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绿茶清洁化生产加工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746998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5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绿茶清洁化生产加工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XX绿茶清洁化生产加工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XX绿茶清洁化生产加工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XX绿茶清洁化生产加工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XX绿茶清洁化生产加工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绿茶清洁化生产加工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绿茶清洁化生产加工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总 论1.1项目提要1.1.1 项目名称 万吨*绿茶清洁化生产加工基地建设1.1.2 建设性质 改扩建1.1.3 项目申报单位法人代表及其股份制形式 项目申报单位:*省*市*牌有机茶叶开发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王光熙 股份制形式:有限责任公司1.1.4 建设地点规模期限及建设内容 建设地点:*省*市*县开发区 建设规模:按照清洁化生产要求,依据黄山茶区宜茶生态资源,分类改造低产低效茶园,新建良种生态茶园,最终建成一批优质高效标准化清洁化的出口茶叶种植基地6万亩,其中,无公害茶园面积3万亩,绿色食品茶园面积2万亩,有机茶园面积1万亩同时,该项目可直接带动黄山茶区近80万亩茶园的无害化清洁化

2、生产新建外销绿茶清洁化标准化茶叶初制加工厂10座,每座初制厂年加工能力达到100吨新建年产外销绿茶精制加工流水线4条,扩建精制加工流水3条,最终年产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累计达到1.5万吨,并且全部产品都达到出口茶质量及卫生标准建成出口绿茶自动小包装流水线2条,年加工各类绿茶小包装3000吨建成茶叶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一座,建立外销绿茶品质和质量安全监控体系,为黄山及周边茶区开展技术服务 建设期限:两年 建设内容:按照清洁化生产技术要求,对项目区茶园分类按照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的茶园管理技术规程进行改造,针对低产低效茶园,重点实施“四改”即改土改树改园改种,建成年亩效益在2500元以上的

3、高效出口绿茶种植基地茶园6万亩,推广无性系良种种植率达60%以上通过在茶园中实施清洁化种植技术,重点围绕茶树病虫草害的测报与防治,控制茶园中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并对茶园中潜在污染物实施植物修复新技术,净化茶园土壤的微环境,使6万亩示范基地的茶园中,20%达到有机茶生产要求,80%符合绿色食品茶生产要求新建10座达到绿色食品茶加工环境的清洁化初制加工茶厂,每个初制茶厂生产车间500平方米,毛茶仓库300平方米,年加工能力达100吨新建眉茶精制加工流水线4条,扩建精制加工流水线3条,改建和扩建清洁化精制车间6000平方米;7条流水线累计年加工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累计达到1.5万吨,并且全部

4、产品都达到出口茶质量及卫生标准按照出口食品卫生注册要求,新建出口小包装车间1000平方米,建成自动小包装流水线2条,年加工各类小包装3000吨新建原料仓库3000平方米,改扩建成品仓库3000平方米购置茶叶生产加工设备678台(套)建成1个茶叶质量安全检测中心500平方米,购置分析仪器设备11台(套)1.1.5 项目推荐单位及法人代表(或负责人) 项目推荐单位:*省农业综合开发局 负责人:罗建国1.1.6 投资规模及资金构成项目投资规模:378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780万元,全部流动资金1000万元项目资金构成:(1)固定资产投资:中央财政投资: 1200万元 省级财政投资: 600万

5、元 企业自筹: 980万元(2)流动资金投资: 银行贷款: 1000万元1.1.7 资金筹措在项目建设资金投资中,申请中央财政参股投入1200万元,占项目建设资金43.17%;省财政配套投入参股600.00万元,占建设投资21.58 %;企业自筹资金980.00万元,占建设投资35.25 %省财政配套投入参股资金占中央财政投入参股资金50%,企业自筹资金占中央财政投入参股资金81.67 %中央和省财政投入参股资金与企业自筹参股资金的比例为1: 0.5 : 0.8项目流动资金向银行贷款1000万元1.1.8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达产年出口*牌绿茶1.5万吨,年产值达23500.00万元,可新增销

