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计划]护理部药物说明书.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66540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 页数:74 大小:1.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计划]护理部药物说明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商业计划]护理部药物说明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商业计划]护理部药物说明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商业计划]护理部药物说明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商业计划]护理部药物说明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商业计划]护理部药物说明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计划]护理部药物说明书.doc(7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青霉素钠说明书通用名注射用青霉素钠药理作用青霉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适应症青霉素适用于敏感细菌所致各种感染,如脓肿、菌血症、肺炎和心内膜炎等。不良反应1过敏反应:青霉素过敏反应较常见,包括荨麻疹等各类皮疹、白细胞减少、间质性肾炎、哮喘发作等和血清病型反应;过敏性休克偶见,一旦发生,必须就地抢救,予以保持气道畅通、吸氧及使用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治疗措施。 2毒性反应:少见,但静脉滴注大剂量本品或鞘内给药时,可因脑脊液药物浓度过高导致抽搐、肌肉阵挛、昏迷及严重精神症状等(青霉素脑病)。此种反应多见于婴儿、老年人和肾功能不全患者。 3赫氏反应和治疗矛盾:用青霉素治疗梅毒、钩端螺旋

2、体病等疾病时可由于病原体死亡致症状加剧,称为赫氏反应;治疗矛盾也见于梅毒患者,系治疗后梅毒病灶消失过快,而组织修补相对较慢或病灶部位纤维组织收缩,妨碍器官功能所致。 4二重感染:可出现耐青霉素金葡菌、革兰阴性杆菌或念珠菌等二重感染。 5应用大剂量青霉素钠可因摄入大量钠盐而导致心力衰竭。禁忌症有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史或青霉素皮肤试验阳性患者禁用。注意事项1应用本品前需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并进行青霉素皮肤试验,呈阳性反应者禁用。2对一种青霉素过敏者可能对其他青霉素类药物、青霉胺过敏,有哮喘、湿疹、枯草热、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患者应慎用本品。 3青霉素水溶液在室温不稳定,因此应用本品须新鲜配制。4大剂量使用

3、本品时应定期检测电解质; 5对诊断的干扰: (1)应用青霉素期间,以硫酸铜法测定尿糖时可能出现假阳性,而用葡萄糖酶法则不受影响。 (2)静脉滴注本品可出现血钠测定值增高。 (3)本品可使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或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动物生殖试验未发现本品引起胎儿损害,孕妇应仅在确有必要时使用本品,哺乳期妇女用药时宜暂停哺乳。药物相互作用1氯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类、磺胺类可干扰本品的活性,故本品不宜与这些药物合用。 2丙磺舒、阿司匹林、吲哚美辛、保泰松和磺胺药减少青霉素的肾小管分泌而延长本品的血清半衰期。青霉素可增强华法林的抗凝作用。3本品与重金属,特别是铜、锌、汞呈配伍禁忌

4、。4青霉素静脉输液中加入头孢噻吩、林可霉素、四环素、万古霉素、琥乙红霉素、两性霉素B、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苯妥英钠、盐酸羟嗪、丙氯拉嗪、异丙嗪、维生素 B族、维生素C族等后将出现浑浊。5本品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同瓶滴注可导致两者抗菌活性降低,因此不能置同一容器内给药。药物过量药物过量的主要表现是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予对症、支持治疗。血液透析可清除青霉素。贮藏密闭,在凉暗干燥处保存。美洛西林钠说明书通用名注射用美洛西林钠药理作用对青霉素敏感的革兰阳性球菌均有抑菌作用,大剂量有杀菌作用。本品体外试验表明其对细菌所产生的内酰胺酶不稳定。本品与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合应用

5、有显著协同作用。适应症用于大肠埃希菌、肠杆菌属、变形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中敏感菌株所致的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妇科和生殖器官等感染。 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主要有: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腹泻、肌注局部疼痛和皮疹,重者停药后上述症状迅速减轻或消失。少数病例可出现血清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升高及嗜酸性粒细胞一过性增多。中性粒细胞减少、低钾血症等极为罕见。未见肾功能改变以及血液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反应。 禁忌症对青霉素类抗生素过敏者禁用。注意事项1用药前须做青霉素皮肤试验,阳性者禁用。 2交叉过敏反应:对一种青霉素类抗生素过敏者可能对其他青霉素类抗生素也过敏。也可对青霉胺或头孢菌素类过敏。 3肾功能减退

6、患者应适当降低用量。 4下列情况应慎用:有哮喘、湿疹、枯草热、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史者。5对诊断的干扰:(1)用药期间,以硫酸铜法进行尿糖测定时可出现假阳性,用葡萄糖酶法者则不受影响;(2)大剂量注射给药可出现高钠血症;(3)可使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或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 6应用大剂量时应定期检测血清钠。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哺乳期妇女应用本品虽尚无发生严重问题的报告,但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用仍须权衡利弊。 药物相互作用1氯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类等抗生素和磺胺药等抑菌剂,不宜与本品合用。2丙磺舒、阿司匹林、吲哚美辛、保泰松、磺胺药与本品毒性也可能增加。3本品与铜、锌和汞呈配伍禁忌,也可为氧化剂、

