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文庙导游词5篇.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69782 上传时间:2021-01-2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2.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威文庙导游词5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武威文庙导游词5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武威文庙导游词5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武威文庙导游词5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武威文庙导游词5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武威文庙导游词5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威文庙导游词5篇.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武威文庙导游词5篇 武威文庙导游词1武威文庙也叫圣庙、孔庙。位于武威市区东南隅,是一组造型雄伟的,始建于明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历经扩建,规模宠大,号称“陇右学宫之冠”。文庙坐北向南,原由东中西三组建筑物构成。东为文昌官,中为文庙,西属凉州府儒学,现存建筑以圣庙和文昌宫保存完好。总面积1,500平方米,是历代文人墨客的祭祀孔子之地。武威文庙 位于凉州城区东南隅,坐北向南,由三部分组成,东为文昌官,中为文庙,西属凉州府儒学院。占地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198米,东西宽152米,占地面积30096平方米。整个建筑布局对称,结构严谨,是一组造型雄伟的宫阙式建筑群,规模宏大,气势雄壮,明清之际被誊

2、为“陇右学宫之冠”,是凉州文人墨客的祭祀孔子的圣地,是目前西北地区建筑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孔庙,属全国三大孔庙之一。武威文庙景点(20张) 据凉州卫修文庙暨儒学记碑载:武威文庙始建于明正统二至四年(14371439年),后经明成化、清顺治、康熙、乾隆、道光、及民国年间的重修扩建,逐成一组布局完善的建筑群,迄今已有五百余年。该庙目前只有东、中两组建筑,现儒学院已毁,其南面的忠烈祠和节孝祠尚存,明伦堂、存诚、敬德二斋及前后附属建筑已经无存。现东边的文昌宫以桂籍殿为中心,前有山门、戏楼,后有崇圣祠,中为二门戏楼,左右有牛公祠、刘公祠。文庙西以大成殿为主,前有伴池、状元桥,后有尊经阁,中有灵星门、戟

3、门,左右有名宦、乡贤祠。文庙原设有正门,面南而开,但最南端被一堵称“万仞宫墙”庄重稳健的影壁所隔,由于数百年来凉州一直未出状元,所以开正门之事也就搁置至今。影壁两侧各开小门,朝东的叫“义路”,往西的称“礼门”。由“义路”进入庙院,影壁北面是半月型的拌池。池上架一座石料拱桥,名“状元桥”。棂星门是明正统时建筑的一座木质牌桥,四柱三间,翘檐飞角。穿过棂星门,就可看到戟门,戟门两侧是乡贤、名宦祠,为供养地方贤达和清官牌位的地方。戟门是大成殿近前的一道门,大成殿建在宽阔的石筑台基上,雄伟而壮严,保留着明清建筑风格,大有至圣至尊的气派。大成殿是文庙的主殿,三宽三间,进深三间,重檐歇山顶,顶置九脊,鸱吻螭

4、兽俱全,脊皆以缠枝莲纹砖砌筑。正脊中设桥形小珠。屋面尽覆琉璃筒板瓦。檐下为五铺作双抄双平昂。柱头、补间铺作华丽,棂格隔扇、腰华板、裙板等皆有简单雕饰。周围绕以回廊、高台基,大有庄重、肃穆、文雅之风韵。殿内迎门原供奉着大成至圣先师孔于的画像,旁立着孔子七十二弟子的牌位。大成殿之后的尊经阁,是两层土木结构楼,重檐歇山顶,坐落在高达2米的砖包台基上,是武威现存最高大的古代重楼建筑。阁周绕以回廊木栅栏。顶部三重翘角上均悬有风铃,清风徐来,铃声叮铛,为沉寂的庙宇增添了些许生气。大成殿东侧的桂籍殿是供奉文昌帝君的。建筑自成一组,为文昌宫。内有过殿,左右设耳房供道士居住。过殿之后,魁星阁与桂籍殿遥相呼应。武

