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教案1.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67283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99 大小:4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教案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五年级下册教案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五年级下册教案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五年级下册教案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五年级下册教案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教案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教案1.doc(9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5、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和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2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诗的意思。3想象诗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1、 收集吕岩、杨万里、辛弃疾的生平.2、 有关古代童年生活的古诗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编织着美丽的故事。这些故事饱含着我们的快乐、梦想和追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词三首也真实地再现了多彩的童年生活。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牧童和舟过安仁。看看这几个孩子的身上是否有你们的影子。二

2、、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牧童。要求读正确,读通顺。2指名读诗,正字音。尤其注意“铺、蓑”的读音。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通过查字典,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词语的意思,想想这首诗大体写什么。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4指名交流,适时点拨。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1再读古诗,想想每句诗的意思,可以与人合作。2汇报: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4全班齐读此诗。?(四)想象诗境,悟其感情1教师有感情朗读,学生闭目想象。2学生发言,把所想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3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4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诗人吕岩借

3、写牧童悠然自得的生活,抒发了自己淡泊名利,追求自由自在的乡村生活的思想感情。)5自由读诗,要求带着和诗人一样的感情朗读。6练习背诵。五、总结学法,自读感悟。1总结学习方法:刚才我们通过初读诗句了解大意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悟其感情的方法学习了牧童。请你用这种方法学习舟过安仁。2自读古诗,了解大意?(1)自由读诗,要求读准、读通,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2)指明学生读,正音。(注意读准“篙、棹”)(3)多种形式读诗,要求正确、流利。(4)自学,看看能否弄清诗的意思,提出不明白的地方。特别提示:看图理解是好方法。(5)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3再读感悟,体会诗境(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

4、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全班交流,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要求:内容具体,人物形象生动。(3)师生共同评析。4品评诗句,悟其感情?诗人通过细心的观察,把两个顽童刻画得栩栩如生。猜猜诗人当时是以一种怎样的心情在观察两个孩童?(喜爱)5感情朗读,熟读成诵六、拓展活动?1课外读读写儿童的诗。2推荐背诵杨万里的其它诗。第二课时一、乐调情1用学生熟悉的曲子唱纳兰性德的长相思。2学生交流有关宋词的知识,教师适时小结。3板书题目,读题。(强调“乐”的读法)4介绍辛弃疾生平。二、读入情1自由读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2指数名学生读,正音。3采用各种形式读这首诗,要

5、求:正确、流利。三、品悟情1自由读词,理解词语意思,准备质疑。2全班交流,教师适时引导。3同桌合作,结合插图和注释,理解句子意思。4全班交流,各抒己见。5教师范读,学生闭目想象画面。6请学生自由谈所想象的画面。7学生自由读,边看图边读边悟情。三、议深情1请学生自由谈所悟到的思想感情。2总结。四、布置作业1利用课余时间,读读宋词,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2从本课中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改写成一篇短文。3用自己喜欢的曲子唱清平乐村居给父母听。板书设计清平乐 村居 (宋辛弃疾)茅檐 低小 翁媪 吴音 相媚好 醉大儿 中儿 小儿 无赖教学反思: 6、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了解作者

6、童年时对骆驼的关注,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3、认识3个生字,会写9个,抄写喜欢的句子。课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小说城南旧事。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抄写喜欢的句子。教学准备:1、歌曲送别2、电影城南旧事片断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二、自由畅读,步入童年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准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2、说说课文写了作者童年时的哪些事情?朗读相应的部分。3、再读课文,觉得最好玩,最有趣,最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三、深入

7、阅读,品味童年1、作者的童年生活中最有意思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1)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读读这个句子,从这些描写中可以体会到什么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你会呆呆地看一样东西,会不由自主地动起来,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同桌相互说一说。想象作者面对骆驼,呆呆地注视的情景,有感情的朗读这段话。?(2)我幼稚的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 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读读这段话,想一想:“我”为什么会有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学生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去理解和体会,但一

