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黄解说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黄解说词.doc(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范文最新推荐- 九黄解说词 九黄环线解说词 重庆段: 各位贵宾,大家好。我是这次九寨、黄龙五日游的导游,我姓x,名xx,大家可以叫我小x,也可以叫我x导。另外,此行还会让我们认识一位经久难忘的人物,他就是小苟旁边这位司机x师傅,我们的x师傅,是咱们这条九环线上的老师傅,由此可见,他开车的速度和技术肯定是一流的!所以大家大可把此行最担心的安全问题放心的交到我们的x师傅手上!但是在这里啦,小苟也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因为我们 的x师傅长年在外跑旅游,所以这辆旅游车就像他的老婆一样,这几天,就请大家稍微注意一下车里的卫生,在尊重
2、我们师傅“老婆”的同时,也可以让大家置身于一个干净的环境之中。在这里,我先将行程作一下简要的说明 行程大至就是这样。由于我们今后几天将进入少数民族聚居区,那请大家入乡随俗,尊重我们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初次见面,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礼物送给大家,在这里,就以一首民歌作代表送给大家!祝愿大家在即将到来的几天旅途中能玩的愉快,游的尽兴。用我们四川话说就是耍得安逸,玩的巴拾。如果大家觉得晓苟唱得好,请大家用热烈的掌声表示满意;如果晓苟唱得不好,请大家也用热烈的掌声表示讽刺!晓苟两头都要占到的哈。(然后唱一首韩红的家乡把歌词改成“我的故乡在阿坝州,那里有个九寨沟,阿妈拉说牛羊满山坡,那是因为菩萨保佑的;蓝
3、蓝的天上白云朵朵,美丽河水泛清波,雄鹰在这里展翅飞过,留下那段动人的歌。欧嘛呢嘛呢贝眉哄”)谢谢! 那大家由于早上早起呢可能没有休息好,现在我们行驶在高速路上比较平稳,大家先补补嗑睡,小苟待会儿再进行讲解。 四川段: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四川省境内。今天是2003年的x月x日,在座的各位您已经开始了四川之旅,四川简称蜀,三国时,蜀国被司马昭灭亡以后,后主刘禅被安置在魏国首都洛阳,过着豪华的生活。一天司马昭在歌舞宴上问他还想不想蜀国,他回答说:“此间乐,不思蜀。”乐不思蜀,乐不思蜀,后来泛指在新的环境中得到了乐趣,而不在想回到原有的环境中去了。各位朋友来自xx省,xx省简称x,所以也希望大家通过在
4、四川的几天时间里,发出“乐不思x”的感叹。当然这并不是贬意,只是希望大家乘兴而来,满意而归。那么“四川”一名是怎样得来的呢?在宋真宗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将川峡路一分为四,即益州路(州治成都)、梓州路(州治三台)、利州路(州治广元)、夔州路(州治奉节),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路”,这就是四川一名的由来。有人说过:“在中国旅游,如果不到四川那将是见憾事”。这里秀美的自然风光,浓郁奇特的民族风情,琳琅满目的美味小吃,都注定让来过的人无法忘怀!四川自古被称为“天府之国”。那么,天府之国的名称是怎么得来的呢?据史书华阳国志记载,“天府”一词最早本是一种官名,其职责是专门管理国家的珍宝、宝藏,由于
5、天府一词有了上述一层含义,后人便借来比喻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域。历史上最早称四川为天府出自诸葛亮的隆中对,当年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时,诸葛亮曾说“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在这段话中,诸葛亮分析指出,四川虽然地势险要,但盆地内部却全是肥沃的土地,是一块好地方,假如刘备能占领此地,便能促成帝业。四川被称为“天府之国”得益于两大优越条件:一是古代的四川地区主要是指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这两大区域。这两大盆地土地肥沃,气侯温和,特别是成都平原得都江堰灌溉之利,物产丰饶,人民殷富。二是四川盆地的四周都是崇山峻岭,交通闭塞,古称“四塞之国”,造就了它易守难攻的特殊战略地位,这
6、就必免了历史上许多次战争的破坏,得到一个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从而促进了它社会经济的发展。自此,历代文人学者笔下的“天府之国”就成了四川盆地的代名词。四川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内陆大省,地处长江上游(北与青海,甘肃,陕西接壤,东邻重庆,南接云南,贵州,西连西藏)。全省面积48.5万平方公里,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名列第5位(仅次于新疆,西藏,内蒙古,青海),人口8500万,仅次于河南,山东,是中国第三大人口大省。主要民族有汉,藏,回,彝,苗,羌族等53个,是中国的第二大藏族聚居区,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唯一的羌族聚居区。四川省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多彩,是有名的旅游资源大省。有人用这样的话来形容
