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MicrosoftWord文档(11).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69737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小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MicrosoftWord文档(1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宋小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MicrosoftWord文档(1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宋小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MicrosoftWord文档(1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宋小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MicrosoftWord文档(1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宋小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MicrosoftWord文档(1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宋小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MicrosoftWord文档(1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小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MicrosoftWord文档(11).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主备人:宋小 丁昌锋第五单元教材内容概说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安排了4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等项教学内容。4篇课文有根据司马迁史记中著名篇章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将相和;有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有根据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景阳冈;还有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的猴王出世。 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阅读名著对 于增益智慧,提升素养,特别是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编写本组教材的意图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

2、阅读名著的兴趣。这也是本组教学的重点。二、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36个生字,会写23个生字,正确书写召集、商议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感受名著中的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3、口语交际:让名著中的人物走上舞台。 4、学习缩写。三、本组教材的教学可安排18、将相和 2课时19草船借箭 3课时20景阳冈 2课时21猴王出世 2课时口语交际五让名著中的人物走上舞台 1课时习作五 缩写课文 2课时回顾拓展五 2课时合计 14课时 18、将相和课文分析将相和一文篇幅较长,三个故事的处理不能平均用力。可以以重点段“完璧归赵”为主,我遵循扶学指

3、导,并渗透一定的学习方法或思路,然后发挥群体优势,以小组学习的形式,自学后两个故事,做到长文短讲,省时高效地突破重难点,达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3、通过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18、将相和 主备人:宋小 丁昌锋18、将相和再设计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1、出示课题。理解:“和”,就是和好。2、质疑激趣。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将”和“相”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他们为什么和好?二、初读感知: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

4、文。2、简单介绍历史背景。3、快速浏览全文,把“将”、“相”的名字用_画下来。同时想一想,这篇文章讲了几个小故事?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一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三、理清层次:1、这三件事情分别用了哪几个自然段来叙述的?根据提纲给课文分段,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2、交流。第一段(110)自然段,写蔺相如出使秦国,机智勇敢,保护国宝,立了大功。第二段(1115)自然段,写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不畏强暴,维护国威,又立新功。第三段(1618)自然段,写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四、深入研读:1、你觉得廉颇和蔺相如由和转向不和的原因是什么?课文中哪里开始写到了不和。“我廉颇功无不克,战无不

5、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去!”(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从廉颇的话中能读懂些什么?(廉颇内心的不满)(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2、这样下去,廉颇和蔺相如迟早有一天会闹僵,到那时,赵国可能将国将不国了。你现在的任务是劝服正在气头上的,什么也听不进去的廉颇。为了劝好,老师建议大家读读全文,看看蔺相如是不是真的靠一张嘴,没什么能耐?3、出示学习提示:(1)学习任务:一边读一边感悟,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2)学习建议:建议大家先划出重点句子或重点词揣摩人物特点,并感情朗读,然后采用摆事实或讲道理的方法

6、,来说服廉颇。(3)友情提醒:你可以直接从蔺相如的语言、动作来体会蔺相如的特点;也可以从赵王和秦王的表现跟蔺相如作对比,从而体会蔺相如的特点。4、学生自主研读课文第二课时一、感悟体会: 1、说说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几个重点句子的理解。 (1)“蔺相如看到这种情形,直到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大王,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说着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自由读这段话,从中你发现了蔺相如得什么特点?从哪里看出来的? “我指给您看”这是有谋;“我的脑袋和璧就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这是有勇。体会蔺相如在说这些话

7、时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蔺相如说的话。(2)“蔺相如一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蔺相如也叫人记下来,所在渑池上,秦王为赵王击缶。”读读这段话,想象当时的情境。从这里可以看出蔺相如得什么特点?“我就跟你拼了”舍身救主“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为赵王击缶。”不畏权势二、角色体验:1、导入:廉颇猛然醒悟到自己的错误。于是有了动人的负荆请罪这一幕。2、读一读书上描述负荆请罪的句子。3、引导学生看插图。书上只说:“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亲自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廉颇负荆请罪一直被后人传为美谈,我想他们当时一定说了许多感人的话。你能不能替作家把他们当时说的话还原出来。

