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1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件42张1(共42张PPT).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67356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2.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必修1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件42张1(共42张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人教版必修1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件42张1(共42张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人教版必修1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件42张1(共42张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人教版必修1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件42张1(共42张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人教版必修1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件42张1(共42张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必修1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件42张1(共42张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必修1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件42张1(共42张PPT).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好了歌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愁死了:朝中有吏管事好,只怕丞相专权了;地方有人管理好,只怕尾大掉不了;大权在握享乐好,若无智慧命也了。,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堂活动:医生,阅读本课一、二大目,结合所给的资料卡信息,请大家为汉、唐、宋、元四个朝代当一次医生,为这四位病人撰写病历,病历的内容包括:病症:病因:处方:结果:,一、中央集权的发展,二、君主专制的演进,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关键词:郡国并行 推恩令 节度使 知州 通判 三冗二积 行省制 宣慰司 宣政院 尚书 侍中 三省六部 中书门下 枢密院 三司使 中书省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

2、制,从汉到元中央集权的发展,汉初郡国二制并存景帝削弱王国势力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唐中期在地方设节度使,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将兵权收归中央,充实禁军;派文臣做知州,设通判负责监督;设转运使,中央掌控地方财政,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边远地区设宣慰司;宣政院,汉初在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的制度。刘邦分封同姓王,以为依仗刘氏天下一家的格局,就能巩固皇权,稳定天下,他分封给同姓诸侯王的土地面积甚至超过了中央直辖的土地面积。结果他死后不过18年,诸侯王就发动了叛乱。,汉高祖刘邦,在公元前154年,以吴王刘濞为首,纠合楚、胶西、胶东、菑川、济南等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

3、借口,起兵发动了叛乱。共同反抗中央政府,史称吴楚七国之乱。,“推恩令”和“酎金夺爵”瓦解王国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多立诸侯,王国领地不过数县,由郡守统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削弱。后来,汉武帝又以“酎金”借口,削夺106个列侯爵位。,从汉到元中央集权的发展,汉初郡国二制并存景帝削弱王国势力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唐朝的节度使和藩镇割据,他们成为“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的地方割据势力。,在唐后期150年里河北三镇的57个节度使中,真正由朝廷任命的只有4人。内地许多节度使也效法三镇,各占一方,唐朝统一局面破坏,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唐朝

4、藩镇图,原来玄宗因对外开拓,在边境驻以重兵,设立十大兵镇,以节度使为最高军事长官。节度使领若干州,权力很大,初时由中央派大臣充任,立功后往往入朝拜相。天宝以后,李林甫为了巩固本身权位、堵塞边帅入相的路径,借口文官不懂军事,多用胡人担任节度使。结果给胡人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反唐创造了机会。,安禄山,藩镇与节度使,从汉到元中央集权的发展,汉初郡国二制并存景帝削弱王国势力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唐中期在地方设节度使,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周世宗柴荣,乱世明君周世宗,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更迭频繁,至五代后期,周世宗进行改革,南征北战,为以后北宋结束五

5、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宰相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宰相赵普,北宋中央集权的强化,措施,兵:_权:_钱:_,“杯酒释兵权”抽调精兵充实中央禁军,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中央掌控地方财权,集权 利弊,收精兵,削政权,控财权,从汉到元中央集权的发展,汉初郡国二制并存景帝削弱王国势力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唐中期在地方设节度使,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将兵权收归中央,充实禁军;派文臣做知州,设通

6、判负责监督;中央掌控地方财政,从汉到元中央集权的发展,汉初郡国二制并存景帝削弱王国势力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唐中期在地方设节度使,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将兵权收归中央,充实禁军;派文臣做知州,设通判负责监督;设转运使,中央掌控地方财政,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边远地区设宣慰司;宣政院,从汉到元中央集权的发展,汉初郡国二制并存景帝削弱王国势力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唐中期在地方设节度使,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将兵权收归中央,充实禁军;派文臣做知州,设通判负责监督;中央掌控地方财政,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边远地区设宣慰司,中央对地