7、四川境内的风景:“峨嵋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剑门天下险,九寨天下奇。”当然,这仅仅是四川众多美景的一小部分。 现在我们行驶在龙泉区境内。龙泉地名的由来出自神龙吐水的民间传说。龙泉山多有泉眼,泉水流瀑出没山间,应了一句“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唐天宝年间曾建县于此,名叫灵池县,宋朝改名灵泉,明清时设龙泉驿,1959成为成都市的龙泉驿区。龙泉驿因是成都门户,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明末清初,农民起义军张献忠在成都建大西政权,阻击清军的大本营就依山险筑于此。清末著名的红灯教反清灭洋武装起义,教主廖观音率领的神拳武装就以龙泉山为根据地,一度让整个四川的清朝政权和洋人教会惊恐不安,轻易不敢经过龙泉山境。龙泉山
8、在动乱年代是兵家必争之地,但时至今日却已是遐迩闻名的旅游胜地。这儿是中国三大水蜜桃种植基地之一,水蜜桃品种多达130余种,今百万株,年产600万公斤。而到了每年的三月,龙泉的桃花会吸引了众多的游人前来观赏游玩,漫山遍野的桃花,整个一副醉人的景象。 大家都知道四川省的省会是成都,我们的旅行车再走十多分钟就要行至成都市区了。地球人都知道,中国公认的三大城市是北京、上海和广州。在新一轮的城市赛跑中,谁将是京、沪、蕙之后的中国 “第4城”?许多城市都渴望这个位置。而这个“第4城”又必须和北京、上海、广州一样,财富、生活质量、文化魅力、城市声誉一个都不都少。北、东、南的注意力都被京、沪、蕙所占去,人们将
9、目光投向了西面。占中国幅员56%的西部,如果只经济实力最强、生活水平最高、人文气息最浓,声誉最久远的城市,它就是成都。成都的发展速度凝聚着历史积淀的势能和当前西部大开发的推力。它的经济总量占全四川的32%,它的人均1.2万元的年gdp名列中西部省会城市第一。它的企业,托普、地奥、全兴、国腾、新希望等构成为新一轮发展的“成都概念股”。它还是全国私家车拥有量第2位的城市。成都还是时尚之城,姑娘们的时髦穿着连广州人都自叹弗如围棋讲位势,成都是中国大棋局中当之无愧的“天目”;象棋讲攻防,成都是新一轮国民经济发展的“当头炮”!成都该有的都有了,欠的就是一个响当当的名份第四城!那么这第四城对于在座的各位来
10、说,真的有如此大的魅力吗?李白来了,他说“九天开出一成都,千户万户入画图。”象画一般的美丽;杜甫来了,他说“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这是一座花的城市;陆游来了,他说:“二十里路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花香四溢,二十里不断。怎么样?这就是答案! 不过首先值得一提的是成都是中国乃至这个世界上最悠闲的城市。在北京,时间就是机遇;在上海,时间就是时尚;在广州,时间就是金钱;而在成都,时间就是生活。中国的大城市,数成都人活得最另类,最没有压力感。成都就是成都,上天赋予“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的天府之利。比别的城市更懂得享受生活。因为富足,所以悠闲。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位四川的作家说,在全
11、国各大城市,成都人的平均起床时间可能是最晚的,在街巷中步行的速度是最慢的,而茶馆的营业时间却是最长的。“天上晴天少,地上茶馆多”,凡是到过成都的外地人,无不为成都茶馆之多,成都人的饮茶风气之盛而感到新奇。据说,成都现在已成为一座每天有20多万人泡在茶馆里的盛大的名副其实的休闲场。那大家知不知道成都的别称都有哪些?1蓉城:后蜀时期,也就是公元927年,当时统治四川地区的后蜀政权皇帝孟知祥“发民丁12万修筑成都城,并增筑羊马城,使成都周长达42里。而孟知祥的儿子孟昶当皇帝时,喜欢游乐玩耍,他偏爱芙蓉花,便明令在成都的城墙上和街道两旁遍植芙蓉,每年九月芙蓉花开之时,成都“四十里如锦绣”,于是成都便被
12、称为蓉城。 2锦城:早在秦代,成都就以制造蜀锦名闻天下,那时,朝廷指派了锦官,在成都专门管理蜀锦的制造和进贡事宜。因此,成都又被叫做锦官城。绕城的府南河也被称作“锦江”。3龟城:公元前311年,当时镇守成都的张仪,司马错着手修筑成都城墙。传说张仪筑城时屡筑屡垮,后来“有大龟浮于江”,张仪根据巫师的指点,沿着龟爬行的路线筑城,果然成功,所以成都又叫龟城。成都是全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级卫生城市。她即是稀世珍宝大熊猫的故乡,又是国务院确定的中国西南地区“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近几年来,她又以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方面的成就,先后荣获联合国颁发的“人局奖”和“最佳范例奖”两项殊荣。
