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二级中医医院评审细则详解.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65777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146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中药]二级中医医院评审细则详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6页
[中医中药]二级中医医院评审细则详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6页
[中医中药]二级中医医院评审细则详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6页
[中医中药]二级中医医院评审细则详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6页
[中医中药]二级中医医院评审细则详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中药]二级中医医院评审细则详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中药]二级中医医院评审细则详解.doc(1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2年版)(试评稿)总体说明:一、原则上本细则所有指标均为必查指标,适用于所有二级公立中医医院,民营中医医院参照执行。二、本细则中将最基本、最重要,若未达到要求势必影响特色优势、中医临床疗效、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的指标,列为“核心指标”(以标示),具备否决作用。三、经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其他医疗机构能满足相关服务需求,未开展手术服务的城市中心区的二级中医医院可不查综合服务功能部分的“手术治疗管理”和“麻醉治疗管理”,其他二级中医医院为必查。得分按照1000分相应进行折算。四、对于医院不存在相应情况的个别指标,指标得分在对应部分进行折算。如医院无毒性中药饮

2、片和按麻醉药品管理的中药饮片,则指标5.3.4的“2分”扣除,第五章“中药药事管理”部分总分为78分,最后得分再按照80分进行折算。五、本细则各指标评分只在指标分数范围内扣分,扣完为止,不倒扣分。第一部分 中医药服务功能(650分)第一章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45分)评审指标评审方法评审细则分值1.1依据功能与任务,确定医院发展战略,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体现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医院发展方向,有明确的发展目标,重在提高中医临床疗效。(3 分)查阅相关资料,并抽查2项具体措施的落实情况。医院未确定发展战略或未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或发展规划未体现以中医为主方向,不得分;不能提供原始资料,扣2分

3、;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未落实,每项扣1分,部分落实,酌情扣分(最少每项扣0.5分)。1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要有红头文件、会议记录、会议内容;要包含中医特色优势、具体措施、措施最少落实2项、中医治未病、信息化31.2围绕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并按年度定期评价。(12分)1.2.1医院年度工作计划能够体现医院发展战略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查阅评审前3年相关资料。医院未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或工作计划中无具体措施,不得分;不能提供原始资料,扣1 分。1. 制度2. 3年工作计划

4、(要和规划统一、要包含中医特色优势、具体措施、有优化中医药人员结构、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并落实、要有原始材料)21.2.2有发展中医重点专科、学科和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和明确的资金投入。查阅评审前3年相关资料。无具体措施,每项扣1 分;无资金投入,每项扣1 分,措施未落实,每项扣1 分,部分落实,酌情扣分(最少每项扣0.5 分)。1.工作计划中要有发展中医重点专科、学科、中医药人次培养等材料(可以体现在年度工作计划中)、要有资金投入(有证明、资金预算、决算、票据、账簿等)。31.2.3医院对影响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关键问题有系统的调研分析(至少每年一次)

5、,并制订针对性措施。查阅评审前3年相关资料,并抽查2项具体措施的落实情况。未定期开展调研分析或无针对性措施,不得分;措施未落实,每项扣1.5分,部分落实,酌情扣分(最少每项扣0.5分)。1.每年对影响中医特色优势和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问题有调研分析,有针对性措施。31.2.4医院对中医药特色指标(包括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总数比例、中药人员占药学人员比例、中药处方占处方总数的比例,中药饮片处方占处方总数的比例等)定期(至少每年一次)进行考核、分析。查阅评审前3年相关资料。未定期进行考核、分析,不得分;分析不具体,酌情扣分(最少扣1分)。1.每年医院对中医药特色指标(包括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

