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邢红杰隋朝的统一教学设计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邢红杰隋朝的统一教学设计汇编.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学基本信息课名第17课 隋朝的统一是否属于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否学科历史学段初中年级七年级授课日期2015年10月教材书名: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0年 6月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姓名单位联系方式设计者邢红杰北京市育才学校通州分校15801585361实施者邢红杰北京市育才学校通州分校15801585361指导者王晓燕北京市通州区教师研修中心13681380708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历史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出发,以丰富、真实的历史材料为学习内容,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的、重要的历史知识和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建构主义认为
2、,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在教学中坚持历史课程标准育人为本的理念,采取教师讲授和问题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创设历史情境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感性认识;通过研读史料,进行对比分析和归纳概括,深化感性认识,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知识建构,形成理性认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自主探究精神。教学背景分析1课标要求: 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2课题及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课隋朝的统一属于第四单元繁荣与开放的
3、社会中的第一课,隋朝统一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局面,完成了统一,同时其后出现繁荣与开放的大唐盛世,这一课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隋朝创立的科举制,开凿的大运河也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本课包括:隋朝的统一、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凿和隋朝的灭亡三个子目,根据课标要求,我加上了隋朝科举制的创立,把整节课整合为三大部分,统一、繁盛和灭亡。为了学生理解的需要,我补充了一些考古材料,让学生更全面了解历史。3学情分析:我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初一的孩子,他们对形象的事物感兴趣,学习热情高,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学习,思维活跃,他们的情感特别容易被调动起来,这是他们上好这一课的优势;但是他们年龄小,尚处于感性
4、思维阶段,对待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看法还不够客观,所以对于大运河的评价和隋朝灭亡原因的深层次分析会存在一定难度。针对这一情况,我注意在教学时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去体验历史;注意精选材料,巧设问题,让他们分析讨论;注意引导,逐步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注意合理引导,让他们在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隋朝的经济状况、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全面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图文信息,了解基本史事;通过分析、讨论,情景体验等方式理解隋朝大运河的历史意义,认识隋朝灭亡的原
5、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隋朝在各方面对后世的贡献,同时理解一个政权的灭亡是轻民的治国理念指导下的暴政的结果,统治者要以民为本。 教学重难点分析本课的教学重点是 :了解隋朝大运河概况和隋朝科举制的创建。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全面客观评价大运河;分析隋朝灭亡的深层次原因。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本课的教学资源主要是历史教科书和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法、情景分析法,史料研习法。板书设计第17课 隋朝的统一一统天下()开创科举穷民发展经济繁盛一时轻民虐民开凿运河暴政短暂而亡教学过程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置意图新课导入出示图片:回洛仓考古 粮窖示意图讲述:2004年,考古学家在今天的河南洛
6、阳城北发掘了一个皇家粮仓的遗址,回洛仓,经过三次大规模的挖掘,在2012年,最终确认了这个粮仓的规模,请大家看图片,这是其中的一个粮窖,粮窖是什么呢?对,是储存粮食的地窖,这种粮窖平均直径为16-17米,深大约10米,据推测,这个粮仓包含的粮窖大约有700座,据测算,它的占地面积相当于今天50个标准的足球场。大家一定在惊叹它的规模,那这么大规模的皇家粮仓是哪个朝代建的呢?就是我们即将要学习的隋朝。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隋朝的历史。观察图片,聆听思考 激疑导学,导入新课。新课过程新课过程新课过程新课过程一、 一统天下(一)隋朝建立出示:三国两晋南北朝示意图提问:隋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建立方式,