7、还原剂或羟基化合物灭活。4本品静脉输液加入头孢噻吩、林可霉素、四环素、万古霉素、琥乙红霉素、两性霉素B、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苯妥英钠、盐酸羟嗪、丙氯拉嗪、异丙嗪、维生素B族、维生素C等后将出现混浊。 5避免与酸碱性较强的药物配伍,pH4.5以下会有沉淀发生,pH4.0以下及pH8.0以上效价下降较快。 6本品可加强华法林的作用。7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合用有协同作用,但混合后,两者的抗菌活性明显减弱,因此两药不能置同一容器内给药。贮藏密封,在干燥凉暗处保存。注射用阿洛西林钠通用名注射用阿洛西林钠药理作用本品为半合成青霉素,对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均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与阿米卡星、庆大霉素

8、、奈替米星合用时可产生协同作用。 适应症主要用于敏感的革兰阳性菌及阴性菌所致的各种感染及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呼吸道、胃肠道、胆道、泌尿道、骨及软组织和生殖器官等感染,妇科、产科感染,恶性外耳炎、烧伤、皮肤及手术感染等。 不良反应类似青霉素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过敏反应(如瘙痒、荨麻疹等),其他反应有腹泻、恶心、呕吐、发热,个别病例可见出血时间延长、白细胞减少等。 禁忌症对青霉素类过敏者禁用。注意事项1用药前须做青霉素皮试,阳性者禁用。 2交叉过敏反应:对一种青霉素类抗生素过敏者可能对其他青霉素类抗生素也过敏。也可能对青霉素胺或头孢菌素类过敏。 3肾功能减退患者应适当降低用量。4下列情况应慎用:有哮喘

9、、湿疹、枯草热、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史者。5对诊断的干扰:(1)用药期间,以硫酸铜法进行尿糖测定时可出现假阳性,用葡萄糖酶法者则不受影响;(2)大剂量注射给药可出现高钠血症;(3)可使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或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6应用大剂量时应定期检测血清钠。 7静脉滴注时注意速度不宜太快。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用仍须权衡利弊。 老年患者用药老年患者肾功能减退,须调整剂量。 药物相互作用1氯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类等抗生素和磺胺药等抑菌剂不宜与本品合用。2丙磺舒、阿司匹林、吲哚美辛、保泰松、磺胺药可减少本品自肾脏排泄,因此与本品合用时使其血药浓度增高,排泄时间延长,毒性也可能增

10、加。3本品与重金属,特别是铜、锌和汞呈配伍禁忌,也可为氧化剂、还原剂或羟基化合物灭活。 4本品静脉输液加入头孢噻吩、林可霉素、四环素、万古霉素、琥乙红霉素、两性霉素B、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苯妥英钠、盐酸羟嗪、丙氯拉嗪、异丙嗪、维生素B族、维生素C等后将出现混浊。5本品可加强华法林的作用。6.本品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混合后,两者的抗菌活性明显减弱,因此两药不能置同一容器内给药。 7本品可减慢头孢噻肟及环丙沙星自体内清除,故合用时应降低后两者的剂量。贮藏密封,干燥处保存。 注射用哌拉西林钠通用名注射用哌拉西林钠药理作用哌拉西林是半合成青霉素类抗生素,具广谱抗菌作用。哌拉西林的作用机制为通过抑制细菌

11、细胞壁合成发挥杀菌作用。适应症适用敏感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所致的败血症、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胆道感染、腹腔感染、盆腔感染以及皮肤、软组织感染等。哌拉西林与氨基糖苷类联合应用亦可用于有粒细胞减少症免疫缺陷病人的感染。用法用量本品可供静脉滴注和静脉注射。不良反应1过敏反应: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反应较常见,包括荨麻疹等各类皮疹、白细胞减少、间质性肾炎、哮喘发作和血清病型反应,严重者如过敏性休克偶见;过敏性休克一旦发生,必须就地抢救,予以保持气道畅通、吸氧及给用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治疗措施。 2局部症状:局部注射部位疼痛、血栓性静脉炎等。 3消化道症状:腹泻、稀便、恶心、呕吐等;假膜

