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第4版完整知识点期末考研.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65193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监测第4版完整知识点期末考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环境监测第4版完整知识点期末考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环境监测第4版完整知识点期末考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环境监测第4版完整知识点期末考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环境监测第4版完整知识点期末考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监测第4版完整知识点期末考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监测第4版完整知识点期末考研.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绪论一、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1.概述(I)环境监测的定义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2)环境监测的过程现场调查一监测方案制订一优化布点一样品采集一运送保存一分析测试一数据处理一综合评价等。(3)环境监测的对象包括反映环境质量变化的各种自然因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有影响的各种人为因素、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的各种成分。2,环境监测的目的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根据污染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污染源,研究和提供污染变化趋势,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收集环境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

2、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3.环境监测的分类(1)按监测目的分类监视性监测(又称例行监测或常规监测)对指定的有关项目进行定期的、长时间的监测,以确定环境质量及污染源状况,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衡量环境标准实施情况和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特定目的监测(又称特例监测)(见表1-1)表1-1特定目的监测的种类类型适用条件污染事故监测在发生污染事故,特别是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时进行的应急监测仲裁监测主要针对污染事故纠纷、环境法律执行过程中所产生的矛盾进行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包括对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和环境保护工作人员的业务考核、上岗培训考核

3、,环境检测方法验证和污染治理项目竣工时的验收监测等咨询服务监测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生产单位所提供的服务性监测研究性监测(又称科研监测)研究性监测是针对特定目的的科学研究而进行的监测。(2)按监测介质对象分类可分为水质监测、空气监测、土壤监测、固体废物监测、生物监测、生态监测、噪声和振动监测、电磁辐射监测、放射性监测、热监测、光监测、卫生(病原体、病毒、寄生虫)监测等。二、环境监测的特点及技术概述1.环境监测的发展(见表12)表1-2环境监测发展过程的监测类型展型发类特点被动监测环境科学在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发展;最初危害较大的环境污染事件主要是由化学毒物所造成,因此产生了对环境样品的化学分

4、析动测主监在时间和空间上对特定区域范围内生态系统进行系统的观测和测定,为合理利用资源及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依据自动监测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建立;在地区布设网点或在重点污染源布设监测点,进行在线监测1.环境污染和环境监测的特点(I)环境污染的特点时间分布性,是指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污染因素的排放强度随时间而变化。空间分布性,是指污染物和污染因素进入环境后,随着水和空气的流动而被稀释扩散,不同空间位置上污染物的浓度和强度分布是不同的。环境污染与污染物含量(或污染因素强度)的关系,是指污染因素对环境的危害有一阈值,即有害物质引起毒害的量与其无害的自然本底值之间存在一界限。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是指环境作为一个由

5、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和非生物所组成的复杂体系,必须考虑各种因素的综合效应,见表1-3。表1-3综合效应的类型用型作类定义单独作用当机体中某些器官只是受到混合污染物中某一组分的危害,没有因污染物的共同作用使危害加深时口Hu力ffn相作混合污染物各组分对机体的同一器官的毒害作用彼此相似,且偏向同一方向,当这种作用等于各污染物单独作用的总和时乘用相作当混合污染物各组分对机体的毒害作用超过单独作用的总和时拮抗作用当两种或两种以上污染物对机体的毒害作用彼此抵消一部分或大部分时环境污染的社会评价,与社会制度、文明程度、技术经济发展水平、民族的风俗习惯、哲学、法律等问题有关。(2)环境监测的特点综合性

6、a监测手段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及生物物理等一切可以表征环境质量的方法。Ix监测对象包括空气、水体(江、河、湖、海及地下水)、土壤、固体废物、生物等客体。c.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综合分析时,须涉及该地区的自然和社会各个方面情况。连续性由于环境污染具有时间、空间分布性等特点,只有坚持长期测定,才能保持前后数据的可比性,同时从大量的数据中揭示其变化规律,预测其变化趋势。追溯性为使监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准确度,并使数据具有可比性、代表性和完整性,需有一个量值追溯体系予以监督。为此,需要建立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体系。(3)监测技术概述化学、物理技术对环境样品中污染物的成分分析及其状态与

