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客运站场布局的调研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客运站场布局的调研思考.doc(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范文最新推荐- 关于客运站场布局的调研思考 关于客运站场布局的调研思考科学规划*市区公路客运站场布局和建设,将促使我市规范客运市场,优化客运场站结构,引导客运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一、*市区客运站场布局的现状 *市共有10个二级以上等级客运站,其中包括2个一级客运站, 8个二级客运站,另有60多个三、四级站点。*市区有2个一级客运站,即*客运站和永兴客运站,1个二级客运站即狼山客运站,还有校西和麦客隆2个配客点。目前*客运站客运量处于饱和状态,永兴客运站客运量较小,狼山客运站作为旅游型客运站,刚刚投入营运,急需扩大市场。校西和麦客隆两个客运集散点设施比较简陋落后,而市场需求旺盛,需要进行资
2、源整合改造,以便更好的满足市民出行需求。“十五”期间公路客运快速发展,客运班线及营运里程不断增加,服务范围也不断扩大。同时城乡公路建设计划逐步落实,“村村通”目标基本已经实现,城乡居民对城乡公路客运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由此可见,*市的营运车辆和旅客运输量还将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二、*市区公路客运站布局存在的问题1*市政治经济中心逐渐向东南方向转移,公路客运站分布现状与新的城市发展规划不相一致。2*铁路建设步伐加快,开行列车不断增加,但在火车站周边缺少一个能与之配套衔接的公路客运站设施。3城乡公路建设计划的逐步落实,“村村通”目标基本已经实现,还需要建立一系列与之配套衔接的公路客运站设施。三、*市
3、区公路客运站场布局与功能定位根据*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文本以及*市区公路客运枢纽布局基本要求和*市区客运站场布局现状分析,市区现有客运站场布局着重应进行以下调整与规划:1. 对现有三座汽车客运站即*客运站、永兴客运站和狼山客运站适当进行资源整合,重新定位其各自的服务功能。2. 火车站前必须新建公路客运站,与铁路客运站组成公铁综合运输枢纽。3. 在近期建校西客运站作为过渡,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居民东南向出行需求,并为将来在*市区东南方向新建城东客运站培育市场。四、*城区东部建站的建议目前*市区东部有自发形成的校西、麦客隆两个公路配客点,它们的形成完全是客运市场的自发需求所致。它们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
4、*市区东侧无等级客运站的局面,但这两个站点的设施、设备十分简陋,根据城市居民出行需求预测,根本不能满足市民出行增长的需求。随着*市区政治经济中心的东南向转移,将来势必在城市东南侧形成大规模居民东南向出行需求。1. 建设过渡性的校西客运站(1)*市区东侧至今无等级客运站,随着*市经济的发展与人们出行乘车需求的增长,逐步自发形成了校西与麦客隆两个以配客为主的站点,这是客运市场的一种需求,也为在*市区东侧布设公路客运站打下基础。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任其自由发展下去,将不利于客运市场行业管理,不利于客运行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2)*大桥建成通车,进一步加强了*与苏南以及长三角的联络,*成为*与*以及
5、长三角联系的一个必经之地。校西客运站作为构通*与苏南以及长三角城东客运站的前期铺垫,会使这种联络成为必要与可能。(3)*客运站客运业务饱和已经暴露了缺乏继续发展空间的缺陷,而伴随客流增长的车流,也开始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市区交通拥堵的影响。如能有计划地将*客运站一部分东、南向的客运班线(经调查这部分客流约占车站全部客流的35%左右)以及部分省市区的快速客运班线移至校西客运站,既可以缓解*客运站运营压力,又可以解决校西客运站运输规模问题。(4)校西客运站客流量将以原校西配客点日均客流量(约20xx人)、麦客隆配客点客流量(约20xx人)以及由*客运站调整过来的*、*和部分苏南班线的客流(约23
6、00人)为基础而形成。根据初步测算在规划期内校西客运站日发送旅客量为7000人左右。(5)在经过线路和客流调整之后,校西客运站将以发往*、*方向的省际班车,以及发往苏南地区如*、*等地的班车为主,还包括发往启东、海门、通州等市内城乡客运班线。校西客运站作为城东客运站的前期市场培育站点,将起到承接过渡作用,满足近期*市区居民东南向出行需求,并为规划中的城东客运站培育良好的客运市场。近期,校西客运站将在*市区公路客运站场布局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校西客运站为城东客运站的短期过渡站点,不应大规模修建硬件设施,可以简化配置硬件设施设备。由于其客流量较大,建议校西客运站定为三级客运站来建设,采用准二
7、级标准来配置土地和相关设施。根据客流量初步计算校西客运站占用土地为50亩左右,并采用公路客运站“小站房,大站场”的发展模式来配置硬件设施设备,以到达节约资源、科学合理配置的目的。2. 建设综合性的城东客运站随着*市区政治经济中心的东南向转移,根据*市区公路网规划,青年路将被建成城市快速通道,通富路、世伦路将会形成中远期*市区的生活主干道。*大学城坐落于市区东南侧,这样在城市东南部居民存在非常大的出行需求。同时根据*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文本中对*市区公路客运站应在“主城区东部增设一座汽车客运站”的规划意见,新建城东客运站非常有必要。但是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市区东、南侧的经济发展还需要一段时间,*
8、市区公路网布局完善也还需要较长时间,因此城东客运站的建设应在“十一五”末期、“十二五”初期较为合适。(1)从远期发展来看,校西客运站作为城东客运站的市场培育站点,将不再能满足中远期居民的出行需求。市区居民将依靠城东客运站的建设满足其东南向出行需求。(2)*至*“三桥”兴建,从根本上改变了*作为一个“尽头式”的交通地位,并将开始发挥其“通过式”的作用。随着*市与苏南、长三角联系的增加,也需要改变过去已经陈旧、老化的*客运站作为公路客运的形象,重塑一个带有*文化特色的客运站,并以此为*市公路客运标志性建筑是很有必要的,它能起到*市对外宣传的良好作用。(3)经过线路调整以后,城东客运站将主要开行发往
