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面加快建设体育强市的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745997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全面加快建设体育强市的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关于全面加快建设体育强市的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关于全面加快建设体育强市的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关于全面加快建设体育强市的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关于全面加快建设体育强市的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全面加快建设体育强市的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全面加快建设体育强市的实施方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全面加快建设体育强市的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国办发(2019)40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建设体育强省的意见精神,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一、重点任务(-)加强公共服务建设,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1.扩大体育用地供给。鼓励各县(市、区)将体育用地纳入县级国土空间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优先保障体育用地需求。将县(市、区)体育主管部门纳入相应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协调机构,实行体育设施与城市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在不改变用途的情况下,鼓励社会主体申请空闲土地建设健身设施,并依法依规进行管理。(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配合单位:各

2、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发展改革委、教育体育局、财政局、住房城乡建设局)2 .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公共设施。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国办发(2020)36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若干措施的通知要求,引导建设群众身边的中小型健身场地设施,重点支持小型、多样化的球类场地、户外运动设施和健身步道、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冰雪运动场地、多功能运动场(健身广场)等项目建设。对确有必要建设的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合理布局、规范审批,兼顾社区使用需求。(责任单位:市教育体育局;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生态

3、环境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住房城乡建设局)3 .健全全民健身服务网络。构建全民健身服务网络体系,推动全民健身工作机制延伸到城乡社区,形成市、县、乡、村四级体育社会组织网络。加强全民健身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专项化健身技能培训,每年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少于800名。扶持体育社会组织培训机构、体育俱乐部的建设和发展,丰富全民健身服务机构。健全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体系,鼓励运动员、教练员参与志愿服务,探索将符合条件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纳入社会工作者序列。推进全市科学健身指导站点提质升级,科学健身深入城乡社区,实现服务规范化、经常化。(责任单位:市教育体育局;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4、市委老干部局,市民政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妇联、残联)4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按照“一州市一品牌,一县区一特色”原则,培育群众喜闻乐见的全民健身品牌活动(赛事),推广普及足球、篮球、排球、围棋、轮滑、健身气功、广播体操、民族健身操(舞)等科学规范、亲民惠民的健身方式,促进全民健身生活化、常态化。关注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身心健康,全市全民健身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向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开放。市、县两级老龄工作部门、妇联每年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累计不少于3次(残联可结合工作实际和服务群体的实际情况,适当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参与人数累计不少于2000人次。市委市直机关工委、市总工会

5、、团市委要充分发挥保障职工健身锻炼权益方面应有的作用,率先开展工间操活动,普及推广第九套广播体操和健身气功,每年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累计不少于3次,参与人数累计不少于2000人次。(责任单位:市教育体育局;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委市直机关工委、老干部局,市民政局、卫生健康委,市总工会、团市委、妇联、残联)5 .发展民族体育。丰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空间、展示平台和活动载体,推动民族传统体育大众化、精品化、市场化。关注少数民族群众身体健康,在市运会中科学合理地设置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市、县两级民宗部门每年举办体育展示和竞赛活动累计不少于2次,参与人数累计不少于2000人次。鼓励社

6、会力量举办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比赛,探索推广社会化的赛事组织模式,逐步形成赛事、活动、产品等品牌支撑体系。(责任单位:市教育体育局、民宗局;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民政局、文化和旅游局)6 .推进体医融合、资源共享。树立健康促进理念,制定科学健身活动指南,宣传推广科学健身方法,构建全市国民体质监测网络与服务体系,完善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和科学健身指导中心建设,积极开展全市国民体质监测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活动,定期发布体育健身活动指南和年度国民体质监测报告。常态化开展科学健身指导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实现全人群、全项目、全过程服务。(责任单位:市教育体育局;配合单位:各县、市

7、、区人民政府,市卫生健康委)(二)发挥高原特色优势,全面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7 .优化项目发展布局。坚持突出重点、优化结构、放大格局,树牢市、县“一盘棋”的“大竞技体育”工作格局。重点发展中长跑、竞走、射击等优势项目,稳步提升足球、篮球、排球、举重、射箭、拳击、体操、投掷、短跨、游泳等潜优势项目。统筹市级训练单位、县级少体校、项目基地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后备人才培养单位进行项目布局。构建优势集中、特色明显、资源互补、引领社会的高原特色竞技体育项目布局。(责任单位:市教育体育局;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民政局)8 .完善青少年体育训练竞赛体系。完善市、县、学校“三位一体”的青少年训

8、练体系(巩固市级训练单位青少年训练体系,加强县级少体校青少年训练体系,强化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和俱乐部青少年训练体系);建立校内竞赛、校际联赛、选拔性竞赛为一体的青少年体育竞赛体系,办好市级综合运动会。全市每年举办各类青少年体育赛事不少于10项次,参赛人数不少于1万人次。规范体育竞赛管理,支持单项体育协会等社会力量举办社会性体育赛事。提升重大体育赛事备战参赛水平,积极向省集训队输送人才,服务保障省内外运动队伍来训练比赛。(责任单位:市教育体育局;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民宗局)(三)深化体育教育融合,夯实体育建设基础9 .完善体教融合体制机制。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

