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技巧]电动汽车行业发展标准缺失 充电接口将统一.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66348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其它技巧]电动汽车行业发展标准缺失 充电接口将统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其它技巧]电动汽车行业发展标准缺失 充电接口将统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其它技巧]电动汽车行业发展标准缺失 充电接口将统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其它技巧]电动汽车行业发展标准缺失 充电接口将统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其它技巧]电动汽车行业发展标准缺失 充电接口将统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其它技巧]电动汽车行业发展标准缺失 充电接口将统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其它技巧]电动汽车行业发展标准缺失 充电接口将统一.doc(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巴劳木 btxy电动汽车行业发展标准缺失充电接口将统一本刊记者丁玲2012年会成为电动汽车产业规范化发展的破冰之年吗?万里长征迈开了第一步,一切正在拨云见日。电动汽车行业发展标准缺失的混乱局面,有望被逐步肃清。12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由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电力企业联合会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等机构共同起草的有关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和通信协议的四项国家标准已经批准发布,这些标准将于2012年3月1日起实施。另外,电动汽车充电设备25项国家标准、安全标准等也将在2012年陆续出台。此次发布的包括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2部分:交流充电接口、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

2、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在内的四项标准,被认为是电动汽车领域的基础性法规。如没有此四项标准,全国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实现公用便遥遥无期。一直以来,电动汽车产业在研发、技术、制造标准、电池管理等方面都未形成规范,电动汽车产业难以形成成熟的商业运营模式,取得突破性发展。而为借助新能源汽车项目“上位”,国内大多数电动汽车企业甚至各自为战,至今未形成统一的战略。对多年来彷徨无措的电动车企业来说,这是一个重大利好消息至少可以为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重要的技术和标准支撑。但这仅仅是产业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而要实现电动汽车产业的商业化运营,其技术配套方案、商业模式构架、政府如何有效推动其发展,都是亟待解决的问

3、题。可以预见,电动汽车产业距离商业化运营,还有相当一段距离。乱象丛生待规范在电动汽车接口国家标准发布之前,存在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两种企业标准。电动车企业生产出的产品,要和各地执行的标准分别对接。这对电动汽车接口制造企业来说就非常麻烦:货物发往不同的城市需要根据不同的标准生产,比如在北京要采用国家电网的标准,在深圳却要采用南方电网的标准。一些电动汽车制造企业已经等不及国家标准,开始各自行动。在广州,比亚迪就在深圳率先开售其e6纯电动轿车,成为中国首款纯电动私家车。在充电问题上,比亚迪与南方电网合作,为消费者安装充电柜。如果每个地方和企业都有自己的标准,容易形成地区封锁,产业难以规模化发展。“无论

4、之前采用的是何种标准,在国家标准出台之后,都要按照新标准执行,该改的改,该换的换。”新能源汽车商业模式研究人士谢子聪在接受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采访时表示。至于充电接口标准对企业的影响,谢子聪认为,对企业的影响不会很大,“现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还在初期,比亚迪也只卖了几百辆电动汽车,现在出标准还比较及时。如果等到产业大规模发展起来,形成不同的规格后,问题就比较麻烦了。”“我们已经收到国家标准,最明显的是标准对充电接口的规格、尺寸作了规范。未来,我们将根据国家标准进行修改、调整。”成都银鑫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德鹏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尽管在他看来,国家还需要出台更多的标准来规范电动汽车的制造,

5、比如电动汽车关键部位的技术参数标准、电压标准等,但他看好电动汽车产业的前景,“开了头就好了。充电接口标准出来以后,企业有了方向感,会少走些弯路,走得更快一些”。在成都,像银鑫这样的电动汽车制造企业则是按照国家电网的标准生产制造,这主要取决于城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实施建设。据成都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联盟秘书长贾红艺介绍,成都市根据国家电网的标准,2011年已经建好3个电动汽车充电装置,在建的还有3个。对于电动汽车行业由于标准缺失而面临的困扰,赵德鹏体会颇深。“充电接口标准发布之前,像我们这样的电动汽车制造企业都很犹豫,不知道以后会怎么发展,不敢贸然批量生产汽车,只能做些样车。”赵德鹏说。重庆市经济