13、天府风光瑰丽多姿,她以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风光绚丽多姿和名胜古迹众多而闻名于世。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在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在中国的历史上创造了两大奇迹:一是它的名字,多年来从未变更过,这在中国地名史上实属罕见;二是多年来成都一直是四川地区的郡、州、府、道、省等行政区划的首府所在地,从未迁徙过,可以算得上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省会城市之一。如果大家有机会到成都旅游,成都的民俗风情和文化一定会给您留下美好的回忆。 现在我们已进入绵阳市。它的总面积3037.42万亩。地理位置:绵阳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中上游地带。(东接南充市,南连遂宁市、西南界德阳市,西靠阿坝藏族羌族自
14、治州,北抵甘肃省,东北与广元市为邻)绵阳是川西北重要的交通枢纽,宝成铁路穿境而过,成绵、绵江、绵三高等级公路互相连接,随着宝成铁路复线和绵阳机场的竣工,绵阳将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 腾飞的工业:绵阳是我国电子工业中心城市之一。电子工业起步早、规模大、发展速度快。市区范围内有国家高新区技术产业开发区,绵阳技术开发区,游仙经济试验区和南郊工业园等,有长虹、九洲等一批全国知名企业,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5%以上。以长虹彩电系列、湖山音响闻名全国,除此之外,机械、建材、冶金、食品、丝绸纺织、化学工业等门类齐全,涌现出“亚太”、“丰谷”、“铁骑力士”等一大批名优产品,工业效益显著提高。 科
15、技实力雄厚:绵阳人才荟萃,拥有雄厚的科技实力,是国家重要的国防军工科研生产基地,境内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燃气涡轮研究所等国防研究院所18家;有以西南科技大学为代表的大中专院校28所;有大型军工骨干企业12家;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7万人,有两院院士20人;在许多重要科技领域代表着中国乃至世界一流水平。绵阳是集高、精、尖技术为一体,科研与生产相结合,设备先进、队伍强大、成果丰硕的中国西部“硅谷”-科学电子城。 旅游:绵阳旅游业发达,辖区内有太白故里、大熊猫的故乡、白马风情、梓潼庙会、大禹故里等。绵阳市气候宜人,文物众多,风光旖旎,举世闻名的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剑门蜀
16、道起自绵阳,绵阳亦是九寨沟、黄龙寺风景旅游区的东大门。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龙寺、汉平阳府君阙和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子云亭、玉女泉、隋唐道教摩崖石刻造像。以及七曲山大庙、翠云廊、李白纪念馆、窦团山、白龙宫、佛爷洞、龙泉砾宫、白水湖、鲁班湖、莲花湖、报恩寺、神禹故里、王朗自然保护区等风景名胜和以三国遗迹为主的富乐山、富乐堂,特色突出,极具吸引力。 江油 李白故居简介:李白故居位于江油市,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于武后大足元年(年)诞生于清廉乡(今青莲镇)。镇内李白遗迹颇丰:陇西院、太白祠、粉竹楼、月园墓、衣冠冢、磨针溪、天宝山等,无一不闪烁着诗人李白的遗踪逸趣。 佛爷洞简介:佛爷洞位于江油市,是川西
17、北最大最神秘的喀斯特溶洞。“地下三峡”与地面峡谷一水相连,钟乳千姿扑朔迷离,洞中泛舟奇妙之极。佛爷洞西方镜,一湾碧水,两岸翠竹满山。水之尽头为小雷音寺,荡舟其间,乐而忘归。 窦团山简介:窦团山位于江油市,是以奇、险、幽闻名遐迩。李白少年时登此山,留下“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的千古佳句。窦团山有三奇:一奇是飞天藏,规模宏大,工艺精巧,历史悠久,为国内同类文物之首,云岩寺也因此获全国重点文物殊荣;二奇是横驰两峰间铁索桥,历时近三百年,且烁烁有光,被列为巴蜀之谜;三奇是生长在悬崖上的白发松,汲天地之灵气,历时五百余年仍生机盎然。窦团山之险为三座山峰均似刀砍斧削,雄峙山顶,直插兰天白云之中,被誉为全
