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解读.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65218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28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解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解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解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解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解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解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解读.ppt(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解读,柳州市教科所 唐 丽,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解读,一、课程背景分析 二、课程性质分析 三、基本理念诠释 四、设计思路说明 五、课程目标及内容标准 六、课程实施建议,课程背景分析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课程目标: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课程结构:倡导课程综合化 课程内容:增强内容与学生经验的联系 课程实施: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善于合作 课程评价:推行发展性评价 课程管理:建立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二、相关课程设置与实施现状1、课程设置状况 品德课程与社会课程、科学课程与生活课程在内容上分别存在一定的交叉与重复 生活教育不被重视,致使生活课程很少开

2、设或形同虚设2、课程实施状况 以课堂教学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活动 强调学生对教条式内容的识记,忽视了学生经验与体验的获得,三、小学低年级教育的任务1、实现儿童由学前教育向正规学校教育的顺利过渡 学习方式的衔接 学习内容的衔接2、养成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初步的品德意识3、引导儿童热爱并适应学校生活,课程性质分析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一、品德与生活是一门综合课程综合课程是将具有内在逻辑或价值关联的分科课程以及其他形式的课程内容统整在一起的,旨在消除各类知识之间界限,使学生养成整体意识和运用知识信息综合解

3、决现实问题能力的一种课程类型。综合课程是与分科课程相对的课程类型。分科课程是依据一定的逻辑关系将原本为一体的知识内容进行分割,使这些内容条理化、结构化,以便于专门研究和学习的课程类型。但是,分科课程却有着自身难以克服的不足,它将有机统一的知识和观念人为地割裂开来,从而使学生对世界和自我的认识变得片面、狭隘、不完整。,品德与生活是一门高度综合的课程,它是对我国小学低年级原有思想品德、自然(或科学)、社会课程和活动课程等进行高度整合的基础上生成的新的课程。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课程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思想品德课程,其中,品德与生活课程它兼具品德教育、科学教育、社会教育以及生活教育等多重价值;品德与社会

4、课程具有品德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双重价值。,二、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 品德与生活以活动为课程的组织与实施方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经验与体验,因而被称为活动型的综合课程。品德与生活的组织与实施都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主,这些活动主要包括游戏、讨论、交流、动手实践、调查研究等形式。在活动开展中,教师的指导非常重要,但切忌将这种指导变作包办或控制。,三、品德与生活的课程内容主要源自于儿童的现实生活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基于学生经验的维度开发的,其主旨在于使学生通过组织和参加与其自身生活有关的活动,获得关于自然、自我和社会的直接经验,并形成初步的品德素养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品德与生活的课程内容主要源自

5、于儿童的现实生活:发生在儿童身边的真实的生活;模拟化的儿童的真实生活。,基本理念诠释一、生活是儿童思想品德形成的主要途径 思想品德在本质上不是形而上的抽象的教条,而是对与儿童生活密切相联的各种情境和事件的浓缩和概括。这些情境和事件都蕴含了丰富的道德内涵。在生活中,儿童将逐步形成对各种事物和现象的价值判断,进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以及自觉的道德行为。以生活为途径对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仅没有淡化或消弱德育的功能,反而极大地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性。,二、品德与生活是儿童的课程,而非成人的课程 无论是道德教育,还是社会教育和生活教育,都首先需要使儿童形成强烈的对规则或规范的情感认同,在

6、此前提下儿童才能真正地将各种规则内化为素养并转化为自觉行为,任何的规则与规范不经儿童的情感认同都不可能真正地转化为儿童内在的素养。品德与生活课程在设计上坚持了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尊重儿童权利,使课程对于儿童自身具有意义等原则,构建了真正属于儿童自己的课程。,本课程努力体现以下理念:品德培养回归生活 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 积极引导儿童的发展 情感、态度、行为习 惯、知识技能培养内在统一 倡导自主、探索性学习,设计思路说明1、三条轴线:儿童与自我、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 任何关于人的哲学研究都分别从人与自我、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展开;每一个人都在与自我、自然和社会的互动中谋求成长和发展;自我、自然和社会

7、在每一个人身上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密不可分的三对关系。,儿童与自我、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三对关系的交织点或核心是儿童。品德与生活的课程设计以儿童为核心,深入把握了三对关系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充分贯彻了为儿童设计课程的理念。三对关系中的每一对关系都有机地转化为具体的课程内容。儿童与自我:身体发育、良好习惯、生活能力等;儿童与自然:环境意识、生命意识、自觉保护环境的能力等;儿童与社会:伦理观念、道德观念、集体意识、社会规则意识、合作意识、参与集体活动的能力等。三对关系并非课程设计的虚线,而是实线。,二、四个层面:健康安全地生活,积极愉快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四个层面的

8、生活分别对儿童的生活内容和方式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健康安全地生活:对儿童个体成长和发育的基要求 愉快积极地生活:对儿童个体生活态度的基本要求 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儿童参与集体生活所应具备的基本态度 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儿童进行个体生活、参与集体生活和亲近自然活动的主要方式,四个层面的生活分别有侧重地体现了不同的教育价值 健康安全地生活:侧重反映了生活教育和科学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愉快积极地生活:侧重反映了生活教育和品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侧重反映了社会教育和品德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侧重反映了科学教育的目标与内容,课程目标及内容标准(参看课标),课程实施建议1、把握课标精神,树立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观、学生观、教材观2、实践课程标准,探索品德生活教育的优良途径和课堂教学策略3、优化课程资源,注重实践与体验,提高教学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4、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研讨,促进经验交流与共享,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