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护理学第七章妊娠合并症妇女的护理PPT课件.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61158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5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妇产科护理学第七章妊娠合并症妇女的护理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妇产科护理学第七章妊娠合并症妇女的护理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妇产科护理学第七章妊娠合并症妇女的护理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妇产科护理学第七章妊娠合并症妇女的护理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妇产科护理学第七章妊娠合并症妇女的护理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妇产科护理学第七章妊娠合并症妇女的护理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妇产科护理学第七章妊娠合并症妇女的护理PPT课件.ppt(8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节 心脏病,妊娠合并心脏病是围生期严重的妊娠合并症。在我国孕产妇死因顺位中高居第二位。为非直接产科死因的第一位。发病率约为1.06%。,第一节 心脏病,第一节 心脏病,【心脏血管方面的变化】【心脏病对妊娠及胎儿的影响】【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防治】【护理措施】,课程内容:,【心脏血管方面的变化】,1妊娠期总循环血量于妊娠第6周开始逐渐增加,妊娠期血容量增加30%50%。妊娠8周时,心搏出量已增加了总增加量的近50%,妊娠中期(3234周)达最高峰。分娩前12个月心率每分钟平均增加10次。妊娠晚期子宫增大,膈肌上升使心脏向左上移位,心尖搏动向左移位2.53 cm,导致心脏大血管轻

2、度扭曲。心脏负荷加重易使心脏病孕妇发生心力衰竭而危及生命。,【心脏血管方面的变化】,2分娩期 分娩期为心脏负担最重的时期。第一产程:全身血容量增加,同时有血压增高、脉压增宽及中心静脉压升高。第二产程:肺循环压力增加,腹腔压力增高,内脏血液向心脏回流增加,心脏前后负荷显著加重。第三产程:胎儿娩出后腹腔内压骤减,回心血量减少;继之胎盘娩出,又使回心血量骤增,造成血流动力学急剧变化。此时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极易发生心力衰竭。,【心脏血管方面的变化】,3产褥期:产后3日内仍是心脏负担较重的时期。子宫收缩血液进入体循环,孕期组织间潴留的液体也回到体循环。心脏病孕妇此时仍应警惕心力衰竭的发生。因此妊娠323

3、4周、分娩期及产褥期3天内是患有心脏病的孕产妇最危险的时期。,【心脏病对妊娠及胎儿的影响】,1心脏病对妊娠的影响(1)可以妊娠:心脏病变较轻,心功能级,既往无心力衰竭史,亦无其他并发症者。(2)不宜妊娠:心脏病变较重、心功能级、既往有心力衰竭史、肺动脉高压、右向左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等)、严重心律失常、风湿热活动期、心脏病并发细菌性心内膜炎、急性心肌炎;35岁以上,病程较长者。如已妊娠应在早期终止妊娠。,【心脏病对妊娠及胎儿的影响】,2心脏病对胎儿的影响 心功能状态良好者,母儿相对安全,多以剖宫产终止妊娠。不宜妊娠的心脏病患者一旦妊娠,或妊娠后心功能恶化者,流产、早产、死胎、胎儿生长

4、受限、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围生儿死亡率是正常妊娠的23倍。多数先天性心脏病为多基因遗传,双亲中任何一方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其后代发生机率约增加5倍。,【早期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妊娠合并心脏病者,若出现下列症状和体征应考虑为早期心力衰竭:(1)轻微活动后即有胸闷、心悸、气短。(2)休息时心率每分钟超过110次。(3)夜间常因胸闷而需坐起,或需到窗口呼吸新鲜空气。(4)肺底部出现少量持续性湿啰音,咳嗽后不消失。,【辅助检查】,1心电图检查:有严重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度房室传导阻滞、ST段及T波异常改变等。2超声心动图:反映各心腔大小变化,心瓣膜结构及功能情况。3X线检

