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747264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485.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XX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XX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XX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XX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丰都县湛普镇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目 录1 综合说明 工程概况丰都县湛普镇防洪工程包含3条排洪渠,该镇滨临长江,建筑依山而建,该镇后坡陡且集雨面积较大,导致洪水来时,水量大历时短。各场镇对后坡来洪泄排脆弱,建设时基本没考虑后坡区域内的洪水,导致洪水泛滥,街道积水,小洪水时影响场镇人民的生活,大洪水时危及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主要设计依据及标准防洪标准GB5021094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城市防洪设计规范GJJ5092;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93;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DL/

2、T50571996;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DL50771997;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三峡后续工作总体规划三峡库区湖北省重庆市三峡后续工作一期实施规划(2011-2014年)编制工作细则丰都县湛普镇总体规划2009-2020与业主签订的设计合同及4个集镇测量地形图。 水文气象1.3.1 气象本防洪工程位于丰都县,丰都县属亚热带温和湿润季风气候区,受西南和东南季风影响,具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少、云雾多、四季分明、立体气候差异大、春季雨早、夏季酷热、秋天多绵雨、冬季干燥等特点。工程区域天气受西风带天气系统以

3、及西南低涡、西藏高压、西太平洋高压的影响,长江横切变是该流域降水天气的主要动力条件,西太平洋高压控制本流域时,气温高、闷热,常伴有热雷雨发生,西藏高压控制本流域时,气温高、空气干燥、天气久晴不雨,持续时间续长,干旱严重。西风带和副热带天气系统的交替活动,控制着本工程区域时间的长短及强弱,除影响温、湿、降水之外,也造成本流域降水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因此,具有春雨、伏旱、秋绵、冬干的特点。在一般情况下,工程区域春季降水较多,很少有春旱现象,降水较多时间一直持续到七月上、中旬。此后,降水相对减少,在七、八月时处盛夏,气温高、蒸发量大,常有旱象发生(伏早),至九、十月雨量显着增加,但降水强度不大,形成

4、秋雨绵绵(秋绵),以后随着气温的减低,降雨逐渐减少,进入冬季雨量稀少季节(冬干),属典型的季风气候特点。根据丰都县气象站资料统计分析,多年平均气温18.3,历年极端最高气温41.5,极端最低气温-3.5,无霜期长,多年平均306天,最长326天,最短287天。热量资源丰富,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300小时,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平均650小时,占全年日照时数的50。多年平均降水量为l073.9mm,最大年降水量达l401.8mm(1982年),最小年降量757.3mm(1992年)。降水年内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每年510月为主雨季,降水量占,而11月至次年4月降水量为全年降水量的,特别在冬

5、干季节降水量仅占全年降水的3左右。每年510月为主雨季,暴雨洪水多发生在这一时期。根据有关资料,年最大24小时暴雨绝大多数发生在59月,占总数的,其中:5月占,6月占25,7月占35,8月占,9月占,发生在10月份的仅有一次,且量级相对于历年最大24小时暴雨值来讲是较小的。工程所处区域为浅丘低山区,热量丰富,蒸发量较大。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l230mm,多年平均陆面蒸发量为500mm。工程区域径流主要由降水形成,多年平均径流深为500mm,径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且年内年际变化较大,主雨季与主汛期同步,年最大洪水多发生在59月,洪水由暴雨形成。1.3.2 水文工程区域的洪水主要由降水形成,3月进

6、入初汛开始涨水,洪水量级一般不大;49月为主汛期,一般洪水峰高量大;1011月为汛末,洪水量级大致与3月同等级;12月至次年2月为枯水期,径流较小,年最大洪水一般发生在49月,其中67月居多,盛夏8月由于伏旱,发生年最大洪水的次数相对较少。工程区域为特小流域,流域内植被较差,流域调蓄能力低,河网发达,支流坡度较大,产汇流条件充分,坡面汇流较突出,洪水汇流迅速,陡涨陡落,历时短,过程尖瘦,系单峰洪水。1、设计暴雨本防洪工程涉及场镇,周边均无水文测站,但临近区域有丰都气象站。丰都气象站1h、6h年最大降雨量资料为19672008年系列,24小时年最大降雨量资料为19592008年系列,1/6h采用

