、纤维化 钙化 早期常无症状或仅有轻微咳嗽、胸痛。常见症状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全身毒性症状;另一类是病灶引起的咳嗽、咯血、胸痛等症状。,(一)、原发型肺结核(primary tubercu1osis),原发性肺结核(I型)为初次感染而发生的结核,多见于儿童,也可见于成人。X线表现:原发性肺结核的X线表现为原发综合征及胸内淋巴结结核。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组成典

17、型的原发综合征。当原发病灶吸收后,原发性肺结核即表现为胸内淋巴结结核。,(二)、血行播散型肺结核,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型)根据结核杆菌进入血循环的途径、数量、次数以及机体的反应可分为急性粟粒型肺结核、亚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及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X线表现:急性粟粒型肺结核系大量结核菌一次或短期内多次进入血流,播散至肺部所致。X线表现为播散病灶的大小、密度一致,分布均匀。透视下常难以辨认。亚急性或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系少数结核菌在较长时间内多次进入血流播散至肺部所致。X线表现为大小不一、密度不同、分布不均的多种性质的病灶。对于早期急性粟粒型肺结核 CT扫描可早于胸片作出诊断,,(三)、继发型肺结核

18、,继发性肺结核(型)为成年结核中最常见的类型。包括浸润性病变、干酪病变、空洞病变、结核球以及纤维、钙化等多种不同性质病变。,(1)浸润性肺结核:由于机体对结核菌已产生特异性免疫力,病变常局限于肺的一部,好发于肺尖、锁骨下区及下叶背段。,X线表现:一般为陈旧性病灶 周围炎,表现为中心密度较高而边缘模糊的致密影,大多数呈时好时坏的慢性过程,故肺部病变常为渗出、增殖、播散、纤维化和空洞等多种性质病变的同时存在。,两种特殊类型:干酪性肺炎:表现为一个肺段或肺叶呈致密性实变,密度较大叶肺炎高,高千伏摄片时可见大片实变中有多处虫蚀样空洞影 结核球:表现为圆或椭圆形的球形病变,偶有分叶。多在肺的上野,一般密

19、度均匀,轮廓光滑,结核球内可出现钙化。周围常有散在的纤维增殖性病灶,称为卫星灶,(二)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系继发性肺结核的晚期类型,肺组织严重破坏,是由于未经彻底治疗,病变恶化,反复进展演变而来。主要特点:纤维厚壁空洞、广泛的纤维性变以及支气管播散病灶混合存在的情况,(四)、结核性胸膜炎型,胸膜炎型(型),结核性胸膜炎可与肺部结核病变同时出现,也可单独发生而肺内未见病灶。可分为干性结核性胸膜炎、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X线及CT检查均可见不同程度的胸腔积液、胸膜增厚、粘连、钙化等。,常规X线胸片可以解决肺结核的大部诊断问题。CT扫描可以发现胸片难以显示的隐蔽性病灶,对于急性粟

20、粒型肺结核可早于X线片发现。CT可提供结核病灶的细节,有助于鉴别诊断。尽管CT有许多优点,目前仍应以胸部X线片为基本的检查方法,必要时以CT作为补充检查手段。肺结核治疗后的复查,摄胸片简单、经济,无疑为主要方法。MRI对肺部病灶细节的显示不如CT,通常不需MRI检查。,五、肺 肿 瘤,(一)原发性支气管肺癌(primary bronchogenic carcinoma)【临床与病理】肺癌主要分为小细胞肺癌及非小细胞肺癌,鳞癌最常见,约占肺癌的40,多发生在肺段以上较大的支气管。80发生于男性,。腺癌约占肺癌的30,以女性多见,多发生在外围小支气管,发生转移早。小细胞肺癌,常发生在较大支气管,生

21、长快,转移早,为肺癌中恶性程度最高的一种,约占肺癌的20 复合癌系指同一肿瘤内有两种类型的癌细胞,以腺鳞癌多见。大细胞未分化癌,多发生在肺外围,有早期转移倾向,较少见。,(一)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分型】按照肺癌的发生部位可以分为三型:中心型,系指发生于肺段和段以上支气管的肺癌;外围型,系指发生于肺段支气管以下的肺癌;弥漫型,系指发生于细支气管或肺泡上皮的肺癌。,(一)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一 中心型肺癌:1、X线表现 直接征象:肺门影增深、增大和肺门区块影;间接征象:阻塞性肺 气肿、阻塞性肺不张、阻塞性肺炎。,(一)原发性支气管肺癌,CT表现:(1)支气管壁增厚:(2)支气管腔内肿块及管腔狭窄或阻