9、*、*、苏南等地区的班车,如考虑一部分短途城乡客运班线,初步预测达产年度日均旅客发送量可达25000人左右,完全符合建设一级客运站标准,此时可实现*市东西两个一级客运站遥相呼应的目标。通过对*市区所有公路客运班线的合理调整,城东客运站将成为发往*、*、苏南等地区长途客运班线的主要站点,为*市融入*一小时经济圈和长三角经济圈提供坚实的基础,并成为*市区公路客运站的一个东大门。综上所述,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态势出发,结合铁路通车、车站营运、大桥修筑、南北贯通的实际,*市区公路客运站场布局模式应是:东西对称,南北呼应;近市选址,多点布局;新老并重,公铁衔接。该方案的实施,不仅可以保持与*市城市规划和
10、交通规划的充分一致性,符合*市“十一五”期间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符合综合交通发展的方向,而且又能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市区居民出行乘车的需要,体现“服务于民,以人为本”原则。五、对在*城区东部建站的几点建议*市区公路客运站场的布局,将影响*市区整体经济发展。同时*市区将成为*市连接*、*等经济发达地区的重要通道,*市区公路客运站场的合理布局与建设将成为满足*市经济发展需求以及*市区居民出行需求的关键。为合理布局与建设*市区公路客运站场,提出以下建议:1. *市政府综合考虑*市区发展需求,对于*市区公路客运站场的规划布局和建设予以大力政策性的支持。2. 相关主管部门在公路客运站场建设方面给与大力扶
11、持。例如在城市规划方面充分考虑公路客运站场建设预留相应土地资源,在土地征用与拆迁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在资金筹措方面提供便利,在公共交通设施衔接方面予以积极配合等。3. 城东客运站所处区政府能够有计划的将其周围地区逐步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商业圈,形成区内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发展完善周边配套设施提供相关政策。4.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远期规划的实现,城东客运站将被逐步打造成为*市区公路客运站场的主客运站。城东客运站的建设可以借鉴全国其它城市公路客运站场主客运站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教训,将其建成为*市、*省乃至全国的典范客运站场。 对贫困村建设难点及对策的调研观点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
12、村、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行动纲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的新农村。而缓解和消除贫困,则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基础。贫困地区基础差、底子薄,整体发展水平低,面临的任务更为繁重,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如果连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就根本谈不上建设新农村;如果贫困地区建不成新农村,全县将出现大片的新农村建设”盲区”。没有贫困地区的发展,就没有全县农村的发展。能否有效地推进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将直接影响全县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因此,扶贫开发是新农村建设中必须优先完
13、成的重要任务。只有通过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改善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增加贫困群众收入,逐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整体素质,才能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本文仅就我县贫困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难点和对策提出肤浅的观点。一、我县贫困村的基本情况我县是广西的49个贫困县之一,是梧州市唯一的区定贫困县,全县共有78个行政村,其中贫困村26个,占行政村总数的33.3%;全县农村人口184033人,其中贫困村人口60499人,占32.8%。20xx年底全县共有贫困人口(人均年纯收入在958元以下)23581人,占农村人口的12.8%。二、贫困村新农村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
14、题1、基础环境和条件恶劣。我县目前还有农村未解决温饱贫困人口4260人,农村低收入贫困人口19321人,他们大多居住在山区和边远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极差,土壤肥力差、保水能力弱,产出效益低,加上自然灾害频繁,而农民抗御灾害能力又较差。这一系列因素使得要在这些贫困村实现扶贫开发目标困难极大。2、社会服务体系不到位。一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由于多年来投入不足,导致贫困村基础设施十分落后,特别是农业基础设施年久失修问题比较严重,普遍存在吃水难、上学难、行路难等问题,二是社会保障不完善。乡镇卫生院医疗设施落后,村卫生室形同虚设。因医保、社保制度未健全,贫困村群众无钱治病,大多数农民生了病也是硬撑,小病拖成
