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二年级(上册)教案.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68346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81 大小:3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版二年级(上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西师版二年级(上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西师版二年级(上册)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西师版二年级(上册)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西师版二年级(上册)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师版二年级(上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版二年级(上册)教案.doc(8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单元:表内乘法1.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各部分的名称,会正确读写算式。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能力。3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实物投影仪、课件。学具:6根小棒和18个小圆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几个几”1课件演示“校园情境图”教师:你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1:我看到教学楼上有许多窗子,我想问一共有多少扇窗户。教师:谁能解决这个问题?学生2:一共有27扇窗户。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2:我是一扇一扇数

2、的。学生3:我是一层一层数的。每层有9扇,一共3层(按学生数的方式闪动画面),9+9+9=27(扇)。(教师板书算式)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学生可能会说出:树的棵数:5+5=10(棵)。参加接力赛人数:8+8+8=24(人)。花的盆数:9+9=18(盆)。坐跷跷板的人数:4+4+4=12(人)或2+2+2+2+2+2=12(人)。(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以上算式)2初步体会“几个几”教师:观察以上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学生汇报交流。学生1:都是加法。学生2:每个算式的加数都相同。教师:在“9+9+9=27”中,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相同的加数?学生:相同的加数是9,有3

3、个9。教师:这个算式可以说是几个几相加?学生:是3个9相加。教师:其余的算式分别表示几个几相加?学生:(回答略)二、设置疑点,导入新课教师:该校二年级2个同学坐一张桌子,一共坐了100张桌子,你知道该校二年级有多少同学?你会列式吗?试试看。(稍停片刻)教师:列完了吗?学生:没有。教师:你有什么感觉?学生1:太长了。学生2:太麻烦了。学生3:有没有简便方法?教师:像上面这样的算式,可以用一种更简便的方法计算,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一种新的运算方法,想学吗?(板书课题:乘法)三、探究新知1教学例1(1)利用课件演示例1“植树图”。教师:一共植了多少棵树? 学生1:一共植了32棵。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4、 学生1:我是一棵一棵数的。学生2:我是横着看的,每排有8棵,一共有4排(按学生数的方式闪动画面),也就是4个8,所以列成算式是8+8+8+8=32(棵)。学生3:我是竖着看的,每列有4棵,一共有8列(按学生数的方式闪动画面),也就是8个4,4+4+4+4+4+4+4+4=32(棵)。(教师板书算式)(2)改写算式、理解意义。教师:4个8相加,如果用乘法计算,可以用84表示,也可以用48表示。教师介绍读法。84读作:8乘4;48读作:4乘8。想一想,84等于多少?学生1:8乘4等于32。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1:8+8+8+8和84都表示4个8,所以都应等于32。教师:你真聪明!48等于多

5、少? 学生2:48等于32。教师:看到这两个乘法算式,你想说些什么?学生1:用乘法真简便!学生2:用加法算要用“+”,用乘法算要用“”。教师:“”叫乘号,乘号两边的数叫“因数”,也可以叫“乘数”,乘得的结果叫做“积”。同桌相互说一说84=32中各部分的名称。教师:4+4+4+4+4+4+4+4=32用乘法应怎样表示?学生1:用48表示。教师:你是怎么想的?学生1:4+4+4+4+4+4+4+4=32表示8个4相加,所以可以写成48。学生2:8个4相加,除了用加法和48表示,还可以用84表示。2教学例2教师提出要求:每次摆3盆花,照这样摆6次。学生动手操作小圆片,让一名学生到展台上摆。教师:你一

6、共摆了几个小圆片?学生1:3+3+3+3+3+3=18(个),我一共摆了18个。学生2:36=18(个)。教师:你是怎么想的?学生2:每次摆3个,摆了6次,也就是6个3,所以可以写成36=18。学生3:6个3相加,我写成63=18。3引导发现教师:观察以上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汇报交流:学生1:我发现加法可以用乘法计算。学生2:必须是相同加数的加法才能用乘法计算。四、巩固应用1完成教科书上课堂活动的内容第1题:让学生看算式,并读一读,掌握读法。第2题:同桌合作,一人摆小棒,一人说算式,然后交换角色活动。第3题:同桌协作,一人摆小圆片,一人说算式。2学生将校园图(课件出示)中

7、的几个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3100个2相加是多少?怎样写比较简便五、课堂小结教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自己表现得怎么样?学生:(回答略)六、教学反思 2. 1、2的乘法口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9页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1,2的乘法口诀并能应用口诀口算1,2的乘法算式。2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类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3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初步感受乘法口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的价值。【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实物投影仪。学具:小棒。【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教师出示例1的情境图。教师:小兔家来客人了,看,小兔正在干什么?