12、性肠炎罕见。 4个别患者可出现胆汁淤积性黄疸。 5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头痛、头晕和疲倦等。 6肾功能减退者应用大剂量时,因脑脊液浓度增高,出现青霉素脑病,故此时应按肾功能进行剂量调整。 7其他:念珠菌二重感染、出血等。禁忌症有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史或青霉素皮肤试验阳性患者禁用。注意事项1使用本品前需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并进行青霉素皮肤试验,呈阳性反应者禁用。 2对头孢菌素类、头霉素类、灰黄霉素或青霉胺过敏者,对本品也可能过敏。 3本品在少数患者尤其是肾功能不全患者可导致出血,发生后应及时停药并予适当治疗;肾功能减退者应适当减量。 4对诊断的干扰:应用本品可引起直接抗球旦白 (Coombs)试验呈阳性,

13、也可出现血尿素氮和血清肌酐升高、高钠血症、低钾血症、血清氨基转移酶和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血清胆红素增多。 5有过敏史、出血史、溃疡性结肠炎、克隆病或抗生素相关肠炎者皆应慎用。 6本品不可加入碳酸氢钠溶液中静滴。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尚未在孕妇中进行严格对照试验以排除这类药物对胎儿的不良影响,所以孕妇应仅在确有必要时使用本品。少量本品从乳汁中分泌,哺乳期妇女用药时宜暂停哺乳。药物相互作用1在体外本品与氨基糖甙类药物(阿米卡星、庆大霉素或妥布霉素)合用对铜绿假单胞菌、部分肠杆菌科细菌具有协同抗菌作用。 2本品与头孢西丁合用,对铜绿假单胞菌、沙雷菌属、变形杆菌属和肠杆菌属出现拮抗作用。 3与肝素、香豆

14、素、茚满二酮等抗凝血药及非甾体抗炎止痛药合用时可增加出血危险,与栓溶剂合用可发生严重出血。 4本品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不能同瓶滴注,否则两者的抗菌活性均减弱。药物过量应及时停药并予对症、支持治疗。血液透析可清除哌拉西林。贮藏密闭,在凉暗干燥处保存。 注射用氨苄西林钠通用名注射用氨苄西林钠药理作用氨苄西林钠为广谱半合成青霉素。氨苄西林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发挥杀菌作用。适应症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尿路感染、软组织感染、心内膜炎、脑膜炎、败血症等。用法用量成人:肌内注射一日24g,分4次给药;静脉滴注或注射剂量为一日48g,分24次给药。重症感染患者一日剂量可以增加至12g,一日

15、最高剂量为14g。儿童:肌内注射每日按体重50100mg/kg,分4次给药;静脉滴注或注射每日按体重100200mg/kg,分24次给药。一日最高剂量为按体重300 mg/kg。氨苄西林钠溶液浓度愈高,稳定性愈差。氨苄西林钠静脉滴注液的浓度不宜超过30mg/ml。浓度为30mg/ml的氨苄西林钠静脉滴注液在室温放置 28小时仍能至少保持其90%的效价,放置冰箱内则可保持其90%的效价至72小时。不良反应本品不良反应与青霉素相仿,以过敏反应较为常见。皮疹是最常见的反应,多发生于用药后5天,呈荨麻疹或斑丘疹;亦可发生间质性肾炎;过敏性休克偶见,一旦发生,必须就地抢救,予以保持气道畅通、吸氧及给用肾

16、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治疗措施。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偶见于应用氨苄西林的病人。抗生素相关性肠炎少见,少数病人出现血清转氨酶升高。大剂量氨苄西林静脉给药可发生抽搐等神经系统毒性症状,婴儿应用氨苄西林后可出现颅内压增高,表现为前卤隆起。禁忌症有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史或青霉素皮肤试验阳性患者禁用。注意事项1应用本品前需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并进行青霉素皮肤试验。 2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巨细胞病毒感染、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患者应用本品时易发生皮疹,宜避免使用。 3本品须新鲜配制。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孕妇应仅在确有必要时使用本品。少量本品从乳汁中分泌,哺乳期妇女用药时宜暂停哺乳。药物相互作用1与丙磺舒合用会延长

17、本品的半衰期。 2氨苄西林与卡那霉素对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具有协同抗菌作用。 3本品宜单独滴注,不可与下列药物同瓶滴注:氨基糖苷类药物、磷酸克林霉素、盐酸林可霉素、多粘菌素B、琥珀氯霉素、红霉素、肾上腺素、间羟胺、多巴胺、阿托品、葡萄糖酸钙、维生素B族、维生素C、含有氨基酸的营养注射剂和琥珀酸氢化可的松等。 4别嘌醇可使氨苄西林皮疹反应发生率增加,尤其多见于高尿酸血症。 5氨苄西林能刺激雌激素代谢或减少其肝肠循环,因而可降低口服避孕药的效果。药物过量贮藏严封,在干燥处保存。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通用名注射用头孢呋辛钠药品类别头孢菌素及碳青霉烯类性状本品为类白色或微黄色粉末或结晶性粉末。药理作用本品为

