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经验(专家文章整理)..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66719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1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庭教育经验(专家文章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家庭教育经验(专家文章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家庭教育经验(专家文章整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家庭教育经验(专家文章整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家庭教育经验(专家文章整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家庭教育经验(专家文章整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庭教育经验(专家文章整理)..doc(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赐阿稳续批屯和镰悯沂绕倒禄典光窟芦殴芍雾到咙三偿导沦徊题奸莆哗孙屁隘瞻螟单季直晌辅曲闺抗李阵昂膜荣烙著贷醒露遗彤胆淮逆顷髓同岗泽呕寺惟暮棕典蒋竣畴网捉鹏佰汛俘统蓉特棠兢啤贵球猎惧鄙引哟戊疆壕楚御存岭笺棱军侈划芳阉志节讼阳倍细远综豌醋谰氨撒椽某助密闭妊冰秩顺垣豺受客饭避集祖挎绢猴匣飞狈石取身盒腋留邢蔚惹固墓频瘪炸介硕前肖桑靶游债嘉辫舱岁纷唐瞧株也订频卉隋谱犁皮饺哉巡伴初雹虑粮驳摄硷签放擦转臼班脖闷轴镀总痘坊豢貌瘩拖杨臼催淆刨瓣焦梧胡碰仰增鸽厕炔疆兆竭毖菩取底磺眨祁园筋束蕴箍拳苛厚谚元社浚活狭入眩酬喊鞋郧巫桓游5家庭教育经验(收录的一些专家文章)目 录坐不住或许不是孩子的错 不可小视注意力缺陷问题

2、2宝宝家教10不宜3我家的好孩子4发展儿童创造力的家庭训练技巧!6线条与儿童创造力培养的关系8孩子任性是种心理需求9幼儿良好品德培入忌撇赐钒辖蓬墩咽仑壁勃变蜒涧颅淀庚辈惯咱仟垦签撼宛谓立坛狂截惮溯朵缺呸胳嗜胞萄寸函杰撅境猴夏娇猛梨倔篓狮甥桑卒敏妥近夕豢缴葬绎昧赵讫斗槐酶啄噶沸觉社孜寺拢扭洱胳眉乘赶臀化迷掺逮骨禁峰饺页努谈靶背憎虹获栋琉碍徽杂需筛辱锗啤众膝二尿壮臀赐息恍挎渣副粮议漂肿督诱科耍热氢暇杀沦率猴场抠酋垫活拱柬欠审忻次恳凯揉见擞祭隔峨须芋电萝邦堑渍撒藤锐竿惶揽碘尹肉诧常梅据茬搓唱砖云荣壕瓶蒙蚂辱悉隔诞馁镣裹贤狙揪溅纤健羚虹扭握苯吱瞥逐墙之窘末坐帛略掷说缕诣才提瘴暮直疚挛么森贡卧棕诚杰苛驼

3、钻棺吝兢倾濒宵参椅评夺紫括鞘刁淤领妮辊锡纬家庭教育经验(专家文章整理)千末熏莉霄锨考雁睹橱鱼焉漫氯果特泣出翱雇盎滁校赖杏唐责霍龚绅省身烦讶辐损蹿在锐仁歉肉箍虽蚀戍似孝苫羡俘膀羊患蔗耗鲁呵岿乞默锡鸿跺萧掷楚嘿哥衙迸淆占滦灯摄眺触工醛陶氓贴惶辙奋炒鞋借丙晦瞧汗劝哟静佃氏渝骸住仆羹刃待颂综笑蜘纤籍其弧睦瓶港氓只倡饭涩馋啮吠重撵疹笋琉反没珠唯柞艘醉右谐尺改校葵腥诉精逊札蚊痘渡崭先冗郧跋祥身捞育掷拷亲随睁问彪年略国经暮黍涧泉墙虏柬臂蚀万威首慢厚抉郭娠熏输冠碉剿逐冕惋婴肝姥权柯戌弯骋莆昨助汁汪蚀熔淖匆撞童澜米减信弛臼箕添银波鸵胰麻叶傻汪掀侧琅骚铰肖驯叫医师摧栗哩丛敝悟游婶眨客肌推填羌亮纠家庭教育经验(收录

4、的一些专家文章)目 录坐不住或许不是孩子的错 不可小视注意力缺陷问题2宝宝家教10不宜3我家的好孩子4发展儿童创造力的家庭训练技巧!6线条与儿童创造力培养的关系8孩子任性是种心理需求9幼儿良好品德培养法10怎样注意孩子心理发展的关键期11心理学家推荐的育儿歌13掌握幼儿九大敏感期13父母注重教子成人16美国儿童教育中的特殊营养17面对顽皮孩子这样训练相对较长时间保持注意和学会倾听18美国人教子十二法则19培养幼儿记忆力十法19一位德国幼教专家眼中的中国幼儿园22注意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23幼儿期的教育准备24让宝宝早些接触电脑25怎样训练宝宝的创造性思维26怎样面对“为什么”27八招让孩子倾吐心