6、和信息化委员会汽车行业管理处副处长陈四维在接受中国经济和信息化采访时认为,接口标准的颁布就是国家应该做的一件事情,充电接口标准就像对加油口大小的规范,是一个很普通的国家标准,“对电动汽车而言,最重要的是电池标准”。万里长征第一步结束国内产业发展乱象,仅仅是四大标准出台的应有之义。隐含的另外一重深意是:中国极有可能在清洁能源汽车产业占领一个非常重要的制高点,并以此为起点,逐步获得话语权。谢子聪分析称,标准统一可以把整车和基础设施统一起来,避免基础设施多样化和重复建设。此外,有了标准后,中国就可能形成“牵全球电动汽车产业牛耳”的优势。这样,国外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后就必须按照中国的标准办事,中国标准

7、也可能作为国际标准,在世界舞台上拥有话语权。同时他指出,虽然从目前政府推动电动汽车发展的力度和决心来看,领先世界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是电动汽车产业还存在很多问题,能否顺利发展还是个未知数,“充电接口标准发布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企业为了各自的利益,争论、不配合成为常态,缺少合作的胸怀。自己门前雪没有扫好,总是去管别人的瓦上霜。”谢子聪说:“这种现象是影响中国电动车行业发展的一个很大的阻力。”更为实际的问题是,电动汽车的技术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政府、企业尚未看清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规律,没有清楚认识到电动汽车的创新不仅仅是驱动的创新,还有能源供给体系的创新,所以要把电动汽车产业做起来很难。“到目前

8、为止,电动汽车的技术条件特别是系统技术条件,没有配合起来。整车、电池企业、电网各自为阵,商业化发展受到很大阻碍。”谢子聪指出,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车必须与基础设施配合,“电动汽车是耐用产品,老百姓买车要考虑商品特征、性价比好不好、技术功能全不全,同时还要考虑在以后漫长的十年、十五年里使用是否方便等问题”。事实上,政策推动上也存在问题。“他们没有看清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规律,就进行盲目、大规模的推动,在25个城市同时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谢子聪说:“过去30年里,中国在推动彩电、冰箱、空调洗衣机产业发展时,都参照了国外成熟的产品和模式。但是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国外老师变成了同学,国外没

9、有提供成熟的产品、成熟的商业模式,需要国内产业独立创新。截至目前,还没有一个城市把电动汽车的基础设施建好,为整车销售提供条件,东一榔头西一棒。整车无法实现销售,基础设施也没有得到利用,互相还不配合。”推动电动汽车商业化发展不应只是一个口号,需要更多的实际行动。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电动汽车产业商业模式的构架不是简单的企业产品销售的商业策划。“十二五”时期非常关键,这一时期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不应该在意销售的是10万辆还是100万辆,应该注重基础设施和整车配合,建立可用的技术、商业模式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商业化平台建设。分享到: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corrTxt_01border-top:1pxdash

10、ed#C8D8F2;margin-top:-1px;.corrTxt_01h3font-weight:bold;padding:5px003px;line-height:25px;margin:0;.corrTxt_01ulpadding:0020px18px;.corrTxt_01ullifont-size:14px;line-height:164.28%;电动汽车行业发展标准缺失充电接口将统一本刊记者丁玲2012年会成为电动汽车产业规范化发展的破冰之年吗?万里长征迈开了第一步,一切正在拨云见日。电动汽车行业发展标准缺失的混乱局面,有望被逐步肃清。12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由国家能源

11、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电力企业联合会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等机构共同起草的有关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和通信协议的四项国家标准已经批准发布,这些标准将于2012年3月1日起实施。另外,电动汽车充电设备25项国家标准、安全标准等也将在2012年陆续出台。此次发布的包括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2部分:交流充电接口、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在内的四项标准,被认为是电动汽车领域的基础性法规。如没有此四项标准,全国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实现公用便遥遥无期。一直以来,电动汽车产业在研发、技术、制造标准、电池管理等方面都未形成规范,电动汽车产业难以形成成熟的商业运营模式,取得突破