6、医师总数比例、中药人员占药学人员比例、中药处方占处方总数的比例,中药饮片处方占处方总数的比例等)定期(至少每年一次)进行考核、分析。41.3医院管理体系中建立引导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考核和奖惩激励制度,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作为重要指标。(13分)1.3.1医院制定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鼓励和考核制度。查阅相关资料,并访谈有关人员。未制定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鼓励和考核制度,不得分;制度不完善(如制度不系统,分散在各种相关制度中),扣1 分;已制定,未实施,扣 1 分。1.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7、的鼓励和考核制度并实施2. 要求大家知晓。21.3.2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相关指标。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无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指标,不得分;已建立,未实施,扣3分。1.目标考核中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相关指标61.3.3医院实行绩效工资管理,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情况的考核结果体现在科室分配方案中。未实行绩效工资管理,或考核结果未体现在科室分配方案中,不得分。1.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情况的考核结果体现在科室分配方案中(有考核结果、打分、分配比例、要有财务原始记录)51.4积极开展中医对口支援工作

8、,并制定鼓励措施。(17分)1.4.1将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中医药工作纳入院长目标责任制与医院年度工作计划,并有相关鼓励措施。查阅上年度相关资料。未纳入院长目标责任制或未纳入医院年度工作计划,不得分;无确定的对口支援单位,扣2分;无鼓励措施,扣2分。1. 对口支援制度、措施、计划(协议书、影像资料、人员培训记录、签到等)2支援下级医院工作纳入院长目标责任制管理,有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3有专门部门和人员负责下级医院支援协调工作。4针对受援医院的需求,制订重点扶持计划并组织实施,在一、二级专业中选择23个重点,实施系统的技术指导、人才培养及管理帮扶。5参与支援下级医院服

9、务纳入各级人员晋升考评内容。41.4.2医院有专门部门和专人负责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医药业务指导。查阅相关资料,访谈基层指导科负责人。无专门部门或专人负责,扣1分;相关人员不熟悉基层指导工作,扣1分。1. 成立对口支援机构2对政府指令的社区、农村人才培养任务,有相关制度和具体措施予以保障。3有每年为社区、农村培养人才项目的实施计划,并组织实施。4有“医师晋升主治或副主任医师职称前到农村累计服务一年”的明确规定。5到农村服务医师人数占符合晋升条件人数比例60%。6有完整的项目培养资料,包括学员名单、授课课件、学时、考核和评价等。7到农村服务医师人数占符合晋升条件人数比例70

10、%。21.4.3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人员交流等中医对口支援工作。查阅评审前3年相关资料,并访谈有关人员。未开展中医对口支援工作,不得分;未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工作,扣1.5 分;未开展人员交流工作,扣1.5分,工作不到位,酌情扣分(最少每项扣1 分)。1.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工作(学习班、培训、讲座等资料)31.4.4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要求建立中医药视频平台,能参加中医药管理部门组织召开的视频会议、开展交流、培训与会诊等工作。实地考查。未建立视频平台,不得分;未按要求参加视频会议、交流、培训与会诊活动,扣5分。1.建立视频平台(有参加会议的证明)。827第二章 队伍建设(100 分)评价

11、指标评价方法评分细则分值2.1.严格执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医医院人员配备的相关要求。(50 分)2.1.1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60%。 查阅本年度人事档案及相关证明材料。每低于标准1个百分点,扣 0.5 分。1.人员中医比例:和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学员联合培训、制作培训证书、试卷、签到、影像材料等。制作医院人员中医明细。72.1.2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60%,临床科室(口腔科、麻醉科除外)不得招聘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查阅评审前3年人事档案及相关证明材料。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60%,但招聘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

12、,不得分。42.1.3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60%。查阅本年度人事档案及相关证明材料。每低于标准1个百分点,扣 1 分。52.1.4护理人员系统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培训时间100学时)的比例70%。每低于标准1个百分点,扣 1 分。52.1.5每个临床科室中(口腔科、麻醉科除外),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总人数比例60%,同时应符合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的相关要求。每个临床科室不符合要求,扣 1 分。72.1.6院级领导中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60%。每低于标准10个百分点,扣 1 分。32.1.7医院院领导和医务、护理、药剂、教学、科研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经过省级以上

