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路政管理大队先进事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路政管理大队先进事迹.doc(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范文最新推荐- 公路路政管理大队先进事迹 “与山共舞”的护路坚兵 过去由于交通不便,土家苗寨人民受到了苦、困、穷的折磨。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西部大开发给黔江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公路、铁路、航空、立体型交通为美丽的黔江城添上了展翅飞翔的羽翼。特别是“8小时重庆”、“2两小时乡镇”的畅通工程给黔江人民带上了发财至富的小康之路。然而,在这些成功之路的背后有决策者、建设者们的功劳,更有与公路共舞、情系公路管护者的艰辛,他们就是长期战斗在第一线恪尽职守、以法护路的黔江区公路路政管理大队。这支年青的队伍为管好公路事业,确保安全畅通,不怕苦、不怕难、不怕代过,依法行政、敢于较真,在工作中克服重重困难,有说不
2、完,叙不完的故事。 勤俭持家,艰苦创业 黔江的公路管理,过去由于体制不顺,“四乱”现象严重。2001年4月黔江区公路路政管理大队作为独立的执法主体成立之后,一支20人的队伍在大队长谢忠友同志的带领下肩负起800公里的巡查和超限运输检查的艰巨任务,经过了三年多的努力工作,理顺了工作关系,规范了执法行为,结清了800余起案件,达到了机关管理正规化、工作管理目标化、道路管理法制化、队伍管理军事化、装备建设现代化的五化要求。路政管理工作滞后的黔江一下冲在了重庆市行业系统的前面。 路政大队经济基础薄,每年50余万的人头经费,怎么节省也保障不了工作的正常运转,因为每天3辆车10余人上路巡查,
3、车辆磨损和油料消耗、人员出勤补助,每天都在一千元左右,这样大的经费需求只有从努力工作多征收规费中挖掘,从规费上交财政后的返还部分中提取,如果工作不积极,该收的规费收不起来,经费保障不了,车子的运转,路政巡查到不了位,工作就要摆摊子。为此,谢忠友大队长以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在职工会上讲:“干好工作是立足之本,搞好福利是动力之源”,大家从中明确了工作与福利的关系,同时也摸清了大队长的心理,如果工作干不好是别想发钱的。单位勤政廉洁风气正,接待客人没有住过高级宾馆,不讲排场,不铺张浪费,更不搞其它娱乐消耗。尽管路政大队每年上拔经费有限,但由于管理有方,生财有道,他们在干好本职工作确保职工正常福利的基础上
4、,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在区委、区政府和交通局的关心支持下,改善了办公环境,修起了两个卸货场,形成了制度健全、管理规范、设施配套,富有生机和活力的路政管理机构。 负重自强、克难奋进 要说苦,黔江区公路路政管理大队的同志最辛苦,编制只有20人,而且长期公差4人。一支16人的队伍肩负起近800公里的公路巡查任务,同时还兼顾到国、省道两个超限运输检测点的昼夜值班检测任务,点多、面广、战线长,人少、车少、任务重,工作难度大,没有较好的政治思想基础和强壮的身体素质和严格的纪律作风是是干不好这份工作的。路政巡查没有节假日和星期天之分,只要有情况就得立即出动,特别是有时深夜道路不通或者在同一时间几
5、个方向出现损坏公路设施的案件,需要立即到现场查处,车少人少,工作需求矛盾突出,如果协调不好就要住乱子、摆摊子。但是,这支队伍在大队长谢忠友同志的管理下,根据应急预案,按照先国省道,后县乡道,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排障确保畅通的原则,工作忙而不乱,人员使用得心应手,工作开展有声有色。 执法如山、一路威风 要想富,靠公路,这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现实生活中的体会,交通发达了,人民群众也发家致富了。但是,公路边的房子增多了,公路上的超限超载运输运输车辆也多了。显而易见,路政大队的工作任务繁重了。红线控制区内违法建筑要拆除,超限车辆要卸货,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是法与少数人民群众“
6、切身利益”的较量,要规范这种行为,干好这项工作,不是凭一两句话,搞几次宣传教育能解决问题的,而是要以法律为准绳,有不怕代过、敢于较真的精神,才能打开局面,推进工作。 路政大队刚组建,上路巡查的第一天就是挨打受骂,难处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有人说人情。并且还有一些威胁的语言,要以红道的关系,黑道的所谓武力来“摆平”路政大队。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些同志产生了畏难情绪,但是没有吓倒军人味很浓的谢大队长。他立即召开职工会,讲法律、讲纪律、讲责任、分任务,并且在职工会上明确强调任何人在工作面前不准讲价钱,法律面前不准说人情,困难面前不准叫苦,凡是单位职工的亲朋好友和上级打招呼的事情,不超出原则的前提下能办的,必
