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23生态环境的保护及生态工程课件.pptx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63626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PPTX 页数:55 大小:1.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专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23生态环境的保护及生态工程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北京专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23生态环境的保护及生态工程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北京专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23生态环境的保护及生态工程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北京专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23生态环境的保护及生态工程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北京专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23生态环境的保护及生态工程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专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23生态环境的保护及生态工程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专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23生态环境的保护及生态工程课件.pptx(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考点1全球环境问题及生物多样性1.(2017北京理综,3,6分)酸雨指pH小于5.6的大气降水。在实验室中模拟酸雨喷淋樟树和楝树的树苗。结果发现,楝树的高度比对照组低约40%,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结合生态学知识所作的合理推测是()A.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B.酸雨对樟树种群密度的影响比对楝树的大C.森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不受酸雨影响D.楝树生长的群落中,其他树种都不耐酸雨,五年高考,答案A本题主要考查实验分析能力。分析题干可知,该实验探究酸雨对樟树和楝树树苗株高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可知,酸雨对楝树株高影响(抑制生长)明显,对樟树影响不大,A正确;从该实验结果不能确定酸雨

2、对樟树及楝树种群密度、森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及其他树种的影响,B、C、D错误。,2.(2010北京理综,5,6分)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B.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C.物种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D.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答案C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因而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有关;演替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一般而言,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都逐渐增加;物种多样性越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高,生态系统就越稳定;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

3、样性的内容之一,遗传多样性越低,个体间的差异越小,种群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弱。,3.(2018北京理综,31,16分)因含N、P元素的污染物大量流入,我国某大型水库曾连续爆发“水华”。为防治“水华”,在控制上游污染源的同时,研究人员依据生态学原理尝试在水库中投放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的鲢鱼和鳙鱼,对该水库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取得了明显效果。(1)在该水库生态系统组成中,引起“水华”的藻类属于。水库中各种生物共同构成。(2)为确定鲢、鳙的投放量,应根据食物网中的营养级,调查投放区鲢、鳙的的生物积累量(在本题中指单位面积中生物的总量,以thm-2表示):为保证鲢、鳙的成活率,应捕杀鲢、鳙的。(3)藻类吸收

4、利用水体中的N、P元素,浮游动物以藻类为食,银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由图可知,将鲢、鳙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到该水库后,造成银鱼生物积累量,引起该变化的原因是。,(4)投放鲢、鳙这一方法是通过人为干预,调整了该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相关物种生物积累量的,从而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5)鲢鱼和鳙鱼是人们日常食用的鱼类。为继续将投放鲢、鳙的方法综合应用,在保持良好水质的同时增加渔业产量,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请提出两条具体措施。,答案(1)生产者(生物)群落(2)捕食对象/食物捕食者/天敌(3)明显下降鲢、鳙与银鱼在食物上存在竞争关系(4)比例(5)定期适度捕捞鲢、鳙;定期合理投放鲢、鳙;控制性捕杀

5、鲢、鳙的捕食者;控制人类活动(工业、农业、旅游等)对该水库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解析(1)引起水华的藻类植物主要是蓝藻类,蓝藻类为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水库中各种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2)为确定鲢、鳙的投放量,应调查投放区上一营养级的生物积累量;为保证鲢、鳙的成活率还应捕杀鲢、鳙的天敌。(3)银鱼以浮游动物为食,鲢鱼和鳙鱼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浮游动物以藻类为食。由图中数据可知,将鲢、鳙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后,银鱼生物积累量减少,这可能与鲢、鳙鱼与银鱼在食物上存在竞争关系有关。(4)通过人为调整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的生物积累量的比例,可以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5)根据以上分析,若要