13、中医药政策、中医药知识和管理知识的系统培训。院长应经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政策和管理知识的系统培训。科主任经过中医药政策和管理知识的系统培训。查阅上年度人事档案及相关证明材料。院长不符合要求,扣2分;其他每人不不符合要求,扣1分,部分符合,酌情扣分(每人最少扣0.5分)。62.1.8医院医务、护理、科研、教育等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包括正、副职负责人)中,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60%。查阅上年度人事档案及相关证明材料。每低于标准 5 个百分点,扣 1 分。42.1.9临床科室负责人具有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资格或系统接受中医药专业培训两年以上的比例60%。每低于标准 1 个百分点,扣 1 分。52

14、.1.10临床科室负责人(口腔科、麻醉科除外)中应有具备中级中医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相关专业工作6年以上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或经过西学中培训的临床类别执业医师。临床科室科主任应符合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的相关要求。临床科室负责人中应有具备中级中医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相关专业工作6 年以上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或经过西学中培训的临床类别执业医师,不符合要求,每个科室扣 1 分;科主任不符合要求,每个科室扣 1 分。42.2制定中医药人员队伍建设规划和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20分)2.2.1制定中医药人员队伍建设规划或在医院中长期规划中有相关内容。查阅相关资料,并抽查1项措施的落实情况。无人

15、员队伍建设规划或医院中长期规划中无相关内容,不得分;措施未落实,扣 3 分,部分落实,酌情扣分(最少每项扣1分)。1.制定中医药人员队伍建设规划52.2.2医院年度工作计划中有优化中医药人员结构、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并落实。查阅上年度工作计划,并抽查1项措施的落实情况。年度工作计划中无相关措施,不得分;措施未落实,扣 3 分,部分落实,酌情扣分(最少每项扣1 分)。1.见医院工作计划52.2.3医院有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及继承人选拔与激励机制,并组织实施。查阅相关资料,并访谈相关人员。无选拔与激励机制,不得分;未组织实施,扣3 分。1.医院有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及继承人选拔与

16、激励制度,并组织实施。(确定的人选要有资料、会议记录、符合该制度)。52.2.4开展师承教育,制定师承教育计划和具体措施。查阅评审前3年相关资料,并抽查1项具体措施的落实情况。未制定师承教育计划和具体措施,不得分;措施未落实,扣 3 分,部分落实,酌情扣分(最少每项扣 1 分)。1.师承制度、有计划和措施(3年)52.3认真开展医师定期考核工作,积极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与培训。(30 分)2.3.1根据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中医类别医师定期考核内容要求,开展以中医药知识与技能为主的医师定期考核工作。查阅相关资料。未定期考核,不得分;业务水平测评不以中医内容为主,扣 4 分。1.

17、自2011年开始进行医师定期考核(内容以中医为主、有试卷、方案)。62.3.2开展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查阅评审前3年相关资料,并抽查2名医师的培训档案。未开展培训,不得分;未按计划和要求培训,每人扣2 分。1. 中医师规范化培训(市里未开展、我院自行培训,有培训档案、讲义)。2. 参加培训人员笔记42.3.3开展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三基”培训。未开展培训,不得分;未按计划和要求培训,每人扣 2 分。1.三基培训(有培训档案讲义、笔记)52.3.4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中医药继续教育并获得规定学分的比例达到100%。查阅上年度相关资料。每低于标准 5 个百分点,扣1 分。1.继续教育学分达1

18、00%(学分手册、学分统计表、学分证)。42.3.5开展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中医药基本知识与技能培训并考核。查阅相关资料,现场考核临床科室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3人。未开展培训,不得分;未考核,扣4 分;现场考核不符合要求,每人扣2 分,部分符合,酌情扣分(每人最少扣 1 分)。1. 非中医技术人员培训与考核。2. 每年100学时,有笔记、考核试卷、讲义62.3.6建立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档案,考评记录完整。抽查2名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的个人技术考评档案。未建立个人技术考评档案或考评无中医药内容,每人扣 2 分。1. 建立中医药人员技术档案。2. 中医内容的考评记录5第三章 临床科室建设(170分)

