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练习.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697722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练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练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练习.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单元测试1-5DADCD 6-10CBACB 11-15DABAA 16-20ACBDC 21-25CDADC 26-28BBA 一、单项选择题( )1使用某种农药来防治害虫,开始效果很显著,但长期使用以后,效果越来越差。原因是A害虫对农药进行了定向选择 B害虫对农药产生了定向的变异C害虫对农药产生了隔离 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 )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问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生殖隔离是地理隔离的必然结果不同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生殖隔离种群基因库间出现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隔离、可遗传的变异和自然选择导致了物种的多样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2、自然选择导致了生物的定向变异与进化A. B. C. D.答案 B ( )3在某动物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5%,Aa的个体占50%,aa的个体占25%。这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在某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为AA=Aaaa,则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下列能正确表示A和a基因频率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A )( )4现代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 (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种群是进化的单位 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适者生存,不

3、适者被淘汰AB C D( )5“白雪公主”兔是一种重要的产毛兔,它的形成是A人类对其产生的有利于其生存的变异选择的结果B自然选择的结果C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结果D人工对其产生的有利于人的需要的变异的选择( )6下列符合自然选择学说理论的是A长颈鹿最初都是短颈B长颈鹿在缺乏青草时,只能吃树上叶片,由于颈的经常使用而逐渐变长C长颈鹿的长颈必须通过长期遗传和变异,逐代选择才能形成D长颈鹿的长颈是由环境引起的,所以说是自然选择的产物( )7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结果双方都没有取得明显的优势.说明 A自然选择不起作用 B生物为生存而进化C双方在斗争中不分胜负 D双方相互选

4、择共同进化( )8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 B C D( )9下列关于基因频率与生物进化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有A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B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生物性状的改变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 )10下列关于种群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种群的个体间会相互影响 B一个种群是不同生物个体的总和C种群内的个体会死亡,但基因库却可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保持和发展D对一个种群有利的环境,可能对另一个种群不利( )11下列关

5、于物种的叙述,错误的是A物种是形态上类似,彼此能交配的,要求类似环境条件的生物个体的总和B物种是一个具有共同的基因库的与其他类群有生殖隔离的类群C区分物种有多种依据,但主要是看有无生殖隔离D不同物种的生物若生活在同一地区,也会有基因交流( )12下列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是生物的突变和重组 B.是自然选择C.是自然选择学说 D.是物种多样性答案 C( )13若是果蝇种群中,XB的基因频率为90,Xb的基因频率为10,雌雄果蝇数相等,理论上XbXb、XbY的基因型比例依次为A1%、2% B05%、5% C10%、10% D5%、05%( )15下列表示进化关系的各组叙

6、述中,不正确的是 A厌氧需氧 B无性生殖有性生殖C原核细胞真核细胞 D细胞外消化细胞内消化( )16在某一人群中(此人群处于遗传平衡)已调查得知,隐性性状者为16,问该性状不同类型的基因型频率是多少(按AA,Aa,aa顺序排列答案)A0.36,0.48,0.16 B0.48,0.36,0.16 C0.16,0.48,0.36 D0.16,0.36,0.48( )17对某校学生进行色盲遗传病调查研究后发现:780名女生中有患者23人、携带者52人,820名男生中有患者65人,那么该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是A44% B51% C68% D102%( )18在一个多变的生态系统中,下列生存机会最大的种

7、群是A个体差异最小的种群 B个体差异最多的种群C个体最大的种群 D个体最小的种群( )19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的 A表现型 B基因型 C不利变异的基因 D肽链结构( )20有关多倍体植物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进而形成生殖隔离B没经过隔离就形成新物种C多倍体的形成没经过地理隔离,只有生殖隔离D多倍体物种的形成不属于生物进化( )21达尔文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发现几种地雀,分别分布于不同的小岛上,下列用现代进化 理论解释错误的是 ( ) A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导致原始地雀物种形成现在条件的地雀物种B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差别,最终

