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九章手法中医骨伤科基础PPT文档.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61704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PPT 页数:207 大小:5.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第九章手法中医骨伤科基础PPT文档.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7页
最新第九章手法中医骨伤科基础PPT文档.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7页
最新第九章手法中医骨伤科基础PPT文档.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7页
最新第九章手法中医骨伤科基础PPT文档.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7页
最新第九章手法中医骨伤科基础PPT文档.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第九章手法中医骨伤科基础PPT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第九章手法中医骨伤科基础PPT文档.ppt(20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节,手法概论,一、手法定义,手法是医者用指、掌、腕、臂或身体其他部位的劲力,结合身功或辅以器械,随症运用各种手法技巧,作用于病人的患部及各部穴位,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由表入里,以达到治病疗伤、整骨正位、强壮身体的一种治疗方法。,(一)全面掌握病情,1、仔细询问病史、症状、认真进行临床检查,并做必要的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做到心中有数。2、手摸心会,掌握局部伤情。,(二)制定施术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结合其年龄、体质及全身健康情况等特点,制定出相应且切实可行的方案,其主要内容如下:1、选择手法 针对病情选择相适应的手法并确定主要手法和辅助手法,手法的力度及施行步骤。2、施术体位 包括患者接

2、受治疗时采用的体位(坐或卧位),患肢的体位,术者及助手的站立位置、面朝方向等。3、人员分工 是否需要助手,助手的分工以及如何配合术者施行手法。4、患者配合 患者能否配合治疗,应如何配合治疗。5、选择麻醉 是否需要麻醉,采用何种麻醉或止痛方法。6、应变措施 估计术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如患者对手法的过度反应;手法施行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对策;手法可能产生的副作用;手法万一失败的后续处理等)。7、需用器材 包括治疗床、辅助手法的工具(如起杠杆支撑作用的木棍、牵引布带、墙钩等);固定器材(夹板、绷带、敷料、压垫或石膏固定用具等);处理意外情况所需的药品及器械,施术前均应考虑完善并做充分准备。8、术后处理 施

3、术后是否需要行外固定或牵引,是否需要拍片复查等。,(三)施法的基本要求,1、及时 早期恰当而及时施行手法,患者痛苦少,损伤痊愈快,功能恢复好。2、稳妥 施行手法时,动作要稳妥,同时注意给患者安排舒适、稳妥又便于操作的体位。3、准确 对局部解剖、伤病的性质及病理特点要熟识准确。运用手法时,动作要准确、实效,用力要轻重适当,避免不必要动作。4、轻巧 手法操作时,动作要熟练、灵活、敏捷、轻巧,达到既省力又有效、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切忌鲁莽粗暴,造成患肢新的损伤。,一、手法应用原则和注意事项Ap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s and attention,我们把手法的应用原则归纳

4、为四个字,即早、稳、准、巧。所谓早,可以理解为越早越好;稳即稳妥适当的意思;准则要求准确无误;巧乃精巧有效。换而言之,正确应用手法必须作到趁早、稳妥、准确和灵巧。要作到以上几点并非一日之功可及,具体有以下要求:,(一)牢固的解剖学知识进一步学好骨伤科学的基础 伤有轻重之别,更有皮肉、筋骨、关节之分,解剖部位不同,手法轻重有差别,因此必须辨证论治。例如创伤性髋关节脱位,学生临证时即应已作到解剖特点烂熟于脑。这个下肢大关节在连接方式上非常稳定,周围有丰厚的韧带、肌肉附着,非严重创伤不足以引起脱位,而且一旦脱位,由于肌肉痉挛收缩,可以形成顽固的弹性固定而不容易被整复成功。,了解这些知识后,在安排病人

5、的体位、麻醉和止痛、牵引助手及整复措施等方面,可以作到布置有序,有条不紊。否则,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复位,非但不能成功,反而增加病人的痛苦和新的创伤。,在整复时,不了解正常的解剖标志就无法判断异常的病理改变。儿童肘部骨折时,肘后三角关系可被用于判断是骨折还是脱位,是髁上骨折还是外髁骨折,以及骨折是否被完全复位等。否则,在施法时,尤其在伤部明显肿胀的情况下,东一锤头西一榔头,无疑于盲人摸象。,在接触这门课非常有必要重点复习一下运动解剖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这门课程学好。,(二)分析受伤机制,读透影象资料古人云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才能作到法之所施,

6、使患者不知其苦。医生临证时一定要亲自查体和询问病情,这一点非常重要。,首先,及时而全面的物理检查有助于医生对病人的一般健康状况作出准确估计。病人有无生命危险,是否处于休克前期或休克状态,这种状态是因疼痛所致,还是因为重要脏器损伤引起的,有无实质性或空腔脏器破裂,有无合并重要神经、血管的损伤等等。,上述情况要比单纯骨伤整复重要的多,必须首先予以处理。现在仍然有个别医生不重视对病人的全面查体,注重局部而忽视了整体,贻误病情,给病人及家庭带来生命和财产损失,其教训是非常深刻的。,在作好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医生要不厌其烦地向病人和陪人了解受伤当时的具体情况,受伤的具体时间,外力的方式和实施方法,病人躯体