7、四川省中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手册(1984年6月)(以下简称手册)暴雨参数。各时段暴雨设计参数成果见表1-1。表1-1 各历时暴雨设计参数表运用资料T(h)1/61624丰都气象站H(mm)CvCs/Cv查手册暴雨H(mm)CvCs/Cv2、设计洪水计算本次洪水计算采用推理公式法计算。a、流域特征参数:在1/2000地形图上量算得各场镇各排洪渠流域特征参数。见表2-1。b、暴雨参数:设计雨力Sp及暴雨公式指数n,由设计暴雨成果按手册中相应公式计算。c、产、汇流参数:产流参数根据本流域实际情况采用手册中的盆地丘陵区公式计算,即4.8F,Cv,Cs/Cv;汇流参数m由流域特征参数查手册分区综合公式进

8、行计算求得。计算成果见表1-2。表1-2 排洪渠设计洪水成果表渠道名资料来源各频率设计洪水(m3/s )1%2%5%10%20%50%1#排洪渠丰都气象站手册查值2#排洪渠丰都气象站手册查值3#排洪渠丰都气象站手册查值3、洪峰流量合理性分析及成果采用由表1-2可看出,在洪水频率为10年一遇时,用手册暴雨参数推算出来的成果比用丰都气象站暴雨资料计算出来的成果大,从工程偏安全角度考虑,本次防洪工程设计洪水采用手册暴雨资料按推理公式法计算的洪水成果见表1-3。表1-3 排洪渠设计洪水成果表(推荐成果)渠道名各频率设计洪水(m3/s )1%2%5%10%20%50%1#排洪渠2#排洪渠3#排洪渠 工程

9、地质工程区地处长江沿岸,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与川东褶皱山地交接处,山脉呈NE-SW向展布,为中低山及丘陵地形。主要分布迭瓦式单面山、鞍状残丘、宽缓斜面、深窄沟谷等众多微地貌单元。区内岩性为一套海相浅海相碳酸盐岩、碎屑岩和内陆湖相碎屑岩。区内大地构造单元属扬子准地台四川台坳川东南褶皱束垫江坳褶带内,由一系列不对称的背斜、向斜组成。区内新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大面积间歇性抬升,抬升相对稳定抬升交替,形成多级夷平面。工程区主要出露侏罗系中统上统遂宁组(J3S)地层和第四系冲积、残坡积、地滑堆积及人工堆积。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的规定,查出该工程区抗震

10、设防烈度为度。本工程场地内无断层通过,没有发现破碎带,对新近填土用支挡结构治理后,场地整体稳定,适宜本次拟建采用的排洪箱涵和挡墙结构治理的工程措施。 工程任务和规模1.5.1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湛普镇位于重庆市丰都县北部,距县城40km,镇辖6个街道居民委员会、2个菜场村民委员会,全镇幅员面积2.6km2,是重庆的一个农业大镇。湛普镇湛普镇为让人民群众有一个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积极加强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成效。湛普镇滨临长江,现有建筑依山而建,而镇后坡陡且积雨面积大,导致洪水来时,水量大历时短。但湛普场镇对后坡来洪泄排脆弱,建设时基本没考虑后坡区域内的洪水,导致洪水泛滥,街道积水,其中一股水流直

11、接冲击镇政府,小洪水时影响场镇人民的生活,大洪水时危及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严重影响政府形象,制约了场镇的经济发展。因此防洪治理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十分迫切的。综上,本工程是解除湛普镇防洪安全隐患的需要,是改变环保卫生的需要,治理是必要的。1.5.2 工程建设的可行性本工程乡镇位于城区边缘,施工条件优越,施工用水用电及施工交通条件良好。湛普镇防洪工程,是防洪保安除灾的公益性建设,城区人民群众要求强烈,因此工程的实施能得到当地群众的支持。项目施工建设,无需高新技术作业,只需要一般性建筑工人和民工,因此项目建设,在施工技术方面可行。丰都县是国家级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丰都县城为三峡库区全淹全迁城市,是三