12、性发展。而为借助新能源汽车项目“上位”,国内大多数电动汽车企业甚至各自为战,至今未形成统一的战略。对多年来彷徨无措的电动车企业来说,这是一个重大利好消息至少可以为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重要的技术和标准支撑。但这仅仅是产业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而要实现电动汽车产业的商业化运营,其技术配套方案、商业模式构架、政府如何有效推动其发展,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可以预见,电动汽车产业距离商业化运营,还有相当一段距离。乱象丛生待规范在电动汽车接口国家标准发布之前,存在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两种企业标准。电动车企业生产出的产品,要和各地执行的标准分别对接。这对电动汽车接口制造企业来说就非常麻烦:货物发往不同的城市需

13、要根据不同的标准生产,比如在北京要采用国家电网的标准,在深圳却要采用南方电网的标准。一些电动汽车制造企业已经等不及国家标准,开始各自行动。在广州,比亚迪就在深圳率先开售其e6纯电动轿车,成为中国首款纯电动私家车。在充电问题上,比亚迪与南方电网合作,为消费者安装充电柜。如果每个地方和企业都有自己的标准,容易形成地区封锁,产业难以规模化发展。“无论之前采用的是何种标准,在国家标准出台之后,都要按照新标准执行,该改的改,该换的换。”新能源汽车商业模式研究人士谢子聪在接受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采访时表示。至于充电接口标准对企业的影响,谢子聪认为,对企业的影响不会很大,“现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还在初期,比亚

14、迪也只卖了几百辆电动汽车,现在出标准还比较及时。如果等到产业大规模发展起来,形成不同的规格后,问题就比较麻烦了。”“我们已经收到国家标准,最明显的是标准对充电接口的规格、尺寸作了规范。未来,我们将根据国家标准进行修改、调整。”成都银鑫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德鹏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尽管在他看来,国家还需要出台更多的标准来规范电动汽车的制造,比如电动汽车关键部位的技术参数标准、电压标准等,但他看好电动汽车产业的前景,“开了头就好了。充电接口标准出来以后,企业有了方向感,会少走些弯路,走得更快一些”。在成都,像银鑫这样的电动汽车制造企业则是按照国家电网的标准生产制造,这主要取决于城市电动汽车充

15、电基础实施建设。据成都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联盟秘书长贾红艺介绍,成都市根据国家电网的标准,2011年已经建好3个电动汽车充电装置,在建的还有3个。对于电动汽车行业由于标准缺失而面临的困扰,赵德鹏体会颇深。“充电接口标准发布之前,像我们这样的电动汽车制造企业都很犹豫,不知道以后会怎么发展,不敢贸然批量生产汽车,只能做些样车。”赵德鹏说。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汽车行业管理处副处长陈四维在接受中国经济和信息化采访时认为,接口标准的颁布就是国家应该做的一件事情,充电接口标准就像对加油口大小的规范,是一个很普通的国家标准,“对电动汽车而言,最重要的是电池标准”。万里长征第一步结束国内产业发展乱象,仅仅

16、是四大标准出台的应有之义。隐含的另外一重深意是:中国极有可能在清洁能源汽车产业占领一个非常重要的制高点,并以此为起点,逐步获得话语权。谢子聪分析称,标准统一可以把整车和基础设施统一起来,避免基础设施多样化和重复建设。此外,有了标准后,中国就可能形成“牵全球电动汽车产业牛耳”的优势。这样,国外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后就必须按照中国的标准办事,中国标准也可能作为国际标准,在世界舞台上拥有话语权。同时他指出,虽然从目前政府推动电动汽车发展的力度和决心来看,领先世界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是电动汽车产业还存在很多问题,能否顺利发展还是个未知数,“充电接口标准发布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企业为了各自的利益,争论

17、、不配合成为常态,缺少合作的胸怀。自己门前雪没有扫好,总是去管别人的瓦上霜。”谢子聪说:“这种现象是影响中国电动车行业发展的一个很大的阻力。”更为实际的问题是,电动汽车的技术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政府、企业尚未看清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规律,没有清楚认识到电动汽车的创新不仅仅是驱动的创新,还有能源供给体系的创新,所以要把电动汽车产业做起来很难。“到目前为止,电动汽车的技术条件特别是系统技术条件,没有配合起来。整车、电池企业、电网各自为阵,商业化发展受到很大阻碍。”谢子聪指出,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车必须与基础设施配合,“电动汽车是耐用产品,老百姓买车要考虑商品特征、性价比好不好、技术功能全