6、在保持良好水质的同时增加渔业产量,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定期适度捕捞鲢、鳙;定期合理投放鲢、鳙;控制性捕杀鲢、鳙的捕食者(天敌);控制人类活动(工业、农业、旅游等)对该水库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易错警示赤潮与水华不同水华是指淡水中由N、P等营养成分增多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赤潮是指海水中由N、P等营养成分增多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4.(2008北京理综,31,18分)水华可因蓝藻暴发所致。科研人员尝试利用某种细菌限制蓝藻数量,相关实验的示意图如下。图中 表示实验步骤。请回答问题:(1)从细胞结构的特点与复杂程度上看,蓝藻属于细胞;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上看,蓝藻处于;蓝藻的代谢类型通常是。,(2)引发

7、水华的蓝藻可产生蓝藻毒素。蓝藻毒素(是、不是)蓝藻生长、繁殖所必需的物质。蓝藻毒素对人是一种致癌因子,可使原癌基因,导致正常细胞发生癌变。(3)图中、通常使用的是、中已培养至期的蓝藻和溶藻细菌。(4)图中实验组在每个培养皿中,如果做三个重复实验,可采取的做法是。为完善实验设计方案,应增设对照组。可采取的做法是:。(5)蓝藻通常呈蓝绿色。观察实验结果,发现培养皿中出现褪色空斑,说明蓝藻。,答案(1)原核第一营养级自养需氧型(2)不是从抑制状态变成激活状态(3)对数(4)在每个培养皿中,选择三个不同位置,各滴加等量菌液在每个培养皿中,选择三个不同位置,各滴加等量的、不含溶藻细菌的溶藻细菌培养液(5

8、)被溶藻细菌裂解(死亡),解析蓝藻(蓝细菌)是原核生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需氧型生物,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生产者,在营养结构中处于第一营养级。蓝藻毒素是蓝藻的代谢产物,可使蓝藻在生存斗争中处于较有利的地位。原癌基因在正常情况下是处于被抑制状态,在致癌因子作用下原癌基因被激活,正常细胞会分化成为癌细胞。对数期的菌体形态和生理特征稳定,所以微生物培养中,通常选用对数期菌体作为菌种进行培养。题干中已经提示“在每个培养皿中”“做三个重复实验”,所以只能在一个培养皿中选择三个不同位置,且是重复实验,处理条件是完全相同的。实验组是滴加含溶藻细菌的培养液,那么对照组就滴加不含溶藻细菌的培养液,其他条件

9、均相同(如加的培养液的量、光照、培养的温度等)。由于蓝藻先培养,先形成菌落(绿斑),后加入溶藻细菌的培养液,溶藻细菌分解绿斑里的蓝藻,最终会使蓝藻的菌落(绿斑)褪色成为空斑(蓝藻彻底被裂解死亡)。,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5.(2016江苏单科,20,2分)为修复长期使用农药导致有机物污染的农田,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加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C.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降低害虫的优势度D.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

10、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答案B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从而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项正确;该菌剂可加快有机物的分解,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B项错误;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使营养结构更复杂,从而降低害虫的优势度,C项正确;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D项正确。,解题关键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加入菌剂的作用,分解农药,有利于其他动物的生存,降低害虫的优势度,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理解基因多样性的含义:不同生物含有不同的基

11、因,具有特定的价值。,6.(2015江苏单科,14,2分)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保证B.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大量引进国外物种是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D.混合树种的天然林比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更容易被病虫害毁灭,答案A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保证,A正确;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错误;大量引进国外物种可能会造成生物入侵,使当地生物多样性降低,C错误;混合树种的天然林比单一树种的人工林物种丰富,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强,不容易被病虫害毁灭,D错误。,易错警示易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与

12、直接价值混淆,导致错选B;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认识不足,导致错选C。,7.(2015广东理综,26,16分)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国务院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某科研小组开展酸雨与生态系统关系的研究。下表是不同pH的酸雨对三种植物叶绿素含量(mg/g)影响的结果。,注:括号内为与同种植物对照实验的相对百分比。(1)叶绿素位于叶绿体内的上,提取后经层析分离,扩散最慢的色素带呈色。酸雨中的S破坏叶绿素,导致光反应产生的(产物)减少。由于光反应速率降低,将直接影响暗反应过程中的,最后导致(CH2O)生成减少。(2)由表可知:随着酸雨pH的降低,叶绿素含量受影响的程度;。(3)长期酸雨影响会导致部

