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兽共患疾病文档资料.ppt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70177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5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兽共患疾病文档资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人兽共患疾病文档资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人兽共患疾病文档资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人兽共患疾病文档资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人兽共患疾病文档资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兽共患疾病文档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兽共患疾病文档资料.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四川怪病”疫情,起因初步认定人猪链球菌感染。疫区:资阳、内江、成都、自贡、遂宁、泸州、绵阳;新增疫区:宜宾、德阳。累计感染病例198宗(至2005,08,01止)死亡 36人;病危 30人 康复出院 18人香港感猪链球菌病例9宗,死亡1人,康复5人广东潮安发现1病例。广东8月初封存疫区冻肉156吨,再查封130吨,猪链球菌传染,通过伤口和食用未煮熟的猪肉而得病。农民自宰和食用病猪和死猪,黑心商人把埋藏的死猪挖出来卖,这是传播的直接途径。病猪屠宰冷冻后,从疫区销往外地,使猪链球菌疫情进一步扩散。症状:如果1周内有与病猪、死猪的密切接触史,并出现畏寒、高热、头痛、皮肤有出血点、瘀点瘀斑和呕吐等症

2、,就得注意感染了链球菌病。,提 纲,人兽共患疾病的定义1、发病的因素2、防治措施3、重要的人兽共患疾病 3.1 炭疽病 3.2 口蹄疫 3.3 疯牛病 3.4 人兽共患的其他细菌病 3.5 食源性寄生虫病,WHO对人兽共患疾病下的定义“在脊椎动物与人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和感染”(1959)目前世界上已证实的人兽共患疾病达250余种,如炭疽病、布氏杆菌病、囊尾蚴病、狂犬病、疯牛病等。人兽共患疾病的传播与流行,与人类的生活方式、饮食卫生及环境状况等因素直接相关。,1、发病的因素,(1)人类进入新的疫源地;(2)不良的饮食习惯和嗜好,如吃生鱼片、牛肉、海鲜,造成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流行;(3)环境污染,主

3、要是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的污染;(4)职业因素,屠宰场工人易感染;(5)宠物因素,狂犬病、猫爪热病等。,2、防治措施,人兽共患疾病种类多,对不同的疾病均必须查明流行病学上人与动物的关系,针对不同流行病学特点采取相应措施。(1)加强畜牧业管理工作,提高畜群的健康;(2)加强兽医检疫工作,确保肉食品安全;(3)提高检验工作水平,加快建立快速、准确、简便、标准化的检测体系;(4)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监督管理。,3、重要的人兽共患疾病,3.1 炭疽病 炭疽病是炭疽杆菌引起的烈性传染病,人可通过皮肤接触或空气吸入而感染炭疽杆菌,也可因食用被污染的食品引起肠胃型炭疽病。近年恐怖活动用信封邮寄炭疽杆菌,

4、制造恐慌。,羊城晚报 2005年8月7日第一版报道,炭疽杆菌繁殖体在5558温度下,1015min即可杀灭;但当其形成芽孢后,需140、30min才能杀灭。炭疽杆菌在空气中约6小时就形成芽孢,故发现此菌后必须在6h内进行处理。,3.1.1 流行病学(1)季节性 炭疽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79月为高峰期;(2)流行趋势 采取了许多控制措施,发病率呈下降趋势;(3)地区性 存在地区差异,越边远落后地区,其发病率越高;(4)发病人群 多呈散发性,以农民为主,3.1.2 临床表现 牲畜感染炭疽病,一般潜伏期15天。猪多表现为慢性局部炭疽,病变在颈部颌下,喉与肠系膜淋巴结,剖面为砖红色、肿胀、质硬。人