15、大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较为突出。三是文化生活贫乏。贫困村农民看书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情况较为普遍。由于文化生活贫乏,使封建迷信、赌博等乘虚而入,败坏了社会风气,也影响了贫困村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3、农民整体素质偏低。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但由于历史原因,贫困村的大多数农民文化水平低,综合素质不高。据调查,六桂村高中文化程度的人数仅占全村人数的2%,而小学文化程度的则占58%。部分有文化、有技能的青壮年劳力都在外务工,如芦山村外出打工人数占全村劳动力总数的72%,六桂村为64%,六洛村占61%。留守人员多为老人和儿童,难以承担起建设新农村的重任。4、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近
16、年来,国家加大对贫困村的扶贫力度,采取了多种措施增加农民收入。但由于贫困村自然经济成份较重,农户经营规模小、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村信贷困难、农资价格高质量低和市场调控不力等原因,农民增收仍然十分缓慢。5、村级组织作用偏弱。农村基层组织特别是村两委和广大党员是建设新农村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但是贫困村一些党支部、村委会和党员干部队伍现状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普遍存在年龄偏大、文化偏低、能力偏弱的”三偏”现象。有的村支部软弱涣散,后继乏人。很难成为领导新农村建设的战斗堡垒。有的党员”双带”能力不强,在群众中的标杆作用和先锋作用发挥不好,少数乡村甚至出现干部与群众关系趋于紧张的现象,直
17、接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三、贫困村新农村建设的对策1、抓组织,发挥党员干部作用。贫困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要建设一个富有战斗力的村级班子,一支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干部队伍。一要组建好村支部。首先要选好”领头雁”,重视培养选拔带头人,切实把思想素质好、有能力、群众意识和服务意识强的优秀分子选拔为村支书,建设战斗力强的村支部,带领贫困村群众艰苦创业,建设新农村。二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通过”三培两带”,把优秀村民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和村级后备干部,解决贫困村班子年龄老化、知识缺乏、缺少后备干部问题。加强对农村党员的培训,着力提高农村党员创业致富的能力、组织发动群众的能力、为民办事谋
18、利的能力,为新农村建设作出贡献。三要完善干部激励机制。健全村干部工资保障机制和增长机制,完善村干部正常离职后一次补发补贴机制,积极探索村干部”职业化”及养老保险制度的新途径,使村干部在政治上有盼头,工资上有保障,正常离职后有依靠,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2、抓规划,引导科学有序发展。贫困山区的现状决定了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必须从当地实际出发,从制定规划着手,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安排,循序渐进。一是科学制定区域规划,对发展定位、村庄布局、基础设施、主导产业和公共服务设施进行战略研究,科学编制村庄建设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社会公共事业发展
19、规划。二是统筹制定村域建设规划。突出山区特点,找准每个村的优势和劣势,合理确定村庄规模、统筹规划产业方向、村庄布局、服务设施和住宅布点,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三是妥善把握规划制定和实施中的几个问题。要突出农民的主导地位,认真听取农民建议;要体现和谐性和包容性,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要严格控制占用耕地,要合理确立示范点,并实行动态管理;要选好切入点和突破口,量力而行,首先从农民最关心、最容易见成效的事情抓起,如实施人饮工程、沼气池建设工程、村道建设工程、茅草房改造工程等。要整合资源和项目,将资金集中起来办大事、办好事。3、抓教育,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树立”没有新型农民就
20、没有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念,大力实施农民”素质教育工程”。一是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建立健全农民教育责任制,建立培训基地,改进教育方式,开展农民思想道德、法制文明教育;要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和政策措施,营造新农村建设氛围,引导农民破除”等、靠、要”思想,激励农民群众发挥好主观能动作用。二是加强农民技能培训。进一步完善农民培训机制,建立县级统筹、乡镇具体负责、行政村配合的培训组织体系。对农民进行种养加工技术等培训,使年满16岁的山区劳动力基本掌握12门农业实用技术和非农领域就业技能培训,培养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培养一批能人,带动一方发展,搞活一方经济,富裕一
21、方群众”的人才效应,引导有一技之长的”土专家”“田秀才”搞好帮带,引导乡土人才创办、领办经济实体,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三是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文化事业。大力展贫困村的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事业,全面实行两免一补政策,使贫困村的孩子上得起学,都能受到最基本的文化教育。要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在贫困村推进”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4、抓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建设新农村最本质、最中心的内容就是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这一要求在贫困村显得尤其迫切。