13、分生物死亡,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原因是。,答案(1)类囊体膜黄绿ATP、H、O2C3的还原(2)加大叶绿素含量低(高)的植物受酸雨影响较小(大)腊梅(木樨)叶绿素含量变化幅度最大(最小)(3)抵抗力营养结构变简单、自我调节能力降低,解析(1)叶绿体色素分布于类囊体薄膜上,提取后经纸层析分离,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最下方的黄绿色的叶绿素b扩散最慢。酸雨中的S破坏叶绿素,导致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减少,这将直接影响C3的还原过程,最后导致(CH2O)生成减少。(2)分析表格数据可知,不同植物的叶绿素含量不同;不同植物叶绿素含量受酸雨的影响不同;随着酸雨pH的降低,

14、叶绿素含量受影响的程度加大。(3)长期酸雨导致部分生物死亡,生物种类减少,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变简单,自我调节能力降低,致使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降低。,8.(2014福建理综,27,12分)为研究汽车尾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对人成熟T淋巴细胞的影响,用含不同浓度颗粒物的培养液培养T淋巴细胞,48 h后检测Na+-K+-ATP酶活性及细胞活力。实验结果如下:,SDH是有氧呼吸的关键酶。细胞活力通过测定各组细胞SDH总活性来表示,用于反映颗粒物对细胞的毒性,SDH总活性由该组细胞数及每个细胞SDH酶活性共同决定。(1)根据表中相关信息将下面柱形图补充完整。(2)细胞培养时,需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请用方

15、框在下面血细胞计数室图中标出计数区域。,(3)本实验毒性评价指标所反映的颗粒物对T淋巴细胞的毒性,或表现为杀伤作用致细胞数减少,或表现为抑制了细胞的(生理过程)。实验数据表明,随着颗粒物浓度的增加,颗粒物对T淋巴细胞的毒性。(4)汽车尾气中含有的多种致癌因子会损伤DNA,使基因和原癌基因表达异常。长期汽车尾气暴露的人群,其T淋巴细胞执行的免疫功能障碍,导致识别、攻击癌细胞能力降低,癌症发病风险提高。,答案(1)(2),(3)有氧呼吸增大(4)抑癌细胞,解析(1)略。(2)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应采用类似“五点取样法”的方法取5个中方格进行计数。(3)根据题意细胞活力是通过测定各组细胞SDH总

16、活性来表示,而SDH是有氧呼吸的关键酶,由表格知有颗粒物时细胞活力下降,即SDH酶活性降低,所以颗粒物的毒性表现为抑制了细胞的有氧呼吸;随颗粒物浓度的增加,细胞活力下降,颗粒物对T淋巴细胞的毒性增大。(4)致癌因子会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表达异常,使细胞癌变,T淋巴细胞执行的细胞免疫功能障碍,导致识别、攻击癌细胞能力降低,癌症发病风险提高。,考点2生态工程1.(2017江苏单科,9,2分)江苏省徐州市多年来围绕“一城青山半城湖”理念,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生态效应逐渐显现。下列有关该生态工程的分析评价不合理的是()A.使物种多样性程度显著提高B.使生物群落的组成更为复杂C.使生态系统的类型更

17、为多样D.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答案D本题考查生态工程的相关知识。生态工程建设能够显著提高物种的多样性,使生物群落的组成更为复杂,生态系统的类型更为多样化。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直接价值,D符合题意。,2.(2016课标全国,5,6分)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

18、例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答案B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而散失的热能不能被生态系统重新利用,故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具有单向流动的特点,B错误。,审题方法解题时要注意找到“题眼”,如根据本题的“能量可反复利用”即可采用直选法解题。,3.2016浙江自选,18(二)某农户建立了小型的“蔬菜鸡、猪沼气”系统。请回答:(1)这一系统属于人工干预下的生态系统,其生物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在分析该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时,除了考虑这三者的投入与产出外,还要考虑的投入。(2)在该生态系统中,利用发酵技术产生沼气开发生物能属于的生态工程。A.生物多样

