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欢zmj-2453-7359 (2).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69189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相见欢zmj-2453-7359 (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相见欢zmj-2453-7359 (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相见欢zmj-2453-7359 (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相见欢zmj-2453-7359 (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相见欢zmj-2453-7359 (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相见欢zmj-2453-7359 (2).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相见欢zmj-2453-7359 (2).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做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钦州市钦北区小董镇中 黄菊兰,南唐 李煜,一生璀璨若流星,也迅乎若流星。他丰神隽逸,心如赤子,魂系诗书,仙品一般的人物,却被命运之掌推上乱世闹哄的前台。富贵云烟,一梦黄梁,原只是红尘的一段误会,种种旖旎不过虚假幻象。陷入这滚滚红尘,不过了结一段债;情债,文字债,家国债。,作者简介,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史称南唐后主。即位后对宋称臣纳贡,以求偏安一方。生活上则穷奢极欲。975年,宋军破金陵,他肉袒出降,虽封作违命侯,实已沦为阶下囚。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生活,风格柔靡;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

2、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力。后人将他与李璟的作品合辑为南唐二主词。,亡国前耿于享乐、亡国后溺于悲哀,这就是李后主的一生。南唐亡国降宋后,李煜被幽禁在汴京的一座深院小楼中,过着终日以泪洗面的凄凉日子,相见欢写的就是这种囚禁生活的愁苦滋味。相见欢为词牌名。,写作背景,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默默无言,孤孤单单,古诗翻译,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冷月相伴,低头望去只见梧桐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离别之苦,那悠悠愁思(丝)缠绕在心

3、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品味:“锁”字是传神之笔,试赏析。,人间秋色,无所不在,如何能“锁”住,这是词人“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的印象,被“锁”者,非清秋也,是指人。,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下片用一个具体的比喻,把离愁比喻成乱麻,剪不断,理还乱。这离愁,不是一般的暂离故乡,而是亡国之愁。作者由一个皇帝变成一个囚徒,屈辱的现实生活,迫使他体验到一般人所尝不 到的生活滋味。这个比喻 深刻地反映出作者切身感 受的无可解 脱的愁苦。,面对如此寂寞凄清之景,词人直抒胸臆,“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点出自己的“离愁”。他的离愁,不是一般的男女离别之愁,而是失掉故国

4、的深愁长恨。李后主的愁是“剪不断,理还乱”,可见愁之深,恨之长。其心中的滋味应是旁人所无法理解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上片写景,用寂寞清秋的夜色烘托一个皇帝变为囚徒孤寂愁苦的心态。,词句赏析,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无言”不愿说,无人说,说了也无人理解,说又何用。“月如钩”残月象征着亲人的离散。“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寂寞者”和“被锁者”非“梧桐”和“清秋”,而是词人自己。这几句词情景交融,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词人被幽囚,亡国之后失去自由的寂寞愁苦之情。,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头。,这几句词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抽象的离愁当作剪不断

5、,理还乱的丝缕来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愁思的纷繁和难以解开,使人仿佛看到离愁就象一团转动的乱丝,紧紧盘绕着人,而无法摆脱。,是思、是苦、是悔、还是恨,人生中最高的位置,他坐上了,最大的权力,他拥有过,最美的回忆,他拥有过,然而,人生中最深的痛,他承受过,最大的屈辱,他体味过。,这首诗是李煜降宋之后写 的,诗中表达了他的 亡国哀思。“剪不断,理还乱”现在形容人内心的 烦乱,或形容某些事 难以处理解决。,小结,离愁本是内心一种抽象的感情,后主把它写的很形象,此处用丝缕来比喻愁思,用剪不断,理还乱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以解开。使人仿佛看到离愁就像一团转动的乱丝,紧紧盘绕着人,而无法摆脱。,本词中最值得后人

6、称道的就是对“离愁”的描写。你认为本词的描写妙在何处?,开拓延伸,说出你所积累的写愁的古诗词名句,看谁说多。,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愁有了重量)李清照武陵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愁有了长度)李白秋浦歌,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诗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

7、下眉头,却上心头。(愁可以游走)李清照一剪梅试问闲愁有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愁多而可视)贺铸青玉案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晏殊蝶恋花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李煜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柳咏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小结,词的上片主要通过写词人的眼中之景,渲染了一种孤寂凄凉 的环境气氛,表现出词人幽囚生活的寂寞和愁苦。词的下片词人直抒胸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自己对愁的深刻体验。,主题