7、结构的分析,目前,多采用化学分析方法(重量法、容量法等)和仪器分析方法(光谱法、色谱法、电化学法、放射分析法和流动注射分析法等)。生物技术包括测定生物体内污染物含量,观察生物在环境中受伤害所表现的症状,通过测定生物的生理生化反应,生物群落结构和种类变化等,来判断环境质量。监测技术的发展(见表1-4)表1-4检测技术的发展监测对象内容无机污染物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用于对20多种元素的分析;原子荧光光谱法用于切对荧光具有吸收能力的物质有毒有害有机污GC-MS用于VoCS和S-VOCS及氯酚类、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PAHs、二嗯英类、PCBS和PoPS的分析;HP1.C用于PAHs、苯

8、胺类、酰酸酯类、酚类等的分析;IC法用于可吸附有机卤化物(AOX)、总有机卤化物(ToX)的分析区域至全球范围的监测管理监测网络及点位的研究,监测分析方法的标准化,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数据传送和处理的计算机化(1)环境优先污染物和优先监测优先污染物定义指通过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序,从中筛选出的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可作为监测和控制对象的污染物。优先污染物特点难以降解,在环境中有一定残留水平,出现频率较高,具有生物积累性,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三致”)性质、毒性较大,目前已有检测方法。优先监测的发展美国是最早开展优先监测的国家。“中国环境优先监测研究”亦已完成,提出了“中国环

9、境优先污染物黑名单”,见表1-5,包括14个化学类别共68种有毒化学物质,其中有机物占58种。表1-5中国环境优先污染物黑名单化学类别名称1.卤代烧(烷、烯)类二氯甲烷、三氯甲烷A、四氨化碳A1,2-二氨乙烷Aj,1,1-三氯乙烷、1,1,2-三氯乙烷、1,1.2,2-四氯乙烷、三氯乙烯八、四氯乙烯A、三澳甲烷A2.笨系物笨,甲笨A、乙笨A、邻二甲笨、间二甲笨、对二甲笨3.氯代茶类融朱A、邻二氯笨A、对二氯笨A、六氯笨4.多H联率类多氯联莘A5.酚类笨酚八、间甲酚A、2,4-二氯酚A,2,4,6-三氯酚1五弧的A、对硝基酚A6.硝基笨类硝柒紫6、对硝基甲笨A、2,4-二硝菸甲茉、三硝茶甲笨、对

10、硝菸氯笨A、2,4-二硝基氯笨A7.率胺类聚胺A、二硝基茶胺A、对硝基笨胺A、2,6-二氨硝基款胺8.多环芳嫌秦、荧蕙、笨并6英蕙、荤并英蕙、笨并0在A、第并1,2,37,司能律并8,八用非9.歆酸缁类舱酸二甲酯、Itt酸二丁酯A、配酸二辛的八10.农药六六六A、滴滴涕、敌敌畏&、乐果A、对黄、甲基对硫磷A、除草ST、敌百虫A11.丙烯图丙烯筋12.亚硝胺类N-变硝落二丙胺H-亚硝基二正丙胺13.M化物机化物A14.重金属及其化合物珅及其化合物、锹及其化合物。、镉及其化合物A、格及其化合物A、钢及其化合物、铅及其化合物A、汞及其化合物A、镖及其化合物、铃及其化合物A三、环境标准1 .中国环境标

11、准体系(见表1-6)表16中国环境标准体系类别内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环境质量标准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是衡量环境质量的依据、环保政策的目标、环境管理的依据,也是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基础污染物排放标准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以及采用的污染控制技术,并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对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生污染的各种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一般乂称污染物控制标准监法境方准环瞅1.,为监测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规范采样、样品处理、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等所作的统一规定标品境样准环准材为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对用于量值传递或质量控制的材料、实物样品研制标准物质,形成标准样品环境基础标准对环境标准工

