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课件: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共31张PPT).pptx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61857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PPTX 页数:31 大小:3.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课件: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共31张PPT).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课件: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共31张PPT).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课件: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共31张PPT).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课件: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共31张PPT).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课件: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共31张PPT).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课件: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共31张PPT).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课件: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共31张PPT).pptx(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学习目标,内容索引,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一、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1.原因(1)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了军国主义的对外扩张政策。(2)日本国内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政局不稳。2.导火线:朝鲜 起义。3.爆发:1894年7月,日本舰队悍然在朝鲜半岛海域丰岛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挑起战争。4.1894年9月,中日两国海军在黄海展开决战。,东学党,5.结果:清朝战败,被迫签订。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开放重庆

2、等地为新的通商口岸;允许日本。6.影响(1)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之后危害最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2)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中华民族陷入了极其深重的危机。(3)宣告了 的破产。(4)为了挽救统治危机,清政府开始进行军事改革。(5)中国的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也以不同形式展开了 的斗争。,马关条约,台湾全岛,救亡图存,洋务运动,图解历史,概念阐释,在华设厂,中日甲午战争的背景,资本输出:是资本主义国家为获得高额利润,用过剩资本向其他国家投资或贷款。列强在19世纪70年代以前就开始了早期的资本输出。19世纪晚期后,西方侵华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主要形式有投资设厂、修筑铁路等,使中国的民族

3、危机大大加深。,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与八国联军侵华1.义和团运动(1)兴起:19世纪末,在反洋教斗争的推动下,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兴起。(2)口号:“”。(3)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因无力镇压,转而采用“抚而用之”的策略。(4)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义和团运动失败了。(5)意义:义和团运动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扶清灭洋,改革运动,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1)原因: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维护列强在华利益。(2)借口:以“救护驻华使馆,助中国剿匪”为名,组成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的率领下进犯

4、中国。(3)结果:清朝战败,签订。主要内容: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盐税作抵押;在北京设使馆区,允许外国驻兵保护;准许各国驻守北京至 铁路沿线战略要地;惩办“首祸诸臣”等。,辛丑条约,关税,山海关,危害: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巨额的赔款不仅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而且使中国的税收被列强操纵控制,在北京设立的 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至此,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馆区,思维点拨,辛丑条约尽管没有割地、开辟通商口岸的规定,但它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特别是清政府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的规定,

5、标志着清政府已经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主题一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探究点1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史料一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中日马关条约史料二大清国国家应允许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由诸国分应主办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各省督抚,文武大臣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辛丑条约,答案,思考(1)史料一中日本取得了什么权益?对中国有什么严重的危害

6、性?答案权益:在中国开设工厂。危害:利用中国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在中国销售商品,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更加直接、方便。(2)史料二反映了列强的侵华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答案变化:以华制华。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沦为列强侵华的工具。,探究点2马关条约的影响史料一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赔款的2.3亿两白银,相当于中国当时全国财政收入3年的总和,把当时中国的国家财富几乎都掏干了。史料二漫画展现了“大清”那不堪一击、任人宰割的景象。围着大饼的是手中握有匕首的列强,他们迫不及待地对着“大饼”下刀,惟恐落于人后,大饼的主人则只有振臂疾呼,望饼兴叹。,答案,思

7、考上述史料反映了马关条约的哪些危害?答案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并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中日甲午战争的深远影响(1)对中国而言,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中华民族的危机愈加深重,国内掀起救亡运动高潮。(2)对日本而言,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加速了它向帝国主义的过渡,对外扩张更加疯狂。(3)对远东而言,远东的政治格局发生改变,日本国际地位迅速上升,中国国际地位大幅度下降,同时列强对远东的争夺更趋激烈。,史论总结,主题二八国联军侵华的影响,史料一右图中那个人物得意地说:“嘿嘿,你们的地盘,我做主。”这幅漫画形象地反映出当时中国政府已变成

8、外国侵略者任意摆布的工具。,提线木偶,史料二大清国国家应允许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由诸国分应主办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各省督抚、文武大臣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答案,思考(1)史料一表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从史料一中找出依据。答案变化: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依据:“提线木偶”“中国政府已变成外国侵略者任意摆布的工具”。(2)辛丑条约的哪一项内容最能说明这一变化?史料二反映了列强怎样的侵华方式?答案内容: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

9、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方式:“以华制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1)鸦片战争后,英国等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第二批不平等条约,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拓展提升,(3)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发展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

10、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1.近代某次战争中,曾有一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该次战争最有可能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解析,1,2,3,4,5,解析根据材料“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次战争最有可能是中日甲午战争,故C项正确。,2.下列关于中日马关条约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A.未规定开放新商埠B.割地的内容全部落实C.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D.列强开始控制中国经济命脉,解析马关条约中允许列强在华开设工厂,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资本输出的新阶段,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较强的冲击。,1,2,

11、3,4,5,答案,解析,3.近代西方观察家曾将当时的一场战事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一国的战争”。其依据是A.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外来侵略已无力反抗B.甲午战争时中国民众民族意识尚未充分觉醒C.清政府反对李鸿章因朝鲜问题与日本交战D.力量弱小是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根本原因,答案,1,2,3,4,5,解析,解析根据材料引文意思分析,甲午战争没有动员全国力量与日本作战,而是把所有的希望寄托于一个领导者身上,体现了中国民众民族意识尚未充分觉醒,B正确。A、C两项不符合史实;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D错误。,1,2,3,4,5,4.美国历史学家丹涅特曾提出:“对于列强来说,以保持一个它们所

12、能威胁、控制的懦弱政府,自是最为有利。”下列不平等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侵略企图的是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答案,解析,1,2,3,4,5,解析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确立,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堕落为“洋人的朝廷”,与题意相符,故选D。,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右面面是19世纪末一位爱国志士绘制的时局图。材料二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实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1,2,3,4,5,(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社会面临怎样的现状?说明了什么?答案现状: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13、,中华民族出现严重的民族危机。说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企图把中国变为各自独占的殖民地。解析根据时间提示可知,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1,2,3,4,5,解析,答案,(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瓦德西说的“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的原因。列强又采取了什么方式侵略中国?结果怎样?答案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沉重地打击了列强在中国的势力,列强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方式:列强由直接控制中国转变为在华扶植代理人。结果: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析结合义和团运动的影响以及辛丑条约的危害分析回答。,1,2,3,4,5,解析,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