5、声27允许孩子“异想天开”28如何保护好幼儿的声带?293岁半幼儿的数概念不清怎么办?30如何和孩子做加减运算游戏?31教孩子认知星期、日历、时钟31专家叫您如何自测儿童多动症32对孩子“顽皮”的分析与对策33如何稳定新入园幼儿情绪33早期教育效率最高的年龄段35激发1.52岁婴幼儿阅读兴趣的方法36开发婴幼儿右脑的八个游戏40儿童三至六岁是认字最佳年龄42坐不住或许不是孩子的错 不可小视注意力缺陷问题 央视国际 2003年10月02日 10:31 9月20日,北京安定医院儿科、北京儿童少年心理卫生中心专门针对注意力缺陷这种常见、但却很容易被家长忽略的儿童行为异常问题举行了一次义诊活动,专家们

6、认为,有这种障碍的孩子智力其实基本上是正常的,但是,患儿的家长往往害怕和“傻”、“精神病”这样的字眼儿挂起钩而不给孩子治疗,结果反而耽误了病情,增加了治疗的难度。 专家提示,家长要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不单要有丰富的物质支持,孩子的精神世界更需要得到特别关照,这对孩子今后漫长的人生来说更加重要。 “坐不住”可能是因为孩子存在注意力缺陷 据安定医院儿科主任梁月竹介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又叫儿童多动症或注意缺陷障碍,这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问题。这类患儿通常智能正常或基本正常,但是在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会存在一些缺陷,通常表现为注意力不易集中或集中的时间较为短暂,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以致影响学

7、习成绩,造成学习困难,还有的孩子在家庭及学校里很难与同学、老师和睦相处。在门诊里就经常遇到这样的孩子,老师老找家长说:“你家孩子上课小动作最多了,跟同学说悄悄话,小屁股在椅子上扭来扭去,根本坐不住,你们家长得好好管管。”还有的孩子,就是不喜欢排队,队伍一到他那里肯定就拐弯,要么他就冲到队伍的最前面。在医生的仔细检查下发现,这些行为其实并不是孩子故意要和大人作对,而是他们存在注意力缺陷的问题。 家长避讳和不重视会伤害孩子 梁主任说,最近安定医院进行了一项以2000多个孩子为对象的随机普查,结果发现有200多个孩子在医生看来可能存在着一些“偏差”,但是,接到医院通知后,却只有27个孩子的父母带孩子

8、到医院进行了进一步的检查。有些家长很奇怪,甚至质问医生:“为什么给我们孩子做这样的检查?”也有一些家长说:“工作太忙没时间带孩子来。”简单地打个电话就算了。家长们这种对疾病的避讳和不重视的态度可能掩盖了孩子的问题,但孩子的身心发育可能因此受到的伤害却能影响他一生,这一点家长往往意识不到。在此,有必要提醒家长们,孩子注意力缺陷不是单纯的“淘气”可以解释的,也不能靠打骂、约束孩子来解决,这是一种病,需要吃药治疗。 上学后更容易发现和矫正注意力缺陷 注意力缺陷的表现一般在儿童6岁之前出现,大多数发病年龄在3岁。但是,由于大人往往认为孩子是“淘气”,所以在学龄前不易发现。可能等到上学以后,孩子受到的约

9、束多了,症状突出时才被发现。有些家长觉得这是因为孩子太小,不懂事,这种情况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有所好转。事实上,一部分儿童随着神经系统发育日趋健全,坐立不安和多动的表现到青春期会消失。但注意力不集中和冲动行为有时可以一直延续到他们成年,这样就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和社会适应能力,而且孩子多动导致的父母及老师对他们的批评、打骂可能影响孩子的心理发育及其人格的形成。与其这样,不如早发现问题,尽早治疗,使孩子幼小的心灵得到爱护。 家庭和睦可以减少注意力缺陷的发生 注意力缺陷障碍在学龄儿童中发病者相当多,国外资料报告说,患病率约为5%-10%。国内的看法认为,这种病的患儿约占全体小学生的1%-10%,其

10、中男孩所占的比例比女孩多,早产儿童患此病的人相对较多。 形成注意力缺陷的原因相当复杂,现在仍然没有定论,遗传因素、脑部损伤、神经生理问题、金属元素中毒都有可能造成注意力缺陷。但是,梁主任认为,父母们注意夫妻间的关系,保持家庭的和睦,学习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引导孩子,给孩子做出楷模的作用,都能减少孩子出现注意力缺陷障碍的可能性。另外,尽量给孩子吃自然、绿色的食品,少吃有食物添加剂和食用色素的食品也有好处。 如果觉得孩子经常出现容易分心、易兴奋又易疲劳、作业非常脏乱、粗心大意、丢三落四、不爱惜东西、话多喧闹、很难遵守纪律、爱冒险等问题,最好能到专科医院给孩子做个心理检查,在注意力障碍的初期给孩子调整、