5、的感染途径以直接接触或在污染场地被感染为主,食用病畜肉也可发病。人类一般以皮肤炭疽为主,也有肺炭疽、肠炭疽、脑炭疽的报告。,3.1.3 病畜处理与传播的预防 作为烈性人兽共患疾病,一旦发现,必须在6h之内采取措施,防止芽孢形成。饲养间或屠宰间用20%有效氯的漂白粉、5%氢氧化钠或5%甲醛进行彻底消毒。病畜一律不准屠宰解体,高温化制或用2m坑加石灰掩埋;屠宰人员进行青霉素预防注射和用2%来苏尔液消毒手和衣服,工具可煮沸消毒。,炭疽病是一种难以根除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一旦发生畜间疫情,其污染场所就成了长期芽孢的滋生地,成为疫源地。疫源地消毒处理是世界难题。所以兽医卫生检疫工作就显得更为重要。,3.2

6、 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由口蹄疫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有高度传染的人兽共患疾病。主要发生于偶蹄动物,牛、羊最易感染,猪和人也可染此病。3.2.1 病原体 口蹄疫病毒,属微核糖核酸科,口蹄疫病毒属。核酸类型为单链RNA 其特点是多型性和易变性。血清学特性有7个主型,70多个亚型。人感染以O型最常见。各型间几乎没有交叉免疫。,此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很强。含该病毒的组织以及污染的饲料、饲草、皮毛、土壤及厩舍,可保持传染性达数周甚至数月;腌肉中可存活3个月,骨髓中可存活6个月以上。,3.2.2 流行病学 患病的牛、羊、猪、骆驼等偶蹄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患病初期的排毒量

7、最大,毒力最强,最具传染性。水疱破溃、唾液、粪便、尿液、精液、乳汁等可携带病毒,通过污染的食槽、饲草及厩舍而传染。甚至呼出的空气也有传染性。人易感染此病。2000年安徽一起畜类口蹄暴发流行,21人感染了口蹄疫病。,3.2.3 临床表现 患畜先有体温异常,继而口腔粘膜、齿根、舌面和鼻翼边沿出现水泡,破裂后形成烂斑,口角线状流涎。猪的蹄冠、蹄叉也发生典型的水泡。人患口蹄疫时,先表现为咽痛,全身关节酸软;随后高热,口腔粘膜出水泡,牙龈、舌部溃烂,伴烧灼样疼痛、吞咽困难、厌食、流涎、口臭。上下唇出现多个卵圆形水泡。血清O型口蹄疫抗体阳性。一般预后良好,可获持久性型特异性免疫。,3.2.4 预防(1)加

8、强卫生防疫 对饲养场所定期消毒,对饲养动物疫苗接种;(2)一经发现畜患,立即隔离,对患口蹄疫的同群牲畜予以扑杀;对饲养场所消毒。同时做好健康动物和人群的预防工作;(3)加强屠宰前的兽医检疫(4)口蹄疫是烈性传染病,人群可因密切接触病畜而感染。因此饲养偶蹄动物人员、兽医、屠宰者注意个人卫生,加强自我防护,3.3 疯牛病 疯牛病可传播海绵状脑病(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ies,TSE),是一类侵袭人类及多种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脑病,潜伏期长,100%致死率。其传病因子是一种不含核酸、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感染性蛋白质粒朊病毒(prion),此类病

9、又称为朊病毒病(prion disease)或朊病毒相关疾病(prion associated disease)。,1986年英国发现第一例疯牛病,之后有149位疯牛病患者,120人死亡,约4000人携带疯牛病毒。爱尔兰发现576例疯牛病;西班牙513例。加拿大、美国、波兰、德国、日本相继发现疯牛病患者。全世界确诊有167人死于疯牛病。,3.3.1 传染途径与致病过程,许多学者利用自然或实验感染羊瘙病研究海绵状脑病的发病过程。致病因子似乎可穿过表皮而进入机体;致病因子似乎穿入局部的淋巴结中复制,后在脾脏和其他淋巴中复制;致病因子也可沿着外周神经直接进入脊髓部位;经口感染牛海绵状脑病实验中,致病