7、或肢体触地的部位和方式,有无二次损伤或经过整复,伤后接受过何种药物或器具治疗,有无不良反应等。在得出基本结论后给伤员进行必要的影象学检查,一般常用X线拍片,特殊情况下需要进行CT或MRI检查,得到伤部准确的影象资料。,许多医院目前仍然沿用由放射科出具报告的做法,临床医生看到的是一份报告,而不是实体的X光片,有的医院要等到24小时后才出结果,这显然是不正确的。众所周知,肢体受伤后组织一般在24-72小时达到肿胀的最高峰。,一旦肿胀形成,闭合整复则难以实施,甚至是禁止进行的,这也正是手法应用原则之一早的目的之一。另外,据研究在伤后半小时至1小时内,病人可能处于所谓的痛觉休克期,在这段时间内整复,病

8、人常不觉明显疼痛而不需要实施麻醉。,一个好的骨伤科医生应该能够独立阅读影象学资料,尤其是X光片。结合查体所见,应该能够基本准确地分析受伤机制、移位特点及有无合并症和并发症。运用所学的解剖学和影象学知识,对伤部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制定出基本的整复方法、实施步骤和防范细则。参加手法治疗的每一位成员都应明确分工,在头脑中形成伤部移位的立体图象,手脑并用,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手法应用原则稳和准的目的。,(三)用心揣摩多练习,打铁先要身板硬手法的轻重和巧拙直接关系到损伤的恢复,使用正确就能迅速治愈,否则就得不到良好效果,这是手法应用原则之一巧的目的。手法大体可分为正骨手法和理筋手法,但是由于源渊流长、派别众

9、多,学生掌握起来也并非一日之功可及。,要求在课下多加练习,或借助教具,或互相切磋,作到心灵手巧。另一方面,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骨伤科医生,还必须坚持锻炼身体,头脑灵活,四肢也要发达,所谓打铁先要身板硬,否则是不能胜任这项工作的。,二 手法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Indications and contraindications 如果说适应症是我们必须熟记的内容,那麽禁忌症则是必须牢记的内容。尽管在临床实践中,许多禁忌症条款已不再作为手法治疗的禁区,但是作为初学者应该照章办事,以期为了病人,更主要是保护自己。,(一)手法的适应症1、大部分的新鲜骨折,尤其四肢骨折可行手法整复。少部分的陈旧性骨折。对潜在塑

10、形能力较强的儿童或对功能要求不高的老年患者,手法治疗具有更为广泛的适应症。2、部分关节新鲜脱位应首选手法复位,某些四肢关节陈旧脱位可以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尝试手法闭合复位。,3、全身各处不同程度软组织损伤可行手法治疗,但是神经、血管、肌腱及韧带的严重损伤应首选手术治疗而不是手法治疗。4、各种软组织劳损、退行性病变引起的疼痛、关节功能障碍。5、损伤之气滞血淤、脏腑功能紊乱等。6、各种损伤后遗症的治疗。,(二)手法的禁忌症1、骨伤科病人同时患有急性传染病,或不明原因高热,不能用骨伤合理解释者,不可冒然行手法治疗,应查清病因,以免贻误病情。2、不稳定性脊柱骨折脱位,或伴有脊髓、神经及血管损伤,或重度脊

11、椎滑脱者,禁止手法治疗。3、肌腱、韧带完全断裂,主要的神经血管损伤。4、神经病患者或对手法治疗不配合者,治之无功。,5、手法区域有严重皮肤病或化脓性感染,手法可引起病情加重或炎症扩散。6、妊娠三个月左右妇女患急、慢性腰痛,手法治疗可能引起流产或胎动不安。7、严重的开放性骨折、脱位应首选手术治疗。8、命体证不稳定,一般健康状况不良或患有严重内科疾病者。,9、骨髓炎、脓肿、骨关节结核、骨肿瘤及血友病等。10、手法治疗后如果病人出现不良反应,要立即停止手法治疗,查明原因。我们来看一个病例。,患儿8岁,于2007.12.7 在学校出现意外.肱骨骨折。当时约下午6:00,手指活动自如,进医院后,进行了一

12、次手法复位。照片后发现没有成功。接口处错位90度。之后,医院进行了外固定术并用了吊瓶药水。因为当时是星期五下午,医院未做进一步处理,到了晚上,患儿疼痛加剧,手臂肿帐厉害。询问医生,被告知肿胀为正常过程。医生只进行了一下“松绑”,当时手指已不能动了,指尖有点血运。第二天和第三天(星期六和星期天),患者家属多次询问医生未果。到星期一晚7:00,2007.12.10日,主任医生来查房。发现情况不对,通知患者家属要进行紧急手术。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通知,手血管被夹到了骨头里面,只有少量血流动,已造成了“肌肉有坏死现像”.此手术进行了5 个小时。手术后,进行了12天的高压氧补救,手指能微动,但各神经目前已

13、严重损伤,现在骨已接好无事,现正在康复治疗过程中。,案例分析,四、手法的分类,(一)治骨手法 1、正骨手法 2、上骱手法(二)治筋手法,第二节,正骨手法,历史沿革,1、正骨手法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唐代(公元 618907年)骨伤科形成一门专科。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提出了“相度损处”、“拔伸”、“用力收入骨”、“捺正”等手法。,2、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指出:骨折 脱位“须用法整顿归元”,首创用悬吊复 位法治疗脊柱骨折。,历史沿革,3、清吴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 首次把“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归纳为伤科八法。,1、充分了解病情,明确诊断,2、密切注意全身情况的变化,正骨手法的注意事项,正