18、第二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革兰阳性球菌的抗菌活性与第一代头孢菌素相似或略差,但对葡萄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产生的内酰胺酶相当稳定。其作用机制为与细菌细胞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使转肽酶酰化,抑制细菌中隔和细胞壁的合成,影响细胞壁粘肽成分的交叉连结,使细胞分裂和生长受到抑制,细菌形态变长,最后溶解和死亡。 适应症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耳、鼻、喉科感染、泌尿道感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 、骨和关节感染、产科和妇科感染 ,淋病:尤其适用于不宜用青霉素治疗者。 用法用量肌内注射、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 不良反应1偶见皮疹及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停药后症状消失。 2与青霉素有交叉过敏反应。 3长

19、期使用本品可导致非敏感菌的增殖,胃肠失调, 4罕见短暂性的血红蛋白浓度降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白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减少,停药后症状消失。 5肌内注射时,注射部位会有暂时的疼痛,剂量较大时尤其如此。禁忌症对本品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敏者禁用。注意事项1交叉过敏反应:对一种头孢菌素或头霉素(cephamycin)过敏者对其他头孢菌素或头霉素也可能过敏。青霉素过敏病人对头孢菌素过敏者达20%。 2对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或即刻反应者,不宜再选用头孢菌素类。 3有胃肠道疾病史者,特别是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或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头孢菌素类很少产生伪膜性结肠炎)者,和有肾功能减退者应慎用。 4如溶液发生浑浊

20、或有沉淀不能使用。 5不同浓度的溶液可呈微黄色至琥珀色,本品粉末、悬液和溶液在不同的存放条件下颜色可变深,但不影响其效价。 6对诊断的干扰:应用本品病人的抗球蛋白(Coombs)试验(直接)可出现阳性;本品可致高铁氰化物血糖试验呈假阴性,故应用本品期间,应以葡萄糖酶法或抗坏血酸氧化酶试验测定血糖浓度;本品可使硫酸铜尿糖试验呈假阳性,但葡萄糖酶法则不受影响。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妊娠早期慎用。本品可随乳汁排出,哺乳期妇女应用头孢菌素类虽尚无发生问题的报告,但其应用仍须权衡利弊后决定。老年患者用药老年患者肾功能减退,须调整剂量。药物相互作用1本品与下列药物有配伍禁忌:硫酸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卡那霉

21、素、妥布霉素、新霉素、盐酸金霉素、盐酸四环素、盐酸土霉素、粘菌素甲磺酸钠、硫酸多粘菌素B、葡萄糖酸红霉素、乳糖酸红霉素、林可霉素、磺胺异噁唑、氨茶碱、可溶性巴比妥类、氯化钙、葡庚糖酸钙、盐酸苯海拉明和其他抗组胺药、利多卡因、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哌甲酯、琥珀胆碱等。偶亦可能与下列药物发生配伍禁忌:青霉素、甲氧西林、琥珀酸氢化可的松、苯妥英钠、丙氯拉嗪、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水解蛋白。 2本品不能以碳酸氢钠溶液溶解。 3本品不可与其他抗菌药物在同一注射容器中给药。 4本品与强利尿药合用可引起肾毒性。贮藏遮光,密封,在阴凉干燥处保存。注射用头孢曲松产品名称注射用头孢曲松钠药品类别头孢菌素及碳青霉烯

22、类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药理作用本品为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肠杆菌科细菌有强大活性。阴沟肠杆菌、不动杆菌属和铜绿假单胞菌对本品的敏感性差。对流感嗜血杆菌、淋病奈瑟菌和脑膜炎奈瑟菌有较强抗菌作用,对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球菌亦有良好作用。 适应症用于敏感致病菌所致的下呼吸道感染、尿路、胆道感染,以及腹腔感染、盆腔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骨和关节感染、败血症、脑膜炎等及手术期感染预防。本品单剂可治疗单纯性淋病。 用法用量肌内注射或静脉给药。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与治疗的剂量、疗程有关。局部反应有静脉炎(1.86%), 此外可有皮疹、瘙痒、发热、支气管痉挛和血清病等过敏反应(2.77%),头痛或

23、头晕(0.27%),腹泻、恶心、呕吐、腹痛、结肠炎、黄疸、胀气、味觉障碍和消化不良等消化道反应(3.45%)。实验室检查异常约19%,其中血液学检查异常占14%,包括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小板增多或减少和白细胞减少。肝肾功能异常者为5%和1.4%。 禁忌症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敏者禁用。注意事项1交叉过敏反应:对一种头孢菌素或头霉素(cephamycin)过敏者对其他头孢菌素或头霉素也可能过敏。2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或即刻反应者,不宜再选用头孢菌素类。 3有胃肠道疾病史者,特别是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或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头孢菌素类很少产生伪膜性结肠炎)者应慎用。 4由于头孢菌素类毒性低,所以有慢

