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感受与鉴赏.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692583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83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乐的感受与鉴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音乐的感受与鉴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音乐的感受与鉴赏.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音乐的感受与鉴赏.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音乐的感受与鉴赏.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音乐的感受与鉴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乐的感受与鉴赏.ppt(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小学音乐“感受与鉴赏”教学应澄清的几个问题,摘 要,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将教学内容划分为“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等四大领域,新课改以来的音乐教学实践表明,其中“感受与鉴赏”领域的教学存在着诸多观念和实践的困惑。为此,有必要澄清音乐感受与鉴赏教学中的几个问题,包括:设立该教学领域的缘由及其内涵、培养与提高中小学生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的途径,以及该领域的教学与其他三个领域有机融合的主要思路。,目 录,一、设立“感受与鉴赏”教学领域的缘由及其内涵是什么?二、中小学生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到底是怎样提高的?三、感受与鉴赏教学怎样与其他教学领域有机融合?,设立“感受与鉴赏”教学领域的

2、缘由及其内涵是什么?,1教学内容领域设置的背景依据(1)193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颁行的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将音乐教学内容(称“作业类别”)分为三个方面欣赏、演习、研究。(2)1999年北京市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将原有大纲中传统划分的教学内容板块“唱歌(唱游)、器乐、欣赏、识谱”改为四个教学领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音乐文化知识。,设立“感受与鉴赏”教学领域的缘由及其内涵是什么?,2教学内容领域设置的主要理由(1)大纲对教学内容的划分是基于专业技能角度来考虑的,其最大弊端是为了便利于教学而将本来融为一体的音乐实践活动割裂了。(2)课标内容领域的设置是从学生活动的角度来考虑的,其优势体现于在一定

3、程度上将划定的四个音乐教学领域的内容板块打通了。,设立“感受与鉴赏”教学领域的缘由及其内涵是什么?,3感受与鉴赏教学领域的基本内涵(1)“感受与鉴赏”领域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聆听与评价音乐作品,但同时又要通过表现和创造去感受音乐,还要在音乐相关文化背景下去感受与鉴赏音乐,“感受与鉴赏”领域,可以包容也必须包容着其他三个领域的内容。(2)课标对音乐教学内容领域的划分只具有相对意义。理解这一点十分重要,它能够使中小学音乐“感受与鉴赏”教学的实施,既立足本领域,又超越本领域,能够让教师在更高的层面和更广阔的视野里来实施本领域的教学。,中小学生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到底是怎样提高的?,1课标要求与教学实践

4、课标要求“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它强调通过让学生“聆听”音乐来感受与鉴赏音乐。教学实践把“感受与鉴赏”课上成“音乐欣赏课”,教学内容等同于音乐作品,试图通过一味地“聆听”来提高学生的感受与鉴赏能力。2美国做法与主要启示美国的音乐课程主要分为合唱课(声乐课)、乐队课(器乐课)、普通音乐课(中学)等三个教学领域,以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为依据。与其说学生的感受与鉴赏音乐的能力是“听”出来的,还不如说是“唱”出来、“奏”出来的,是“表现”和“创造”出来的。,中小学生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到底是怎样提高的?,3音乐教育哲学的观点 儿童是否应该学习歌唱

5、与演奏技能。显然,这一艺术真实的实践在其特征中体现出了巨大区别。对于不会表演的人而言,正确判断他人的表演即便不是不可能的,也是很难的我们的结论是,为使他们(儿童)不仅成为评论者,而且成为表演者,就应该以此方式接受音乐训练。亚里士多德 一个不会下棋的人仍然可以观看对弈。他和身边会下棋的人一样,可以清楚地看到棋手所走的每一步棋。但是不会下棋的人却做不到他身旁人所做的品味棋手的愚蠢或聪明。仅仅见证表演和理解见证的东西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吉尔伯特赖尔,中小学生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到底是怎样提高的?,一个技术娴熟的外科医生也必定欣赏另一个外科医生表现出来的技艺;他(她)一直不自觉地遵循着这一点。一个懂得钢琴

6、演奏者的身体运动与琴键产生出的音乐之间的关联的人能够听到一个门外汉所意识不到的东西正如一个专家型的表演者在读谱时能“触摸”到音乐一样。约翰杜威 音乐是一种现场表演的艺术,它区别于其他种类的学校学习。研究学生们的音乐学习的若干重要启示便来自于这一特点。第一,一个学生的成就的最重要表现是在当前和规定时间内他做到了什么,而不是问题的解决、书面作业或是过去的考试。这并不是说学习聆听并不重要,或是音乐训练没有给它附带大量的知识;而是说“制作音乐”是根本的活动。“音乐只有在表演中才能被使用和存在。”即使对于好的聆听者而言,根本的音乐了解也是建立在制作音乐的体验本身上的。南希托马斯,中小学生音乐感受与鉴赏能