7、须办,并要办好,违背原则的事要说明情况,谁也不能乱表态。路政大队是这样规定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们在认真抓好宣传教育的基础上,坚持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办事,在区法院和其他相关部门的配合下,强制拆除了36家违法建房,查处超限车辆2500余辆,强制卸货60余辆,130余吨。该队由于执法公正,处罚幅度把握适当,三年多来无行政诉讼案件,也无其他违法违纪行为。 纪律严明、作风过硬 俗话说:物、财好理,人难管,这是任何单位领导都有的都有深刻体会。黔江区公路路政管理大队成立时,其人员是从交通系统各单位抽出来的“精英”,素质参差不齐,个性差异较大,有的习惯坐办公室,一张报纸一杯茶吃不了长期奔波山路的苦
8、;有的悄悄下海干着自己的私营企业心思老放在自己找钱的大事上;有的习惯了“老子天下第一”的工作作风喜欢在外面乱发言、乱表态;有的财经纪律意识不强时不时地把收费款放在自己的身上摆摆“大款”姿态,不按时上缴。针对这些问题,谢忠友大队长凭着长期带兵积累的经验当机立断,毅然作出了以军事化管人的果断决策,以他为首的队领导班子通过深思熟虑研究制定了一整套10余种切实机关管理制度和办事程序,对工作纪律和工作作风作了明确的规范,大到方针政策,小到行为举止都无一漏洞,条条实用,项项款人,并将这些制度直接与经济挂钩,制定出相应的奖惩办法。条条款款出来后,谢忠友队长身先士卒、以身作则,严于律已,奖惩逗硬,以他独有的人
9、格魅力和不怕得罪人的军人气魄彻底扭转了往日政令不通、办事效率不高、服务意识不强的衙门歪风,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工作激情,让每一个职工都充分展示了各自的才干和个性,使路政队伍在短短三年内真正成了一支作风优良、敢于胜利的威风之师、文明之师。 曾有因违反制度受处罚的职工这样说:“没有队领导的严格管教就不可能有我今天的成长和进步,单位没有严格逗硬的制度和严明的纪律就没有路政大队今天的辉煌,虽然我受到了罚,但维护了制度的严肃性,我认为值。” 是的,三年多来,因迟到、早退、着装不整、不按程序办事等违反制度行为被处罚的职工不下20人次,个个都被“依法”查处,就连班子成员都无一例外,但他们都毫无怨言,因为路政大
10、队每一个职工都知道,严明纪律是成功的保障,是胜利的奠基石,为了集体的荣誉,牺牲点自已的利益又算啥,何况犯了错该罚。 在黔江区公路路政管理大队的会议制度中有这么三个会议:一是每周一的干部的例会,用于分析当前形式,查找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部署下一步工作;二是每周五的职工会,用于学习时事政策,传达上级政令,兑现奖惩;三是不失时机地开民主生活会和谈心会,用于在党员和职工中开展事实求是批评与自我批评,交流各自的真实想法。这三个会议从组建黔江区公路路政管理大队开始一直到现在,在没有特殊情况和紧急任务的前提下从未间断过,这看似平常的三个会议是他们认清形势、发现问题的会议,也是落实制度、制定决策的会议,
11、更是互相交流、坦诚相对的会议。这三个会议是以事实为依据的唯物主义观的体现,是继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敢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光荣传统的体现。这三个会议让黔江区公路路政管理大队融为了一个整体,形成了一个坚不可摧的堡垒,每一个职工都是这个堡垒的一砖一瓦缺一不可。 黔江区公路路政管理大队有这么一条不成文的习惯,就是当职工自己或亲戚朋友有事需要单位照顾和优惠的时候,无论职务高低,都得把事情摆到桌面上让全体职工都知晓后,再视其情况在政策范围内予以考虑,从不暗箱操作;谢忠友大队长还定期将财务开支情况向职工们阐明,增加其透明度,他的这一举动让全队职工深受鼓舞,无人敢中饱私囊、大肆挥霍。 黔江区公路路政管理大队善
12、于接受社会各界批评意见,他们时常邀请纪检、检察、审计、财政等领导部门和相关企业、群众就一些较为敏感的问题进行座谈,虚心听取他们对路政执法工作的看法和建议,为进一步树立好执法形象和下一步的决策提供参考。 正是这敢于较量、勇于胜利的精神激励下,在严明工作纪律下和踏实可干的工作作风中,黔江区公路路管理大队历尽了艰辛、克服了万难,以一目了然的工作成绩,获得了市、区主管部门和政府的屡次嘉奖,树立了重庆市公路路政管理行业的一面旗帜,谢忠友大队长也因此获得了“重庆市十佳交通执法队员”殊荣。 路漫漫其修远兮,在亮闪闪的奖牌面前,黔江路政人深感任重而道远,等待他们的将是更加艰巨路政执