12、峡库区后扶工作重点。因此,工程建设资金,可得到国家支持和帮助。根据丰都县湛普镇总体规划2009-2020,本工程所在地位于规划范围内,且与规划道路及管网布置等不存在冲突,因此本项目是可行的。1.5.3 工程建设的任务和规模本工程为排山洪建筑物,根据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JJ50-92,工程保护范围为一般城镇,工程的建筑物级别为4级,防洪标准(山洪)510年一遇,本工程采用10年一遇洪水标准。湛普镇防洪工程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新建排洪渠3条,其中1#排洪渠设计总流量Q=s,总长277m,全部为明渠,起点位于湛普镇朱家嘴,末端接已建涵洞;2#排洪渠设计总流量Q=s,总长134m,全部为明渠,起点

13、位于湛普镇朱家嘴,末端接已建涵洞;3#排洪渠设计总流量Q=s,总长203m,为明渠及跌水,起点位于湛普镇水泥厂后门,末端接河沟,3#排洪渠明渠断面形式为半梯形,长173m,跌坎长30m。 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1.6.1 工程等级和设计标准本工程为排山洪建筑物,根据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JJ50-92,工程保护范围为一般城镇,工程的建筑物级别为4级,防洪标准(山洪)510年一遇,本工程采用10年一遇洪水标准。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工程区抗震设防烈度为度。1.6.2 工程布置原则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和工程目的,轴线布置考虑以下原则:1)与天然

14、河沟及道路走向基本一致;2)轴线布置力求投资最省,同时注意对道路、边坡稳定的影响;3)轴线布置力求平顺,使水流条件较好;4)轴线布置应本着少占耕地,少拆迁房屋,有利防汛抢险和工程管理。1.6.3 工程平面布置湛普镇防洪工程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新建排洪渠3条,其中1#排洪渠设计总流量Q=s,总长277m,全部为明渠,起点位于湛普镇朱家嘴,末端接已建涵洞;2#排洪渠设计总流量Q=s,总长134m,全部为明渠,起点位于湛普镇朱家嘴,末端接已建涵洞;3#排洪渠设计总流量Q=s,总长203m,为明渠及跌水,起点位于湛普镇水泥厂后门,末端接河沟,3#排洪渠明渠断面形式为半梯形,长173m,跌坎长30m。

15、排洪渠:全断面衬砌,底板为C15砼,边墙为M10浆砌条石,临水面采用M10水泥砂浆抹面。1)1#排洪渠桩号0+0000+040段,设计流量Q=s,坡比1/18,断面尺寸(宽高);0+0400+140段,设计流量Q=s,坡比1/60,断面尺寸;0+1400+160段,设计流量Q=s,坡比1/8,断面尺寸(宽高);0+1600+277段,设计流量Q=s,坡比1/230,断面尺寸(宽高)。2)2#排洪渠桩号0+0000+093段,设计流量Q=s,坡比1/60,断面尺寸(宽高);0+0930+134段,设计流量Q=s,坡比1/20,断面尺寸。3)3#排洪渠桩号0+0000+173段,设计流量Q=s,坡

16、比1/13,断面尺寸(宽高)。4)跌水跌水基础置于基岩层,底板采用C20钢筋砼现浇,并设置锚杆锚固于基岩中,两侧挡墙采用M10浆砌条石挡墙,迎水侧直立,背水侧坡比1:,跌水以下设置干砌块石海漫。 工程施工本工程河段岸坡地形变化较大,但各施工段均由公路直达。枯水期工程段除少量雨水外没有其它来水,施工导流容易解决。施工用水可接管计量使用自来水。施工用电在低压端接线计量使用。施工所需的水泥在县城购买,块条石料就近开采,砂石料从附近集镇购买。全部工程施工可以在一个枯水期内完成。 工程拆迁和占地按照工程布置及工程施工规划,本防洪工程不涉及房屋拆迁。按照工程布置及工程施工规划,整个防洪工程总占地9亩,其中

17、永久占地2亩,临时占地7亩。 工程管理本工程为集镇防洪工程,建设由各乡镇水管所负责,施工完成后管理单位也为各自所在镇的水管所,不再单独成立管理机构。 结论、建议1)本工程的任务是治理集镇的暴雨洪水,使之满足能通过设计洪水流量,是防洪排洪需要,是美化环境的需要。工程的可行性研究设计和实施是完全可靠可行的。2)建设本工程是防洪排洪需要,时间紧迫,建议早日建设,在汛期前建成投入使用。3) 本集镇项目内道路、水、电已接通,建筑材料丰富,具备施工条件。 工程特性附表表1-3序号项 目单位数 量湛普镇一水文1工程段以上流域面积Km2(1#排洪渠)/(2#排洪渠)(3#排洪渠)2长度km(1#排洪渠)/(2