8、4、学生写作,交流。5、想象说话:如果当时围观的百姓看到了这动人的一幕,他们会说些什么?这件事传到赵王或秦王的耳朵里,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廉颇的属下或蔺相如的属下看到大将军廉颇负荆请罪,又有何感想?今天的你看到了这动人的一幕,回想起生活中和他人相处的点点滴滴,又想说什么?请你任意选择一个角色说一说。自由准备-同桌互说 -指名说6、同学们,一位功勋卓著,叱咤风云的老将军,他能够脱下战袍,露着脊背,赤着脚,背上荆条,跪在相府门前认错,这需要何等的胸襟和气魄啊!所以,有句俗语叫: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背上能插荆。三、总结提升,课后延伸:1、请同学谈谈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收获。2、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去阅读

9、有关的书籍,了解一下后来秦国灭了六国,赵国也包括在内。那么赵国后来怎么也逃脱不了被灭亡的命运呢?板书设计: 将相廉颇 和 蔺相如(知错就改)(爱国) (顾全大局)教学反思:19草船借箭教学设计草船借箭课文分析根据我国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改编的草船借箭一文,生动的记叙了孙、刘联合抗曹期间,周瑜心胸狭窄,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为借口来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同周瑜斗智斗勇,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成功,挫败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神机妙算。教学要求1学习本课“妒、督、鲁”等10个生字,会写妒、忌、曹、督等14生字,会写商议、推却、探听等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并会用“推却、

10、轻易”造句。2认识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领会事件的本质意义。3了解本课的情节,使学生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4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教学重点难点:1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胆有识,足智多谋。2能从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性格中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作用。教学时间: 三课时教学准备:1查找诸葛亮、曹操、周瑜等三国演义人物资料。2准备三国演义草船借箭影视资料。教学过程: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19草船借箭教学设计 主备人:宋小 丁昌锋19草船借箭教学设计再设计第一课时一、揭

11、示课题1从赤壁之战故事引入。师: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里面人物或机智,或勇猛,人物塑造特别成功,其中诸葛亮这个人物尤其生动。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以诸葛亮与周瑜为主的课文。2揭题、读题。3审题。什么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思?4再读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出示:谁草船借箭?为什么要草船借箭?怎么样草船借箭的?最后借到了箭没有?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回答问题。(理清草船借箭的原因、经过、结果。这也是在解决课后第二题)2我们把草船借箭的经过看成借箭前的准备和借箭的过程。3自学课文字词,标好节号,读通课文,完成填空。草船借箭的原因:三天赶造十万枝箭借箭前的准备:草船、军士草船借箭的过程:逼

12、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驶向南岸草船借箭的结果:如期交货、周瑜叹服4据此提纲给文章分段:一(l、2自然段)、二(3-5自然段)、三(6-9自然段)、四(10自然段)这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三、学习第一段1齐读第l段。什么叫“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2从第二自然段的人物对话中我们能看出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吗?(1)指名2学生分角色读课文第2节,师读旁白。大家听2个学生对话共几轮,为每一轮编上序号。(2)每一轮对话中,都能看出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让我们再来看看,周瑜在与诸葛亮对话时,心中是怎么想的吧。3学习第一轮对话。(1)齐读,边读边根据老师提的问题

13、想想周瑜是怎么想的。师问:周瑜是大都督,难道他不知道?生:周瑜是知道的,他明知故问。(2)那周瑜这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呢?两人一组讨论。交流:2人一组,一人读周瑜说的话,一个说周瑜的心理活动。(可发挥想象,有不同答案)。(3)过渡:显然,周瑜正在设计想陷害诸葛亮,那他怎样一步一步进行下去的呢?4学习第二轮对话。(1)指名2人读对话,师在其间提问让大家思考周瑜的心理活动。 “公事”是什么意思?“推却”又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能推却?(周瑜以公事来压诸葛亮,使诸葛亮无法不答应。)(2)同桌一起像刚才一样讨论周瑜的心理活动。交流:“我用公事来压你,你想推也推不了。”5学习第三-六轮对话。(1)分四组讨论六