13、法任务。但他们坚信:只要有这几种精神在,重庆市路政行业这面旗帜永远不会倒下,更高荣誉奖牌还会挂在他们的荣誉室的墙上,武陵山区柏油路上的这道独特的风景线会向山外来客展示出更加靓丽的光彩! 我叫xxx,今年33岁,中共党员。1983年从事原油计量工作,参加工作以来,我当过化验员、副队长,2001年5月担任计量站第一计量站站长。几年来,我始终把企业的利益放在首位,将领导的重托挂在心上。诚实守信,树立企业形象,科学计量,严格把关。团结和带领全体员工,圆满的完成了原油外输计量任务。2002年,我站被评为公司先进集体,我本人也被评为油田公司优秀共产党员。第一计量站是公司的终端销售单位,是油田
14、外输的东大门,承担着年均550万吨原油的外输计量任务。计量工作关系到油田的利益,也关系到公司的利益。因此,如何把好关口,维护好企业利益,是我们计量站的中心工作。建站以来,交接双方在计量方面争议时有发生,特别是近两年这方面的矛盾逐步升级。2001年春节刚过,甲方炼油厂便以含水测定结果双方相差悬殊为由,将我们状告到中油集团,提出要进行含水仲裁。提出的条件就是向油田索赔三千万元。我得到这一消息后,压力非常大。三千万可不是个小数目,如果真的是由于我们工作不严不细造成的,那不仅给油田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使公司的声誉和形象受到影响。在仲裁组未来之前上级领导对我说:我就要你一句话,咱们的操作到底存不存在问
15、题?这一句话真是字字千金哪,问得我汗都快下来了。凭着我日常对化验工作检查的了解,对员工工作上一丝不苟、严细认真态度的掌握,我当时向领导郑重承诺,我们的操作不会有问题!但是,毕竟是人家告我们了,对方也不会凭空捏造,无中生有吧,人家也会有理有据的。万一我们工作中出现一点纰漏,那我一个小站长可真是负不起这个责任。不是心里没底,真是怕万一啊!那段日子,用两个字形容我是最贴切了,就是“上火”,饭吃不下,觉睡不着。那段日子,我几乎住在了单位,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化验室里。利用自己做过化验班长的工作经验和所学化学分析的专业知识,首先查找我们在执行操作规程上有没有问题,仔细研究分析每一个操作程序;其次是和化验工一
16、道,查看历史记录,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同时,对照国家标准,将所有化验仪器仔仔细细地反复检查。通过自检,我心里的这块石头感觉上有点落地了。尽管这样,等待上级仲裁组来检查的那几天,我的感觉就是度日如年,我真正的体会到了“煎熬”二个字的真正含义。2月14日,中油集团公司仲裁组一行7人来到我们第一计量站检查、裁定。我向各路专家详细的介绍了我们化验室的仪器配备情况及含水测定的具体操作方法,全面详尽地回答了调查组提出的各类问题,并出示了相应的基础数据和资料。最后仲裁小组根据调查结果,进行了裁定,对我们第一计量站化验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驳回了炼油厂的索赔要求。当仲裁小组的领导宣布这一裁定时,我当时的心情是难
17、以用语言表达的,如果不是在这样一个庄重场合,我会高兴的跳起来,如果不是在这样一个庄重的场合,我也会大哭一场。这一事件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也使全站员工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虽然我们第一计量站只有几十人,每天从事的都是单调、重复的输油工作,但是,我们一个肩膀挑的是安全平稳输油的任务,一个肩膀挑的是企业利益和信誉的重担,任何一点闪失都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买卖、交接是一个永恒的矛盾。坚持原则,公平合理,有效化解矛盾是关键。含水仲裁事件平息后,炼厂方面加大了计量监督力度,将驻在人员从4人增派至9人,实行“全天候监视”,并以各种手段向我们施加压力。作为站长,我更清楚地认识到,真正承担起这份责任,挑起
18、这副重担,维护好公司、公司利益和声誉,光靠热情和 “斤斤计较”是不够的,还必须要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要实现公司领导提出的科学计量的目标,前提必须要懂“科学”。一年来,我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大量的专业书籍,注重知识积累,同全站员工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总结经验、摸索规律,努力探索科学计量的新途径。流量计误差曲线下滑是长期以来我站流量计普遍存在的问题,其后果将导致计量结果出现负差,是计量过程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为了攻克这一难题,我带领计量人员,定期对运行中的流量计进行在线监测,对测定结果认真分析,摸索规律,终于找到了造成计量出现负差的原因,并制定了相应的对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02年全年油量与采油