18、#排洪渠)(3#排洪渠)3利用气象资料年限(丰都县气象站)年196720084设计洪水标准P=10%5设计洪水流量(10年一遇)m3/s(1#排洪渠)/(2#排洪渠)(3#排洪渠)二地震基本烈度三建筑物等级级5四工程规模1排洪工程长度m5842结构形式排洪渠+跌水五工程静态投资万元2 水文工程概况丰都县湛普镇防洪工程包含3条排洪渠,该镇滨临长江,建筑依山而建,但镇后坡陡且集雨面积较大,导致洪水来时,水量大历时短。场镇对后坡来洪泄排脆弱,建设时基本没考虑后坡区域内的洪水,导致洪水泛滥,街道积水,小洪水时影响场镇人民的生活,大洪水时危及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经在1:2000地形图上仔细量算,场镇各

19、排洪渠特征参数见表2-1。表2-1 场镇各排洪渠特征参数渠道名F(km2)L(km)J()1#排洪渠2#排洪渠3#排洪渠 水文气象特征本防洪工程位于丰都县,丰都县属亚热带温和湿润季风气候区,受西南和东南季风影响,具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少、云雾多、四季分明、立体气候差异大、春季雨早、夏季酷热、秋天多绵雨、冬季干燥等特点。工程区域天气受西风带天气系统以及西南低涡、西藏高压、西太平洋高压的影响,长江横切变是该流域降水天气的主要动力条件,西太平洋高压控制本流域时,气温高、闷热,常伴有热雷雨发生,西藏高压控制本流域时,气温高、空气干燥、天气久晴不雨,持续时间续长,干旱严重。西风带和副热带天气系统的

20、交替活动,控制着本工程区域时间的长短及强弱,除影响温、湿、降水之外,也造成本流域降水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因此,具有春雨、伏旱、秋绵、冬干的特点。在一般情况下,工程区域春季降水较多,很少有春旱现象,降水较多时间一直持续到七月上、中旬。此后,降水相对减少,在七、八月时处盛夏,气温高、蒸发量大,常有旱象发生(伏早),至九、十月雨量显着增加,但降水强度不大,形成秋雨绵绵(秋绵),以后随着气温的减低,降雨逐渐减少,进入冬季雨量稀少季节(冬干),属典型的季风气候特点。根据丰都县气象站资料统计分析,多年平均气温18.3,历年极端最高气温41.5,极端最低气温-3.5,无霜期长,多年平均306天,最长326天

21、,最短287天。热量资源丰富,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300小时,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平均650小时,占全年日照时数的50。多年平均降水量为l073.9mm,最大年降水量达l401.8mm(1982年),最小年降量757.3mm(1992年)。降水年内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每年510月为主雨季,降水量占,而11月至次年4月降水量为全年降水量的,特别在冬干季节降水量仅占全年降水的3左右。每年510月为主雨季,暴雨洪水多发生在这一时期。根据有关资料,年最大24小时暴雨绝大多数发生在59月,占总数的,其中:5月占,6月占25,7月占35,8月占,9月占,发生在10月份的仅有一次,且量级相对于历年最

22、大24小时暴雨值来讲是较小的。工程所处区域为浅丘低山区,热量丰富,蒸发量较大。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l230mm,多年平均陆面蒸发量为500mm。工程区域径流主要由降水形成,多年平均径流深为500mm,径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且年内年际变化较大,主雨季与主汛期同步,年最大洪水多发生在59月,洪水由暴雨形成。 水文基本资料工程区域内无气象站和水文站,但各场镇排洪渠重心直线距离约4km处有丰都气象站,属国家基本站网,具有1959年至今的实测降水资料。设计洪水2.2.1 防洪标准本工程为排山洪建筑物,根据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JJ50-92,工程保护范围为一般城镇,工程的建筑物级别为4级,防洪标准(山洪