14、骨手法的注意事项,3、掌握复位标准。,解剖复位,功能复位,骨折在整复后无重叠移位,旋转、成角畸形得到纠正,肢体的力线正常,长度相等,骨折愈合后肢体的功能可能恢复到满意程度,不影响病人在工作或生活上的要求。,正骨手法的注意事项,4、抓住整复时机:伤后46小时最好。5、选择适当麻醉:0.52%普鲁卡因局麻。6、做好整复前准备工作。7、合理利用X线检查,避免X线伤害。,正骨手法的注意事项,8、切忌使用暴力。9、尽可能一次复位成功。,正骨八法 手摸心会,顾名思义,用手摸,用心去领会。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手法总论记载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法之所施,患者不知

15、其苦。,正骨八法 手摸心会,骨折整复前,医者用手触摸骨折部位,要求手法先轻 后重,由浅入深,从远到近,两头相对,确实了解骨 折端在肢体内移位的具体方位,结合X线所片所显示 的骨折端移位情况,在头脑在构成一个骨折移位的形象,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正骨八法 手摸心会,要领:先轻后重,由浅及深,从远及近,两头相对。,动手之前多观察(伤部特征,X线特征);操作之中多思考(考虑步骤,随机应变)。,该手法有以下意思:1.古代,没有X线等影象设施,无法得到可供直观的图象,所以古人全凭借术者对伤部的直接触摸而获得有关骨折的一手资料。用手细致地触摸,用心去感知是否骨折,骨折的部位,骨折的移位特点。,2 使现代

16、有了先进的影象设备,医生还是必须用手来进行手法整复。通过阅读X光片,医生能够较容易地判断骨折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用手进一步触摸,可以在脑海里形成骨折的立体图像,在实际正骨时用脑指导手去操作。,3 学者应该养成两个好习惯:(1)动手之前多观察(伤部特征,X线特征),(2)操作之中多思考(考虑步骤,随机应变)。,正骨八法 拔伸牵引,正骨的手法重要步骤作用:克服肌肉拮抗力,矫正患肢的短缩移位,恢复肢体的长度。,操作方法:按照“欲合先离,离而复合”的原则,开始牵引时肢体先保持在原来的位置,沿肢体的纵轴,由远近骨折段作对抗牵引。然后,再按整复的步骤改变肢体的方向,持续牵引。,正骨八法 拔伸牵引,正骨

17、八法 拔伸牵引,要领:先顺势牵引,再 沿肢体纵轴牵引,力量轻重适宜,持续稳妥,避免过牵。,正骨八法 拔伸牵引,注意:1、所施牵引力量的大小须以患者肌肉强度为依据,要轻重适宜,持续稳妥。,2、靠器具或机械对躯体或肢体进行牵引,如骨牵引装置、牵引床等,其目的与人力牵引一致,同样也应注意对牵引方向和力量的及时调整。,正骨八法 旋转屈伸,主要矫正骨折断端的旋转及成角畸形,尤其适用于靠近关节部位的骨折。向心或近关节部位的骨折,由于近骨折端相对固定不易改变方向和位置,而骨折远端失去近端控制后可以随意改变位置,一般拔伸牵引手法难以完全纠正肢体力线,需要配合旋转屈伸手法。,正骨八法 旋转屈伸,操作方法:旋转手

18、法用于纠正骨折的旋转移位,术者手握其远端,在拔伸下围绕肢体纵轴向左或向右旋转,以恢复肢体的正常生理轴线;,正骨八法 旋转屈伸,屈伸手法主要用于纠正骨折远端的侧方移位(前后移位)和成角畸形。术者一手固定关节的近端,另一手握住远端沿关节的冠轴摆动肢体,以整复骨折脱位。,正骨八法 旋转屈伸,旋 转,屈 伸,正骨八法 旋转屈伸,要领:旋转时在牵引下沿肢体纵轴向左或向右旋转。屈伸时一手固定关节近段,另一手握住远段沿关节的冠轴摆动肢体。,正骨八法 旋转屈伸,要充分考虑关节周围肌肉对骨折移位的影响。一般而言,骨折的整复是以远端就近端。有些情况下骨折近端同样有严重的移位,因此在制定手法计划时,可以考虑同时纠正

19、近端的移位。,正骨八法 提按端挤,作用:用于矫正前后侧移位和内外侧移位。一般必须等到骨折重叠、旋转和成角得以纠正后进行。,“提、端”上提、端起“按、挤“按下、挤进,提、按、端、挤四字意义相近,其中提、端二字主要含有上提、端起的意思,而按、挤二字则意谓按下和挤进。该手法主要用于纠正骨折的侧方移位,但一般必须等到骨折重叠、旋转和成角得以纠正后进行。运用该手法术者两手密切配合至关重要,平时需要多加练习才行。,正骨八法 提按端挤,正骨八法 提按端挤,操作方法:医者两手拇指按突出的一端向下,两手四指提下陷的骨折另一端向上。,前后侧移位用提按手法,正骨八法 提按端挤,操作方法:医者一手固定骨折近端,另一手

20、握住骨折远端,用四指向医者方向用力谓之端,用拇指反相用力谓之挤,将向外突出的骨折端向内挤迫。,正骨八法 提按端挤,内外侧(即左右侧)移位用端挤手法。,正骨八法 提按端挤,正骨八法 提按端挤,要领:操作时手指用力要适当,方向要正确,部位要对准,着力点要稳固。术者手指与患者皮肤要紧密接触,通过皮下组织直接用力于骨折端,切忌在皮肤上来回摩檫,以免损伤皮肤。,正骨八法 提按端挤,正骨八法 摇摆触碰,主要适用于横断型及锯齿型骨折,使骨折端紧密接触,增加稳定性。,正骨八法 摇摆触碰,摇摆法:术者用两手固定骨折部,由助手在维持牵引下轻轻地左右摇摆或前后方向摆动骨折的远端,待骨折断端的骨擦音逐渐变小或消失,则