24、性肝病患者应用本品时不需调整剂量。病人有严重肝肾损害或肝硬化者应调整剂量。 5肾功能不全患者肌酐清除大于5m1/分钟,每日应用本品剂量少于2g时,不需作剂量调整。6对诊断的干扰:应用本品的患者以硫酸铜法测尿糖时可获得假阳性反应,以葡萄糖酶法则不受影响;血尿素氮和血清肌酐可有暂时性升高;血清胆红质、碱性磷酸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皆可升高。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用头孢菌素类虽尚未见发生问题的报告,其应用仍须权衡利弊。儿童用药新生儿(出生体重小于2kg者)的用药安全尚未确定。有黄疸的新生儿或有黄疸严重倾向的新生儿应慎用或避免使用本品。老年患者用

25、药除非老年患者虚弱、营养不良或有重度肾功能损害时,老年人应用头孢曲松一般不需调整剂量。药物相互作用1头孢菌素类静脉输液中加入红霉素、四环素、两性霉素B、血管活性药(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等)、苯妥英钠、氯丙嗪、异丙醇、维生素B族、维生素C等时将出现混浊。由于本品的配伍禁忌药物甚多,所以应单独给药。 2应用本品期间饮酒或服含酒精药物时在个别病人可出现双硫仑样反应,故在应用本品期间和以后数天内,应避免饮酒和服含酒精的药物。 贮藏遮光,密闭,在阴凉干燥处保存。保存温度为25C以下。注射用头孢噻肟钠通用名注射用头孢噻肟钠药品类别头孢菌素及碳青霉烯类性状本品为白色,类白色或微黄白色结晶性粉末。药理作用头孢

26、噻肟为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谱广,对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克雷伯菌属和沙门菌属等肠杆菌科细菌等革兰阴性菌有强大活性。适应症适用于敏感细菌所致的肺炎及其他下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脑膜炎、败血症、腹腔感染、盆腔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生殖道感染、骨和关节感染等。头孢噻肟可以作为小儿脑膜炎的选用药物。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约3%5%。 1有皮疹和药物热、静脉炎、腹泻、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 2碱性磷酸酶或血清氨基转移酶轻度升高、暂时性血尿素氮和肌酐升高等。 3白细胞减少、酸性粒细胞增多或血小板减少少见。 4偶见头痛、麻木、呼吸困难和面部潮红。 5极少数病人可发生粘膜念珠菌病。禁忌症对头孢菌素过

27、敏者及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或即刻反应史者禁用本品。注意事项1交叉过敏反应:对一种头孢菌素或头霉素过敏者对其他头孢菌素类或头霉素也可能过敏。对青霉素或青霉胺过敏者也可能对本品过敏。 2对诊断的干扰:应用本品的病人抗球蛋白(Coombs) 试验可出现阳性;孕妇产前应用本品,此反应可出现于新生儿。用硫酸铜法测定尿糖可呈假阳性。血清碱性磷酸酶、血尿素氮、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或血清乳酸脱氢酶值可增高。 3配制肌内注射液时,0.5g、1.0g或2.0g的头孢噻肟分别加入2ml、3ml或5ml灭菌注射用水。供静脉注射的溶液,加至少1020ml灭菌注射用水于上述不同量的头孢噻肟内,于510分钟内

28、徐缓注入。静脉滴注时,将静脉注射液再用适当溶剂稀释至100500ml。肌内注射剂量超过2g 时,应分不同部位注射。 5肾功能减退者应在减少剂量情况下慎用;有胃肠道疾病或肾功能减退者慎用。 6本品与氨基糖苷类不可同瓶滴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本品可经乳汁排出,哺乳期妇女应用本品时宜暂停哺乳。本品可透过血胎盘屏障进入胎儿血循环,孕妇应限用于有确切适应证的患者。 儿童用药婴幼儿不宜作肌内注射。老年患者用药老年患者用药根据肾功能适当减量。药物相互作用1与庆大霉素或妥布霉素合用对铜绿假单胞菌均有协同作用;与阿米卡星合用对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有协同作用。 2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合应用时,用

29、药期间应随访肾功能。 3大剂量头孢噻肟与强利尿药联合应用时,应注意肾功能变化。 4头孢噻肟可用氯化钠注射液或葡萄糖液稀释,但不能与碳酸氢钠液混合。 5与阿洛西林或美洛西林等合用,可使本品的总清除率降低,如两者合用需适当减低剂量。药物过量本品无特效拮抗药,药物过量时主要给予对症治疗和大量饮水及补液等。贮藏密闭,在凉暗干燥处保存。注射用头孢他定通用名注射用头孢他定药品类别头孢菌素及碳青霉烯类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药理作用本品为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大肠埃希菌、肺炎杆菌等肠杆菌科细菌和流感嗜血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有高度抗菌活性 适应症用于敏感革兰阴性杆菌所致的败血症、下呼吸道感染、腹