5、威文庙内古柏参天,古朴静雅,富有我国建筑庄严雄伟的特点,雕梁画栋,檐牙高啄,碑匾林立,品位之高,为世罕见。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今武威市博物馆设于庙内。甘肃省武威县地名资料汇编、甘肃古迹名腾辞典、丝绸之路辞典、丝绸之路文化大辞典、甘肃大辞典、凉州年鉴(20XX) 收有辞条。文庙原来设有正门,面南而开,它的最南端是一堵庄重稳健的影壁,称“万仞宫墙”。影壁两侧各开小门,朝东的叫“义路”,往西的称“礼门”。由“义路”进入庙院,影壁北面是半月型的拌池。池上有一座石料拱桥,名“状元桥”。棂星门是明正统时建筑的一座木质牌桥,四柱三间,翘檐飞角。穿过棂星门,就可看到戟门,戟

6、门两侧是乡贤、名宦祠,为供养社会贤达和清官牌位的地方。戟门是大成殿近前的一道门,大成殿建在宽阔的石筑台基上,雄伟而壮严,保留着宋元建筑风格,大有至圣至尊的气派。殿内迎门原来供奉着大成至圣先师孔于的画像,旁侧侍立着孔子得意弟子颜回、子思、曾子和大名鼎鼎的“亚圣”孟子的牌位。大成殿之后的尊经阁,是两层土木结构楼,重檐歇山顶,坐落在高达2米的砖包台基上,是武威现存最高大的古代重楼建筑。阁周绕以回廊木栅栏。顶部三重翘角上均悬有风铃,清风徐来,铃声叮铛,为沉寂的庙宇增添了些许生气。大成殿东侧的桂籍殿是供奉文昌帝君的。建筑自成一组,名日文昌宫。内有过殿,左右设耳房供道士居住。过殿之后,魁星阁与桂籍殿遥相呼

7、应。1981年9月1日被甘肃省人民政府重新核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这里成立了武威市博物馆。馆 武威文庙内收藏有历代图书、字画、碑刻及其它文物3.6万余件。其中汉简、木雕、木乃伊、铜奔马、鸠杖、凉造新泉、西夏牌、西夏铜火炮等都是举世闻名的珍品。同时辟有7个文物陈列展室,所列历史文物、文字说明和图片,简要地反映了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的武威历史。武威文庙导游词2文庙广场位于德阳市市中心,又名孔庙。是个规模最大的广场,保存最完整的孔庙。文庙广场的中心是一个大型喷泉场,每当夏天夜幕降临的时候,只听“扑”的一声喷泉打开了,这时,喷泉似一股怒气直射天穹,仿佛要把天空喷出一个大窟窿。骤然间,水花四溅

8、,站在远处观望的人们以为天空下起了像牛毛,似花针的蒙蒙细雨,而站在喷泉里面的小朋友呢?他们此刻正在享受着在黄豆般大的雨点下玩耍时,新奇刺激的感觉。这喷泉真是太美妙了,她们好象在跳着一曲曲婀娜多姿的芭蕾舞。喷泉的西北角是鱼塘,鱼塘里的鱼有大的,有小的,有花的,也有黑的,看得你眼花缭乱。你看,一个小朋友扔下一颗鱼食,鱼儿们便争先恐后地抢起来,抢到鱼食的鱼儿津津有味地享用起来,没有抢到的只能干着急。再丢下一颗,那可不得了了,一条金鱼饿得来了个“鲤鱼跃龙门”,夺走了鱼食,真是太精彩了!喷泉的北面是“下马碑”,上面刻着栩栩如生的石像。据说,以前文武百官及百姓到这里来都要下马落轿,步行入内,以表示对孔子的