7、方的控制逐渐加强中央集权不断发展,从汉到元君主专制的发展,丞相 中、外朝(西汉)扩大尚书台权力(东汉),三省六部制形成、完善,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增设参知政事、三司使、枢密使分割相权,设中书省替代三省,为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长官行使相权,位高权重.,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宰相权力的演变,从公孙贺、卫青地位等看汉武帝时期决策机构的变化。,在武帝统治的54 余年中,曾有12人任丞相,得以善终的只有7 人,其他5人或自杀,或下狱死,或被腰斩。因此,公孙贺在被任命为丞相时,甚至“不受印绶,顿首涕泣”。,卫青:西汉著名将领。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字仲卿。系县吏郑季与平阳侯府中婢女卫氏的

8、私生子。幼为家奴,饱尝酸辛,及长,为侯府骑士。建元二年(前139),因其同母异父姊卫子夫得幸武帝,始以卫为姓,入宫当差。不久被武帝升为建章监、侍中,迁大中大夫。因功与霍去病并为大司马。卫青一生七次率兵击匈奴。用兵敢于深入,为将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苦;作战常奋勇争先,将士皆愿为其效力。,“中朝”和“外朝”,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决策,审议,执行,从杨家将看宋代决策方式的变化,杨门虎将剧照,杨继业是宋太宗时,西路军副帅杨继业只有统兵权,无调兵权,受到枢密使潘仁美的制约,只能服从不得应变,这种分化、削弱、牵制武人权力的兵制,为杨继业战死埋下伏笔,这也是导致宋朝屡打败战,屡失国土,甚至亡国的原因之一。,

9、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元朝的中书省,中书省,皇帝,古代三大地方行政制度比较,奴隶社会(西周),几乎整个封建时代,元朝,侯国相对独立权力地位世袭,中央政府下属行政机构,郡守县令皇帝任免,是中央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行政长官直接对中书省负责,一定时期产生过积极作用;后期破坏国家的统一和社会安定,不仅在当时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而且经过后世的调整和补充,其积极作用愈益明显,都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结果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过积极作用,如果你生活在古代;如果你想有所作为;如果你想有份稳定的工作;如果你想让家人过得更好;如果你是个读书人 你会选择,做官!,历代选官用官制度

10、的变化,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考考你,举荐/科举制,世官制,遵照嫡长子继承原则代代相传,占有封地,“家天下”,察举制,看德行、才能,以举荐为主,辅以考试,但标准不客观。,任用,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时期,州、郡、县俱置大、小中正,各以本处人任诸俯公卿及台省郎吏有德充才盛者为之,区别所管人物,定为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共九品.九品中正制实质是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一切以呈文任去留”,学而优则仕.,秀才科、进士科、明经科、明法科、明字科、明算科、一史科、三史科、开元礼科、童子科、道举科、制科、武举科等。,帖经、墨义、策问、诗赋、口试,明清选

11、官制度,举荐制,科举制,通过科举考试、荐举贤才、学校考试培养等多种途径来解决选官的问题。,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品行,门第,才学,举荐,评定授官,考试,标准:选官权:选择方式:,发展规律,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标准趋向公开公平,从地方收归中央,由举荐评定授官到科举考试,趋向严密、科学,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西汉建立之初的中央集权体制与秦朝相比,最大的差别在于A 中央机构 B 皇帝权力 C 地方行政制度 D 思想专制、元朝宣政院管辖的地方是A 台湾 B河北、山东 C 西藏 D 新疆、“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这种情形以汉武帝为例的话,下列哪一项的叙述是正确的

12、?A尚书被中书取代 B重用近臣,攘夺相权,朝廷始分内外朝,丞相属外朝C以三公决策,辅政武帝D将相权一分为三,互相制衡以分削相权.唐朝修建长安城,中央政府部门的三省六部实施该工程的运转机制是A尚书中书门下户部 B中书门下尚书工部C中书门下尚书吏部 D门下尚书中书工部,1(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25)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2(2015上海单科33)资治通鉴载:高宗初即位,欲更立武昭仪为后,犹豫未

13、决,直恐宰臣异议耳。唐高宗所顾忌的宰臣,通常指的是()A政事堂议事的宰相B御史大夫C三省六部的长官D谏臣,3(安徽文综13)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A地方无选官权 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C察举制的弊端 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4(天津文综1)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A君主专制被颠覆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