因此必须采取超常规手段,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一是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要继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22、和品牌农业;积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使贫困农民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中获得更多的收入。二是继续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力度。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仍然是贫困村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要积极引导农民工有序流动,促使农村劳动力尽快就业,对贫困村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逐步提高农民工的就业能力,提高收入水平。三是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和鼓励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引导农民领办、创办、合办民营企业,在致富自己的同时实现共同富裕。5、抓基础,改善生产生活条环境。尽快改善贫困村的生产生活环境,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推进贫困村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要改善贫困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加大对贫困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把乡村
23、公路延伸到农民集中居住点;要让贫困村的农民都能喝上清洁、安全的自来水;要积极推广沼气能源建设,带动改圈、改厕、改厨,改善贫困村农民的生活和居住环境;要加强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切实推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四、充分发挥扶贫开发在贫困村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作用1、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不动摇。农村贫困人口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后,一些人对扶贫开发工作有了一些不同的看法,经过调查研究证明,农村低保是从生活保障的层面对贫困人口的求助,只能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扶贫开发是从增强贫困地区的发展能力入手,给予项目扶持,奠定发展基础,两者不能互相替代。全区”十一五”确定的扶持对象没有变,扶持标准没有
24、变,扶贫开发政策没有变,开发式扶贫的方针没有变,工作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弱。因此,我们要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不动摇,因村因户制宜采取帮扶措施,加大开发力度,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生产,增强群众自我发展能力;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增加收入,增强群众自我积累能力。2、加强协调和指导。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提高扶贫开发水平,逐步提高扶贫标准”的战略部署,牢固树立”大扶贫”的观念,充分发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组织、指导作用,积极主动做好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统一思想认识,落实工作责任,切实把各项扶贫政策和资金落到实处,为贫困村新农村
25、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充分显示扶贫开发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不可替代的作用。3、大力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工程。以贫困自然村为单位的”整村推进”是新阶段扶贫开发方式的一个创新,同时也是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20xx20xx年,我县首批实施整村推进工作的贫困村共11个,两年间,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787.7万元,在11个贫困村实施村道、桥梁建设、沼气池建设、人畜饮水工程建设、重点产业开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培训,使11个首批整推进的贫困村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已顺利通过区级验收。20xx20xx年,我县实施整村推进的贫困村共8个,目前各项工作正在顺利推进中。我们要加大整合资金和组织实施的
26、力度,突出抓好基础设施、产业开发和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及转移就业三个重点工作,要确保认识、领导、责任、管理、监督到位,通过精心组织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计划,使贫困村实现人人有饭吃,有衣穿、有水喝、有房住、适龄儿童能上学、有病能就医的目标,真正做到扶持一个村,发展一个村,脱贫致富一个村,逐步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4、加大扶持力度,增加各方投入。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加大对贫困村的扶持力度,特别是加大对贫困村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以及教育和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方面的投入。提高贫困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改善贫困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使贫困村群众切实得到实惠。5、实施贫困农村劳动力全员培训