18、国最大的砾崖丛。三峰只有一峰可拾级而上,其余两峰均以铁索为径。铁索上常有两位身怀绝技者为游人表演,其惊险令人惊呼失色。窦团山之幽在后山可领略神韵,当你步入丛林中,幽深的小径,使心境也顿时清悠起来。 富乐山风景区简介:富乐山风景名胜区地处全国风景名胜区“剑门蜀道”南段,位于四川省绵阳市区城东二公里处,原名东山,又称旗山。据宋方舆胜览记载:“汉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冬,照烈入蜀,刘璋延至此山,望蜀之全胜,饮酒乐甚,刘备欢曰:“富哉!今日之乐乎!”山因之得名。随着历史的变迁,富乐山遗址逐渐湮没。1987年由绵阳市建委主持动工复建的富乐山风景区,包括富乐山公园、富乐堂管理处两大部分,已建成开放面积
19、1189亩,规划面积为一万亩。现已营造出汉皇园、益州园、绵州碑林、富乐阁、富乐园、富乐堂涪城会馆、桃源洞、冷源洞、玄德湖、明镜湖、碧云岩等十大景观区近百处景点和桃园、梅花岭、梨园、月季园、海棠园、竹海、桂花园、松柏林、樱花路、盆景园等十大观赏植物园。景区营造依山就势,顺乎自然,山水成趣,赏乐并举,融“三国”文化和人文景观于一体;步移景异,园中有园。既具有皇家园林的豪华气派,又不失江南山水园林的清秀典雅。“芙蓉溪渡古,富乐山径幽”。富乐山风景区自建成以来,已接待海内外游人近六百万人次,成为古“剑门蜀道”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西山风景区简介:西山,一名凤凰山,离城六里许。山上有仙云观,相传为尔朱仙修
20、炼之所。观下有盘石,传为杨雄读书台,清代建有一亭曰“子云亭”,亭下有杨雄像和杨雄传碑。山顶有巍峨壮观的蜀汉名臣蒋琬祠墓。西山占地余亩。风景迷人,为历代文人骚客游览题咏之处。主要景观、景点有:子云亭、蒋恭祠、玉女泉、蒋琬墓、凤尾湖、仙云观、玉女湖等。 平武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长江的二级支流涪江的上游地区。全县总人口186073人,其中羌、藏、回等少数民族人口40022人,县境总面积5974平方公里。平武县自西汉置刚氐道以来,已历2200年。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平武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已初具规模,人民生活水平亦有很大的提高,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平武县未来的发展展示出光明的前景。全县有林业用地671万亩,
21、占总面积的74.9,森林覆盖率79.14。珍贵树种有香樟、楠木、珙桐、红豆杉等。农副土特产品有1800多种,其中野生中药材1500多种。县境内已知的野生动物280多种。其中,列入国家一、二、三类保护的有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等 22种野生动物。县内大熊猫数量在岷山山系12个区县中居首位,被誉为“熊猫故乡”。近年来,县已先后向国家提供44只熊猫,其中3只作为“国礼”赠送给日本、英国、法国。县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已初步探明的矿种有金、银、铜、锰、钨、铅、锌、大理石、花岗石、石英石、汉白玉等30余种。县境内水利资源丰富。境内最大河流为嘉陵江最大支流涪江,贯穿本县157公里。平武属国家级剑门蜀道风景名胜
22、区范围,又是九寨沟、黄龙寺的门户,1987年被省政府定为对外开放县,1997年规划为全省40个旅游兴县的范围。平武位于众多风景名胜和人文景观的中心,东接“太白故里”江油市,南邻“大禹故乡”北川县,西连 “人间瑶池”黄龙寺,北抵“童话世界”九寨沟。县内有“报恩寺”、“王朗自然保护区”、“泗耳自然保护区”、“小河沟自然保护区”、“北山公园”、“龙池坪森林公园”、“白马民族风情”等浏览景区。从成都起程,经绵阳、江油、平武到九寨、黄龙旅游,沿途景观连串,被中外游客誉为“黄金旅程”。“花径早为来客扫,蓬门时时为君开”,平武县人民政府及全县十八万六千热情好客的各族人民热忱欢迎国内外宾朋好友观光旅游。 白马
23、藏族:我们在平武看到的藏族大多是白马藏族。他们喜欢戴白色圆盘形的毡帽,上面插着白色的锦鸡毛,男子穿白色麻布衣衫,女子穿彩色连衣裙,两袖和后背都加有红黄白紫等色条饰,胸前带鱼骨牌,腰间缠有宽大的彩色腰带。那他们为什么带白色的插有白色锦鸡毛的毡帽呢?传说远古时期,有一个部落计划攻打白马寨,碰巧被一个白马藏族的青年听到,于是他便马不停蹄的往回赶,由于路途遥远昏死在路上,这时突然出现一只白色锦鸡,对着青年大叫三声,青年醒了过来,赶回寨子报信,挽救了整个寨子,为了感谢锦鸡的救命之恩,从此白马藏族都在头上戴白色毡帽,叉上锦鸡毛。插一根,代表?;插两根代表勇敢。 平武报恩寺始建于明正统五年(公元1440年)
24、,龙州(今平武县)宣抚司土官佥事王玺凭借龙州地势险要,想当”土皇帝”。他趁进京朝贡之机,暗以重金招聘曾修建紫禁城的工匠,仿紫禁城型制大兴土木,历经七载,修起了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皇上诏王玺进京问罪,并派软差大臣调查。王氏夫人接到王玺密信,忙令雕工塑匠增制天王金刚,赶造观音佛像。又设立了”当今皇帝万万岁”的九龙牌位。钦差大臣一路游山玩水抵达龙州时,只见”报恩寺”三字金匾高悬,天王金刚威武雄壮,千手观音慈祥肃穆,诸天佛圣、钟磬法器样样具备,叹日:”此非王府,实属庙也!”加之王氏夫人以金银美女赂之,钦差回朝便竭力为王玺美言,皇上便赦了王玺死罪,又将”报恩寺”改为”敕修报恩寺”。这是关于报恩寺的民间传