6、售收入12000.00万元,计算期12年,年平均新增销售收入12000万元中,年均总成本10950.03万元,年均利润999.52万元,年均销售税金及附加530.4万元,全部投资利润率26.4%,财务现值指数后1.43%,内部收益率税后19.46%,财务净现值税前2686万元,税后1191万元,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前)4.67(含建设期2年)年,所得税后6.03年1.1.9 项目辐射范围及带动能力*省*市是我国重点产茶区,*县在历史上是驰名中外“屯绿”的发源地和主产区,近20万茶农60%的经济收入来源于茶叶项目的实施可带动1万多户5万多茶农,人均增收300元,建成6万亩的标准化清洁化茶园示范基地

7、,直接增加就业1000人通过项目实施,还可辐射整个*市三区四县,推广应用茶叶清洁化生产技术,显著提高茶树种植茶叶加工技术水平,做大做强茶业经济,把黄山建成华东地区绿色食品加工基地,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市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协调发展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2.关于印发农业产业化十大主导产业发展规划(2003-2007年)的通知3.*省“861”行业计划4.*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规划5.*市2004-2010茶产业发展规划6.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关于2006年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事宜的通知7.国家农业综合开

8、发投资参股经营试点管理暂行办法8.2006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投资参股经营项目申报指南1.3 综合评价和论证结论1.3.1 综合评价茶叶是*县茶农主要经济命脉,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项目的建设对茶农增收当地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意义*县作为我国传统的外销绿茶生产区,国家级有机茶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和“三绿工程”茶叶示范县,拥有丰富的茶叶资源而*市*牌有机茶叶开发有限公司作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省规模最大之一的茶叶生产加工企业,拥有一定的创新研发能力先进的制茶技术,熟练的制茶工人,稳定的销售渠道和销售队伍,加上财政部门的大力扶持,各级政府的支持,为项目实施提供了保障我国出口绿茶优质品

9、质是其他国家和地区不能比拟的,绿茶加工技术是国内所独有的,是属保密技术清洁化茶叶生产不仅能冲破国际市场的“绿色壁垒”制约,而且先进的生产技术可以减少茶农的生产资料成本投入,改变土地受污染的现状,解决了清洁化茶叶生产瓶颈问题,也为茶农增收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提供条件1.3.2 论证结论*市*县是我国茶叶重点产区,项目的建设不仅有利于*县茶产业健康发展茶农增收和有利于农村经济稳步发展,还有利于企业科技创新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该项目针对*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规划,符合国家清洁化生产法和省“861”行动计划中关于建设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及生态工程的发展思路,也应对了*市“443”行动

10、计划中关于打造华东绿色食品加工基地的要求针对外销绿茶生产中存在问题和技术需求,开展外销绿茶清洁化生产过程控制技术的建设,能解决茶叶出口中的“绿色壁垒”,有着提高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对整个黄山茶区乃至周边省市茶区示范辐射作用,项目具有较强的科技发展和产业化前景,目的明确,技术创新,方案切实可行,符合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投资参股经营项目申报要求1.4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1.4.1 存在的问题:清洁化茶叶区域同全国大部分老茶区一样,茶园基础薄弱,老茶园多,茶树品种退化,以及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小农经济生产模式,质量品牌意识淡薄,茶叶初制厂加工卫生条件差,硬件设施跟不上民营企业发展期相对比较短,原始积累较

11、少,投资能力受多方因素影响,对于企业再上一个台阶,自我投资更新改造,企业规模做大做强形成阻碍1.4.2 建议:在这一个生态优越资源丰富,技术力量雄厚,而资金不足,产业分散的重点产茶区,只有通过政府财政投资参股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建立规范的产业化清洁化外销绿茶生产基地,对加快外销绿茶清洁化生产的全面发展,从而做大茶产业,发展农村经济,带动茶农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切实可行的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只有通过国家的扶持地方的支持,龙头企业自身创业,才能把企业做大同时只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强做大,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带动,才能保持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我们申请国家财

12、政投资参股支持企业经营,共同建设高标准外销绿茶清洁化生产基地清洁化初制加工厂和清洁化精制加工厂,推广生态农业生产技术,对于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服务茶农,开拓国际市场,创出自主品牌,发展茶业经济,为茶农增收,农业增效,提升国际形象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1 项目建设背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扶持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确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明确了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现有农产品加工能力的改组改造,加快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开发,加强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扶持,进一步提高我国农产品加工水平,促进农产

