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专题5 类型5word.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64786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部分 专题5 类型5word.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2部分 专题5 类型5word.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2部分 专题5 类型5word.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2部分 专题5 类型5word.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部分 专题5 类型5word.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部分专题五类型五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1(2018淮安)某课外活动小组进行如下实验探究。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

2、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图1图2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

3、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1)验证物质的燃烧条件根据图1进行实验,实验现象如图所示。80热水的作用是_热源、隔绝空气_。比较现象a、c,得出燃烧的条件是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着火点)。(2)验证锌与铁的金属活动性相同条件下,取等质量锌粉、铁粉,根据图2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观察到锌粉表面产生气泡的速率比铁粉快,由此得到的结论是_锌比铁活泼_。实验结束后,发现U形管两边的金属粉末均无剩余,则硫酸剩余的情况可能是_AB_(填序号)。A左、右两边均有剩余B左边有剩余,右边无剩余C左、右两边均无剩余D左边无剩余,右边有剩余(3)测定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已知

4、H2CuO CuH2O)根据图3进行实验,反应后测得甲中玻璃管(含药品)质量减少a g,乙中U形管(含药品)质量增加b g。图3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ba)a(用含a、b的式子表示)。下列因素中,对测定结果有影响的是_AC_(填序号)。ACuO粉末不干燥BCuO没有完全转化为CuC没有丙装置2(2019桂林)一些金属易生锈,某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对金属锈蚀进行探究。【实验一】取5枚去油去锈的洁净铁钉,分别装入下表的试管中,进行实验。实验图示生锈时间8 min较长时间不生锈5 min3 min1 min(1)通过上述实验可知,温度越高铁钉生锈速率越_快_(填“慢”或“快”);在_酸性_(填

5、“酸性”“碱性”或“中性”)环境中铁钉生锈速率较快。【实验二】为探究铁锈的成分,用如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已省略)进行实验(每步反应和吸收均完全)。【查阅资料】无水硫酸铜能吸收水而变蓝,碱石灰既能吸收水也能吸收CO2。(2)请指出上图所示实验装置的一个明显缺陷:_没有尾气处理装置_。(3)加热前,先通入CO一段时间,目的是_排尽玻璃管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爆炸_。(4)将铁锈样品加热,样品逐渐变黑,无水硫酸铜逐渐变蓝,由此推知铁锈中一定含有_氢_元素,从而推断出空气中的_水蒸气_参加了铁生锈反应。【实验记录】铁锈样品的质量/g装置B的质量/g装置C的质量/g反应前23.2232.4198.2反应后

6、239.6211.4(5)根据上表数据推算,可确定铁锈的成分,用FexOynH2O表示。则n_4_;若缺少D装置,xy的值_偏小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实验三】镁带久置空气中,表面因锈蚀而变黑,此黑色物质是碱式碳酸镁、带结晶水的碳酸镁和氢氧化镁的混合物。(6)欲通过实验探究镁带在空气中锈蚀的条件,用如图所示装置,试管内可选用的物质如下:O2水CO2O2和CO2CO2和水O2和水O2、CO2和水至少需要选用_(填序号),才能达到探究镁带锈蚀的条件。(7)请写出镁带在空气中锈蚀,生成碱式碳酸镁Mg3(OH)2(CO3)2的化学方程式6Mg3O22H2O4CO2=2Mg3(OH)2(

7、CO3)2。3(2018宜昌改编)控制变量,设计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实验一:区分硬水和软水。(1)仪器a的名称为_胶头滴管_(2)本实验条件除了要控制所取硬、软水的体积相同外,还必须要控制_肥皂水的浓度及其量_相同(3)生活中常用_煮沸_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实验二: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4)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的样品中,观察到将小木条伸入呼出气体中_很快熄灭_,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空气中氧气含量比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多_实验三:探究决定氯化铁溶液颜色的粒子。(5)氯化铁溶液呈黄色。为了探究溶液中的哪种粒子使溶液呈黄色,小艳同学分析溶液中存在的粒子,选

8、择了一种试剂做对比,确定了决定氯化铁溶液颜色粒子,用作对比的试剂可以是_氯化钠(或硫酸铁)_溶液(6)另取氯化铁溶液于试管中,滴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上层清液无色,得出使氯化铁溶液呈黄色的粒子是铁离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NaOH=Fe(OH)33NaCl4(2018青岛改编)对比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请你参与下列探究活动并回答问题。【探究活动一】探究影响木炭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1)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_集气瓶_。(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为_剧烈燃烧,发出白光_,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说明了影响木炭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是_氧气的浓度_。【探究活动二】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3)同学们做了A试管和B试管的对比实验,发现B试管中固体可溶,A试管中固体几乎不溶。该对比实验说明了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溶剂的性质(或溶剂种类)。(4)同学们又补充了C试管所示实验,他们想探究的影响因素是溶质的性质(或溶质的种类)。【探究活动三】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碱溶液反应(5)分别振荡三个软质塑料瓶,观察到塑料瓶变瘪的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ABC_。(6)B瓶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瓶子变瘪,溶液变浑浊_,_对比A瓶与_C_瓶的实验现象,可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 Na2CO3H2O。第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