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园本教研的基本方法.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64096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PPT 页数:113 大小:7.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园本教研的基本方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幼儿园园本教研的基本方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幼儿园园本教研的基本方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3页
幼儿园园本教研的基本方法.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3页
幼儿园园本教研的基本方法.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园园本教研的基本方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园本教研的基本方法.ppt(1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幼儿园“园本教研”的基本方法,安康市幼儿园园长 高秀琴,什么是真正的园本教研?园本教研到底研究什么?怎样进行“园本教研”?为什么从“匠”到“师”的路程那么艰难?,幼儿园“园本教研”的基本方法,困 惑,杨绛的百岁感言,幼儿园“园本教研”的基本方法,一、何为“园本教研”?内涵二、园本教研研究什么?内容三、园本教研怎样研究?方法,“园长是园本教研的先行者、引导者、服务者”,一、何为“园本教研”?,(一)“园本教研”的含义 立足幼儿园的实际,以幼儿教师为研究主体,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解决教师和他人在实践中的问题,旨在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幼儿园办园质量的一种研究活动。,“在本园中,

2、基于本园,为了本园”,幼 儿 园 园 本 教 研,一位刚刚任教的幼儿园小班老师王某,遇到了这样一个实际问题。在家长开放日,王老师开展了综合活动“小兔跳”,小朋友在学小兔子跳入活动室的过程中,王老师突然发现,有三个小朋友没有按规则跳到教师前面,而是突然跳到了爸爸妈妈的怀里,不参加接下来的集体活动,任凭王老师怎么暗示都不起作用。最终,王老师为了照顾大多数幼儿,只好不管这三个孩子,继续按照原定教学计划开展活动。,家长开放日突发事件的处理与反思,案例,困惑孩子们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行为呢?在今后的家长开放日,该如何处理此类突发事件才比较妥当呢?思考这主要与小朋友的年龄特点有关,小班孩子对家长的依恋心理强

3、,一旦有家长在听课的时候,才会不顾老师的指令,直接奔向家长。另外,也和自己的教学设计有直接关系,忽略了小班孩子的心理特点。怎么解决这一实际问题呢?,案例,家长开放日突发事件的处理与反思,幼儿教师备课要提前备孩子,要充分考虑小班家长开放日的特点,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活动;教师要增强随机应变的能力、运用适合本班幼儿特点的语言、动作等转移幼儿的注意力,还可以随机运用活动中有趣的头饰、材料等不断的吸引幼儿主动参与活动,也可以通过灵活改变活动形式等来吸引幼儿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随机加入家长互动的环节,请家长和幼儿一起参加活动、先赢得家长的主动配合,然后自然的将幼儿注意力转移过来;要考虑幼儿的个性特点

4、、个体需要,把握幼儿心理,结合具体场景采取相应较为合适的应变策略。,案例,教学叙事,问题:男教师刚入职的境遇“让人欢喜让人忧”没有人愿意和男老师搭班,即便是有经验的老教师,迫于园长压力答应了。园长安排这位老教师跟他搭班本希望他能从中多学点东西,但并没有达到预期,后来园长只好又给他换了位搭班教师。,案例,支持和等待他的成长关于幼儿园男教师专业发展的叙事研究,深入思考男教师在女性为主工作环境中会有些尴尬。对于几乎由女性一统天下的幼儿园工作环境,男教师入职之初往往会被一定程度地“边缘化”。现实中,不少女教师对男性从事幼教工作也持有偏见,也往往不适应与男教师合作。因此,要想使男教师真正融入幼儿园工作环

5、境,不仅幼儿园领导要关心支持,女同事也要多理解、多包容、多帮助。解决问题园长为帮助小王老师尽快适应幼教工作,为他指定优秀的搭班指导老师,在政策允许范围内优待他,根据特点培养他。,案例,支持和等待他的成长关于幼儿园男教师专业发展的叙事研究,引发新的问题小王工作的头三年是没有正式编制的聘用教师,工资待遇很低。考虑到很实际的生活问题,园长采用了一些变通办法来支持他,例如经常安排一些其他兼职工作,提高部分收入。这么一来他的工资比一般的教师略高些,有教师得知后就直接找园长理论,说领导待人不公。,案例,支持和等待他的成长关于幼儿园男教师专业发展的叙事研究,反思得出结论以平常心对待男教师锻炼机会的适度倾斜因