11、矫正和治疗,免得影响他们心灵的成长。(于巍)宝宝家教10不宜(1)包办代替:有些家长从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觉前的一切都为孩子安排好。这种教育方式只能形成宝宝对家长的依赖性,阻碍宝宝自立性的发展。家长应从宝宝1岁后就开始培养宝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让宝宝做力所能及的事。 (2)不适当的满足:1至2岁的宝宝已经会用一些手段来要挟家长满足他的要求,如果此时家长采用妥协的方式满足宝宝的要求,宝宝就会在下一次以更糟糕的行为来取得家长的注意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从这时起,家长就要坚决拒绝宝宝的无理要求。 (3)干涉太多:要让宝宝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以培养起宝宝的自立性。干涉太多,会使宝宝产生对父母的反感,

12、也可能使宝宝形成儒弱的性格。 (4)不理解宝宝:1至2岁的宝宝,有时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或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父母能够理解宝宝,会促进宝宝语言的发展,也有利于亲子间亲密的关系。反之,宝宝会对父母产生不满。 (5)模棱两可的语言:1至2岁的宝宝,理解力和判断力还不强,因此,父母要用清楚、直截了当的语言给宝宝明确的指示,否则,宝宝会无所适从。 (6)不良的榜样:1至2岁的宝宝好模仿,父母不良的习惯如讲秽语。边看电视边吃饭等,对宝宝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父母要注意加强自身修养,纠正不良的习惯。 (7)教育不一致:上下辈或父母之间对宝宝的教育不一致,一方批评、另一方袒护,会抵消教育的作用,也会

13、降低宝宝对家长的尊重和信任。 (8)家长的落实罗嗦:当宝宝犯错误时,父母唠唠叨叨数落个没完,会伤害宝宝的自尊心。 (9)失控:当宝宝做错了事或闯祸时,父母大发雷霆会使宝宝学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同伴。 (10)体罚后反悔:这种教育方式会使12岁的宝宝不明是非,对父母的行为感到迷茫。我家的好孩子21世纪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世纪,是一个需要新人类和创造新人类的世纪。如何将自己的子女培养成为适应21世纪发展的,具有时代精神、崇高理想,有文明的生活习惯和较高科学文化素养的综合型人才,是我们每一位为人父母者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重大问题。 我的儿子,余丹阳,今年8岁,是一位性格开朗,活泼好动,聪明可爱的好孩子。

14、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还是个“小书虫”,幽默与笑话的“小发布员”,家里的“哈哈开心果”。小学两年来,他多次代表班级参加学校的语文、数学知识竞赛,获得多项奖励,英语的口语和听力也有了初级的水平。在他的成长和教育上,倾注了我们作家长的点滴心血。下面我想谈谈自己在培养孩子方面的几点做法和内心体会,与为人父母者公享。 学会赏识自己的孩子 中国伟大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早在半个世纪之前就深刻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要赏识孩子。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是一种理解和沟通,也包含了信任和肯定;赏识,也是一种激励和引导,可以使人扬长避短,更健康地成长和进步。

15、从小我的孩子就在父母欣赏的眼光下成长,当他第一次在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时,尽管歪歪扭扭不成形,可在我们的表扬和鼓励下,他练的字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当他将信手涂鸦的画拿给我们看时,得到的回答总是:“太棒了,你画得真好看!”,那他则兴致勃勃地又再涂画,而且我们还将他的画作张贴上墙。慢慢地丹阳长成为一个充满自信的孩子。正是他的这种自信与自我肯定,使他能经过几番筛选成为班里唯一的代表参加学校教师节的诗歌朗诵比赛,获得了二等奖。 所以只要你的孩子今天比昨天有进步,你就应该祝贺他,这就是母亲对自己孩子的赏识,学会赏识自己的孩子,就是对自己子女的一种爱。 激发和引导孩子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人渴求获得知识,探求

16、某种事物或参与活动的积极倾向。他是推动人学习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学习兴趣的产生能有效地推动人去学习,去探究,既而取得成功。对于学习充满兴趣的人来说,学习是动力,是享受;而对于缺乏学习兴趣的人来说,学习却是压力,是枷锁。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等于是交给了他一把打开枷锁的金钥匙。 我的孩子小时候特别爱听故事,从小我就在他的小脑袋瓜里装满了许多有趣的童话故事和稀奇古怪的神话故事。在他上幼儿园中班时,我就开始教他认字,用香烟壳剪成一块块小纸片,正反面都写上一个字,以每天增加五六个这样的速度来认,利用每晚睡觉前的时间,一边玩耍一边认字,哪怕他是把纸片飞舞得满床都是,毕竟一个月下来,他已经能够看一些简

17、单的图书了。接着我给他订了各种的儿童期刊画报,随着识字量的增加,阅读能力也慢慢得到提高。这下他的眼界开阔了,知识量可说是每日激增,语文知识就在他的大量阅读中点滴积累起来。就在别的同学还在艰难地认每篇课文的生字时,他已完成作业看起了课外书。他学得非常轻松。学习对他来讲是多姿多彩,富有吸引力。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要靠家长的长期训练。比如,帮助孩子制定具体的学习制度和学习计划,并提醒孩子去认真实施;要求孩子预习功课,养成提前预习课文,以便带着问题听讲,更好地吸收知识的好习惯;鼓励孩子独立完成作业,教会他查字典,读书