19、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分细则分值3.1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规定,合理设置临床科室,科室命名规范。(21 分)3.1临床科室5个(内科、外科等),医技科室3个(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查阅相关资料,并实地考查。每少1个科室,不得分。83.1.2医院和临床科室命名符合规定,不得有神经科(中心)、神经内科(中心)、消化科(中心)、风湿免疫科(中心)、免疫科(中心)、泌尿科(中心)等名称。外科二级分科应命名为外一、外二、外三,不得出现其他命名。实地考查。医院名称不规范,不得分;科室名称不规范,每1科室扣 4 分。1. 科室命名符合规范 103.1.3 医院不得张挂不符合规定的荣誉称号。不符合要求,不

20、得分。 33.2.按照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的相关要求加强科室建设与管理。(27 分)3.2.1门诊、病房、急诊的设置、设施符合相关要求。实地考查。门诊、病房、急诊设置与设施不符合要求,每个区域扣 2 分,部分符合,酌情扣分(每个区域最少扣 0.5 分)。1.门急诊、病房符合要求,医院平面图、分布图、设备清单。 53.2.2人员结构合理,科室主任、护士长、学术带头人或学科带头人、学术继承人配备满足科室建设与管理的需要。查阅本年度人事档案。人员结构不合理,扣2分;不符合要求,每人扣 1 分。1.科主任、护士长、学术带头人、继承人符合要求(主要看人事档案) 43.2.3按照相关要求开展中医

21、特色服务项目。查阅相关资料,并实地考查。开展中医特色服务项目的数量未达到要求,每少1项,扣 0.5 分。1.中医特色服务项目(挂牌悬挂、要有项目介绍、功能、优点、价格等) 43.2.4上级医师正确指导下级医师进行中医药诊治工作。抽查本年度5份归档病历。查房记录中无上级医师辨证分析与治疗法则、处方、用药要点讲解记录,每份病历扣1 分。1.三级查房要有中医药诊治内容(本年度5份归档病历) 53.2.5及时开展病例讨论,提高中医诊治急危重症、疑难病的水平。抽查5份讨论病例。未开展病例讨论,不得分;病例讨论中无中医内容,每例扣 1 分。1.开展病例讨论、危急危重、疑难病讨论(5份讨论病例) 53.2.

22、6三级医师的专科继续教育达到相关要求。查阅相关资料,并现场访谈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以上医师各1人。未按要求开展继续教育,每人扣 1 分。1.三级医师专科继续教育材料。(措施、方案、内容、考核) 43.3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诊疗方案基础上,制定并实施本科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定期对方案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及评估,优化诊疗方案。对中医优势病种的疗效及中医药特色进行年度分析、总结和评估,并制定改进措施( 21 分)3.3.1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诊疗方案基础上,科室制定至少3个以上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并体现医院本科室临床实际和特色,诊疗方案基本要素齐全。查阅3

23、个病种诊疗方案及其他相关资料。无中医诊疗方案,不得分;每少1个病种诊疗方案,扣 2 分;诊疗方案基本要素(中西医病名、诊断、治疗、难点分析、疗效评价等)不全,每少1个要素,每个病种,扣0.5分;未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诊疗方案基础上,制定本科室中医诊疗方案,每个病种扣1分;未体现本科临床实际和特色,每个病种扣 0.5 分。1.中医每科3种诊疗方案(必须是科室前五位的疾病,包含中西医病名、诊断、治疗、难点分析、疗效评价)。 43.3.2医师掌握本专科诊疗方案。现场访谈3名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科室负责人1名),每人访谈1个优势病种,共访谈3个病种。科室负责人未掌握本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扣 2 分