12、作中,需要统一的技术性术语、符号、代号(代码)、图形、量纲、单位,以及信息编码等所作的统规定地方环境保护标准通常增加国家标准中未作规定的污染物项目,或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污染物浓度限值;在执行方面,地方环境保护标准优先于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国家环境保护行业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分为综合排放标准和行业排放标准。综合排放标准与行业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行业排放标准优先执行2 .标准和技术法规的关系(见表1-7)表1-7技术法规和标准之间的关系法律属性强制性自愿性执行保障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制定主体政府部门或立法机构所属领域的技术专家发布主体政府部门或立法机构标准化机构内容技术规定+行政管理规定技术

13、规定体例法律语言+技术专业语言技术专业语言制定准则不一定与各方达成一致各方协商一致体系法律法规体系的组成部分技术性文件罚则不符合不准进入市场不符合可以进入市场时效性随时制定、随时取消有效期内持续有效对贸易影响大于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不及技术法规的作用针对性可对单一产品制定所属领域具有普遍性技术法规标准1 .水质标准(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见表1-8。表1-8水质类型及适用条件水质类型适用条件I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II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

14、稚幼鱼的索饵场等In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涧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N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V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般景观要求水域(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我国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和由卫生部颁布的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2001年)。(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是为了保证环境水体质量,对排放污水的一切企、事业单位所作的规定。按地表水域使用功能要求和污水排放去向,分别执行一、二、三级标准。(4)回用水标准我国正在逐步制定,已经颁布的有再生水回用于景观水体

15、的水质标准(CJ/T952000)和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2 .大气标准(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根据地区的地理、气候、生态、政治、经济和大气污染程度,划分了三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一类区,指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特殊保护的地区。二类区,指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三类区,指特定工业区。(2)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GB913788)(3)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5 .固体废物控制标准我国有关固体废物的控制标准如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84),城镇垃圾农用控制

16、标准(GB817287),有色金属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GB508585)等。6 .未列入标准的物质最高允许浓度的估算(1)参考国外标准发达国家由于环境污染而发生严重社会问题较早,因而研究和制定标准也早,并且一般也比较齐全,所以如能在已有的标准中查到,可作为参考。(2)从公式估算如果在其他国家的标准中查不到,则可根据该物质毒理性质数据、物理常数和分子结构特性等,用公式进行估算。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一、水体污染与监测1 .水体与水体污染(1)水体的定义水体是地表水、地下水及其中包含的底质、水中生物等的总称。地表水包括海洋、江、河、湖泊、水库(渠)、沼泽、冰盖和冰川水,地下水分为潜水和承压水。(

17、2)水体污染(见表2-1)表2-1水体污染的类型污染类型定义化学型污染废(污)水及其他废物排入水体的无机和有机污染物质造成的水体污染物理型污染排入水体的有色物质、悬浮物、放射性物质及高于常温的物质造成的污染生物型污染随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等排入水体的病原微生物造成的污染(3)水体自净指污染物进入水体中,被稀释后进行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和生物转化,如挥发、絮凝、水解、络合、氧化还原及微生物降解等,使污染物浓度降低的过程。2 .水污染监测的对象和目的水污染监测分为环境水体监测和水污染源监测。进行监测的目的为:对江、河、湖、库、集、海水等地表水和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经常性的监测,以掌握水质现状

18、及其变化趋势。对生产、生活等废(污)水排放源排放的废(污)水进行监视性监测,掌握废(污)水排放量及其污染物浓度和排放总量,评价是否符合排放标准。对水环境污染事故进行应急监测,为分析判断事故原因、危害及制定对策提供依据。为国家政府部门制定水环境保护标准、法规和规划提供有关数据和资料。为开展水环境质量评价和预测、预报及进行环境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手段。对环境污染纠纷进行仲裁监测。3 .监测项目(1)地表水监测项目江、河、湖、库、渠监测项目a.基本项目水温、pH、溶解领、高镒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重金属、氟化物、制化物、硫化物、挥发酚、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19、、粪大肠菌群。b.选测项目因地表水类型不同而有差别。如河流、湖泊的选测项目为总有机碳、甲基汞、硝酸盐(湖、库)、亚硝酸盐(湖、库)。海水监测项目将水质分为四类,检测项目主要为水温、漂浮物、悬浮物、色、臭、味、pH、溶解氧、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重金属等。(2)地下水监测项目(见表2-2)表2-2地下水监测项目项目类型内容必测项目pH、总硬度、溶解固体物、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挥发酚、制化物、高钵酸盐指数、氟化物、碑、汞、镉、铭(六价)、铁、钵、总大肠菌群选测项目色度、臭和味、浑浊度、氯化物、硫酸盐、重碳酸盐、石油类、细菌总数、硒、被、钢、锲、六六六、滴滴涕、总放射性、总B放射性、铅

