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案例分析举例.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64161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30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案例分析举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教育案例分析举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教育案例分析举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教育案例分析举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教育案例分析举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案例分析举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案例分析举例.ppt(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育案例分析举例,例1:“借分”引出的思考 第一次月考后的一天中午,我的一位学生拿着试卷,指着试卷上的一处打叉的地方认真地对我说:“这种答题方法是正确的,不应扣1分。”我耐心地给他解释为什么是错的。他点了点头,但脸上仍然未“阴转晴”。这时我拿起笔给他加上了1分,原来的59分变成了60分。我对他说:“这次借给你1分,下次考试把分再还回来。”他脸上立即有了笑容,连声说了几个“谢谢”,满意地走了。,期中考试后的一天中午,这位学生又来到办公室,拿着试卷郑重地对我说:“老师,这次考试我考了65分,第一次月考时我借了1分,现在还回来,请扣去1分。”看着他一本正经的脸,我笑了,对他说:“看到你学习进步了,我

2、非常高兴,这1分就不用扣了。”接着,又问这位学生,第一次月考时,为什么要争那1分?”他说出自己的理由:“59分和60分就是不一样,多了这1分就及格了,在高中及格是很不容易的,用同学们的话说就是差一个档次。您给我多加了一分,给了我脸面,在班里好见同学,回家也不至于愧对父母。从那以后,我在心里常常告诫自己要努力学习,不辜负老师的期待和信任,信守自己对老师的承诺,一定要取得好成绩,把借的那1分还回来。学习有了动力,学起来就有了兴趣、劲头,也轻,松多了,考试成绩便有了很大提高。”听了他的话我非常高兴,但没有表露出来,而是严肃地对他说:“分数不是评价一个学生的唯一标准。考试要看分数没错,但考试不仅仅是为

3、了分数。学习效果是要靠考试来评估,但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考试,为了分数,为了老师,为了父母,为了自己,应有更深层的含意。”那个学生点了点头说:“我今后要更加努力地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将来做一名学有所成为社会做贡献的人,创造自己的人生。”在以后的课上,我发现这名同学专心听课,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对学生争1分而满足虚荣的事,教师可从两方面处理,一是批评教育,以理服人;二是因势利导,以情动人。学生登门求分虽然动机不算纯,却也是关注学习的一种表现。高中生的心理还是比较脆弱的,在考得不好的情况下,需要老师的理解、同情和鼓励。有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在知识学习中,学习效率除受智力因素、

4、环境因素、教师的引导和制约外,还受非智力因素,如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因素的制约。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喜爱、信任、关注、赞扬、鼓励时,就会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并在这种满足中发展自我价值,激发出上进的力量和信心。反之,一旦产生被遗弃感、自卑感,以及怨恨、敌对、愤怒等情绪,,以至彻底丧失上进心而自暴自弃,并形成忧郁、自卑、怯懦、孤僻、冷漠、暴躁等不良性格,就会严重影响学习。初为人师的我,要对学生倾注全部的热情,因此我选择了因势利导,以情动人。我认为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的转型:由管理型向父母型转变。当出现问题时不要只批评学生,而是应该理解他、支持他,更重要的是引导他。面对学生前来“借分”,与其迎头批评,用

5、一番大道理来教育学生,不如将理解、鼓励、信任和支持给学生,利用其关注成绩这一点来引导他,让他从“借分”中体验老师的良苦用心和倾注的情感,从而转化成为努力学习的内驱力,以学习成绩的进步和提高来回报老师的鼓励和支持。一借一还可以巧妙地运用期待效应和情感激励,使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了动力、定向、引导、维持、调节、强化的作用。初为人师的我很高兴自己作出了正确的选择。,例2:模仿孩子的天性 案例:在开学初,一天下午班里的学生在做眼保健操,这时班里的王新歪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嘴里还哼着歌,让我看着真“撮火”。于是我点了他的名字。“王新,赶快做眼保健操,现在不做以后你的眼睛要坏的。”正在这时,下节课的白

6、老师来到班里做课前准备。这时王新马上举起手来问我:“李老师,为什么白老师不做眼保健操,你不批评她?做眼保健操不是很有好处吗?那您为什么不让白老师做,你不希望白老师好吗?”“老师是成人,眼睛已经定型了,做不做眼保健操都无所谓了,你们不一样,赶紧做吧。”我困难地回答。,分析: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是一种学习方式。孩子好模仿的特点,常常与好奇心有关,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也玩什么;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就想要什么;看到别人做什么,自己就做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接触事物范围的扩大,知识经验的积累,孩子开始模仿电影、电视、故事及身边中的人物形象。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抓住学生的这种天性,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当时

