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生活幼儿行为观察记录与分析.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67702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1.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日生活幼儿行为观察记录与分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一日生活幼儿行为观察记录与分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一日生活幼儿行为观察记录与分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一日生活幼儿行为观察记录与分析.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一日生活幼儿行为观察记录与分析.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日生活幼儿行为观察记录与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日生活幼儿行为观察记录与分析.ppt(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日生活幼儿行为观察记录与分析,主讲:邵小佩 博士 硕士生导师 副教授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QQ:349843253TEL:13677644595,掌握观察、谈话、记录等了解幼儿的基本方法。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怎样观察,为什么观察,什么是观察,内容提要,一、什么是观察?,(一)观察的含义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孔子论语1、视其所以:感官层面的观察看、听、触摸2、观其所由:认知层面的观察了解3、察其所安:情感层面的观察理解,观察是研究者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状态下的客观对象进行感知、记录,并对观察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获得结论的过程。看、听、记、思 案例

2、:被拔出的小苗 案例: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观察笔记:被拔出的小苗,活动区活动时,李丹站在窗前观看着花盆,她拔下了一棵刚发芽的小豆苗,高兴地跑到我面前说:“老师,你看看,冰冰种的豆子长出苗了。”她身后跟着好几个小朋友,吵吵嚷嚷地说:“谁让你揪的?”“你一揪,它就会死的,李丹最坏了。”我蹲下身问她:“你为什么要揪下来呀?”她眨着大眼睛对老师说:“我是想让你们看看,看完了我再把她种上。”说完,她转身走到植物角,往刚才的花盆里埋这棵豆苗。”,教师看到的、听到的,由于李丹种的豆子没长出来,却发现冰冰种的豆长出了小苗,产生了好奇,把它拔了出来,想让老师和小朋友分享她新奇的发现,却受到“理性”小朋友的责备

3、。通过李丹说:“我再把它种上”的天真的话语和行为,说明了她不懂得一棵植物拔出来后不能再成活的道理。这是一个多么天真、幼稚、可爱的孩子啊!,教师想到的,因此,我没有责怪李丹,而是帮她一起把这棵受伤的小豆苗种上,浇上水,对小朋友说:“这棵小豆苗还带着根呢,我们多喂它喝点水,把它救活吧!”今后还应注意带孩子们来浇水,呵护这棵小豆苗,引导幼儿观察这棵埋进去的小豆苗的变化、与其它豆苗相比是否有不同。,教师的做法,(二)观察的种类,1、根据观察的对象不同: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 2、根据观察的情景与条件的不同:自然观察与实验室观察3、根据观察者不同的参与身份:现场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4、根据观察是否有目

4、的和计划:随机观察与系统观察5、根据观察的性质、结构及观察过程控制程度的不同:正式观察与非正式观察,6、依据对观察内容方面的不同要求:系统观察与局部的个别观察。7、根据观察记录方式和对所观察行为的选择控制程度的不同:叙述性观察、取样观察与观察评定 美国的艾温和布什纳尔在儿童行为的观察设计与策略一书中对观察法作了这样的分类。,二、为什么观察?,教育为本,观察先行陶行知思考:假如你骑车在路上忽然发现车子骑不动了,你会怎么办?假如孩子们都在户外游戏,你发现有一个孩子没有加入到游戏当中去,你会怎么办?观察分析判断决策,(一)帮助教师了解幼儿,观察不应该因某种理论和观点而展开并使其符合某种理论和观点,而

5、应该将其作为帮助观察者更好地了解幼儿及其需要的起点。英里德尔-利奇著,潘月娟,王艳云译.观察:走进儿童的世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现有经验、需要和兴趣、个性特点、学习特点等。案例:年青教师组织的艺术活动案例:一教师组织的科学活动“眼中有孩子、心中有孩子”案例:小班纸箱游戏,(二)为确定教育内容、制定教育计划提供依据,发现教育活动的“生长点”,确定新的活动主题;寻找幼儿的“兴趣点”,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育活动方向。观察是重要的教师行为之一,是教师为幼儿提供适宜而有效的教育的前提之一。案例:坏爸爸,好爸爸,(三)观察的结论可以增加保教的有效性,观察幼儿是教师了解幼儿学