24、;其他医师未掌握,每人扣1 分,掌握不全面,酌情扣分(每人最少扣0.5分)。1.医师掌握诊疗方案 53.3.3诊疗方案在临床中得到应用。抽查3份运行或归档病历(原则上每个病种1份)。未执行本科诊疗方案,每份病历,扣2 分,部分执行,酌情扣分(每份病历最少扣0.5分)。1.诊疗方案在临床中应用(3份运行、归档病历)。 4 3.3.4每年对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及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疗效进行分析、总结及评估,优化诊疗方案。查阅评审前3年相关资料。未对中医优势病种的疗效与特色进行定期分析、总结和评估,每个病种扣1 分,总结、分析、评估不到位,酌情扣分(每个病种最少扣 0.5 分);未对诊疗方案进行优化,每个

25、病种扣1 分,优化不符合要求,酌情扣分(每个病种最少扣0.5 分)。1.诊疗方案中医疗效进行分析、总结及评估,优化诊疗方案。(前三年) 43.3.5手术科室制定至少1个常见病种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手术病例能正确配合使用中医药治疗。查阅相关资料,抽查5份手术病历。未制定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不得分;手术病例未正确配合使用中医药治疗,每份病历扣 1 分1.手术科室制定至少1个常见病种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手术病例能正确配合使用中医药治疗。(五份病例) 43.4实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定期对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不断完善和改进。( 13 分

26、)3.4.1医院至少3个以上科室实施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并制定实施方案。查阅3个科室的相关资料(每个科室1个病种)。未制定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每个科室扣 2 分。1.每科制定至少1个中医临床路径方案、总结、分析(查病历)。 43.4.2医师掌握本专科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现场访谈2名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抽查2个科室,每个科室1人)。未掌握本科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每人扣 2.5 分,掌握不全面,酌情扣分(每人最少扣1分)。1.医生掌握临床路径(提问) 53.4.3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在临床中得到应用。抽查2个科室,每个科室抽查2份运行或归档病历。无临床路径表单,每份

27、病历扣1分;未执行临床路径或诊疗方案,每份病历扣1分。1.临床路径得到应用(查病历 43.5严格执行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符合相关规定。(25分)3.5.1入院记录四诊资料完整。抽查近1年10份归档病历。四诊资料不完整,每份病历扣0.5分。 53.5.2首次病程记录体现理法方药一致性。理法方药不一致,每份病历扣0.5分。 53.5.3病程记录体现理法方药一致性。理法方药不一致,每份病历扣0.5分。 53.5.4中医方药记录格式及书写符合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要求。中医方药记录格式及书写不符合要求,每份病历扣0.5 分。1.病历情况(入院记录四诊完整、首程、病程记录体现理法方药

28、一致)。 53.5.5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符合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要求。抽查近1年20张门诊饮片处方。处方格式及书写不符合要求,每张处方扣0.3分。1.处方书写符合规范(抽查近一年20张门诊处方)。53.6严格执行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12分)3.6.1辨证使用中成药(含中药注射剂)。抽查近1年10份归档病历。使用中成药无记录、未辨证或辨证不正确,每份病历扣0.5分。1.辩证使用中成药(抽查近1年10份归档病历)。43.6.2门诊用药合理配伍,符合联合用药原则。抽查近1年20张中成药处方。无病名诊断、证候诊断,用药不合理(不合理配伍,不符合联合用药原则),每张处方扣0.2分。1.门诊用药合

29、理配伍,符合联合用药原则、剂量、用法(抽查近1年20张中成药处方)。43.6.3门诊中成药使用剂量、用法正确。剂量、用法错误,每张处方扣0.2分。43.7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对本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和急危重症中西医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准确性不断提高。(9分)现场考核3名中医类别执业医师(科室负责人或学科带头人、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各1名)。科室负责人或学科带头人未掌握诊断或鉴别诊断、中医诊疗技术、方剂,每项扣3分;其他医师未掌握,每人每项扣2分。1.中医医生掌握相关理论、对本科常见病、多发病掌握情况。(考核3名医师,科主任、主治医师、医师各一名)。93.8按有关