19、性保护和持续利用B.节水和废水处理与利用C.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D.洁净及可再生能源系统组合利用,答案(1)庭院分解者劳动者(2)D,解析(1)该小型人工系统属于庭院生态系统,其生物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在分析该系统的经济效益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三者和劳动者的投入和产出。(2)该生态系统中,利用发酵技术产生沼气开发生物能属于洁净及可再生能源系统组合利用的生态工程。,4.(2014重庆理综,7,10分)为治理某废弃采石场的生态环境,对其进行了公园化建设。(1)对其进行整理和覆土,并选择适生植物进行人工造林,不同恢复时期的植物物种数如图所示。t0t1,植物残体及凋落物中的有机物被生

20、态系统中的转化为无机物,使土壤条件得到改善;同时由于人工林土壤中存在,导致群落中植物物种数增加;t1t3,人工林抵抗力稳定性的变化是;群落中植物物种数逐渐增加,物种之间加剧。(2)通过人工林建设和园林景观构建,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可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原理。,答案(1)分解者种子或繁殖体增强竞争(2)整体性(系统论),解析(1)在生态系统中,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的生物是分解者。人工林土壤中存在种子或繁殖体,会导致群落物种数增多,进而使人工林自我调节能力增强,抵抗力稳定性增强。由于阳光等资源有限,群落中植物物种数增加,物种间竞争加剧。(2)人工林建设和园林景观构建,既改善了

21、生态环境,又提高了社会和经济效益,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考点1全球环境问题及生物多样性1.(2018北京昌平期末,17)某山区的坡地被滥垦,当狂风暴雨侵袭时,局部山坡发生山崩。在较短的一段时间后,该处出现了新的生物群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滥垦导致群落物种丰富度较低B.该群落恢复过程中最先出现地衣C.该群落恢复过程中能量输入小于输出D.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无影响,A组20162018年高考模拟基础题组,三年模拟,答案A据“局部山坡发生山崩。在较短的一段时间后,该处出现了新的生物群落”可知该群落恢复过程属于次生演替,B选项错误;该群落恢复过程中能量输入大于输出,群

22、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会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C、D选项错误。,2.(2018北京东城期末,23)将废弃农田和盐碱地改造成大面积芦苇湿地,可有效地解决城市生活污水和农业生产对水源造成的污染问题(如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从废弃农田到芦苇湿地的变化属于次生演替B.芦苇可以吸收并利用城市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C.芦苇遮挡光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繁殖D.芦苇、绿藻、黑藻等分布于不同水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答案B将废弃农田和盐碱地改造成大面积芦苇湿地,属于次生演替,A选项正确;芦苇、绿藻、黑藻等分布于不同水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同时芦苇遮挡光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繁殖,C

23、、D选项正确;城市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只能被微生物分解后,作为矿质营养被芦苇利用,B选项错误。,比较归纳初生演替是“零”基础,经历的时间长;次生演替有生命的“胚芽”,经历的时间短。,3.(2017北京丰台期末,15)2008年7月初,青岛用于奥运比赛的海面被大量浒苔(一种绿藻)覆盖,形似草坪,及时治理后比赛正常进行。2007年5月的太湖“蓝藻事件”引起全国关注。关于以上两个事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根本原因都是水体富营养化B.浒苔和蓝藻都通过有丝分裂大量繁殖C.浒苔和蓝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不同D.警示我们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答案B水体富营养化是水体中N、P等含量过多而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24、其结果是浮游植物大量繁殖。蓝藻属于原核生物,不会进行有丝分裂,其光合作用的场所为细胞质内的光合膜。浒苔为真核生物,可通过有丝分裂大量繁殖,光合作用的场所为叶绿体。,方法技巧抓住蓝藻这一关键点,有丝分裂为真核生物体细胞增殖的一种方式,蓝藻属于原核生物,不能进行有丝分裂。,4.(2016北京石景山期末,20)人类活动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下列措施中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A.把沼泽地改造成农田,种植多种农作物增加经济收入B.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增加生物多样性C.禁止游客进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区,让生物自然繁衍D.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经济作物的正常生长,答案CC选项为就地保护,有利于保护