21、骨折断端已经紧密吻合。,正骨八法 摇摆触碰,正骨八法 摇摆触碰,触碰法(即叩击法):用于须使骨折部紧密嵌插者,横型骨折发生在干骺端时,骨折整复夹板固定后,可用一手固定骨折部的夹板,另一手轻轻叩击骨折的远端,使骨折断端紧密嵌擦,复位更加稳定。,正骨八法 摇摆触碰,正骨八法 摇摆触碰,该手法仅适合于横断或锯齿样骨折。大斜型、螺旋型或粉碎型骨折采用此法只会加重断端的移位和不稳定。使用该法前,术者必须肯定骨折断端已经有了大部分的接触,使用该法可以起到矫正残余移位,增加断端进一步稳定的作用。施法时力量一定要适当,力量太大可以造成骨折的再移位。,正骨八法 夹挤分骨,矫正两骨并列部位的骨折,骨折段因受骨间膜

22、或骨间肌的牵拉而呈相互靠拢的侧方移位。,正骨八法 夹挤分骨,操作方法:整复骨折时,可用两手拇指及食、中、无名三指由骨折部的掌背侧对向夹挤两骨间隙,使骨间膜紧张,靠拢的骨折端分开,远近骨折段相对稳定,并列双骨折就象单骨折一样复位。,正骨八法 夹挤分骨,正骨八法 夹挤分骨,要领:两手拇指挤食、中、无名指三指由骨折部的掌背侧对相夹挤两骨间隙。,正骨八法 折顶回旋,折顶法:用于横断或锯齿型骨折,肌肉 发达,单靠牵引力量不能完全 矫正重叠移为位时。,折顶法:术者两手拇指抵于突出的骨折一端,其他四指重叠环抱于下陷的骨折一端,在牵引下两拇指用力向下挤压突出的骨折端,加大成角,正骨八法 折顶回旋,正骨八法 折

23、顶回旋,依靠拇指的感觉,估计骨折的远近端骨皮质已经相顶时,而后骤然反折。,正骨八法 折顶回旋,正骨八法 折顶回旋,折顶法要领:用力大小,以原来重叠移位的多少而定,用力的方向可正可斜。单纯前后移位者,正位折顶;同时有侧方移位者,斜向折顶。,正骨八法 折顶回旋,利用折顶手法起到先过枉后矫正的目的。运用折顶手法时对抗牵引时间一定要足够,准备折顶时宜稍微放松牵引,使断端能够在折侧相顶,然后利用反折力量纠正骨折重叠或侧方移位。,正骨八法 折顶回旋,回旋法:用于矫正背向移位的斜形、螺旋型骨折,或有软组织嵌 入的骨折。,正骨八法 折顶回旋,回旋法:术者分别握远近骨折段,以近端为固定点,以远端绕近端适当旋转(

24、根据X线片所显示的旋转移位特点,决定向哪个方向回旋断端),使骨折斜面相对而有利对位。从断端的骨擦音来判断嵌入的软组织是否完全解脱。,正骨八法 折顶回旋,利用回旋手法解除软组织嵌入时,应避免粗暴手法,因其可能引起神经或血管的损伤。,正骨八法 折顶回旋,正骨八法 推拿按摩,用于骨折复位后,调整骨折周围的软组织,使扭转曲折的肌肉、肌腱,随着骨折复位而舒展通达,尤其是对关节附近的骨折更为重要。,正骨八法 推拿按摩,顺肌肉、肌腱的走行方向由上而下顺骨捋筋,操作时手法要轻柔,达到散瘀舒筋的目的。,第三节,上骱手法,1、一 认真检查仔细触摸,结合X线所见,准确判断脱位的类型及程度,并注意有无骨折、血管、神经

25、损伤等并发症存在。2、根据具体病情,选择有效安全的复位手法,麻醉止痛方法(便于操作和肌肉充分放松的体位)3、脱位复位手法多利用杠杆作用原理,脱位骨干常承受较大剪切或扭转应力,因此手法操作要刚柔相济,掌握用力大小和方向,动作要灵活轻巧。严禁使用暴力,否则会造成患肢的骨折,甚至损伤重要的神经血管。,?,4、脱位如并发骨折,一般宜先整复脱位,后整复骨折。5、对陈旧性脱位,需先用药物熏洗,并结合手法按摩或牵引12周,再施行手法复位。,2、关节的稳定与灵活 每一个关节在解剖特征上有其稳定的一面,也有其相对不稳定的一面,这是稳定与灵活的辨证组合。另一方面,每一个关节有其优势运动轴,也有其非优势运动轴。在日

26、常生活与运动中,一旦发生损伤,关节脱位均有其规律可循,因此临床应诊时一定要详细了解损伤发生的具体情况,分析脱位机制,仔细阅读影像资料,以便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3、充分分析伤情 对关节脱位病人一定要详细查体,切忌不问青红皂白即施手法整复。对合并有骨折者,要分清何者为主,何者为次。骨折是伤力的继续,还是肌腱的牵拉性撕脱。一般情况下,宜首先整复脱位,然后整复骨折。有些情况下,脱位一旦复位,骨折也随同复位。,对合并或并发神经血管损伤者,实施手法复位一定要慎重,在病案上要有详细记录。对整复多次不成功者,一定要分析不成功的原因,是否肌肉松弛不好,是否有软组织嵌入,是否手法力量不够等等,切忌蛮干,必要时可