30、要求,合理配置、应用中医诊疗设备。(10分)查阅设备清单,并抽查3种设备使用情况(分属于3个科室,每个科室抽1种)。中医诊疗设备配置未达8类,每少一类,扣1分;未达20种,每少一种,扣1分;设备未使用,每种扣2分。1.建立设备清单(中医设备达8类、设备必须使用)103.9开展中医诊疗技术项目和中医综合治疗。( 19 分)3.9.1开展中医医疗技术项目40种。查阅本年度中医医疗技术项目清单。每少1项,扣1分。1.中医医疗技术项目大于等于40种(制作挂牌、要有项目介绍、功能、优点、价格等)。103.9.2采用非药物中医技术治疗人次占医院门诊总人次的比例10%。查阅上年度医院针灸科、推拿科、康复科等

31、以非药物中医技术治疗为主的科室的门诊人次。每低于标准1个百分点,扣0.5分。1.非药物治疗大于10%(报表、门诊日志)。53.9.3设立中医综合治疗室的科室数不低于开设病房的临床科室总数的50%,门诊设立中医综合治疗区。实地考查,并抽查2个病区。病区未设立中医综合治疗室,扣2分;1.门诊未设立中医综合治疗区,扣2分。1.科室设立中医治疗室大于50%,门诊设立中医治疗区。43.10研制和使用一定数量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门诊中药处方数、中药饮片处方数占门诊处方总数及中药饮片处方数与门诊人次的比例达到规定要求。( 13 分)3.10.1常年应用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5种。查阅上年度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入出库

32、单和医疗机构制剂注册许可证。无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不得分;制剂每少1种,扣1分;有制剂但未生产,每种扣0.5分(最多扣2分)。43.10.2门诊处方中,中药(饮片、中成药、医院制剂)处方比例60%;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的比例30%。查阅上年度的统计资料,并抽查核实。每低于标准1个百分点,每个指标扣 1分。1.门诊处方中,中药(饮片、中成药、医院制剂)处方比例60%;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的比例30%。(查上年度统计资料、抽查处方)。73.10.3中药饮片处方数占门诊人次的比例50%。每低于标准1个百分点,扣0.5分。1.中药饮片处方数占门诊人次的比例50%。(查上年度统计资料、抽查处方

33、)2第四章 重点专科建设(100分)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分细则分值4.1地市以上中医重点专科(专病)达到一定数量,专科床位、设备、人员、技术及业务达到规定要求。(33分)4.1.1地市以上中医重点专科(专病)2个。查阅相关资料,实地考查。不达标,不得分。1.确定重点专科(现有糖尿病、中风科,要文件。每科不少于20张床)。44.1.2专科床位数(不含加床)20张。专科床位数20张,每低10%,扣1分。44.1.3按照中医医院医疗设备配置标准要求配备中医诊疗设备,诊疗设备满足临床工作需要。未按照中医医院医疗设备配置标准配备中医诊疗设备,不得分;诊疗设备不能满足临床工作需要,扣3分。1.按照中医医院医

34、疗设备配置标准要求配备中医诊疗设备,诊疗设备满足临床工作需要。(附设备表)54.1.4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的比例70%;专科学术带头人在学术团体任职。查阅相关资料。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的比例,每低于标准5个百分点,扣1分;学术带头人不符合要求,扣1分。1.中医人员达70%,带头人在学术团体任职(文件)44.1.5专科诊断水平和中医疗效水平较高,中医辨证论治准确率达到100%。查阅10份病房运行病历或10份门诊病历。辨证论治不准确,每份扣2分。1.中医辩证率达100%,(查10份运行病历或门诊病历)。64.1.6中医治疗率60%,优势病种中医治疗率70%。查阅上年度统计资料。中医治疗

35、率60%,扣2分;优势病种中医治疗率70%,每个病种扣1分。1.中医治疗率60%,优势病种达70%。(查上年度统计资料)。64.1.7专科服务量在相应级别中医同专业科室中领先,门诊量、出院人数逐年增加。查阅评审前3年统计资料。门诊量未逐年增加,扣2分;出院人数未逐年增加,扣2分。1.专科服务量在相应级别中医同专业科室中领先,门诊量、出院人数逐年增加。(查三年度统计资料)44.2制定并实施专科建设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及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确定的优势病种应具有明显的中医药特色优势。(17分)4.2.1按照要求制定专科建设发展规划。查阅相关资料。未制定专科建设发展规划,不得