13、品加工业跨越式发展在我省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也是*省861行动计划实施内容之一而外销绿茶作为我省传统优势农产品,解决出口中的“绿色壁垒”及卫生质量问题,是增加出口茶叶的附加值,形成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从而壮大企业实力,增加茶农收入的紧迫问题同时农产品的加工品及制成品要多样化营养化方便化安全化和优质化也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市*县是我国重点产茶大县,是我国出口绿茶-眉茶的主要产区按照*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规划,在“十五”期未和“十一五”期间,要发展优质茶叶2万吨;开发以茶叶为原料的健康食品保健品;培育110个5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由21万户增加到35万户,来自主导产业收入由950元增加

14、到1270元*市作为重要产茶区,无疑是这一规划的首要承担者茶叶作为*市农村主要经济作物和农民重要经济收入,茶叶产业的发展,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2项目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状茶叶是*县的支柱产业,全县28万人口有20万茶农,收入60%来自茶叶,茶业经济牵动全县所有乡镇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发展茶业经济,始终坚持把茶叶作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抓,紧紧围绕这个中心,实施生态经济发展战略,狠抓有机茶无公害茶叶开发,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并取得明显成效*县被农业部确定“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示范县”“全国有机茶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全国“三绿工程”茶叶示

15、范县 截止目前,基本形成以骨干企业为龙头协会(合作社)为桥梁基地农户为基础的茶叶产业集群雏形全县茶园面积20.3万亩,茶叶初制加工厂1800家,精制加工企业35家其中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获得国家外经贸部批准的茶叶自营出口权企业2家,4家企业获得国家商标局批准的注册商标,6家企业被列为有机茶标准化生产示范企业,2家企业2400亩茶园获得首批农产品出口基地免检证书;茶叶协会有机茶合作社3个;在12个乡镇建立了28处有机茶示范基地,国际国内颁证机构颁证的有机茶园面积达1.5万亩,无公害茶园面积达4.1万亩其中*市*牌有机茶叶开发有限公司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公司为依托创办的*牌茶业合

16、作社,现有茶园基地近8万亩,有机茶无公害茶园基地8200亩公司年加工销售茶叶8000吨,并进入全省出口创汇50强在此基础上,全县茶业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建立了有机食品科研所科技培训中心和5家茶叶机械制造厂一个以*市*牌有机茶叶开发有限公司为龙头的产业化规模化茶叶产业集群框架正在形成茶业经济已成为广大茶农增收的主渠道*县近年由省级扶贫县脱贫,走上良性发展的健康轨道,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茶叶经济的发展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目的意义1.实施出口茶叶清洁化产业化生产,是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需要由于受传统茶叶生产加工方式的影响,茶园管理粗放,茶叶加工以半手工操作为主,全国仅加工茶叶的茶厂就有6.

17、7万家,平均每个茶厂年加工茶叶仅10t加工企业由于规模小,导致设备落后技术水平低茶叶品质和卫生质量安全不稳定,出口茶叶因品质和卫生质量不合格等问题频频发生因此,打破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方式,把茶农组织起来,形成经济联合体,依托龙头企业,实现茶叶生产加工的清洁化产业化,这是当前我国茶业的发展方向,也是应对国际茶叶市场“绿色壁垒”,巩固和扩大出口量,提高我国茶叶国际竞争力的唯一途径2.实施茶叶清洁化生产是实现农业资源合理开发,解决农业增效茶农增收的需要*县是我国重点产茶区之一,也是著名出口绿茶“屯绿”主产地全县21个乡镇均生产茶叶,茶叶收入占近20万茶农的经济收入的60%以上,茶业经济是茶农生活和乡

18、镇财政的主要经济来源项目的实施将充分利用现有茶叶资源,提高产品质量,大力推进茶业产业化的进程,促进茶业效益大幅提高,增加茶农收入,促进*县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3.实施茶叶清洁化生产是通过科技创新,促进农产品品质调整,满足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的需要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而且是有益健康的饮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茶叶消费将稳步增长据统计,过去一个世纪,世界人口从16亿增加到60亿,人口增长2.75倍,同期茶叶消费则增加7.5倍.据专家预测,二十一世纪茶叶是所有饮料中最具竞争力的,在未来五十年内,世界范围内茶叶消费年增长率将在5%以上,而绿茶近来被消费者认为是最佳饮料,被市场日益看好而我国出口的绿