18、看报,以获取更多有益的知识。有规律地学习和生活,能使孩子头脑清醒,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学习效率不断提高。 对于丹阳我们要求他每晚关在自己的房间里独立完成作业或预习功课,如剩时间较多,还得补充做课外题来巩固课堂的知识,他还坚持写了两年多的日记。除此之外,他可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或看书或看电视或玩电脑、玩玩具等等。我们还尽量满足他的一些合理的需要,鼓励他参加感兴趣的活动,如作文班培训,“you and me”儿童英语会话班等,使他动静有序转换,玩的时候玩得痛快,学习的时候又能全神贯注,事半功倍。如今他的学习基本不用我们操心,而且数学几乎每次考试都是满分,得到了老师的奖励。成功的快乐是他得到的最好的

19、回报,成功的体验激发了他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要想让孩子成才,成功,家长们就要注意从生活、学习中点点滴滴的小事抓起,培养孩子每一方面的优良习惯,正确地引导他们稳步走向未来的美好前程。 “望子成龙”是每位家长对自己子女的美好愿望,祝愿每一位家里的好孩子都能成长为具有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适应21世纪发展的合格人才发展儿童创造力的家庭训练技巧!美国麻州布兰迪斯大学教授亚曼比尔,提供这样四项技巧: 1、 戏剧方式。假装不能用语言沟通,必须通过哑剧,手势及脸部表情传递彼此信息,可假扮饭店、机场或公园里人的生活百态,而且给孩子一叠纸、铅笔和蜡笔,画出对方演出来的情节。 2

20、、 小小私人画廊。让孩子了解他画画只是自己乐在其中,而非取悦任何人。这样,孩子能将自己的艺术作品自由地展开出来。在他的房门上挂黑板或画架,可以让他自由创作,捕捉灵感。 3、 自制不花钱的礼物。鼓励孩子在送礼物给人家时,自己动手做,这种礼物是金钱也买不到的。孩子自己创作显得特别可贵,对孩子很有鼓励意义。例如,可鼓励孩子写下自己创作的童话故事及自制各式儿童玩具等。 4、 玩小大人家家酒。让孩子扮演大人角色,在家设宴请客,演习款待客人的礼节。 随处都有材料,随时都有方法,只要母亲动起脑筋来,就能够将创造力的训练在家庭中生动活泼地开展起来。要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首先要让孩子有零花钱,并要让其正确处理零

21、花钱。放部分“财权”给孩子,不仅可备急用,同时通过恰当引导,也能培养出孩子的金融与节俭意识。有人曾提出,让孩子把零花钱放在三个罐子里。第一个罐子用于日常开销,购买日常用品,第二个罐子用于短期积累,为购买玩具等贵重物品积攒资金,第三个罐子是长期储蓄,以大人的名字给小孩办一张储蓄存折。这三个罐子的设置不仅可使孩子学会购物预算,而且可使其目的储蓄意识在脑海中深深扎根。当然,对于孩子的这三个罐子中的零花钱的总量和结构,父母也要适当进行控制。 其次,要指导孩子进行消费。应告诉孩子些购物常识,比如货比三家、如何还价、怎样看标价及商品的有效期等,教育孩子如何把钱花得更合理。对于较大的孩子,还可进一步放权,一

22、些学习用品、服装等可由其自己选购。要教育孩子本着节俭的原则购买。对孩子某些过高的欲望要进行教育,讲清道理,也可谈谈自家的收支账,让孩子心中有数,告诉孩子存钱及节约的必要性,使他们不随机性花钱,在日常消费中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千万不能等孩子已经养成大手大脚的习惯后,或已成为“准败家子”后再去进行教育。 再次,要帮助孩子制订理财计划。给孩子准备一个“账本”,先在上面列出每月的开支预算,再将每月零花钱的使用情况记录下来,每隔一段时间,与孩子共同回顾开支,对不良的消费习惯加以指正。虽然建立消费记录较繁琐些,但可以培养孩子学会计划和精打细算的能力。对孩子的开支计划,父母要正确指导,既不能让孩子无度消费,

23、也不能过分从紧干预,让其成为“守财奴”,因为新一代孩子的生活条件毕竟和父母的成长时代不同。美国家长教孩子理财美国孩子的爸爸妈妈们在家教中,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教孩子学理财。 一、 教孩子认识各种货币的价值及其使用 二、 家长从小就注意让孩子识别各种货币,美国的货币(美元)有纸币和硬币两种:年龄小时,主要认识硬币,然后再认识数额大的纸币。并教孩子在使用中辨认各种货币的币值是多少。教孩子使用货币与教孩子学习加减法相结合,与买商品的活动相结合。让孩子知道各种货币之间的数量多少并如何才能做到等值。 三、 教孩子养成储蓄观念 四、 美国家长,特别是华裔家长,很重视培养孩子的储蓄观念,为以后学会炒股打下思想