5、查:显示心脏显著扩大,尤其个别心腔扩大。,【防治】,1非孕期孕前咨询,明确心脏病的类型、程度、心功能状态,确定能否妊娠。妊娠者从妊娠早期开始定期产前检查。,【防治】,2.妊娠期(1)决定能否继续妊娠:不宜妊娠者应在妊娠12周前行治疗性人工流产;过12周时应密切监护。(2)定期产前检查:正确评估母体及胎儿情况,积极防治各种引起心力衰竭的诱因;发现早期心力衰竭征象应立即住院;孕期经过顺利者,亦应在3638周提前住院待产。,【防治】,3分娩期:于妊娠晚期,应提前选择好适宜的分娩方式。(1)经阴道分娩:心功能级、胎儿不大、胎位正常、宫颈条件良好者在严密监护下经阴道分娩。第二产程予阴道助产,防止心力衰竭

6、和产后出血发生。(2)剖宫产:心功能级、胎儿偏大、宫颈条件不佳、合并有其他并发症者行剖宫产。,【防治】,4产褥期产后3日内,尤其产后24小时内产妇应充分休息并密切监护。产后出血、感染和血栓栓塞极易诱发心力衰竭。心功能级及以上者,不宜哺乳。,【防治】,5急性心力衰竭紧急救治(1)体位:取坐位或半卧位,两腿下垂。必要时,可予四肢轮扎。(2)吸氧:高流量加压吸氧,氧气酒精湿化。(3)遵医嘱用药:吗啡510mg静脉缓注;速尿20-40mg静注;静 脉滴注硝普钠或酚妥拉明;也可舌下含化硝酸 甘油;静脉注射西地兰、氨茶碱等。,【护理措施】,1.非孕期 根据心脏病的类型、程度、心功能状态,确定能否妊娠。对不

7、应妊娠者,指导患者采取有效护理措施严格避孕。,【护理措施】,2.妊娠期(1)定期产前检查,并根据病情需要增加检查次数。(2)预防心力衰竭:每日至少10小时睡眠,左侧卧位或半卧位;避免过劳及情绪激动;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低脂且富含各种微量元素饮食,食盐量不超过45g/日;体重增长不超过0.5kg/月,整个孕期不超过12kg。预防和治疗引起心力衰竭的诱因。健康宣教:疾病相关知识,自我照顾,限制活动程度,识别及预防诱发心衰,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告知抢救和应对措施。患者避免不良刺激,减轻恐惧感或焦虑,增加安全感。,【护理措施】,3分娩期 临产及分娩是心脏承受负担最重时期,应严密观察产程进展,防止心力

8、衰竭发生。,【护理措施】,3分娩期(1)第一产程 绝对卧床,左侧卧位,上半身抬高30以减轻心脏负担,防止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环境安静舒适;持续氧气吸入;严密观察产程进展,每15分钟测血压、脉搏、呼吸、心率;每30分钟监测胎心率;尤其注意在宫缩时对心脏功能的监测,以便早期发现心衰的先兆症状;严格无菌操作,予抗生素治疗预防感染。,【护理措施】,3分娩期(2)第二产程 严密观察心脏功能,每10分钟测血压、脉搏、呼吸、心率,或使用监护仪持续监护。尽量缩短第二产程,避免与减少产妇屏气用力,及时手术助娩,减轻心脏负荷,做好抢救新生儿的准备。应全程陪伴产妇,指导产妇协助减轻疼痛的技巧。,【护理措施】,3分娩

9、期(3)第三产程 胎儿娩出后,产妇腹部放置砂袋,避免血液回流而诱发心力衰竭;可静脉或肌肉注射缩宫素1020U,防止产后出血;若产后出血过多,遵医嘱输血、输液,并严格控制输注速度。专人陪伴产妇,给予情感及生理上的支持,减轻焦虑,保持情绪稳定。,【护理措施】,4.产褥期(1)产后3天特别是24小时内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情绪波动及刺激;饮食清淡,防止便秘。(2)防止产后出血与感染,注意保暖,尤其防止呼吸道感染。(3)指导婴儿喂养,心功能级者可以母乳喂养;心功能级及以上者及时回乳,指导人工喂养方法。(4)情感支持 与家人共同制定康复计划,采取渐进方式恢复其自理能力。鼓励并指导产妇适度的参与照顾新生儿的