19、厂对比输差为5,彻底扭转了以往输多计少的被动局面。面对来自炼厂方面的压力,我坚持做到冷静分析,沉着应对。我经常对员工讲,我们就象和一个高手下棋,要敢于同其过招,敢于迎接挑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对弈中提高自己的技战术。同时我也教育大家,对方是我们的用户,用户就是上帝,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是我们的天职。协调沟通是必须的,处理好关系也是必须的。但是,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油田的利益高于一切,公司的利益高于一切,决不能妥协让步。去年9月份,流量计检定系统的置换器出现问题,需要更换。炼厂方面以体积管的标准值受到影响为由,要求对体积管进行提前检定,并声称如果超过精度范围,就请上级部门仲裁,给予油量补偿。面对这
20、从未遇到过的问题,我们多方请教,查阅大量资料,均未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决定,利用不同规格的置换器进行一次精度试验。这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每更换一次置换球,都必须对体积管进行扫线,而试验结果如何,我心里也没底。记得在开启快速盲板前的那一刻,我让配合我的两名员工停下来,对他们说,今天我们所做的试验,有可能是徒劳的,试验结果也许会不尽人意,但对解决这次争议非常重要,无论多麻烦都必须测出个结果来,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了。接下来的几个小时,我们准确的进行着每一道程序,最终的结果出来了,置换球直径相差10mm时,精度影响只有0.1。试验表明,我们更换的置换器对标准体积管的基准值没有任何影响,我连日来
21、一颗悬着的心放下了。第二天,我向前来交涉的炼厂方面计量人员承诺,标准值未有改变,如有异议可请权威部门仲裁。几经交涉,多次协商,最终使他们放弃了最初的要求,有效的平息了一次即将上演的计量纠纷。作为一个基层干部,我体会比较深的就是各项工作要上水平,必须调动起每个人的积极性,让大家的激情燃烧起来,能量释放出来。因此,日常管理中,我始终以创建文明团队、营造良好风气为目标,以工作和谐有序、员工积极向上为方向,工作中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坚持身教胜于言教,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通过点滴小事的积累,潜移默化地引导大家不断更新观念,提高工作标准。在一次检查中我发现,计量岗体积管间的玻璃有5米多高,班上的女
22、同志说不敢爬高,从未擦洗过,成了卫生区的死角。我也不怎么敢爬高,但这个高我咬着牙也得爬。于是,我让他们帮我找来扶梯,亲自上去,将那几块玻璃擦干净。从那以后,这块死角成为了亮点,不敢爬高的也不再说不敢了。今年6月份,在过滤器清洗过程中,我始终坚持在现场指挥作业,并和大家一起奋战,那种热火朝天的场面叫我至今难以忘怀,只用4天时间,我们就成功的将4台过滤器全部清洗完毕,这在第一计量站有史以来是第一次。且不说我们清除了安全和计量上的隐患,单说这4天中的那份默契,那种团队精神,那种困难一次次在大家互相帮助和鼓励中退却的动人场面,就让人万分激动;这4天我们共同经历了30多度的高温烘烤,经受了瓢泼大雨的洗礼
23、,上千斤的大压盖在我们手中几起几落。汗水中我们的心更近了、情更浓了。在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同时,我没有忘记建设一支过硬团队必须具备过硬的技术素质。因此,在加强日常培训的基础上,我根据生产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强化训练。2002年9月,按照上级要求,原油密度测定要执行新的行业标准,由于执行新标准后,在仪器及操作方法上与旧标准存在较大差异。针对这一问题,从8月中旬起,我便组织化验人员对照标准仔细研究,经过反复研究摸索,终于制定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测定方案,并组织全体化验人员进行新标准内容的培训。新标准执行前,我与炼厂有关人员及时沟通,共同探讨新标准执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实施新标准的第一周,我每天都坚持