6、材培养男教师提出希望男教师发展的良好愿景: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案例,支持和等待他的成长关于幼儿园男教师专业发展的叙事研究,管理叙事,幼 儿 园 园 本 教 研,自我反思(教师与自我的对话)同伴互助 专业引领(教师与同行的对话)(实践与理论的对话),园本教研教师专业化成长,为了“本园”的研究,幼 儿 园 园 本 教 研,幼 儿 园 园 本 教 研,“草根式”研究,园本教研,为了本园、基于本园、在本园中自下而上,扎根本土、群体参与、固本强基,(二)“园本教研”的实践意义,有利于鼓励教师以研究立身,走研究型教师之路 园本教研是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一条重要途径,经验反思成长,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脑袋想

7、用自己的话说自己教育自己,幼 儿 园“园 本 教 研”,(三)“园本教研”的操作形式,从参研人员的构成来看:个体教研小组式教研全园式教研,“骨干教师引领的先导式教研”指的是园长或幼儿园中核心人物接受了一个新的理念,通过建立一个由骨干教师组成的“先导小组”方式,先行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带动了更多人的认识,引发了幼儿园更多人的自觉实践,最后达成各自的共同长进。“研究志愿者共同体的合作式教研”指的是教师间基于志愿合作的前提下,自由组合成的一个研究小组,对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小组式教研,前沿性、探索性问题,合作、交流、分享,全园式教研,小班组“如何更快地稳定新生情绪”、“怎样做好新生家长的工作

8、”、“小班开展创造性游戏之我见”、“小班孩子如何度过焦虑期”等;中班组“我对幼儿绘画教学的思考”“中班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怎样创编幼儿歌曲”等;大班组“如何科学地开展幼小衔接工作”、“怎样培养大班幼儿对艺术活动的兴趣”、“怎样让幼儿学会保护自己”等。,“全员、全程、全心”,案 例,(四)“园本教研”的实践模式,案例分析“听课说课评课”活动 课题研究,教师记录的具有研究价值的真实教育故事或事件,“听课说课评课”活动,执教教师独立或合作设计教学活动开展第一次教学活动与听课执教教师课后说课集体评课执教教师修改设计后重新组织教学活动,“听课说课评课”活动,“备课是一种策略研究”“上课是一种临床研究

9、”“听课是一种比较研究”“评课是一种诊断式研究”,(四)“园本教研”的实践模式,案例分析“听课说课评课”活动 课题研究,这种研究不是追求科学主义的量化研究,而更多的是基于多种实践情境的反思性叙事研究。因此,园本教研结果的可信度不是以能否经得起“重复性检验”或“统计学测量”来考察的,而是以能否解决教育实际问题来考量的。,(五)园本教研的制度建设,1、园本教研的组织结构领导要重视,由园长或业务园长直接领导并参与其中,主要由幼儿园各方面业务骨干组成,“走园”,该小组在园外专业研究者的指导下,通过课题研究、案例研讨、说课-听课-评课等方式不断提高小组成员的专业自主发展意识和实践反思能力,进而对全园教师

10、的教学研究起示范带头和辐射作用。,(五)园本教研的制度建设,1、园本教研的组织结构领导要重视2、园本教研的制度保障制度要健全,制度保障,经费保障,时间保障,开展园本教研的基本条件,园本教研的制度建设案例,园本教研的制度建设案例,幼儿园“园本教研”的基本方法,一、何为“园本教研”?内涵二、园本教研研究什么?内容三、园本教研怎样研究?方法,二、园本教研研究什么?,教学小现象,现实真问题,大班有一个孩子叫高天,平时一向活泼开朗,非常逗人喜欢。可是,最近几天以来,高天突然变得有些忧郁,不爱说话了,细心的张老师发现,喜欢画画的他最近老是使用黑色和灰色的蜡笔,还常常莫名其妙地涂掉自己的作品和班上的图书。张