27、,努力提高贫困农村劳动力素质。贫困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导致生产力低下、劳动收入低,制约着贫困人口的脱贫。因此,对贫困农村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新增劳动力要进行全员培训。一是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根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产业扶贫要求以及农副产品市场的变化情况,采取集中讲授、地头操作、农家课堂等形式对贫困农村劳动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实用种养技术培训。二是对有外出务工意愿的青壮年劳动力,则根据劳动力市场的需求进行培训,达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效果。三是政府组织,多部门参与。政府统筹安排,整合劳动和社会保障、农业、教育、扶贫、工青妇等部门的资源,制订计划,落实措施,形成大扶贫大协作大培训的局面
28、,使贫困村的劳动力得以全员培训,劳动力素质得以全面提高。6、着力推进产业扶贫,增加农民收入。围绕贫困农民增收目的,着力做好产业扶贫这篇一文章,要结合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结合市场,因地制宜,多种形式地引导、扶持。首先要确立主导产业,建立生产基地。以多种形式引导贫困农户参与生产,使其增加收入。要让贫困农户得到信贷资金(贴息贷款)和风险基金的支持、获得多种多样的技术服务以及市场营销网络的支持。此外还有免费或低价的种苗、肥料和其他多种形式的支持。其次是建立培植扶贫龙头企业。认真落实信贷扶持政策、财政扶持政策、社会帮扶政策、税收优惠政策等,以各种优惠政策帮扶扶贫龙头企业,使企业日益壮大,从而带动、辐射贫
29、困农户,让贫困农户真正获得增收。 践行科学发展观做好人大代表工作调研分析人大代表是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做好代表工作是做好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的基础。如何适应新阶段、新形势对人大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的重要作用,这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按照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4月中旬,我邀请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选举工委兼职委员和部分市人大代表就加强和改进人大代表工作、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进行了座谈、讨论。 一、人大代表主要工作及做法 代表工作是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的基础和依托。多年来,市人大常
30、委会对代表工作高度重视,切实摆上突出位置,注重加强与人大代表的联系,积极为代表履行职责创造条件,着力为人大代表发挥作用做好服务。 1、扩大代表的主体参与,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不断加强支持和保证代表依法执行职务的制度建设。20xx年我们起草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和保证市人大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充分发挥作用的意见,报请市委批转下发;先后制定了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领衔督办代表建议工作制度和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联系市人大代表、开展代表活动的办法(修正稿),分别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和常委会会议通过,使代表工作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 2、不断拓展代表知情知政渠道,进一步改善代表履职条件。一是坚持向代表寄送学习
31、材料和订阅有关刊物制度。为便于代表学习,我们每年为每位代表订阅寄送一份中国人大、*法治和*人大等刊物。二是提高代表经费标准。从20xx年起市人大代表年度活动经费从每人300元提高到600元。三是不断加强常委会与代表的联系。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联系市人大代表、开展代表活动的办法的规定,主任会议成员和部分委员通过多种方式广泛联系、走访代表,及时整理转办代表的意见和建议;有计划地安排代表列席市人大常委会,将列席常委会的代表范围扩大到县(市)。近些年来,我们邀请市人大代表参加座谈会、执法检查、调研、视察活动共计2200余人次;接待、处理代表来信来访34件次;邀请了47名人大代表分别担任市中级人民法院、