8、定要在课文中找到依据,比如:“我”很喜欢骆驼,不希望它遇到什么危险,他是不会遇到狼的。“我”可能把自己也当作了骆驼,觉得自己更知道骆驼的心思。比较句子我幼稚的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我幼稚的心灵中有一个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课文中为什么用“充满”而不用“有一个”?“充满”说明什么??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3)骆驼也脱掉了它的旧驼毛袍子啦!因为太不整齐了。读读这句话,从这句话里你又看出了什么?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四、作业1、选择喜欢的一个或几个自然段背诵。2、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写自己观察小动物的一个场面。第二课时一、继续品读,感悟童年?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到底是什么让“我”如此的

9、想念童年和童年的生活?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朗读体会。2、学生品读感悟,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或者看法。3、课堂交流,随机指导。(1)童年可以有漫无边际的想法。找出有关的句子。不是的,爸!他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我真想拿把剪刀替他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2)童年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找出有关的句子。把两句话联系起来,你心里有一种什么感觉,体会到什么?童年的傻事多么美好。“我”的心中充满了留恋。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句子。(3)童年很快就过去了,过去就不会回来了。找出有关的句子。细细地品读这些句子,从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淡淡的忧伤暖暖的心情

10、失落和怀念带着自己感悟有感情地朗读。二、吟诵课文,回味童年 1、轻声吟诵课文,体会作者对童年的感情。2、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三、拓展延伸,珍惜童年1、童年是美好的,光阴是宝贵的,这正是这篇课文要向我们诉说的。而你此时是不是也想起了自己许多有趣的经历呢?(鼓励学生说自己的童年趣事)2、.推荐阅读城南旧事另一本则是高尔基的童年,这两本书都非常的棒,大家可别错过了这写好书。板书设计: 6冬阳童年骆驼队学骆驼咀嚼 (4)想象驼铃用处(59) 对童年生活无限怀念想替骆驼剪毛(10)追问骆驼去处(1114)教学反思:7*祖父的园子教学目标:1会认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

11、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2仔细阅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学重难点: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教学准备:收集有关萧红的资料。准备教学挂图。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上节课,我们随着台湾作家林海音一起感受了她在北京城南的那段美好时光。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另一位女作家萧红,走进祖父的园子,一同感受她的童年生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12、思考: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并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谈谈理解。三、研读课文,体验情感、学生自主学习。默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刻的情景,体会“我”的心情:、汇报交流:对园子的印象(13小节):“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什么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415小节):“伏在”、“乱钩”,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说明了园子不仅是童年的乐园,而且是学习的大课堂。感受园子里所有生命的自由(1617小节):思考:从这两段话中读出了什

13、么?是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交流、讨论:有感情地朗读后面三段话,通过适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心情读出来。四、回归全文,领悟写法思考: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兴趣的,还可以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2、摘抄课文中体现童真童趣的句段。3、课外阅读有关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尔基的童年,为口语交际学习作准备板书设计:祖父的园子“我”的乐园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表达感受教学反思:8、童年的发现教学目标:1通过作者发现胚胎的发育过程,体会作者童年的探索趣味。2懂得童年的幻想给童年带来的快乐。3了解课文“童真童趣”的特点。4有感情

14、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1理解作者被老师罚出教室后的心理感受。2了解课文是怎么做到“真实反映童趣”的。教学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的教学挂图。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联系实际、激趣导入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说说童年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发现。2以激发学生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发现的学习兴趣进入新课学习。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2找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词语。3课文课讲了一件什么事,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课文重点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再读课文,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作者围绕着童年的发现先讲了些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2激趣朗读,

15、作者的发现有趣吗?选择最感兴趣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四、阅读理解“我发现了什么?”1自读课文一、二自然段,说说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发散开去,以课文内容为切入点展开讨论。2朗读体会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发现胚胎发育规律时的欣喜和自豪,及当众受到惩罚的愤懑。五、开放拓展收集同学间童年的发现,看看谁的发现最有意义。 第二课时一、回忆导入引导学生说说作者童年的发现是什么。以作者是怎样发现这童年的秘密的导入新课教学。二、细读体会童年秘密的发现过程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自己的体会。讨论交流不理解的问题。2从“我”的发现过