8、学生:正在摆筷子。教师:你还看到了什么?学生1:小兔正在数有几根筷子1双2根、2双4根9双18根。学生2:桌子上摆了8双筷子,小兔的手里还有1双筷子,一共有9双筷子。教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在家里也摆过筷子吗?今天我们也来摆一摆,好吗?二、探究新知1摆一摆,填一填教师: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筷子,1双1双地摆,一边摆,一边说出摆的双数和一共的根数。学生操作小棒后,教师出示例1下面的表格。教师:小兔把它摆的筷子的双数和筷子的根数列成了表格,你能帮它填完整吗?学生填写书上的表格后,抽学生说一说7双筷子有多少根,是怎么想的。学生1:我两根两根地数,因为6双12根,往后数2个,13,14,7双就有14

9、根。学生2:我用加法算的,多1双筷子就加上1个2,6双有12根,12+2=14,7双就是14根。教师:根据刚才摆筷子的过程,你能用算式来表示2双、3双9双筷子有多少根吗?(1)学生独立写出算式。(2)小组讨论交流。(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2+2=42+2+2=62+2+2+2+2+2+2+2+2=182列乘法算式,编口诀教师: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1:加数都是2。 学生 2:一个算式比一个算式多加了一个2 。学生3:算式越来越长。教师:你们能把这些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吗?试一试。学生写,写后展示:22=4 23=629=18教师:这些乘法算式的积,你是怎样得到的?学生1:我是根据

10、加法算式得到的。学生2:看着小兔的表格,也可以得到。教师:还有一种方法,你想知道吗?那就是利用乘法口诀来算。(板书:2的乘法口诀)教师:22=4,可以用“二二得四”这句口诀表示,“二二”表示2乘2,“得四”表示2和2相乘的结果是4。(板书:二二得四)教师:请同学们按这个方法试着说一说23=6,24=8,25=10可以用怎样的口诀去算。学生试说,并交流。(板书:二四得八,二五得一十)教师:请同学们听一听:“二五得一十”与“二五一十”哪句顺口易记?学生:第二句。教师:从25=10开始,乘积是两位数,为了说得顺口,便于记忆,我们不再用“得”字,直接说成“二五一十”。试着说说26=1229=18的口诀

11、。学生试说并板书。教师:观察黑板上的加法算式、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你有什么发现?学生思考、讨论后汇报。学生1:每一句口诀的第一个数都是“二”。学生2:每一句口诀的第二个数是按照从29的顺序来写的。(后一个比前一个多1)学生3:得数一个比一个多2。教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找出了这么多的联系,以后你就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来记住这些口诀。3教学例2教师出示滑冰图,引导学生观察: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可能说出:2个小朋友一组,有4组小朋友,共有几人在滑冰?教师:你能用乘法来计算吗?学生:24=8。教师:用哪句乘法口诀算?学生:用“二四得八”。教师:还有别的乘法算式吗?学生:42=8。教师:这

12、个式子用哪句口诀算?引导学生说出:还是用“二四得八”。4深化理解(1)指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摆一摆(每次摆2根小棒),边摆边说乘法算式和口诀。(2)游戏:对口令。同桌两人合作,第一种玩法:一生说口诀的前两字,另一生说口诀的后两个字;第二种玩法:一生说乘法口诀,另一生说一个或两个乘法算式。学生活动略。三、课堂作业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的第1题和第2题。四、课堂小结教师: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用什么方法记忆2的乘法口诀?引导学生小结。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会了编2的乘法口诀,那么3的乘法口诀呢?课后想一想,下节课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好吗?五、教学反思:1的乘法口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页例3及

13、课堂活动,练习二第5,6,7题。【教学过程】1教师引导编口诀教师出示1根小棒。教师:这是几个几?能写一个乘法算式吗?学生:1个1,111。教师:1个1得1,能编一句口诀吗?学生:一一得一。教师出示2个1根小棒。注意1根1根地出示。教师:现在是几个几?怎样用算式表示?口诀可以怎样编?学生:2个1,122,一二得二。教师:122表示什么?一二得二可以计算哪些乘法算式?学生:122表示2个1得2,也可以表示1个2得2。一二得二可以计算122,也可以计算212。教师出示3个1根小棒。教师:能写出一个乘法算式和编一句乘法口诀吗?学生:133,一三得三。2学生独立编口诀教师:刚才我们编了1的乘法口诀的前三