32、市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电信公司、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等部门的行风廉政(执法执纪)建设监督员,加强了人大代表与各部门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完善了监督机制。 3、认真做好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依法保障代表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督促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是人大大常委会一项基础性工作。近些年来,我们主要做的工作:一是提出办理工作意见。每次人代会结束后,及时将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意见,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研究。二是召开代表建议交办会(每两年对承办单位和个人进行一次表彰)。根据主任会议要求,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三家工作机构联合召开代表建议、委员提案交办会,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市人大常委会
33、、市政协分管领导到会讲话,并分别对办理工作提出要求。三是围绕事关大局和群众普遍关心的建议进行重点督办。按照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领衔督办代表建议工作制度的要求,在与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近年来,我们共选择了45件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建议,由主任会议成员领衔督办,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四是加大对建议落实情况的监督。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每年6月前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邀请部分人大代表和工委委员采取多种形式,有针对性的到部分单位对建议办理工作进行检查和督促,听取代表对建议办理工作的意见。五是创新办理方式,开辟“建议追踪”栏目。20xx年10月,市人大常委会
34、与市政协和*电视台共同开办了“建议提案追踪”电视栏目,每周一期,栏目自开办以来共播出147期,其中代表提出的 “菱湖公园应向市民开放”、“关爱留守儿童”、“加大扶持力度,建设*西菜园”等建议的专题片已播出80期,有力地推动了代表建议的落实,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受到人大代表和群众的好评。20xx年7月,我们又在*日报开辟了“代表民生建议追踪”专栏,重点对代表提出的事关国计民生的建议办理情况进行追踪报道,目前已刊发31篇文章,引起了广泛关注,加强了对人大代表的地位与作用的宣传,进一步提高了建议办理质量和实效。 4、积极谋划闭会期间的代表活动,促进代表履职行为的经常化、制度化。按照便于组织和开展活
35、动的原则,指导各选举单位及时组建市人大代表小组,通过开展小组活动,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代表小组基本做到学习有安排、视察调研有计划、活动场所有保证、各项活动有记录。同时,各代表小组按照市人大常委会的统一部署和安排,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热、难点问题,以及人代会期间代表审议意见和代表提出的建议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和集中视察活动。几年来,先后就园区建设、县域经济发展、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10多个专题进行集中视察和调研,形成视察、调研报告40多份。 5、不断改进为省人大代表履职服务质量。根据省委20xx14号文件要求,市人大常委会在人事代表选举工委增设省人大代表联络办公室,配备了专职工
36、作人员。每年年中和年末,按照省、市人大常委会的统一安排,结合*实际,科学拟定省人大代表视察、调研专题,合理编组,配强工作人员,当好参谋,努力提高省人大代表活动的实际效果。近些年来,我们先后组织在宜的省人大代表对南沿江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县域经济和园区建设、职业教育、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等情况开展调研和视察。调研和视察中,省人大代表提出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并撰写了多篇调研报告,同时,认真准备在省人代会上提出的议案、建议,积极为我市乃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6、加大代表履职的宣传力度,提高代表履职积极性。我们通过*法治、*日报、*电视台和*广播电台等刊物和媒体,宣传在我市各条战线上的优
37、秀省、市人大代表以及他们的履职情况,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代表、支持代表履职的良好氛围。近年来,共宣传省、市人大代表50多人次,介绍代表履职情况和宣传代表工作的文章90多篇。在每年省、市人代会召开前夕,我们会同市委宣传部集中开展代表宣传周活动。人大代表通过联系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征询意见和建议;部分在窗口单位的人大代表,还公开个人的联系电话,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咨询;市人大常委会部分委员走进广播电台直播室,与群众直接沟通,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宣传法律法规。为激励和鼓舞人大代表更好地履行职责,推动人大代表工作开展,20xx年7月,经过各选举单位推荐,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表彰优秀
38、市人大代表和先进代表小组的决定,对24位优秀市人大代表和9个先进代表小组进行了表彰;召开了全市人大代表工作经验交流会,各县(市)区认真总结交流了代表工作的做法和经验,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达到了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7、加强学习培训,不断提高代表履职能力。人大换届工作一结束,我们即安排代表初任培训工作,组织新当选的人大代表重点学习宪法、选举法、组织法、代表法等法律法规,为人大代表开好新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和开展闭会期间的活动做好准备。20xx年6月,按照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安排,我委在太湖县组织举办了为期3天的代表小组组长培训班,30位代表小组组长和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