23、)510年一遇,本工程采用10年一遇洪水标准。2.4.1 洪水特性工程区域的洪水主要由降水形成,3月进入初汛开始涨水,洪水量级一般不大;49月为主汛期,一般洪水峰高量大;1011月为汛末,洪水量级大致与3月同等级;12月至次年2月为枯水期,径流较小,年最大洪水一般发生在49月,其中67月居多,盛夏8月由于伏旱,发生年最大洪水的次数相对较少。工程区域为特小流域,流域内植被较差,流域调蓄能力低,河网发达,支流坡度较大,产汇流条件充分,坡面汇流较突出,洪水汇流迅速,陡涨陡落,历时短,过程尖瘦,系单峰洪水。2.4.2 工程区设计洪水1、设计暴雨本防洪工程涉及场镇,周边无水文测站,但临近区域有丰都气象站

24、。丰都气象站1h、6h年最大降雨量资料为19672008年系列,24小时年最大降雨量资料为19592008年系列,1/6h采用四川省中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手册(1984年6月)(以下简称手册)暴雨参数。各时段暴雨设计参数成果见表2-2。丰都气象站1h、6h、24h暴雨适线图见附图2-1、2-2、2-3表2-2 各历时暴雨设计参数表运用资料T(h)1/61624丰都气象站H(mm)CvCs/Cv查手册暴雨H(mm)CvCs/Cv2、设计洪水计算本次洪水计算采用推理公式法计算。a、流域特征参数:在1/2000地形图上量算得各场镇各排洪渠流域特征参数。见表2-1。b、暴雨参数:设计雨力Sp及暴雨公式指

25、数n,由设计暴雨成果按手册中相应公式计算。c、产、汇流参数:产流参数根据本流域实际情况采用手册中的盆地丘陵区公式计算,即4.8F,Cv,Cs/Cv;汇流参数m由流域特征参数查手册分区综合公式进行计算求得。计算成果见表2-3。表2-3 排洪渠设计洪水成果表渠道名资料来源各频率设计洪水(m3/s )1%2%5%10%20%50%手册查值1#排洪渠丰都气象站手册查值2#排洪渠丰都气象站手册查值3#排洪渠丰都气象站手册查值3、洪峰流量合理性分析及成果采用由表2-3可看出,在洪水频率为10年一遇时,用手册暴雨参数推算出来的成果比用丰都气象站暴雨资料计算出来的成果大,从工程偏安全角度考虑,本次防洪工程设计

26、洪水采用手册暴雨资料按推理公式法计算的洪水成果见表2-4。表2-4 排洪渠设计洪水成果表(推荐成果)渠道名各频率设计洪水(m3/s )1%2%5%10%20%50%1#排洪渠2#排洪渠3#排洪渠附图2-1 丰都气象站历年最大1h暴雨频率曲线附图2-2 丰都气象站历年最大6h暴雨频率曲线附图2-3 丰都气象站历年最大24h暴雨频率曲线3 工程地质 区域地质及地震工程区地处长江沿岸,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与川东褶皱山地交接处,山脉呈NE-SW向展布,为中低山及丘陵地形。主要分布迭瓦式单面山、鞍状残丘、宽缓斜面、深窄沟谷等众多微地貌单元。区内岩性为一套海相浅海相碳酸盐岩、碎屑岩和内陆湖相碎屑岩。区内大地

27、构造单元属扬子准地台四川台坳川东南褶皱束垫江坳褶带内,由一系列不对称的背斜、向斜组成。区内新构造运动主要表现为大面积间歇性抬升,抬升相对稳定抬升交替,形成多级夷平面。工程区属于相对稳定的弱震环境,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183062001),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度。 工程地质概况(1)地形地貌工程区属低山丘陵。山体顺江延伸,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坡向南侧。(2)地层岩性工程区主要出露侏罗系中统上统遂宁组(J3S)地层和第四系冲积、残坡积、崩滑堆积及人工堆积。上统遂宁组(J3S),按岩性分为二层:第一层:为中厚层状青灰灰白色长石石英砂岩,厚711m,该层砂岩厚度较稳定。第