25、说。 五绝:转轮经藏 千手观音 楠木构造 奇巧斗拱 龙的世界 一转轮经藏 : 报恩寺华严殿内,有一座转轮经藏,这座转轮藏建造于明正统十一年(公元1446年)迄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转轮藏,又叫转轮经藏,是佛门法器。它的宗教意义,自古以来说法各异:一说是取佛教*常转,自动不息之意,比喻佛法犹如车轮,辗转相传,永不停息。一说是源于印度古代神话中的“转轮圣王”,他即位之时,自天感应得轮宝,轮宝转动,可以威伏四方。后来佛教也采用此说,宣扬世界到一定时期,有金、银、铜、铁四轮王先后出现,金轮王统治四大部洲、银轮王统治三洲、铜轮王统治二洲、铁轮王统治一洲、他们各御宝轮,转游治境,故设转轮藏而供奉之。还有
26、一说认为是梁代我国僧人傅翕(号善慧大士),他为了方便那些不识字的佛教男、女信徒,或者那些虽识字但由于种种原因无暇阅诵佛经的信徒能够速知佛法,特“创成转轮之藏,令信心者推之一匝,则看读同功”。报恩寺转轮藏,自地面起通高11米,直径7米,占地面积22.06平方米,系楠木制作,横截面为八角形,外观八棱四层,实际七层,逐层向内递收,下大上小,形似七级佛塔。报恩寺转轮经藏自明正统十一年建成到今天,已有五百多年历史了,在漫长的岁月中,它经受了历史上多次大地震的摇撼,至今完整无损,它是我国目前仅存几座木质转轮经藏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在建筑、力学上均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二千手观音: 大悲殿内石质须弥座上,供
27、奉了一尊高约9米的千手观音立像。为何叫千手观音呢?佛经载:该像生有千手千眼,千手表示护持一切众生;千眼表示遍观世界,寻声救苦,千处有求千处应,帮助一切众生脱离苦难而登彼岸(西方极乐世界)。 三楠木构造(木料粮良全国独有) 报恩寺建筑,在选料上极为重视,寺内所有殿堂的柱、额、梁、枋、檩和斗拱、雀替、门窗等木构件,以及巨大的木雕佛像等,均用优质而名贵的楠木建造。楠木质地坚固,芳香长溢,虫蚁不蛀,蛛网不结,此为全国独有。 四斗拱 迄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是我国古代大型木构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结构和装饰的双重作用。封建社会里,建筑规模有森严的等级制度,按规定,只有宫殿、有名望的寺庙及其它的高等建筑
28、中才允许在柱头上和外檐的额枋上安装斗拱。 五龙多 龙多是报恩寺的特点,有九千九百九十条龙,加上”皇帝陛下万万岁”的龙牌,共有一万条,真可谓是龙的世界,被游人称为”深山龙宫”。 报恩寺之迷: 佛祖戴冠 古今中外,佛祖是不戴佛冠的,而报恩寺大雄宝殿正中的那尊释迦牟尼佛像,却偏偏戴上了双层佛冠,是何缘故呢?话还得从塑像时说起。王玺想当龙州王,仿北京故宫,在龙州暗造王宫,被朝廷发觉后,急忙将王宫改成寺庙。寺庙改成后,又加班加点,赶造佛像。不料在赶塑三尊大佛的过程中出了点差错。一个名叫李塑匠的不慎把正中的释迦牟尼佛像塑矮了一点。佛祖的像出了差错,这可是死罪呀。返工已经没有时间了,咋办呢?李塑匠左思右想,
29、最后心生一计,给佛祖加戴佛冠吧! 于是李塑匠急忙得用塑像剩余的材料,仅花了半天时间就把佛冠塑好了。仔细一看,还是矮了一点,于是又给大佛加上了一层。三尊大佛几经周终于塑成了。王玺带领随从进殿验收。当王玺看过三尊大佛后,急忙跪下,两手合十,面向佛祖三磕头,口中念念有词,并不断赞道:“塑得好!塑得真好啊!”突然,王玺指着李塑匠大声地质问道:“李塑匠,你是咋个塑起的?古今中外,哪有释迦牟尼戴佛冠呢?”李塑匠听后,不慌不忙地回答道:“启禀老爷,我塑的不是释迦牟尼像,是密宗的教祖-毗卢遮那佛,就是平时在你府宅上供奉的大日如来。老爷,你的番民不是不崇信密教吗,毗卢遮那佛当然应该戴佛冠罗!”王玺听李塑匠这样一
30、解释,觉得还有些道理,也就不再继续追问。 从此,报恩寺佛祖就戴上佛冠了。 为何不结蛛网 报恩寺有五绝,其中一绝是寺内所有柱、梁、枋、椽等木构件皆用珍贵楠木建造,楠木质地坚硬,芳香四溢,为报恩寺增添了光彩。然而,更令人叫绝的是,500 多年来,寺内不结一个蛛网,而附近几十年的建筑物却蛛网密布。对于这一奇异现象,专家、学者们虽经多方考察论证,仍然没有得到一个统一的答案,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报恩寺乃一色珍贵楠木建造,楠木分发出一种香樟气味,这种气味可杀灭昆虫,因而整个报恩寺蛛网不结。但据中国重要木(竹)材的化学成分等文献记载,楠木的主要成分是灰分和水,即使将楠木曝晒或用冷、热水浸泡,均
31、无法分析出任何可以杀灭蜘蛛等昆虫的化学成分,这种说法显得科学依据不足。 第二种说法是报恩寺内栖息着许多大蝙蝠,而蝙蝠是蜘蛛的天敌,蝙蝠在报恩寺内充当了“卫士”的角色,故寺内无蜘蛛结网,但通过考察,临近报恩寺的其它很多宅院也有大量蝙蝠,为何屋角檐下仍然结着蛛网? 第三种说法带有迷信色彩,据民间传说,王玺当年修建报恩寺时,请了“风水先生”看地,认为这块地盘是“风水宝地”占尽“天时地利”蜘蛛等昆虫无法生存,故寺内无蛛网。这种说法显然没有科学道理。 以上各种说法,或因科学道理不足,或因纯属迷信廉洁,均不能成立。所以,报恩寺内为何不结蛛网的问题仍是一个难解的谜,还有待于专家、学者们和广大有识之士进一步考