16、程中,那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找出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作者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个秘密的,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回忆讲述生活中探究秘密的小事。三、体味作者秘密被证实后的感受1学生自读课文说说作者的秘密被是怎样被证实的。2引导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这句话的意思。四、从课文中,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通过学生的读书,感悟,交流,知道费奥多罗夫是个天真无邪、求知若渴、善于探究和想象,并有着执著精神的孩子。五、总结交流通过学习课文,受到了什么启发?板书设计:童年的发现梦中飞行人的进化

17、地理课上胚胎发育 生物课上驱逐迫害教学反思:9、*儿童诗两首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2.认识本课生字,背诵喜欢的诗歌。如果有兴趣,尝试写一首儿童诗。教学重难点: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教学准备:本课的教学课件,课外的儿童诗。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朗读诗歌1、出示课题儿童诗两首,说说你知道那些儿童诗。可以说说诗歌的题目,也可以背诵其中的一两句。2、朗读课文。二、感情朗读,体会意境1、指导学习我想(1)朗读诗歌,想象体会“我”的愿望。朗读诗歌,说说“我”的那么多愿望中,那一个最令你神往?默默诵读最

18、令你神往的愿望,想象那是一个怎样的情景?有感情的朗读最令你神往的愿望。(2)想象一下,“我”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这些美好的愿望的?(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2、指导学习童年水墨画(1)朗读诗歌,比上眼睛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2)细细朗读有关的诗句,体会其中的快乐。(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三、比较朗读,理解诗歌1、反复朗读两首儿童诗,比较:这两首儿童诗有什么不同?2、在充分朗读、思考的基础上,小组讨论。3、课堂交流,随机指导。四、诵读诗歌,感悟语言1、自由诵读诗歌,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特别的句子。2、说说这些诗句特别在什么地方(1)很有韵味。(2)语言中有图画。

19、3、朗读或背诵这些诗句。板书设计:我想安、接、装、种、悠、长、望、飞童年的水墨画 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习作二教学目标:1.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学会倾听、交流、互动。2.通过交流,感受童年的美好、纯真,使学生珍惜童年,热爱活。3.指导学生具体有序地写出童年有趣的事情,表达真情实感。4.围绕是否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是否表达了童年生活的有趣,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教学准备:1.有关童年的音乐磁带。2.收集有关童年的碟片及照片。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回顾课文,激发情趣1.回顾本组内容,说一说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等课文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场景。2.想一

20、想为什么这些场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趣、天真、可爱)二、打开记忆,回忆童年1.我们的童年生活也有很多有趣、天真、可爱的故事,静静地回忆一下,自己轻轻地说一说。2.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童年难忘的故事。3.学习小组内相互说说自己最难忘的事情,把事情说清楚,说具体。三、课堂交流,分享童年1.每个学习小组评选最难忘的童年故事。2.各个学习小组轮流在班内交流最难忘的童年故事。3.师生共同评议说得是否清楚、具体,并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四、修改提高,难忘童年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修改,把童年故事说得更清楚更具体。2.尝试把学习小组内各个同学的童年故事,连起来,变成一个有趣的童年历程。3.班内交流。

21、第二课时(习作指导)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上节课我们一起品味了童年这优美的歌曲。听了这样的歌曲,我们想到很多,好像也看到了很多。现在让我们一起分享同学们和老师所收集的童年影集吧!这些都是我们童年时代捕捉的特别镜头,里面珍藏着大家的美好回忆。2、学生交流翻看影集。3、过渡:同学们,童年的歌声还在我们的耳边吟唱着,童年照片中的美好画面还在我们的眼前浮现,大家一定有很多感想吧!一定回想起了许许多多的童年往事,其中,有一定很多有趣的事情!现在请同学们用简单的几句话把自己童年最有趣的事情告诉老师和大家,好吗?4.指名发言。5.听完同学的有趣事,大家一定会发现,在我们的童年时代里,有许多有趣的、值得回