27、以采取手术开放复位。,通过手法触摸伤部,可进一步辨明关节脱位的程度和方向,1、手摸心会,1、手摸心会,手摸心会可以辩明是否脱位,是半脱位还是全脱位,是前脱位还是后脱位,是新鲜脱位还是陈旧性脱位等,术者作到心中有数,施法时才能有的放矢。,2、拔伸牵引,整复脱位的基本手法,起到“欲合先离,离而复合”的作用;可克服关节周围肌肉因解剖异常与疼痛而引起的痉挛性收缩。,关节脱位后,由于周围肌肉痉挛,脱位的骨端被弹性固定在关节外的某个位置上,如不施以牵引则脱位难以纠正。,2、拔伸牵引,一助手固定脱位关节的近端肢体,另一助手握住伤肢远段进行对抗牵引,牵引力量和方向根据病情而定,只有充分牵引才能克服肌肉痉挛,有

28、利脱位的整复。,2、拔伸牵引,在整复时一般先顺伤肢畸形方向牵引,然后逆伤力方向牵引复位。在牵引过程中,可同时施行屈曲、伸直、内收、外展及旋转等手法。,2、拔伸牵引,在牵引过程中,可同时施行屈曲、伸直、内收、外展及旋转等手法。,2、拔伸牵引,3、端提捺正,本手法主要用于纠正骨端的侧方移位。本手法是联合手法,可以综合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肩关节脱位,用手端托肱骨头使其复位。,3、端提捺正,3、端提捺正,下颌关节脱位,两手四指上提下颌关节。,4、屈伸回旋,关节脱位后骨端被撕裂的关节囊、韧带或肌腱组织卡住或锁住,如单纯施以拔伸牵引,则越是牵引脱位越是不易纠正,应采用此法。,4、屈伸回旋,例:髋关节脱

29、位操作时须在屈髋屈膝位牵引,同时内收屈曲大腿,再外展、外旋伸直患肢。,内收屈曲,外展,外旋,伸直,4、屈伸回旋,4、屈伸回旋,?,4、屈伸回旋,采用本手法前要仔细分析受伤机制,手法逆创伤机制而施。对骨质疏松者,施法时要小心,可能引起骨折。,4、屈伸回旋,5足蹬膝顶法,顾名思义,用足蹬,用膝顶,力量较大,主要用于肩、膝或肘等大关节脱位的整复。,5足蹬膝顶法,在充分对抗牵引的基础上进行。否则非但不能整复脱位,反而容易引起其他损伤。要注意对主要受力部位软组织的保护。,足蹬法:通常一人操作,以肩关节为例,患者仰卧于床上,术者立于患侧,双手握住伤肢腕部,将患肢伸直并外展;术者脱去鞋子,用足底蹬于患者腋下

30、(左侧脱位用左足,右侧脱位用右足),足蹬手拉,缓慢用力拔伸牵引,然后在牵引的基础上,使患肢外旋、内收,同时足跟轻轻用力向外支撑肱骨头,即可复位。,5足蹬膝顶法,5足蹬膝顶法,5足蹬膝顶法,膝顶法:也是一人操作,以肘关节脱位为例,患者坐位,术者立于患侧,一手握患肢上臂,一手握腕部,膝关节屈曲,足蹬在患者坐的椅子上,将膝放在患肘前,顶压肱骨下端,握腕之手顺前臂方向用力牵引并屈曲,即可复位。,5足蹬膝顶法,6杠杆支撑法,本法利用杠杆为支撑点,力量较大,适用于难以整复的肩关节脱位或陈旧性脱位。,6杠杆支撑法,整复前一定要拍摄X光片,了解骨质情况。对骨质疏松或关节周围严重粘连者,禁用本手法。使用本手法时

31、要随时注意病人反应,有疑问即刻停止,或改用他法。,6杠杆支撑法,操作方法:采用一长1m,直径为45cm圆木棒,中间部位以棉垫裹好,置于患者腋窝,两助手上抬,术者双手握住腕部,并外展40度向下牵引,解除肌肉痉挛,使肱骨头摆脱盂下的阻挡。,综合各种脱位复位手法的机理,一是解除软组织的紧张痉挛,使脱位的骨端关节摆脱在异常位置的阻挡;二是利用杠杆原理,以医者手足或器具为支点,通过屈伸回旋、端提捺正等法使脱位关节得以复位。,第四节,理筋手法,理筋手法的功效,1、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肢体被外力所伤,必有不同程度的血管破裂,血离经脉,组织液渗出,积聚而成血肿。进而壅塞经脉,阻碍气血流通,导致气滞血瘀,而为肿

32、为通。手法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使气血流畅,加速局部淤血的吸收,从而达到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的目的,理筋手法的功效,2、解除痉挛、放松肌肉 肢体损伤后所产生的疼痛,可以反射性地引起局部肌肉等软组织痉挛。肌肉的痉挛,又可以加剧疼痛,影响患肢功能活动,二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手法穴位按摩,具有镇静作用,直接作用于痉挛的肌肉组织,可起舒展放松的效应。从而打破疼痛痉挛的恶性循环,消除肌肉痉挛的病理基础,为恢复机体的功能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理筋手法的功效,3、理顺筋络、整复错位 肢体受外力的牵拉、扭转作用,可造成筋络(肌肉、韧带、肌腱)等组织纤维的扭曲,撕裂或肌腱的滑脱,亦可造成关节的细微