30、腔和胆道感染、复杂性尿路感染和严重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用法用量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 不良反应本品的不良反应少见而轻微。少数患者可发生皮疹、皮肤瘙痒、药物热;恶心、腹泻、腹痛;注射部位轻度静脉炎;偶可发生一过性血清氨基转移酶酶、血尿素氮、血肌酐值的轻度升高;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 禁忌症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敏者禁用。注意事项1交叉过敏反应:对一种头孢菌素或头霉素(cephamycin)过敏者对其他头孢菌素或头霉素也可能过敏。对青霉素类、青霉素衍生物或青霉胺过敏者也可能对头孢菌素或头霉素过敏。2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或即刻反应者,不宜再选用头孢菌素类。 3有胃肠道疾病史者,特别是溃疡

31、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或抗生素相关性结肠炎者应慎用。 4肾功能明显减退者需根据肾功能损害程度减量。 5对重症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本品为非首选品种。 6在不同存放条件下,本品粉末的颜色可变暗,但不影响其活性。 7对诊断的干扰:应用本品的病人直接抗球蛋白(Coombs)试验可出现阳性;本品可使硫酸铜尿糖试验呈假阳性;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碱性磷酸酶、血尿素氮和血清肌酐皆可升高。 8稀释后的静脉注射液(20mg/ml)在室温存放不宜超过24小时。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用头孢菌素类虽尚未见发生问题的报告,其应用仍须权衡利弊。儿童用药小儿一日最高剂量

32、不超过6g。老年患者用药65岁以上老年患者剂量可减至正常剂量的2/3(1/2,一日最高剂量不超过3g。药物相互作用1本品与下列药物有配伍禁忌:硫酸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新霉素、盐酸金霉素、盐酸四环素、盐酸土霉素、粘菌素甲磺酸钠、硫酸多粘菌素B、葡萄糖酸红霉素、乳糖酸红霉素、林可霉素、磺胺异噁唑、氨茶碱、可溶性巴比妥类、氯化钙、葡庚糖酸钙、盐酸苯海拉明和其他抗组胺药、利多卡因、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哌甲酯、琥珀胆碱等。偶亦可能与下列药物发生配伍禁忌:青霉素、甲氧西林、琥珀酸氢化可的松、苯妥英钠、丙氯拉嗪、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水解蛋白。 2在碳酸氢钠溶液中的稳定性较在其他溶液中

33、为差。 3本品不可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同一容器中给药。与万古霉素混合可发生沉淀。 4本品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或速尿等强利尿剂合用时需严密观察肾功能情况,以避免肾损害的发生。药物过量贮藏密闭,在凉暗处保存。注射用头孢哌酮钠通用名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药品类别头孢菌素及碳青霉烯类药理作用头孢哌酮为第三代头孢菌素,对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变形杆菌属、伤寒沙门菌、志贺菌属、枸橼酸杆菌属等肠杆菌科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有良好抗菌作用,对流感杆菌、淋病奈瑟菌和脑膜炎奈瑟菌对本品高度敏感。头孢哌酮对多数内酰胺酶的稳定性较差。本品主要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适应症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各种感染如肺炎及其他下呼吸道感染、尿路感

34、染、胆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败血症、腹膜炎、盆腔感染等,后两者宜与抗厌氧菌药联合应用。用法用量可供肌内注射、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不良反应1皮疹较为多见 ,少数病人尚可发生腹泻、腹痛、嗜酸粒细胞增多,轻度中性粒细胞减少。 2暂时性血清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尿素氮或血肌酐升高。 3血小板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可见于个别病例。偶有出血者,可用维生素K预防或控制。 4菌群失调可在少数病人出现。 5本品期间饮酒或接受含酒精药物或饮料者可出现双硫仑(disulfiram)样反应。禁忌症对头孢菌素类过敏及有青霉素过敏休克和即刻反应史者禁用本品。注意事项1对诊断的干扰:用硫酸铜法进行尿糖测定时可出现假阳

35、性反应,直接抗球蛋白(Coombs)试验呈阳性反应。产妇临产前应用本品,新生儿此试验亦可为阳性。偶有碱性磷酸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肌酐和血尿素氮增高。 3肝病和(或)胆道梗阻病人,每天给药剂量不应超过2g。 4部分病人用本品治疗可引起维生素K缺乏和低凝血酶原血症,用药期间应进行出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监测。同时应用维生素K1可防止出血现象的发生。 5长期应用头孢哌酮可引起二重感染。 6交叉过敏:对任何一种头孢菌素过敏者对本品也可能过敏。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乳汁中头孢哌酮的含量少,哺乳期妇女应用本品时宜暂停哺乳。药物相互作用1本品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庆大霉素和妥布霉