6、习与发展特点和需要的主要途径,是教师有效地选择与组织教育活动的前提基础,也是教师不断反思和成长的源泉。小人国中幼儿的探索行为案例:车下取球记,观察时应思考,看到、听到、感受到的“幼儿表现”说明了什么?当你在进行教育活动准备时,观察到的“幼儿表现”对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准备有什么意义?观察到的“幼儿表现”是否提醒你改变甚至更换教育活动内容、形式、手段?,三、怎样观察,对儿童的认识首先是由观察构成的,教师必须善于在儿童的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过程中,在游戏、参观、体息时间内观察儿童,而且善于把观察结果转变或体现为对儿童施加个别影响的方式和方法。苏霍姆林斯基,(一)有目的的观察,带着问题去观察,案例:对一位

7、教师两天游戏中观察行为的跟踪记录与访谈 讨论:从访谈中分析该幼儿教师观察中有什么问题?视频:幼儿园中的打人事件和小人国中的打人事件,(二)需具有相关的理论知识,分析:一个8个月大的婴儿,妈妈把勺子递给他,而他不断重复着扔掉勺子,然后看着妈妈把勺子捡起来。那么这些动作意味着什么呢?案例分析:两位教师的观察实录比较案例:角色游戏各年龄段的特点及观察指导资料:角色游戏和结构游戏观察角度,(三)需掌握基本的观察与记录的方法,1叙述性观察,叙述性观察(描述性观察)(非正式观察、开放式观察)叙述性观察是在日常生活中自然状态下,用描述和记叙性的语言记录观察对象的动作、对话和行为,从中得出对幼儿个体或群体的认

8、识。根据观察记录的目的要求及效果的不同,描述观察法又可分为四种类型:日记描述法、轶事记录法、连续记录法和实例描述法。,(1)日记描述法,日记描述法是指研究者在较长的时间阶段内,反复观察幼儿的行为,持续地记录变化,记录新的发展和新的行为。既可以记录儿童的一般发展状况,也可以侧重观察记录幼儿发展的某个特定方面,是一种纵向的观察描述,主要用于研究儿童的成长和发展,简称“日记法”。,日记描述法记录内容,(1)确认并记载观察对象的年龄,观察时间、观察地点、观察对象所处的环境。(2)观察记录该婴儿或幼儿的发展、变化和新的行为。每次记录内容应不同于以前的记录。观察者可以参与婴幼儿的活动,在参与中观察记录孩子

9、的反应。如果观察者不参与活动,亦可通过旁观记录所见所闻。(3)观察记录婴幼儿的行动时,观察者须抓住他们的表情,如轻微地皱眉或微笑的嘴唇。案例:一位母亲的婴儿成长日记二则,日记描述法的优点和不足,优点:对观察对象描述得很生动、细致。不足:(1)观察对象缺乏代表性,观察易带主观倾向性。(2)观察的案例有限,较难概括出一般。(3)记法需长时间持续记录,比较费时费力。,(2)轶事记录法,轶事记录法是观察、记录那些观察者认为有价值、有意义的被观察者的典型行为或异常行为等资料或信息。轶事记录案例,轶事记录要求,(1)在观察到某一轶事后要迅速作记录,以便保证记忆的新鲜感和记录的真实性。(2)尽量记下中心人物

10、的行动和所说的话。同时记下这一环境中与他相互交往的人物的反应。(3)记录中应尽可能包括环境、时间、行为的简洁描写。(4)尽量准确地记录幼儿谈话的用词用句。如果确实无法全部记下来,可记下每句话的关键词或词组,并用标点符号加以标明。之后如能记起便立即补上。附:轶事记录的五个“W”(5)尽量做到观察记录的客观、真实和完整。,轶事记录法的优点和不足,优点:能及时捕捉幼儿的表现。不足:没有系统的描述,不能表现幼儿的纵向发展线索。练习:床下取鞋,(3)连续记录法,连续记录法是在一定的时间范围或阶段内,如半小时、一小时、几小时,甚至半天、一天等,作持续不断的观察记录。观察者要按自然发生的顺序详尽地描述行为。

11、一般情况下,观察者不介入当时情景和被观察的行为之中。案例,(4)实例描述法,实例描述法亦称样本描述法。根据一些预先确定的标准,尽可能地对所发生的行为、事件及其背景作详尽、连续地观察描述。案例 案例,运用叙述性观察法应注意的问题,(1)说明观察开始时的场景,包括时间、场合、环境背景,注意被试的行为的发生及其背景。(2)准确全面地了解被试所说、所做以及对环境的反应,详细记录被试是怎样做的。(3)注意描述其他人对被试的影响与反应,记录相互交往和相互作用的情况。(4)按行为和事件发生的原有顺序进行描述。(5)用日常语言尽可能准确地作记录。(6)分层次对行为事件描述记录。(7)将观察者所作的说明或解释性