22、忆的事情,今天老师要大家把自己认为最有意思、最有趣的童年往事说出来,让大家彼此分享。二、自由交流,拓展思路1.过渡:现在,咱们四人一小组进行交流,说说你们在童年时代的有趣的事情。所说内容不限,可以写童年时代发生在学校的趣事,也可以写发生在家里的趣事,等。只要是觉得有趣的事情就行。一位同学发言时,其他同学同学们可要听仔细了,他的童年趣事,到底有趣在哪里。(老师随时参与各小组中,分享大家的趣事,并认真观察,适当、及时地给予必要的点评。)三、大组交流,评价指导1、让四人小组推荐代表,说说他那有趣的童年往事。要求把故事的过程说具体清楚。2、组织评价。教师可以用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评价:“他说的童年往事

23、是不是有趣?”“他是不是把故事发生的过程说具体清楚?”或者“你说的什么地方你最欣赏?”“你还有哪些地方没有听清楚?”“你对怎样说得更好有什么建议?”等。四、草拟片断,渗透写法1、让学生把的童年故事写下来,让老师和更多的同学分享。先让学生写一个自己认为最有把握写好的片断。教师巡视,发现典型。 2、写好之后,同学之间互相交换着看。教师选择典型的例子,组织全体学生展开评价,可以欣赏写得好的地方,也可以指出不足之处,提出修改建议。五、小结谈话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的眼前呈现出许许多多有趣的童年往事,如梦如画,丰富多采,充满着天真无比的童趣。由于时间关系,大家还没有把全文写完,下课后继续写完,完

24、成一篇完整的文章,让老师分享你们的童年趣事。第三课时(习作讲评)一、展示典型,组织讲评1、教师事先从学生的初稿中发现典型。2、.导语:同学们,老师阅读了同学们的作文,就好像走进了你们的童年,感受到大家童年的纯真和美好。3、用投影仪展示优秀习作,让作者朗读。4、.生共同评议。导语:刚才听了这位同学朗读了他的习作,大家看看,他写的童年往事是否有趣,他是否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师生评价)导语:这篇习作在语言运用方面,你最欣赏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欣赏?还有什么建议?5、展示中等的习作,让组织学生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注意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6.展示教师杜撰而学生习作中普遍存在同样问题的“病文”(也

25、可以从外引进),组织评价。二、小组交流,互评互改四人小组互相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内读自己的习作,先指出自己习作的优点和不足,然后让其他同学评一评优缺点,提出修改建议。回顾拓展二教学目标1、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回顾与整理。2、积累名言警句。3、激发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兴趣,积极开展课外阅读。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1、学生自由阅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弄清他们交谈的内容。你对哪些话有同感呢?在四人小组内,结合本单元的课文例子来讨论。2、学生汇报3、教师引导学生说自己的独特发现与体会。师:你读本单元课文,还有哪些发现,哪些独特的感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4、生再交流。师生共同评议。5、教师小结

26、:作者写的都是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我们读课文时,就要入情入景,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传达出作者的真情实感。本单元的每篇课文都值得我们有感情的再读一读,请同学们选者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有感情的朗读。二、日积月累1、自由朗读句子,读通顺、流畅。2、指名朗读、齐读。3、比赛:看谁在最短的时间里,背的句子多。交流评比。4、谈理解:学生自由读背后,对句子会有体会,教师引导学生谈对句子的理解。教师适当评价,不要讲得太多,学生有疑则答。在各小组交流基础上,全班交流,弄懂大致意思即可。5、生交流:我在哪里见过这些词句?我曾经用过这些词句吗?师生集体评议。6、诵读练习:这些句子能背了,能诵吗?引导学生诵读。7、课外