11、老师纳闷:这孩子怎么了?经询问,高天说:“爸爸妈妈不要我了。”,教学小现象,处在市中心的某示范幼儿园,办园历史悠久,社会声誉、家长口碑一直很好,生源也一直很充足。然而,由于城市开发、改造的需要,该园所在片区整体拆迁,使得该园生源日渐减少,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困境,幼儿园人心思动。如何解决生源、留住教师、走出困境成了该园从未遇到的头等大事。,现实真问题,二、“园本教研”研究什么?,(一)从幼儿教学实践场景及幼儿园管理过程中捕捉研究课题(二)学习、质疑、反思已有的幼儿教育理论,发现疑点和问题(三)从行政指令和教育研究规划中选择合适的问题(四)从学术争论或他人已有的成果中提出问题(五)社会变革与发展

12、的需要,幼儿园“园本教研”的基本方法,一、何为“园本教研”?内涵二、园本教研研究什么?内容三、园本教研怎样研究?方法,三、“园本教研”怎样去研究?方法,(一)教育观察法(二)叙事研究法(三)行动研究法(四)经验总结法,(一)教育观察法,1、教育观察法的定义:,教育观察法:指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在自然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客观对象从而获取事实资料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2、观察法的适用范围,观察法的适用范围很广,凡是幼儿呈现的任何行为现象均可作为观察目标 研究班级中幼儿之间的人际关系,幼儿交往活动的类型,儿童社会性发展水平,儿童的学习状态,师生之间的关系,儿童的言语发

13、展水平,计数能力,动作技能的发展过程,案例,3、观察法的优点,被观察者的行为比较自然、真实简便易行 不需要交谈比较灵活、机动,4、观察法的实施步骤,界定观察内容和选择观察方法制定观察计划和方案进入观察场地实施观察和记录整理和分析观察资料归纳、推论和说明研究结果,5、观察法的类型,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 叙述观察、取样观察和评价观察,是否借助仪器,直接观察是指观察者不借助仪器,凭借自身感觉器官直接去感知和描述客观事物的方法间接观察是观察者利用一定的科学仪器或其它技术手段对观察对象进行考察,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所研究的活动,参与观察是观察者直接参与被观察者

14、的活动,作为其中成员,通过与被观察者的共同活动从内部进行观察,又称局内人观察。非参与观察是观察者不直接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而完全以局外人或旁观者的身份进行观察,故又被称为局外观察。,观察内容是否有统一设计、有一定结构的观察项目和要求,结构式观察是观察者事先设计和考虑好观察计划、明确的观察指标体系、观察的程序和记录方法,制定出有关观察表格,并在实际观察活动中严格按照其进行观察记录。非结构式观察指观察者只有一个总的观察目的和要求,或一个大致的观察内容和范围,没有详细的观察项目,亦无具体的记录表格。,观察内容是否连续完整以及观察记录方式的不同,叙述观察指详细观察和记录事件或行为发生、发展的过程而获得

15、资料的方法日记描述法、轶事记录法和样本描述法等。取样观察指依据一定的标准选取被观察对象的某些行为表现进行观察或选择在特定的时间内进行观察记录来搜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时间取样观察、事件取样观察和行为核查表。评价观察指按照事先指定好的评价量表对被观察对象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并做出评价判断来搜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数字等级法、图表等级法等,6、非结构式观察的具体方法,实况详录法日记描述法轶事记录法,非结构式观察指观察者只有一个总的观察目的和要求,或一个大致的观察内容和范围,没有详细的观察项目,亦无具体的记录表格。,实况详录法,实况详录法 指在一段时间内(如一小时或半天内)在某种场景下持续地、尽可能详尽地