12、材料括上括号,以便与客观事实的描述区分开来。练习,2取样观察,取样观察(正式观察、封闭式观察)取样观察是依据预先确定的标准,选取行为的若干方面作为样本,进行观察研究。取样方法的运用要求观察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选择行为样本,确定其操作定义,决定观察所运用的结构或形式,以及设计记录表格等。,(1)时间取样观察法,是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观察、记录预选行为是否出现或出现的频率的方法。时间取样观察法有两个限定条件:A、所观察的行为必须是经常出现的,频度较高,每15分钟不低于1次的才适于运用时间取样法来研究;B、必须是外显的容易被观察到的行为。案例时间取样法的记录形式有两种:A、查核记号,打勾“”,

13、记录行为的出现与否;案例 B、记录记号,记录在限定的时间间隔内,行为出现的次数或频率。,时间抽样观察前的准备,(1)根据观察目的的需要确定观察时间间隔的长度、次数和分布。(2)根据观察目的制定详细、系统的记录表格。,采用时间取样法需注意三个问题,(1)最适宜的时间单位不能间隔太短或太长。因为频次太多了记不过来,频次太少了又不能说明问题。(2)在一定时间内观察对象的人数不能太多或太少。因为人数太多了记不过来,人数太少了也不能说明问题。(3)被观察行为要典型。,(2)事件取样观察法,事件取样观察法注重观察某些特定行为或事件的完整过程,不受时间间隔与时段规定的限制,只要事件一出现,便可记录,且可随事

14、件的发展持续记录。可以是叙述式的观察记录,也可以作编码记录。案例,抽样观察的局限,(1)抽样观察记录只有定量资料,没有定性资料,缺少深入地分析。(2)在特定的时间内,观察者能够观察、判断的行为类型一般不超过十类。,3观察评定法,观察评定法要求观察者根据预定标准,在观察的基础上,对行为或事件作出判断。观察评定法包括两种类型:清单记录法与等级评定法。,(1)清单记录法,它是事先列出观察清单,观察时只需在该行为出现时,在相应项目旁打一个勾或作其它记号即可。实例,清单记录法实例,运用清单记录法的步骤,(1)列出主要项目:确定所研究的问题包括哪些内容,有哪些方面的表现。(2)根据主要项目列出具体项目:列

15、出各项目或各类行为的详尽表现,将各方面观察内容或主要项目具体化。(3)按一定逻辑顺序排列项目编制观察表:将所要观察的内容或项目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加以排列,使之规范化。,(2)等级评定法,根据一定的标准,由观察者对幼儿的某些行为表现加以评定。评定的方式可以用等级(优、良、中、差),或字母和数字(A、B、C、D;1,2,3,4),还可以用词语描述(反映很快、反映一般、无反应;好、较好、中等、较差、很差)等。可以当场评定,也可以观察之后根据综合印象评定。比较客观的评定方法是事先规定各种等级的具体标准,并由多个观察者当场评定之后,考察其一致同意的程度。案例:幼儿等级评定记录表,3、图示记录法,案例:跟

16、踪观察的图示记录案例:饼图观察记录图示记录代号,(四)了解科学观察的基本原则,1、有严密的组织计划2、克服观察中的主观倾向3、掌握观察中的记录方法4、尊重被观察对象孩子有权决定是否被观察或继续被观察观察过程中不可造成对孩子的伤害遵守保密原则,推荐书目,1.美本特森著,于开莲,王银玲译.观察儿童:儿童行为观察记录指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2.英莎曼等著,单敏月,王晓平译.观察儿童实践操作指南(第三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英里德尔-利奇著,潘月娟,王艳云译.观察:走进儿童的世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施燕,韩春红编著.学前儿童行为观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7、.5.罗秋英,周文华编著.儿童行为观察与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6.王烨芳著.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7.蔡春美等著.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谢谢大家,角色游戏观察角度(供参考),(1)在一段游戏时间中,某幼儿共扮演多少个不同的角色?(2)所呈现的玩具材料如何影响幼儿游戏?(3)同伴和成人如何影响幼儿对玩具的使用?(4)幼儿在游戏中的角色行为反映了何种性别角色特性?(5)游戏中如何表现出幻想与想象的成分?(6)幼儿是不断反复玩某一种东西,还是换着玩许多不同的东西?(7)游戏中的社会交往属于何种类型(独立、平行、联合、合作)?(8)幼