10、护理活动。(5)出院指导 制定出院计划,确保产妇及新生儿得到良好的照顾;适宜的避孕措施;及时门诊随访。,第二节 糖尿病,第二节 糖尿病,是一种较常见的内分泌代谢障碍性疾病,特点是绝对或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糖代谢紊乱为主,继发脂肪、蛋白质代谢障碍,水电解质丢失,以及急慢性并发症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第二节 糖尿病,课程内容【妊娠期间糖尿病的两种类型】【妊娠期糖代谢的特点】【妊娠、分娩对糖尿病的影响】【糖尿病对妊娠的影响】【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断】【处理原则】【护理措施】,妊娠期间糖尿病的两种类型,1.糖尿病合并妊娠 妊娠前已被确诊的糖尿病妇女合并妊娠或妊娠前糖耐量异常,妊娠后发展为糖尿病,分娩后仍

11、为糖尿病的患者,该型者不足20%。,妊娠期间糖尿病的两种类型,2.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妊娠过程中首次发生的任何程度的糖代谢异常,不论是否需要胰岛素治疗,不论分娩后这一情况是否继续,均可诊断为GDM。占妊娠合并糖尿病总数中的80%以上。发生率各国报道1%14%。我国1%5%,近年有升高的趋势。GDM患者糖代谢多数于产后能恢复正常,但将来患2型糖尿病机会增加,应定期随诊。妊娠合并糖尿病母婴并发症较高,需高度重视。,【妊娠期糖代谢的特点】,在妊娠早中期,胎儿从母体获取葡萄糖增加;部分孕妇排糖量增加;雌、孕激素增加母体对葡萄糖的利用。正常妊

12、娠时空腹血糖较非妊娠期低,妊娠早期约减少10%。妊娠中晚期,孕妇体内抗胰岛素样物质增加,使孕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随孕周增加而下降,为维持正常糖代谢水平,胰岛素需求量相应增加。,【妊娠、分娩对糖尿病的影响】,妊娠可使隐性糖尿病显性化,使既往无糖尿病的孕妇发生GDM,使原有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加重。,【妊娠、分娩对糖尿病的影响】,1妊娠期 孕早期空腹血糖较低,应用胰岛素治疗的孕妇如果未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部分患者会发生低血糖。随妊娠进展,抗胰岛素样物质增加,胰岛素用量需要不断增加。,【妊娠、分娩对糖尿病的影响】,2分娩期 分娩过程中体力消耗较大,进食量少,若不及时减少胰岛素用量,易发生低血糖。,【妊娠、

13、分娩对糖尿病的影响】,3产褥期 随着胎盘排出体外,抗胰岛素物质迅速消失,胰岛素用量应立即减少。由于妊娠期糖代谢的复杂变化,应用胰岛素治疗的孕妇,若未及时调整胰岛素的用量,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血糖过低或过高,严重者甚至导致低血糖昏迷及酮症酸中毒。,【糖尿病对妊娠的影响】,妊娠合并糖尿病对母儿的危害及影响程度取决于糖尿病病情及血糖控制水平。病情较重或血糖控制不良者,对母儿影响极大,母儿近、远期并发症率较高。,【糖尿病对妊娠的影响】,1.对孕妇的影响(1)流产率:15%30%,多发生在早孕期。(2)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 多、巨大儿发生率均明显增高。(3)感染发生率:外阴阴道假丝

14、酵母菌病、肾盂肾炎、产褥感染、乳腺炎等。(4)易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5)复发率:再次妊娠复发率高33%69%;远期患糖尿病几率增加。,【糖尿病对妊娠的影响】,2对胎儿的影响(1)巨大儿发生率:高达25%42%。(2)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FGR):21%。(3)早产发生率:10%25%。(4)胎儿畸形发生率:严重畸形发生率为正常 妊娠的710倍。,【糖尿病对妊娠的影响】,3对新生儿的影响(1)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RDS)发生率增高(2)易发生新生儿低血糖,【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断】,1糖尿病高危因素 糖尿病家属史、年龄30岁、肥胖、巨大儿分娩史、无原因反复流产史、死胎、死产、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