22、塞:(3)肺门肿块:(4)侵犯纵隔结构:(5)纵隔淋巴结转移:,二 外围型肺癌:,X线表现:早期表现为结节状或球形病变。分叶状肿块,边缘毛糙有放射状短细毛刺。胸膜凹陷征。癌性空洞,CT表现:CT扫描,特别是高分辨力CT扫描能提供较X线胸片更清晰的图像,三 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X线表现:在一侧或两侧肺内出现多处大小不等,边缘不清的结节状或斑片状影,进一步发展可融合成较大的片状癌性实变 CT表现:多采用高分辨力CT扫描。,【肺癌诊断与鉴别诊断】,外围型肺癌应与炎性假瘤、结核球及肺良性肿瘤鉴别。炎性假瘤一般边缘光滑无毛刺,无或有分叶,多伴有胸膜增厚。结核球边缘清楚,无毛刺,偶有分叶,其中可有

23、结节状钙化或小透光区,病变周围常有卫星灶。肺良性肿瘤常边缘光滑锐利,无毛刺,增强扫描仅有轻度强化。,结核性空洞与癌性空洞的鉴别,结核性空洞通常比较薄,壁内外缘光滑,空洞周围常有不同性质的结核病灶。癌性空洞为肿块发生坏死液化后形成,多为厚壁空洞,呈偏心型,外壁多呈分叶状,可有毛刺,壁内缘多高低不平,有结节状突起。,CT检查在肺癌的诊断方面有其突出的优点,是目前公认的最佳检查手段。,(二)转移性肺癌,人体许多部位的恶性肿瘤可以经血行、淋巴或直接蔓延等途径转移至肺部。在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中,胸部影像学检查被列为常规。X线表现 血行转移多表现为两肺多发棉球样病变,密度均匀,大小不一,轮廓清楚。以两肺

24、中、下野外带较多,也可局限于一侧肺野。少数可为单发球形灶或者血供丰富的原发瘤可以发生粟粒状转移;淋巴道转移可表现为两肺门或(和)纵隔淋巴结增大,自肺门有向外呈放射状分布的条索状影,肺外带纹理呈网状,也可与血行转移并存。,六、纵隔原发肿瘤(概述),纵隔原发肿瘤(primary mediastina1 tumor)种类繁多。据国内报道,发病率居前六位的为:神经源性肿瘤;恶性淋巴瘤;胸腺瘤;畸胎瘤;胸内甲状腺肿;支气管囊肿。目前对于纵隔肿瘤的诊断主要依靠CT或MRI检查。,纵隔各类肿瘤在纵隔内均有其好发部位:前上纵隔:多为胸内甲状腺肿,小孩多为淋巴管瘤;前中、下纵隔:多为胸腺瘤、畸胎瘤;中纵隔:淋巴

25、瘤、气管支气管囊肿;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第二章 心脏与大血管,医学影像学检查对心脏大血管病变的诊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显示心脏大血管的外部轮廓,而且能显示心脏大血管的壁及腔内结构的解剖和运动。对心脏大血管的血流情况,医学影像学也能提供相当有价值的资料。,第一节 检查技术,一、X线检查 1、胸部透视 目前已不作为常规运用。2常规心脏摄片 摄片时靶片距要求为2m,常规投照体位为后前位、右前斜位、左前斜位和侧位,其中后前位是最基本的位置,然后可视需要,选择其他投照位置。,第一节 检查技术,二 超声检察 超声心动图已经发展成为即可实时观察心脏大血管的形态结构与搏动,了解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和

26、瓣膜活动,又能实时显示心血管内血流状态的检查方法,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是心血管类疾病首选的检查方法。,第一节 检查技术,CT检查 心脏大血管的CT检查长期以来一直受到扫描速度的限制。螺旋CT扫描一层的时间可缩短至亚秒级,且能同时作多层扫描,几乎适用于各种目的的心脏大血管检查。CTA可利用轴位扫描获得的原始数据和多种影像重建方法,得到心脏大血管的三维图像。其影像质量己接近心血管造影的水平,进一步扩展了CT在心血管检查中的应用。,第一节 检查技术,MRI检查 心脏大血管内流动的血流,在MRI检查中有着与心脏大血管壁、房室间隔、心瓣膜不同的信号表现。再加上MRI检查的无创性和多方