25、生物多样性。,5.(2016北京西城期末,16)由于人为或自然因素使动物种群的自然栖息地被分割成很多片段,导致种群密度下降甚至走向灭绝。下列有关栖息地片段化对动物种群不利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栖息地片段化会使动物种群活动空间变小,种内斗争加剧B.栖息地片段化会阻碍动物个体的迁入和迁出C.与大种群相比,小种群的基因频率不易发生变化D.小种群内部近亲繁殖会使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下降,答案C由于偶然因素的影响,很小的种群中某个个体可能死亡,这时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发生极大变化。如一个仅有10个个体的种群,其中某基因的频率为0.05,即仅在一个个体的同源染色体的一条染色体上有该基因,若该个体因偶然因

26、素死亡或没有产生后代,则该基因在该种群中的基因频率下降为0。,6.(2018北京西城期末,26)池塘水中生活着多种浮游动植物,其中大型溞是常见杂食浮游动物,具有较强的摄食能力,可用于控制水体中藻类的过度增长。为探究大型溞对藻类的影响,某实验室进行了以下相关实验。(1)多次采集池塘水,混匀后分别装入透明塑料桶中,将塑料桶随机分成5组(C0C4组)。向桶中加入大型溞,使其密度依次为0只/L、5只/L、15只/L、25只/L、50只/L。将水桶置于适宜光照下,每三天计数一次,统计每组水样中藻类植物细胞密度,实验结果如图1。实验水样中的所有生物可看作微型,输入其中的总能量是。,将透明桶置于适宜光照下的

27、目的是。第4天到第7天期间,C0、C1、C2组藻类植物细胞数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有(选填选项前的符号)。a.水体无机盐得不到及时补充b.有害代谢产物积累c.浮游动物摄食量大于藻类增殖量(2)研究者还统计了各组水体中小型浮游动物的密度变化,结果如图2所示。大型溞与小型浮游动物的种间关系是。据此分析C4组对藻类抑制效果反而不如C3组的原因是。,(3)由上述实验可知,饲养大型溞可用于,但需考虑大型溞的投放等问题。,答案(1)群落水样中的生产者(主要为藻类植物)固定的太阳能利于藻类植物(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abc(2)捕食与竞争大型溞密度过大,抑制小型浮游动物的生长,从而使某些藻类得以繁殖(3)防止藻类

28、过度生长(防治因水体富营养化造成的藻类暴发)密度,解析第(1)题,实验水样中的所有生物可看作微型群落,输入其中的总能量是水样中的生产者(主要为藻类植物)固定的太阳能。第(1)光照有利于藻类植物(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第(2)题,据图中信息,随着大型溞数量的增加,各组水体中小型浮游动物的密度下降,同时据题干中文字信息“大型溞是常见杂食浮游动物”,可判断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捕食与竞争;据此分析C4组对藻类抑制效果反而不如C3组的原因是大型溞密度过大,抑制小型浮游动物的生长,从而使某些藻类得以繁殖。第(3)题,综合整个实验可知,饲养大型溞可用于防止藻类过度生长,但需要考虑大型溞的投放密度或者数量问题。

29、,考点2生态工程1.(2018北京丰台期末,20)第九届中国北京国际园林博览会建成了花坛锦簇下沉式景区锦绣谷。锦绣谷的前身是永定河西岸一处非正规的建筑垃圾填埋场,占地22 hm2,深达30多米。原来的垃圾场已成为草木葱茏、繁花似锦的山谷花园。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回填土壤后人工种植的草本植物的数量呈“J”型增长B.谷底建成1 hm2的人工湖提高了群落的物种丰富度C.选择适应本地环境的多种植物以提高生态修复效率D.锦绣谷中土壤动物的种类随深度的变化而变化,答案A生态恢复过程要遵循物种多样性原理,所以草本植物的数量增长应呈“S”型增长,A选项错误。,2.(2018北京石景山期末,28)建立