24、跟班操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了密度测定新旧标准的顺利过渡。 一年多来当站长的经历使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要管理好自己这一堆一块,确实也不是件容易的事。特别是我们女同志,还要担当起操持家务、照顾家人的责任。实事求是的说,当这个站长,在管理上我没有太多的经验,但我始终把第一计量站当成了自己的家。站里的事就是自己的事,站里的员工就是自己的兄妹,我要用心去关心爱护这个集体,管理完善这个团队。我牵挂着员工的冷暖。每当节假日,我总是要到站上转一转,看一看食堂饭菜够不够,看一看岗位上的纯净水缺不缺。我时刻牵挂着站里的生产。在计量站控制台更换过程中,为了弄明白系统的
25、操作程序,我坚持和计量人员一起,了解每一道工艺和步骤,经常是坐不上班车,步行半个多小时回家。一年多来,很多星期天、节假日我都是在工作岗位上度过的。由于我爱人的工作也很忙,孩子经常是靠父母照顾,两三天孩子见不着我是常事。有时我也问自己,当这个站长操心费力的,图什么呢?但一想到组织的信任,领导的关怀,群众的支持,我的内心就升腾起一份责任感和使命感。再者说了,自己和一些先进模范人物相比,和一些优秀领导相比,我这点付出算得了什么啊!回想自己当站长这两年来走过的路,我体味到了艰辛,也感受到了快乐。当我看到站里的基础工作更加坚实,员工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观,队伍学技术练本领的风气已悄然兴起时,我的内心感到
26、无比的欣慰和自豪。一年多来,在各级领导关心帮助下,在全站员工的大力支持下,工作上,我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深切的感到,这与领导的要求和员工的期望还有很大距离,面对荣誉,我很惭愧,面对未来,我信心倍增。平凡孕育着伟大,伟大来自于平凡。我要在这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创出不平凡的业绩,在这平凡的岗位上,谱写不平凡的人生。 用一生去实践一个承诺的人,他的心中该具有一种何等厚重的情感与信念?! 年前,一位岁的青年,在镰刀与斧头组成的党旗下举起右手,立下誓言,从此“*党员”的称号成为他心中最高的荣誉;庄严一刻的承诺,成为他毕生的践约。 时代如潮,大浪淘沙。几十年风风雨雨,这位*党人的底色鲜红如初。 他走过的
27、每一个地方,百姓有口皆碑。一位农民老汉举着大拇指说:“这颗老山参到底是被挖出来了! ” 他工作过的每一个地方,党员干部无不感言:他代表了一代*党人的方向! 关东大地的山水引我们前行,我们走近他,走进这个*党人的内心世界,我们看到了一座精神的山峰! 他,就是吉林省水利厅厅长汪洋湖。 群众的每一点难处、苦处,都是他心中的痛;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是他心中最炽热的追求 汪洋湖工作以来岗位变动次。问他,这辈子感觉最幸福的是什么?他深情地说了个字:“为群众造福!” “为群众造福”,这句烫人心窝的话是汪洋湖的真实写照。 永吉县双河镇有一个叫黄狼沟的小村子,地远山高。几十年来,这里的农民最忘不了的人,就
28、是当年镇上的汪书记。 年月日,上任不到一个月的镇党委书记汪洋湖,打起铺盖卷来到黄狼沟村蹲点。黄狼沟是双河镇 “以阶级斗争为纲”那个年代全镇最穷的村,村里已经年没有分红,家家户户都欠债,日子过得很苦。汪洋湖踏着刚刚开始融化的积雪,围着全村挨家挨户地转。望着一户又一户破旧的草房,看着一个又一个勒着腰带艰难度日的群众,他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转。他对同去的一位同志说:“这个地方再也不能搞以阶级斗争为纲了!一定要发展经济,解决农民的贫困问题。” 第二天天不亮,汪洋湖就拉着生产队长上了山,沟沟岔岔、七梁八坡,跑了多天,做出了黄狼沟村生产发展规划。没想到,被多年的*运动搞怕了的农民,咋的也不信“这个新来的汪书
29、记能整出个啥道道”,清早出工,任他和队长怎样挨家挨户地喊,就是不见几个人影。 汪洋湖明白,农民心里有创伤。于是,他向全村人拍着胸脯打下保票:“按这个规划整,到秋要是减产,损失是我的;增了产,全是大伙的。请乡亲们相信,*党还是要为老百姓造福的!”看着眼前这个扒心扯肝的要让黄狼沟人过上好日子的汪书记,农民信了。 全村人每天早晨点起身,跟着汪洋湖把多年积满粪便的房前屋后挖地半尺,一担一担挑到地里。春天播种,全村人又学着汪洋湖种下的亩试验田的样,换良种,搞密植。这一年,黄狼沟破天荒大丰收,粮食产量翻了两倍,秋后分红,每人一天的分值达到一元一角。这在当时是了不起的大新闻,一村子人乐得做梦都在笑。当他们听