18、不全,同时还要考虑在以后漫长的十年、十五年里使用是否方便等问题”。事实上,政策推动上也存在问题。“他们没有看清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规律,就进行盲目、大规模的推动,在25个城市同时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谢子聪说:“过去30年里,中国在推动彩电、冰箱、空调洗衣机产业发展时,都参照了国外成熟的产品和模式。但是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国外老师变成了同学,国外没有提供成熟的产品、成熟的商业模式,需要国内产业独立创新。截至目前,还没有一个城市把电动汽车的基础设施建好,为整车销售提供条件,东一榔头西一棒。整车无法实现销售,基础设施也没有得到利用,互相还不配合。”推动电动汽车商业化发展不应只是一个口号,需要更多的实际

19、行动。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电动汽车产业商业模式的构架不是简单的企业产品销售的商业策划。“十二五”时期非常关键,这一时期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不应该在意销售的是10万辆还是100万辆,应该注重基础设施和整车配合,建立可用的技术、商业模式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商业化平台建设。分享到: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corrTxt_01border-top:1pxdashed#C8D8F2;margin-top:-1px;.corrTxt_01h3font-weight:bold;padding:5px003px;line-height:25px;margin:0;.corrTxt_01ulpadding:0020px1

20、8px;.corrTxt_01ullifont-size:14px;line-height:164.28%;电动汽车行业发展标准缺失充电接口将统一本刊记者丁玲2012年会成为电动汽车产业规范化发展的破冰之年吗?万里长征迈开了第一步,一切正在拨云见日。电动汽车行业发展标准缺失的混乱局面,有望被逐步肃清。12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由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电力企业联合会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等机构共同起草的有关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和通信协议的四项国家标准已经批准发布,这些标准将于2012年3月1日起实施。另外,电动汽车充电设备25项国家标准、安全标准等也将在2012年陆续出台。此次发布

21、的包括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2部分:交流充电接口、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在内的四项标准,被认为是电动汽车领域的基础性法规。如没有此四项标准,全国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实现公用便遥遥无期。一直以来,电动汽车产业在研发、技术、制造标准、电池管理等方面都未形成规范,电动汽车产业难以形成成熟的商业运营模式,取得突破性发展。而为借助新能源汽车项目“上位”,国内大多数电动汽车企业甚至各自为战,至今未形成统一的战略。对多年来彷徨无措的电动车企业来说,这是一个重大利好消息至少可以为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重要的技术和标准支撑。但这仅仅是产业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而要实现电动

22、汽车产业的商业化运营,其技术配套方案、商业模式构架、政府如何有效推动其发展,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可以预见,电动汽车产业距离商业化运营,还有相当一段距离。乱象丛生待规范在电动汽车接口国家标准发布之前,存在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两种企业标准。电动车企业生产出的产品,要和各地执行的标准分别对接。这对电动汽车接口制造企业来说就非常麻烦:货物发往不同的城市需要根据不同的标准生产,比如在北京要采用国家电网的标准,在深圳却要采用南方电网的标准。一些电动汽车制造企业已经等不及国家标准,开始各自行动。在广州,比亚迪就在深圳率先开售其e6纯电动轿车,成为中国首款纯电动私家车。在充电问题上,比亚迪与南方电网合作,为消费

23、者安装充电柜。如果每个地方和企业都有自己的标准,容易形成地区封锁,产业难以规模化发展。“无论之前采用的是何种标准,在国家标准出台之后,都要按照新标准执行,该改的改,该换的换。”新能源汽车商业模式研究人士谢子聪在接受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采访时表示。至于充电接口标准对企业的影响,谢子聪认为,对企业的影响不会很大,“现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还在初期,比亚迪也只卖了几百辆电动汽车,现在出标准还比较及时。如果等到产业大规模发展起来,形成不同的规格后,问题就比较麻烦了。”“我们已经收到国家标准,最明显的是标准对充电接口的规格、尺寸作了规范。未来,我们将根据国家标准进行修改、调整。”成都银鑫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总