39、机构负责人共80余人参加了学习培训。20xx年5月,全市县、乡人大换届选举工作结束不久,为使新当选的乡镇人大主席能尽快学习掌握有关法律和人大工作知识,提高业务素质,我们专门举办了为期4天的全市乡镇人大主席培训班,全市153个乡镇人大主席(专职副主席),街道办事处人大工委主任,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分管主任及相关工作机构负责同志共200余人,较系统地学习了宪法、选举法、组织法、省监督条例和省乡镇人大工作条例。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县、乡人大干部的政治法律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为做好新一届县、乡人大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存在问题 座谈中,大家对近些年人大代表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
40、指出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如代表联络机构的服务工作质量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代表知情知政渠道还需进一步拓宽;代表议案、建议工作仍要进一步加强;人大代表履职意识和能力还要不断增强等。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代表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从我市本级人大换届后的代表构成情况看,干部代表数量减少,基层一线工人和农民代表比例增大,代表整体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但人大代表总体履职能力和水平与上届相比有所下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代表整体作用的发挥。因此,加大对代表特别是初任代表的学习培训和组织开展闭会期间代表活动,提高人大代表履职能力和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2、代表活动经费有待增加。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41、,同级人大代表年活动经费也不尽相同。从全省17个市的情况看,我市本级人大代表年人均600元的活动经费标准处于全省后几位。因此,需适当提高市人大代表经费标准,以保证代表工作和活动的正常开展。 3、代表履职意识有待增强。由于人大代表绝大多数是兼职的,本身工作较忙,代表闭会期间的活动特别是代表小组的活动难以正常参加,有的尽管来了,也很难全程参加代表活动;有的代表把人大代表当成一种荣誉而不是职责,缺乏履职热情,影响了人大代表的形象和整体作用的发挥。因此,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代表工作制约监督机制,不断增强人大代表履职意识,需要我们重视和研究。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密切与人大代表联
42、系,切实为人大代表履行职责做好服务、提供保障,保证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基础性的重要工作。结合我市人大代表工作实际和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工作计划安排,下一步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进一步拓宽代表知情知政渠道。在认真做好闭会期间代表联系服务工作的基础上,加强与人大代表和“一府两院”的联系。在市人代会召开前,建议市政府、“两院”分别组织部分人大代表通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审判和检察工作的基本情况;市政府办公室应及时将政府公报分寄各代表小组,并将我市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等情况材料印发人代会会议,供代表参阅,努力拓宽人大代表知情知政渠道。 2、精心组织安排好代表视察和专题调研活动。
43、认真组织省、市人大代表开展好上半年的专题调研和下半年的集中视察活动,努力做到精心选题、重点突出、方式多样、效果显著,切实为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作用搞好服务。 3、改进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工作。进一步规范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工作程序,拟起草“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议案和建议、批评、意见办理工作暂行办法”(草案),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认真做好市人代会代表提出议案、建议的前期调研等准备工作,提高代表议案、建议工作的实效;继续抓好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的督促检查,注重在抓落实、求实效上下功夫;继续做好主任会议成员牵头督办重点建议的有关工作,办好“建议提案追踪”和“代表民生建议追踪”栏目。 4、加强人大代表学习培训工作。把人大代表培训学习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注重加强对新当选的代表进行培训学习,有针对性的开展代表专题培训。拟组织市人大代表小组组长和乡镇人大主席分期分批到全国人大培训中心进行学习培训和观摩,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推动我市闭会期间代表小组活动和乡镇人大工作的开展。 23 /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