7、力到底是怎样提高的?,如果由于钟爱鉴赏而排斥表演,那么很难设想青少年学生达到预期的鉴赏水准,因为他们失去了实际参与做、制作和创造行为的机会。这样的分割将会减弱鉴赏作为普通教育的功能。丹塔纳 大致说来,音乐表演不仅本身是有深度的和丰富的沟通体验,它们不断丰富对于非表演者来说很难传达的音乐聆听经验。它实实在在地使聆听者能听出别人听不到的信息。尤其是,我推测,它能表达出更多只有具备表演经验的人才可能直接具备的,对表演的热情反应,即最深的仪式性和“宗教性”的震动。下面的观点或许有夸张之嫌,那就是,如果没有像歌手或表演者那样具备一定水平的表演体验而去聆听音乐,就如同没有谈过恋爱却去欣赏罗密欧与朱丽叶一样

8、。彼得基威,中小学生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到底是怎样提高的?,对于多数学生而言,以善于思考的艺术工作者的身份持续投入到积极的艺术活动中比这些话题要重要得多。在大学阶段以及之后的阶段,这些更为“远距离的”艺术鉴赏有充分的时间去主宰音乐课程。当学生们在介入丰富而有意义的项目时;当他们的艺术学习与艺术生产紧密相连时;当各种认识中有一个简单的交流时;当学生们有充分的机会对自己的进展进行反思时;他们便能有效地学习。霍华德加德纳,中小学生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到底是怎样提高的?,本音乐教育的实践哲学主张,从根本上讲,所有的音乐学生都应该以以下方式来教授:“如同一般意义上善于思考的音乐工作者从事音乐制作和特别意义上

9、的音乐表演一样。”艺术的音乐聆听教学与学习应该和艺术的音乐制作同步进行。以聆听为中心的一般音乐课程否认了音乐作品的艺术的、表演的音乐社会的本质。使学生们在消化录制的声音时学会保持安静、并形成所谓的心理距离,可能会取悦于审美教育家,但是它却与音乐理解所涉及的内容以及音乐教育应该是什么背道而驰。,中小学生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到底是怎样提高的?,试想,在一个普通音乐教室里,学生们坐在那里通过随着一个列出正规知识的信号图表(如短乐句和精确的鼓点)而审美地聆听录音。你看到了什么?沉默的孩子们!以录音和绝对主义者的“审美的”信号图表为中心的音乐课是让音乐学生沉默的有效方法。从很重要的意义上讲,音乐唱片是听觉

10、上的复印;音乐唱片是批量生产出来的复制品。当音乐教育家允许录制的音乐在一般音乐课程中压倒甚至替代真正的音乐制作时,音乐学生和音乐作品的个性便贬值了。录制的音乐具有消灭音乐创作和独创性的可能。音乐聆听的教学与学习应该在教育环境下进行。在那里,音乐教师精心设计接近实际音乐实践的课程。基于真正的音乐制作基础之上的音乐课程可以使聆听素养及其要素认识语境化和环境化。据此观点,艺术的聆听倾听他(她)尝试在音乐上已然取得的成果是音乐教育学中的首要聆听形式。,中小学生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到底是怎样提高的?,聆听总是对一种或另一种表演的聆听,或是对一件创作作品(或是一件口传心授的作品)或是一件即兴创作的作品的聆听

11、。音乐作品的所有其他方面都被限定在音乐表演的行为之中。高水平的音乐聆听依赖于学习如何很好地制作音乐。理解音乐和音乐作品的本质需要具备作为“表演展示”的音乐知识。一个特定表演的理想聆听者是已经达到了在该表演所属的音乐实践方面具备熟练水平音乐素养的音乐制作者。在结束学业之后,学生们有充足的时间来聆听音乐表演录音。当前完全参与到音乐制作中来聆听音乐是为将来做的最好准备。,中小学生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到底是怎样提高的?,本实践哲学适用于早期、中期和中等学校的音乐课程。音乐教学和学习机会的这个窗户不应该为了聆听唱片音乐或获得正规知识而失去或牺牲。一旦历史数据、代用的活动或唱片主宰了音乐课程,年轻音乐制作者