7、,我刚刚听到王新说这句话时挺诧异的,当了这么久的老师头一次有学生这样问我。不过现在回过头来想想,其实非常符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特点。他们在这个阶段对什么都很好奇,做事总是爱问为什么。,当我还在沾沾自喜,认为机敏地回答了他的问题时,我已经失去了一次很好的教育学生的机会。从学生的问话中我可以深深地感受到现在的学生更加看重的是老师对自己的公平对待。不管孩子的年龄大小,都能反映出学生的一种平等观念,即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当首先做到。教师能够以身作责,学生在接受要求的同时,也从教师的做法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就使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相一致。使教育要求能够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要求,自觉的行为。反之教师言

8、行不一致,将导致学生认知和行为冲突,形成说一套做一套的性格。如果当时,我能马上跟着学生一起做眼保健操,并向学生解释白老师正在为下节课做准备的话,学生的心态会平稳,以后一定会更好地做眼保健操,同时还能在学生心中树立一个正确的模仿对象,不至于使这次的教育过程流于说教。,例3:一次成功的班会今年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三年,也是我第一次带高三毕业班。作为班主任,我深感肩上的担子又加重了。升入高三的第一次月考如期而至。学生面对高三的第一次考试,多少有些茫然和紧张。考试结果很快揭晓了,作为普通班,我们班的总体成绩基本令人满意。拿到成绩后,我开始思索:对月考后的结果是要进行必要的总结的,但是采取什么样的形式才能真

9、正收到预期的效果呢?如果还是常规性的表彰、发奖,对于那些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就失去了参与的动力。所以,我决定策划一次特别的月考表彰,一次让全班所有人都参与其中的主题班会。首先,要做好活动前的各项准备:1.确定表彰名单。既然是高三第一次月考的表彰会,当然要对成绩突出的学生进行表扬,于是我和班委商量决定,给班级总分前十名、各科成绩第一名发奖。,但是,只表扬先进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鼓励那些学习上有进步的同学。所以,我又把本次考试与高二期末考试成绩进行了对比,挑选了8名进步幅度最大的同学。我们要把这些同学树立成班级在学习方面的榜样,促使学生把他们当作自己赶超的对象。2.进行班会整体构思。经过认真的思考以及

10、与班委的沟通,我们初步决定把这次表彰会定名为“身边的榜样”,然后按照内容将班会分成三个部分:第一、第一次月考表彰。主要是对在本次考试中表现突出的同学进行表彰颁奖。第二、结成互助小组。就是按成绩结成一帮一学习小组。第三、自我激励。全班共同演唱一首励志歌曲。3、物质准备。包括购买奖品、学生制作相应的演示文稿等。我们请班里擅长电脑制作的同学,把整个班会的过程用powerpoint进行演示,将获奖同学的照片、座右铭、学习经验编辑进去,利用电脑直观地展示给大家。同时,准备21,个有象征意义的成语,把成语分别写在21条彩纸上,再把每条成语分成两半备用。其次,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召开表彰班会。在悦耳的音乐声

11、中,拉开了班会的序幕。随着主持人的一一介绍,班级总分前十名学生的照片、座右铭出现在大屏幕上,作为本次考试的状元、榜眼、探花,前三名分别谈了自己的成功经验和对所有同学的鼓励,热烈的掌声随之响起。紧接着是单科状元的颁奖。每名状元都把自己在本学科的学习经验写成了一首四句话的打油诗,既切中要害,又幽默风趣,赢得了大家的赞许。随后,是对进步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当屏幕上出现一名同学的照片时,伴随着一声爆炸声,该生的上升名次突然现身,学生们都被这出人意料的效果吸引住了。在表彰颁奖渐入佳境的时候,班会自然而然进入第二阶段。在学生进场之前,我们已按照学习成绩把全班54个人分成了两大组,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同学为一

12、大组,每人抽了一张签,是一个成语的前半部分。每个上场抽签的同学,把签,上的内容念出来,此时,座位上必定有一个同学手中签上的内容刚好和他凑成一个成语,于是,这两个学生就组成了一个学习互助小组。成语的内容都是经过精心筛选的,富有一定象征意义的,比如马到成功、奋发图强、精益求精等等。这个环节主要是想突破传统意义上的老师制定结成互助组的形式,让整个过程充满悬念,同时,由于结组的随机性,使原本可能不熟悉的同学得到了互相了解的机会。我们给这个环节起了个名字,叫“请让我来帮助你”。最后,在主持人的带领下,全班同学唱起了“真心英雄”,悠扬的旋律,充满寓意的歌词,使班会的气氛达到了高潮。通过这次特别的表彰会,我