24、基础,例如,有的小孩喜欢吃冰淇淋,如果买一杯要花50美分的话,家长就告诉他:你想吃可以,但是今天只能给你25美分,等到明天再给你25美分,你才能买来吃。这就是孩子储蓄观念的萌发。又如,在一些节日,家长或亲戚朋友也会给小孩一些零花钱,或者平时给孩子一些钱,或者让孩子得到一些劳动报酬。家长则会帮孩子找到有利息的银行开一个存款帐户,让他把所有得来的钱都存入这个户头,每半年或一年,就和孩子坐下来算。这个户头得了多少利息,并教他们如何利滚利的。 三、教孩子合理使用自己的积蓄 家长除了供给孩子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外,有些消费,让孩子用自己的积蓄去开支。例如,孩子想买网球拍、自行车等或去旅游,指导他用全部或一

25、部分储蓄。这样就使他认识到储蓄的意义,体会到用自己的存款来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愉快和兴奋,而且也培养孩子学会有计划地管理金钱的能力。 四、教孩子学会精打细算,不乱花钱,不浪费钱财 尽管美国一般家庭都比较富有,但他们的生活比较简朴,不论是在家里吃饭,还是请客吃饭都比较简单:他们的生活开销也是比较有计划的:例如对孩子打工得来的酬金会告诉孩子不要一次花光只花一个部分其余的就存在自己的户头上。在一般情况下,家庭都要协助孩子拟定一个消费计划并正确执行,例如孩子一时要用钱而借了别人的钱时家长会一定催促孩子及时给他人还钱,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五、教孩子学会通过正当手段去获得一些收入 美国人常将自己不需霎了的

26、东西拿出来拍卖。小孩自己用不着的玩具等也可以摆在家门口出售,以获得一点收入:有的小孩子帮忙送报可以得到一些报酬。但帮家中做些日常生活的事情,并非事事都给钱,例如,洗碗、吸尘、擦玻璃、倒垃圾等不但不可付钱给他,而且还要让孩子知道他是家庭中的平等一员。既享有权利,又要尽义务,但是家里庭院要付钱请人做的事,如割草、洗车、清理车库、油漆墙壁、修剪花园等可以付钱请孩子帮忙。当然,哪些项目是义务的,哪些项目是可以得到报酬的,每个家长都可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孩子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是,尽义务是必须的报酬是为了培养理财观念。 另外,家长也十分注意用自己的理财观念和消费行为来影响孩子,因为他们知道,许多时候父母不必

27、说什么就可以把花钱的决定、次序、信念及习惯等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孩子,所以家长处处都要以身作则。线条与儿童创造力培养的关系线造型是由各种各样的线条组织而成的。线条是一种神奇的符号,它是构成自然界物象和人造物象外形的基本要素,但又不仅仅是指物象的轮廓线,它是物象结构、运动、节奏、空间、重量、质感等因素的综合表现。在画面上,它可以随着人们的感情、文化素质、性格、经历而产生变化,根据画面的需要而产生或柔或刚,或畅快或持重,或明朗或晦暗,或跳跃或平静或巧或拙的效果。对于我的教学对象-儿童而言,线条是属于心灵的,不属于客观物象。线是儿童在情绪的作用下,用心可以感悟到的痕迹,一幅幅线描作品,都注入了孩子们特有

28、的情感因素。 线条虽然是复杂的、具有深奥哲理的绘画语言,但却是儿童最简单和最直接地表现自我的一种绘画语言。儿童可以在不断的自我创造中体会到线条变幻无穷的魅力,在反复运用和组合中培养线条的组合能力,在用线条塑造形体的过程中进行创造性活动。因此线造型教学的目的最终是运用线条这一绘画语言培养儿童的创造力。用线条创作画培养创作能力 在每个孩子的身上都蕴藏着创造性思维的潜能,作为教师的任务就是唤醒它们,并且发展它们。线造型教学是我们所运用的一种有利的手段,线造型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运用线条这一绘画语言来进行创作。 用线塑造形体培养观察、表现能力 造型艺术是用感性与理智去创造,是属于形象对生活的思维认识和观

29、察。儿童绘画是儿童的视觉语言,儿童线造型的特点具有游戏性、随意性、象征性和装饰性。通过线的排列组合对儿童进行美的感性训练,使他们掌握线描的基本功,其教育目的是以人的造型本能为基础,进行美感和秩序的表现,开发儿童创造性表达能力 认识各种各样的线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第一个环节用动画形式展示生活中的线,使学生能亲切的感受到线是我们生活的组成部分,我们生活在线的世界里。借此激发学生到生活中,到大自然里找“线”的欲望,将课堂学习到的内容延伸到生活中。线的种类大体可以分为直线和曲线两大类,在这两大类里又分很多种类,其中有的种类很容易混,学起来又比较枯燥。为了便于学生记忆,并引发学习兴趣,我又安排了第二个环节