16、记录被观察对象所有的行为动作、言谈表现,包括其与环境及他人的相互作用和交往等情况的一种观察方法。,有人采用实况详录法研究13岁儿童言语的发展,他用录音机每周一次,一次l0分钟,记录被试的言语,然后对每次收集的儿童语句、词汇进行分类整理,最后概括出三岁前儿童言语发展的阶段。,实况详录法应用实例,观察对象:丽丽幼儿年龄:4岁观察地点:幼儿园教室观察时间:9:24一9:30活动内容:自由游戏,实况详录的一段现场记录,日记描述法,又称儿童传记法,即对同一名(个别)或同一组(少数)观察对象长期跟踪进行反复观察,以日记的形式描述性地记录其行为表现的观察方法。,达尔文对其儿子行为发展的观察日记,从他最初的反

17、射活动、恐惧和愤怒开始记录直到推理和道德等复杂的行为发展,并且与动物行为进行了比较。幼儿教育家陈鹤琴用日记方式记录了儿子陈一鸣自出生起的发展,观察了808天,发表了儿童心理之研究一书。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最早使用观察日记的方法对他不满三岁的孩子行为的观察研究,写成一个父亲的日记,案例,陈鹤琴:第69星期(第478天),智慧的发展:今天他玩一个木球滚到椅子下面,他就跪下去拿,不过椅子的档把他挡住了,他拿不着就喊起来,叫人来拿,但是没有人去帮他,后来他爬到没有档的一面拿到了。这里可以证明他的智慧已经发展得很高了。从前他拿不着东西就喊叫,并不能想去第二个办法来对付它,现在一个方法不成就想出第二来,第

18、二个不行又想出第三个来,当儿童智慧已经发展到这种地步的时候,做父母的不应当事事代他做,以免阻止他的智慧的发展。,轶事记录法,轶事记录法指观察者在观察过程中,以记事为主,对被观察对象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的一些典型行为或事件进行客观记录的一种方法。轶事记录法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儿童的个性特征,了解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探讨影响儿童发展的各种因素,有助于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干预。,7、结构式观察 的具体方法,结构式观察是有明确的观察目标、对象和范围,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和合理设计,并在实际观察活动中严格按照设计的步骤进行的可控性观察。,时间取样法事件取样法等级评定法,时间取样法,以时间作为

19、选择标准,重在记录行为出现与否,发生的次数。理论假设是:如果抽取充分多的时段,在这些时段中所观察到的行为就可以代表观察对象的一般行为,即有代表性的行为。观察准备工作 如:确定操作性定义、确定观察时间和时间间隔、规定记录系统等,帕顿根据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参与程度,将游戏分成6种活动类型:无所事事、旁观、单独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并对每一类型赋予操作定义,并设计了观察记录表。,案例,帕顿的一项有关学前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参与程度的研究,6种游戏类型的操作性定义,6种游戏类型的操作性定义,案例,时间取样法观察记录表,案例,帕顿在规定的游戏时间内,依次观察每个儿童一分钟,并根据儿童社会参与

20、程度、6种游戏类型的操作定义,判断每个儿童这一分钟的行为属于哪种类型,记入观察记录表。通过对一系列观察资料的整理分析,表明25岁学前儿童的社会参与程度随年龄的增长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即年龄较小的儿童往往喜欢单独游戏,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发展到平行游戏,再发展到社会化程度较高的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捣乱行为观察编码记录纸,案例,对一名儿童15分钟内具体活动的观察,管理=取书笔等文具,拿资料,做学习准备;无关活动=闲聊、捣乱、瞌睡;动手实践=画画、剪纸、做练习等。可了解该儿童课内进行的主要活动,以及哪些行为发生得多,哪些少。,案例,事件取样法,事件取样法是以特定的行为或事件的发生为取样标准,从而进行