36、素)联合应用时对肠杆菌科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某些敏感菌株有协同作用。 2本品与下列药物同时应用时,可能引起出血:抗凝药肝素,香豆素或茚满二酮衍生物、溶栓药、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尤其阿司匹林、二氟尼柳或其他水杨酸制剂)及磺吡酮等。 3应用本品期间,饮酒或静脉注射含乙醇药物,会现嗜睡、幻觉等双硫仑样反应。因此在用药期间和停药后5天内,病人不能饮酒、口服或静脉输入含乙醇的药物。 4本品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合用药时不可同瓶滴注,因可能相互影响抗菌活性。 5本品与下列药物注射剂有配伍禁忌: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卡那霉素B、多西环素、甲氯芬酯、阿马林(缓脉灵)、苯海拉明、门冬酸钾镁、盐酸羟嗪(安太乐)、普鲁卡

37、因胺、氨茶碱、丙氯拉嗪、细胞色素C、喷他佐辛(镇痛新)、抑肽酶等。药物过量本品无特效拮抗药,药物过量时主要给予对症治疗和大量饮水及补液等。贮藏密闭,冷处保存。氟罗沙星注射液通用名氟罗沙星注射液药品类别喹诺酮类性状本品为黄绿色澄明液体。药理作用本品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对革兰氏阴性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葡萄球菌属、溶血链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亦具有中等抗菌作用。 本品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的DNA旋转酶而起杀菌作用。 适应症可用于对本品敏感细菌引起的: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消化系统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骨感染、腹腔感染及盆腔感染等。用法用量避光缓慢静脉滴注,一次0.20.4g,一日1次,稀

38、释于5葡萄糖250500ml注射液中。不良反应1.胃肠道反应较为常见,可表现为腹部不适或疼痛、腹泻、恶心呕吐、食欲不振。 2.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可有头昏、头痛、兴奋、嗜睡或失眠。 3.过敏反应有皮疹、皮肤瘙痒,偶可发生渗出性多形红斑及血管神经性水肿。少数患者有光敏反应。 4.少数患者可发生血氨基转移酶、血尿素氮增高及周围血象白细胞降低,多属轻度,并呈一过性。 5.偶可发生: (1)癫痫发作、精神异常、烦躁不安、意识混乱、幻觉、震颤。 (2)血尿、发热、皮疹等间质性肾炎表现。 (3)结晶尿,多见于高剂量应用时。 (4)关节疼痛。 (5)静脉炎。 禁忌症1.对本品或喹诺酮类药物过敏者禁用。 2.孕妇

39、、哺乳期妇女及18岁以下患者禁用。 注意事项1.肾功能减退者慎用,若使用,应根据减退程度调整剂量。 2.肝功能不全者慎用,若使用,应注意监测肝功能。 3.原有中枢神经系统疾患者,包括脑动脉硬化或癫痫病史者均应避免应用,有指征时权衡利弊应用。 4.喹诺酮类药物间存在交叉过敏反应,对任何一种喹诺酮类过敏者不宜使用本品。 5.患者的尿pH值在7以上时易发生结晶尿,故每日饮水量必须充足,以使每日尿量保持在12001500ml以上。 6.本品可引起光敏反应,至少在光照后12小时才可接受治疗,治疗期间及治疗后数天内应避免过长时间暴露于明亮光照下。 7.当出现光敏反应指征如皮肤灼热、发红、肿胀、水泡、皮疹、

40、瘙痒、皮炎时应停止治疗。 8.本品静脉滴注速度不宜过快,每0.2g滴注时间至少为4560分钟。 9.本品不宜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 10本品忌与氯化钠注射液或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合用。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氟喹诺酮类可透过血胎盘屏障,并可分泌至乳汁中,其浓度接近血药浓度,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儿童用药18岁以下患者禁用。在由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细菌仅对氟喹诺酮类呈现敏感时,权衡利弊后小儿才可应用本品。老年患者用药老年患者肾功能有所减退,用药量应酌减。药物相互作用1.去羟肌苷(DDI)制剂中含有的铝及镁可与氟喹诺酮类螯合,不宜合用。 2.尿碱化剂可减低本品在尿中的溶解度,导致结晶尿和肾毒性。 3

41、.丙磺舒可延迟本品的排泄,使本品血浓度增高而产生毒性。 贮藏遮光,密闭、在阴凉处保存。环丙沙星注射液通用名环丙沙星注射液药品类别喹诺酮类性状本品为无色或几乎无色的澄明液体。药理作用本品具广谱抗菌作用,尤其对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抗菌活性高,对沙眼衣原体、支原体、军团菌具良好抗微生物作用,对结核杆菌和非典型分枝杆菌也有抗菌活性。对厌氧菌的抗菌活性差。 环丙沙星为杀菌剂,通过作用于细菌DNA螺旋酶的A亚单位,抑制DNA的合成和复制而导致细菌死亡。适应症适用于敏感菌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 、伤寒、骨和关节感染 、皮肤软组织感染 、败血症等全身感染不良反应1胃肠道反应较为常见,可表现