18、儿用什么方式表现出在游戏中担任主角或追随者身份?,(9)游戏中幼儿表现出何种认知发展?(10)游戏中幼儿表现出何种自我概念?(11)游戏中幼儿表现出何种动作发展能力?(12)幼儿使用物品时的象征性能力如何?(13)游戏中如何运用语言?(14)游戏中幼儿如何表达情绪?(15)幼儿是否运用区角以外的其他玩具用于角色游戏?(16)近期的动画片是否影响了幼儿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观察角度(供参考),(1)在玩积木时,幼儿是否学习某种数概念?(2)幼儿表现了什么样的解决问题的技能?(3)发生了什么样的社会交往?(4)幼儿用了哪些词汇来谈论积木?(5)幼儿是否为自己的作品而自豪?(6)幼儿如何把积木当作象征

19、物或用于象征性游戏?(7)幼儿运用积木的方法属于何种阶段?(8)幼儿有无说明在搭积木之前,脑子已经想好了要搭建什么东西?(9)其他玩具材料的运用如何影响幼儿对积木的运用?(10)空间场地的大小如何影响幼儿积木游戏的质量?(11)老师的干预如何影响幼儿积木游戏的质量?(12)幼儿玩积木时,动作技能的发展状况是怎样的?,轶事记录的内容(五个“W”),谁(Who):所观察的游戏者、行为者。和谁(Whom):和谁产生行为或语言的互动。何时(When):日期及哪一段时段。何地(Where):在什么地方或哪一个游戏角。什么(What):动作、表情、姿势、做什么事、说什么话、或使用什么材料。,练习:,下面中

20、的观察记录,区分记录中哪些属于对幼儿行为的客观描述,哪些是观察者的主观感觉和判断。观察对象:咪咪 性别:女 年龄:4岁 观察时间:2004年4月12日 观察地点:中一班教室观察者:记录描述:咪咪,四岁。她安静地慢慢地走进教室,直接走到放塑粒的桌边,熟练地拼插起来。过了一会,塑粒都用光了,她便安静地坐在那儿,用手捏着上衣的纽扣,若有所思。平平走过来,拿起她拼好的圆环看。咪咪羞怯地窥视平平,无言。她似乎是一个不善交往的幼儿。,客观对象,对象构成三要素:人、物、事件就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而言:人的因素教师、幼儿为代表物的因素环境和材料为代表事件以教育活动为主的各种活动,年青教师组织的艺术活动,在一次艺术

21、活动中,一位中班教师弹起小鸭,小鸡的前奏,准备教幼儿这首歌,可是等她前奏弹完,小朋友都唱起来了,原来这首歌小朋友都在以前的托儿所学过了。这位年青的教师就像没有听到,继续只管自己教,有条不紊,小朋友在下面坐不住了,有的讲话,有的做其他事,还有的索性就在座位上打闹起来,这次活动就在小朋友的嘈杂声中、打闹声中结束了。事后她说小朋友纪律不好。,一教师组织的科学活动,一次科学活动,教师采用智力竞赛的形式,以小组为单位,然后为小组第一名颁发奖状。有一组获奖后,老师表扬了他们,除了一位小朋友,这组的其余孩子都很高兴。我问那位小朋友为什么不高兴,他说:“我没有回答过问题,这不是我的。”活动结束后,我问这位教师感觉如何,她很高兴地说:“小朋友都很高兴,我也很开心。”我告诉她,有一位小朋友不开心你知道吗?她很茫然地看着我。,记录代号参考,人物代号目标幼儿:TC 其他幼儿:ch 其他几位幼儿:chs 老师:T 成人:A,记录代号参考,动作代号 说话:玩:目标幼儿独自一人:TC 目标幼儿与其他人平行游戏:TC=目标幼儿与其他人群体游戏:TC&,记录代号的意义,代号 意义TC 目标儿童自言自语TC C 目标儿童对另一位儿童说话C TC 另一位儿童对目标儿童说话A TC 大人对目标儿童说话TC A 目标儿童对大人说话A TC+C 大人同时对目标儿童和另一 位儿童说话,幼儿游戏行为时间抽样记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