15、合症儿分娩史、胎儿畸形史等。2临床表现 妊娠期有三多症状(多饮、多食、多尿),或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反复发作,孕妇体重90kg,本次妊娠并发羊水过多或巨大儿者,应警惕合并糖尿病的可能。,【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断】,3.实验室检查(1)尿糖测定:尿糖阳性者应做空腹血糖检查及糖筛查试验。(2)空腹血糖测定:两次或两次以上空腹血糖5.8mmol/L可诊断 糖尿病。(3)糖筛查试验:妊娠2428周进行GDM筛查。筛查阳性者应测空 腹血糖,空腹血糖异常可诊断为糖尿病,空腹血糖正常者再行 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4)OGTT:75g糖耐量试验,正常上限为:空腹5.6mmol/L,餐后1小 时10.3

16、mmol/L,2小时8.6 mmol/L,3小时6.7 mmol/L。其中有2项或2项以上达到或超过正常值,可诊断为GDM。仅1项 高于正常值,诊断为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处理原则】,1糖尿病妇女于妊娠前应判断糖尿病的程 度,确定妊娠的可能性。2允许妊娠者,需在内科、产科严密监护 下,尽可能将孕妇血糖控制在正常或接近 正常范围内,并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以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1非孕期:根据病情决定能否怀孕。(1)妊娠前应确定糖尿病严重程度。D、F、R级糖尿 病一旦妊娠,不宜妊娠,若已妊娠应尽早终止妊娠。(2)病情控制良好者,可在积极治疗、密切监护下继 续妊娠。(3)从孕前开始,严格控制血糖值。

17、确保受孕前、妊 娠期及分娩期血糖在正常范围。,【护理措施】,【护理措施】,2妊娠期(1)健康教育 自测并正确控制血糖,提高自我监护能力;了解糖尿病基本知识及紧急处理;掌握注射胰岛素的正确方法、时间;合理饮食、运动和休息;外出携带糖尿病识别卡及糖果的必要性;帮助孕妇缓解心理压力。,【护理措施】,2妊娠期(2)加强母儿监护 孕早期应每周检查1次至妊娠第10周;孕中期应每2周检查1次;一般妊娠20周时胰岛素需要量开始增加,需及时进行调整;32周后每周检查1次。,【护理措施】,2妊娠期1)孕妇监护 除常规检查外,还应严格血糖值的监测血糖监测:空腹血糖控制在3.35.6mmol/L;餐前30分钟:3.3

18、5.8mmol/L;餐后2小时:4.46.7 mmol/L;夜间:4.46.7 mmol/L。每月查1次糖化血红蛋白HbAlc6%。肾功能监测及眼底检查:尿常监测尿酮体和尿蛋白。每月1次肾功能测定及眼底检查。,【护理措施】,2妊娠期2)胎儿监护 B超检查:双顶径、羊水量、胎盘成熟度,有无畸形;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心脏结构有否异常。胎动计数:指导孕妇掌握自我监测胎动的方法,若12小时胎动数10次,或胎动次数减少超过原胎动计数50%而不能恢复,则表示胎儿宫内缺氧。无激惹试验:自妊娠32周开始,每周1次NST检查,36周后每周2次,了解胎儿宫内储备能力。胎盘功能测定:孕妇尿雌三醇及血中HPL值。,

19、【护理措施】,2妊娠期(3)饮食控制 是糖尿病治疗的关键。早期孕妇需要量与孕前相同。孕中期后,每周热量增加3%8%。其中蛋白质20%30%、脂肪30%40%、糖类40%50%。控制餐后1小时血糖8mmol/L,同时每日给予钙剂11.2g,叶酸5mg,铁15mg及维生素。提倡多食绿叶蔬菜,豆类,粗谷物,低糖水果等,低盐饮食。,【护理措施】,2妊娠期(4)运动疗法 避免体重增长过快 选择中等强度运动,有氧运动最好,如散步、中速步行等,每日至少1次,于餐后1小时进行,持续30分钟左右(包括热身5分钟,运动20分钟,放松运动5分钟)。通过饮食控制及中等适量运动,使孕期体重增加控制在1012kg内较为理