20、、铜、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3)生活饮用水监测项目常规指标为能反映生活饮用水水质基本状况的指标。生活饮用水的常规监测指标见表2-3。表2-3生活饮用水的常规指标指标类型内容微生物指标四项,包括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菌落总数毒理指标15项,珅、镉、铭(六价)、铅、汞、硒、虱化物、氟化物、硝酸盐等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17项,色度、臭和味、浑浊度、pH、总硬度、铝、铁、镐、铜、锌、氯化物、硫酸盐、溶解固体物、耗氧量等放射性指标两项,总a放射性、总放射性非常规指标是根据地区、时间或特殊情况需要的生活饮用水水质指标。(4)废(污)水监测项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将

21、监测项目分为两类: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测定的污染物。在排污单位排放口采样测定的污染物。(5)其他行业用水水质监测项目农田灌溉用水,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中规定了29项监测指标。渔业用水,渔业水质标准(GBII60789)中规定了33项监测指标。4 .水质监测分析方法遵循灵敏度和准确度能满足测定要求,方法成熟,抗干扰能力好,操作简便的选择原则。(1)监测分析方法的三个层次A层次方法为国家或行业标准方法:B层次方法为统一方法:(:层次方法为等效方法,须经过方法验证和对比试验。(2)测定无机污染物的监测分析方法化学分析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光光度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

22、谱(ICP-AES)法;电化学法;离子色谱法;其他方法包括原子荧光光谱法、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一质谱(ICP-MS)法等。(3)测定有机污染物的监测分析方法气相色谱(GC)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P1.C)法;气相色谱一质谱(GC-MS)法;其他方法包括化学分析法、分光光度法、荧光光谱法、非色散红外吸收法等。(4)测定水和废水污染因子的方法主要有生物监测法、放射性监测法和污染物形态分析法等。表24列出了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中各类监测分析方法测定项目。表2-4各类监测分析方法测定项目方法泅定项目重量法悬浮物、溶解固体物、矿化度、或酸盐化速率、石油类容fit法酸度、琢度、溶解

23、气、CO?、总硬度、CM、氨氮、C1.、CN,S2、)D、B0D,、高隹酸盐指数、游禹氯和总氯、挥发酚等分光光度法Ag、A3、Bc、Ba、Co、Cr、Cu、Hg、Mn、Ni、Pb、Fe、Sb、Zn、Th、U、B、P、氨氮、N0;、N0;、凯氏氨、总氮、I、CN-,SOj-、S-、游离氯和总氯、浊度、挥发粉、甲醍、三氯乙醛、笨胺类、硝基藻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石油类等原子吸收光谱法K、Nn、Ag、Ca、Mg、Be、Ba、Cd、Cu、Zn、Ni、Pb、Sb、Fc、Mn、A1.、Cr、SeJn.TiS2-、S0:、Hg、AS等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K、Na、Ca、Mg、Ba、Be、Pb、Zn

24、、Ni、Cd、CQ、Fe、Cr、Mn、V、AAAs等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NO;,NO;、氨撇、凯氏氯、总氮、S等离子色谙法f.C.N0;、S0:、HPOr、P0:等电化学法电导率、&、pH、D0、酸度、碱度、F、CI、Pb、Ni、Cu、Cd、Mo、Zn、丫、8。10、可吸附有机囱化物、总有机卤化物等气相色谱法米系物、挥发性卤代炫、挥发性有机物、三氯乙醍、五氯的、城笨类、硝基苯类、六六六、滴滴涕、有机磷农药、阿特拉津、丙烯肪、丙烯醍、元索磷等高效液相色谱法多环芳烧、酣类、苯胺类、邻笨二甲酸酯类、阿特拉津等气相色谱-质谓法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苯系物、二氯酚和五氯酚、邻笨二甲酸格和己二酸度、