42、为腹部不适或疼痛、腹泻、恶心或呕吐。 2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可有头昏、头痛、嗜睡或失眠。 3过敏反应: 皮疹、皮肤瘙痒,偶可发生渗出性多形性红斑及血管神经性水肿。少数患者有光敏反应。 4偶可发生: (1)癫痫发作、精神异常、烦躁不安、意识混乱、幻觉、震颤。 (2)血尿、发热、皮疹等间质性肾炎表现。 (3)静脉炎。 (4)结晶尿,多见于高剂量应用时。 (5)关节疼痛。 5少数患者可发生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血尿素氮增高及周围血象白细胞降低,多属轻度,并呈一过性。禁忌症对本品及任何一种氟喹诺酮类药过敏的患者禁用。注意事项1. 由于目前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者多见,应在给药前留取尿培养标本,参考细

43、菌药敏结果调整用药。 2. 本品大剂量应用或尿pH值在7以上时可发生结晶尿。宜多饮水,保持24小时排尿量在1200ml以上。 3肾功能减退者,需根据肾功能调整给药剂量,血肌酐清除率小于30ml/分,一次 0.2g,每1824小时1次。 4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可发生中、重度光敏反应。应用本品时应避免过度暴露于阳光,如发生光敏反应需停药。 5肝功能减退时,肝、肾功能均减退需调整剂量。 6原有中枢神经系统疾患者,包括脑动脉硬化或癫痫及癫痫病史者均应避免应用,有指征时需仔细权衡利弊后应用。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鉴于本药可引起未成年动物关节病变,故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儿童用药本品不宜用于18岁以下的小儿

44、及青少年。老年患者用药老年患者常有肾功能减退,因本品部分经肾排出,需减量应用。药物相互作用1尿碱化剂可减低本品在尿中的溶解度,导致结晶尿和肾毒性。 2本品与茶碱类合用时出现茶碱中毒症状,如恶心、呕吐、震颤、不安、激动、抽搐、心悸等,故合用时应测定茶碱类血药浓度和调整剂量。 3环孢素与本品合用,可使前者的血药浓度升高,必须监测环孢素血浓度,并调整剂量。 4本品与抗凝药华法林同用时可增强后者的抗凝作用,合用时应严密监测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 5丙磺舒可减少本品自肾小管分泌约50%,合用时可因本品血浓度增高而产生毒性。药物过量急性药物过量时应仔细观察病情变化,予以对症处理及支持疗法。并维持适当的补液量

45、。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时只有少量药物( 10%)排出体外。贮藏遮光,密闭保存。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通用名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药品类别喹诺酮类性状本品为淡黄绿色澄明液体。药理作用本品属喹诺酮类抗菌药。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的特点。它的主要作用机制为抑制细菌DNA旋转酶活性,抑制细菌DNA的复制。适应症本品适用于敏感细菌引起的下列中、重度感染:呼吸系统感染、 泌尿系统感染、 生殖系统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 肠道感染、 败血症、粒细胞减少及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各种感染。 用法用量静脉滴注不良反应用药期间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部不适、腹泻、食欲缺乏、腹痛、腹胀等胃肠道症状,失眠、头晕、头痛等

46、神经系统症状以及皮疹、瘙痒等。亦可出现一过性肝功能异常,如血清氨基转移酶增高、血清总胆红素增加高等。上述不良反应发生率在0.15%之间。偶见血中尿素氮升高、倦怠、发热、心悸、味觉异常等。一般均能耐受,疗程结束后迅速消失。禁忌症对喹诺酮类药物过敏者禁用。注意事项1.本制剂专供静脉滴注,滴注时间为每100ml至少60分钟。本制剂不宜与其它药物同瓶混合静滴,或在同一根静脉输液管内进行静滴。 2.肾功能不全者应减量或延长给药新时期重度肾功能不全者慎用。3.喹诺酮类药物尚可引起少见的光毒性反应(发生率小于0.1%)。在接受本品治疗时应避免过度阳光曝晒和人工紫外线。如出现光敏反应或皮肤损伤应停用本品。 4.若发生过敏,应立即停药,并根据临床具体情况而采取以下药物或方法治疗:肾上腺素及其它抢救措施,包括吸氧、静脉输液、抗组织胺药、皮质类固醇等。 5.此外偶有用药后发生跟踺炎或跟踺断裂的报告,故如有上述症状发生时须立即停药并休息,严禁运动,直到症状消失。 6.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癫痫史患者应慎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妊娠、哺乳期妇女禁用。儿童用药18岁以下患者禁用。老年患者用药药物相互作用1.避免与茶碱同时使用。如需同时应用,应监测茶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