28、二层:主要为褐红色粘土岩夹紫红色粉砂岩,夹有少量薄层状灰白色长石石英砂岩。第四系(Q)主要为残坡积 (Q4el+dl)、冲积 (Q4al)、地滑堆积 (Q4del)及人工堆积 (Q4ml)。人工堆积(Q4ml):分布在居民居住区,主要为建筑物、煤渣、砼路面、堡坎、生活及建筑垃圾等,厚度一般约2m。残坡积(Q4el+dl):主要分布于斜坡地带,主要为褐红色粘土夹碎石,厚度约3.5m,局部厚达6.3m。冲洪积(Q4al+pl):主要为现代河流冲洪积物。现代河流冲洪积物主要为粉、细砂夹少量砾、块石,厚度约14m。地滑堆积 (Q4del):分布在斜坡地带,主要为粘土、粘土夹碎石等。厚度多小于8m。(3

29、)地质构造工程区位于丰都向斜南东翼近轴部。丰都向斜横宽约30km,未见断层和次级褶皱。地层产状:倾向4070,倾角812,向下游倾向渐变为NW。斜坡岩体裂隙比较发育,主要见有两组裂隙:走向7080,倾向SE,倾角5085,闭合-微张开,泥沙充填,最密集处线密度条/m,占统计总数的57%。 走向350360,倾向NE,倾角70,闭合状,无充填,最密集处线密度条/m,占统计总数的19%。第一组裂隙长度多大于5m,裂面平直倾角较陡;第二组裂隙被第一组切割,长度多小于0.3m,倾角相对较缓。(4)水文地质集镇都位于山体形成的斜坡段,其地貌与岩土特征有利于地表水排泄,大气降水大部分以面流的形式向冲沟排泄

30、。冲沟流量受降水影响较大,长江为本区的排泄基面。地下水按赋存条件分为裂隙水和孔隙水,前者赋存于厚层砂岩裂隙中,被底部粘土岩所隔,多由接触带溢出,就近排泄于沟谷中;后者赋存于第四系坡残积层中,部分通过渗流渗入岩层裂隙,形成裂隙水;部分以泉水形式溢出。根据工程区其它工程取样地表水为HCO3-Ca型水;水质分析结果表明:工程区地表水、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根据当地工程的大量现场注水试验及室内渗透试验,根据试验成果,工程区内粘土及粉质粘土渗透系数为110-5110-6cm/s,属微透水。砂岩中风化裂隙比较发育,透水性好,粘土岩透水性较差。(5)岩体风化工程区外露及下伏基岩主要为泥岩、长石石英砂岩、粉

31、砂岩。泥岩由于岩性较软,易于风化,强风化层多为1.65m不等,局部最厚可达4.2m。中等风化厚度多为3.6m,局部最大风化厚度达4.7m。长石石英砂岩,由于岩质坚硬,裂隙一般较长大,多呈裂隙性风化,岩石本身风化程度不高,多中等风化,风化厚度一般在13m之间,粉砂岩性状处于长石石英砂岩与粘土岩之间,其风化特征视其胶结介质不同而异,一般钙泥质胶结粉砂岩,抗风化能力较强,风化层一般较薄;泥质胶结粉砂岩,抗风化能力较弱,风化层厚度一般较厚。(6)物理地质现象滑坡及变形体。根据现场实地踏勘,工程区域内无滑坡及变形体。 岸坡坍岸集镇岸坡主要为斜向坡,岸坡基岩主要为侏罗系上统遂宁组泥岩夹少量砂岩,地表覆盖层

32、较薄,基岩部分裸露,属基岩岸坡,坡度及岩石倾角均较缓。岸坡基本处于稳定状态。 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工程区覆盖层主要为粉质粘土,局部有少量杂填土。下伏基岩为侏罗系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及泥岩,经现场实地勘察并结合同类工程的实验指标得出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如下:(1)土体物理力学性质1) 颗粒分析根据颗粒分析试验结果,工程区粉质粘土的粘粒含量(平均值)为 ,粉粒()含量。2)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粘土、粉质粘土液性指数 ,塑性指数为,天然含水量,压缩系数1-2为,平均值。天然孔隙比平均值为;粘聚力平均值为 kPa,内摩擦角平均值;压缩模量平均值;无侧限抗压强度平均值,土的软硬属中等,灵敏度St平均值为,土的结构

