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课件[1].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65430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桃花源记》课件[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桃花源记》课件[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桃花源记》课件[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桃花源记》课件[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桃花源记》课件[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桃花源记》课件[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桃花源记》课件[1].ppt(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初中语文第三册,桃花源记,世外桃源,这些图片让你想起一个什么成语?,学习 目的:,1、复述课文2、抓住文章的线索,理清结 构层次;3、联系作者背景,说说你对“世外桃源”这一理想的社会的看法。,用简洁的语言复述课文,二、思考下列问题:,渔人是怎样发现桃花源的?又是怎样进入桃花源的?渔人进入桃花源之前看到什么景象?渔人在桃花源见到的景象和人有何特点?桃花源的人对外界了解吗?,、渔人是怎样发现桃花林?又是怎样进入桃花源?,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一山小口入极狭复行,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进入桃花源之看到什么景象?(用几个短语形容),3、渔人在桃花

2、源见到的景象和人何特点?桃花源的人对外界了解吗?,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 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 犬相闻。,勤劳热情纯朴,(宁静、富足、美好),人:,衣:悉如外人,行:往来种作,情:怡然自乐,德:便邀还家,杀鸡还酒。,桃花源的人见到渔人有何 反应?为么会此反应?“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的原因是什么?陶渊明把桃花源写得这么美,这地方存在吗?,二、思考下列问题:,、桃花源的人见到渔人何反应?为什么会有此反应?,因为“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乃大惊”“皆叹惋”,(对外界不了解),因为他们害怕世人知道桃花源这

3、个地方,扰乱、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的生活;也为下文再寻不见桃花源埋下伏笔。,5、“此中人语云,不外人 道”的原因是什么?,6、陶渊明把桃花源写得这 么美,这地方存在吗?,处处志之遂迷未果,当时的社会黑暗、纷乱,作者是借此表达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既是作者的精神寄托,也是广大人民愿望的体现。所以说这是作者的一个美丽的梦。,并不存在.,1、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至少三个):2、突出“桃花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是:;突出社会平静的句子是:3、突出“桃源人”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句子:,巩固练习,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怡然自乐 世外桃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巩固练习,3、作者在文中说“不足为外人道”的原因是:()、不希望外人来打扰他们的理想生活。、没有什么值得外人夸耀的地方。、希望过平等自由的理想生活。、既为下文再寻不见桃花源埋下伏笔,又表明桃花源人怕重遭乱世。,D,、下列对课文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是本文写作上 的一大特点。、课文第四自然段的景物描写的主要意 图是为了表明作者对桃花特别喜爱。、作者笔下的桃花源是客观存在的。、其他人无法找到桃花源是因为桃花源已经搬迁了。,A,总结:,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花源的经过,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花源后再寻桃花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故事曲折回环。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作业:,1、背诵全文。2、就学桃花源记,你 有什么感受呢?用日记本写下来。,同学们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