32、察论证。 不执金刚杵的韦驮 在报恩寺的大雄宝殿后壁上,有一组以观音大士为主的精湛的壁塑。观音大士的右上方,有一尊造型奇特,英俊潇洒、引人注目的武士,叫韦驮。佛教界说,韦驮是西方增长天*神将之一,居四大天王所统三十二神将之首,是佛国中的“神行太保”以善走如飞著称,是专门护持佛法的神将,与哼、哈二将,四大天王共同负责寺院的卫戍工作。不论大小寺庙一般韦驮的位置都在山门的背后,他手执金钢杵,瞠目注视着大雄宝殿,忠实守护着释迦牟尼佛。其造像姿势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双手合掌,横宝杵于两腕之上,直挺站立;二是以左手握杵拄地,右手叉腰,左足略向前立,威武雄壮。唯独报恩寺的这尊韦驮,既未供在山门内,也不是前面的两
33、种造型,而且手中更无金刚杵,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这里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土官王玺在龙州私造王宫,犯了僭越之罪,明英宗皇帝派了一名钦差大臣前往龙州查问。王玺知罪,速将王宫改成寺庙,在塑佛像中忘掉了塑韦驮。当钦差大人来到龙州,进报恩寺内视察。当看到三尊大佛时,突然转身直端端地盯着王玺,怒气冲冲地质问道:“王土官,你是怎么搞的,这么宏大的一座寺庙,咋个连韦驮像都没有呢?”王玺吓得面如土色,急中生智地答道:“回禀大人,报恩寺供有韦驮,我们把它塑在大殿的后壁上了”。钦差大人接着又问:“不塑在山门内,为啥要塑在大殿的后壁上呢?王玺又狡辩说:“回禀大人,因为大殿中供有“天子牌位,龙州官员和下官家眷以及当地番民,
34、每日均要在前广场面向大殿龙位祝延圣寿,故将韦驮塑在大殿后壁上,这样壁上的韦驮正对万佛阁内的如来佛祖,不知当否?请大人赐教!”钦差大人听了仔细一琢磨,认为王玺说的有理,便转怒为喜道:“原来如此,王土官你还想得周到啊!”王玺当下放下心来,立即恭侯着说:“今日时辰已晚,请大人回府安歇,明日再过目细察吧?”钦差大人打道回府后,王玺立即请来工匠,加班加点,一夜之间便把韦驮塑好了。谁知,泥像是粑的,韦驮手中的金刚杵怎样也搁不稳,急得工匠们直跺足。最后只好将韦驮的降魔杵安置在观音大士的乘骑背上了。第二天钦差大人继续察看,却实见到了大雄宝殿后面的韦驮塑像,与王玺说的相同,就信以为真,钦差大人就这样被王玺蒙混过
35、云了。至那以后,报恩寺就有了这样一尊不执金刚杵的韦驮塑像。 报恩寺建筑的抗震奇迹 中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前十二世纪,就有了地震的记录。 报恩寺自明正统五年(公元1440年)创建以来,不仅常遭风霜雨雪侵袭,且历经了公元1610年、1630年、1967年等多次强烈地震的摇撼,整个建筑群安然无恙。 各位朋友:欢迎大家游览杜甫草堂。成都杜甫草堂,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今甘肃省南部)入蜀。靠亲友的帮助,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称“成都草堂”。在这里,诗人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所
36、作诗歌流传到现在的有240多首。由于成都远离战乱的中原,而草堂又地处郊野,因此诗人的生活比较安定,心绪也较为宁静,这就使他在草堂的诗歌创作大都具有田园风味,如堂成、江村、春夜喜雨等篇章都是如此。然而杜甫毕竟是一位有远大政治抱负的诗人,对国家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心与忧虑,使他始终不能忘怀现实。因此忧国忧民的诗歌作品,仍然是他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写成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恨别、病桔-、枯棕等著名诗篇都是感人至深的现实主义不朽之作。正因为杜甫在成都的诗歌创作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所以,后世把成都杜甫草堂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门我们来
37、到草堂的正门,就看见一条波光翻翻的河流从门前环流而过,这就是杜甫诗中多次提到的浣花溪。说到“浣花溪”这个充满诗意的名字的由来,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呢。相传唐时溪边住着一位姓任的姑娘,貌美而心善。一天,她正在溪畔洗衣,走来一位浑身疮疥的和尚,行人都躲得远远的,唯有这位任姑娘不避让。于是那和尚脱下沾满脓血的架裟求她浣洗,任姑娘欣然接受。哪知架裟一入水,霎时满溪泛起莲花朵朵,再看那和尚,却早已不知去向。人们十分惊异,就把这条河命名为浣花溪了。其实,浣花溪的得名与任氏无关。比较可信的说法是,因为当时沿溪居住者多以造纸为业,他们取溪水来制十色彩笺,“其色如花”,溪因此而得名。浣花溪在唐代江阔水深,能行大舟
