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混三凝土叠合楼盖技术规程.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691286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 页数:78 大小:19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应力混三凝土叠合楼盖技术规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预应力混三凝土叠合楼盖技术规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预应力混三凝土叠合楼盖技术规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预应力混三凝土叠合楼盖技术规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预应力混三凝土叠合楼盖技术规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预应力混三凝土叠合楼盖技术规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应力混三凝土叠合楼盖技术规程.doc(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楼盖技术规程UD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P JGJ/T XXX2011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楼盖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crete Composite Floor With Precast Ribbed Panel (征求意见稿)2011XXXX 发布 2011XXXX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楼盖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crete Composite Floor With Precast Ribbed PanelJGJ/TXXX2011

2、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 2011年XX月XX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北 京 前 言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9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改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988号文)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程。本规程的主要内容有:总则、术语和符号、材料、基本设计规定、叠合楼板结构设计、构造要求、工程施工、工程验收。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湖南高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湖南高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

3、公司(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捞刀河镇彭家巷468号,邮政编码:410153,E-mail:levis_cn1634)。本规程主编单位:湖南高岭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本规程参编单位: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本规程主要审核人: 目 次31 总 则 42 术语和符号 42.1 术 语 42.2 符 号 83 材 料 83.1 混凝土 83.2 钢 筋 94 基本设计规定 94.1 一般规定 94.2 荷载及荷载效应 135 叠合楼板结构设计 135.1 预制带肋底板承载力、变形及裂缝计算 145.2 叠合楼板承载力、变形及裂缝计算 196 构造要求 196.1 一般规定 236.2 钢筋配置 246.3

4、 端部构造 277 工程施工 277.1 一般规定 277.2 预制带肋底板运输及堆放 277.3 预制带肋底板铺设 287.4 叠合层混凝土施工 308 工程验收 308.1 一般规定 308.2 预制带肋底板 328.3 预制带肋底板安装 34本规程用词用语说明 35引用标准名录 36条 文 说 明 CONTENTS1 General provisions.32 Terms and symbols.42.1 Terms42.2 Symbols43 Materials.83.1 Concrete .83.2 Steel reinforcements 84 Fundamental design

5、 stipulations.94.1 General regulations.94.2 Loads and load effects.95 Design of composite slab with precast ribbed panel.135.1 Calculation of bearing capacity , deflection and cracking of precast ribbed panel.135.2 Calculation of bearing capacity , deflection and cracking of composite slab.146 Detai

6、ling requirements.196.1 General regulations.196.2 Requirements of steel reinforcements.236.3 End detailing requirements.247 Construction.277.1 General regulations.277.2 Transporting and stockpiling of precast ribbed panel.277.3 Laying of precast ribbed panel.277.4 Concrete pouring.288 Acceptance.308

7、.1 General regulations.308.2 Precast ribbed panel.308.3 Laying of precast ribbed panel.32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34List of quoted standards.35Attached: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36 1 总 则1.0.1 为了提高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楼盖设计与施工的技术水平,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适用、经济、耐久、确保质量,制定本规程。1.0.2 本规程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小于或等于9度地区的一

8、般工业与民用建筑楼盖的设计和施工,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另行处理:1 板底表面温度大于100或有生产热源且表面温度经常大于60;2 板处于受腐蚀环境;3 板承受振动荷载需要做振动计算。1.0.3 对于房屋高度超过50m的楼盖结构,当叠合层混凝土厚度不小于80mm时,可采用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楼盖。1.0.4 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楼盖在设计与施工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材料,采取正确的构造和施工措施,满足施工阶段与使用阶段的承载力、抗裂、变形、防火及耐久性等要求。1.0.5 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楼盖的设计、施工与验收,除应遵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

9、规定。 2 术语和符号2.1 术 语2.1.1 预制带肋底板 precast ribbed panel预制形成的带肋混凝土板,由实心平板与板肋组成,板肋上设有预留孔洞。包括预制预应力带肋底板、预制普通钢筋带肋底板。2.1.2 板肋 rib预制带肋底板沿跨度方向设置的带预留孔洞的肋条,截面形式包括矩形、T形等。2.1.3 实心平板 solid flat panel板肋的下部实心混凝土平板。2.1.4 预留孔洞 preformed hole板肋上预先设置的孔洞。2.1.5 拼缝抗裂钢筋 flat-fell seam anti-crack reinforcement布设于预制带肋底板拼缝处的抗裂钢筋