25、有机氯农药、多环芳烧、二喀英类、多氯联茶、有机锡化合物等非色敞红外吸收法总有机碳、石油类等荧光光谱法笨并花等比色法和比浊法、F-、色度、浊度等生物监测法浮游生物测定、着生生物测定、底栖动物测定、鱼类生物调查、初级生产力测定、细菌总数测定、总大肠菌群测定、炎大肠菌群测定、沙门氏曲属测定、粪链球菌测定、生物毒性试验、AIne8试验、姐妹染色体互换(SCE)试验、植物微核试验等(5)污染物形态指污染物在环境中呈现的化学状态、价态和异构状态。一定形态的污染物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转变为其他形态,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污染物形态分析常用的方法见表25。表2-5污染物形态分析常用方法方法内容接定直就法使用专一性的

26、化学方法或物理化学方法测定样品中污染物的各种形态离定分溯法将样品中不同形态的待测组分用物理方法(离心、超滤、渗析等)或物理化学方法(萃取、层析、离子交换等)先进行分离,然后逐一测定干法用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仪、核磁共振波谱仪等对颗粒状样品或生物样品进行非破坏性的形态分析论算理阳法一利用被研究体系的有关热力学数据进行计算,确定其形态的方法I.排污总量测量方法用某一时段污染物平均浓度乘以该时段废(污)水排放量即为该时段污染物的排放总量。(1)“浓度一时间”排放曲线如果污染物瞬时浓度与平均浓度的差异小于10%,可用瞬时浓度代表平均浓度;如果二者之差大于允许波动范围,但波动有规律,可用某一时段的等时混

27、合水样的浓度代表该时段的平均浓度;如果二者之差波动大而又无规律,则必须用比例采样器连续采样,由任一时段内采集的混合样测得的浓度为该时段的平均浓度。(2) “流量一时间”排放曲线当某一时段的平均流量与瞬时流量之差小于10%时,则该时段内任意时间测得的瞬时流量乘以该时段时间即为该时段的总流量;如果“流量一时间”排放曲线有明显波动,但有固定规律,可用某时段几个等时间间隔的瞬间流量计算出乎均流量,再乘以该时段时间求得总流量;如果“流量一时间”排放曲线既有明显波动又无规律可循,则必须连续测量流量,流量对时间的积分即为总流量。二、水质监测方案制订1 .地表水监测方案制订(1)基础资料的收集与实地调查基础资

28、料的收集a.水体的水文、气候、地质和地貌资料。b.水体沿岸城市分布、人口分布、工业布局、污染源及其排污情况、城市给排水及农田灌溉排水情况、化肥和农药施用情况等。c.水体沿岸的资源现状和水资源的用途,饮用水源分布和重点水源保护区,水体流域土地功能及近期使用计划等。d.历年水质监测资料等。实地调查在收集基础资料的基础上,实地调查可熟悉监测水域的环境,了解某些环境信息的变化情况,使制订监测方案和后续工作有的放矢地进行。(2)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布设布设原则a.根据水域尺度范围,考虑代表性、可控性及经济性等因素,确定监测断面类型和采样点数量,并不断优化,尽可能以最少的断面获取足够的代表性环境信息。b有大

29、量废(污)水排入江、河的主要居民区、工业区的上游和下游,支流与干流汇合处,入海河流河口及受潮汐影响的河段,国际河流出入国境线的出入口,湖泊、水库出入口,应设置监测断面。c.饮用水源地和流经主要风景游览区、自然保护区、与水质有关的地方病发病区、严重水土流失区及地球化学异常区的水域或河段,应设置监测断面。d.监测断面位置需避开死水区、回水区、排污口处,尽量选择河床稳定、水流平稳、水面宽阔、无浅滩的顺直河段。e.监测断面应尽可能与水文测量断面一致。河流监测断面的布设(见表26)表2-6河流监测断面布设断面类型设置目的设置位置背景断面评价一个完整水系污染程度基本上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河段对照断面了解流入