38、,溪畔风光秀丽,杜甫的一首绝句作了生动的描绘:“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成都西面为岷山山脉,古代空气澄净,能远眺雪山),门泊东吴万里船(浣花溪属长江水系,由此乘船出府河可直下东吴)。正门匾额“草堂”二字,是清代康熙皇帝的第十七子、雍正皇帝的弟弟果亲王所书。“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这副对联,是杜甫怀锦水居止诗中的句子,它点明了草堂的地理方位:“万里桥”就在现在的南门大桥,史载三国时蜀相诸葛亮送费韦出使东吴,在此设宴饯别,诸葛亮深感费韦此行路途遥远,联吴抗魏任务艰巨,故说道:“万里之行始于此。”桥因此而得名。草堂正在桥的西边;“百花潭”是浣花溪上游现名“龙爪堰”的地方,它
39、的得名有人说是因为这里水浅滩急,翻涌起一片浪花好似百花开放;又有人说是因当时浣花溪畔花树繁茂,“二十里路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陆游诗)花飞花谢,满潭溢香。所以,草堂正在潭的北面。而不是成都现在的百花潭公园,现在的百花潭是清人黄云鹄寻访古百花潭旧址时,听信当地人随口所言而树碑误定的。步入正门,我们看到整个庭园竹树成荫,绿水萦回,一派自然天成的清幽景色,这正体现出杜甫的诗意:“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迪庆香格里拉导游词 蜀南竹海导游词 九寨沟(五彩池站到长海)导游词 海螺沟导游词大廨“廨”是官署,古代官吏办公的地方。由于杜甫曾做过左拾遗和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人出于尊崇,就把这处建筑作
40、了如此命名。厅中的杜甫塑像,是中央美术学院著名雕塑家钱绍武先生的杰作。这尊铜像呈跪姿,身材精瘦,以较为抽象和夸张的艺术造型,来表现诗人饱经忧患的一生和他忧国忧民的情怀。我们在此驻足凝视,似乎感到时光已经倒流回一千二百多年前,诗人正漂泊在江河之上,他跪立船头,手抚诗卷,头部微仰,双眉紧蹙,仿佛正向苍天发出“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的沉重慨叹。杜甫,字子美,号少陵,公元712年出生于河南巩县,770年因贫病交困,死于湖南湘江的一条船上。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王朝。由于他具有“致君尧舜上”的远大政治抱负,却始终得不到重用,一生颠沛流离,饱经忧患,因此,能更深刻地认
41、识到当时社会存在的种种矛盾和弊端,体验到下层百姓生活的艰辛和困苦,并用诗歌把这一切反映了出来。他传世的1400多首诗,大都是这种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不朽作品。如“三吏三别”、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等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名篇。因为杜甫有着深沉而博大的思君、忧国、爱民的情怀,还因为他的诗歌代表着中国古典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所以后世把他尊为“诗圣”。叶剑英元帅曾撰书对联评价说杜甫写诗,笔锋直指社会弊端与逆臣贼子,他的爱国忧民情怀与日月同辉而长存天地间。这正是对杜甫的思想及其诗歌创作的极高评价。大廨东西两壁还悬挂有一副清代学者顾复初的名联。上联“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意思是:
42、我(作者)与你(杜甫)生活在不同的朝代,试问这人杰地灵的神州河山,古往今来,在众多诗人墨客中,能有几个像你我这样才华横溢、立志报国?但却不能为世所重,只能如蜷龙卧虎,不得伸展凌云壮志! 下联“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是说:您杜少陵先生和我一样,也是流寓作客在蜀中,但您却留下了这座伴随着明月清风而流芳千古的草堂,与天地共存。言外之意是同为流寓,我的命运更为不幸,什么也没留给后人,身后只能是形销而迹灭了。可是作者却没有想到,正是因为撰写了这副对联,所以他的名字竟得与草堂共存。这副对联写得非常含蓄婉致而耐人寻味。1958年毛泽东同志游览草堂时在这里仔细观赏,久久沉思。郭沫若称赞它是“
43、句丽词清,格高调永”。您能品出它的独特韵味来吗?”大廨内还可以看到杜甫草堂全景图。杜甫于公元765年春天离开成都,顺长江向东飘泊。诗人离去不久,草堂便毁损颓败。五代时,诗人韦庄在成都做前蜀政权的宰相,他寻找到“柱砥犹存”的草堂遗址,便“重结茅屋”来表达对杜甫的怀念之情。北宋元丰年间(11世纪),成都知府吕大防再次重修,并把杜甫像画在墙壁上,使草堂具有了纪念祠堂的性质。以后历代,草堂多次重修,其中最大的两次,是在明代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和清代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基本上奠定了今日草堂的规模和布局。经过一千多年的演变,杜甫当年“诛茅初一亩”的草堂故居,已成为今天供人们瞻仰、凭吊“诗