10、。2.1.6 横向穿孔钢筋 transversal piercing reinforcement垂直于板肋从预留孔洞穿过的钢筋。2.1.7 胡子筋 beard reinforcement实心平板端部伸出的纵向受力钢筋。2.1.8 叠合层 cast-in-situ concrete topping浇注在预制带肋底板上部的混凝土面层。2.1.9 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楼板 concrete composite slab with precast ribbed panel在预制带肋底板上浇注混凝土面层形成的楼板。简称为叠合楼板。2.1.10 预制带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楼盖 concrete compos

11、ite floor system with precast ribbed panel梁与叠合楼板组成的楼盖体系。简称为叠合楼盖。2.2 符 号2.2.1 材料性能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 、与各制作阶段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对应的抗拉强度标准值、抗压强度标准值;预制预应力带肋底板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 2.2.2 作用、作用效应及承载力预制带肋底板正截面弯矩设计值; 叠合楼板正截面弯矩设计值; 预制带肋底板自重及叠合层混凝土自重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设计值; 第二阶段面层、吊顶等自重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设计值; 第一阶段可变荷载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设计值; 第二阶段可变荷载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设计值

12、; 第一阶段荷载短期效应组合下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值; 第一阶段预制预应力带肋底板自重、叠合层混凝土自重标准值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值; 第一阶段可变荷载标准值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值; 预制带肋底板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设计值; 叠合楼板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设计值; 预制带肋底板自重和叠合层混凝土自重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剪力设计值; 第二阶段面层、吊顶等自重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剪力设计值; 第一阶段可变荷载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剪力设计值; 第二阶段可变荷载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剪力设计值; 第一阶段荷载短期效应组合下在计算截面的弯矩值; 第二阶段荷载短期效应组合下在计算截面的弯矩值; 第二阶段荷载长期效应组合下在计算截面的

13、弯矩值; 强边(平行板肋)方向弯矩; 弱边(垂直板肋)方向弯矩; 预制预应力带肋底板自重及制作阶段荷载的标准组合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值; 第二阶段建筑做法(粉刷层、地板、吊顶等)自重标准值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值; 第二阶段可变荷载标准值短期效应组合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值;均布荷载设计值; 外加荷载设计值; 预制带肋底板与叠合层混凝土自重标准值; 第二阶段面层、吊顶等自重标准值; 第一阶段可变荷载与第二阶段可变荷载标准值的较大值; 、相应制作阶段计算截面边缘纤维的混凝土压应力、拉应力; 荷载短期效应组合、长期效应组合下抗裂验算边缘混凝土的法向应力;扣除全部预应力损失后在抗裂验算边缘混凝土的预压应

14、力。 2.2.3 几何参数叠合层混凝土的厚度; 实心平板的厚度; 板肋上方混凝土的厚度; 预制带肋底板的高度; 预制带肋底板的高度; h叠合楼板的整板厚度; 实心平板的宽度; 板肋的宽度; 板的计算宽度; 计算跨度; 预制带肋底板的支承长度; 胡子筋长度; 端部插筋支座锚固长度; 端部插筋板内锚固长度; 预制预应力带肋底板换算截面受拉边缘的弹性抵抗矩; 计算截面边缘的换算截面弹性抵抗矩; 叠合楼板强边(平行板肋)方向计算跨度; 叠合楼板弱边(垂直板肋)方向计算跨度; 叠合楼板强边(平行板肋)方向单位板宽截面惯性矩; 叠合楼板弱边(垂直板肋)方向单位板宽截面惯性矩。 2.2.4 计算系数及其他等