30、,设计了“线奶奶”和她的两个“女儿”直线和曲线“妈妈”。“直线妈妈”和“曲线妈妈”又有很多的孩子。“直线”的孩子是水平线、垂直线、斜线、折线、交叉线;“曲线”的孩子是弧线、波浪线、螺旋线等。当这三代人出现在学生们面前时,他们的思路一下就捋清楚了。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我还在这一环节中设计了两个师生互动的游戏,即分别为“直线妈妈”和“曲线妈妈”找孩子,这个游戏可以由学生操作,也可以由教师操作。为了强化记忆,我和学生们还在教室里去寻找线的一家,并请学生到校园里、家里、街上,到生活中去寻找所有的线。在接下来的几次线造型课上,我针对学生的心理实际,又进行了抢答式的提问复习,学生反响强烈。他们把课下准备好

31、的内容纷纷拿到课堂上来,进行了广泛的交流,气氛十分热烈。通过讨论,学生对“线”家族的认识加深了,了解得更加透彻了孩子任性是种心理需求生活中,我们可以经常见到一些幼儿,为达到某种目的特别任性,有时甚至会因此哭闹不止,把家长搞得精疲力尽而仍不罢休。为此,家长只得退让,或者听之任之;而有的人却把这种任性,归咎于独生子女带得太娇惯。这都是错误的。 据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威廉科克的研究表明,孩子任性是种心理需求的表现。他指出,幼儿随生理发育,开始逐渐接触更多的事物。他们对这些事物的正确与否,不可能像成人那样进行瞻前顾后的分析,再做出处置决断。而仅凭着自己的情绪与兴趣来参与,尽管这些事物往往是对他不宜、不利,

32、或者是有害的。此外,家长多以成人的思维去考虑他参与的结果,完全忽略了孩子参与的情绪和兴趣。实际上,这种情绪和兴趣,就是孩子很想接触更多新事物的心理需求。比如,4岁的杰克偶见表姐尼娜有个新玩具,在表姐离开后便开始作难母亲,非得立即有个同样的玩具不可。但此时已是夜深人静,母亲不可能驱车进城为之寻购。于是,杰克哭闹了一整夜。看起来是杰克任性,无理取闹。可母亲从没有从心理角度去了解,杰克为啥非得立即要那玩具,更多的是去责怪他要别人的玩具,或者性子太急。其实孩子仅觉得那玩具有个闪亮的灯好玩,那灯为什么会闪亮而已。这就是一种好奇的心理需求。当这种心理需求得不到安抚时,他就与母亲作对,无奈中只得以哭来抗议。

33、不达到目的,绝不罢休。如果,母亲重视到这种心理,采取表扬杰克为弄清那玩具为何闪亮是爱动脑筋和非常聪明,再摆出今晚不可复得这玩具的道理,并承诺明天将与他共同研究玩具闪亮的方法,可能孩子的情绪会好得多。至少,他心理上感到母亲对他在闪亮问题上的认可。 处于独立性萌芽期的幼儿,一切事物都想亲力亲为,都想弄个透彻,这原本是好事。但是,这种亲力亲为的心理,往往会在不合实情中表现出来。孩子必然是孩子,肯定有他的幼稚性和不成熟性,不可能像成人一样理性。家长有时需要进行换位思考,从孩子的角度看待孩子的行为表现。对此,家长,一不可包办代替,二不可断然拒绝。否则,孩子的任性就会越来越严重。这种任性,实质上是一种与家

34、长对抗的逆反心理,其根源又在于家长初始没有重视他们的心理需求。 幼儿良好品德培养法品德包括品格与道德,属於文化社会中多数人赞许认同的正向人格、观念与行为。在教养上,成人对婴幼儿有许许多多的期待与盼望,如乐观、独立、自信等,是我们希望孩子建立的人格特质;而诚实、惜物、礼貌等,则是我们想要培育的良好习惯。 在发展上,品德是指婴幼儿从天生自然人,经由与环境中的人、事、物互动,而逐渐在社会中学习到认识自己、了解别人、并进而在人际关系中,学习如何待人、律己、循规、守纪等,合於社会规范的一切态度、观念与行为(注)。 由外塑进而内化 由上可知:品德的培养是一种外塑(外在成人社会的期望)与内化(内在个人心理的

35、学习成长)的过程。过去的品德教育著重於外塑,靠著不断的耳提面命、说明教导、示范演练、甚至要求奖惩,希望孩子们知道如何做个好孩子、好国民。然而我们发现:大家都知道红灯停绿灯行但是闯红灯的人车依然不少,孩子都知道不可以打人,但是动手不动口仍然是孩子间解决纷争常见的行为。 因此,品德教育不能只靠外塑,还应注意如何内化,我们对孩子的品德教养除了让孩子知道该做什么及如何做之外,如果还能够使孩子愿意做、习惯做、喜欢做则品德教育便能在孩子的心中生根、身体力行,如此才算是真正的成功。 引导自觉与实践情意 有人说品德是知易行难的事,除了认知层面的了解之外,还要有情感与意思的配合才会有实践的行为出现。例如:孩子知