27、位成像能力,使得MRI成像技术非常适合于心脏大血管的检查,第一节 检查技术,心血管造影检查 心血管造影是将对比剂快速注入心脏大血管腔,借以显示其内部结构的解剖、运动以及血流情况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当前大多应用DSA检查。,第二节 影像观察与分析,(一)正常X线表现一、正常心脏大血管正常投影 1后前位 心、大血管有左右两个边缘:心右缘分为两段:上段为主动脉与上腔静脉的总合影,下段为右心房所构成;心左缘分为三段:上段为主动脉球;中段为肺动脉主干,称为心腰,又称肺动脉段,此段较低平或稍突出;下段由左心室构成,为一最大的弧。,第二节 影像观察与分析,第二节 影像观察与分析,2、右前斜位(第一斜位)心前缘

28、,自上而下由主动脉弓及升主动脉、肺动脉、右心室前壁和左心室下端构成。心后缘上段为左心房,下段为右心房,左心房对食道前壁造成一个浅而长的压迹。心前间隙(胸骨后区)心后间隙,第二节 影像观察与分析,3左前斜位(第二斜位)心室大致分为左右两半,右前方一半为右心;左后方一半为左心。心前缘上段为右心房,下段为右心室,右心房段主要由右心耳构成,房室分界不清。右心房影以上为升主动脉。心后缘可分为上下两段,上段由左心房,下段由左心室构成;,第二节 影像观察与分析,4左侧位 心前缘下段为右心室前壁,上段则由右心室漏斗部与肺动脉主干构成。心后缘上中段由左心房构成,下段则由左心室构成,心后下缘、食管与膈之间的三角形

29、间隙,为心后食管前间隙 胸骨后区,第二节 影像观察与分析,二 心脏大血管的形态 心脏大血管在后前位上的形态,可按心纵轴与水平面夹角的大小分为横位心、斜位心和垂位心,第二节 影像观察与分析,三 心脏大血管的大小 确定心脏整体有无增大最简单的方法,是在后前位像上测量心胸比率。心胸比率是心影最大横径与胸廓最大横径之比。正常成人的心胸比率等于或少于05。,第二节 影像观察与分析,(二)基本病变影像表现 1 位置异常心脏大血管整体的位置异常包括心脏移位和异位。前者是由于胸肺疾患或畸形使心脏偏离其正常位置。后者是心脏位置的先天异常,异位的心脏可位于胸部以外的部位或位于胸内。,第二节 影像观察与分析,1、二

30、尖瓣型心2、主动脉型心(靴形心)3、普大型心脏,第二节 影像观察与分析,2 大小异常 心脏增大是心脏大血管疾病的重要征象,它包括心壁肥厚和心血管腔的扩大,且二者常并存。确定心增大与否的最简单方法是测量心胸比率。临床上以05为正常上限,051055为轻度增大,056060为中度增大,06以上为重度增大。,第二节 影像观察与分析,各房室及大血管增大的X线表现如下 1左心室增大:心尖向下向左延伸;左心室段延长、圆隆并向左扩展;左心室增大的常见原因为高血压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狭窄等。,第二节 影像观察与分析,2右心室增大:右心缘下段向右膨突,最凸点偏下,心尖圆隆上翘;肺动脉段膨凸;右前斜位心前缘下段

31、膨隆,心前间隙变窄;右心室增大的常见原因是二尖瓣狭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等。,第二节 影像观察与分析,3左心房增大:食管中段受压向后移位;心右缘出现增大的左心房右缘形成的弧影,心底部双房影;心左缘可见左心耳形成的第三弓影;左心房增大的常见原因为二尖瓣病变、左心室衰竭。,第二节 影像观察与分析,4右心房增大:左前斜位右心房段延长超过心前缘长度的一半以上,膨隆并与心室段成角;后前位心右缘下段向右扩展、膨隆,最突点位置偏高。右心房增大常见于右心衰竭、房间隔缺损。,第二节 影像观察与分析,5全心增大:后前位心影向两侧增大,心横径显著增加;主要见于全心衰及心肌病,第二节 影像观察与分析,3 主

32、动脉扩张:主动脉的扩张往往与伸长同时出现。在后前位上,可见主动脉升段向右侧凸隆,主动脉结上升达到或超过胸锁关节水平并向左侧肺野凸出,降主动脉亦向左侧肺野弯凸。,第二节 影像观察与分析,3 肺门改变:双侧肺门增大增浓,可见于肺充血及肺淤血,但前者常见搏动增强,血管边缘清楚,后者无搏动增强且血管边缘模糊。,第二节 影像观察与分析,4 肺血管改变(1)肺充血:指肺动脉内血容量增多。X线表现为肺动脉主干突出,肺野透明度正常、肺动脉分支向外周伸展,成比例增粗,边缘清晰锐利。长期肺充血,可肺动脉高压。常见于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如房或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第二节 影像观察与分析,(2)肺少血:由右