33、性为不灵敏。粉质粘土按液性指数与孔隙比依据规范查表其承载力基本值f0为,修正系数f为,承载力标准值fk为。(2)岩石物理力学性质1) 长石石英砂岩天然重度m3,单轴天然抗压强度平均值,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平均值,孔隙率 %,软化系数,凝聚力平均值,内摩擦系数平均值,变形模量平均值104 MPa,弹性模量平均值104 MPa,泊松比。2) 粉砂岩天然重度为m3,孔隙率为 %,单轴天然抗压强度为平均值,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平均值,变形模量平均值6822MPa,弹性模量平均值7848MPa,抗剪强度凝聚力 MPa,内摩擦系数。3) 泥岩天然重度 kN/m3,孔隙率为 %,单轴天然抗压强度为平均值,单轴饱和抗

34、压强度平均值,变形模量3191MPa,弹性模量3825MPa,抗剪强度凝聚力,内摩擦系数。(3)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1) 根据相关工程进行的岩石室内试验成果,依据规范并结合该工程的特点和本地区的经验,提出岩体力学参数建议值见表3-2。2) 土的物理力学参数,根据相关工程进行的室内试验成果与现场标贯及注水试验,依据规范并结合本地区的经验,提出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见表3-3。岩体力学参数建议值表3-2 岩 体名 称饱和抗压强度(MPa)变形模量(GPa)弹性模量(GPa)抗 剪基底摩擦系数容 许边坡值thC(MPa)长石石英砂岩1:1:粉砂岩1:1:泥岩1:1: 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 表3-

35、3土体名称天然重度(kN/m)压缩系数a1-2(MPa-1)抗剪强度(快剪)承载力建议值(k)允许水力坡降(J允许)基底摩擦系数渗透系数(cm/s)基坑边坡()(kPa)粉质粘土1312170-10-510-61:1:各集镇排洪渠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湛普镇工程区拟建排洪渠1#、2#、3#,均绕山而建,属中低山地貌,山坡坡度约为3045,区内无断层,无滑坡或崩塌体,地层岩性:表层为第四系残坡积粉质粘土层,厚约,下伏侏罗系上统遂宁组长石石英砂岩,强风化层厚约;拟建排洪渠基础持力层置于基岩或粉质粘土上,应先清除表层腐植土,分段开挖,建议开挖坡比:坡积土层:1:1:,砂泥岩:1:或垂直开挖。 天然建筑材

36、料工程所需天然建筑材料除排洪工程开挖料外主要有砂岩块石料、砂砾石料、土石填筑料。(1)块石料块石料选用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岩屑砂岩。各集镇附近均有料场可开采。岩屑砂岩的物理力学试验成果见表3。从该表看出,岩屑砂岩的天然抗压强度均大于40MPa,饱和抗压强度均大于30 MPa,其质量能满足工程建设要求。岩石软化系数微、新岩石约,中风化岩石约,基本能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岩石物理力学试验成果统计表表3-4名称比重容重 (kN/m3)含水率吸水率孔隙率抗压强度(MPa)软化系数备注干饱和%自然饱和岩屑砂岩中风化微新(2)砂砾石料砂砾石料采取在集镇购买的方式解决。 结论1)工程区区域稳定性较好,地震基本

37、烈度度。2)排水渠基础主要为基岩、粉质粘土等,岩性变化大,厚度不均,应注意其地基的不均匀沉陷。3)天然建材:各工程区附近有适合开采的石料场,能满足建设要求,砂砾料通过在集镇购买解决。4)场地内无断层通过,没有发现破碎带,场地整体稳定,适宜拟建排洪箱涵和排洪渠结构工程。4 工程任务和规模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湛普镇位于重庆市丰都县北部,距县城40km,镇辖6个街道居民委员会、2个菜场村民委员会,全镇幅员面积2.6km2,是重庆的一个农业大镇。湛普镇湛普镇为让人民群众有一个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积极加强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成效。湛普镇滨临长江,现有建筑依山而建,而镇后坡陡且积雨面积大,导致洪水来时,水量

38、大历时短。但湛普场镇对后坡来洪泄排脆弱,建设时基本没考虑后坡区域内的洪水,导致洪水泛滥,街道积水,其中一股水流直接冲击镇政府,小洪水时影响场镇人民的生活,大洪水时危及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严重影响政府形象,制约了场镇的经济发展。因此防洪治理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十分迫切的。综上,本工程是解除湛普镇防洪安全隐患的需要,是改变环保卫生的需要,治理是必要的。 工程建设的可行性本工程乡镇位于主城区边缘,施工条件优越,施工用水用电及施工交通条件良好。湛普镇防洪工程,是防洪保安除灾的公益性建设,城区人民群众要求强烈,因此工程的实施将会得到当地的支持。项目施工建设,无需高新技术作业,只需要一般性建筑工人和民工,