19、茶数量占世界绿茶交易量的80%以上份额目前世界人均茶叶消费量约为0.6公斤,随着饮茶有利健康的理念被越来越多人们所接受,茶叶市场的需求将有一个巨大发展空间4.实施茶叶清洁化生产是加速发展壮大茶业经济,提高企业效益的需要 现行的茶叶分散经营作坊式生产低水平运作的模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面对这一问题,公司尝试以茶叶合作社的形式组建茶叶生产基地,形成利益共同体,利用龙头企业的技术资金优势带动茶业经济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项目的实施,可以进一步加强基地建设,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培育壮大茶业产业,形成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提高企业的效益5. 实施茶叶清洁化生产是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促进生态建设

20、,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市是国际旅游城市,生态建设极为重要*县作为国家第八批生态建设示范区之一,也是*省生态省建设中的首批生态县建设示范基地之一,生态农业是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开展茶园清洁化生产,一方面,通过老茶园改造生物隔离带建设,增加植被覆盖率,促进了生态建设另一方面,通过生物肥料生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的使用,防止了土壤退化,既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也减轻了农业生产对水土气的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第三,通过加工基地的改造,有效地遏制了工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促进了循环经济的发展第三章 建设条件3.1 项目区概况3.1.1 地理位置及区域范围*县位于东经11739-11826,北纬2924-3002

21、,处于*省最南端,与浙赣两省交界;处于黄山千岛湖的华东旅游网中心地带,总面积2151平方公里,总人口28万,域内山环水绕,形成了中山低山丘陵溪洲盆地的地貌特征*县建于1700多年前,历史悠久,古迹甚多享有“东南邹鲁徽商故里状元之乡”美誉3.1.2 自然资源状况*县地处中纬度地带,属季风亚热带湿润地区范围其特点是:热量丰富,水分充足,水热季节变化比较显著,突出地表现为春末夏初的“雨热同步”和秋冬季的“光温互补”这里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空气湿润全县多年平均气温16.2,累年极端最高气温41.3,最低气温-11.6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7.9,最冷月(1月)3.7春秋季节气温变化剧烈主要农产

22、区日平均气温0的年积温5915.610的年积温5113.3,有效积温2759.3,初终间隔日数235天;1020年积温4258,初终间隔日数184天无霜期231天多年平均降水量1613.7mm*县是优越的林茶生产区域,被称为中国绿茶的“金三角”茶叶资源丰富*县是“屯绿眉茶”原产地,也是国家绿茶出口基地县全县现有茶园面积20.3万亩九十年代以来,大力调整产品结构,大力开发名优茶,一批像*牌毛峰霞雨新安源银毫等新老名茶不断得到恢复和创制同时,以优越的生态条件为依托,加快纯天然无污染有机茶叶和无公害茶叶的开发生产2001年以来全县经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有机茶中心和瑞士生态市场(IMO)国内国外认证的

23、有机茶生产基地面积1.5万亩,是全国最大的有机茶生产基地县,被国家农业标准委员会与监测中心确定为全国有机茶标准化示范区此外,临近区县也盛产茶叶,可谓资源丰富土质以山地黄壤黄棕壤和红壤为主,松软肥沃,富含有机质和多种矿元素*县地处新安江源头,新安江上游的横江率水两条河流穿境而过,230多条支流,流经全境,形成了丰富了水利资源这里水质清澈,可开发利用水利资源6.87万千瓦3.1.3 社会经济状况全县面积土地面积215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713.43公顷,茶园10763.27公顷,林地面积167731.93公顷;农村人口23.5万人及劳动力人口16.6万人;,全县国民生产总值20.75亿元,财政

24、收入1.3亿元;农业以茶林粮油畜牧为五大产业其中茶业为第一产业,占农业生产总值的40%农民人均收入3170元3.1.4 项目关联产业的发展现状*县茶业通过近几年的产业化发展,已逐步形成外销绿茶加工出口基地县年加工出口的外销绿茶占全国绿茶出口总量的20%,由此带动了茶业相关产业的发展3.1.4.1 促进茶叶种植业的发展 *县茶树最适宜生产地区,近几年随着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产业化的模式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调动茶农的种茶积极性,茶农纷纷退耕种茶,建设高标准的良种清洁化茶园,促进*县茶业和农业结构的调整3.1.4.2 促进茶叶种植业与茶叶加工业的优化整合 按照推进茶叶产业化的模式运行,直接带动茶业的

