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最新幼儿益智活动大全.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7459 上传时间:2020-06-1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1.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最新幼儿益智活动大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最新幼儿益智活动大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最新幼儿益智活动大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最新幼儿益智活动大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最新幼儿益智活动大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最新幼儿益智活动大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最新幼儿益智活动大全.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最新幼儿益智活动大全 科学活动应该根植于孩子的生活。科学探索活动很容易只关注科学概念而忽视了它对孩子的现实意义。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1活动目标1、通过实验知道油不溶于水。2、培养、激发幼儿动手操作及对科学活动的兴趣。3、学习、认识、理解词汇:融合、分离。4、探索各类绘画材料的特性(水粉颜料、油画颜料、蜡笔等)。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活动准备教具:1、清水、牛奶、红色水、蓝色水、油各一小杯。2、图片一张、一盆清水、一个空盆学具:(1)桌面:一小碗油、红色水、_、蓝色水各半杯(2)桌底:一

2、盆清水、一个空盆(3)每位幼儿两个透明杯、一把小勺。3、棉签、白纸教具的准备中,控制好有色颜料水的浓度,以便可以在清水中更好的体现出它的色彩。选择深色系的图片,让幼儿可以清晰的观察出透过水和水杯展现出的影像。学具的准备需要为每位幼儿准备好一套实验工具,让每位幼儿都可以自己动手操作,体会其中的乐趣。清水和空盆的提供可以每桌一个,大家共用。透明的水杯以选择底部较稳的杯子为宜,以免幼儿在操作中碰到后,将水洒出。活动过程一、巩固已有知识经验1、出示水提问:水是什么颜色的?隔着玻璃杯,透过水,可以清晰的看到图片上内容。以此帮助幼儿理解:水是透明的。请小朋友自己进行归纳总结,说出水的特性,知道水是无色、透

3、明、可以流动的。再出示牛奶提问:刚才水颜色是无色,那请小朋友说一说牛奶是什么颜色?幼儿归纳总结。设计意图:对于水的了解,小朋友们从小班开始就有了逐步的接触和认识。所以这一系列的操作由老师进行,幼儿进行总结归纳,在锻炼了他们观察能力的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于科学实验所产生的结果能用语言进行总结的技能。二、练习盛水、倒水的方法师:请小朋友们将小杯靠近大盆,再用桌子上的小勺轻轻的将大盆中的水盛到小杯中。看看谁的本领,可以不让小水滴偷偷溜到盆外。设计意图:玩水是大部分孩子的天性,当幼儿们看到桌子上的勺子和水杯时,早已按捺不住伸手一试的冲动。为了让孩子能将注意力放在接下来的科学实验中,所以在一开始就让

4、他们尝试盛水、倒水的小乐趣。在帮助幼儿理解水是可以流动的特性同时,也为了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所产生的一些操作上的需要,做好相应的练习准备。三、融合小实验。1、师:小朋友,清水中加入红色水会变成什么颜色?幼儿进行猜测。幼儿进行操作,并且得出正确结果:清水中加入红色水后就变成红色水了。同样方法,了解清水与_到一起后的变化。学习新词汇:“融合”2、幼儿动手操作,请个别幼儿展示。请幼儿新词汇“融合”对于刚才的操作进行总结和归纳。设计意图:通过水与有色水的混合,让幼儿理解了相互融合的意义。同时为下面的另一个新词汇“分离”做好铺垫。四、油水分离小实验出示花生油师:请小朋友说说老师手上的花生油是什么颜色的?通

5、过观察知道花生油是_透明的。师:如果让它和水放在一起会有怎么样的变化?幼儿进行预测、探索。师:为了证实小朋友们的设想是否正确,现在还是请你们进行小实验。将玻璃杯中盛半杯清水,再盛一勺油放在清水杯中,看看会发生怎么的结果。幼儿动手操作、搅拌。由幼儿进行总结。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油和水是分离的,水在下面,油在上面。学习新词汇:“分离”教师小结:油不溶于水的原因是由于油比水要轻。设计意图:油水分离的实验是本节活动设计的重点,所以在活动中所占时间长一些。首先由幼儿进行观察油的特征,其次进行猜测混合后的变化,再次进行操作得出正确结果,最后由幼儿总结,老师说出油和水不能融合的秘密。所有过程由全部交由幼儿操作

6、进行,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展示了他们爱动脑、爱动手的能力体现。五、活动延伸师:今天我们要画一幅有趣的画,工具是棉签和油。请小朋友在白纸上用沾了油的棉签画一幅你喜欢的画。在吹干以后,用刚才我们融合在一起的红色、_料刷在白纸上,看一看完成后的作品会有怎样的奇妙之处。设计意图:利用油水分离的方法,通过绘画作品的展示,更为直接的体会到不同的风格的绘画乐趣。六、探索活动寻找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关于油和水的一些工具,给我们生活所带来的便利。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2活动目标:观察各种不同的蛋.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课件产生探索各类蛋的兴趣.知道鸭蛋、鹌鹑蛋、鸭蛋、乌龟蛋和蜗牛蛋的形状、颜色和大小.活动准备:数种