20、想。,【护理措施】,2妊娠期(5)合理用药 饮食治疗不能控制的糖尿病,胰岛素是主要治疗药物,从小剂量开始,根据病情、孕期进展及血糖值加以调整,控制血糖在正常水平。(6)心理护理 孕妇由于了解糖尿病对母儿危害后易产生焦虑、恐惧及低自尊的反应等。应提供各种交流机会,鼓励其讨论面临的问题及心理感受,使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压力,促进身心健康。,3.分娩期(1)分娩时机 应尽量推迟终止妊娠时间;血糖控制良好,孕晚期无合并症,胎儿宫内状况 良好,应等待至妊娠3839周终止妊娠;血糖控制不满意,伴血管病变、合并重度子痫前 期、严重感染、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应在 促进胎肺成熟后立即终止妊娠。,【护理措施】,

21、【护理措施】,3.分娩期(2)分娩方式 妊娠合并糖尿病本身不是剖宫产指征,如合并巨大儿、胎盘功能不良、胎位异常或其他产科指征者,应行剖宫产。胎儿发育正常且宫颈条件较好者,可经阴道分娩。,【护理措施】,3.分娩期(3)分娩时护理 一般护理:左侧卧位,维持舒适、镇静,给予心理支持;给予适当饮食,严密监测血糖、尿糖及尿酮体,做好胎儿监护;仍采用糖尿病饮食,静脉输注0.9%氯化钠注射液加正规胰岛素,根据血糖值及时调整静脉输液速度;应在12小时内结束分娩。,【护理措施】,3.分娩期新生儿护理:无论出生时状况如何均应按高危新生儿护理;取脐血,进行血糖、胰岛素、胆红素、血细胞比容、钙、磷、镁的测定;在30分

22、钟后定时滴服25%葡萄糖液,重点防止新生儿低血糖。,4产褥期(1)分娩后24小时内胰岛素减至原用量的1/2,48小时减至原用量的1/3,产后需重新评估 胰岛素的需要量。(2)预防产褥感染,鼓励母乳喂养。,【护理措施】,【护理措施】,5出院指导(1)产后定期至产科、内分泌科复查,尤其GDM 患者应重新确诊,如产后正常也需每定期 复查血糖。(2)应长期避孕,建议使用安全套或手术结 扎,不宜使用避孕药及宫内避孕器具。,第三节 贫 血,贫血是妊娠期较常见的合并症,属高危妊娠范畴。又称“生理性贫血”。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是妊娠期最常见的贫血,占妊娠期贫血95%。由于

23、胎儿生长发育及妊娠期血容量增加,对铁的需要量增加,尤其在妊娠后半期,孕妇对铁摄取不足或吸收不良,均可引起贫血。其中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第三节 贫血,第三节 贫血,课程内容【贫血与妊娠的相互影响】【妊娠期贫血诊断】【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原则】【护理措施】,【贫血与妊娠的相互影响】,1对孕妇的影响 妊娠可使原有贫血病情加重,而贫血则使妊娠风险增加。耐受力低,易疲劳、且可能影响妊娠期心理适应。对分娩、手术和麻醉耐受力均降低。重度贫血易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或高血压性心脏病;易发生产后出血及失血性休克;易合并产褥感染。,【贫血与妊娠的相互影响】,2对胎儿的影响 若母体缺铁严重时,会影响骨