25、发展通过茶业经济合作社组织,与村级茶叶初制茶厂以及茶农建立合作体,创新发展理念,创新服务机制和经营机制,不断发展壮大经济实力,使茶农和企业共赢3.1.4.3 促进主导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全县茶业企业,依靠科技进步,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生态农业,建立具有发展前景和市场前景的清洁化茶叶生产基地,提高茶叶附加值,已形成气候,并逐步延伸现在全县茶业产业集群已基本形成3.1.4.4 带动配套服务业和相关产业的兴起 随着茶业产业的兴起,带动了当地金融业通讯业运输业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当地的经济繁荣同时茶业的发展也能带动了茶旅游茶包装茶机械等相关产业的崛起3.1.5 项目建设地点选择项目建设地点,精制加工厂选址*

26、县开发区,茶园基地和初制加工厂选址,榆村流口璜尖白际渭桥海阳万安临溪兰田溪口等10乡镇 3.2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3.2.1 政策环境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确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明确了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现有农产品加工能力的改组改造,加快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开发,加强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扶持,使我国农产品加工水平有较大的提高,农产品加工业有一个大的发展*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规划要求“十五”期未和“十一五”期间,要发展优质茶叶2万吨;开发以茶叶为原料的健康食品保健品;培育110个5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由21万户增加到35万户,来自主导产业收入由950元增

27、加到1270元茶叶区域布局设置在皖南地区*市“443”行动计划,也明确生态建市,大力发展无公害茶有机茶,推广清洁化茶叶生产把黄山打造成华东地区以茶叶为主导的绿色食品加工基地,把*县打造成外销绿茶加工出口基地县3.2.2 资源优势*县是“屯绿眉茶”原产地,也是绿茶出口基地县,茶叶资源丰富,全县现有茶园面积20.3万亩,独特的优异气候环境,有利于氨基酸叶绿素和芳香类物质的合成,山区四季温差小,昼夜温差大,有助于茶叶内含物积累,芽叶肥壮柔嫩,这些都决定*县茶叶独特优良的品质九十年代以来,大力调整产品结构,大力开发名优茶,一批像*牌毛峰霞雨新安源银毫等新老名茶不断得到恢复和创制同时,以优越的生态条件为

28、依托,加快纯天然无污染有机茶叶和无公害茶叶的开发生产2001年以来全县经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中农有机茶中心和瑞士生态市场(IMO)的国内国外认证有机茶生产基地面积1.5万亩,是全国最大的有机茶生产基地县我县是被国家农业标准委员会与监测中心确定为全国有机茶标准化示范区和全国首批三绿工程茶叶示范县此外,*市各区县共有茶园75.6万亩,可谓资源丰富3.2.3 市场优势经过多年市场开拓,公司与进口中国绿茶增幅最大和销量最大的欧盟及北非公司建立良好的合作业务关系,同时公司也是国内主要茶叶外贸公司的出口茶叶货源供应商,建立的长期业务合作单位有中国茶叶进出口总公司安徽茶叶进出口公司上海茶叶进出口公司浙江茶叶

29、出口公司湖南茶叶进出口公司江西茶叶进出口公司等为此,本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及建成后,不但在茶园改造国际认证,以及生产经营管理产品生产和市场营销诸多方面得到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的大力支持,而且产品销售形势大好3.2.4 科技开发能力公司现有各类专业技术管理人员18人,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5人,坚实的技术力量,多年的实践经验,形成了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是本项目技术依托单位,为项目的实施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创建于1915年,是我国最早建立的茶叶科研机构全所现有在职科技人员32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1人,中级16人,初级5人)设有国家茶树育种安徽分中心综合栽培研究室