14、轮对话,学着刚才的方法,先分角色对话,再说说周瑜的心理活动。最后一轮,周瑜没有问话但有动作里军令状、白酒招待(2)讨论、交流。6小结,我们看到了,周瑜是步步紧逼,把诸葛亮圈入了他设置的圈套。从每一次对话中,我们都能看到周瑜的妒忌、怨恨之心。7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似乎已陷入他的圈套,让周瑜计划得逞了。真的是这样吗?A、思考:诸葛亮在与周瑜对话时心理活动怎样?B、他为什么答应周瑜如此难办到的任务?默读12节,思考这些问题。(1)(诸葛亮其实已识破了周瑜的计划,但他以国家大计为重,为水战胜利考虑,不顾个人恩怨,答应三天造十万枝箭。)(2)分组分角色,指名一生读旁白,朗读第12节,体会人物内心

15、活动。四、小结。周瑜想害诸葛亮,而诸葛亮更是立下军令状,那么事情又是怎么发展的呢?下节课继续学习。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文章分了四段。并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知道了“草船偌箭”的起因是周瑜妒诸葛亮,用10天造十万枝箭的命令来设计暗算诸葛亮,而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三天就造十万枝箭。2第一段中哪句话点出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原因?(全文第一句。)指名回答。师:课文开头就点明了原因,齐读此句。3课文二四段中也有一处直接写出了诸葛亮有才干,快速默读二四段,找出这句话。(全文末尾一句。)二、学习二四段1全文末尾这句话与开头处的句子什么关系?指名2人对读。(首尾呼应。)师生配

16、合(师首句,生尾句)读,体会首尾呼应。2理解词语神机妙算。(板书:神机妙算)问:用词素合成的方法如何解释?出示: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3诸葛亮到底是怎样神机妙算的呢?4默读课文二-四段,找找突出描写诸葛亮神机妙算。胸有成竹,料事如神的句子,用“”划下。交流出示小黑板:(1)第三天保管有十万枝箭。(2)不能让周都督知道,否则我的计划就完了。(3)鲁肃回来见了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4)第一天第二天,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诺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5)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6)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夭亮了就回去。三、学习“知周瑜”1默

17、读小黑板上第句,用“如果就”的句子来表达句子的意思。2诸葛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假设?(1)指名读第三节。(2)口头完成填空。因为诸葛亮知道周瑜妒忌他有才干会从中阻挠,所以诸葛亮要鲁肃不要告诉周瑜这件事。两人一组讨论填空、交流。齐读。板书:知周瑜心3诸葛亮要鲁肃办什么事?指名读句:“希望你能借船的两边。”(1)比较句子。A、希望你能借船的两边。B、希望你借给我一些船,“每只船上要有军士与许多草把子。问:两句句子有什么区别?用哪句好?为什么?(第一句用了具体数字,写出了诸葛亮对船的具体要求。用第一句好,表现了诸葛壳对计划早已成竹在胸。)(2)齐读此句。师:这排的一千多个草把子的船就是“草船借箭”中的

18、(生)“草船”。四、学习“知鲁肃”1诸葛亮要鲁肃别把这事告诉周瑜,结果怎样?齐读小黑板上第句。2理解这句句子。(1)“显然”是什么意思?(出示小黑板:事实与所说或所料想的相符。)(2)“事实”是什么?“所说或所料”又是谁所料的什么?用上“果然”有什么作用?(事实是鲁肃没向周瑜提借船的事,所料是诸葛让鲁肃不要提此事。)问:相符合吗?(符合)用上“果然”表现事实与诸葛亮所预料完全相符。(3)齐读句子体会。3师介绍:鲁肃是东吴的一员大将,他为人忠实、守信,正因为诸葛亮知道鲁肃的为人,所以才料到他不会把此事告诉周瑜。用上“果然”一词也表现了诸葛亮板:知鲁肃人4到现在,借箭的计划已有条不紊地准备就绪。齐

19、读第二段体会。五、学习“识天象”1师:(指小黑板上句)2指名读6-7自然段,说说诸葛亮为什么选在第三天四更时候出发?(板书:四更时候,因为这时候江上大雾弥漫。)(1)板:大雾弥漫(2)这时候江上大多弥漫到了什么程度?(连面对面都看不清。)3有了这样的大雾会有什么结果呢?与借箭又有什么关系?A、出示:因为江上大雾弥漫,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所以B、先默读67节,然后四人一组讨论用多种方法来补充完整句子。(所以选择第三天四更出发。所以把船靠近曹军水寨。所以叫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所以曹军才不派兵出来。)4显然,大雾弥漫这一气候的变化正是借箭成功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也是诸葛亮选择第三天四更时分出发