27、要求:课外看看这些名句出自哪篇文章,找来读一读。三、课外书屋1、教师诵读,激情引入:教师深情地朗读苏联作家高尔基的小说童年的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2、师:刚才的文章怎样?知道是谁写的吗?待学生回答,教师点明:这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著名小说童年。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童年这本书。大家有兴趣读吗?本周,我们将开展一个读书交流活动,主要就围绕这部书来进行,现在我们就分头准备吧!3、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开展读书交流活动4、组织开展读书交流评比活动。 教学反思:10杨氏之子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家禽”等词语。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

28、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4、把能将课文改写成一篇记叙文。教学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巧妙,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慧过人。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积累导入:谁能说出会说话的词语?预设生:能说会道、伶牙利齿、能言善辩2、所以我们常说,会说话的人往往能“一鸣惊人”,这就是语言艺术,今天我们将要认识一个古代九岁的孩子,他也是一个非常会说话的人。(二)揭题,释题。1、板书课题:杨氏之子2、指名生读题,指导读题,生齐读课题。3、释题:杨氏之子是什么意思?如果按照古人的说法你是氏之。 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1、学生自由读书,把课文读通。2、交流:这篇课文和我们以往学习的文章有什

29、么不同?(板书: 文言文)3、学习生字,(课件展示生字)指名读,齐读,识记生字,再齐读。4、指名读课文,随机纠正读音。5、师范读,生边听边划出停顿线。(课件展示)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 / 呼儿出。为 / 设果,果/有杨梅。孔 / 指以示儿曰:“此 / 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6、学生练读,指名读,评价。7、小组赛读,评价。8、全班齐读三、再读课文,理解大意。1因为文言文离我们比较久远,所以有些句子的表达和现代白话文不一样,也就造成了大家刚才说的难懂的情况。不过,不要紧,只要我们认真琢磨琢磨,查查词典,还是可以把意思弄懂的。现在

30、,请大家结合课文底下的注释,认真想想每句话的意思。(1)学生默读、思考。(2)小组合作探究。2谁能说出这篇文言文的意思?(1)指名说,相机纠正错误。(2)重点指导理解这样几个地方: 孔君平诣其父 孔君平拜访谁的父亲? 父不在 谁的父亲不在? 乃呼儿出 “儿”指谁?谁呼儿出? 为设果 谁为谁设果? 此是君家果 “君”指谁? 夫子家禽 “家禽”在这里是什么意思?随文写生字“禽”。3指名连贯地说一说。4、师带全班齐说全文意思。5小游戏:师说意思,学生读原句。(也可换过来:师读原句,生说意思。)6角色表演读:指名两生,一个扮演孔君平,一个扮演杨氏之子,其他学生读旁白。7、全班齐读课文。四、精读课文,品

31、评人物。1看来,文章每句话的意思大家是弄明白了。但是,这还不够,我们读书要有两双眼睛,一双能看懂字面的意思,另一双还能透过文字看懂文章的内涵。大家思考一下:你透过这些文字,读懂了什么?2学生思考。3指名说,相机点拨、板书。预设一:杨氏子很聪明理由:(可先用原文来回答)孔君平用杨氏子的姓来开玩笑,杨氏子同样巧妙地用孔君平的姓做回应,以谬对谬,推翻孔君平的话。师相机板书:杨氏之子孔君平(杨梅)(孔雀)甚聪惠预设二:杨氏子很懂礼貌理由:设果;用“未闻”作答,十分委婉;“夫子”,表尊重。预设三:孔君平很幽默理由:随时想出点子开个玩笑。4现在谁来说说:学习文言文是什么感受?指名说,师小结:文章短小,语言

32、简炼,故事完整。五、背诵升华,适度拓展。1、学生自由背诵课文。2、指名背诵,全班齐背。3、适度拓展:请同学们将这一篇文言文改写成通俗易懂的现代文。生写文,指名生读文。板书设计:10、杨氏之子(文言文) 逗杨氏之子孔君平(杨梅)驳(孔雀)甚聪慧教学反思:11晏子使楚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2分角色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教学难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布置学生查询、学习晏子的故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简介背景,揭示课题1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