9、展有关要求,推进体育教育思想、目标、资源、措施等深度融合。强化政府对青少年体育的公共服务职能,鼓励社会力量进入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领域。促进青少年社会体育组织规范发展。广泛开展青少年体育冬夏令营活动,推动运动项目普及和运动技术水平提升。(责任单位:市教育体育局;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民政局、市场监管局)10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加强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师资建设,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师资激励机制,开展“阳光体育、健康成长”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保障中小学生每天校内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义务教育阶段、高中阶段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让学生掌握12项终身受益的运动技能

10、和体育爱好。鼓励各级各类学校以足球、篮球、排球等基础大项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等为重点,组织开展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活动。(责任单位:市教育体育局;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团市委、市妇联)I1.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深化体校改革,畅通体育人才成长渠道。加强教练员队伍和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提高青少年体育训练水平。探索学校体育与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联动发展的青少年体育培育模式,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不同层次的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出台市优秀运动员文化教育和就业优待政策实施方案,进一步畅通运动员成长通道,推动全市竞技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责任单位:市教育体育局;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

11、政府,市民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场监管局)(四)加快发展体育产业,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12 .坚持特色发展。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发展思路,申办、承办、引进一批市场前景广、知名度高、影响力强的国际国内顶级体育赛事。扩大永子围棋大师赛和腾冲马拉松等精品赛事影响力,着力打造轮滑、攀岩、武术、象棋等一批内涵丰富、可持续运作的体育精品赛事。鼓励支持各县(市、区)、体育协会(俱乐部)和社会力量主办、承办各类高水平竞技体育赛事和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发挥产品特色和品牌优势,将健身休闲、竞赛表演、高原基地服务、户外运动打造成体育新业态。(责任单位:市教育体育局;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

12、民政府,市公安局、民政局、财政局、文化和旅游局、市场监管局)13 .深入推进“体育+”融合发展。依托独特气候和海拔优势,培育以永子品牌为核心的体育产业经济圈;利用丰富的户外运动资源和温润的气候条件,打造高原体育训练与康复基地品牌,助力打造世界一流“健康生活目的地”。打造集体育赛事、体育消费、体育旅游、体育服务、全民健身为一体的高原特色体育产业综合体,推进体育产业市场化发展。(责任单位:市教育体育局;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发展改革委、科技局、民宗局、民政局、财政局、文化和旅游局、市场监管局)14 .促进体育消费。落实体育消费政策,促进体育公共服务标准和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工作机制,合

13、规运用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支持引导群众健身消费。发展时尚体育消费,培育竞赛观赏消费,持续推动体育用品等重点领域消费。(责任单位:市教育体育局;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文化和旅游局、市场监管局)15 .加强体育市场监管。综合运用行政、法律和经济手段,完善法律法规及政策规范、行业自律、公众和舆论监督有机结合的体育市场监管体系。(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发展改革委、教育体育局、财政局)(五)扩大体育文化影响力,促进体育交流合作16 .弘扬优秀体育文化。发挥好体育在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积极作用,大力弘扬中华体育

14、精神,讲好祖国至上、拼搏奉献的体育故事,树立德才兼备、身心健康的体育价值观。重视抓好永子围棋、少数民族武术、射弩、陀螺、民族健身操、健身气功等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利用、传承和推广。鼓励各级各类媒体增加或开辟体育节目、专栏,宣传普及健身知识。(责任单位:市教育体育局;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新闻办、民宗局、财政局、文化和旅游局)17 .加强体育文化交流。积极搭建各类体育交流平台,加强对外体育交往,引导、支持和鼓励体育类组织、体育明星、大众媒体、体育企业等在体育对外交往中发挥作用。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和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要求,发挥地缘区位优势,积极与周边国

15、家开展人文体育交流活动。运用教育、文化和旅游等交流平台,推动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国际化发展,提升国际影响力。(责任单位:市教育体育局;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新闻办,市文化和旅游局、外办)18 .打造体育项目国际品牌。持续扩大中国围棋大师赛、腾冲马拉松等品牌赛事的国际影响力,提升“一带一路七彩”系列品牌赛事规模和品质,增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体育赛事辐射力。(责任单位:市教育体育局;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文化和旅游局、外办)二、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大体育”格局,全面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调联动,构建体育人才培养引进、选拔任用、调配交流、激励保障等长效措施。(二)加大政策支持。落实国务院关于体育工作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工作要求,强化政策宣传,推进政策落地,实现政策叠加效应。完善公共财政体育投入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体育事业。加大政府性基金与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力度和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力度。(三)营造良好氛围。利用新闻媒体广泛宣传体育强市建设的先进典型和工作成效,营造全市关心、支持、参与体育强市建设的良好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