9、尊重。我看见“下马碑”上还刻着一个太阳,我觉得他们把孔子比做像太阳一样高尚受人尊敬的人。再看西面,一座高大威武的石像清晰地展现在眼前,下面还刻着“孔子行教像”几个大字,原来这是孔子教书时的样子啊。他双手握着,胳膊上夹着一卷书,孔子仿佛在仔细倾听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又好像在全神贯注地给同学们讲课文庙广场的夜景尤其迷人。每到傍晚,这里就成了欢乐的海洋,老年人们在广场里随着音乐的旋律翩翩起舞,跳得整齐又带劲,让周围观看的人也不由自主地加入其中。你看,小朋友们穿着滑冰鞋和滑光轮来这里滑冰,闪出五光十色的光芒,漂亮极了!如果你走累了,广场周围有许多高大的树木,树底下都是由大理石做的石凳,可以坐在上面边休

10、息,边欣赏四周的美景。文庙广场的晚上跟白天相比毫不逊色,还别有一番独特的韵味呢!文庙广场集文化、娱乐、休闲为一体,是德阳人民的骄傲!武威文庙导游词3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大家来璧山文庙游览。我是导游胡腾月,希望我的讲解能够令各位满意,使我们体会到文庙的悠久历史和古香古色。璧山文庙是重庆市现存唯一的文庙,此庙始建于南宋绍熙年间,也就是1194年,咸丰四年重修,大成殿座西向东,背靠凤凰山,前面是宽阔的大成广场,右有高大雄伟的政府大楼。文庙总面积为1240平方米。庙前就有吕凤子的石像,文庙是为纪念吕凤子的,吕凤子出生于1886年。成年后在上海等四个省市的高校教授国画。吕凤子是现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

11、也是美术教育家,为美术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少贡献。请大家随我的手势看看大门,大门红色的壁上是镶嵌着黄色的圆球,显得那么庄重,上面刻有文庙两个金字,我们从此看出古代人民的鬼斧神工。大家请跨进门坎,左手边是吕凤子纪念管,右边就是广告工作室了。大家跟随我走上正前方的阶梯,这里的石壁上雕刻着一幅九龙图,中间有一条威武的大龙,周围有八条可爱的小龙在嬉戏,这幅石画每一个细节都雕刻得细致无比,这可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大家往上看,就是正殿了,屋顶双层,铺着黄色瓦片,墙呈红色,顶上还雕刻着两条飞龙。大家走进正殿,里面整齐地摆放着桌椅,人们在这儿悠闲地喝茶。我们绕过正殿,走上山坡,看看这些神像,它们的尊严,让人肃然起敬

12、,很多神像已被风化,可不失它们的尊严。这边儿的神像被那个时期摧残得不成样子。朋友们,请保护文物,也是保护我们的家园。今天的游览到此结束,大家请给我的讲解提出宝贵意见,我们下次再见!武威文庙导游词4大家下午好!俗话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千里不相逢,很高兴在这晴空万里的中午与大家相逢。我叫温振博,本次我们将重点游览文庙,那么在途中呢为了大家的安全呢,请大家尽量不要走散,那么在我工作中有什么做的不对的请大家提出来,那么我会竭尽所能的为大家服务,希望我的讲解能够带您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好了,趁着离我们文庙还有一段路程,我先给大家讲下文庙大致的情况吧。 文庙是新世纪新柳州文化璀璨的一颗明珠,同时它也是

13、“龙年盛世看龙城、欢乐健康游柳州”的系列精华游。那么大家一会到文庙大门的时候请高台你们的贵脚,不要踩门剀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啊这就是对孔子他老人家的一种尊敬和敬仰,所以有劳各位了。那么文庙什么个概念呢?其实简单来说就是文宣王庙的意思,那么也就是孔庙的别称了,当然它是用以祭祀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纪念性建筑。柳州是个有着两千多年浓厚文化底蕴的历史文化古城,那么从唐朝以后,唐玄宗追封孔子为文宣王,举国祭孔,孔庙又称文庙,庙学合一,也是祭祀孔子,同时呢也教育了人。柳州文庙始建于唐贞观初年。后来唐元和十年六月(公元815年),柳宗元到柳州任刺史,发现柳州文庙已破损,他感到很可惜,就组