44、圣”的纪念性建筑群,面积也扩展到240多亩(包括建国后扩建的梅苑与原草堂寺)。由于它既是诗人的故居旧址,又具有纪念祠堂的性质,因此整个园林与建筑便有机地融汇了这两者的特点:建筑风格古朴典雅,不作雕梁画栋的处理,也不很高大,而是接近于民居;建筑格局则以一条中轴线贯穿始终,主体建筑从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到工部祠都在这条线上,两旁以对称的附属建筑相配,其间又有溪流索回,小桥相连,竹树掩映,显得既庄重肃穆,又清幽雅洁;漫步其中,我们不仅可以瞻仰凭吊诗圣,表达心中的敬意,还可以返璞归真,发思古之幽情。所以说,草堂是纪念性建筑与园林景观相结合的成功典范。诗史堂诗史堂是杜甫草堂纪念性祠宇的中心建筑。因为
45、杜甫的诗歌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到衰的历史,素有“以诗证史,以诗补史”的说法,故被誉为“诗史”,建筑以此为名。厅堂中央,安放着我国著名雕塑家刘开渠所塑的杜甫半身铜像。塑像两侧是朱德同志撰写的对联:“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这副对联道出了杜甫和他的故居草堂在人们心目中崇高而不朽的地位。诗史堂内还悬挂有现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诗人及书法家郭沫若撰写的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此联高度概括了杜诗忧国(上联)与忧民(下联)的两个方面,内容深刻,对仗工稳,书法潇洒而富激情,历来受到人们的称道。水槛和柴门出诗史堂,我们看见一条小溪穿插在建筑群之间,上面有一座小石桥勾连交通。小桥
46、左侧竹丛中,有“水槛”横跨溪上;过小桥,“柴门”迎面而开。“水槛”与“柴门”都是当年杜甫的草堂曾经有过的建筑,杜诗中有“新添水槛供垂钓”、“柴门不正逐江开”的描述。所谓“水槛”,就是搭在水亭上的木栏,“柴门”也不过是茅屋的篱笆门,可以说都是很简朴的,远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现在的“水槛”与“柴门”,是后人重修草堂、扩大庭园时所造的象征性建筑,但我们仍可以睹物思人,想象出当年诗人在这里迎送客人或凭栏垂钓的情景。柴门楹柱上悬挂着明人何宇度撰写、今人陈云诰补书的一副对联:“万丈光芒、信有文章惊海内;千年艳慕、犹劳车马驻江干。”对联构思非常巧妙。上联“万丈光芒”,出自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诗句“李杜文
47、章在,光焰万丈长。”而“信有文章惊海内”与下联“犹劳车马驻江干”,则出自杜甫宾至诗中“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两句。杜甫诗的意思是:我哪有什么名篇佳作震动天下呢?既然如此也就空劳宾客乘着车马到江边来相访了! 这本是诗人的自谦之语,但何宇度将两句诗各改动了一个字:把“岂”改为“信”(信,确实、果然之意),“漫”(漫,徒自、枉自之意)改为“犹”(犹,还、仍之意),整个对联的意思就变成了赞誉之辞:您先生的大作确实称得上光芒万丈,可以震动海内,因此千年之后人们仍然怀着景仰倾慕的心情,乘车骑马来到浣花溪畔,瞻仰您的草堂故址。不是吗,我们今天也加入了这个行列,不远千里万里来游草堂。可见对联作者还是
48、很有“预见”的呢! 碑亭工部祠的东边有一间小小的茅亭,内立石碑一通,上刻”少陵草堂”四字,也是果亲王的手迹。“少陵”本为地名,在西安市南长安县。那里原是古代杜伯国的旧地,汉宣帝死后葬在那里,其墓因此而称“杜陵”,宣帝许皇后的墓在附近,因规模小于帝陵,所以称“少陵”(“少”即“小”之意)。杜甫远祖就是“京兆杜陵人”,他自己也在这里住过较长时间,在诗中曾自称“杜陵野老”、“少陵野客”,人们也就称他为“杜少陵”了。前面已经说过,杜甫的茅屋早已毁坏。公元761年秋天,一阵大风把他苦心经营的茅屋吹破,才使诗人写出千古不朽的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表现的那种“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和“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忘我精神,千百年来一直令人感动不己!当然,也不难看出这茅屋是很不结实的。杜甫离去后,草堂破败,经后人多次重修,已成纪念祠宇,再难觅“茅屋”踪迹,而建造这座草亭,其用意就是以此引发人们对昔日那简朴自然的草堂的联想。看来这个目的是达到了,许多游览草堂的人都要在这里摄影留念,就是最好的证明。茅屋景区游览草堂不能亲眼目睹杜甫写出不朽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那座名扬古今的茅屋,怎么讲也是一件十分令人遗憾的事情。为了弥补这个遗憾,使大家更好地领略当年杜甫的生活环境,杜甫草堂博物馆于近年重建了一个“茅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