12、的音乐素养的发展便扼杀在摇篮中了。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初中和高中学生。仅仅因为年长的学生可能会更方便掌握语言概念并不意味着初中、高中和中等学校的普通音乐课程就应该把关注点从音乐制作转移到以历史、理论或聆听为基础的“欣赏”课程上来。在这些年龄段,对于通过积极的音乐制作而展开的深思的音乐实践的持续强调比学术方式或以聆听唱片为基础的方式更令人满意。,中小学生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到底是怎样提高的?,实践课程的重心是在富含思想的艺术音乐制作行为中实现自我成长和音乐沉浸。教师和学生通过善于思考的音乐表演一起致力于应对涉及实际音乐课题的音乐挑战。这些音乐表演为相关形式的音乐制作提供了大量机会。音乐聆听首先针对的是

13、学生们自己制作的音乐作品。学生们学习诠释和表演(即兴表演、改编等等)的每件音乐作品被按照“全套饭菜”一个在各个相关维度(诠释、结构、文化、体现和表现)艺术性做出和专业聆听的多维挑战来对待。作为对艺术性的语境中聆听的支持,精心挑选的唱片充当着补充作用,它和学生们被带入的音乐实践有着直接关系。,中小学生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到底是怎样提高的?,不幸的是,总有些人声称自己是音乐教育工作者,但又缺乏相关的主题知识(音乐素养)。为了为他们所缺乏的音乐素养自圆其说,音乐上缺乏教育的教师们往往将音乐的教学与学习降格为简单的口头相传的音乐作品、虚伪的“活动”或旨在给学生带来兴趣和慰藉的伪“鉴赏课程”。出版商们生产

14、并非旨在教育音乐学生而是支持不合格教师的教师论证课程,从而为非音乐教育做出了贡献,这也不足为奇。他们试图通过印刷品和教师论证课程来改革音乐教育,帮助和怂恿这样的非音乐教学,这将断送音乐学生和音乐教育的未来。戴维埃里奥特(以上引文摘自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中小学生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到底是怎样提高的?,4基本结论 聆听音乐是感受与鉴赏音乐的一条重要途径,但绝不是唯一途径,特别是对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来说,感受与鉴赏音乐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特别是通过表现与创作来实现。音乐感受与鉴赏教学,既要考虑让学生摄入音乐的养分,又要考虑让学生输出自身对音乐的反应,要保持一种生态上的平衡。显然,这样

15、的一种教学理念,就必然要求我们在感受与鉴赏教学过程中,不能孤立地考虑本教学领域的问题,而要考虑与其他领域的融会贯通和融为一体。,感受与鉴赏教学怎样与其他教学领域有机融合?,1课标确立的基本方向 课标在第四部分的“实施建议”中指出:“感受与鉴赏”即包含有音乐与相关文化,音乐表现的过程同时也是音乐感受和培养、展示创造力的过程。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的提高,可以丰富音乐的表现,促进音乐创造力的发展。同理,音乐与相关文化也只有在音乐鉴赏、表现和创造活动中才能真正得以理解和体现。”这段话,阐明了四个教学领域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为感受与鉴赏教学和其他教学领域融为一个有机整体确立了基本方向。,感受与鉴赏教学怎样

16、与其他教学领域有机融合?,2教学实践的具体思路(1)我们既要从感受与鉴赏教学的角度来强调感受与鉴赏教学中必须与其他领域的融合,同样要从其他几个教学领域的角度来思考如何在其他几个领域的教学中加强同感受与鉴赏教学内容的融合。我们要追求的是这样的一种效果:整个中小学音乐教学,就是一定意义上的感受与鉴赏教学。(2)既然感受与鉴赏教学不只是局限于感受与鉴赏领域,那么,教学内容也就不能局限于教材中感受与鉴赏单元里的那一部分内容。当感受与鉴赏教学空间被拓宽之后,教材上的相关内容,自然就暴露出其局限性了。因此,必须变通教材,灵活运用教材,要对教材进行再创造,要把最适合的音乐及时地引入教材和课堂。,感受与鉴赏教

17、学怎样与其他教学领域有机融合?,(3)既然感受与鉴赏教学不只是局限于感受与鉴赏领域,那么,我们的教学形式,就要依据内容的变化而变化,不要在下意识里就认定了感受与鉴赏教学的形式,与表现和创造教学的形式是截然不同、对比鲜明的,就只能是静静地聆听,而不给学生音乐表现与创造的机会。(4)中小学音乐感受与鉴赏教学的评价应主要通过学生在课堂上对音乐的反应和表现来进行。在评价学生的反应和表现方面应考虑两点:第一,中小学生特别是小学生的表情能力比表意(语言表达)能力要强,要鼓励学生以他们最喜爱和最擅长的方式来表达自身的音乐感受;第二,学生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比表达的深刻性更应该受到关注,这也是符合中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水平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