7、不同的蛋(如:鸡蛋、鸭蛋、皮蛋、茶叶蛋、鸵鸟蛋、鸽子蛋).有关蛋的资料及课件。活动过程:1、事先请家长协助收集不同种类的蛋。2、展示收集的蛋,请幼儿观察各种蛋的形状、大小和颜色,并加以比较。3、让幼儿操作活动课件,知道和认识不同的蛋4、将幼儿收集的蛋打(剥)开来,请幼儿看一看蛋里面是什么样子,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5、将熟蛋切开,和幼儿分享;生鸡蛋则请大家轮流搅一搅,煮个蛋花汤。活动评价:能比较各种蛋的形状、大小和颜色。能说出蛋里面有什么。延伸活动:可以请幼儿带一本有关蛋的书来幼儿园里和大家分享。找一个晴朗的日子,您可以带幼儿到园所附近的公园,请幼儿仔细地观察树叶或小池塘,或许会找到一些动

8、物的蛋宝宝。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3活动目标:1、知道一些水生的名称及其生活习性。2、知道要保护水的清洁环境。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活动准备:1、观看有关内容的动物世界录像或图片。2、纸、笔等。活动过程:1、谈话,引入活动。问:你知道有哪些动物生活在水中,它们的名字叫什么?2、观看有关内容的动物世界录像或图片,幼儿认识水里的动物。(河里的、池塘里的、海洋里的)3、布置三个环境(海洋、河、池塘),幼儿绘画自己喜欢的水生动物,送它们回家。4、讨论:为什么要这样放?它们有

9、哪些共同的特点?5、教师小结。活动延伸:续继探索了解有关水生动物的知识。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4教学理论依据:草地上的蚂蚱、花丛中的蝴蝶,神秘的昆虫世界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他们能蹲在地上看一上午的蚂蚁搬家,喜欢追着蜻蜓飞舞,更想捉一只瓢虫数数到底有几颗星星他们玩着、说着、画着、问着,乐此不疲。但是,螳螂有几种颜色?竹节虫长什么样?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离大自然却越来越远了。因此选择捉迷藏的昆虫这个教学内容正是遵循了纲要中关于教学内容选择的三个原则: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是幼儿所感兴趣的,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纲要指出

10、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正确的教育能够加速儿童的发展。教师只是儿童学习的促进者,要尊重儿童学习的愿望,不能强加给学生。教师的作用是间接的,教师不应该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儿童,而是介绍问题和对策,让儿童自己主动地、自发地学习。”在捉迷藏的昆虫活动中,教师始终坚持幼儿想、说、做在前,教师指导、小结在后的原则。皮亚杰还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新的复杂客体和事件的方法,是巩固和扩大概念、技能的方法,是使思维和行动结合起来的方法。”因此,本次活动将探索过程与游戏结合起来,既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又能维持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从而达到科学探究活动的

11、目标。实施策略:整个活动的组织以游戏贯穿始终。1、师幼游戏,打好铺垫。通过游戏“捉迷藏”,理解“隐藏”与“发现”之间的关系,为了解动物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做铺垫。2、趣味寻找,探索发现。寻找花草丛中、图片中利用保护色隐藏自己的小昆虫,探寻昆虫保护自己的奥秘,体验发现、探究的乐趣。3、角色扮演,知识拓展。通过扮演角色,复习巩固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知识经验。教学目标:1、了解兰花螳螂、枯叶蝶、竹节虫等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2、产生探究动物自我保护本领的兴趣。活动准备:1、藏有螳螂、蝴蝶、蚂蚱等昆虫的花草丛。2、昆虫躲猫猫图片。3、春天的音乐,昆虫头饰若干,小鸟头饰一个

12、。活动重点:了解兰花螳螂、枯叶蝶、竹节虫等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活动难点:对昆虫“保护色”的理解。活动过程:1、游戏“捉迷藏”,理解“隐藏”与“发现”之间的关系。教师带领幼儿玩“捉迷藏”的游戏,让幼儿亲身感受:如果想不容易被别人发现,必须要隐藏好。2、探究、了解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1)找找、说说教师带领幼儿寻找藏在花草丛中的昆虫。请幼儿说说是在什么地方找到的,讨论为什么这些昆虫藏在和身体颜色一样的地方。引导幼儿观察昆虫以及与所处的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2)看看、听听教师播放课件,让幼儿了解枯叶蝶、竹节虫、兰花螳螂等昆虫是利用“保护