30、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的目的不包括()A.努力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B.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提高抵抗力稳定性C.加强生物防治,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D.延长食物链,消耗能量环节增多,降低能量利用率,答案D建立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的目的是努力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使能量更多的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3.(2018年北京朝阳一模,5)在首钢集团冀东矿区的生态恢复研究中,研究者比较了不同种植年份的人工油松林和人工火炬林的生态效益,结果如下。,注:群落总盖度指一定面积内植物覆盖地面的百分率;草本层盖度指一定面积内草本植物覆盖地面的百分率。以下推测合理的是()A.火炬群落在短

31、期内可以迅速提高植被盖度,增加生物量,易形成顶级群落B.油松群落经过演替形成了乔木灌木草本的水平结构,此结构逐渐完善C.群落丰富度指数越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弱D.综合上述信息,火炬林长期的生态效益远不及油松林,答案D 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到顶级群落时,群落的结构最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最强,A、C选项错误;油松群落经过演替形成了乔木灌木草本的垂直结构,B选项错误;火炬林长期的生态演替结果是物种越来越单一,因此其长期效益远不及油松林,D选项正确。,4.(2016北京石景山一模,5)用经过处理的鸡粪沼液来培养小球藻,以降低沼液中的氨氮、总磷等有机物和无机物含量,使其

32、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鸡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属于鸡未摄入的能量B.此生态系统中,小球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C.用鸡粪沼液培养小球藻符合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小球藻制造有机物时所需要能量来自鸡粪沼液,答案C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鸡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属于鸡摄入的能量,A错误;沼液中N、P元素对于小球藻的光合作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小球藻属于生产者,B错误;小球藻制造有机物时所需的能量来自太阳能,D错误。,5.(2016北京昌平期末,20)位于京西的北京灵山生态研究所致力于北京山地生态工程的推进,下列有关该山地生态工程的说法错误的是()A.可以促进物质循环B.具有较高的

33、保水效益C.可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可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答案C能量传递效率是能量在相邻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通常是10%20%,不能提高。,6.(2017北京顺义期末,36)下图为小型景观鱼池生态循环净化系统。生态净化系统内引入芦苇等多种水生植物以及螺蛳、草鱼、鳙鱼等物种,以达到对污水的协同净化效果,它是集生态工程、废水处理、园艺美观于一体的新型高级生态工程系统。(1)生态净化系统中的所有生物构成,其中螺蛳、草鱼、鳙鱼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此系统内有植物芦苇和菖蒲等挺水植物、浮萍等浮水植物,水面下还有沉水植物,这体现了群落的。调查芦苇的种群密度可以用法。,(2)科研人员利用上述生态净化系统进行

34、了以下两组实验,实验期间鱼池每天投饵三次,定量测定该生态净化系统的COD值和N含量,结果如图所示。(COD即化学需氧量,值越高说明有机物含量越高),上述实验结果说明,该生态净化系统对去除效果较好。COD值的变化是由于该系统成分中的能把流入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实验后期的鱼池中出现藻类水华现象,流经生态净化系统后,流出水样中藻类数量大大减少。从生态学角度分析,藻类数量减少的原因可能有。,答案(1)生物群落消费者垂直结构样方(2)有机物分解者被消费者捕食、与其他植物竞争光照和营养等,解析(1)生物群落是指同一时间聚集在一定区域内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据此判断该生态净化系统中的所有生物构成生物群

35、落。在生态系统中,螺蛳、草鱼、鳙鱼属于消费者,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调查芦苇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样方法。(2)依据图中对鱼池水和通过生态净化系统后的处理出水的两种测量指标的变化情况,可以发现处理后COD值大幅下降,N含量没有明显变化,说明该生态净化系统对有机物去除效果较好。水体中的有机物主要被分解者分解。(3)题目要求从生态学角度分析藻类数量减少的原因,需要通过种间关系或种内关系进行分析,例如被消费者捕食、与其他植物竞争光照和营养等。,解后反思环境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关注对科学、技术、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生物学问题。本题以生态净化系统为背景命题,