39、因此项目建设,在施工技术方面可行。丰都县是国家级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丰都县城为三峡库区全淹全迁城市,是三峡库区后扶工作重点。因此,工程建设资金,可得到国家支持和帮助。根据丰都县湛普镇总体规划2009-2020,本工程所在地位于规划范围内,且与规划道路及管网布置等不存在冲突,因此本项目是可行的。 工程建设的任务丰都县湛普镇防洪治理工程的主要任务是防洪,使之满足能通过设计洪水流量,保障各集镇下游企业单位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持社会稳定,维持地方经济的高速和可持续发展。 项目建设的规模由于本工程主要是满足通过设计洪水流量的排水建筑物,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JJ50-

40、92,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的规定,工程保护范围为一般城镇,工程的建筑物等级为V级,设计洪水标准为10年一遇。湛普镇防洪工程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新建排洪渠3条,其中1#排洪渠设计总流量Q=s,总长277m,全部为明渠,起点位于湛普镇朱家嘴,末端接已建涵洞;2#排洪渠设计总流量Q=s,总长134m,全部为明渠,起点位于湛普镇朱家嘴,末端接已建涵洞;3#排洪渠设计总流量Q=s,总长203m,为明渠及跌水,起点位于湛普镇水泥厂后门,末端接河沟,3#排洪渠明渠断面形式为半梯形,长173m,跌坎长30m。5 工程布置和主要建筑物 工程等级和设计标准本工程的主要任务是防洪,满足能通过设计洪

41、水流量以保证集镇安全,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JJ50-92,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000)和防洪标准(GB50201-94)规范的规定,工程保护范围为一般城镇的一部分,确定工程的建筑物等别为4级。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和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的有关规定,防洪工程等级为4级,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洪水。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工程区抗震设防烈度为度,根据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50732000的规定,本工程构筑物可不进行抗震设计与计算,但应进行抗震构造处理。

42、 工程布置5.2.1 工程布置的原则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和工程目的,轴线布置考虑以下原则:1)与天然河沟及公路走向基本一致;2)轴线布置力求投资最省,同时注意对道路、边坡稳定的影响;3)轴线布置力求平顺,使水流条件较好;4)轴线布置应本着少占耕地,少拆迁房屋,有利防汛抢险和工程管理。5.2.2 工程布置方案根据本防洪工程的任务和布置原则,确定轴线基本沿原自然排水线路布置,走向平顺、光滑。湛普镇防洪工程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新建排洪渠3条,其中1#排洪渠设计总流量Q=s,总长277m,全部为明渠,起点位于湛普镇朱家嘴,末端接已建涵洞;2#排洪渠设计总流量Q=s,总长134m,全部为明渠,起点位于湛

43、普镇朱家嘴,末端接已建涵洞;3#排洪渠设计总流量Q=s,总长203m,为明渠及跌水,起点位于湛普镇水泥厂后门,末端接河沟,3#排洪渠明渠断面形式为半梯形,长173m,跌坎长30m。 主要建筑物5.3.1 主要建筑物布置湛普镇防洪工程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新建排洪渠3条,其中1#排洪渠设计总流量Q=s,总长277m,全部为明渠,起点位于湛普镇朱家嘴,末端接已建涵洞;2#排洪渠设计总流量Q=s,总长134m,全部为明渠,起点位于湛普镇朱家嘴,末端接已建涵洞;3#排洪渠设计总流量Q=s,总长203m,为明渠及跌水,起点位于湛普镇水泥厂后门,末端接河沟,3#排洪渠明渠断面形式为半梯形,长173m,跌坎长30m。排洪渠:全断面衬砌,底板为C15砼,边墙为M10浆砌条石,临水面采用M10水泥砂浆抹面。1)1#排洪渠桩号0+0000+040段,设计流量Q=s,坡比1/18,断面尺寸(宽高);0+0400+140段,设计流量Q=s,坡比1/60,断面尺寸;0+1400+160段,设计流量Q=s,坡比1/8,断面尺寸(宽高);0+16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