14、句,你想一想,1的乘法口诀可能还有几句?学生:我想1乘1,1乘2,直到1乘9,应该有9句。教师:我们刚才已经编了3句口诀,你还能边摆小棒、边写算式,并编出相应的口诀吗?教师:请注意,在摆小棒时,每次要1根1根地摆,先摆小棒,再写算式,最后编出口诀。学生自行摆小棒,写算式,编口诀。教师参与、合作、指导。3交流理解教师:刚才你们编出了1的乘法口诀,能把你们编的口诀向大家交流吗?学生:我先1根1根摆了4根小棒,写出的算式是144,编的口诀是:一四得四,表示4个1是4;也可以表示1个4是4,因此这句口诀还可以算414。教学反思: 3. 3的乘法口诀(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14页例1、例2。【教学

15、过程】1教学例1(1)理解图意,填补表格。多媒体出示:小朋友跳绳的情境图。(配有轻快的音乐)教师:一天,小朋友们来到了美丽的校园,在宽阔的操场上进行有趣的跳绳比赛。从情境图中,你们发现了什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同学们相互说一说,学生分组讨论,再分组汇报交流。学生1:我发现了跳绳比赛中,每组有3人,一共有9个组。学生2:我发现了2个组有6人,3个组有9人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用课件显示13页表格里的39的组数和36组所对应的人数。教师:从表格里你又发现了什么?学生1:我发现每一个不同的组数就对应着一个不同的人数。学生2:我发现从左到右组数越来越多1(或依次增加1),人数就一个比一个多3(或依次

16、增加3)。教师:根据表格里组数和人数的规律,小朋友猜猜看7个组、8个组、9个组可能有多少人。教师在课件上消去情境图,只留下表格。学生1:7个组可能有21人。学生2:8个组可能有24人。学生3:9个组可能有27人。表格里显示21,24,27,再恢复显示情境图,闪烁21人,24人,27人印证。教师:小朋友非常大胆,也非常聪明能干,这3种组数对应的人数都猜对了。再请小朋友说说你这样猜的理由。学生1:因为表格从左到右每多一个组,就增加3人,前面是6个组有18人,7个组比6个组多1个组,就多3人,所以18人加3人是21人。学生2:因为8个组比6个组多2组,就多2个3人,所以,18人增加2个3人就是24人

17、。(2)引导学生自主编口诀。教师:孩子们能不能把“3个组有9人”列成乘法算式?怎样列?学生:把“3个组有9人”列成乘法算式是33=9。教师:算式中的两个3和9各表示什么意思?学生:算式中前面的3表示每组有3人,后面的3表示有3个组,得数9表示3个组一共有9人。教师:根据算式33=9,编成乘法口诀是怎样的?学生:三三得九。教师:你是怎样想的?学生1:因为从图中看出每组有3人,3个组有9人,所以是“三三得九”。学生2:因为339表示3个3人是9人,所以口诀是“三三得九”。学生3:根据编1,2的乘法口诀来编的。教师:请孩子们运用刚才的方法,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写出乘法算式,并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学生独立

18、列乘法算式,编口诀。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汇报。学生1:我们小组列出34=12,35=15,3618。学生2:我们小组编出的相应的乘法口诀各是“三四十二”、“三五十五”、“三六十八”。教师:算式3412表示什么意思?学生:算式3412表示4个3是12。教师:口诀“三五十五”里各数表示什么?学生:口诀“三五十五”里的“三”是算式中前一个因数,“五”是算式中后一个因数,“十五”是积。教师:同学们正确地列出了求4组、5组、6组人数的乘法算式,并很快编出了相应的乘法口诀,下面请在书上第13页的括号里填出后3个算式的积和这3句口诀的后半部分。学生在书上填空。(3)找特征、记口诀。教师:请小朋友观察3的乘法口