30、说汪书记蹲点一年要到期时,说啥也舍不得让他走,结果,汪洋湖又在那里干了一年。 当年的生产队长娄文波抹着泪对我们说:“是汪书记带俺们过上了好日子。多年,大家伙想他啊!给他捎个话,俺全村人祝他健康、长寿!” 怀念深深的何止一个黄狼沟! 我们来到汪洋湖当年担任过县委书记的舒兰县,涌上门来要“唠唠汪书记”的人扎成了堆。曾在县委办公室工作过的一位老同志,红着眼圈掏出一句让人心热的话:“ 汪洋湖是什么人?汪洋湖是一个把老百姓捧在心尖上,知冷知热,舍心舍命要让他们过好日子的人!” 年月,舒兰县发大水,几万顷丰收在望的庄稼地全部被淹。刚接到调令的汪洋湖心急如焚,还没有报到,就带着行李卷从吉林市直接奔往了险情最
31、严重的亮甲山水库,与群众一道苦战天夜,终于保住了水库大堤。汪洋湖赶到市委汇报时,讲到老百姓被洪水冲垮的房屋,讲到被洪水淹没的万顷庄稼地,他的泪水夺眶而出,哽噎难言。 “一定要让舒兰人民重新过上好日子!”天后回到县里报到的汪洋湖,在县委会议上立下誓言。他跑遍了全县个乡镇的村村屯屯,晚上点以前从来没有睡过,整天琢磨着怎样为老百姓办实事。他带领干部群众修建了舒兰第一条柏油公路,改建了化肥厂生产线,增容扩建了水库,兴建了上千栋水稻育苗大棚。仅仅两年,舒兰县气象一新,农业再创亿公斤丰收大关,工业产值翻了一番。 汪洋湖离开舒兰时,县政协主席受众人之托,找到吉林市委,诚挚坦言:“如果提拔洋湖,我们没意见,要
32、不是这样,就别把他调走,我们大家舍不得他!” 在一个人的执着追求中,必蕴含着一种深沉的爱。 汪洋湖祖籍山东,老辈逃荒来到吉林省永吉县的农村落了脚。他小时候家里很穷,冬天住校,连块角的伙食费都凑不齐,每年寒暑假父亲都要带他上山砍柴,卖点钱作学杂费。勤劳、淳朴、一生劳作的父母要求甚少,对孩子最大的期望就是“走正道”,汪洋湖在他们身上深深地感受到中国劳动人民金子般的美德。他说:“我爱我的父母,我爱那些如我父母一样的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 这种刻骨铭心的挚爱,是汪洋湖一生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根。 他曾多次掏出自己的工资,塞到贫困农民的手中,帮助他们发展生产;他曾在一个因水质不好而使许多人天生弱智的“傻
33、子屯”前后抓了年,带领村里打井、改水田,使穷了几辈子的农民喝上优质水,吃上白米饭;他还跑前跑后为许多有困难的职工解决下岗家属的就业问题。一位职工患肺癌,汪洋湖几次跑到医院,对医生说:“用最好的药,最好的方案,救人第一!”手术那天,手术做了个小时,他在门外守了个小时。这位康复的职工逢人就讲:“我能活下来,一要感谢*党,二要感谢汪洋湖!” 群众的每一点难处,每一点苦处,都是汪洋湖心中的痛,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是他生命中最炽热的追求! 汪洋湖曾不止一次地说:“是人民养育了我们,这个本不能忘!我们代表人民的利益,这个法宝不能丢!” 曾有人开玩笑,说汪洋湖的名字里有九点水,命里注定要跟水打交道,他当水利
34、厅长正合适。实在是一个巧合,年汪洋湖担任吉林水利厅厅长的第一个汛期,嫩江、松花江等流域发生了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 沧海横流,更见出汪洋湖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赤子情怀。 在那些惊心动魄的日日夜夜,身为吉林省防汛副总指挥的汪洋湖,每天奔波在百余公里的嫩江、松花江大堤上,哪里任务重,就奔向哪里;哪里有险情,就出现在哪里。 月日,是一个许多人难以忘怀的日子。那一天,嫩江第三次洪峰刚刚过去不久,江面水位仍居高不下,恰在这时,邻省大堤决口,亿立方米的水一下子涌进了吉林省镇赉县境内,使镇赉一段名为“公里”的堤坝内外同时遭受洪水的冲击,情况十分危急。汪洋湖与吉林省委主要领导同志乘坐快艇,火速赶往“公里”
35、大堤处。 眼前的情景,令人惊骇:嫩江上空狂风怒吼,大堤外一片汪洋,滔滔的江水如一匹猛兽在狂风的助虐下,凶狠地向堤身扑打着,大堤已被削掉二分之一。大堤内亦是汪洋一片,一望无际的庄稼地被洪水没过了顶。人站在大堤上,就如同站在惊涛骇浪之中。“公里”大堤,危在旦夕! 这时,有人提出,决口已不可避免,现场的人必须紧急撤退。 空气陡然间凝固了。一片沉默。每一个人心里都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汪洋湖两眼直直地盯着滔滔的洪水,血涌上了脑门,心在剧烈地起伏。他无法想象,一旦决堤,堤内堤外的大水连成一片,直冲千里平原,那将是一幅怎样残酷的景象?!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迅速做出判断:如果撤退,大堤一定决口;如果迅速组