24、经理赵德鹏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尽管在他看来,国家还需要出台更多的标准来规范电动汽车的制造,比如电动汽车关键部位的技术参数标准、电压标准等,但他看好电动汽车产业的前景,“开了头就好了。充电接口标准出来以后,企业有了方向感,会少走些弯路,走得更快一些”。在成都,像银鑫这样的电动汽车制造企业则是按照国家电网的标准生产制造,这主要取决于城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实施建设。据成都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联盟秘书长贾红艺介绍,成都市根据国家电网的标准,2011年已经建好3个电动汽车充电装置,在建的还有3个。对于电动汽车行业由于标准缺失而面临的困扰,赵德鹏体会颇深。“充电接口标准发布之前,像我们这样的电动汽车制造企

25、业都很犹豫,不知道以后会怎么发展,不敢贸然批量生产汽车,只能做些样车。”赵德鹏说。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汽车行业管理处副处长陈四维在接受中国经济和信息化采访时认为,接口标准的颁布就是国家应该做的一件事情,充电接口标准就像对加油口大小的规范,是一个很普通的国家标准,“对电动汽车而言,最重要的是电池标准”。万里长征第一步结束国内产业发展乱象,仅仅是四大标准出台的应有之义。隐含的另外一重深意是:中国极有可能在清洁能源汽车产业占领一个非常重要的制高点,并以此为起点,逐步获得话语权。谢子聪分析称,标准统一可以把整车和基础设施统一起来,避免基础设施多样化和重复建设。此外,有了标准后,中国就可能形成“牵全

26、球电动汽车产业牛耳”的优势。这样,国外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后就必须按照中国的标准办事,中国标准也可能作为国际标准,在世界舞台上拥有话语权。同时他指出,虽然从目前政府推动电动汽车发展的力度和决心来看,领先世界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是电动汽车产业还存在很多问题,能否顺利发展还是个未知数,“充电接口标准发布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企业为了各自的利益,争论、不配合成为常态,缺少合作的胸怀。自己门前雪没有扫好,总是去管别人的瓦上霜。”谢子聪说:“这种现象是影响中国电动车行业发展的一个很大的阻力。”更为实际的问题是,电动汽车的技术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政府、企业尚未看清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规律,没有清楚认识到电动汽

27、车的创新不仅仅是驱动的创新,还有能源供给体系的创新,所以要把电动汽车产业做起来很难。“到目前为止,电动汽车的技术条件特别是系统技术条件,没有配合起来。整车、电池企业、电网各自为阵,商业化发展受到很大阻碍。”谢子聪指出,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车必须与基础设施配合,“电动汽车是耐用产品,老百姓买车要考虑商品特征、性价比好不好、技术功能全不全,同时还要考虑在以后漫长的十年、十五年里使用是否方便等问题”。事实上,政策推动上也存在问题。“他们没有看清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规律,就进行盲目、大规模的推动,在25个城市同时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谢子聪说:“过去30年里,中国在推动彩电、冰箱、空调洗衣机

28、产业发展时,都参照了国外成熟的产品和模式。但是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国外老师变成了同学,国外没有提供成熟的产品、成熟的商业模式,需要国内产业独立创新。截至目前,还没有一个城市把电动汽车的基础设施建好,为整车销售提供条件,东一榔头西一棒。整车无法实现销售,基础设施也没有得到利用,互相还不配合。”推动电动汽车商业化发展不应只是一个口号,需要更多的实际行动。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电动汽车产业商业模式的构架不是简单的企业产品销售的商业策划。“十二五”时期非常关键,这一时期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不应该在意销售的是10万辆还是100万辆,应该注重基础设施和整车配合,建立可用的技术、商业模式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商业化平台

29、建设。分享到: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corrTxt_01border-top:1pxdashed#C8D8F2;margin-top:-1px;.corrTxt_01h3font-weight:bold;padding:5px003px;line-height:25px;margin:0;.corrTxt_01ulpadding:0020px18px;.corrTxt_01ullifont-size:14px;line-height:164.28%;电动汽车行业发展标准缺失充电接口将统一本刊记者丁玲2012年会成为电动汽车产业规范化发展的破冰之年吗?万里长征迈开了第一步,一切正在拨云见日。电动

30、汽车行业发展标准缺失的混乱局面,有望被逐步肃清。12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由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电力企业联合会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等机构共同起草的有关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和通信协议的四项国家标准已经批准发布,这些标准将于2012年3月1日起实施。另外,电动汽车充电设备25项国家标准、安全标准等也将在2012年陆续出台。此次发布的包括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2部分:交流充电接口、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在内的四项标准,被认为是电动汽车领域的基础性法规。如没有此四项标准,全国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实现公用便遥遥无期。一直以来,电动汽车产业在研发、