19、诀,你发现了什么?学生1:我发现了3的乘法口诀共有7句。学生2:口诀的第一个字都是“三”(不变)。学生3:口诀的第二个字从上到下依次增加1。学生4:口诀的积从上到下依次增加3。教师:同学们真能干,自己发现了这么多的特征,总结出了这么多的规律。教师引导学生。集体拍手读口诀、同桌两人打“电话”背、师生拍手对背、4人小组抽背、集体拍手背。2教学例2教师:刚才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下面请你们自学书上第14页例2,先独立试填出积,再想计算时各用的哪句口诀。教师:谁来汇报自学情况?学生1:第一题,我填的得数是18,用的是“三六十八”这句口诀。学生2:第二题,我填的积是21,用的是“三七二十一”这句口诀。教师

20、一边听汇报,一边板书算式和两句口诀。教师:同学们真能干,通过自学,弄懂了例2。3、教学反思: 3的乘法口诀(二):乘加乘减【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8页例3、课堂活动以及练习四第15题。【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帮助学生掌握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为后面推导相邻的乘法口诀打下基础。2联系已有知识经验理解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体验乘加、乘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教具、学具准备】主题图片、视频展示台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认知铺垫1口算对口令32=43=82=11=24=44=33=22=2读口诀,说算式二三得六(23=6,3

21、2=6)一四得四(41=4,14=4)三四十二(43=12,34=12)3根据图示写算式算式是:(33=9)或者(3+3+3=9)算式是:(34=12)或者(3+3+3+3=12)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要点:3个3是多少? 4个3是多少?二、独立尝试,合作研究出示主题图:班级活动小组按主题图所示分组,参加活动的共有多少个小朋友?1小组交流有哪些方法可以知道有多少个小朋友?预设:用加法计算3+3+3+2。点数的方法挨个数。点数的方法先数前三组,再接着点数。2引导学生构建计算方法老师引导:先点数前3组就相当于先算出前3组有多少人,算式可以怎样列?(33)然后再接着点数就相当于再增加几人?因此

22、算式又可以怎样列?(33+2)强化理解,抓3个要点:33表示什么?学生:3组小朋友共有多少人。为什么要“+2”?学生:比3组小朋友要多两人。33+2表示什么意思?学生:比3个3多2。3比较两种方法(连加和乘加),哪种更好乘加计算更快、更简便。4引导形成方法的多样性还可以乘减341。对比分析理解,抓3个要点:为什么不加要减?为什么要“1”?(结合图示课件展示)学生:还差一人才能组成4个3。为什么“4”?学生:把这些同学看做4组。341表示什么意思?学生:比4个3少1。5计算答案,并小结方法第一个算式332,先求出3组有多少个,再加上第4组的2个,也就是先算乘,再算加。再看第二个算式,341,先求

23、4组有多少个,再去掉1个,先算乘,再算减。因此,乘加、乘减的算式,应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三、练习巩固,熟练计算1列式并计算2第18页课堂活动,摆一摆,说一说3第1920页练习四15题四、教学反思3的乘法口诀(三)【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8页的内容,练习四。【教学目标】1初步体会乘加、乘减计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结合情境理解乘加、乘减计算的运算顺序。2能用口算计算乘加、乘减算式。3结合情境,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小朋友,你们课外活动时做些什么?学生1:跳绳。学生2:踢毽。学生3:教师:你们是几人一组呢?教师:有一天,二(1)班的小朋友在课外也开展了

24、丰富的活动,老师把活动场面录制了下来,想看吗?学生:想。把第18页例3的情境图制作成课件,小朋友先从教室出来,然后自然组成几组开展活动,最后把画面固定下来,成教科书上那样的情境图。教师:他们玩得愉快吗?这当中有很多数学问题,你发现了吗?学生1:气象小组有几人?学生2:航模小组和抛硬币小组一共有多少人?学生3:参加课外活动小组的一共有多少人?例3 1探讨解决办法教师:数一数每组同学的人数,你能发现些什么?学生:有3个组是每组3人,有1个组是2人。教师:这些数真有特点。有3个组都是3人,有一个组比3人少1人,也就是2人。你们能用什么办法求出一共有多少人数吗?请先想一想,再在小组内说一说你的想法。学