30、监测河段前的水体水质状况河流进入城市或工业区以前的河段,避开各种废(污)水流入处和回流处控制断面评价监测河段两岸污染源对水体水质影响排污区(口)下游,废(污)水与江、河水基本混匀处:流经特殊要求地区(如饮用水源地及与其有关的地方病发病区、风景游览区、严重水土流失区等)的河段削减断面了解受纳废(污)水水体的自净作用城市或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Om以外的河段有时为特定的环境管理需要,如定量化考核、监视饮用水源和流域污染源限期达标排放等,需设置管理断面。水凝方向疝:自京水厂收水点;。:污染源m:排污口;4一,:对照断面;8一犷、C一C、0一。、一厂一厂:控射断面;66,加3断面图2-1河流监

31、测断面设置示意图湖泊、水库监测垂线(或断面)的布设湖泊、水库通常只设监测垂线,当水体复杂时,可参照河流的有关规定设置监测断面。a在湖(库)的不同水域,如进水区、出水区、深水区、浅水区、湖心区、岸边区,按照水体类别和功能设置监测垂线。h湖(库)区若无明显功能区别,可用网格法均匀设置监测垂线,其垂线数根据湖(库)面积、湖内形成环流的水团数及入湖(库)河流数等因素酌情确定。Q受污染物影响较大的重要湖泊、水库,在污染物主要输送路线上设置控制断面。海洋将监测海域划分为污染区、过渡区和对照区,在三类区域分别设置适量监测断面和监测垂线。采样点的确定设置监测断面后,应根据水面的宽度确定断面上的监测垂线,再根据

32、监测垂线处水深确定采样点的数目和位置。对于江、河水系,其方法见表2-7、2-8o表2-7监测垂线的确定水面宽度监测垂线100m左、中、右三条垂线(中泓及近左、右岸有明显水流处)如证明断面水质均匀时,可仅设中泓垂线。表2-8采样点的数目和位置的确定水深采样点的数目和位置1.()m水面下0.5m处、河底以上0.5m处及1/2水深处各设一个采样点(3)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合理地安排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以最低的采样频率取得最有时间和空间代表性的样品。(4)采样及监测技术的选择要根据监测对象的性质、含量范围及测定要求等因素选择适宜的采样、监测方法和技术。(5)结果表达、质量保证及实施计划水体监测获得

33、的众多化学、物理及生物学的监测数据,是描述和评价水环境质量、进行环境管理的基本依据,必须进行科学的计算和处理,并按照要求的形式在监测报告中表达出来。2 .地下水监测方案制订存在于土壤和岩石空隙(孔隙、裂隙、溶隙)中的水统称为地下水。(1)调查和收集资料收集、汇总监测区域的水文、地质、气象等方面的有关资料和以往的监测资料。调查监测区域内城市发展、工业分布、资源开发和土地利用情况。测量或查得水位、水深,以确定采水器和泵的类型及所需费用、采样程序。在完成以上调查的基础上,确定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并根据地区特点与地下水的主要类型把地下水分成若干个水文地质单元。(2)采样点的布设布点时不但要掌握污染源分

34、布、类型和污染物扩散条件,还要弄清地下水的分层和流向等情况。通常布设以下两类采样点:背景值监测井,布设在监测区域未受污染的地段、地下水水流的上方,垂直于水流方向。污染控制监测井,布设在污染源周围不同位置,特别是地下水流向的下游方向。(3)采样频率和采样时间的确定背景值监测井和区域性控制的空隙承压水井每年枯水期采样监测一次。污染控制监测井每逢单月采样监测一次,全年6次。作为生活饮用水集中供水的地下水监测井,每月监测一次。同一水文地质单元的监测井采样时间尽量集中,日期跨度不宜过大。遇特殊情况或发生污染事故,可能影响地下水水质时,应随时增加采样监测次数。3 .水污染源监测方案制订水污染源包括工业废水

35、、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等。(1)采样点的设置水污染源一般经管道或渠、沟排放,断面面积比较小,不需要设置监测断面,可直接确定采样点。工业废水a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的废水排放口布设采样点,监测第一类污染物:在工厂废水总排放口布设采样点,监测第二类污染物。b.已有废水处理设施的工厂,在处理设施的总排放口布设采样点。生活污水a.对城市管网污水,采样点设在污水排放干管的不同位置和污水进入受纳水体的排放口。b.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在污水进口和处理后的总排放口及各单元处理设施进、出水口布设采样点。(2)采样频率和采样时间工业废水a企业自控监测频率应根据生产周期和生产特点确定。h监测部门监督性监测每年不少于1次,