30、机械制茶研究室化验质检研究室暨*省农科院茶叶质量检测中心市场信息研究室示范茶场等拥有分析测试仪器设备近二百余台(套);拥有名优茶红绿茶初精制试验生产设备90余台(套),可进行各种茶叶样品的试制检测与分析研究内容涵盖茶叶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围绕茶叶无公害高产优质高效栽培,开展茶树新品种选育及繁殖技术研究;进行茶园土壤培育采摘修剪茶园肥料及施肥技术研究;茶树主要害虫发生规律测报技术综合防治新农药效果及安全使用等研究在茶叶加工方面,以提高红绿茶传统品质风格为核心,开展制茶工艺名优茶创制与精深加工产品开发初精制厂设计及机具选型配套等项研究1978年以来,全所取得各类获奖成果46项,这些成果可为该项研究

31、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主持完成的“高效茶园建设的优化栽培技术研究”“良种生态茶园建设技术研究”“茶园农药和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研究”“出口创汇型特色茶叶加工技术引进”“*牌特色茶叶产品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技术研究”“提高茶叶品质的制茶新工艺技术研究”“茶叶质量安全性检测及相关技术研究”等课题研究,这些科研成果为本项目实施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目前,*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正在承担*牌公司绿茶生产的技术依托,对该公司近年来外销绿茶的基地加工质量状况及生产技术需求等都有较全面的掌握3.2.5 基础设施条件*县交通便利,通讯快捷离黄山机场仅15公里,皖赣铁路205国道屯黄公路慈张公路穿境

32、而过;开通的徽杭高速公路,建设中的合铜黄屯景屯婺等高速公路将为*县构建高速快捷的交通网络;通讯广播电视覆盖全境*县绿茶加工出口量占全国绿茶出口的20%,形成外销绿茶的生产加工集散地黄山作为国际旅游城市,省电网确保供电,加上本地丰富的小水电资源,确保了能源供应3.3 主要障碍因素及解决方案清洁化茶叶区域同全国大部分老茶区一样,茶园基础薄弱,老茶园多,茶树品种退化,以及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小农经济生产模式,质量品牌意识淡薄,茶叶初制厂加工卫生条件差,硬件设施跟不上民营企业发展期相对比较短,原始积累较少,投资能力受多方因素影响,对于企业再上一个台阶,自我投资更新改造,企业规模做大做强形成阻碍因此,只有

33、通过国家财政参股经营,充实提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经济实力,依靠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茶农自愿的前提下,完成茶园基地改造,形成规模化生产,提高产品品质,使企业和茶农在市场条件下形成共赢局面第四章 项目申报单位基本情况4.1 项目申报单位概况*市*牌有机茶叶开发有限公司是成立于1994年的一家以外销茶叶为主导产品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1600万元,股东共计4人,其中王光熙1281万元,占80.06%;吴淑琴304万元,占19%;程丽华5万元,占0.31%;胡玉松10万元,占0.63%经营范围:茶叶土特产收购加工销售,绿茶红茶及特种茶出口等主要产品外销绿茶以及名优茶“黄山毛峰”“黄山银钩”药食兼用

34、的“*牌茶”等公司实行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企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采取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民营化管理经营模式企业建立起产权明晰职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按照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企业运行机制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完善法人治理机制,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以人为本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科学管理体制同时优化管理手段,推广计算机辅助管理企业现已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5年公司全年收购茶叶7480吨,累计投入资金 9600万元,销售茶叶7000吨,销售收入达 11516万元,其中自营出口茶叶1000吨,创汇

35、235万美元,创利税1160万元,全部退税款已退到位,资金回笼率达98%企业共有职工人数228人,其中管理人员18人,科研人员8人公司2003至2005年连续三年被中国农业银行*省分行授予“AA级信用企业”,公司的“*牌山牌*牌眉茶”荣获安徽名牌农产品称号,连续多年被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授予“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省级创业之星”“省民营企业出口创汇50强”“市外贸出口先进企业”“全国有机茶叶生产示范企业”等称号并在*县成立了以公司为依托的公司加农户形式的*市*牌茶业合作社 4.2 研发能力建设单位现有专业技术管理人员18名,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5人,设有专职研发部门与*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和黄山茶叶学