36、织力量抢修,大堤还有可能保住。在退与留之间,留是有希望保住大堤的唯一选择。尽管这个选择要担很大的风险,但面对千百万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面对党和人民的重托,哪怕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哪怕有天大的风险,也要把它挑起来! 作为在这场抗洪斗争中担当省委“总参谋长”的汪洋湖,庄重地向前跨进一步,向省委领导同志提出自己的意见:“不能撤!我认为,大堤还有希望保得住!” 省委领导同志用坚定的目光看着他。他的话音刚落,省委领导同志立刻发出指示:“马上组织人力、物力,全力保堤!” “公里”大堤终于保住了。吉林抗洪斗争取得了一个决定性的重大胜利。历史从此记下:在这场抵御特大洪水的斗争中,吉林全省
37、江河堤防无一处决口,万群众紧急转移无一人伤亡,四周县城无一进水,吉林人民创造了抗洪抢险史上的奇迹! 汪洋湖感到自己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他以*党永远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自己毕生的行动指南,实现了他对人生的最高追求。 正如他说过一句话:“官位是人民给的,不是个人的。人的一生就是几十年,如果孜孜以求的就是官位又有什么意思呢?一个*党人的价值,就是看你能不能为人民做点实事!” 不偷懒,不糊弄,不滑坡;赤胆忠心为党工作,是他生命中最神圣的职责 有人说汪洋湖是一颗种子,走到哪里,就能在哪里生根开花;汪洋湖是一团火,干到哪里,就能把哪里工作烧得满堂红。 有人问他,有啥“绝招”? 他毫无保留,一口
38、道出:“绝招没有,死理有一条:当*党的干部,一不能偷懒,二不能糊弄,三不能滑坡。 ” “不偷懒,不糊弄,不滑坡”,这正是汪洋湖几十年如一日的座右铭。 那一次汪洋湖离家的情景,家人至今历历在目:年月日,吉林市漫天大雪,即将前往浑江市任市委书记的汪洋湖,与妻儿依依惜别。这已经是他工作后的第次调动了,而他来吉林市任职与家人团聚还不到个月。望着拉着他不松手的个女儿,望着早生白发眼含热泪的妻子,他的眼睛湿润了,低声对妻子说:“ 别难过了,你和孩子再克服几年。还是那句话,咱是党员,一切听组织的。” 汪洋湖这一生对家人有着太多的心痛。他从政年,工作调动次,其中与家人两地生活年。个女儿出生时,他都因工作忙未能
39、陪在身边。他的父亲晚年病重弥留之际,他正在乡下检查工作,老人是呼唤着“洋湖” 的名字离开人世的。他的母亲病危,当县委办公室的同志找到他蹲点的大队,用村里的大喇叭喊他时,他正挽着裤腿在稻田里和农民一起插秧。他连夜赶到母亲身边,老人已经走了。他悲痛万分,失声恸哭。 自古忠孝难以两全。汪洋湖把对亲人的爱与痛,收在心底,他以一个*党人崇高的献身精神,为党的事业竭心尽力。他说:“从入党那天起,我就是党的人,党和人民的需要是我唯一的选择。我从来没有对职务有什么考虑,而是对职责战战兢兢,唯恐做不好工作,辜负了党和人民的期望。” 汪洋湖在工作上的“严、细、实”是出了名的。他有一句话:“不怕被人骂,就怕不是人”
40、。这里的人,在他心目中是*党人,是党的领导干部。他自己有个“ 帐本”,每天布置的工作,每笔万元以上的资金安排,都记上流水账,到时候就掐着小本儿去督察,不落实不行,不出活不行,搞花架子更不行。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 一切为实,不奢虚华。” 年,水利厅向水利部上报农田水利建设的综合工程量,负责这项工作的同志,看到有的省上报的数字比较高,就相应地提出了一个数字。汪洋湖拿到数字一看,凭经验就知道这里面有水分。他立刻把这位同志找了来,让他重新认真、仔细核对。他严肃地说:“一定要实事求是,把水拧干。是多少就报多少,我们不搞攀比。” 这位同志说:“报多少也没人考察,也没法考察。” 汪洋湖火了,厉声说道:“考
41、不考察,能不能考察是一回事,我讲的是实事求是。不然,我们就是助长了说假话的不正之风。” 吉林省水利厅最后按实际数字上报了工程量。 之后,汪洋湖在水利厅工作会议上,再次严厉批评了这位同志,他说:“你说错话可以谅解,要是说假话我可不容你!” 这位同志至今回想这件事,仍十分感慨。他说:“汪厅长是个讲实话办实事、对国家没二心的人,我服他,敬他!” 讲实话、办实事是汪洋湖的一惯作风。年,吉林蛟河市建设了几年的龙风水库工程最后结尾需要万元,国家下拨了万元。汪洋湖专门召开会议,研究这笔多余的资金怎么办。有同志提出,钱已经到手了,可以安排做它用。汪洋湖不同意,说:“国家拨款支持我们,我们有责任把钱用好。这是一
42、笔项目建设资金,不能串项使用。我们要对国家讲信誉!”吉林水利厅把多万余款如数退回给国家。 在原则问题上,汪洋湖的确是一把铁锁,任何人过不了他这道关。 吉林市水利局局长孙福德以前与汪洋湖搭过班子,两人是多年的老同事、老朋友了。年,吉林市上报城市防洪工程建设资金计划时,孙福德与其他同志商量,觉得项目定额不能报的太低,以免到时候工程启动不起来,上报计划就多列了万元设备费、交通费等等。老孙知道汪洋湖的脾气,担心给卡住,就去水利厅做工作,寻思着,没准还可以多要点。没料到,汪洋湖拉住他,一项一项给他算帐,结果他不但一分钱没有多要到,原来的计划也得重做。汪洋湖诚恳地说:“该办的一定给你办,不该办的找我也没用