33、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说到齐国就会让人想起一个人,他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婴”,人们都尊称他为“晏子”。(说明“子”是古代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比如:孔子、孟子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他的文章晏子使楚(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2你能根据自己的预习向大家介绍一下晏子吗?3“使”是什么意思?课题又是什么意思呢?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2)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事?2检查自学情况(1)生字新词(注意“大夫”的读音

34、,现在读“di fu”,是“医生”的意思,过去读“df”,是官职的称呼。)(2)请同学读读难读的段落,检查课文读通情况。(3)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昨天我们已初步学习了晏子使楚一文,知道了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国,那么楚国是如何接待晏子的?晏子有辱自己的使命吗?出使的结果又是如何?这些都是这节课我们所要关注的。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把文章速读一遍,用“-”划出晏子出使结果的那句话。2交流,引导:(1)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子就找到了,出示,齐读“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板书:尊重二、抓中心句,理解脉络(1)同学们,一句话往往能告诉我们许

35、多信息,像这句也一样,你读了以后想到了哪些信息?教师引导学生提出在这之前是怎样的?在这之前,楚王_。(2)交流后板书:侮辱(3)指名男女同学分读这两句话,“学贵有疑”读了以后,我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为何变侮辱为尊重?谁能简单来说一说:你能连起来说一说吗?1在这之前,楚王_2后来晏子_3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自由说-指名说师过渡:同学们可真认真,把长长的一篇课文就读短了。但要想真正理解课文,咱们还得好好研究。今天,咱们就抓住“侮辱”一词展开研究,去看看,在这之前,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用“”划出三次楚王侮辱晏子的句子,并讲讲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三、学生交流1楚王知道

36、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边开了个5尺来高的洞让晏子从这个洞里钻进去。这句话有点复杂,再读一遍,相信第二遍会更好!你能用自己的话讲得更简单一点吗?(楚王要晏子钻狗洞,想以此侮辱晏子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板书:钻狗洞2楚王对他瞅了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人了吗?”指导朗读这句话,特别指出:瞅、冷笑读重音,真聪明,一下子就学会了,跟着他的样子,一齐读这句话,这句话楚王是轻视晏子没才干,想以此侮辱齐国没人才的目的。板书:没人才第三次机会让给平时班上不太回答的同学来说。3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情?”楚王借此讥笑齐国人没出息,齐国社会风气不好。板书:没出息是啊楚王对

37、晏子的侮辱真可谓是居心(叵测),处心(积虑),用心(不良),同学们积累的词汇还真多!面对楚王一次又一次的侮辱,晏子又是如何反击的呢?板书:反击四、学习晏子反击1咱们先去看看,晏子第一次回击楚王的语句,(学生交流)。找是找到了,但我感觉读得太平淡了,谁能体会晏子当时的心情和当时的场面,给他加一个修饰词语,来读一读。出示:晏子看了看,_地说:“这是个狗洞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心平气和 怒气冲冲)好的,同学们都答得很出色,反复地读了以后,同学们思考一下,然后完成练习:访问正常的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狗洞,楚国让我钻狗洞。所以楚国是_。板书:是狗国2晏子给予有力的回击以后,结果如何?读,板书:楚王只

38、好吩咐打开城门,把晏子迎接进去。3楚王这城门打得是无可奈何啊,要不然就承认国家是狗国了,自己是狗王了。4小结,学法: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反复朗读仔细思考结合自己的理解,都学懂了晏子第一次反击,而好戏还在后头。我们将继续利用这种方法学懂后二次反击,变换一下学习方法,四人为一组,读二、三次反击的话,讨论以下习题;1上等人访问上等国,等人访问下等国。2我是最下等人,访问楚国。3所以楚国是_结果_1淮南自然条件好,产柑桔。淮北自然条件差,产枳桔。2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在楚国当强盗。3所以楚国是_结果_第一次的“水土不同”指水质土壤的不同,第二次的“水土不同”指社会风气不同,因为生活环境不同,导致本质