13、色”进行自我保护的。(3)找找、认认教师出示昆虫躲猫猫大图片,请幼儿寻找图中已经认识的兰花螳螂、枯叶蝶、竹节虫。请幼儿找出图片中的其他昆虫,拓展幼儿关于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经验。3、游戏小鸟和小虫,复习巩固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知识经验。教师带领幼儿玩“小虫和小鸟”的游戏,鼓励幼儿将掌握的知识经验运用到游戏中。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5幼儿用各种各样的立体物(积木、纸盒、酸奶盒)粘在动物卡片后面,使“小动物”能在建构区站起来。但这样特别占地,积木搭建的地方就小多了。怎么办呢?我想如果不用这些占地的立体物做支撑,想办法让幼儿画的动物卡片立起来,就解决了空间拥挤的问题了。而且让“动物卡片立

14、起来”,内涵关键经验支撑、平衡,很具有探究性。我们班幼儿做过立体相框,是有一定经验,所以我想引导幼儿使用纸制品来做动物卡片的支架,既丰富了建筑区的材料,又解决了空问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幼儿通过探究使物体立起来的方法,发展幼儿大胆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使用剪、折、粘、贴多种技能,探究平面纸制品立体化的方法。2、培养幼儿根据自己的创想,大胆创造的能力。活动准备:1、物质准备:幼儿画好的各种动物多个,各种材质的纸(皱纹纸、瓦楞纸、电光纸、彩色复印纸、软泡沫纸、宣纸、纸盒纸、牛奶袋纸),大森林的立体背景,胶棒,剪刀,胶条等。2、经验准备:在教室环境中摆放几种立体物,相框等。

15、重点、难点:重点:启发幼儿探究“动物”立起来的几种方法。难点:找到使纸卡片平衡的支撑点。活动过程:1、引导幼儿讨论:怎样让小动物“站”起来。教师:看黄老师带了什么?(出示做好的大森林。)幼儿:我们做的建筑区的大森林。教师:在这个大森林里,小动物很想站起来看一看外面的景色,如果用托盘里的这些纸材料,你能有什么办法让动物站起来?幼儿1:用纸在动物的后面做一根棍,就像相片似的做一个架子。幼儿2:做一个圆的筒,动物粘在后面。幼儿3:用奶袋纸卷一个棍。幼儿4:做许多的支架,粘在动物身上。幼儿5:把纸卷成一个桶,上面剪一个洞再把动物插上面。教师:小朋友方法真多,一会儿你们可以用不同的纸来试一试,想办法让小

16、动物们站起来,然后把站起来的动物摆在大森林中。看看谁做的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样,用的方法最多。2、探究让小“动物”站起来的多种方法。幼儿独立操作,教师提供多种材质的纸张,观察幼儿使用的方法,给予不同程度的帮助。场景一:幼儿1在一个已经做好的圆桶中间,剪了一个洞,然后把一朵小花插了进去,可是由于花的茎太细,总是立不直。教师:“想想能用什么把它固定住呢?” 幼儿1先用胶棒粘了粘发现效果不好,于是用胶条把花固定住了。“能站起来了,能站起来了”,她边说边笑着把作品放在了森林中。场景二:幼儿2把软的泡沫纸卷起来,反复几次,但都没成功。教师:“老师能帮你吗?”幼儿2:“我想让小蛇横着躺着。”可是软的泡沫纸多次

17、卷过后,打开时两边往上翘。教师:“你试一试把蛇架在纸上会怎么样?”幼儿拿起了剪刀在两边上翘的地方一边剪了一个小口子,这样蛇正好能够架在泡沫纸上。场景三:幼儿3选择了牛奶袋纸做材料,把纸剪成一段一段的,然后卷成了一根一根的小棍。在小鸭子的两边分别用胶条粘上两小棍,可是由于小鸭子身体长,站立的时候不稳,她皱着眉头摆弄了半天。教师:“看看,小鸭子总是往哪边倒呢?”幼儿3:“往后倒。”教师:“那你想一想怎么办?” 于是她很快又做了两个小棍粘在了小鸭子的中间部分,这样小鸭子就站稳了。3、分享:让小动物“站”起来的不同方法。(1)向同伴介绍自己的方法。每个幼儿都用自己的方法使小动物立起来了。教师:“大森林

18、里站满了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幼儿快来介绍你是怎么让这些小动物立起来的呀?”幼儿1:我做了一个纸棍粘在小老虎的后面,小老虎就立起来了。幼儿2:我和豆豆的方法一样,粘在后面两个棍,就像相框后面那样。幼儿3:我在纸筒上挖了一个洞,把小猴子插在里面了。我还做了一个支架,横着竖着(比画着)粘。(2)引导幼儿讨论“大家都用了什么方法?哪些方法是一样的?”教师:你们想的办法真多,而且也成功了,你们在做的时候,遇到什么困难了吗?幼儿1:我开始用的纸太软了立不起来,后来换了硬纸就成功了。幼儿2:我在后面粘了一个小纸棍但老是倒,后来又在旁边粘了一个就不倒了。教师拿起作品:赵吴,你告诉小朋友开始时你把小棍粘在哪里了?为什么会倒?赵昊指着小老鼠的一侧:我粘这边了,就往这边倒。我粘了另一边,就不倒了。教师:为什么在两边粘就不倒了呢?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最新幼儿益智活动大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文秘知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