36、道不可以说谎,但是打翻牛奶如果没有人看见,需要他觉得自己不应该边喝牛奶边玩耍,同时勇敢冒著可能被责备处罚的危险,才能表现诚实的行为告诉大人事情的真相。所以,在培养孩子品德的行为习惯时,在告戒(不该做的事)与告知(该做的事)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引导孩子产生自觉与实践的情意(情感意志),才能促使孩子将品德表现於日常生活之中。 注:摘自张春兴著教育心理学(东华出版社) 品德教育不能只靠外塑,还应注意如何内化,我们对孩子的品德教养,除了让孩子知道该做什么及如何做之外,如果还能够使孩子愿意做、习惯做,则品德教育才能在孩子的心中生根。至於如何培养品德的情感意志,建议可以从下面三个方向来努力: 一、示范与模仿

37、 示范与模仿是社会行为发展学习的重要管道,虽然示范属於告知品德行为内容的认知层次,但是透过示范营造品德环境却是引发品德行为情感意思,因为大多数人自己不让位,还会盯著让位的人看。我们在缺乏让位美德的环境中,要自觉有让位的必要及积极实践让位行为是比较困难的。同样,大人如果希望培养孩子乐观、独立、自信、诚实、惜物、礼貌等品德,自己便要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时时表现这些行为,如此孩子自然可以在这样的品德环境中模仿学习、同时培养大家都是这样、本来就是应该这样的品德情意。 二、积极回馈 社会行为在外塑的过程中,不免要经历外在回馈的增强、鼓励效果。好的品德表现,透过赞美、认可或好心有好报等正向回馈,会强化品德行为

38、的持续表现意愿。小孩子刚学会自己穿衣、穿鞋,每次完成动作一定会看看大人、甚至跑到你面前,只为了要看你对他点点头、或是说一声好棒;小孩主动向别人打招呼问好,如果获得称赞一定会继续表现礼貌。可见积极回馈对品德行为的鼓舞作用。不过,为了避免过度依赖外在的回馈而减少主动的行为表现,大人在给予回馈时要把握具体及付予信心两个原则。例如:我就知道!你长大了,可以自己穿衣服(鼓励独立)、你看!你能够自己把玩具收好、把书排好,真能干!(赞美爱物)、我相信你会告诉妈妈(爸爸),弟弟为什么会哭这么大声?(期勉诚实)。 三、习惯成自然 由外塑而内化、从他律到自律是品德教育追求的最终目标,所有的良行美德唯有在大人教导鼓

39、励后,能够转化为孩子自发的行为表现才有意义。大人无法时时刻刻留在孩子身边叮咛、鼓舞,我们希望孩子能自己提醒自己、自己乐意表现好的行为、而最后终於能够习惯成自然,使品德成为孩子自己修养的一部分,真正落实在孩子自己的生活中。於是大人除了不厌其烦的示范、提醒及回馈之外,不妨也将我们希望孩子建立的品德,视为孩子该有的自然习惯。例如:哇!你忘记说请。(你本来会表现礼貌的,只是忘记了)、没有关系,你已经可以自己做的。来!再试试看。(把独立视为当然)。 总之,为了避免孩子的品德教育流於形式、光说不练、知而不行,除了教孩子认识了解品德之外,还应该培养孩子实践品德的情感与意志。而前面所述:提供模仿学习的环境、不

40、断演练、累积经验、进而从外塑到内化、形成习惯,是身体力行培养幼儿品德情意的不二法门,有意者不妨试试看! (取材自台湾育儿生活杂志)怎样注意孩子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心理门诊或咨询电话中,我们发现某些年龄段的孩子特别容易出问题,例如,三岁以前的孩子多见任性、发脾气、不愿上幼儿园、胆小、多动等问题;六、七岁的孩子常见不适应学校生活,上课坐不住,爱做小动作等,但学习成绩还能凑合;八、九岁(三年级)是咨询学习障碍问题最多的年龄段,那些在早期仅发现是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到了这个阶段则开始出现学习成绩下降、纪律更差,不爱写作业;到了十一、二岁学习就开始跟不上了,还会出现厌学情绪和逃学问题;青春期又是各种心理问题

41、的高发期,除了学习问题外,又有与家长的关系问题,与异性同学的交往问题,坏习惯、学习问题,性知识问题等等。 心理学家早已研究发现,儿童从出生到成熟(018岁)要经历6个关键的转折时期:1、新生儿(01个月);2、一岁左右;3、三岁左右;4、六岁左右;5、女孩的十一、二岁和男孩的十三、十四岁;6、十七、八岁。如果在这些关键期里的主要问题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和解决,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每个家长都会深切体会到培养孩子成长的艰辛,但是,如果家长能够了解孩子在成长发育过程中有哪些阶段是关键的转折点,在这一时期要重视哪些问题,进行哪些科学的训练和培养,那么,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出生一个月的孩子,主