8、探究,本首词从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气氛入手,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词人心头无法解脱的愁苦之情。,“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一句中“别是”一词,就是不同于一般,这是由君主变为囚徒的特殊滋味。这种滋味,凡人未能尝试,只有自家领略。自己亲身尝过,尚且说不出,则他人又岂可明白。此所谓“无声胜有声”,此种无言之哀,更胜于痛哭流涕之哀。,“别是一般滋味”也就是说不出是什么一种滋味,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首词上阕写眼中之景,下阕直抒胸臆,其实上下阕均为凄婉之情所笼罩。上阕情随景生,情景交融;下阕从具体描写到无法形容。百般写情,所以感人至深。,独上西楼音乐欣赏,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 理还乱是

9、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浣 溪 沙,晏 殊,晏殊,字同叔,他是北宋初期的主要词人。晏殊在政治上是一个志得意满的达官贵人。他的词往往是结合宴游之余的消遣之作,抒写春花秋月的闲愁。含情凄婉,音调和谐,词风和婉明丽,风流蕴藉。著有珠玉词,作者简介,听 读,整体感知,浣 溪 沙晏 殊,小园香径独徘徊。,夕阳西下几时回?,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朗 读,自由赏析,开头“一曲新词酒一杯”,歌咏的是自己富贵闲适的生活。他是一位达官贵人,诗酒是其生活的重要内容。“一曲新词”表明诗人尤喜填词,而且常常饮酒助诗兴。可此刻,他感受到的是欢乐吗?,赏 析,此刻他感受到的

10、并不是欢乐,而是怅惘,而且是经年以来就埋藏在心底的一种寂寞与惆怅。自吟自饮,借酒消愁。,“去年天气旧亭台”,写词人由今思昔,对去年一次欢聚的的追忆。天气依然是暮春,地点依然是亭台。可好景不常,欢聚难再。词人从人事的变迁,想到时光的易逝。,赏 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花落”是伤春,“似曾相识”是伤别,“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再次形成对比,增加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赏析: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抒发了青春易逝,伤别怀旧之情。千古奇偶,“夕阳西下几时回”,是就眼前之景来抒写情怀。在落日的余晖中,常常使人产生暮年之慨,“几时回”是无疑而问的设

11、问句,抒发了诗人感慨年华将逝之情。,赏 析,下片紧承上片,“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中的“花落”。“燕归”是眼前景,“无可奈何”、“似曾相识”是诗人主观的感情。“无可奈何”表达了悼惜的情感,“似曾相识”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伤。这两句对仗工巧,意致缠绵,语辞流利,语调谐婉,为后世传诵的名句。,赏 析,结句写诗人看到眼前花落、燕归的暮春景色之后惆怅的感情更为强烈了,于是在小小的庭院内、有落花余香的小路上独自徘徊,流连忘返。“香径”与上句“落花”相呼应,小路上到处是落花的幽香,可见花落之多。“独”字突出了形影相吊,孤寂冷落。“徘徊”一词通过人物的作,又强调了诗人伤感惆怅的情绪。,赏 析,此词

12、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 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全词语言圆转流 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 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 迪和美的艺术享受。,1、词的上、下片各写什么的?试各用两个字加以概括。,2、词的上、下片各抒发词人什么样的感情?,3、为了加强情绪的表达,词的上、下片都用什么艺术手法?是怎样运用的?,4、为了加强情绪的表达,词的上片的末句在句式的运用上很有特点;下片的末句描写也很讲究,你能够对此作点分析吗?,5、作为婉约派的代表作的这首词风格比较鲜明,你能够说说这首词的风格特征吗?,背 诵,自我小结,这是晏殊的名篇之一,其内容为悼惜春残,感伤年华。,小 结,主 旨,思想感情: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事情的流连,同时也不免流露出对时光易逝的无限惆怅。,其实作者是志得意满的达官贵人,他的愁闷伤感并非游子思乡的离愁别恨,也非动乱时代亡国丧家的愁苦,只不过是富贵闲人的一种淡淡的花月之愁罢了。这首词之所以传诵久远,主要是因为诗人善于以工丽的词语描写景物,文情并茂,音调和谐,创造了情致缠绵,凄婉隽丽的意境。,比 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