33、心排血受阻引起,主要表现是:肺野透明度增加;肺门动脉变细;肺动脉血管纹理变细,稀疏。主要见于三尖瓣狭窄、肺动脉狭窄和其他右心排血受阻的先天性心脏。,第二节 影像观察与分析,(3)肺动脉高压:收缩压超过30mmHg,平均压超过20mmHg即为肺动脉高压。X线表现为:肺动脉段突出;肺门动脉及其大分支扩张,而中外带分支变细,与肺动脉大分支间有一突然分界,即出现肺门截断现象,见于阻塞性肺动脉高压。高流量性肺动脉高压时,从肺门至肺野外带,肺动脉各级分支均增粗,仍保持大小比例;,第二节 影像观察与分析,第二节 影像观察与分析,(4)肺静脉高压:X线表现随压力升高程度而异。轻者为肺淤血,表现为肺野透明度降低

34、,肺门及血管纹理模糊,血管纹理特别是上肺野血管纹理增多且上,下肺静脉管径比例失调(上肺静脉下肺静脉)。间质性肺水肿,表现为各种间隔线,以B线最多见。可伴有胸腔积液。压力进一步升高时,血浆外渗至肺泡,出现实质性肺水肿,表现为肺内边缘模糊的斑片状阴影,严重者两肺大片影聚集于肺门区周围,形成所谓“蝶翼状”阴影。肺动、静脉混合性高压 肺动、静脉混合性高压兼有肺动脉和肺静脉高压两种X线征象。,第三节 疾病诊断,一、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风湿性心脏病包括急或亚急性风湿性心脏炎及慢性风湿性瓣膜病。后者是风湿性瓣膜炎的后遗损害,可发生于任一瓣膜,以二尖瓣损害最为常见,其次为主动脉瓣。这里重点介绍二尖瓣狭窄

35、的X线表现。,【临床与病理】风湿性心瓣膜炎时受累心瓣膜肿胀,瓣缘有血小板及纤维蛋白等沉着形成赘生物,瓣叶交界的粘连使瓣口缩小,腱索间的粘连更加重瓣膜狭窄。瓣叶的收缩、变形、移位及瓣缘的不规则,腱索的纤维化和短缩牵拉瓣膜移位,可使瓣叶关闭不全。风湿性瓣膜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因病变部位及严重程度而异,二尖瓣狭窄时,左心房及肺动、静脉压力可相继升高,继而肺小动脉痉挛收缩,晚期肺小动脉内膜增生、管腔闭塞进一步加重肺动脉高压,从而增加右心负荷,临床上出现一系列肺动脉高压的表现。狭窄远端心腔因充盈不全而萎缩。,【影像学表现】单纯二尖瓣狭窄时,心脏向左后旋转,心影呈二尖瓣型,心胸比率增大,左心房、右心室增大,

36、肺动脉段突出,主动脉结及左心室变小,二尖瓣瓣膜有时可见钙化,肺呈肺静脉压升高或同时有肺动脉压升高表现。,二、心 包 炎,本病是指发生于心包脏、壁层的炎性病变。造成心包炎的病因可为感染性,如结核杆菌、病毒、化脓性细菌等,以结核感染最为常见;也可为非感染性,如外伤肿瘤、尿毒症、粘液水肿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二、心 包 炎,【临床与病理】心包炎时,心包脏、壁层间可仅有以纤维蛋白为主的渗出物,表面粗糙呈绒毛状。由于无明显渗液,称为干性心包炎。而另有一类心包炎,心包腔内有数量不等的渗液,称湿性心包炎、渗出性心包炎或心包腔积液。缩窄性心包炎 缩窄性心包炎为心包脏、壁两层之间发生粘连,并形成坚实的纤维结缔组

37、织,明显限制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活动。大多是由于在急性阶段未能及时有效治疗,因而发展为慢性缩窄性心包炎。,二、心 包 炎,【影像学表现】1X线表现 干性心包炎X线检查时无异常表现。心包腔积液时可有下列表现:积液在300ml以下者,心影形态和大小可无明显变化。中等量积液时,后前位可见心缘正常弧段消失,心影向两侧普遍扩大,呈烧瓶状或球形。上腔静脉增宽。主动脉影缩短。心缘搏动减弱或消失,而心包外的主动脉搏动正常。,二、心 包 炎,缩窄性心包炎的X线表现:心包钙化是缩窄性心包炎的特征性表现,二、心 包 炎,CT表现 少量积液多见于左心室背侧和左心房左侧;中量积液时,液体从左心室背侧向上伸展至右心房、右心室腹侧面或更环绕大血管起始部;大量积液时,心包腔呈不对称环带状液体密度影围绕整个心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