33、错位或关节软骨板损伤,脱出,进而引起关节功能的障碍。理筋手法可理顺扭曲,捂平撕裂,整复错缝的关节和回纳脱出的软骨板,从而恢复关节的正常活动。,理筋手法的功效,4、松解粘连,通利关节 急性损伤后期或慢性筋伤,由于局部血肿机化或局部损伤性炎症产生,加之机体长期制动,往往造成损伤局部组织间形成粘连、纤维化和瘢痕化,致使肢体关节功能活动障碍。运用舒筋和关节活络手法,可以软化瘢痕,松解粘连,通利关节,使关节功能逐步恢复正常。,理筋手法的功效,5、调和气血,散寒除痹 肢体损伤日久或慢性劳损,往往正气虚弱,抗力不足,风寒湿邪易乘虚侵袭肢体,以至经络不通,气血不和,造成损痹并病,出现肢体麻木疼痛等症。通过手法

34、刺激穴位得气或反复用强手法刺激局部等措施,可以起调和气血,温通经络,散寒除痹的作用,进而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理 筋 基 本 手 法,舒筋通络手法 活络关节手法,舒筋通络手法,术者利用一定的手法技巧(手部动作)直接作用于患者肌肉较为丰满的部位,或按摸,或揉擦,或搓抖,或击打等,起到活血止痛,舒筋通络的作用。这一类手法是所有理筋手法的基础,也是关节活络法实施前必须首先进行的步骤。,用指、掌、肘或拳背(25近侧指间关节背侧)等部,着力于人体其部位,做单方向直线移动。操作时指、掌或肘要紧贴体表,用力要稳,速度要缓慢而均匀。,一、推法,舒筋通络法,一、推法,功用:疏通经络,理筋活血,消淤散结,缓解痉挛

35、。,适应证:多用于腰背及四肢部,常用于治疗风湿痛、各种慢性劳损、筋肉拘急、感觉迟钝等症。,舒筋通络法,捋顺法,舒筋通络法,用手掌由肢体近端向远端或者由远端推向近端推动的手法,用食指、中指、环指三指指腹或手掌面附着于一定的部位上,做以腕关节为中心的环形而有节奏的抚摩。,二、摩法,舒筋通络法,二、摩法,功用:镇静止痛,消淤退肿,缓解紧张。,适应证:多用于胸、腹、背、腰等部位,因其手法轻柔,常作为理筋开始阶段的手法,使患者能有一个逐渐适应过程;或作为结束阶段的手法,以缓和强手法的刺激。,舒筋通络法,用手指指腹、大鱼际肌或掌根吸定于体表,做轻柔和缓的回旋活动。,三、揉法,舒筋通络法,三、揉法,功用:活

36、血祛瘀,消肿止痛,放松肌肉,缓解痉挛。,适应证:本法刺激缓和,故全身各部位均可应用。临床常用于缓和强手法刺激及治疗外伤肿痛、慢性劳损、风湿痹痛等。,舒筋通络法,用拇指端、指腹、掌根、鱼际、全掌或双掌重叠按压体表一定部位,操作时,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不可移动,用力要由轻而重,不可用暴力猛然按压。压法的动作姿势与按法相同,故二法可合称为按压法。,四、按法,舒筋通络法,四、按法,功用:松弛肌肉,开通闭塞,活血止痛,温经散寒,适应证:拇指按压适用于全身各处穴位;手掌按压常用于腰背和胸腹部;肘压法仅适用于肌肉丰厚的部位,如腰臀部。按压法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腰腿痛,肌肉痉挛,筋脉拘紧等症。,舒筋通络法,用

37、大、小鱼际肌或全掌附着在体表一定部位,作上下或左右直线往返摩擦。操作时腕关节伸直,手指自然伸开,着力部位要贴住患者体表,但压力不宜太大,移动时用上臂带动手掌,往返距离要长而直,动作要均匀连续。施行手法时宜先用润滑剂,以防擦破皮肤。,五、擦法,舒筋通络法,五、擦法,功用:活血散瘀,消肿止痛,温筋通络,松解粘连,软化瘢痕。,适应证:本法通过手掌和体表的直接摩擦,使之产生一定的热量,而起柔和温热的刺激作用。适用于腰背部,以及肌肉丰厚部位的慢性劳损和风湿痹痛等。,舒筋通络法,肩臂放松,肘部微屈,手呈半握拳状,以小鱼际尺侧缘及第35掌指关节的背侧贴附与患处,通过腕关节的屈伸和前臂旋转,作复合的连续往返运

38、动。滚动时手背部要紧贴体表,使产生的压力轻重交替而持续不断地作用于治疗部位,不可跳动或拖拉摩擦。滚动幅度控制在120,并注意动作的协调及节奏,六、滚法,舒筋通络法,六、滚法,功用:调和营卫,疏通经络,祛风散寒,解痉止痛。,适应证:适用于肩背、腰臀、四肢等肌肉丰厚的部位,可用于因陈伤、劳损引起的筋骨酸痛,麻木不仁,肢体瘫痪等症。,舒筋通络法,舒筋通络法,七、拿捏法,用拇指与其他四指作相对钳形的用力,一紧一松的拿捏,以挤捏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手法。要求腕要放松,用指面着力,逐渐用力内收,并作连续不断的揉捏动作,用力有轻到重,再有重到轻,不可突然用力。,舒筋通络法,七、拿捏法,功用:缓解肌肉痉挛,松

