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院外科乳房疾病文档资料.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701092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3.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院外科乳房疾病文档资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二院外科乳房疾病文档资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二院外科乳房疾病文档资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二院外科乳房疾病文档资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二院外科乳房疾病文档资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院外科乳房疾病文档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院外科乳房疾病文档资料.ppt(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概述,乳房是人类女性和其他雌性哺乳动物的第二性征器官。从生物学角度,乳房是人类得以延续的源泉,哺乳是其基本功能,承担着繁衍后代的重任。从社会进化的角度,乳房又是性器官的一部分,是伴随女性终生的永恒功能,体现在性、爱和美三个方面。,第1节解剖生理概要,解剖生理概要,成年女性的乳房是两个半球形的性征器官,位于胸大肌浅面,约在第2至第6肋骨的浅筋膜浅、深两层之间,外上方形成乳腺腋尾部伸向腋窝。乳头位于乳房的中心,周围色素沉着区为乳晕。,解剖概要,1乳腺组织。2乳腺后脂肪组织,分隔乳腺与胸肌筋膜。3包绕乳腺的皮下脂肪层将乳腺与皮肤分隔。4固定乳腺和皮肤组织的叶间纤维间隔(Cooper韧 带)。5位于深

2、筋膜下的脂肪和胸肌层。,淋巴输出途径,1、乳房大部分淋巴液流至腋窝淋巴结,部分乳房上部淋巴液可以直接流向锁骨下淋巴结。2、部分乳房内侧的淋巴液通过肋间淋巴管流向胸骨旁淋巴结。3、两侧乳房间皮下有交通淋巴管。4、乳房深部淋巴网可沿腹直肌鞘和肝镰状韧带通向肝。,腋窝淋巴结分组,通常以胸小肌为标志将腋窝淋巴结分为三组:组:胸小肌外侧腋窝淋巴结组:胸小肌后方的腋静脉淋巴结和胸大、小肌间淋巴结(R0tter淋巴结)组:胸小肌内侧锁骨下静脉淋巴结,第2节乳房检查,最好采用端坐或仰卧位检查,两侧乳房充分暴露,以利对比。视诊:外形,乳头,皮肤触诊:体位,顺序 肿块 腋窝淋巴结,乳房检查,特殊检查钼靶X线摄片超

3、声检查磁共振成像(MRI)活组织病理检查:细针针吸细胞学、空心针穿刺活检、麦默通旋切术。,第3节多乳头、多乳房畸形,副乳腺畸形的发生率为1-2,多见于腋窝。副乳发育程度分为完全型和不完全型(乳头、乳晕、腺体)。,第4节乳 腺 炎,一、急性乳腺炎(acute mastitis)多发生于产后3-4周病因:乳汁淤积 细菌入侵临床表现:局部症状(红、肿、热、痛)全身症状(寒战、高热、脉搏加快、常有患侧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治疗,原则:消除感染,排空乳汁。1、抗生素(首选青霉素)2、局部理疗3、排空乳汁,治疗,脓肿形成后,主要治疗措施是及时做脓肿切开引流。乳房脓肿的不同部位1.表浅脓

4、肿2.乳晕下脓肿3.深部脓肿 4.乳房后脓肿,乳房脓肿的不同部位,1.表浅脓肿2.乳晕下脓肿3.深部脓肿 4.乳房后脓肿,切开引流示意,第5节乳腺囊性增生病,概 述多发病,多见于中年女性,由于对本病的不同认识,有多种命名,如乳腺小叶增生症,乳腺结构不良症,纤维囊性病。其病理形态多样。本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时与乳癌相混,因此,正确的认识本病十分重要。,病因及病理本病系雌、孕激素比例失调,使乳腺实质增生过度和复旧不全。主要为乳腺间质的良性增生,增生可发生于腺管周围并伴有大小不等的囊肿形成;也可发生在腺管内而表现为上皮的乳头样增生,伴乳管囊性扩张。此外,尚有一种小叶实质增生的类型。,临床表现,乳房胀

5、痛乳房肿块具有周期性,疼痛与月经周期有关尚有病程长、发展缓慢、有时可有乳头溢液等表现,治疗,自行缓解,对症治疗。口服中药(如消遥散),对症状较重的病人可给予三苯氧胺治疗。随访观察中,一旦发现有短期内迅速生长或质地变硬的肿块,应高度怀疑其癌变可能,若相关检查提示有恶变可能应行病理检查。,第6节乳房肿瘤,乳房肿瘤,女性乳房肿瘤的发病率甚高,良性肿瘤中以纤维腺瘤最多,约占良性肿瘤的3/4,其次为乳管内乳头状瘤,约占1/5.恶性肿瘤的绝大多数是乳腺癌,约为98,肉瘤少见,约为2,其他如淋巴瘤,癌肉瘤等.男性乳腺癌的发病率约为女性的1.,1.乳房纤维腺瘤(fibroadenoma)好发于2025岁的青年

6、女性 病 因 乳腺腺体所含的雌激素受体的量与质的异常有关,纤维腺瘤发生于卵巢功能期。多见于2025岁性功能旺盛期女性。妊娠和哺乳期,由于雌激素大量分泌,可使肿瘤迅速生长。,临床表现无痛性孤立肿块,多在无意中偶然发现。肿块表面光滑、边界清楚、质地坚韧、与皮肤和周围组织无粘连,极易被推动。腋窝淋巴结不肿大。,治 疗虽属良性,但有恶变可能,一经发现,应予手术切除。并常规送病理检查,以排除恶性病变的可能。,2.导管内乳头状瘤(intraductal papilloma),多见于经产妇,40-50岁多发,75的病例发生在大乳管近乳头的壶腹部,另25发生于周围乳管,常多发,恶变率6-8.临床表现:乳头溢液(血性、暗棕色或黄色液体)治疗:手术切除 常规病检,3.乳房肉瘤(breast sarcoma),临床表现:常见50岁以上妇女,界限明显,常可推动,腋淋巴结转移少见。治疗:手术切除,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