21、观察的一种方法。,幼儿争执事件记录表,案例,经三个多月,58小时的观察,共记录了争执事件200例。观察结果是200例争执事件中68例发生于室外,132例发生于室内,平均每小时发生争执事件3、4次;争执时间持续1分钟以上的只有13例;平均争执持续时间不到24秒;室内争执持续时间比室外争执持续时间短;男孩争执多于女孩,攻击性水平也高于女孩;争执常发生在不同年龄组、相同性别的儿童之间;随年龄增长,争执事件减少,侵犯性质增强;几乎所有的争执都伴有动作、如冲击、推拉等,争执中,偶尔有大声的喊叫或哭泣,但无声争执占大多数,导致争执发生的原因往往是对占有物品的不同意见;大多数争执自行平息,往往是年幼儿童被迫

22、服从年长儿童或年长儿童自愿退出争执;争执平息后,恢复常态很快,无耿耿于怀、愤恨的征候。,等级评定法,等级评定法是对观察对象进行观察后,用等级评定量表对所观察的行为事件的特征加以评定的一种方法。记录方式可以用等级(优、良、中、差)或字母和数字(A、B、C、D或l、2、3、4等),也可以用词语描述(完全达到、基本达到、不合格等),幼儿园教师教学情况评定量表,案例,课堂观察评价表,案例,课堂观察评价表,案例,8、运用观察法的基本要求,1.紧扣观察目的,拟定可行的计划2.坚持观察的客观性和全面性3.观察对象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4.与被观察者建立良好的关系 5.观察要与分析相结合6.努力减少观察活动对被观

23、察者的影响7.努力减少观察误差,9、教育观察报告的写法,(1)标题(2)前言(3)观察方法与过程 观察时间与对象、观察方式方法、观察工具、观察步骤、记录方法等。(4)观察结果(5)分析和讨论(6)结论,(二)叙事研究法,(二)叙事研究法,1、教育叙事研究法的含义2、教育叙事研究法的特点3、教育叙事研究法的优势4、教育叙事研究法的类型 5、教育叙事研究法的基本过程6、教育叙事研究的写作方式和技巧,1、教育叙事研究法的含义,“叙事”是叙说按时间先后顺序所发生的事情或事件。“叙事研究”就是通过叙述故事的形式所进行的一种研究方法。“教育叙事研究法”就是通过教育主体的故事叙说来描绘教育行为、进行意义建构

24、并使教育活动获得解释性意义理解的一种质的研究方法。,故事里有真情,故事里有真理,故事里有真的生命。,有一天,耿蕾发现蜗牛拉出了红色的粪便。于是,她立刻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大家。可是,有的孩子说那是血,有的孩子说那是屎。我问:“为什么说是屎而不是血呢?”一个孩子说:“它是一圈一圈的,像大便一样。血不会是一圈一圈的。”通过仔细观察,多数孩子判断蜗牛拉的是粪便,可是,对蜗牛为什么会拉红色的屎感到不解。于是,我启发道:“大家想想,屎是怎么形成的?”孩子们说:“吃了东西拉出来的。”我又问:“你们还记得蜗牛昨天吃什么了吗?”大家异口同声地说:“草莓。”这时有个孩子恍然大悟地说:“噢,我知道了。草莓是红的,蜗牛

25、吃了草莓,拉的屎是红的。”有的孩子不信,有的说应该试一试。我支持了孩子们试一试的想法,并为他们提供了几个小托盘。孩子们自愿结合成四组,每组选择不同颜色的食物进行关于“蜗牛的食物与粪便”的实验活动。,案例,第一组选择白色的纸(纸的原材料是芦苇秆,在探究蜗牛吃什么时,幼儿已有蜗牛吃白纸的经验)。第二组选择黄色的橘子。第三组选择绿色的菜叶。第四组则提供红色的西红柿。通过两天的喂养观察,孩子们惊讶地发现:吃了什么颜色的食物,蜗牛就拉什么颜色的粪便。于是,我告诉小朋友:因为蜗牛的肠胃很简单,不能完全将食物消化,所以粪便的颜色与吃的食物的颜色很相似。该教育故事生动地告诉人们:在活动中肯定幼儿的发现和探索,