24、髓造血功能而致胎儿重度贫血。由于营养物质及氧缺乏,可造成胎儿生长受限、胎儿宫内窘迫、早产、死胎及死产等严重后果。,【妊娠期贫血诊断】,我国诊断标准为:血红蛋白100g/L,红细胞计数3.51012/L或血细胞比容0.30。轻度:RBC(3.03.5)1012/L,HB81100g/L;中度:RBC(2.03.0)1012/L,HB6180g/L;重度:RBC(1.02.0)1012/L,HB3160g/L;极重度:RBC1.01012/L,HB30g/L。,妊娠期铁的需要量增加是孕妇缺铁的主要原因孕期需铁约1000mg,孕妇每日需铁至少4mg;每日饮食中含铁1015mg,吸收利用率仅为 10%

25、,妊娠后半期铁的最大吸收率可达40%,仍 不能满足需求;若不给予铁剂治疗,容易耗尽体内储存铁造成 贫血。,【病因】,【临床表现】,轻者无明显症状,或只有皮肤、口唇粘膜和睑结膜稍苍白;重者可有乏力、头晕、心悸、气短、食欲缺乏、腹胀、腹泻、皮肤粘膜苍白、皮肤毛发干燥、指甲脆薄以及口腔炎、舌炎等。,【辅助检查】,1血象:血红蛋白100g/L,红细胞计数3.51012/L,白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均在正常范围。2若孕妇血清铁6.5 umol/L,可以诊断为缺铁性贫血。,【治疗原则】,补充铁剂和去除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原因。一般性治疗:增加营养和食用含铁丰富的饮食;胃肠道功能紊乱和消化不良给予对症处理;如血红

26、蛋白60g/L,接近预产期或短期内行剖宫产术者,宜少量多次输血,以浓缩红细胞为最好,输血时避免因加重心脏负担诱发急性左心衰竭。,【护理措施】,1预防 妊娠前应积极治疗慢性失血性疾病,改变长期偏食等不良饮食习惯,适度增加营养,必要时补充铁剂,以增加铁的储备。,【护理措施】,2妊娠期(1)饮食护理:摄取高铁、高蛋白质及高维生素C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蛋类、葡萄干及菠菜、甘蓝等深色蔬菜;应注意饮食的搭配;纠正偏食、挑食等不良习惯。,【护理措施】,2妊娠期(2)正确服用铁剂:首选口服制剂。妊娠4个月后,可服用铁剂,预防贫血的发生,硫酸亚铁0.3g/3次/日,同时服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饭后或餐中服用可

27、减轻铁剂对胃粘膜的刺激。服用铁剂后,出现黑便应予以解释;服用抗酸药时须与铁剂交错时间服用。,【护理措施】,2妊娠期(3)加强母儿监护:产前检查时常规给予血常规检测,妊娠晚期应重点复查;注意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状况的评估;并积极地预防各种感染。,3.分娩期 中、重度贫血孕妇临产前遵医嘱给予维生素K1、安络血、维生素C等药物,并应配血备用。严密观察产程,减少孕妇体力消耗,第二产程酌 情给予阴道助产。积极预防产后出血。胎儿前肩娩出时,遵医嘱予注射缩宫剂,以加强 宫缩,减少出血。同时为产妇提供心理支持及抗生素预防感染。,【护理措施】,【护理措施】,4.产褥期(1)密切观察子宫收缩及阴道流血,补充铁 剂,纠

28、正贫血,抗生素预防和控制感染;(2)指导母乳喂养,因重度贫血不宜哺乳者,指导产妇及家属掌握人工喂养的方法,采 取正确的回奶方法;(3)家庭支持,增加休息和营养,提高自我护 理能力,避免产后抑郁;提供避孕指导。,第四节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第四节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nancy,ICP)是以皮肤瘙痒、肝内胆汁淤积和黄疸为特征的妊娠中、晚期特有的并发症;其主要危害胎儿,可发生早产、胎儿窘迫、胎死宫内等合并症,使围生儿发病率与死亡率增高。ICP的发病率为0.8%12.0%,有明显地域和种族差异。,第四节 妊娠期肝