7、都城? -中国通史讲述:古来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隋文帝得江山不费一兵一卒,但是刚即位的他还面临一个很重大的问题。(二)隋朝统一出示地图:隋与陈对峙图出示材料:“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南史 陈后主纪“后主荒于酒色,不恤政事。” -南史 陈本纪出示地图:隋军八路平陈示意图讲述:隋文帝经过精心的准备,589年,派二儿子杨广带领50万大军分八路南下平陈,一举拿下陈的都城建康。当首都建康已经被包围的时候,陈后主还在艳游后宫,听到消息后,手足无措,就急忙和他的两个爱妃躲进后宫的一口枯井中,被隋军擒获,后人就戏称这口井为“胭脂井。”陈政权至此灭亡,隋文帝在589,一统天下。过渡:
8、隋朝的统一结束了长达四百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在安定统一的环境下,隋朝开始走向繁盛。二、繁盛一时(一)开创科举讲述: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在中央和地方开创了一套新的官职体系,接下来面临的问题就是选什么样的人来做官?出示材料:“耻涉农商,羞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 (高门子弟) 颜氏家训勉学“通晓儒学,品学兼优。” (普通子弟) 颜氏家训勉学提问: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有能力做官?出示材料:魏晋选官制度的标准提问:按照这种选官标准,哪种人有机会当官,你认为合理吗?出示材料:九品及中正,至隋开皇中方罢。 通典选举二开皇十八年(598年),“以志行修谨(有才)、清平干济(有德)二科举人
9、” 隋书“炀帝嗣兴,又变前法,置进士科。” 旧唐书讲述:随着时代发展,在以后的王朝,进士科逐渐成为考试的唯一科目,我们一般把隋炀帝设进士科当成科举制开始的标志。情景创设:科举制对没有真才实学的高门子弟、有真才实学的普通子弟和统治者各有什么影响?总结: 显然科举制打击了豪门贵族,而给了普通子弟参与政权的机会。那对于作为统治者的隋炀帝呢,对了,他能选拔到有真才实学的官员,从而扩大自己的统治基础,所以,这一选官制度被以后历代统治者加以完善改造并沿用,一直持续了1300余年。过渡:当然,隋朝不仅在政治上有伟大创举,在经济方面(板书经济)也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二)发展经济出示图片:隋文帝祈雨图出示材料:
10、隋文帝)居住服玩,务存节俭,令行禁止,上下化之。隋书高祖纪讲述:一个重视农业而又崇尚节俭的皇帝,那他所统治的国家的经济情况便可想而知出示:隋朝户籍人口表提问:隋朝统一以后,全国户数和人口有什么变化?隋朝垦田面积表提问:隋朝统一以后,垦田数额有什么变化?讲述: 垦田数额急剧增长,那人口和垦田数额的大幅度增长直接会产生什么结果?对,肯定是粮食的增多。出示材料:(隋文帝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辨兴亡 出示:地图隋朝粮仓分布图过渡:隋朝的官仓除了刚开始我们了解的回洛仓,还有好多其他的官仓,请大家看这张隋朝粮仓分布图,大家观察大多数粮仓都集中在哪个地区?主要集中在洛阳附近,洛阳后来是隋
11、朝的东都,当然大型的官仓应该聚集在这个地方,使这里盛产粮食吗?显然不是,有同学说从南方运过来的,那主要用的交通工具呢? 着我们就不得不提隋朝的一项伟大工程大运河的开凿。 (三)开凿运河讲述:隋炀帝杨广,他604年即位,年号大业,这时,国家统一,南方经济发展迅速,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加强南北经济交流,他急于解决南北的交通问题。出示:中国地形图讲述: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大部分天然河流都是自西向东流,缺少一条贯通南北的水路,没有天然的河道,那怎么办呢?那就人工挖河,其实,我国早在春秋时期就有利用天然水道人工挖河的历史。于是,隋炀帝从605到610年,用了6年时间,对古代运河加以疏通利用,开凿了一条贯
12、通南北的人工运河。1大运河基本信息:出示:隋朝大运河地图提问:读图,找出大运河的一个中心,两个起止点,四段,沟通的五大水系。动手绘制: 大运河简图2对大运河的评价:讲述:14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依靠智慧和双手创下如此辉煌的业绩,这么一项浩大的工程会发挥怎样的作用呢?我们来看看后人对他的评价: 出示材料:“炀帝此举(修运河)为后世开万世之利” 清 顾炎武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唐 胡增在隋之民,不胜其害也;在唐之民,不胜其利也。 唐皮日休 提问:为什么对待同一件事情,会有不同的看法呢?是不是因为看问题的的角度不一样呢?情景创设:站在不同的角度看运河。隋炀帝、隋朝农民,唐宋商人,唐宋文
13、人,会怎么看待大运河的开凿呢?提供相关史料讲述:经过刚才大家的分析,我们知道,大运河在后世尤其是在唐宋时期是运输的交通要道:出示:柳孜考古史料“遗址里的瓷器,几乎涵盖了唐宋时期全国著名的寿州窑等十几个窑口。其数量之多、窑口之众、品种之丰富,十分罕见。”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唐皮日休汴河铭提问:这体现了隋朝大运河的什么作用?总结:唐宋时期促进南北经济交流出示图片:扬州运河边水稻古运河风光带之文峰塔出示材料: 2014年月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并通过中国提交的“中国大运河”申遗申请。至此,“中国大运河”作为文化遗产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提问:这体现
14、了隋朝大运河今天还在发挥什么作用?总结:灌溉、旅游、宝贵的文化遗产过渡:隋朝并没有因为运河水的流淌而永远存在下去,而是繁盛一时,短暂而亡。三、短暂而亡出示材料:大业元年(605年)三月,营建东都,“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役使迫促,僵仆而毙者十四五也。 隋书 食货志 (为备高丽之战),造船工匠立于水中,“自腰以下,无不生蛆。” 朱绍侯中国通史“耕嫁失时,田畴多荒。” 资治通鉴“剥树皮以食之,其后,人乃相食。” 隋书 食货志提问:隋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总结:暴政是直接原因出示材料:“隋开皇十四年,大旱,人多饥乏,是时仓库盈溢,竟不许赈济.隋文帝不怜百姓而惜仓库”。 贞观政要提问:国富是否等于民富?讲述