25、生分组活动,教师参与指导。2汇报交流,理解运算顺序教师:你们解决了“求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吗?哪些组愿意来向大家介绍你们的想法和解决办法?学生1:我们用加法做:333211(人)。学生2:我们先算出 3个3人一组的一共有多少人,用339(人),再加上2人,是11人。教师:能列出一个算式吗?学生2:332=11(人)。学生3:我想如果把气象组增加1人,每组都是3人,一共有4个组,用3412(人),再减去多算的1人,是11人。教师:怎样列算式呢?学生3:34111(人)。教师:真不错,用了假设这种方法帮助解决了这一问题。教师:(指332)这个算式是先算33,还是先算32?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发言,最

26、后教师小结:因为332表示3个3人一组再加上2人得到一共有多少人,这就是先把3人一组的这3个组的总人数算出来,所以,332应先算33,再用33的积加2。教师:你们想一想34-1先算什么呢?教师:(指332,34-1这两个算式)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学生:乘加、乘减。(板书:乘加、乘减计算)教师:一个算式中有乘有加或有乘有减,你知道先算什么吗?学生:先算乘,再算加或减。三、尝试运用,促进内化1完成教科书第18页课堂活动第1题(l)教师说要求,学生摆,再由学生说出求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的算式。(2)同组活动,一人摆,另一人说算式。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四的第1题3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l)创设

27、情境,出示画面。(2)学生提出问题。(3)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不同办法。4独立完成练习四的第3题四、小结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什么问题?五、教学反思 4. 4的乘法口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1页例1、例2及相应的课堂练习。【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主动经历编制4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感知4的乘法口诀的来源。2基本能背诵4的乘法口诀,并能利用口诀进行口算。3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教师:前边我们学习了13的乘法口诀,同桌互相对口令背诵13的乘法口诀。学生对口令背诵13的乘法口诀。教师:今天我们接着学习4的乘法口诀。(板书课

28、题)点评: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用谈话法直接引出课题,有利于学生利用编13的乘法口诀的经验自主探索4的乘法口诀。二、编制4的乘法口诀1教学例1教师(出示例1汽车图):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能从中知道些什么?学生观察后汇报。学生:我从图上看见一辆汽车有4个车轮,一共有9辆汽车。教师:观察得真仔细,你能根据自己获取的信息将下面的表格填完整吗?试试看,也可以和小组的同学合作完成。汽车辆数123456789车轮个数48121620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将表格填完整,然后组织汇报。学生:我们组是这样填的,1辆汽车有4个车轮,2辆汽车有8个车轮9辆汽车就有36个车轮。教师:你们的意见和他们小组一样吗?(一样

29、)那2辆汽车有多少个车轮?该怎样列式解决?用哪句口诀计算出结果?学生:可以用42这个算式,口诀是“二四得八”。教师:那3辆汽车有多少个车轮呢?学生:34=12,口诀是“三四十二”。教师:那4辆、5辆、6辆、9辆汽车分别有多少个车轮?你又该怎样列式?怎样得到结果?小组讨论讨论。学生小组讨论后组织汇报。学生:4辆汽车的车轮算式是44=16。教师:你是怎样得到结果的? 学生:因为表格中已经填写出4辆车的车轮个数是学生:我是这样算出结果的,因为3辆汽车有12个车轮,所以4辆就在3辆的基础上加一个4,就得到4辆汽车的车轮个数。教师:你们同意他的想法吗?学生继续交流5辆、6辆9辆的汽车的车轮个数的算式。教

30、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出乘法算式:44=1645=2046=2447=2848=3249=36教师:你能根据这些算式编出4的乘法口诀吗?想好后,把它填写在书上。学生试着编制4的乘法口诀,然后组织汇报。学生:我编出的口诀是:四四十六四五二十四六二十四四七二十八四八三十二四九三十六。教师:你们编出的口诀和他的一样吗?(一样)请你再小声读读这些口诀,边读边想这些口诀有什么规律?把自己找到的规律和小组同学交流交流。学生小声读口诀后找规律,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组织汇报。学生1:我发现这些口诀中的第一个因数都是四,第二个因数从四起,一个一个地增加1。学生2:口诀中的积,从十六起,依次增加4。教师:你们真会观

31、察,找到了这么多规律,那你准备怎样记住这些口诀?学生1:我想多读几遍就记住了。学生2:想着积从十六开始依次增加4,也能记住。教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试着记住这些乘法口诀。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口诀。教师:你记住这些口诀了吗?咱们来试着背一背。不会背的也可以看着口诀读读。学生试着背口诀,然后组织师生对口令,同桌对口令,看卡片把口诀补充完整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记忆口诀。2教学例2 学生独立完成例2,再交流。三、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组织学生交流本节课的收获。四、课堂练习(1)完成教科书第22页的课堂活动第1题:摆小棒,说算式,说口诀。(2)游戏:唱儿歌数青蛙。(3)完成练习