26、让幼儿在观察、比较中学习和积累经验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案例,“幼儿园无小事,事事是教育”,特点,2、教育叙事研究法的特点,3、教育叙事研究法的优势,从教育行为涉及的内容,4、教育叙事研究法的类型,“教学叙事”是“故事议论”的一种文体,是教师反思自身教育教学行为的一种形式。,“管理叙事”是以讲故事的形式进行,而且故事直接来源于园长的管理经历,其意义在于把教育理念引入到教育管理经验中,通过反思教育管理行为探索教育规律,升华教育理论,促进自身专业发展。,从叙事主体,4、教育叙事研究法的类型,从叙事内容,4、教育叙事研究法的类型,从叙事内容,5、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过程,5、教育叙事研究的基本过程,

27、自我叙事,6、教育叙事研究的写作方式和技巧,“故事+议论”,与教育论文的区别 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附以论证 以叙事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说明和议论与教育实录的区别 有闻必录有所选择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 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预期,没有结果 对已发生过的事件的反映,是写在教之后,有结果。与本人业务自传的区别 重在因人记事重在因事述理。,6、教育叙事研究的写作方式和技巧,陈述式:使用“白描”的记叙手法,尽量原原本本展现事件的本身。最后阐述自己的观点,揭示教育规律。叙议式: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叙,就是叙述教育教学中的事情和故事;议,就是针对所叙的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比较式:将两种或几种教育

28、现象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以期得到启发,提高对教育教学的认识。点评式:请他人对其中某些环节或某些细节进行点评。启发读者思考,或引起争鸣。质疑式:就是阅读了别人撰写的叙事后,对文本中的某些观点或情节提出不同的意见或看法,与作者进行商榷或讨论。反思式:在叙述教育教学过程后反思自己的做法,这是教育教学叙事的另一种常见的写作形式,作者正是在反思中提高了认识,读者也正是在反思中受到启发。,写叙事研究的文章有以下几点要注意:,三、“园本教研”怎样去研究?方法,(一)教育观察法(二)叙事研究法(三)行动研究法(四)经验总结法,小中见大信手拈来皆成文章,(三)行动研究法,(三)行动研究法,1、教育行动研究法的定义

29、2、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程序3、教育行动研究报告的撰写,1、教育行动研究法的定义,教育行动研究法就是教育实践工作者在教育理论专家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的针对日常教育教学情境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行系统探究,以提高教育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方法或研究模式。,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在行动研究中改进和提高,幼儿教师在指导学前班幼儿学习活动时,发现有一些孩子不会用笔、写字姿势不正确,教师就可以“我怎样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主题进行研究。在研究中一边运用适当的方法实施改善措施,一边在实施过程中反思措施是否运用得当,幼儿已有问题的改善效果如何,这种一边研究一边反思的方法就是行动研究方法。,学前教育行动研究

30、是指情境参与者(如教师)以学前教育情境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主题,与专家学者或其他相关人员协作,在这一情境中边研究边反思,以解决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案例,2、教育行动研究法的基本程序,关于解决大多数儿童歌唱走音问题的行动研究过程,1、发现问题某教师在新学期接受了一个由其他教师执教的中班后,发现该班大多数儿童在唱歌时严重走音,其中在唱某三首歌曲时走音的情况特别严重。2、反思(诊断问题原因)经与年级教育小组其他教师共同讨论,推断其原因可能是:该班在小班阶段教师教歌曲的进度太快,致使儿童没有能够真正掌握。3、计划(提出解决方案)经共同讨论后提出:该班暂时不教新歌,而将这三首歌曲全部重新教唱,并且在教唱

31、时特别使用分句教唱,反复听,反复模唱的方法,以避免唱错音和唱走音。4、行动(施行计划方案)该班教师按计划认真地重新教唱三首歌曲。,案例,5、观察(问题的解决情况)在施行过程中,教师注意观察并记录每次教唱的效果。发现儿童对反复学唱过的歌曲没有兴趣,学唱活动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消沉、烦燥。在反复倾听、模唱个别句子或个别音的时候,儿童可以暂时达到不走音的要求,但是一旦将全曲连贯起来唱,往往又会按照习惯的方式唱错音或唱走音。有时即使在反复训练后,当时可以做到连贯歌唱也不走音,但当隔了一段时间后再唱这首歌时,又会回复到原先的走音状况。经一再反复训练后,仍旧不能改善这三首歌曲的走音状况。6、反思(第二