10、因子出现在中枢神经系统、三叉神经和脊神经根、眼晴和远端回肠,在脊髓仅短暂出现。TSE在人的漫长潜伏期中,致病因子的分布和含量了解甚少。,3.3.2 动物可传播的海绵状脑病,(1)牛海绵状脑病(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ies,BSE),俗称疯牛病。于1986年第一次在英国报道。疾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5岁(28个月至18岁),平均潜伏期为60个月。牛食用了被海绵状脑病(TSE)污染的骨粉饲料引起的。研究显示,自然感染中,牛脑、脊髓和视网膜有高度感染性,实验感染动物的远端回肠、背根神经节和骨髓也有一定的感染性。,(2)羊瘙痒病 是最早发现的海绵状脑病(TSE)。流

11、传于欧洲各国。自然感染的确切机理还不清楚,感染性强,可垂直传播,可能传播途径包括胎盘间、口、鼻、眼或皮肤,遗传因素也影响羊的敏感性。猫海绵状脑病(feline spongifrom encephalopaphy,FSE),1990至1997年英国报道77例,大型猫科(美洲狮3、猎豹4、老虎1、豹猫2例)也有记载。(3)野生反刍动物的海绵状脑病 1996年英国报道野牛海绵状病,可垂直传播。,3.3.3 人类可传播性海绵状脑病,(1)克雅病 1920年德国报道1例,1922年报道了另1病例,称为克-雅氏病(Creutzfeldt-Jacob disease,CJD)。1996年证实可传染给灵长动物

12、。依据其发病机理分为如下几个类型:散发性CJD 家庭遗传性CJD 医源性CJD 变异性CJD,(2)库鲁病(Kuru)发生于巴布亚新几内亚山区高地人群的TSE,1955年首次报道。发病人颤抖或发抖。(3)运动失调症的GSS病(gerstmann-straussler-scheinker)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疾患。先失去协调,然后变成痴呆。50多个家族被证实是遗传性PrP基因突变。(4)致死性家族失眠症(fatal familial insomnia,FFI)1986年意大利家族首次报道。严重失眠和自主性衰竭;丘脑神经胶质增生。,3.3.4 疯牛病造成的危害 对畜牧业的沉重打击:自1986年英国首

13、次报道疯牛病以来,12年间疯牛达17万头以上,英国政府赔偿费用超过1.35亿英镑;有疯牛病的牛群要全部杀灭,牛及牛肉不能出口,经济捐失巨大。疯牛病风云从欧洲扩展到世界各地。美国发现疯牛病,6个月损失30亿美元。,对人类健康威胁:疯牛病对人类造成最大灾难,并不仅经济上的巨大损失,而是证实动物源性的TSE,可突破种属屏障传播给人,而引起变异的克-雅氏病(vCJD),此病100%死亡率,目前并没有特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带来空前的恐慌。此类疾病潜伏期限特别长,传播因子未明,疯牛病究竟能产生多大的影响,很难预计。vCJD病例目前尚不足100例,但护理费平均每人2万英镑(英国卫生部统计),还未包括其他相关

14、费用。英国禁止数百万人献血。,对食品的影响:疯牛病感染因子能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食用疯牛病肉是传播给人的重要途径。但人不可能不吃牛肉。由于检测手段所限,牛肉食品的安全问题尤为突出。英国及欧洲其他国家虽然将几十万头病牛处理焚烧。但此前受感染的牛预计超过1百万头,这些亚健康的牛大部分已进入人的食物链,或加工成其他 产品(如明胶、油脂、动物饲料等)。,牛肉的消费量下滑。以英国为例,1986年牛肉消费约1200万t,1996年为850万t。世界上最大的快餐连锁店“麦当劳”的营业额连年下滑。,对化妆品的影响:在化妆品中含有大量的牛源物质:来自在牛脑、胎盘、脾脏、胸腺的细胞提出取物,广泛用于护肤剂,如抗衰