8、导致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变得很不相同,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C这些地雀原先属于同一雀种,从南美大陆迁来后,逐渐分布在不同的小岛上,出现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D地理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地雀很快进化形成不同的物种( )22很久以前,在远离大陆的某海岛上,经常刮暴风,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海岛上保存下来的昆虫具有下述特征: ( )A强翅和退化翅 B强翅和中等发达翅 C中等发达翅和强翅 D退化翅和中等发达翅( )23华南虎和东北虎两个亚种的形成是因为A地理隔离的结果 B生殖隔离的结果 C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的结果 D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结果( )24真核生物的出现在生物进化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主要表

9、现在 ( )结构和功能更加完善; 出现有丝分裂,为有性生殖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通过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推动了生物进化 A B C D( )2520世纪初,美国从印度引进大陆棉,由于检疫存在问题,使印度棉铃虫流入美国,下列关于这一问题的预测,不正确的是A短时间内,印度棉铃虫和美国棉铃虫是两个种群B长时间后,美国棉铃虫可形成一个新物种C现在的美国棉铃虫和印度棉铃虫可自由交配D现在的美国棉铃虫和印度棉铃虫可能交配成功,但不一定能繁殖( ) 26右图是对一个物种中两个亚种种群(种群数量较大)的某一性状测量的结果绘制的曲线图,如果将这两个亚种置于同一生态系统中,并使之随机交配而进行基因交流,在进行了

10、相当长时间的基因交流后,下列4种根据预测的结果绘制成的曲线,你认为比较合理的是( )27有一个老鼠种群,最初生活在一个地域,一条新建的高速公路将该种群分为A和B两个种群。如果A种群生物的地域发生了一系列的环境变化,而B种群地区没有,种群A进化的速率很可能是A最初比B慢 B最初比B快 C与B相同 D开始比B慢然后比B快( )28下图横坐标为纬度变化、纵坐标为温度变化,下图中4个不规则的图形、4种不同的生物的生存范围。若环境变化剧烈,则 物种有被淘汰的危险。A B C D(2009年广州质检)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

11、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B.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C.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D.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大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答案 B.某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如图,其中阴影部分表示繁殖成功率低的个体。则该种群经选择之后,下一代中三种基因型频率的结果最可能是 ( ) 答案 B二、非选择题29桦尺蠖的体色受对等位基因S和s控制,黑色(S)对浅色(s)是显性。科学家研究发现在19世纪时,曼彻斯特地区SS基因型个体占4%,ss基因型个体占94%,后来随着工业的发展,煤烟污染了环境,

12、s的基因频率降低,S的基因频率提高。请回答(1)19世纪时,桦尺蠖种群中S和s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2)工业革命后桦尺蠖种群中s的基因频率降低的原因是 。(3)上述凋查研究说明种群中产生的变异是 ,但基因频率的改变是 ,由此说明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30下图是对某甲虫成灾的马铃薯地块先后使用两种杀虫剂的实验结果曲线,请分析回答:(1)甲虫抗药性的增强是 的结果。在这里杀虫剂是 因素,而内因是 。(2)使用杀虫剂后均有少数甲虫生存,其内在因素是 。(3)曲线回升是通过 与 之间的 来实现的。(4)根据图示,写出提高杀虫效果的有效方法是 。31某种蝇是家禽的毁灭性寄生虫,在一实验室里,

13、用杀虫剂和电离辐射分别处理这种蝇的两个数量相同的群体,电离辐射能导致雄蝇不育,实验结果如下图(1)用杀虫剂处理,可使群体中的个体数在短期内迅速减少。但从处理后的第二代开始个体数量逐渐回升,这是因为群体中具有少量 的个体,能 杀虫剂这个环境,在定向的 中得到保存,继续繁殖具有 的后代。(2)用电离辐射使雄性不育的处理方法,在遗传上称为 。(3)用电离辐射的方法比用杀虫剂消灭害虫的好处,除效果外还可以防止 ,这对保护环境是有利的。32根据分类学记载,现在地球上生活着的生物约有200万种,但是每年都有新种被发现。近年来在深海中,海底3000米的深海热泉也周围,都发现了以前没有记载的生物。这就说明,生