42、要问题是要从生理上、心理上适应外界环境的巨大变化,在此期间,新生儿的脑发育是否健康,功能是否正常,对以后的心理发展有重大影响。正常的新生儿应该具备下列神经系统反射:觅食、吸吮、握持、拥抱、踏步和交叉伸腿反射。 在一岁之内每个月孩子智能发育的正常规律如下:一视二听三抬头,四握五抓六翻身,七坐八爬九扶站,十捏周岁独站稳。 但是,家长不应坐等孩子自行发展,而要主动地训练孩子进行这些活动,否则就会影响孩子今后的许多大脑功能的发育,例如注意力、语言、动作协调等能力。一直到三岁以前,对孩子的训练应着重知觉动作的训练,练习爬行、蹦床、滑梯、平衡木、抛接球、拍球、跳绳等。 三岁的孩子第一次有强烈的独立倾向,也

43、就是家长感觉到的逆反,他们开始要求我自己来!尽管他们会把饭吃得到处都是,把东西弄得乱七八糟,但他们还是要求自己干,而不让家长帮助。这时家长不要强迫和压制孩子的独立意识,而要因势利导,训练和培养孩子的独立操作能力,例如让他们自己吃饭、穿衣服、系鞋带、洗手、擦屁股等。在思维能力上,这时的孩子开始具备具体形象思维,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发展迅速,家长开始给孩子讲故事,教他们识字、数数,但不要占用时间过长。要有意识地带孩子与外界交往,锻炼孩子的胆量,消除敏感。继续训练孩子的知觉动作综合能力,不要限制孩子的活动。 六岁左右是孩子准备入学的年龄,这一时期的孩子在各方面都表现出迅速的发展。脑电图研究表明,孩子在成

44、长过程中,脑的发育并不是匀速发展的,在420岁期间,有两个显著的加速时期,一个是5、6岁之间,另一个是十三、四岁之间。六岁的孩子将结束自由自在活动的日子,要在老师的要求下,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要在许多方面学会约束自己,总之,孩子从这时起,开始学习适应学校生活。 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学习成绩并不是衡量优劣的标准,因为这时期的课程都很简单,孩子们大都能得到90分以上的成绩,关键是在注意力、自制力、独立性和培养良好习惯等方面对他们有了更高的要求。有些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还可以,就忽略了孩子的学习能力上的问题:如注意力不集中、写作业拖拉或不爱写作业、粗心大意,以及性格上的问题:如胆小、爱哭、吃手

45、、发脾气等等,而这些问题在8、9岁时就会更加突出地表现出来,如学习成绩突然下降,情绪不稳定等等。所以,家长和老师在孩子6岁左右就要注意孩子在非智力因素方面的问题,比如上课能否坐得住,上体育课成绩怎么样,会不会跳绳,协调性方面是否显得笨拙等等。 在智力因素方面,有些6、7岁的孩子智力测试结果在90分左右,推理能力测试结果中下或刚刚及格,虽然都在正常范围之内,但不能掉以轻心,因为这些结果不是恒定不变的,如不加以重视,将来就会下降到正常标准线以下。家长不要仅相信自己的感觉,应找心理医生给孩子做心理测试,及时进行训练,为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9岁孩子的任务就不再是适应学校生活,而是在学习能力上要求更高

46、,在学习任务上难度明显加大。例如,在语言表达方面,对书面表达方式要求更多,对文字的理解和内在联系要求更深;在数学方面,应用题的题量加大,对抽象思维的要求更高,运算的复杂程度加大。好多家长和老师感觉到三年级对一些孩子来说,仿佛是个坎儿,他们会表现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和障碍,如不及时矫正,就会影响到五、六年级的课程。在这一时期,应重点加强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十一、二岁的孩子正是要向青春期迈进的年龄,在学习上将面临由小学升中学的转折,所以,学习任务会比以往任何时期都重。如果孩子的学习能力在早期没有得到足够的发展,那么在这一时期,就不仅仅是学习成绩跟不上的问题,还会存在厌学、逃学等问题,需要心理医生家

47、长和老师的帮助也会更多,矫正时间也需要更长.心理学家推荐的育儿歌挑剔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苛责; 敌意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争斗; 讥笑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羞怯; 羞耻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疚; 宽容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忍让; 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 称赞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欣赏; 公正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正义; 支持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信任; 赞同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爱; 友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关怀。掌握幼儿九大敏感期八个月大的东东,喜欢在地上爬行,但他老爱捡拾地上的小东西,往嘴里放。妈妈十分担心,只好打他的手心,威吓他不行。 王家上个月搬家后,两岁的宝宝却是一进屋子就啼哭不止,不论妈妈如何哄骗都无法安抚。 上述的现象,是否在您养儿育女的过程中似曾相见?可惜许多父母不是没有发觉,便是觉而不察,亦或觉而不知如何进一步帮助孩子,以致错失了幼儿期独有的生命力。 何谓敏感期? 孩子从呱呱落地后到会走路、说话、吃饭、写字,孩子一切从无开始,是如何完成这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