39、解连,活血消肿,祛瘀止痛。适应证:急慢性伤筋所到痉挛或 连等。,舒筋通络法,八、弹筋法 拨络法 弹拨法,弹:用拇指与食指、中指的指腹相对提捏肌肉、肌腱再迅速放开拨:以指端置于肌肉、肌腱的一侧,做与其走行相垂直方向的滑动。,八、弹拨法,功用:缓解痉挛,松解粘连,振奋经络,活血祛瘀,消肿止痛适应证:急慢性筋伤而至挛缩或粘连者。常用于腰背、四肢部。,舒筋通络法,舒筋通络法,九、击打法,具体包括捶打(用拳)、拍打(用掌)、劈打(用手尺侧)和扣打(用指尖)。操作时一定要蓄劲收提,手法轻巧而有弹性。否则容易引起反感和非议。另外,对某些特殊部位的损伤,如头部或胸腹部,施法力量一定要掌握好,宁欠勿过。,舒筋通

40、络法,九、击打法,叩 打,舒筋通络法,九、击打法,捶 打,舒筋通络法,九、击打法,拍 打,劈 打,舒筋通络法,九、击打法,功用:疏通周身气血,消除外伤瘀积疲 劳 酸胀,又有祛风散寒。,适应证:腰背部因用力不当内部摒伤岔 气,亦用于腰背部、大腿及臀部肌肉肥 厚的区域,对陈旧性损伤兼有风寒 湿者有较好疗效,舒筋通络法,十、点压法,根据经络循行路线,选择适当穴位,用手指在经穴上点压按摩,用力大小分为轻、中、重三种。方法有一指点法、三指点法和五指点法。其操作原理是循经取穴,点压刺激而达到治病的目的,舒筋通络法,十、点压法,舒筋通络法,十、点压法,功用:疏通经络、宣通气血、调和脏腑,平衡 阴阳。但是对重

41、要脏器的部位要慎用。,适应证:用于胸腹部内伤,腰背部劳损截瘫及神经损伤 四肢损伤及损伤疾患伴有内证者。,舒筋通络法,十一、抖法,抖法:医者用双手握住患者的上肢或下肢远端,轻微用力作连续的小幅度的上下快速的抖动,使关节有松动感,舒筋通络法,功用:松弛肌肉关节,缓解外伤引起的关节功能障 碍,减轻施行重手法的反应,增加患肢舒适感。,动作要领:要求抖动幅度小,频率快,动作轻巧舒 适,嘱患者充分放松肌肉。,适应证:多用于四肢关节,尤以上肢为常用,常配合按 摩与搓法,综合运用于理筋手法的结束阶段。,抖法,舒筋通络法,十二、搓法 用双手掌面相对放置于患部两侧,用力作快速搓揉,并同时作上下或前后往返移动的手法

42、,使之有明显的热感。,舒筋通络法,动作要领:用力对称,搓动要快,移动要 慢,动作要轻快、协调、连贯。功用:调和气血,舒筋活络,放松肌肉。适应证:四肢、肩、肘、膝关节,也可用 于腰背、胁肋处的伤筋。,搓法,一、按摩法,2、深度按摩法:手指、掌根及全掌进行推摩的手法,也可双手重叠在一起操作,力量较轻度按摩法重。还包括捋顺法和拇指推法两种。,舒筋通络法,一、按摩法,掌 按,指 按,舒筋通络法,深度按法施力部位深在,术者有由浅入深推动深部组织,这种手法更适合于青壮年患者或宿病深在者。,一、按摩法,舒筋通络法,一、按摩法,舒筋通络法,捋顺法:由肢体的近端向远端推摩的手法,其手法劲力与推摩相同,只是有向心

43、与离心方向上的区别。,一、按摩法,舒筋通络法,拇指推法:又称一指禅推法,是用以拇指指端掌面或偏桡侧施力,拇指单独进行的摆动性推法,要求沉肩、垂肘、悬腕。,一、按摩法,舒筋通络法,单指操作力量集中,指感确切,作用深透,一、按摩法,舒筋通络法,功用:舒筋活血、去瘀生新,对消肿及缓 解局部疼痛有效。可以解除痉挛,使粘连 的肌腱、韧带、瘢痕组织软化分离。,适应证:在理筋手法开始后有轻度按摩法 转入,或结合点穴进行,并可运用在各个手法中,是治伤最基本的手法之一。,二、揉擦法,舒筋通络法,1.揉法:用拇指或手掌在皮肤上作轻轻回旋揉动的手法。也可用拇指与四指成相对方向揉动,揉动的手指和手掌一般不移开接触的皮

44、肤,仅使该处的皮下组织随手指或手掌揉动而滑动。,舒筋通络法,二、揉擦法,掌揉法,指揉法,舒筋通络法,二、揉擦法,鱼际揉法,揉法功用:放松肌肉、缓解症状、活血去瘀、消肿止痛。,适应证:肢体各部位损伤、慢性劳损、风湿痹痛,舒筋通络法,二、揉擦法,2.擦法:用手掌、大小鱼际、掌根或手指在皮肤上摩擦的一种方法。上臂带动手掌,力量大而均匀,动作要灵巧而连续不断,使皮肤有红热舒适感。,舒筋通络法,二、揉擦法,擦法功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温经通络,并具有松解粘连、软化瘢痕的作用。,适应证:腰背部以及肌肉丰厚部位的慢 性劳损和风湿痹痛等。,舒筋通络法,二、揉擦法,3.拨络法:用拇指加大劲力与筋络循行方向横向