39、的改变,所以楚国就是强盗国,齐人在楚国才会变强盗。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如果晏子回到齐国,齐王大喜,给他开了个庆功宴,你也去参加这个会,你讲一讲晏子为什么能取得胜利?(先说后写)1晏子才智过人,有善辨的口才。2侮辱晏子就是侮辱齐国,在晏子的心目中,不会让自己的祖国受到侮辱,他爱国,所以促使他一次又一次维护了祖国的尊严。3正义在晏子一方,邪不压正。他才会理直气壮。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晏子使楚一文,懂得了晏子以智慧击退楚王侮辱。同学们,只有今天学好知识,才能像晏子一样,不辱使命,维护尊严。板书设计: 11 晏子使楚 起因: 齐王想仗势欺人显威风 楚王晏子(机智勇敢 能辩 热爱祖国) (侮辱)(反

40、击)结果 经 过 钻狗洞是狗国只好打开城门 没人才下等国 只好赔不是 没出息 强盗国 只好陪着看结果: 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教学反思12半截蜡烛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能联系课文具体内容进行解释,并能参与导演剧本,深入体会“急忙”、“轻轻地”、“慢慢”、“从容地”、“镇定地”“等词语的内涵。2、能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有条理地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3、对人物有自己的评价,并能从中感受到课文中人物在危险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机智与勇气。教学难点:转变角色,以导演的角色文本,咬文嚼字,体会人物品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老师启发谈话引入新课:1、教师板书课题,边板书边重点提示“截”的部首“戈”和“

41、蜡烛”的偏旁分别为“虫”、“火”。启发学生用“烛”组词:烛台、烛芯、烛光、烛焰摇曳齐读课题2、检查预习情况(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简炼的语言概括)(2)检查文中的生字生词是否认识且读准。自由读,只读,齐读(3)出示难读的长句子,指导练习读。(4)同学们在自学时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有没有去查阅资料?交流二战资料(5)学生提出不明白的问题。二、精读课文,感悟课文。(一)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1、这是装着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非常重要。(因为它关系到国家的利益,关系到伯诺德夫人一家的生命安全)2、这是一个怎样的办法?(绝妙办法)妙在那里?你是怎样体会

42、的?(伯诺德夫人的机智,她对情报收藏十分负责任,办法巧妙,最危险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地方。)3、指导感情朗读,自由度,齐读。(二)过渡:没想到这么不起眼的半截蜡烛,居然牵涉到这么大的利益,而它却被放在了屋子里最显眼的桌子上,躲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搜查,可是,就在无意之间,它竟被德军点燃了!此时此刻,他们的内心一定(非常焦急、非常紧张)2、因为,师引读: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此时此刻,你想到了什么?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学生抓主要词语体会,情况如此危急,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指读,

43、全班朗读这一段。3、同学们,能不能再让这半截蜡烛燃烧下去?(不能!)直接吹灭行不行?(不行!)危急关头,伯诺德一家千方百计地要把这点燃的半截蜡烛熄灭。于是,他们展开了与敌人周旋。他们是怎么与敌人周旋的?又想出了那些绝妙的主意呢?请仔细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有关伯诺德夫人、大儿子杰克、小女儿杰奎琳的动作、神态、语言、心里活动的描写。(三)全班交流。1、他们究竟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呢?我们先来看看伯诺德夫人是怎么做的。谁来读读相关内容?2、伯诺德夫人只说了一句话,她是怎样说这句话的呢?结合上下文读一读,想一想。(1)“平静”:从哪里感觉她很平静?个别读,体会。(2)她此时的内心也是如此平静吗?读,再次体会。(3)内心这样的不平静,可她却表现得如此平静,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再读,加深体会。(4)小结:同学们很会学习,通过两个孩子的神态“脸色苍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