32、五第1,2题。五、教学反思5. 5的乘法口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26页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1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并熟记5的乘法口诀。2通过对乘法口诀关系的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索发现能力。3能运用5的乘法口诀计算乘法,体验数学的价值。【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一套。学具:小红花若干。【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小朋友,今天关心我们的知心姐姐给咱们班来了一封信,来,咱们一起看看信的内容吧!哦,原来她想考考你们学了2,3,4的乘法口诀后,谁能用最快的速度口算出来?(教师从信封里抽出“信”一组题,放在展示台上,同学们小声口算)教师:“4+4+4”用乘法怎么表示?可以用

33、哪句口诀算出它的结果?教师:今天我们来学习“5的乘法口诀”。(出现课题)二、自主探索1自主编5的乘法口诀教师:同学们,2008年我国将有一件体育盛事,你知道是什么吗?(教师配以课件简述我国“申奥”过程,进行爱国主义、民族自豪感的教育,鼓励学生奋发向上。)出示1名小朋友举着五环旗。教师:瞧,旗上画的是什么?数数看有多少个圆环。学生:有5个圆环。教师:1个5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可用哪句口诀?学生:51=5,一五得五。同样逐一出示2面、3面、4面旗帜,学生说乘法算式和口诀。教师:同学们已学会1个5,2个5,3个5,4个5的乘法口诀,你能根据这样的规律,写出5面、6面、7面、8面、9面旗帜上有多少个圆

34、环的乘法算式吗?学生口述算式,教师板书:55=25 59=45。教师:根据前面编14的乘法口诀,你能否编出5个5,6个59个5是多少的乘法口诀?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后再全班汇报。(板书:五五二十五,五六三十五九四十五)教师:能说一说“五六三十”你怎样理解吗?它可以算哪些算式?学生:“五六三十”表示6个5是30,它可以算56=30,65=30。2探索5的乘法口诀的联系学生把口诀完整地读一遍,然后把书上的口诀补充完整。教师:怎样才能更快地记住这些口诀?你能像找4的乘法口诀的联系那样去发现5的乘法口诀吗?试一试。学生口答,只要说得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同时教师强调:相邻两句口诀的积相

35、差5,利用这个规律可以帮助我们记住口诀。三、巩固练习比一比,看谁记得又对又快。(1)背乘法口诀。(2)对口令。(3)用电脑多媒体随机出示5的口诀,让学生补充完整。(4)游戏:“找朋友”。(5)文字听算。 5乘以5得多少? 2个5是多少? 一个因数是5,另一个因数是3,积是多少?(6)口算、听算比赛。每组派一名同学代表参赛,其他同学当“裁判”,电脑说算式,参赛的同学上台把得数写在黑板上,看谁写得快。四、课堂小结(略)。五、教学反思 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9页“整理与复习”以及练习七第17题。【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15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熟悉口诀,熟记口诀,巩固乘法的含义及乘法算式中各部分

36、的名称。2使学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并能正确应用乘法。3通过研究口诀表的排列规律,强化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4通过复习有关用乘法口诀解决的问题的内容,巩固学生对乘法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乘法口诀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教具、学具准备】主题图片、视频展示台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认知铺垫复习乘法的含义1视频展示图片分别出示提出问题并列式:(1)一共有多少朵花? 54=20(朵)或45=20(朵)(2)一共有多少枝枪?36=18(枝)或63=18(枝)。2你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吗?同桌互相说一说3这几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组内同学讨论交流,全

37、班汇报4你是用哪两句口诀计算的?汇报:四五二十,三六十八点评:结合图意让学生列出算式,以此来复习巩固乘法的含义,加深他们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二、合作研究整理15的乘法口诀(1)我们已经学了15的乘法口诀了,谁会背?会背的同学一起来背诵15的乘法口诀。边听学生背,边板贴出示口诀表。(2)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张乘法口诀表,看看它是怎样排列的,有什么规律。组内同学交流意见。汇报:学生1:竖着看,第一列都是一几得几,口诀中的第一个数都是1,第二个数1个1个增加,相邻两句口诀的积相差1。第二列都是二几得几,口诀中的第一个数都是2,第二个数1个1个增加,相邻句口诀的积相差2学生2:横着看第一行是一的乘法口诀,第