15、:隋文帝不怜百姓而惜仓库”,可见国虽富而民穷,这是隋朝一直都存在的一个矛盾,杨广继承了这笔丰厚的社会财富 ,总忙着建功立业,让人民超负荷为他劳动,最终完全失掉民心,被人民所推翻。总结:轻民的治国理念是根本原因。 回顾历史阅读教材,提取信息。读图,分析史料对比 读图,思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情景分析根据材料,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观察地图阅读地图,得出信息绘制大运河简图体会不同观点阅读史料,从不同角度评价运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阅读史料,分析隋朝灭亡原因阅读材料,深度思考感受历史发展趋势提取信息,了解杨坚建隋。体会隋统一的必然性。设置矛盾冲突,引发学生思考.感受科举制对进步性培养分
16、析表格的能力,了解隋朝经济的富庶。了解隋朝粮仓分布特点,引出伟大工程-大运河的开凿.学生提升读图能力,动手能力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15() DIC患者外周血涂片中可见一些特殊的形态各异的红细胞,称为裂体细胞,外形呈盔形、星形、新月形、三角形等,统称为红细胞碎片。由于该细胞碎片脆性高,极易破裂溶解,发生溶血。贷:应付债券债券面值 l0 000万元D纤溶酶分解纤维蛋白多聚体作用减弱上述管理用固定资产系甲公司于201年12月购入,原值为3 600万元,甲公司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为零。税法规定该固定资产的计税年限最低为l5年,甲公司在计税时按照15年计算确定的折旧在所得 税前扣除。在2
17、0X4年度财务报表中,甲公司对该固定资产按照调整后的折旧年限计算的年折旧额为l60万元,与该固定资产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为40 万元。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多解读看问题的能力。A固定资产按照市场价格计量第14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解析】:资料(3)甲公司的会计处理不正确。CD-二聚体分解为小分子物质进一步体会大运河对后世的影响答案 D增强民族自豪感初步了解隋朝灭亡原因学会深层次分析历史问题本课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感受了隋朝从统一到繁盛最后到灭亡的历史,纵观历史长河,隋朝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个朝代特别相似?对了,是秦朝,这两个王朝都是二世而亡的朝代,但对历史都产生巨大影响,都结束分裂局面,
18、完成统一;都开创了新的制度,为后世所沿用,都兴建了伟大的工程,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即使是它的灭亡,也为后世留下珍贵的教训,秦朝之后,汉初吸取秦亡教训,所以汉朝实现了400多年的大一统,那隋朝之后的历史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这是我们下节课要讲的内容。 聆听、思考,总结。帮助学生理清本节课的线索;留下历史悬念,为下节课讲唐朝做铺垫。学习效果评价设计本课采用的评价方式是过程性评价,学生自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1、 阅读教材,提取信息:如隋朝的建立与统一,隋朝的灭亡的原因。2、 动手绘制大运河简图。3、 情景分析:科举制的影响,对隋朝大运河的评价。4、 深度分析: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隋朝和秦朝的相
19、似之处。评价量规学生课堂表现评价量规 项目A级(90100)B级(7090)C级(70以下)个人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听课情况认真听课,没有走神、讲闲话等现象听课比较认真,偶尔有走神、讲闲话等现象听课不认真,走神、讲闲话现象比较严重发言情况积极举手发言,并有自己的见解能举手发言,答案中自己的思维较少很少发言,不表达自己的观点合作学习情况善于与人合作,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能与人合作,能接受别人的意见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难以听取别人的意见课堂作业情况认真迅速地完成作业,作业质量高能完成作业,速度比较慢或质量一般不能完成作业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一、 教学立意新颖
20、 本课以隋朝的建立-统一-繁盛灭亡为主线,向学生呈现了隋朝治乱兴衰的历史,通过学习,学生感受到隋朝对历史发展的伟大贡献,对于隋朝的灭亡,一般教学设计都把隋炀帝暴政归为灭亡的主要原因,而隋朝自隋文帝以来的“富国穷民”一直是隋朝社会的一个矛盾,在隋炀帝的暴政之下,这种矛盾也日趋显露,这归根结底是两代统治者“轻民”治国理念导致的结果。二、 选取材料丰富 “史证意识”是历史学科重要的核心素养,本课选取材料丰富,尤其是选取最新考古史料,如“回洛仓”考古发现、“河南柳孜镇”考古发现,增强学生史证意识;同时选择最新史实“中国大运河申遗”,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三、 教学方法得当 我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初一的孩子,处于感性思维阶段,对待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看法还不够客观,所以对于理性的问题要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如对于科举制的影响,和对隋朝大运河的评价,我注意在教学时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去体验历史;巧设问题,让他们分析讨论;注意合理引导,让他们在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就价值判断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