20、的原因。(1)诸葛亮是什么时候决定这一时间出发的?(三天前立军令状时。)为什么?(2)早在三天前,诸葛亮就预测到三天后有一场漫天大雾,这要归功于他识天象,了解天气变化情况。板书:识天象(3)齐读小黑板上第、句,体会诸葛亮识天象的神机妙算。5正因为江上大雾弥漫,诸葛亮在天还没亮时,把船靠近曹军水寨,并怎样布船?引读书中有关句子。(船头超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1)看示意图1。(显示出船头朝西,船尾朝东。)这样布船的目的是什么?(准备受箭)(2)引读,可这样布船,船队离曹太近了,鲁肃不禁吃惊他说:(引)“”,可诸葛亮却笑着说:(引)第三课时一、温故。二、继续学习24部分。(一)、学习“知曹操”

21、:1这是诸葛亮的预料,事实又是怎样的呢?引读(曹操在营寨里箭好像下雨一样。)2“虚实”是指什么?(“虚”与“实”是一对反义词,“虚实”表示内部的实际情况。)3文中指哪一方面看不清哪一方的虚实?(用波浪线划出诸葛亮一方的内部实际情况。)“20只船排在船上的两边。”(第四自然段)4这样少的兵士,船上又没有什么武器,曹操丝毫不用害怕,可他为什么不敢派兵?口头完成填空。出示:曹操之所以不敢轻易出动,是因为(江上大雾弥漫,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是别人还也许有派兵的可能,而曹操是绝不会派兵的,因为曹操是一个生性多疑的人。板书:知曹操性5这时曹操是怎么做的,诸葛亮又是怎么做的?指名一人读

22、曹操的句子,大家齐读写诸葛亮的句子,配合读第8节。6看示意图2:船头朝东,船尾朝西。师:这时诸葛亮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这是为什么?(一边受满了箭,让另一边再来受箭。)现在你能说说这个“妙”,妙在何处吗?(二)、学习“晓地利”1过渡:当曹军一万多个弓弩手,一齐朝草船上射箭,箭好像下雨一般时,诸葛亮和鲁肃正在船中饮酒取乐。因为诸葛亮这样说(引)小黑板上第6 句。2天亮了,诸葛亮的船队是怎么回去的呢?默读第9节,找出一个词来概括。板:顺风顺水3第三次出示图片投影1。(1)根据“顺风顺水”这个词再次默读第9节,想想水往哪个方向流,当时的风向又是怎样的?(请学生在示意图上用箭头表示。)(

23、2)师介绍:长江江水正是由西向东流,正是趁着顺风顺水的时刻,二十条船像飞一样放回二十多里,曹操追也来不及了。(3)诸葛亮能利用顺风顺水的条件是巧合吗?这表现了诸葛亮知晓地理的优势,并能利用它。板书:晓地利4齐读第9自然段。三、学习第四段:1齐读第四段。2结合课文说感受。四、朗读全文(分组朗读)思考概括各段段意。五、分角色朗读全文,思考1全文用什么形式来到划人物的性格?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周瑜是个怎样的人?而诸葛亮呢?2引导归纳中心,理解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有胆有识,神机妙算。)六、完成课后练习版式设计:草船借箭三天 胸有成竹 摸透人心:大雾、顺水、顺风 知天文地理 (不敢出战)掉头:两面受

24、箭准备:计划周全 找鲁肃帮忙教学反思:20景阳冈教材分析课文记 叙了武松来到阳谷 县,开怀畅饮后,趁 着酒兴上了景阳 冈.赤手空拳打死 猛虎的事。全文按 “喝酒上冈 打虎下 冈”的情节分成四 段。 四段中“喝 酒”、“打虎”两段写 得详细。“喝酒”一 段,在写武松喝酒 时神态、动作做了 生动形象的描写, 以对话为主,店主 的话主要起烘托作 用。 “打虎”是全文 中心段落。这段把 人和虎的博斗动作 对应起来写,以虎 衬人,更是活画了 武松勇敢而机敏的 英雄本色。文中写 虎,用“跳、按、扑、 蹿、搭、掀、吼、竖、 剪、扒”等动词,把 虎的赫赫威势描绘 得活龙活现。而武 松是一个翻身三个 闪身,表示