29、内胆汁淤积症,课程内容【病因】【ICP对母儿的影响】【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处理原则】【护理措施】,【病因】,可能与女性激素、遗传及环境等综合因素有关。1女性激素 妊娠期孕妇体内雌激素水平大幅增加,雌激素可导致胆酸代谢障碍。ICP仅在孕期发生,并在产后迅速消失。2遗传与环境 ICP发病率与季节有关,冬季高于夏季。家族中有ICP史的孕妇,ICP发生率明显增高。总之,ICP可能是多因素引起的,其中遗传因素决定患者的易感性,而非遗传因素决定ICP的严重程度。,【ICP对母儿的影响】,1对孕妇的影响 易导致产后出血,也可发生糖、脂代谢紊乱。2对胎婴儿的影响 由于胆汁酸毒性作用使围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明

30、显升高;可发生胎膜早破、胎儿窘迫、自发性早产或孕期羊水被胎粪污染;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突然死亡、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神经系统后遗症等。,【临床表现】,1.症状 首发症状为孕晚期无皮损的瘙痒,约80%患者在30周后出现瘙痒,瘙痒程度不一,常呈持续性,昼轻夜重。瘙痒于分娩后数小时或数日内迅速消失。严重瘙痒可引起失眠、疲劳,伴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2.体征 瘙痒处可见皮肤抓痕;20%50%患者可出现轻度黄疸,同时可伴尿色加 深等表现,分娩后数日内消退。,【辅助检查】,1.血清胆酸测定:其水平越高,病情越重,出现瘙痒时间越早。瘙痒对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及时监护、处理均有参考价值。2.肝功能测定:大多数

31、ICP的AST、ALT轻至中度升高,为正常水平的220倍,ALT较AST更敏感。,【处理原则】,1.一般处理 适当卧床休息,取左侧卧位以增加胎盘血流量;予吸氧、高渗葡萄糖、维生素类及能量;定期复查肝功能、血胆酸。,【处理原则】,2.药物治疗 能使孕妇症状减轻,生化指标和围生儿预后改善。(1)中药治疗 茵陈汤加减:清热利湿,疏肝利胆,益肾安胎。(2)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思美泰)降低血胆酸浓度、改善瘙痒症状;口服或静脉输注。(3)多烯磷脂酰胆碱(易善复)适用于各类急慢性肝病和妊娠导致的肝脏损害;口服或静脉输注。(4)熊去氧胆酸(UDCA)抑制肠道对水性胆酸的重吸收,降低胆酸。用量15mg/(kg.

32、d)分早、晚口服,共20日。,【处理原则】,3产科处理(1)产前监护 从孕34周开始每周行NST试验,必要时行胎儿生物物理评分。(2)适时终止妊娠 出现黄疸,胎龄已达36周;无黄疸、妊娠已足月或胎肺已成熟者;胎盘功能明显减退或胎儿宫内窘迫者以剖宫产及时结束分娩为宜。,【护理措施】,1.皮肤瘙痒的护理(1)正确评估瘙痒程度:局部皮肤瘙痒为+;全 身皮肤瘙痒为2+;全身皮肤瘙痒而严重影 响睡眠者为3+。(2)做好药物治疗,控制瘙痒症状,减少刺 激;保持皮肤及衣物的清洁,勤洗澡;局 部涂锌氧制剂,减轻瘙痒;预防感染。,【护理措施】,2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 督促孕妇定时产前检查,指导自我监护方法;每天早、中、晚各测胎动1小时,丈夫学会听胎 心音,有异常情况及时住院治疗;告知配合治疗控制瘙痒症状重要性;稳定产妇情绪,关心产妇饮食起居,使其正确 面对疾病的影响。,【护理措施】,3加强胎儿监护 一旦诊断ICP即予严密监护;勤听胎心,认真记录胎动次数,每天常规吸氧3次,每次30分钟;关注胎儿监护的各项指标;加强各班病情交接。,【护理措施】,4为终止妊娠做好准备 一旦发现胎动减少、胎心变化等胎儿窘迫征兆,立即做好终止妊娠准备。5预防产后出血 做好凝血功能测定,异常者做好输血准备;常规应用维生素K注射。加强第三产程观察和处理,准确记录出血量;胎儿娩出后应立即促使胎盘娩出,减少出血,出血多者予输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