15、效跨度比; 叠合楼板的正交构造异性系数; 多跨叠合连续板的弯矩系数; 可变荷载的准永久值系数 永久荷载分项系数; 可变荷载分项系数; 3 材 料3.1 混凝土3.1.1 预制带肋底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40,叠合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5。3.2 钢 筋3.2.1 实心平板与板肋的纵向预应力钢筋宜采用消除应力螺旋肋钢丝,非预应力受力钢筋宜采用普通热轧钢筋。3.2.2 实心平板的横向构造钢筋可采用消除应力螺旋肋钢丝、冷拉钢丝、冷拔钢丝和普通热轧钢筋。3.2.3 横向穿孔钢筋和支座负筋宜采用普通热轧钢筋。3.2.4 拼缝抗裂钢筋可采用消除应力螺旋肋钢丝、冷拉钢丝、冷拔钢丝和普通热轧钢筋

16、。 4 基本设计规定4.1 一般规定4.1.1 本规程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法,以可靠指标度量结构构件的可靠度,采用分项系数的设计表达式进行设计。4.1.2 叠合楼板应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验算。4.1.3 叠合楼板的设计宜考虑以下三个阶段的不同要求:1 制作阶段:对于预制带肋底板,在放张、堆放、运输及吊装阶段实心平板的板底均不应出现裂缝。2 施工阶段:应对预制带肋底板的承载力、变形及裂缝宽度进行验算。3 使用阶段:应对叠合楼板进行承载力计算、挠度及裂缝宽度验算。当采用弹性计算方法按双向板计算时,横向穿孔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取实心平板的厚度h2(见图5.2.3)

17、。4.1.4 叠合楼板应根据施工阶段支撑设置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1 施工阶段不加支撑的叠合楼板,应对预制带肋底板及浇注叠合层混凝土后的叠合构件按二阶段受力分别进行计算。预制带肋底板可按普通受弯构件考虑,叠合构件应考虑二次叠合的影响,预制带肋底板及其叠合构件应按本规程第4.2节及第5章的规定计算。2 施工阶段设有可靠支撑的叠合楼板,可按浇注叠合层混凝土后的整体受弯构件考虑。其承载力计算、变形及裂缝宽度验算可不考虑二次叠合的影响,应按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第7章、第8章对普通受弯构件的规定执行。4.1.5 叠合楼板可和现浇梁、叠合梁、钢梁或组合梁组合成叠合楼盖。梁的承

18、载力极限状态设计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可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计算。4.2 荷载及荷载效应4.2.1 不加支撑的叠合楼板内力应分别按以下两个阶段计算:1 第一阶段 叠合层混凝土初凝之前的阶段。荷载由预制带肋底板承担,预制带肋底板按简支构件计算。荷载包括预制带肋底板自重、叠合层混凝土自重以及施工阶段的可变荷载。2 第二阶段 叠合层混凝土初凝后的阶段。根据混凝土的实际强度,按浇注叠合层混凝土后的整板计算。荷载考虑下列两种情况并取较大值:1) 施工阶段 计入叠合楼板自重、面层、吊顶等自重以及施工阶段的可变荷载;2) 使用阶段 计入叠合楼板自重、面层、吊顶等自重以及使用阶段的可变荷载。4.2.2 预

19、制带肋底板和叠合楼板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应按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第7.2节的规定计算。弯矩设计值应按下列规定取用:预制带肋底板 (4.2.2-1)叠合楼板的正弯矩区段 (4.2.2-2)叠合楼板的负弯矩区段 (4.2.2-3)式中 预制带肋底板自重和叠合层混凝土自重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设 计值; 第二阶段面层、吊顶等自重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设计值; 第一阶段可变荷载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设计值; 第二阶段可变荷载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设计值。 4.2.3 预制带肋底板和叠合楼板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设计应按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第7.5节的规定计算。剪力设计

20、值应按下列规定取用:预制带肋底板 (4.2.3-1)叠合楼板 (4.2.3-2)式中 预制带肋底板自重和叠合层混凝土自重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剪力设计值; 第二阶段面层、吊顶等自重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剪力设计值; 第一阶段可变荷载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剪力设计值; 第二阶段可变荷载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剪力设计值。 4.2.4 当叠合楼板满足单向板条件,根据实际情况分别按以下规定计算:1 对于单跨板,可按简支情况计算跨中弯矩: EMBED Equation.3 (4.2.4-1)式中 板的计算宽度(m); 计算跨度(m); 均布荷载设计值(kN/m2),按下式计算: (4.2.4-2)预制带肋底板与叠合层混凝土自重