36、校等科研院校签订技术支持合作协议,为企业提供技术保障和技术人员培训特别是*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与公司合作作为科研成果转化单位,为公司在产品创新市场营销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等方面提供很好的保障4.3 企业财务状况企业2003年总资产732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总额5051万元,总负债3220万元,资产负债率43.99%,产品销售收入5032万元,净利润253万元,累计未分配利润156万元,上交税费233万元,流动比率101%,速动比率122%,总资产报酬率7.25%,净资产收益率11.6%,应收账款周转14.7次,存货周转7.9次企业2004年总资产9453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总额6482万元,总

37、负债4683万元,资产负债率49.54%产品销售收入10184万元,净利润670万元,累计未分配利润759万元,上交税费580万元,流动比率109.5%,速动比率134%,总资产报酬率9.10%,净资产收益率15.1%,应收账款周转15.2次,存货周转13.9次企业2005年总资产10384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总额5330万元,总负债5035万元,资产负债率48.49%,产品销售收入11516万元,净利润580万元,累计未分配利润881万元,上交税费580万元,流动比率119.6%,速动比率144%,总资产报酬率7.2%,净资产收益率11.5%,应收账款周转9.8次,存货周转7.6次企业资金结

38、算无不良记录,结算信誉良好,执行结算纪律,近两年来公司生产经营情况良好,不断的扩张基地厂房,壮大发展规模,朝良性循环方向健康发展详见200320042005年度财务审计报告公司2003年至2005年连续三年被中国农业银行*省分行授予“AA级信用企业”第五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5.1 市场分析5.1.1 产品市场供求现状中国绿茶以独特的优良品质和悠久的历史,在国际绿茶市场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我国每年绿茶出口量为1822万吨,占世界绿茶交易量80%以上,主要销售非洲美国欧盟东南亚国家与地区由于对绿茶的保健功能的不断加深认识,特别是欧美国家对绿茶需求量大幅增长,为茶叶产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并以每

39、年的5%左右的速度在增长这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很大的市场空间外销绿茶生产区主要分布在浙江安徽湖南等省,而“屯绿眉茶”为外销绿茶中品质最优,是我国传统出口绿茶-眉茶的拼配主料*市*县是“屯绿眉茶”的产地,已成为外销绿茶生产销售集散地,年生产加工量达1.8万吨,产值近2亿元,出口创汇1千万美元*县又是全国有机茶叶标准生产示范县,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有机茶叶和低农药残留量茶叶的重要生产区目前外销绿茶在国际市场上还是供销两旺的格局5.1.2 产品市场前景分析外销绿茶是我国传统最具有竞争力的出口商品,其产品质量加工工艺品种优良,是其它国家无法比拟的,在国际市场占80%以上份额因此实施外销绿茶清洁化生产,

40、可最大程度减少农药的残留量,不但可进入卫生指标设限的欧盟市场日本市场,提高茶叶附加值,而且将极大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优势5.1.3 项目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本项目主要产品外销绿茶特珍特级(41022)特珍一级(9371)珍眉一级(9370)珍眉二级(9369)珍眉三级(9368)珍眉四级(9367)等因自然环境优异加工技术精湛,规格内质优于其他产地产品从市场行情看,本项目的产品市场供需双旺,其价格稳中有升5.2 产品生产及销售方案5.2.1 市场定位根据以上分析和国际绿茶市场研究,本项目产品的市场定位以出口为主,兼顾内销以有机茶低农药残留茶叶面向在卫生指标严格的欧盟等市场既能提高外销绿茶的附

41、加值,又能打开可靠的有巨大潜力的销售市场5.2.2 生产规模本项目实施后,年产外销绿茶特珍特级(41022)3000吨特珍一级(9371)6000吨珍眉一级(9370)3000吨珍眉二级(9369)2000吨珍眉三级(9368)1000吨5.2.3 项目产品预期销售量目标:项目达产年出口*牌绿茶1.5万吨,年产值达23500.00万元,实现新增销售收入12000万元,年均利润999.57万元,年均销售税金及附加530.4万元,创汇800万美元公司具有茶叶进出口自营权,以生产外销绿茶为主导产品,在巩固传统的眉茶销售市场基础的同时,发展“*牌”“天都山”等自有品牌小包装产品参与国际竞争,提高产品附