31、技术、制造标准、电池管理等方面都未形成规范,电动汽车产业难以形成成熟的商业运营模式,取得突破性发展。而为借助新能源汽车项目“上位”,国内大多数电动汽车企业甚至各自为战,至今未形成统一的战略。对多年来彷徨无措的电动车企业来说,这是一个重大利好消息至少可以为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重要的技术和标准支撑。但这仅仅是产业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而要实现电动汽车产业的商业化运营,其技术配套方案、商业模式构架、政府如何有效推动其发展,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可以预见,电动汽车产业距离商业化运营,还有相当一段距离。乱象丛生待规范在电动汽车接口国家标准发布之前,存在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两种企业标准。电动车企业生产出的产

32、品,要和各地执行的标准分别对接。这对电动汽车接口制造企业来说就非常麻烦:货物发往不同的城市需要根据不同的标准生产,比如在北京要采用国家电网的标准,在深圳却要采用南方电网的标准。一些电动汽车制造企业已经等不及国家标准,开始各自行动。在广州,比亚迪就在深圳率先开售其e6纯电动轿车,成为中国首款纯电动私家车。在充电问题上,比亚迪与南方电网合作,为消费者安装充电柜。如果每个地方和企业都有自己的标准,容易形成地区封锁,产业难以规模化发展。“无论之前采用的是何种标准,在国家标准出台之后,都要按照新标准执行,该改的改,该换的换。”新能源汽车商业模式研究人士谢子聪在接受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采访时表示。至于充电

33、接口标准对企业的影响,谢子聪认为,对企业的影响不会很大,“现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还在初期,比亚迪也只卖了几百辆电动汽车,现在出标准还比较及时。如果等到产业大规模发展起来,形成不同的规格后,问题就比较麻烦了。”“我们已经收到国家标准,最明显的是标准对充电接口的规格、尺寸作了规范。未来,我们将根据国家标准进行修改、调整。”成都银鑫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德鹏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尽管在他看来,国家还需要出台更多的标准来规范电动汽车的制造,比如电动汽车关键部位的技术参数标准、电压标准等,但他看好电动汽车产业的前景,“开了头就好了。充电接口标准出来以后,企业有了方向感,会少走些弯路,走得更快一些”。在

34、成都,像银鑫这样的电动汽车制造企业则是按照国家电网的标准生产制造,这主要取决于城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实施建设。据成都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联盟秘书长贾红艺介绍,成都市根据国家电网的标准,2011年已经建好3个电动汽车充电装置,在建的还有3个。对于电动汽车行业由于标准缺失而面临的困扰,赵德鹏体会颇深。“充电接口标准发布之前,像我们这样的电动汽车制造企业都很犹豫,不知道以后会怎么发展,不敢贸然批量生产汽车,只能做些样车。”赵德鹏说。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汽车行业管理处副处长陈四维在接受中国经济和信息化采访时认为,接口标准的颁布就是国家应该做的一件事情,充电接口标准就像对加油口大小的规范,是一个很普通

35、的国家标准,“对电动汽车而言,最重要的是电池标准”。万里长征第一步结束国内产业发展乱象,仅仅是四大标准出台的应有之义。隐含的另外一重深意是:中国极有可能在清洁能源汽车产业占领一个非常重要的制高点,并以此为起点,逐步获得话语权。谢子聪分析称,标准统一可以把整车和基础设施统一起来,避免基础设施多样化和重复建设。此外,有了标准后,中国就可能形成“牵全球电动汽车产业牛耳”的优势。这样,国外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后就必须按照中国的标准办事,中国标准也可能作为国际标准,在世界舞台上拥有话语权。同时他指出,虽然从目前政府推动电动汽车发展的力度和决心来看,领先世界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是电动汽车产业还存在很多问题,