36、在知识方面主要考查了最基本的生态学的概念、原理,对于这些概念要能够准确地记忆和理解,并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准确表述。,B组20162018年高考模拟综合题组时间:30分钟分值:60分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30分),1.(2018北京石景山一模,5)目前南方地区普遍采用在荔枝园内养鸡的生产模式,总收益约是普通荔枝园的2 倍。下图为该模式的结构与功能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模式遵循的原理主要是协调与平衡、生物多样性原理B.鸡粪中所含的能量流入果树,促进果树的生长C.与普通荔枝园相比,该模式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D.荔枝树固定的太阳能是输入该系统的全部能量,答案C该模式遵循的原理主要是物质循环再

37、生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A选项错误;鸡粪中所含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产生的矿质元素被果树利用,促进果树的生长,B选项错误;该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荔枝树固定的太阳能是输入该系统的总能量的一部分,D选项错误;与普通荔枝园相比,该模式增加了食物链环节,使能量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C选项正确。,2.(2018北京顺义二模,4)下列说法中不符合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是()A.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普通水稻田生态系统相比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B.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对生态系统的消耗标准C.利用生物防治农田、森林等病虫害,有利于保护环境、减少污染D.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生物多

38、样性的基本原则,答案D保护生物多样性可以进行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加强法制法规建设等,可以适度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D选项不符合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3.(2016北京东城期末,25)生物的多样性有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其原因不包括()A.复杂生态系统中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高B.物种丰富的生态系统包含着复杂的负反馈调节机制C.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D.一种生物大量减少,可由食物链中同一营养级的其他生物来取代,答案A一般地,两个相邻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A错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主要通过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机制实现,B正确;生态

39、系统中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C正确;生态系统中食物链错综复杂,形成食物网,当一种生物大量减少时,处于同一营养级的其他生物有很多,可以取代这种生物,D正确。,4.(2016北京西城期末,17)下图表示某农业生态系统部分物质循环过程。该系统获得了鱼、猪、蚕和粮食的全面丰收。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丰收的主要原因是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高 B.蚕粪便喂鱼、鱼粉喂猪均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C.粪便、塘泥做肥料又归田,实现了物质循环再生D.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弱,答案A能量的传递效率一般维持在10%20%,丰收的主要原因是能量的多级利用,A错误。,5.(20

40、16北京东城二模,5)水体富营养化是由于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过多导致的水质污染现象。科研人员为找到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方法,对某淡水生态系统进行研究。下面为此淡水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水体富营养化可能造成水中的鱼类由于缺氧大量死亡B.图中所示的所有生物构成了该淡水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C.图中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鱼类都可作为第二营养级D.可通过选择性地控制藻类竞争者和捕食者的数量来治理水体,答案B生物群落包括同一地点所有生物的总和,图示生物只有动物和植物,没有微生物,B错误。,6.(2016北京房山一模,31)红火蚁是一种营社会性生活的昆虫,原分布于南美洲,现已成为世界

41、性的外来危害物种,2011年我国华南地区也陆续出现蚁情。请回答问题:(15分)(1)红火蚁入侵华南某地后,由于而迅速蔓延,短期内呈现出“J”型增长。由于地理隔离,多年后该种群与原分布地种群的基因库会出现差异,最终可能导致。(2)乙酰胆碱是一种,能引起肌细胞收缩,发挥作用后会被乙酰胆碱酯酶水解。辛硫磷是一种有机磷杀虫剂。下表为实验测定的不同品级红火蚁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和辛硫磷致死剂量的平均值。,二、非选择题(共30分),6.(2016北京房山一模,31)红火蚁是一种营社会性生活的昆虫,原分布于南美洲,现已成为世界性的外来危害物种,2011年我国华南地区也陆续出现蚁情。请回答问题:(15分)(1)