13、们班的学习气氛更加浓厚了,同学间互帮互助的意识加强了,很多学生私下里表示:下次月考一定要赶超这次被表彰的同学。,这次的班会之所以取得成功,恐怕与其新颖的形式是分不开的。由此我想到,作为班主任,善于抓住有利的时机对学生进行教育是必要的,更重要的是,采取什么样的教育形式。考试后的表彰年年搞,但简单的表扬发奖已经被学生厌烦了,少数人激动,多数人麻木,不是表彰的最终目的。而只有动动脑筋,改变一下表彰的形式,调动起所有人参与的热情,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所以,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站在德育工作的最前线,理应不断学习,不断探索,让自己培育的花朵健康、美丽地绽放!,例4:对学生的爱一、案例背景简介一年前,我当初

14、三班主任时,班里有个学生沉迷网络,几乎夜不归宿。家长痛心不已,却毫无办法。请求老师给予帮助。我了解这位学生,过去聪明好学,成绩不错。只是由于家庭的某种变故,使他一下子消沉起来,厌学厌家,甚至有点厌世,沉迷网吧以求麻醉自己。这孩子文字功底很好,爱读一些禅书,时不时在作文中使用一些禅语。我决定利用这一特点与他交流。,二、案例过程叙述我第一次在网吧找到他,将他带回办公室。他除了沉默之外没任何回应。临走时在桌子上留了张纸条。上面写了四句谒语“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抛却烦恼,我是悟空。”这里的悟空并不是指西游记里的孙悟空,而是含蓄地向我表明了自己看破红尘,悟到“一切皆空”。我考虑良久,给他回了一首“色原是

15、色,空未必空,心有西天,我是唐僧”。一语双关地告诉他:你不是说自己是“悟空”吗?我就做“唐僧”。历尽千辛万苦也不放弃,一定要把他带到“西天”这个目的地。学生后来又回了一首“身入虚幻地,心牵网络台。独善清净地,不愿沾尘埃”。,我看出他态度已有所松动,紧接着回他“虚幻何为地,网络是非台。尘缘原未了,何以脱尘埃。”这次他没有立即回复,而是隔了几天才给我送来,这次写的是“尘埃复尘埃,俗世不可耐。试问为师者,何处觅天台?”暴露出内心的痛苦和矛盾,以及目前犹疑不决的挣扎状态。我趁热打铁立即鼓励他“人世即天台,奋斗福门开。我劝出世者,亲人盼归来”。就这样你来我往笔谈了一段时间,终于使他迷途知返,后来这个孩子

16、给我写了这样一首诗“少年多怀苦与悲,网迷今日把家回。只原春风常化雨,润我心田又一回”。,我是个语文教师,不间断地担任班主任。几十年的教书育人生涯,使我对学生、对教育爱有着一份独特的理解。一天,班里一位学生和科任老师发生了冲突,科任老师可能说话稍稍过火了一些,学生一时激愤,气急痰涌,冲着老师离去的背影“呸”吐了一口。不料正好吐在刚刚走进教室的我面前。我一时没有弄清怎么回事,不由得一惊,学生也楞住了,想解释却又不知从何开口。干脆不吭声了,一幅“我就是吐了,怎么样?!”的表情。班里的气氛也变得空前紧张起来,大家都拭目以待,刘老师将怎么面对这个意外?,关键时刻,我充分发挥了语文教师的能力,沉吟了片刻,

17、随口说出四句诗“往日常享注目礼,不料今日痰驻足,不敢有损圣洁地,只好俯身擦痰污”。说完,从口袋里掏出纸巾,擦去地上的痰迹。转过身来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字“亵渎”。面对大家惊愕的眼神,我说:“有痰在喉,不吐不快,吐痰的人一定有自己的理由,但无论什么样的理由,都不能亵渎自己和别人。人不自辱,方能自强。上课吧。”下课后,那个同学找到了我,惭愧地说:“老师,我想到了各种各样的处理方式,停课、写检查、处分、请家长,就是没有想到您会自己擦掉痰迹,我错了,我不敢保证别的,但我保证以后再也不任性了。”,【评析】师德的核心是热爱学生,师爱是教师特有的情感,是教师高尚道德情操的表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不是一句

18、空话,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其实学生经常会有过错或偶然不端之举,对此教师应多怀谅解之心,因为宽容也是一种教育。一般来说,学生有了过错,总希望得到教师的原谅,并愿意改正。如果此时教师施之以训斥,就会使学生产生一种逆反心理,尽管表面依顺了,口服心不服,这实际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注意对学生正当的宽容,使学生由此透视到潜藏在教师内心深处的信任和尊重,使他们受到一次美好情感的体验,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宽容中所蕴含的了解、信任,表明了教育者对自己和教育对象有强烈的自信心,也渗透了教师对教育事业、对孩子们的爱。,hh,当然,宽容不是无原则的迁就,更不是纵容。宽容和严格要求是一致的.,宽容里蕴藏着教师无言的希望和要求,这一切,学生在感激和愧疚之中一定能够体会出来,并把它上升为自己的要求来指导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