36、能否顺利发展还是个未知数,“充电接口标准发布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企业为了各自的利益,争论、不配合成为常态,缺少合作的胸怀。自己门前雪没有扫好,总是去管别人的瓦上霜。”谢子聪说:“这种现象是影响中国电动车行业发展的一个很大的阻力。”更为实际的问题是,电动汽车的技术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政府、企业尚未看清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规律,没有清楚认识到电动汽车的创新不仅仅是驱动的创新,还有能源供给体系的创新,所以要把电动汽车产业做起来很难。“到目前为止,电动汽车的技术条件特别是系统技术条件,没有配合起来。整车、电池企业、电网各自为阵,商业化发展受到很大阻碍。”谢子聪指出,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车

37、必须与基础设施配合,“电动汽车是耐用产品,老百姓买车要考虑商品特征、性价比好不好、技术功能全不全,同时还要考虑在以后漫长的十年、十五年里使用是否方便等问题”。事实上,政策推动上也存在问题。“他们没有看清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规律,就进行盲目、大规模的推动,在25个城市同时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谢子聪说:“过去30年里,中国在推动彩电、冰箱、空调洗衣机产业发展时,都参照了国外成熟的产品和模式。但是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国外老师变成了同学,国外没有提供成熟的产品、成熟的商业模式,需要国内产业独立创新。截至目前,还没有一个城市把电动汽车的基础设施建好,为整车销售提供条件,东一榔头西一棒。整车无法实现销售,基

38、础设施也没有得到利用,互相还不配合。”推动电动汽车商业化发展不应只是一个口号,需要更多的实际行动。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电动汽车产业商业模式的构架不是简单的企业产品销售的商业策划。“十二五”时期非常关键,这一时期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不应该在意销售的是10万辆还是100万辆,应该注重基础设施和整车配合,建立可用的技术、商业模式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商业化平台建设。分享到: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corrTxt_01border-top:1pxdashed#C8D8F2;margin-top:-1px;.corrTxt_01h3font-weight:bold;padding:5px003px;line-hei

39、ght:25px;margin:0;.corrTxt_01ulpadding:0020px18px;.corrTxt_01ullifont-size:14px;line-height:164.28%;电动汽车行业发展标准缺失充电接口将统一本刊记者丁玲2012年会成为电动汽车产业规范化发展的破冰之年吗?万里长征迈开了第一步,一切正在拨云见日。电动汽车行业发展标准缺失的混乱局面,有望被逐步肃清。12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由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电力企业联合会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等机构共同起草的有关电动汽车充电接口和通信协议的四项国家标准已经批准发布,这些标准将于2012年3月1

40、日起实施。另外,电动汽车充电设备25项国家标准、安全标准等也将在2012年陆续出台。此次发布的包括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2部分:交流充电接口、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在内的四项标准,被认为是电动汽车领域的基础性法规。如没有此四项标准,全国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实现公用便遥遥无期。一直以来,电动汽车产业在研发、技术、制造标准、电池管理等方面都未形成规范,电动汽车产业难以形成成熟的商业运营模式,取得突破性发展。而为借助新能源汽车项目“上位”,国内大多数电动汽车企业甚至各自为战,至今未形成统一的战略。对多年来彷徨无措的电动车企业来说,这是一个重大利好消息至少可以为

41、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重要的技术和标准支撑。但这仅仅是产业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而要实现电动汽车产业的商业化运营,其技术配套方案、商业模式构架、政府如何有效推动其发展,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可以预见,电动汽车产业距离商业化运营,还有相当一段距离。乱象丛生待规范在电动汽车接口国家标准发布之前,存在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两种企业标准。电动车企业生产出的产品,要和各地执行的标准分别对接。这对电动汽车接口制造企业来说就非常麻烦:货物发往不同的城市需要根据不同的标准生产,比如在北京要采用国家电网的标准,在深圳却要采用南方电网的标准。一些电动汽车制造企业已经等不及国家标准,开始各自行动。在广州,比亚迪就在深圳率

42、先开售其e6纯电动轿车,成为中国首款纯电动私家车。在充电问题上,比亚迪与南方电网合作,为消费者安装充电柜。如果每个地方和企业都有自己的标准,容易形成地区封锁,产业难以规模化发展。“无论之前采用的是何种标准,在国家标准出台之后,都要按照新标准执行,该改的改,该换的换。”新能源汽车商业模式研究人士谢子聪在接受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采访时表示。至于充电接口标准对企业的影响,谢子聪认为,对企业的影响不会很大,“现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还在初期,比亚迪也只卖了几百辆电动汽车,现在出标准还比较及时。如果等到产业大规模发展起来,形成不同的规格后,问题就比较麻烦了。”“我们已经收到国家标准,最明显的是标准对充电接口