36、分,专科建设发展规划内容不完整,酌情扣分(最少扣0.5分)。1.制定专科发展规划。44.2.2制定年度重点专科工作计划,内容应包括实施中医诊疗方案、中医药人才培养等。查阅评审前3年相关资料。未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每少一年扣1分,工作计划内容不完整或与发展规划不相符,酌情扣分(最少扣0.5分)。1.制定年度重点专科工作计划。(前三年)44.2.3制定本专科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可体现在年度工作计划中)。查阅评审前3年相关资料,并抽查2项措施的落实情况。未制定具体措施,不得分;措施未落实,每项扣1分,部分落实,酌情扣分(最少扣0.5分)。1.制定本专科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

37、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可体现在年度工作计划中)。(抽查2项落实情况)44.2.4确定的优势病种应具有明显的中医药特色优势,中医临床疗效突出,居本专科收治病种前列。查阅相关资料。未确定优势病种,不得分;确定的优势病种达不到收治病种前列,每个病种扣1分;确定的病种中医药特色优势不明显,疗效不突出,酌情扣分(每个病种最少扣0.5分,最多扣1分)。1. 确定的优势病种应具有明显的中医药特色优势,中医临床疗效突出,居本专科收治病种前列。54.3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诊疗方案基础上制定并实施本专科优势病种和常见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定期对中医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28分)4.3.1在国家中医药

38、管理局印发的诊疗方案基础上,科室制定本专科优势病种和常见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并体现医院本科室临床实际,突出中医药诊疗方法的综合运用,诊疗方案基本要素齐全。查阅3个病种诊疗方案及其它相关资料。未制定中医诊疗方案,不得分;低于3个病种诊疗方案,每少一个病种,扣3分;中医诊疗方案未反映本专科特色,每个病种扣2分,反映不充分,酌情扣分(每个病种最少扣0.5分);诊疗方案基本要素(中西医病名、诊断、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法、难点分析、疗效评价等)不全,每少1个要素,每个病种扣0.5分。1.每科3种诊疗方案(必须是科室前五位的疾病,包含中西医病名、诊断、治疗、难点分析、疗效评价)。84.3.2医师掌握本科诊疗方案

39、。现场访谈3名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科室负责人1名),每人访谈1个优势病种,共访谈3个病种。科室负责人未掌握本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扣3分;其他医师未掌握,每人扣2分;掌握不全面,每人扣1分。1.医师掌握本科诊疗方案。(提问)64.3.3诊疗方案在临床中得到应用。抽查3份运行病历(原则上每个病种1份)。未执行诊疗方案,每份病历扣2分,部分执行,每份病历扣1分。1.诊疗方案在临床中得到应用。(抽查3份运行病历)。64.3.4定期(每年至少一次)对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实施情况和中医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总结和评价,中医疗效评价客观、科学。查阅评审前3年相关资料。未对诊疗方案实施情况和中医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每

40、个病种扣2分;未定期评价,每个病种扣1分;分析、总结、评价不到位,每个病种扣0.5分;中医疗效评价不客观,每个病种扣0.5分。1.定期(每年至少一次)对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实施情况和中医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总结和评价,中医疗效评价客观、科学。(三年)84.4开展本专科临床经验整理与应用,加强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培养专科学术继承人。(12分)4.4.1有本专科学术经验继承工作计划和措施,有明确的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查阅评审前3年相关资料,并现场考核学术继承人。未开展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不得分;无工作计划和措施,扣2分;学术继承人不明确,扣2分。1. 制定学术继承工作计划及实施措施名老中医