21、标准值; 第二阶段面层、吊顶等自重标准值; 第一阶段可变荷载与第二阶段可变荷载标准值的较大值; 永久荷载分项系数; 可变荷载分项系数; 外加荷载设计值,取。 2 对于多跨叠合连续板,宜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影响叠合楼板的跨中弯矩按下式计算: EMBED Equation.3 (4.2.4-3) (4.2.4-4)叠合楼板的支座负弯矩按下式计算: EMBED Equation.3 (4.2.4-5)式中 多跨叠合连续板的弯距系数,可按表4.2.4-1采用; 表4.2.4-1 多跨叠合连续板的弯矩系数弯矩位置端跨中间跨跨中内支座跨中支座弯矩系数0.1-0.080.075-0.06254.2.5 当叠

22、合楼板为单向板时,支座按单向板分配荷载;当叠合楼板为双向板时,支座按双向板分配荷载。 5 叠合楼板结构设计5.1 预制带肋底板承载力、变形及裂缝计算5.1.1 预制预应力带肋底板的预应力损失可按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第6.2节的规定计算。5.1.2 预制带肋底板宜按短跨方向进行布置。5.1.3 预制预应力带肋底板的制作阶段,应进行制作阶段计算截面边缘的混凝土法向应力验算: EMBED Equation.3 (5.1.3-1) EMBED Equation.3 (5.1.3-2)计算截面边缘的混凝土法向应力可按下列公式计算:或 EMBED Equation.3 (5.1.3

23、-3)式中 、相应制作阶段计算截面边缘纤维的混凝土压应力、拉应力; 、与各制作阶段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相应的抗拉强度标准值、抗压强度标准值; 扣除全部预应力损失后在抗裂验算边缘混凝土的预压应力, 可按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计算; 预制预应力带肋底板自重及制作阶段荷载的标准组合在计算 截面产生的弯矩值; 计算截面边缘的换算截面弹性抵抗矩。 5.1.4 预制预应力带肋底板的施工阶段,按一般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计算,在荷载短期效应组合下应符合下列规定: (5.1.4-1)其中,。式中 荷载短期效应组合下抗裂验算边缘混凝土的法向应力; 第一阶段荷载短期效应组合下在计算截面

24、产生的弯矩值,取,此处,为第一阶段预制预应力带肋底板自重、 叠合层混凝土自重标准值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值,为第一 阶段可变荷载标准值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值; 预制预应力带肋底板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 预制预应力带肋底板换算截面受拉边缘的弹性抵抗矩。 5.1.5 预制普通钢筋底板的施工阶段,可按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定GB50010的规定进行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变形及裂缝宽度验算。5.1.6 预制带肋底板运输及吊装的验算,应将自重乘以动力系数,动力系数可取1.5,但可根据预制带肋底板运输及吊装时的受力情况适当增减。5.2 叠合楼板承载力、变形及裂缝计算5.2.1 两对边支承的叠合楼板应按单

25、向板计算。5.2.2 四边支承的叠合楼板,对叠合楼板的正交构造异性,根据弹性理论分析,按以下规定考虑:当或时,按单向板计算;当且横向穿孔钢筋配筋率小于叠合楼板的最小配筋率时,应按单向配筋叠合楼板进行设计;当且横向穿孔钢筋配筋率大于或等于叠合楼板的最小配筋率时,应按双向配筋叠合楼板进行设计,按本规程第5.2.3条的简化方法进行计算。其中,等效跨度比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5.2.2-1) (5.2.2-2)式中 等效跨度比; 叠合楼板的正交构造异性系数; 叠合楼板强边(平行板肋)方向的计算跨度; 叠合楼板弱边(垂直板肋)方向的计算跨度; 叠合楼板强边(平行板肋)方向的单位板宽截面惯性矩,按叠合楼板