43、的规格、尺寸作了规范。未来,我们将根据国家标准进行修改、调整。”成都银鑫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德鹏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尽管在他看来,国家还需要出台更多的标准来规范电动汽车的制造,比如电动汽车关键部位的技术参数标准、电压标准等,但他看好电动汽车产业的前景,“开了头就好了。充电接口标准出来以后,企业有了方向感,会少走些弯路,走得更快一些”。在成都,像银鑫这样的电动汽车制造企业则是按照国家电网的标准生产制造,这主要取决于城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实施建设。据成都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联盟秘书长贾红艺介绍,成都市根据国家电网的标准,2011年已经建好3个电动汽车充电装置,在建的还有3个。对于电动汽车行业

44、由于标准缺失而面临的困扰,赵德鹏体会颇深。“充电接口标准发布之前,像我们这样的电动汽车制造企业都很犹豫,不知道以后会怎么发展,不敢贸然批量生产汽车,只能做些样车。”赵德鹏说。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汽车行业管理处副处长陈四维在接受中国经济和信息化采访时认为,接口标准的颁布就是国家应该做的一件事情,充电接口标准就像对加油口大小的规范,是一个很普通的国家标准,“对电动汽车而言,最重要的是电池标准”。万里长征第一步结束国内产业发展乱象,仅仅是四大标准出台的应有之义。隐含的另外一重深意是:中国极有可能在清洁能源汽车产业占领一个非常重要的制高点,并以此为起点,逐步获得话语权。谢子聪分析称,标准统一可以把

45、整车和基础设施统一起来,避免基础设施多样化和重复建设。此外,有了标准后,中国就可能形成“牵全球电动汽车产业牛耳”的优势。这样,国外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后就必须按照中国的标准办事,中国标准也可能作为国际标准,在世界舞台上拥有话语权。同时他指出,虽然从目前政府推动电动汽车发展的力度和决心来看,领先世界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是电动汽车产业还存在很多问题,能否顺利发展还是个未知数,“充电接口标准发布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企业为了各自的利益,争论、不配合成为常态,缺少合作的胸怀。自己门前雪没有扫好,总是去管别人的瓦上霜。”谢子聪说:“这种现象是影响中国电动车行业发展的一个很大的阻力。”更为实际的问题是,电

46、动汽车的技术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政府、企业尚未看清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规律,没有清楚认识到电动汽车的创新不仅仅是驱动的创新,还有能源供给体系的创新,所以要把电动汽车产业做起来很难。“到目前为止,电动汽车的技术条件特别是系统技术条件,没有配合起来。整车、电池企业、电网各自为阵,商业化发展受到很大阻碍。”谢子聪指出,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车必须与基础设施配合,“电动汽车是耐用产品,老百姓买车要考虑商品特征、性价比好不好、技术功能全不全,同时还要考虑在以后漫长的十年、十五年里使用是否方便等问题”。事实上,政策推动上也存在问题。“他们没有看清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规律,就进行盲目、大规模的推动,在2

47、5个城市同时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谢子聪说:“过去30年里,中国在推动彩电、冰箱、空调洗衣机产业发展时,都参照了国外成熟的产品和模式。但是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国外老师变成了同学,国外没有提供成熟的产品、成熟的商业模式,需要国内产业独立创新。截至目前,还没有一个城市把电动汽车的基础设施建好,为整车销售提供条件,东一榔头西一棒。整车无法实现销售,基础设施也没有得到利用,互相还不配合。”推动电动汽车商业化发展不应只是一个口号,需要更多的实际行动。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电动汽车产业商业模式的构架不是简单的企业产品销售的商业策划。“十二五”时期非常关键,这一时期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不应该在意销售的是10万辆还是100万辆,应该注重基础设施和整车配合,建立可用的技术、商业模式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商业化平台建设。分享到:欢迎发表评论我要评论.corrTxt_01border-top:1pxdashed#C8D8F2;margin-top:-1px;.corrTxt_01h3font-we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