41、学术继承人个人资料名老中医学术经验资料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及临床实践资料2. 本专业领域中医诊疗技术文献挖掘整理应用资料44.4.2专科学术继承人掌握名老中医学术经验。学术继承人未掌握本专科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扣2分,掌握不全面,扣1分;未能提供原始跟师记录、论文等相关学术继承工作材料,扣2分。44.4.3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及实践经验在专科临床中得到应用。查阅相关资料,检查代表性2份病历。不能提供应用本专业有代表性的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及实践经验应用证据者,扣2分;未在病历中体现,每份扣1分。44.5开展专科诊疗技术及特色疗法,研制和使用专科中药制剂。(10分)4.5.1至少有3项专科技术及特色疗法操

42、作规范,并在临床应用。查阅相关资料,现场访谈与考核2名医师。专科技术及特色疗法每少一项,扣2分;操作规范不具体,每项扣1分;未在临床应用,每项扣1分。1.制定专科技术及特色疗法操作规范、2名医师掌握、中药制剂至少2种,制定XX科中药制剂研究计划44.5.2医师熟练掌握本专科技术及特色疗法。考核不合格,每人扣2分。44.5.3制定专科中药制剂研究计划并实施。无计划,不得分;未实施,扣1分。2第五章 中药药事管理(80分)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分细则分值5.1医院药事管理组织定期对临床使用中药进行监督、评价和指导,合理遴选医疗机构内使用的中药。(2分)查阅评审前3年相关资料。未对临床使用中药进行监督、

43、评价和指导,不得分;每年少于2次,扣1分。1.建立克山县中医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下文件),建立克山县中医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职责,建立克山县中医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会议纪要,建立克山县中医医院临床中药使用监督、评价管理办法25.2中药房设置达到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26分)5.2.1设有中药饮片库房、中药饮片调剂室、中成药库房、中成药调剂室、周转库、中药煎药室。实地考查。每少1个部门(组),扣0.5分。1.设立中药饮片库房,建立中药饮片库房工作制度。2.设立中药饮片调剂室,建立中药饮片调剂室工作制度。3.设立中成药库房,建立中成药库房工作制度。4.设立中成药调剂室,建立中成药调剂室工作制度。5.设

44、立中药周转库,建立中药周转库工作制度。6.设立中药煎剂室,建立中药煎剂室工作制度。35.2.2中药房应当远离各种污染源,中药饮片调剂室、中成药调剂室、中药煎药室应配备有效的通风、除尘、防积水以及消防等设施。中药房距各种污染源较近,扣1分;缺少有效的通风、除尘、防积水、消防设施,每少一种扣0.5分。1.中药饮片调剂室、中成药调剂室、中药煎药室建立通风扇、吸尘设备、地漏和垫层、灭火器等设施。35.2.3中药饮片调剂室面积80平方米;中成药调剂室面积40平方米。中成药调剂室、中药饮片调剂室面积应当与医院的规模和业务需求相适应。中药饮片调剂室面积低于80平方米,扣2分;中成药调剂室面积低于40平方米,

45、扣2分;中成药、中药饮片调剂室面积与医院的规模和业务需求不相适应,每项扣1分。1. 中药饮片调剂室大于80平,中成药调剂室大于40平。55.2.4中药房的设备(器具)应当与医院的规模和业务需求相适应。设备(器具)与医院的规模和业务需求不相适应,酌情扣分。1. 中药房设备合格35.2.5中药房人员配备与医院的规模和业务相适应。查阅本年度人事档案及相关证明材料,并实地考查。中药房人员配备与医院的规模和业务不相适应,酌情扣分。35.2.6中药房负责人中,应当有主管中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查阅本年度人事档案及相关证明资料。不符合要求,不得分。25.2.7中药饮片质量验收负责人应为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和中药饮片鉴别经验的人员或具有丰富中药饮片鉴别经验的老药工。中药饮片调剂复核人员应具有主管中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小包装饮片的复核人员应具有中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煎药室负责人应具有中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煎药人员应为中药学专业人员或经培训取得相应资格的人员。查阅本年度人事档案及相关证明资料。不符合要求,每人扣1分。5.2.5-5.2.7中药房人员人事、技术档案、人员学历、资质55.2.8制定以中药内容为主的在职教育培训制度和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