25、他反应之快和避虎锋芒之敏捷。但这只是防守阶段。接着一“抢”一“劈”,写武松由规避而至主动进攻。而后,他“跳、退、揪、按、踢、打”,系列动作更是显出他的沉着和勇猛。一步步掌握了胜利的主动权,而猛虎气焰步步低落,终于垂死挣扎.成了英雄手中猎物。这种对应写法,映衬鲜明,加上具有夸张意味的描写,表现出极高的艺术感染力。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3有敢情地朗读武松打虎的部分。教学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教学时间;两课时。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20景阳冈教学设计 主备人:宋小 丁昌锋20景阳冈再设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理

26、解课文内容,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教学过程:一、听写词语二、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前面学过的两篇课文,讲的都是我国古代的事情,今天我们要学的“景阳冈”,讲的也是我国古代的故事。课文是根椐明代著名小说水浒传中的片段改些的。提问:哪位同学能把水浒传向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景阳冈讲的是谁的事情?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条理。1提出自学要求;用比较快的速度把课文默读一遍。按照事情经过把课文分成四段,在做“思考、练习”1的填空题。2学生按要求自学。3讨论交流。(1)请学生说说是怎样分段的,每段讲的是什麽。(2)请学生说说是怎样填写“思考、练习”1的。(可以填“喝酒上冈

27、打虎下冈”,只要意思对就行,不一定都是两个字,如也可填写“上景阳冈”“打死老虎”等。)四、 抓住重点,进一步理解课文1各自朗读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部分,想象吴武松是怎样打死猛虎的。2抓住重点语句,理解打虎的经过。(1)“原来大虫抓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就泄了一半。”指导学生理解:“般”是什么意思?大虫抓人只是哪“三般”?为什么“三般”都抓不着武松?(2)“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指导学生理解:“就势”是什么意思?武松是“就”着什么“势”把大虫揪住的?五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武松是怎样打死猛虎的六 布置作业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死猛虎

28、这一部分。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说段意,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感受武松的勇武,机智。豪爽、倔强。教学过程:一、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二、指名说说每段的大意三、练习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1挂出写有“思考-练习2”的小黑板。2同座互相讨论题目列出的事情的前因后果。3全班讨论交流。(1)“店家只给武松筛三碗酒”的原因和结果。(原因:“三碗不过冈”。)(2)“武松不听劝告上景阳冈”的原因和结果。(原因:“这条景阳冈少也走过一二十遭,几时听说有大虫!”不相信有大虫。 “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不怕老虎。结果:打死了猛虎。)(3)“武松提不动那只被他打死的老虎”的原因和结果。原因:“原来武松使尽了

29、力气,手脚都酥软了。”大虎时用尽了力气。 结果:“先下冈去,明早再来理会。”四、指导有感情朗读1挂出绘有武松大虎情景的挂图,说说着一部分该怎样读。(要读出老虎的凶猛和垂死挣扎,读出武松的勇气、机智、沉着,节奏稍快些,反映当时的紧张气氛。)2学生自己练习。3鼓励学生当众朗读,对读得好的进行表扬。五、布置作业板书设计: 20、井阳冈饮酒-上岗大虎下冈一再要喝执意过冈 “怕什么” 三闪 抡起 、劈 挨下冈揪住、按定特点:豪放无畏倔强 拳打脚踢机智、勇猛教学反思:21猴王出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根据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改编。主要讲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群猴玩耍时,发现了一股瀑布

30、,相约能进入瀑布而不伤身体者为王。石猴第一个勇敢地跳进瀑布,结果发现了水帘洞,因此被群猴拜为猴王。这个勇敢的石猴就是后来的孙悟空。作者巧妙地将猴的特征与人的性格融为一体,塑造出一个机敏、聪慧、勇敢而又善良的猴王形象。这个形象以其独特的魅力,令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为之倾倒。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9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2、朗读课文,感受古代白话文的特点。3、了解石猴出世并成为美猴王的经过。结合有关语句,了解石猴的性格特点。4、体会作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教学重点: 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美猴王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

31、品质。教学难点: 读通读懂句子,培养阅读古典小说的语感。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课前预习课文。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21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主备人:宋小 丁昌锋21猴王出世再设计教学设计:一、揭示课题 1、你们谁看过西游记吗?知道这部小说的作者是谁吗?(简介作者及西游记主要内容。)2、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个人物是谁?(孙悟空)谈谈你对孙悟空的了解。3、你知道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猴王出世,了解孙悟空变成美猴王的经过。二、初读课文,了解故事。1、自由读文。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2、你有哪些不懂