14、物界的物种还待人们去继续发现。请根据以上材料分析:(1)从分子水平看,生物性状具有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 ,根本原因是 。(2)从遗传水平看,生物新性状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的结果,而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后代的不同表现型主要是由于 的结果。(3)从进化的角度看,生物物种多样性主要是由于 。(4)现代生物学研究表明,通过 技术也可以定向创造出动植物新品种和微生物新类型。33下图表示物种形成的过程,图中小圆圈表示物种,箭头表示物种产生变异,带有两条短线的箭头被淘汰的变异个体。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请你运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将上图物种形成的基本过程,用文字归纳为三个基本环节: 、 、 。(2)用字母(或

15、数字)表示物种形成的过程: 。(3)用字母(或数字)表示自然选择的方向: 。29. 下图是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物种演化的模型,A、B、C、D为四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据图回答:(1)A物种进化为B、C两个物种的两个外部因素是 和 。(2)甲岛上的B物种迁到乙岛后,不与C物种进化为同一物种的原因是 。(3)迁到乙岛的B物种进化为D物种的原因是 (2008年哈尔滨模拟)在一个海岛上,一种海龟中有的脚趾是连趾(ww),有的脚趾是分趾(WW、Ww),连生的脚趾便于划水,游泳能力强,分趾则游泳能力较弱。若开始时,连趾和分趾的基因频率各为0.5,当海龟数量增加到岛上食物不足时,连趾的海龟容易从海水中得到食物,分

16、趾的海龟则不易获得食物而饿死,若干万年后,基因频率变化成W为0.2,w为0.8。请问:(1)该种群中所有海龟所含的基因称为该种群的 。基因频率变化后,从理论上计算,海龟种群中连趾占整个种群的比例为 ;分趾的海龟中杂合子占整个种群的比例为 。(2)导致海龟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这种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否发生了生物进化?请简述理由。 。(4)这种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否产生了新的物种?请简述理由。 马和驴、东北虎和华南虎、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属于同一物种还是两个物种?如何鉴定? 。 。答案 (1)基因库 64% 32% (2)自然选择导致海龟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变化 (3)

17、发生了进化,因为只要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就是在进化 (4)没有产生新物种,只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并没有产生生殖隔离第46、47课时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单元测试1-5DADCD 6-10CBACB 11-15DABAA 16-20ACBDC 21-25CDADC 26-28BBA 29(1)5% 95%(2)环境选择黑色个体,淘汰浅色个体(3)不定向 定向30(1)自然选择;外界环境;遗传和变异(2)甲虫的变异是不定向的(3)甲虫;杀虫剂;生存斗争(4)杀虫剂和杀虫剂轮流使用31(1)具抗药性;适应;自然选择;抗药性(2)人工诱变(3)农药污染(或环境污染)32(1)蛋白质多样性;DNA多样性(2)基

18、因突变;基因重组(3)环境的多样性及变异、选择、遗传、隔离综合作用的结果(4)现代生物工程33(1)质粒(或DNA);基因突变(2)母系遗传,后代无一定的分离比(3)害虫天敌的大量死亡(4)不赞成。抗虫棉不是什么害虫都能抗27. (1)选择;不定向;前 (2) 实验(一)将果蝇个体作为进化的单位来研究不能发现个体变异不定向的特点 实验(一)用DDT直接处理果蝇,虽然看到的是群体变异,但容易误认为DDT对果蝇的抗性起“诱导”作用。而看不出“诱导”掩盖下的选择作用。28. (1)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2)ABCD(3) ABCD29. (1)自然选择;地理隔离(2)B与C之间已形成生殖隔离。(3)因甲、乙两岛的环境条件不同,再加上由于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不能与B物种自由交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