42、加值,开拓清洁化生产的眉茶在欧美日本等国家地区的市场,是切实可行的5.3 销售策略和营销模式5.3.1 销售策略根据国际市场销售的情况,企业采取以下销售策略:研究进口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形势,认真作好市场调查研究工作,为产品进入市场作好营销策划工作;以公司现有的销售网络,加强与销售商合作,取得良好信誉,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扩大企业市场的知名度建立销售网络,提高市场占有率激发外销人员的积级主动性,开拓国际市场,直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积极主动宣传*牌眉茶的优良品质,采取品牌战略,提高“*牌”“*牌山”“天都峰”商标国际市场知名度充分发挥科技力量,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保障外销绿茶在国际市场上的良好品牌

43、严格实行清洁化生产,打破绿色壁垒,能顺利进入设限严格的地区和国家市场,为我国农产品顺畅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有利条件5.3.2 营销模式以国际市场为主要销售对象,在巩固传统的营销模式,建立公司网站,积极开展电子商务,宣传品牌,寻找市场与国际市场上有实力的进口商合作,通过直销代理建立自有销售窗口等多种销售方式,扩大产品的市场份额,打破绿色壁垒,顺利进入欧盟日本等设限严格的地区和国家市场5.4 销售队伍和销售网络建设*市*牌有机茶叶开发有限公司经过长期经营,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客户对象市场网络销售人员队伍,是中国茶叶进出股份公司安徽浙江上海江西湖南广东茶叶进出口公司的重要的出口基地,在阿尔及利亚建立有销售公

44、司,在欧盟地区和日本有稳定的贸易伙伴,业务遍及欧美亚等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市场拥有*市*牌茶叶超市,上海大统路茶叶批发市场有多家批发门点,在国内其他大中型城市建立了十多个代理销售网点,公司拥有一支技术过硬服务优良的售后服务队伍,从而保证消费者无后顾之优,这将使企业形成巨大的市场销售和市场占有率的优势第六章 项目建设方案 6.1建设任务和规模本项目建设以生产清洁化外销绿茶眉茶为目的,采用茶园清洁化种植技术,建成6万亩清洁化出口茶叶种植基地,建成年加工毛茶达100吨的茶叶清洁化初制加工厂10座;新建4条清洁化精制流水线,改建3条清洁化精制流水线,累计年加工出口精制绿茶达到1.5万吨,并且全部产品都达到

45、质量及卫生标准,建成出口绿茶自动小包装流水线2条,年加工各类绿茶小包装3000吨;组建1个茶叶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建立并完善外销绿茶品质和质量安全监控体系6.2 项目规划和布局6.2.1 在*县榆村流口璜尖白际渭桥海阳万安临溪兰田溪口等10乡镇,建立6万亩清洁化出口茶叶种植基地;6.2.2 在6万亩清洁化出口茶叶种植基地内建设10座清洁化茶叶初制加工厂;6.2.3 在*县经济开发区建设1个清洁化精制加工厂,新建4条清洁化精制流水线,2条绿茶自动小包装流水线6.3 生产技术方案及工艺流程外销绿茶眉茶清洁化生产技术是一个创新的系统工程,通过运用清洁化茶园种植技术清洁化初制加工清洁化精制加工及包装等综

46、合配套技术,控制茶叶中农药残留重金属有害微生物及非茶类夹杂物等潜在危害,实现外销绿茶生产全程清洁化,确保外销绿茶的质量安全清洁化外销绿茶生产技术路线示意图茶叶清洁化初制加工茶园清洁高效生产控制茶叶清洁化精制加工茶叶清洁化包装贮藏植物修复净化技术病虫害监测预报病虫害生态控制施肥与肥料污染控制叶面尘污清除技术建立初加工流水线过程品质控制技术线建立精加工流水线过程品质控制技术建立自动包装流水线包装材料安全质量控制建立产品清洁贮藏库清洁化茶园基地建设设6.3.1 外销绿茶清洁化茶园基地建设技术方案 推广应用生态保护技术:利用植物修复技术净化茶园微环境,清除因茶园栽培管理中残留的累积性潜在污染物,确保基地茶园土壤环境符合外销茶生产环境 推广应用清洁化安全高效茶园管理控制技术:重点利用茶园中病虫害的监测预报及生态控制与综合防治技术茶树营养的均衡供给与肥料污染的控制技术茶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