43、。国家的钱不能乱花,能省点就省点,我最恨花*党的钱不当钱的人!” 一个单位的“一把手”,就是一个单位的“一杆旗”。汪洋湖以一身正气,用无声的语言,在水利厅领导班子中,喊出了“向我看齐”的口号,带出了一个团结向上、奋发有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好队伍,一个连续年获得省级先进称号的好班子。 汪洋湖有一大爱好:读书。不管工作多忙多累,每天晚上回到家中,必把自己关在平方米的小书房里读书看报整理资料。书,是他心灵的驿站,是他思想上不断向上攀登的台阶。 在汪洋湖的办公室和家里,我们看到了他最引为自豪的财富几千册图书、书报剪贴和读书卡片。他读的书涉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科学技术等许多领域
44、,其中有一本他年前就读过的反杜林论,书中的空白处写满了批注,还有几十本水利专业书籍,里面密密麻麻做满了笔记。他深有感触地说:“ 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读书学习。而且我这一生换岗十几次,过去的知识用不上了,新的知识又很缺乏,要丰富自己,推动工作,就必须坚持不懈地学习。” 读书形成了汪洋湖的生活习惯。他晚上不串门,不应酬,把这段时间看做是给大脑“充电”的时光。有人笑他闲暇时间一点也不潇洒,他说:“人各有志,我本人崇尚学习。什么都是身外之物,唯独学到的知识是自己的。” 学习,使汪洋湖永葆*党人的活力。 在吉林省水利系统,汪洋湖是上上下下公认的“没有职称的水利专家”。 他担任
45、水利厅副厅长分管水产工作时,提出“因地制宜发展稻田养鱼和名特优水产品”的新思路,吉林省水产品产量提高30。 他主持水保工作期间,发明了保水保土与发展坡地经济相结合的竹节式”梯田法,获吉林省科技兴农一等奖。 他当厅长后,认真总结治水的经验和教训,提出 “以防洪抗旱为中心,实现城市防洪、节水灌溉、小型水库加固配套整体推进”的指导思想,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全省座有防洪任务的城市,达到了年一遇以上的防洪标准;全省座小型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嫩江、松花江干流堤防,达到年至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吉林省水利基础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在年抗洪斗争中,汪洋湖以杰出的工作才能,充分展示了新时期党的领导干部的时代风貌。
46、 他坚持实践第一。月下旬的一天,洮儿河堤坝突然决口,情况危急,汪洋湖立即要去现场查看险情,旁边的同志极力劝阻:“你是防洪副总指挥,责任重大,我们去看看就行了。”汪洋湖斩钉截铁地说:“我必须到现场去看,不掌握第一手情况,我心中没数,怎么下决心?”他和一位同志乘上小冲锋艇,顶着级大风,冲进公里宽的茫茫水面。头顶不足米有高压线,水下有民堤、树木、房屋等各种障碍物,小船逆水行舟个小时、公里,终于到达决口处,他们查明情况,连夜返回,为控制险情提供了重要依据。 他坚持科学治水。抗洪斗争一开始,他就把全省最优秀的水利专家集中起来,组建成多支专家队伍,分布在后方、指挥部、嫩江大堤的每一个重要堤段,形成了一个强
47、有力的技术决策支撑系统。 月日,嫩江第二次洪峰刚刚通过不久,第三次更大的洪峰即将来临,形势十分危急。吉林省委要求水利厅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出第三次洪峰的量级和抢险措施。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要知道:嫩江第三次洪峰的流量到底有多大?当时,嫩江上游所有的水文站都被冲毁了,对这次洪峰的流量,只能经过测算分析提出数据。这个数字估计高了,劳民伤财,估计低了,可能遭受灭顶之灾。 那一天,汪洋湖马不停蹄地奔波于百里长堤,他一边实地观测水情、工情,一边会同各方专家,反复测算、分析、论证。 月日晚时,吉林省委召开常委紧急扩大会议,研究如何抵御即将到来的嫩江第三次洪峰。会议首先听取水利厅报告预测结果,会场鸦雀无声。这个预测,关系到全局的胜败啊!汪洋湖一字一句报出他和专家们得出的预测数据:立方米/秒。会场上,没有异议。省委当即根据这一数字,果断决策:小时内,准备万条麻袋,把公里的防洪大堤加高1米,加宽米,建成一道麻袋子堤。 小时后,洪峰到来,在上游跑滩的情况下,实测流量为立方米/秒,洪水水位比原来的大堤平均高厘米。滚滚洪流,被紧紧地顶在麻袋子堤外,呼啸而下。 这是抗洪史上惊人的一幕:当时年一遇洪水设防的嫩江堤防,竟然抵御住了年一遇的特大洪峰。如果不是依据那一个数字及时抢建了子堤,洪水将会大面积漫堤而过,后果不堪设想。 嫩江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