36、如被国家或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列为年度监测的重点排污单位,应增加到每年24次。生活污水a城市管网污水,可在一年的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从总排放口分别采集一次,等比例混合水样后测定,每次进行一昼夜,每4h采样监测一次。h城市污水处理厂,每天都要从部分单元处理设施出水口和总排放口采集污水样,对一些项目进行例行监测。三、水样的采集和保存1.水样类型(1)水样类型(见表29)表29水样类型水样类型定义瞬时水样某一时间和地点从水体中随机采集的分散单水样混合等时混合水样某一时段内,在同一采样点按等时间间隔所采集的等体积瞬时水样混合后的水样等比例混合水样某时段内,在同采样点所来水样量随时间或流量成比例

37、变化的混合水样,即在不同时间依照流量大小按比例采集的混合水样I综合水样I不同采样点同时采集的各个瞬时水样混合后所得到的水样(2)各类型水样的适用条件(见表2/0)表2/0各类型水样适用条件水样类型适用条件瞬时水样适用于水体水质稳定,或其组分在相当长的时间或相当大的空间范围内变化不大的情况等时混合水样适用于观察某时段平均浓度的情况等比例混合水样适用于流量和污染物浓度不稳定的水样综合水样在某些情况下具有实际意义,如建立综合处理厂时,以其水质参数作为设计的依据4 .地表水样的采集(1)采样前的准备选择适宜材质的盛水容器和采样器,要求化学性能稳定,大小和形状适宜,不吸附欲测组分,容易清洗并可反复使用。

38、准备交通工具。确定采样量。(2)采样方法和采样器(或采水器)在河流、湖泊、水库、海洋中采样,常乘监测船或采样船、手划船等交通工具到采样点采集,也可涉水或在桥上采集。采集表层水水样时,可用适当的容器,如聚乙烯塑料桶等直接采集。采集深层水水样时,可用简易采水器、深层采水器、采水泵、自动采水器等。5 .地下水样的采集(1)井水利用抽水机设备采集。无抽水机设备时,可选用简易采水器、自动采水器等。(2)泉水、自来水对于自喷泉水,在涌水口处出水水流的中心采样。对于不自喷泉水,用采集井水水样的方法采集。对于自来水,先将水龙头完全打开,将积存在管道中的陈旧水排出后再采样。6 .废(污)水样的采集(1)浅层废(

39、污)水从浅埋排水管、沟道中采样,用采样容器直接采集,也可用长把塑料勺采集。(2)深层废(污)水对于埋层较深的排水管、沟道,可用深层采水器或固定在负重架内的采样容器,沉入监测井采样。(3)自动采样当废(污)水排放量和水质较稳定时,可采集瞬时水样;当排放量较稳定、水质不稳定时,可采集等时混合水样;当二者都不稳定时,必须在采样断面的中心采集等比例混合水样;当水深大于Im时,应在水面下1/4深度处采样;水深小于或等于Im时,在水深的1/2处采样。7 .采集水样注意事项测定悬浮物、PH、溶解氧、生化需氧量、油类、硫化物、余氯、放射性、微生物等项目需要单独采样:测定溶解氯、生化需氧量和有机污染物等项目的水

40、样必须充满采样容器;pH、电导率、溶解氧等项目宜在现场测定;采样时需同步测定水文参数和气象参数;采样时必须认真填写采样登记表;每个样品瓶都应贴上标签(填写采样点编号、采样日期和时间、测定项目等),还要塞紧瓶塞,必要时密封。8 .流量的测量(1)地表水流量测量流速一面积法qvAxvx+42V2+Anvn式中,qv为水流量,m3/s;A1,工为各小断面上水平均流速,m/s:4,4,4为各小断面面积,m2.浮标法qv=KVA式中,qv为水流量,m3s;J为浮标平均流速,m/s,等于/7;彳为平均断面面积,m2;K为浮标系数,一般需用流速仪对照标定,其范围为0.84().90。(2)废(污)水流量测量