26、的整板厚度h(见图5.2.3)考虑; 叠合楼板弱边(垂直板肋)方向的单位板宽截面惯性矩,按叠合层混凝土的厚度h1(见图5.2.3)考虑; 5.2.3 对于正交构造异性叠合双向板,将边长修正后,简化为等效各向同性板:1 强边方向弯矩:弱边方向等效跨度取,按各向同性板计算 (图5.2.39a)。2 弱边方向弯矩:强边方向等效跨度取,按各向同性板计算 (图5.2.3b)。5.2.4 当叠合楼板采用弹性分析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 进行多跨叠合连续板在强边方向的受弯承载力计算,可采用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弹性分析方法,跨中及支座弯矩调幅系数应按本规程表4.2.4-1执行;2 叠合楼板按双向板进行承载能力

27、极限状态设计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时,均可采用线弹性分析方法进行作用效应分析。经过弹性分析求得内力后,也可对支座或节点弯矩进行调幅,并确定相应的跨中弯矩。3 对于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叠合楼板,不应采用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分析方法。5.2.5 当四边支承叠合楼板按双向板设计时,可采用塑性铰线法或条带法等塑性极限分析方法。图5.2.3 正交构造异性叠合双向板的计算简图(a)为强边方向的弯矩;(b)为弱边方向的弯矩)5.2.6 挠度控制1 叠合楼板的短期刚度与长期刚度应按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第10.6节的规定计算。其中,强边、弱边方向的刚度应分别按叠合楼板的整板厚度、叠合层混凝

28、土厚度计算,不考虑肋内预留孔洞对截面刚度的影响。2 叠合楼板的挠度应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并考虑荷载长期作用影响的刚度进行计算,所求得的挠度计算值不应超过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表3.3.2规定的限值。3 预制预应力带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楼板在使用阶段的预应力反拱值应按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第10.6.13条的规定计算。5.2.7 叠合楼板可不进行叠合面抗剪验算。5.2.8 叠合楼板在局部荷载作用下的受冲切承载力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定GB50010第7.7节的规定。5.2.9 叠合楼板应根据所处的环境类别和结构类型,按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

29、范GB50010的规定确定相应的裂缝控制等级及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分别对强边、弱边方向进行抗裂计算。预制预应力带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楼板强边方向在正弯矩作用下的受拉边缘应力验算应按本规程第5.2.10条执行,弱边方向在正弯矩作用下的受拉边缘裂缝宽度验算应按本规程第5.2.11条执行。5.2.10 预制预应力带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楼板的强边方向在正弯矩作用下,受拉边缘应力验算应满足:1 一级严格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在荷载短期效应组合下应符合下列规定: (5.2.10-1)其中,。2 二级对于一般要求不出现裂缝的构件在荷载短期效应组合下应符合下列规定: (5.2.10-2)其中,。在荷载长期效应组合下应符合

30、下列规定: (5.2.10-3)其中,。式中 、荷载短期效应组合、长期效应组合下抗裂验算边缘混凝土的法向应力; 第二阶段荷载短期效应组合下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值,取,此处,为第二阶段建筑做法(粉刷层、地板、吊顶等)自重标准值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值; 为第二阶段可变荷载标准值按短期效应组合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值; 第二阶段荷载长期效应组合下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值,取,为可变荷载的准永久值系数,为第二阶段可变荷载标准值在计算截面产生的弯矩值; 叠合楼板换算截面受拉边缘的弹性抵抗矩,叠合层的混凝土截面面积应按弹性模量比换算成预制预应力带肋底板混凝土的截面面积。 5.2.11 预制普通钢筋带肋底板混凝

31、土叠合楼板、预制预应力带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楼板弱边方向及叠合楼板负弯矩区的裂缝宽度验算,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第8.1节的规定。5.2.12 预制普通钢筋带肋底板混凝土叠合楼板在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下,应按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第10.6.8条的规定对强边方向纵向受拉钢筋的应力进行控制。 6 构造要求6.1 一般规定6.1.1 预制带肋底板的截面形式示意见图6.1.1。(a)(b)图6.1.1 预制带肋底板截面形式示意(a)单肋;(b)双肋a实心平板的宽度;b板肋的宽度h4预制带肋底板的高度;h5预留孔洞的高度6.1.2 叠合楼板的整板厚度h不应小于90mm,叠合层混凝土的厚度h1不应小于60mm,板肋上方混凝土的厚度h3不应小于25mm。当叠合楼板跨度小于6.6m时,实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