38、二行是二的乘法口诀,第三行是三的乘法口诀,分别是一三、二三、三三;几的乘法口诀它们的积就增加几。学生3:斜着看,第一行的口诀的两个因数都是相同的,分别是一一,二二,三三,四四,五五。学生没有回答完整的让其他同学补充。(3)同学们发现了口诀表这么多的规律,真了不起!现在就让我们从不同的方向朗读乘法口诀表。(学生竖着、横着、斜着读口诀表)(4)用15的乘法算式卡片摆出一个排列有规律的表。四人小组交流摆出的规律。(5)乘法口诀同学们都背得那么熟练了,那能用乘法口诀来计算乘法算式吗?随机抽几句口诀,请学生说出相应的算式。教师:记住了乘法口诀可以帮助我们又快又对地计算乘法算式,真不错。接下来我们就来比比

39、看哪些同学的口诀记得最熟悉,计算的速度最快,请你们在2分内又快又对地完成教科书第30页第1题。同桌交换书本,集体校对答案。表扬前五名又快又对的同学。三、复习用乘法解决问题(1)第29页2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第31页6题。可以有两种思考方法:65=30(个)2730,所以不够分到6个。5( )27,( )里最大能填5,所以不够分到6个。(3)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的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你能说说身边有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计算的吗?学生列举身边可以用乘法计算的问题。(4)解决练习七剩余题目。四、教学反思第二单元:角的初步认识(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233页的教学内容,第34页的课堂活动。【教

40、学目标】1能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会辨认角。2认识直角,并会用三角板画直角。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4感受角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和应用,体验数学的价值,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活动角、三角旗、折扇、剪刀、红领巾、三角板等实物。学具:三角板、白纸两张、硬纸条两根、图钉或针线。【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教师:我们班的浩浩是个小收藏家,他喜欢把自己用过的或漂亮的东西当成宝贝一样,收藏在自己的这个小宝盒里(打开电脑,出现宝盒)。你们想不想知道这里面究竟藏了哪些宝贝?(想)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电脑出示:盒盖打开,从盒里飞出折扇、足球、红领巾、玩

41、具熊、三角板、杯子、易拉罐、三角旗、数学书、闹钟、光盘。(将有角的放在右边,没角的放在左边)教师:浩浩的宝贝还真不少,他还把宝贝分成了两类,你们知道他是根据什么分的吗?学生:根据有没有角分的。(有角的在右边,没角的在左边)教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你留意,可以看到很多的角。请你想一想,说一说,你看到过哪些角?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揭示课题:角的初步认识(板书) 二、实践探究(一)教学角的初步认识1认识角多媒体课件出示刚才分类后的实物图:折扇、红领巾、三角板、三角旗、数学书、闹钟。教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实物图,同桌互相指一指、说一说哪里是角。(多媒体课件演示从实物图中抽象出角,并闪动每个

42、图中角的部分。)教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你自己的三角板,找到上面的一个角,握住这个角,向手掌心里刺一刺,有什么感觉?注意,不能用力过猛。(扎手、痒、疼)说明这个角是怎样的?(尖尖的)再用手摸一摸这个角的两边,有什么感觉?(直直的)2用纸折角教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生活中的角,你会用纸折一个角吗?请同学们拿出你喜欢的一张纸,折折看。折好后说说你是怎么折的?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小组活动折角)学生:两条折痕很直、很光滑。教师:谁能给我们摸到的平平的、直直的折痕起个名字?(边)学生:折出的这个尖扎人有些疼和痒。教师:谁能给这个尖尖的很刺人的点起个名字?(顶点)教师:看着你折的角,谁能告诉大家角有几条边、几个顶点?(角有两条边、一个顶点)(教师选出钝角、直角、锐角形状的角各1个贴在黑板上,并有意识地将角放置于不同的位置备用。)用一张纸折出大小不同的角如下:3做活动角教师:利用你们手中的材料两根硬纸条,你能做一个可以活动的角吗?学生小组活动做活动角,做好后组间交流是怎样做成这个活动角的。教师:角有大小吗?(有)下面我们来做一个魔术游戏变大小。每个小朋友拿好自己做的活动角,听口令,变角的大小。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