41、(见表2-11)表2-11废水流量测量方法方法内容流量计法利用水位与水流量、水流与流经磁场产生感应电动势大小或者压差与水流量之间的关系,通过测量水位、电动势或压差从而得知流量容积法将废(污)水导入已知容积的容器或污水池中,测量充满容器或污水池的时间,然后用其除受纳容器或污水池的容积,即可计算出流量溢流堰法用三角形或矩形、梯形堰板拦截水流,形成溢流堰,测量堰板前、后水头和水位,计算流量;适用于不规则的污水沟、污水渠中水流量的测量9 .水样的运输与保存(1)水样的运输水样采集后必须尽快送回实验室。避免水样在运输过程中震动、碰撞导致损失或沾污。需冷藏的样品,应采取制冷保存措施;冬季应采取保温措施。(

42、2)水样的保存方法冷藏或冷冻保存法加入化学试剂保存法a.加入生物抑制剂;b.调节pH;c.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应注意加入的保存剂不能干扰测定。(3)水样的过滤或离心分离如欲测水样中某组分的全量,充分摇匀后取样测定。如果测定可滤(溶解)态组分含量,所采水样应用045m微孔滤膜过滤;如果测定不可滤态的金属时,应保留过滤水样用的滤膜备用。对于泥沙型水样,可用离心方法处理。对含有机质多的水样,可用滤纸或砂芯漏斗过滤。四、水样的预处理1.水样的消解(I)目的破坏有机物,溶解悬浮物,将各种价态的欲测元素氧化成单一高价态或转变成易于分离的无机物。(2)方法(见表2-12)表2-12水样的消解方法方法特点式解

43、湿消法硝酸消解法对于较清洁的水样,可用硝酸消解硝酸一高氯酸消解法硝酸和高氯酸都是强氧化性酸,联合使用可消解含难氧化有机物水样硝酸一硫酸消解法硝酸和硫酸都有较强的氧化能力,其中硝酸沸点低,而硫酸沸点高,二者结合使用,可提高消解温度和消解效果硫酸一磷酸消解法硫酸和磷酸的沸点都比较高,其中硫酸氧化性较强,磷酸能与一些金属离子如Fe等络合,故二者结合消解水样,有利于测定时消除Fe?+等离子的干扰硫酸一高钵酸钾消解法该方法常用丁消解测定汞的水样硝酸一氢氟酸消解法可消除氢氟酸的干扰,但消解时不能使用玻璃材质的容器,需使用聚四叙乙烯材质的容器多元消解法为提高消解效果,在某些情况下需要采用三种及以上的酸或氧化

44、剂的消解体系碱分解法避免用酸体系消解水样会造成易挥发组分损失干灰化法该方法不适用处理测定易挥发组分(如碑、汞、镉、硒、锡等)水样微波消解法该方法是用微波作为热源,从样品和消解液内部进行加热并伴随激烈搅拌,加快了样品分解速率,提高了加热效率,并且消解在密闭容器中进行,避免了易挥发组分的损失和有害气体排放对环境造成污染2.富集与分离(1)目的当水样中的欲测组分含量低于测定方法的测定下限时,就必须进行样品的富集或浓缩:当有共存组分干扰时,就必须采取分离或掩蔽措施。(2)方法(见表2-13)表2-13富集与分离常用的方法方法内容气提法适用于测定易挥发组分水样的预处理;向水样中通入惰性气体将被测组分吹出,再导入吸收液进行富集后测定顶空法常用于测定挥发性有机物(VOCs)或挥发性无机物(V1.Cs)水样的预处理;利用气液平衡时组分在两相的分配原理可算出预测物质浓度蒸馈法利用水样中各污染组分具有不同的沸点而使其彼此分离萃取法溶剂萃取法基于不同物质在互不相溶的两种溶剂中分配系数不同,进行组分的分离和富集固相萃取法水样中欲测组分和共存干扰组分与固相萃取剂作用力强弱不同,使它们彼此分离吸附法利用多孔性的固体吸附剂将水样中一种或数种组分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