15、老霜、抗皱霜等;牛源副产品,如胶原蛋白、弹力蛋白、明胶、油脂衍生物等,广泛用于各种面霜、护肤品、口红、眼影、洗浴用品等;原胶添加剂,广泛用于各种化妆品、洗浴用品。化妆品虽然用量少,但每天必用,可能造成积累;而皮肤黏膜小损伤的血行感染、眼睛接触的眼球感染、唇膏舔的消化道感染,理论上仍具有危险性。一些国家和地区禁止来自疯牛疫区生产的化妆品进口。,对医药产业影响:牛源材料的医药产品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有以下3大类:直接的牛源成分:如牛源组织细胞、蛋白、组织提取物、激素类等,制备过程为保持其生物活性,不能进行严格的高温、高压消毒,而这些产品大都通过肌肉注射、静脉注射或蛛网膜下腔注射,可能造成感染;牛源材料

16、制备的医疗产品,如外科手术肠线;生产过程使用过牛源产品,包括各种疫苗,生产过程使用牛血清、牛肉浸膏或提取物。疯牛病潜伏期血液可使接种动物发病。,3.3.5 疯牛病组织的传染性与控制,以库鲁病为代表的人类TSE病人和羊瘙病羊各器官、组织中感染性研究显示:感染因子主要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和眼球,脾脏、淋巴结等也有分布(现下表)。,表 患海绵状脑病的人和动物感染性的频率分布,注:+总是存在,+经常,+不规律,罕见,0 未发现,()少量样本结果,NT 示检查,表 疯牛病动物各组织器官的感染性(WHO),疯牛病的控制 TSE病原体是有传染性,但不是接触传染。也没有确定CJD病是职业性感染。TSE因子对外界

17、灭活的抵抗力很强,对各种消毒(煮沸、冷冻、高压灭菌、乙醇、双氧水、过锰酸盐、碘、甲醛、紫外线外线、射线等)均有耐受性。已污染TSE因子样品尽可能焚烧处理;推荐使用132高压蒸汽灭菌至少2h;利用5.25%次氯酸钠(未稀释的漂白粉)和氢氧化钠(2mol/L或更浓)可降低其感染性;,3.4 人兽共患的其他细菌病,结核病(tuberculosis)分枝杆菌属,是引起人和动物结核病的病原体,分人型、牛型、禽型、鼠型、冷血动物型、非洲型,前 3 种对人畜危害最大。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布氏杆菌(Brucella)由6个种,19个生物型组成。此细菌侵入机体引起传染-病态反应性的人兽共患传染病

18、。认识此病已有100余年历史。,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杆菌病(Listeria monocytogenes)是近20年才逐步被人们认识的一种人兽共患疾病。通过污染的食品而传染,食物中毒暴发。引起人类脑膜炎、败血症、脓毒血症或无败血症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猪水泡病(swine vesicular disease)病原体为过滤性病毒,与人的肠道病关系密切。病猪的口、蹄、鼻端、奶头等处均有水泡,与口蹄疫难于区别。可传染人。,3.5 食源性寄生虫病,吸虫纲的片形吸虫(如华支睾吸虫、肝片形吸虫),宿主动物为水生动物、牛、羊、人。生吃或食用烹调不当的鱼生片、鱼片粥、动物肝脏而感染。有食欲减退、消瘦、贫血、黏膜苍

19、白等症状。绦虫纲的囊虫(如米猪肉与囊尾蚴病),宿主动物为猪、牛。猪囊虫是有钩绦虫的幼虫。生吃或食用烹调不当致病,可致癫痫。,线虫纲的旋毛虫 宿主:猪、狗、羊。生吃或食用烹调不当而得病,症状为急性心肌炎、血性腹泻、肠炎等。棘头虫纲的大棘头虫 宿主为猪。生吃或食用烹调不当猪肉而感染,引起人肠膜炎。孢子虫纲的弓形虫 宿主:猪、牛、羊。生吃或食用烹调不当的肉类、烤牛、羊肉感染,得弓形虫病,可在各种内脏细胞和神经系统内繁殖,散布在血液、体腔液中。鞭毛虫纲的锥虫 宿主:马、牛、羊、狗。全身表现。,纤毛虫纲的小袋虫 宿主:猪、牛、羊。吞食散播在环境中的包囊体而感染。人感染后常引起顽固性下痢。病灶与阿米巴痢疾相似,结肠和直肠壁的深层生发溃疡。,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农业报告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