45、拨动,或拇指不动,其他四指取与肌束、肌腱、韧带的垂直方向,单向或反复揉拨,起到类似拨动琴弦一样的拨动筋络的作用。,舒筋通络法,二、揉擦法,拨络法功用:缓解肌肉痉挛,松解粘连,活血化 瘀,通络止痛,适应证:急慢性伤筋而致肌肉痉挛或粘连等。,舒筋通络法,三、滚法,用手的小鱼际尺侧缘及3、4、5掌指关节的背侧,按于体表,沉肩,屈肘约120度,手呈半握拳状,手腕放松,利用腕力和前臂的前后旋转,反复滚动,顺其肌肉走行方向自上而下或自左而右,按部位顺序操作,压力均匀,动作协调而有节律。,舒筋通络法,三、滚法,舒筋通络法,三、滚法,功用:调和营卫、疏通经络、祛风散寒,解痉止痛。,适应证:陈伤及慢性劳损,颈肩

46、腰背、四肢等肌肉丰厚部位的筋骨酸痛、麻木 不仁、肢体瘫痪等,舒筋通络法,四、击打法,具体包括捶打(用拳)、拍打(用掌)、劈打(用手尺侧)和扣打(用指尖)。操作时一定要蓄劲收提,手法轻巧而有弹性。否则容易引起反感和非议。另外,对某些特殊部位的损伤,如头部或胸腹部,施法力量一定要掌握好,宁欠勿过。,舒筋通络法,四、击打法,叩 打,舒筋通络法,四、击打法,捶 打,舒筋通络法,四、击打法,拍 打,劈 打,舒筋通络法,四、击打法,功用:疏通周身气血,消除外伤瘀积疲 劳 酸胀,又有祛风散寒。,适应证:腰背部因用力不当内部摒伤岔 气,亦用于腰背部、大腿及臀部肌肉肥 厚的区域,对陈旧性损伤兼有风寒 湿者有较好

47、疗效,舒筋通络法,五、拿捏法,用拇指与其他四指作相对钳形的用力,一紧一松的拿捏,以挤捏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手法。要求腕要放松,用指面着力,逐渐用力内收,并作连续不断的揉捏动作,用力有轻到重,再有重到轻,不可突然用力。,舒筋通络法,五、拿捏法,功用:缓解肌肉痉挛,松解粘 连,活血消肿,祛瘀止痛。适应证:急慢性伤筋所到痉挛或粘 连等。,舒筋通络法,五、拿捏法,弹筋法 以手指将患部筋肉捏拿起来,然后迅速放 开,如同射箭时拉弓放弦动作一样,使 筋肉在指等间滑落弹回。本法可与拔络 法联用,又称弹筋拔络法,舒筋通络法,五、拿捏法,捻 法 拿捏手指等小关节,变揉捏为对称地稍用,捻动 的一种手法。,舒筋通络法

48、,六、点压法,根据经络循行路线,选择适当穴位,用手指在经穴上点压按摩,用力大小分为轻、中、重三种。方法有一指点法、三指点法和五指点法。其操作原理是循经取穴,点压刺激而达到治病的目的,舒筋通络法,六、点压法,舒筋通络法,六、点压法,功用:疏通经络、宣通气血、调和脏腑,平衡 阴阳。但是对重要脏器的部位要慎用。,适应证:用于胸腹部内伤,腰背部劳损截瘫及神经损伤 四肢损伤及损伤疾患伴有内证者。,舒筋通络法,七、搓抖法,搓法:用双手掌面相对放置于患部两侧,用力作快速搓揉,并同时作上下或前后往返移动的手法,使之有明显的热感。,舒筋通络法,七、搓抖法,动作要领:用力对称,搓动要快,移动要 慢,动作要轻快、协

49、调、连贯。功用:调和气血,舒筋活络,放松肌肉。适应证:四肢、肩、肘、膝关节,也可用 于腰背、胁肋处的伤筋。,搓法,舒筋通络法,七、搓抖法,抖法:医者用双手握住患者的上肢或下肢远端,轻微用力作连续的小幅度的上下快速的抖动,使关节有松动感,舒筋通络法,七、搓抖法,功用:松弛肌肉关节,缓解外伤引起的关节功能障 碍,减轻施行重手法的反应,增加患肢舒适感。,动作要领:要求抖动幅度小,频率快,动作轻巧舒 适,嘱患者充分放松肌肉。,适应证:多用于四肢关节,尤以上肢为常用,常配合按 摩与搓法,综合运用于理筋手法的结束阶段。,抖法,活络关节法,活络关节法是医者用一个或数个手法,作用于患部关节处,从而达到活络和通

50、利关节的目的。适用于组织粘连、挛缩,关节功能障碍、活动受限,或伤后关节间微有错落不合缝者,通过活络关节手法,逐步使肢体功能恢复正常。一般在舒筋手法后实施。,活络关节法,一、屈伸法,本法主要用于关节有屈伸功能活动障碍者,做被动屈伸活动的一种手法。如内收、外展功能活动受限,可加被动外展,内收的手法。,上肢屈伸法,一、屈伸法,活络关节法,动作要领:一手握患肢远端,一手固定关节部,缓慢、均匀、持续有力的作被动屈伸或外展、内收动作。屈伸关节时应稍微结合拔伸或按压力。用力要恰到好处,刚柔相济。,活络关节法,一、屈伸法,功用:对各种损伤后的关节屈伸。收展 活动障碍,筋络挛缩,韧带及肌腱粘连,关节强直均有松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