14、织官民,花了两个月重修文庙,由他亲自撰写了柳州文宣王新修庙碑。到明朝洪武初年(1373年),在柳州的府学(也就是现在的映山街二中)和县学(东台路原市机关幼儿园)又建了两所文庙。1928年,柳州文庙在一场火烧半边城的大难中就烧没有存在了。从此,重修文庙就一直是柳州百姓的心愿。20XX年的时候,柳州市政府决定于柳江南岸定在登台山下,驾鹤山侧、柳江河畔,位置得天独厚,重修柳州文庙,并将其列为柳州文化建设十大工程之一,20XX年 3月份开始动工建设的柳州文庙,仅用短短半年时间就像刘谦魔幻式地矗立在柳州市民眼前。现在重建的柳州文庙选址,可以说是涅槃重生,依山临水,有许多文人墨客称赞有写道这样一句话 “北

15、有曲阜,南有柳州”这是对柳州文庙建造规模的尊称,那么他身着十二章帝王服,头戴十二旒冠冕,让人不得不想起可敬可爱的孔子那慈祥的仁爱的笑脸。那么它以灯台为靠、驾鹤为案,金碧辉煌地耸立在柳州汉城故址上,建成后的柳州文庙,将与亚洲最大人工瀑布蟠龙山和历史悠久的窑埠古镇等,成为“百里柳江”景观带上重要的文化标志性建筑。如果你登山远眺,柳州的文气顿会金灿跃然,成为引人欲意信步于其中的胜境。在国内2000多座文庙中,唯独柳州文庙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山水灵气远胜他乡, 现在重建的柳州文庙地理位置就是朝着西北方向,背靠东南方的登台山,由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明伦堂等主体建筑组成,建筑以宋代风格为主,结合岭南地方

16、样式,整个建筑宏伟壮丽,结构严谨,给人一种庄严肃穆之感,可以说文庙是富有风情万种的旅游胜地。武威文庙导游词5甘肃是旅游者的天堂。 多彩的甘肃, 拥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 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聚居着众多的民族, 汇集着千姿百态的山川河岳, 纽结着历史与现代, 美化着中国与世界。 在甘肃旅游, 是人生经历中最有收获的生活体验, 是最大的快乐, 是难以忘怀的享受和永远也抹不掉的幸福记忆。 本书用经典导游词, 带你走入这一远古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走马甘肃、 览胜陇原, 触摸历史、 品味文化, 游历山水、 还原本真, 感受风情、品鉴风物! 甘肃是远古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众多民族繁衍生息的摇篮, 丝绸之

17、路的咽喉孔道,中原王朝经营西北的战略基地, 中西文化交流汇聚的空间。 每个远道而来的旅人都会有丰厚的报偿, 都会在大漠孤烟、 长河落日的辽阔中体验到“尘埃落定” 的从容与坦荡。该书共分为走马甘肃、 览胜陇原, 触摸历史、 品味文化, 游历山水、 还原本真, 感受风情、 品鉴风物四编, 对甘肃进行介绍。 尽可能进行创新, 为导游人员及旅游者提供一本较为实用的导游词。 文庙(即武威市博物馆) 现馆藏文物 4. 4 万多件, 其中国宝级文物 2 件,一级文件 170 件, 二级文物 278 件, 三级文物 594 件, 是甘肃省第二大历史博物馆。 以铜奔马、 医药简、 礼仪简、 木雕、 墓志石刻为代

18、表的汉唐文物,以西夏碑、 木缘塔、 木版画、 金碗为代表的西夏文物, 以凉造新泉、 西夏银币为代表的货币文物, 以明清瓷器、 牌匾、 水陆画为代表的明清文物等, 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传闻文庙最早建于前凉或西夏时期, 碑载复建于明英宗正统二至四年(公元 1437 年1439 年) , 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东西宽 135 米, 南北长 187 米, 占地面积 2. 5 万平方米。 全庙由三组建筑构成, 东以供奉“万世文宗” 文昌帝君的文昌宫为中心, 南为山门, 北为崇圣祠; 中为孔庙, 是供 奉“万世师表” 孔子的地方, 以大成殿为中心, 南为戟门、 棂星门、 状元桥及泮池, 北为尊经阁;