42、红火蚁入侵华南某地后,由于而迅速蔓延,短期内呈现出“J”型增长。由于地理隔离,多年后该种群与原分布地种群的基因库会出现差异,最终可能导致。(2)乙酰胆碱是一种,能引起肌细胞收缩,发挥作用后会被乙酰胆碱酯酶水解。辛硫磷是一种有机磷杀虫剂。下表为实验测定的不同品级红火蚁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和辛硫磷致死剂量的平均值。,二、非选择题(共30分),同一蚁巢中所有各品级的红火蚁统称为一个。喷洒辛硫磷后,红火蚁因肌肉持续收缩而死亡,推测辛硫磷可能的杀虫机理是。有同学认为,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越高的红火蚁,需要施加的辛硫磷剂量越大,据表分析这个实验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3)若红火蚁种群死亡率如图中曲线,出生率

43、如曲线,则该种群的个体总数达到其生活环境的容纳量的时间是。,(4)在适宜温度、湿度等信息因素作用下,蚁后和雄蚁会进行交配产卵,这说明信息传递能够影响。,答案(1)缺少天敌、食物充足、气候适宜生殖隔离(2)神经递质种群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使乙酰胆碱难以被分解不正确,因为有翅雄蚁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最低,但其辛硫磷的致死剂量却很高(3)C点(4)种群的繁衍(繁殖)等(合理即可),解析(1)“J”型曲线是指在资源充足、空间无限的条件下,生物增长的情况。红火蚁作为外来物种,入侵华南某地后,由于缺乏天敌、食物充足,短期内大量增长。由于地理隔离,多年后该种群与原分布地种群的基因库会出现差异,可能出现生殖隔

44、离,形成两个物种。(2)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称为种群,因此同一蚁巢中所有品级的红火蚁统称为一个种群。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能够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肌细胞收缩,发挥作用后会被乙酰胆碱酯酶水解。喷洒辛硫磷后,红火蚁因肌肉持续收缩而死亡,可能的原因是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后没有被乙酰胆碱酯酶水解,导致肌肉持续收缩而死亡。由表可知,有翅雄蚁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为0.05 mol/(min头),但是辛硫磷的致死剂量却为7.38 g/mL,故不是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越高,需要施加的辛硫磷剂量越大。(3)当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个体总数达到其生活环境的容纳量。(

45、4)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有重要作用,比如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信息还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本题中的蚁后和雄蚁会进行交配产卵属于种群繁衍。,7.(2017北京海淀期末,36)高等植物凤眼莲可用于治理水体富营养化,蓝藻暴发程度对凤眼莲的治理效果会造成影响,研究者进行了相关实验,部分数据如下图。(15分),答案(1)竞争无核膜包围的细胞核(2)溶解氧含量低有氧呼吸(3)上升且高于对照组适应(或“抗逆性”)新根长出(4)蓝藻浓度过高,解析(1)蓝藻与凤眼莲属于不同物种,都需要利用水中的营养物质,故两者关系为竞争。从细胞的结构特点来看,蓝藻为原核生物,凤眼莲为真核生物,故蓝

46、藻与凤眼莲的主要不同是无核膜包围的细胞核。(2)根据图1分析,当蓝藻大量聚集后,凤眼莲根区溶解氧含量降低,氧气含量下降会抑制凤眼莲细胞的有氧呼吸,造成根系发黑、发臭,老根大量脱落。(3)根据图2分析,60 g/L的蓝藻根系活力相对值高于对照组,因此蓝藻根系活力相对值上升。结合图1,根区溶氧含量下降,但其本身对氧气的需求仍存在,推测凤眼莲对逆境产生了适应。要证实上述推测,需进一步培养凤眼莲,若观察到实验组的凤眼莲有新根长出,可证实上述推测。(4)本实验探究的是蓝藻暴发程度对凤眼莲治理效果的影响,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知,在利用凤眼莲治理水体富营养化时,要尽量避免蓝藻浓度过高,以充分发挥凤眼莲的生态净化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