32、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主要解决字词问题,扫清文字障碍。)3、开火车式读文,检查阅读情况。4、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围绕这件事情,作者讲述了哪几个部分?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1、2自然段)讲石猴出世及生活情况。第二部分(3-5自然段)讲石猴和群猴一起寻找山涧源头,来到瀑布旁,石猴第一个跳进瀑布,发现了水帘洞。石猴被称为王。三、精读课文,解读人物。1、再次读文。思考:石猴是凭借什么成为猴王的?你是从哪儿读出来的?2、抓住重点语句,引导学生了解石猴出世并成为美猴王的经过。(1)、那石猴在山中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

33、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真是“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 (这几句写石猴活动,机灵可爱,语言对仗工整。) (2)、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石猴勇于担当责任,勇敢地担当起了探险的责任。) (3)、“好猴!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眼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座铁板桥。”(这一段写石猴入洞的情景,敏捷可爱。瞑、蹲、纵、跳等一系列的动作写出了石猴敏捷的身手,表现了他过人的本领。) (4)、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着,就拜他威望。我如今进

34、进出出,寻了这一个洞天与诸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石猴的聪慧、机敏。他不仅有过人的勇气与本领,还很有心计,天生就是做首领的材料。至此,一个天设地造的神猴就走完了从石猴到猴王的过程。)四、拓展延伸,激发兴趣。孙悟空真是一个勇敢、机灵、才智过人。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其他的西游记故事吗?谁来讲一讲?(引导学生讲讲自己知道的西游记中的故事,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五、课外阅读扩展。 1、读西游记,准备好召开一个西游记故事会,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2、摘抄喜欢的语句,积累到“采蜜集”本上。板书设计21,猴王出世出世神奇 勇敢仙石迸裂 自由快乐

35、无私 寻源称王身手不凡 聪明教学反思:口语交际五 让名著中的人物走上舞台教学目标:1、能通过自己的演绎,将名著中的人物性格刻画得生动、形象,从而加深对故事中人物的理解。2、学会通过表情、动作等肢体语言来反映人物的性格。课前准备:排练课本剧“负荆请罪”。教学时间: 一课时教学过程: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口语交际五 教学设计 主备人:宋小 丁昌锋口语交际五 让名著中的人物走上舞台再设计一、谈话引入主题:这个单元的课文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今天的口语交际,我们就来演演课本剧通过我们的表演来再现名著中的人物。二、角色选择: 1、你最喜欢哪部名著?为什么?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 2、哪个

36、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或者你最崇拜谁?你想通过自己的表演来当一回你喜欢的人物吗?三、观看表演,引入情境:1、观看课本剧负荆请罪,思考:(1)廉颇和蔺相如是怎样一个人?(2)你从哪里体会到的?(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2、同学们,刚才我们看了表演,这段情景我们书中的课文里也描绘到了,你能比较一下两者的关系吗?(表演中很多人物的对话、表情、动作等都是通过书上的一些叙述性的语言转化的;书上刻画的人物性格在表演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四、分角色准备:1、如果让你来演一个故事,你觉得需要哪些准备?师生探讨: ()可以将文中的叙述性语言改编成人物的对话。 ()可以利用提示语加上表情或动作。 ()根据实际情景

37、可以准备些简单的服装、道具。2、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可以自由组合,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排练五、班级表演:1、班内表演。2、全班同学评议,评出“最佳表演家”。标准:(1)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再现故事场景。(2)入情入境,将人物形象展现逼真。六、老师总结:这些人物的形象通过同学们的演绎,真是生动逼真。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历史名著中,还有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故事,等着我们去感受,去细细品位。教学反思:习作五 缩写课文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明确这次习作训练的要求和内容,初步懂得缩写方法; 2、找出与文章的主要内容关系密切的句子:重点指导一个自然段的写法,学生作片断练习。课前准备:搜集一个