19、西为凉州府儒学院。 武威雷台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的甘肃省武威市城北一公里处。 这里古树参天, 湖沟纵横, 绿树掩映中一座气势巍峨的宏伟古建筑群屹立在高约十米的夯土台上, 占地一万多平方米, 这就是扬名海内外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 的山土地。 雷台也称雷台观, 因台上有明天顺年间重修的雷祖观得名, 是古代祭雷神的地方, 为河西道教胜地。 建筑有山门、 二平门、 雷祖殿、 三星斗姆殿、东西廊房、 东华阁、 西华阁等, 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九六九年, 在雷台下发现丁一座明代大型砖式墓。 出土马俑胸前有铭文“守张掖长张君” , 墓内出土金、 银、 铜、 铁、 玉、 骨、 石、 陶器共二百

20、多件。 其中一匹三足腾空、 右后足踩飞鸟的“铜奔马” , 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为“古代艺术之冠” , “世界文化顶峰” , 于一九八四年被定为中国旅游标志, 堪称“天下第一马” 。 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 、 铜奔马 , 为东汉青铜器, 1969 年于甘肃省武威雷台墓. 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 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奔马身高 34. 5 厘米, 身长 45 厘米, 宽 13 厘米。 形象矫健俊美, 别具风姿。 马昂首嘶鸣, 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 腿蹄轻捷, 三足腾 空、 飞驰向前, 一足踏飞燕着地。 一匹躯体庞大的马踏在一只正疾驰的小燕子背上, 小燕子吃惊地回过头来观望,

21、表现了骏马凌 空飞腾、 奔跑疾速的雄姿。 其大胆的构思, 浪漫的手法, 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 令人叫绝。 艺术家巧妙地用闪电般的刹那将一只凌云飞驰、 骁勇矫健的天马表现得淋漓尽致, 体现出汉代奋发向上、 豪迈进取的精神。 该作品不仅构思巧妙, 而且工艺十分精湛; 不仅重在传神, 而且造型写实。 按古代相马经中所述的良马的标准尺度来衡量铜奔马, 几乎无一处不合尺度, 故有人认为它不仅是杰出的艺术品, 而且是相马的法式。 甘肃武威雷台出土的铜奔马, 这是一件大名鼎鼎、 饮誉海内外、 被选定为我国旅游业标志的重要文物。 此马三足腾空, 右后足踏一飞鸟。 此鸟起初被当成燕子, 故铜奔马又名“马踏飞燕”

22、 。 后经学者指出鸟的尾端没有剪刀状分叉, 不是燕, 而是隼类猛禽。 但也有人认为此鸟即相马经 中所称良马“逮乌鸦” (速度超过乌鸦) 之鸦。 总之, 飞鸟出现在马足下, 无疑正反衬出奔马飞驰时的迅疾。 但值得注意的是, 它的同一侧之两腿同时凌空腾踔,而一般的马却只能同时抬起呈对角的两腿。 前者被称为“对侧步” , 是我国青藏高原所产浩门马、 囊谦马之特殊的步姿。 这样迈步不仅速度快, 而且使乘马者无颠簸之感。 在甘肃酒泉丁家闸十六国墓壁画、 韩国庆州新罗天马冢出土障泥以及唐太宗昭陵六骏石雕之“特勤骠” 等图像上, 都能看到它们迈出的是对侧步。 说明此类骏马自古就备受重视, 而最早反映出这种步姿的雷台铜奔马之可贵更不言而喻。 铜奔马是中国国家旅游局指定的中国旅游标志, 它并不是某一个地方的标志。 武威是铜奔马的发掘地, 因此是中国旅游标志之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