32、次诊断)年级教育小组再次讨论,推断其原因可能是:因儿童对这几首歌曲已形成了错误的定势,很难予以纠正。所以不能再唱。,关于解决大多数儿童歌唱走音问题的行动研究过程,案例,7、计划(再次提出解决方案)经共同讨论决定:该班放弃对这三首歌曲的反复训练,改教其它新歌曲。8、行动(施行新方案)该班教师按新方案教唱新歌曲,并请幼儿园比较有经验的教师到场旁听。9、观察(问题解决情况)在施行过程中,发现儿童仍旧容易唱错音和唱走音。同时,执教教师和旁听教师都发现:该班儿童学习歌唱的方法有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在:该班儿童没有倾听范唱的习惯,教师(或录音)磁带一唱,儿童马上就跟着一起唱;该班儿童没有倾听监测自己歌唱声音

33、的习惯,一开口就用很大的声音唱,而不注意自己的歌声范唱的歌声、伴奏的琴声是否一致。,关于解决大多数儿童歌唱走音问题的行动研究过程,案例,10、反思(第三次诊断)经共同讨论推断:该班儿童不会倾听,总是在尚未形成正确、清晰的声音表象之前就开口唱,这是造成容易唱错音唱走音的重要原因。该班儿童不会用适中的音量歌唱,不会监听自己的歌声,总是只顾唱不顾听,没有反馈调节的过程,这是造成唱错音唱走音的情况难以避免和纠正的重要原因。11、计划(再次提出解决方案)经共同研究后决定:以培养该班儿童良好的学习歌唱的习惯入手,坚持要求儿童先听、反复听,听熟了再开口唱;坚持要求儿童用适中的音量歌唱,并且反复提醒儿童边唱边

34、注意倾听教师的范唱、伴奏和其他儿童的歌声,力求和大家的声音协调一致。12、行动(实行新方案)该班教师认真实行新方案,并请幼儿园比较有经验的教师经常到场旁听,指出教师指导中没有注意的问题。13、观察(问题解决的情况)经过一段时间,该班教师和旁听教师认为: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14、总结该班教师与有关人员一起总结研究工作的全过程,撰写研究小结,并将研究结论向有关人员报告。,关于解决大多数儿童歌唱走音问题的行动研究过程,案例,3、教育行动研究报告的撰写,问题的发现-问题的症结-问题的解决-反思与讨论观察与检讨-对策与行动-效果与反思现象-原因-对策-结果现象与观察-诊断与分析-措施与效果,(四)经验总

35、结法,1、经验总结法的定义,学前教育经验总结法是指在不受控制的自然状态下,对幼儿教师和实践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先进教育工作经验进行分析概括,使之上升到幼教理论高度的科学的总结性研究的方法。,如何教育那些任性、撒泼、攻击性行为较强的幼儿?一位幼儿园老师在教育专家的指导下,将其教育这一类孩子的经验,总结为首先深入了解教育对象的个性特点,进而,紧紧抓住情感这条线,激发孩子爱的情感;创设情境,诱导儿童;把握教育时机,不断提高要求,并上升到爱的教育理论。在亚太地区幼儿教育研讨会上作报告。,案例,2、教育经验总结的操作步骤及写法,教育经验总结的写法,分析法 按序介绍法 部分联合写作法 倒序法,分析法:,按序介绍法,部分联合写作法,倒序法,3、撰写教育经验总结应写明白的主要内容,(1)选题过程和目的(2)经验的内容是什么(3)经验如何实施(4)经验的实际效果怎样,4、撰写教育经验总结应注意的问题,1.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或中心思想。2.要说明获取经验过程中的指导思想和教育理论依 据。3.经验的介绍要尽量详细具体。4.经验的效果要实事求是。,做专业的幼儿教师,你的人生会更棒!,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