38、自己感兴趣的故事教学时间: 两课时教学过程:习作五 缩写课文再设计第一课时一、明确缩写目的:我们以往的作文,都是要求写把文章写具体,这是一种作文能力,但是仅学会写具体还不够,还要学会写得简洁。这也是一种写作能力。写文章,应需要具体就具体写,需要简洁就写得简洁。这次作文,是缩写课文,就是训练我们把长文章压缩成短文章。二、明确缩写要求:1、读课文中的(习作要求),想想:缩写要达到什么要求?2、引导板书:缩写成的短文不能改变原文的主要内容。 文章的语句简洁、通顺、连贯。三、学习习作提示,掌握缩写方法:1、怎样缩写课文呢?2、同桌互相讨论3、小结:跟简要复述一样,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把课文中的某些细节

39、或某些情节删掉。4、看课文中的习作提示,边读边想边划:怎样压缩才能使缩写后的文章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 用“”划出句子。四、尝试取舍:1、快速默读景阳冈,划出需要保留的内容。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武松打虎时的过程)哪些内容是在叙述“武松打虎时”的,需要保留?用“ ”划出来。哪些情节可以删去?2、讨论上面思考题。(1)指名说说划出的需要保留的内容。(2)师生小结:应保留的内容有:武松打虎空拳打死猛虎的过程;武松的有关动作和语言;店家等相关人物的反映。3、学生对照自己划的内容,作适当增删。五、集体交流:1、讨论:这一段中,哪些可压缩?根据学生讨论,板书:可压缩:具体描写老虎的反映的词;具体描

40、写武松动作的词。(即动作前的修饰)2、片断练习。缩写“武松打虎时”的经过。 第二课时一、讲评第一课时写的片断:1、出示学生写的缩写片断。2、重点讲评以下几方面:(1)修改后的段落是否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2)该压缩的是不是都压缩了?(3)语句是否简洁、通顺、连贯?二、学生修改片断;1、听老师、同学讲评片断后,修改自己写的片断。2、四人小组对照上面3点要求评价同学的片断。三、缩写全文: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中的习作内容和习作要求,进一步明确缩写要求。教师强调删去次要内容,保留主要内容。2、学生按要求缩写全文,教师作巡回指导。四、拓展延伸,缩写课外故事:1、学生独立地阅读课外搜集的一个故事,简要复述

41、主要内容。2、明确在缩写课文时的共同点:写成的短文不能改变原文的主要内容。(2)文章的语句简洁、通顺、连贯。 3、尝试缩写课外小故事。4、课堂交流、评议。教学反思:回顾拓展五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后,能与同学就文中的人物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学会在阅读后进行总结、反思。2、积累八条谚语,并能正确地运用这些谚语。3、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交流读书乐趣和学到的方法。课前准备:1、制作阅读表格。2、引导学生阅读本组课文的原著及我国的其他古典名著。教学时间: 两课时教学过程:回顾拓展五再设计第一课时一、交流平台:1、我们在阅读本组课文的过程中结识了不少

42、人物,你最喜欢谁,最不喜欢谁,说说你的理由。(1)四人小组交流讨论。(2)小组派代表发言。(3)评价2、从文中选取两三个人物,加以比较,说说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1)同桌交流。(2)全班交流、讨论。(3)举行小小辩论会,对同一人物不同的见解,提出自己的看法。在说中评,在评中议,在议中辩,在辩中思,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日后的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3、读了原著后,谈谈你的阅读感受。4、拓展:你还读了哪些中国名著,向大家介绍,同时谈谈自己在阅读中的收获及困惑。如红楼梦等(1)完成下列表格课内阅 读课外阅 读收获原著题目人物性格、特点个人见解 (2)师生共同评议。第二课时一、教学“日积月累”:1、教

43、师导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学过的歇后语有很多,谈谈你对歇后语的了解。(歇后语是人民群众共同创作的口头广为流传的固定语句,是带有讽劝性、警诫性、经验性和哲理性的语言结晶。歇后语有很多类型,如人生哲理、道德修养、时政世态、天文地理)现在老师一说出上半句时,请大家马上说出下半句。小葱拌豆腐电杆上插鸡毛猪八戒照镜子泥菩萨过江、2、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八条歇后语。3、出示文中的歇后语,要求读得准确流利。4、自读自悟。说一说自己对这些歇后语的理解,说错的地方,其他同学帮助纠正。5、练习背诵。可采用多种方法,多层次的诵读,在朗朗的读书声中,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记住这八条歇后语。(1)指名读。(2)同桌对读。(3)小组比赛读。(4)师生对读。全班一齐背诵。6、拓展(1)关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