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教案.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750687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 页数:89 大小:4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教案.doc(8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概述教学内容一、健康及健康教育二、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教学要求【知识目标】1掌握健康及健康教育的含义;2了解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3理解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特殊之处;4掌握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标与途径;教学重点1掌握健康及健康教育的含义;2理解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特殊之处;3掌握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标与途径。教学难点1掌握健康及健康教育的含义;2理解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特殊之处;3掌握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标与途径。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课时数 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健康及健康教育一、健康的内涵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方面全部良好的状态。这一表述正是基于人类对自身认识不断深化的结

2、果,也标志着人类对健康的认识逐步科学化、立体化。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于个体而言,健康乃第一要义。健康是个体认识世界、发展自己的物质基础,具有唯一性。个体所具有的智慧与创造力、个体所能感受到的幸福、个体在世界的所有经历,都必须依赖健康的存在。没有了健康,一切都无从谈起。“身体健康是1,其他因素为0”这一比喻生动地诠释了健康之于个体的重要性。于社会而言,健康影响着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个体的聚合构成社会。个体的健康状况决定了整个社会的运行状态。幼儿园教师的实践能力是在掌握教育理论知识和积累教育实践经验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任何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都离不开一定量的教育实践。学前教育专业感知实践是专业

3、实践教学体系的第一阶段,学生进入学前教育机构中进行观摩与体验,熟悉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的组织管理及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初步了解幼儿园教育的任务、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特点,形成对幼儿教育的初步认识。二、健康的标志身心具备怎样的状态才可谓之为“健康”呢?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包含三个维度: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可见,健康是一个立体的、全方位的概念,是一个动态的、连续的状态。“身体健康”即生理状态良好,各器官与系统功能正常,无疾病与残缺,精力充沛;“心理健康”,即情绪稳定,观察问题客观现实,能适应复杂的环境变化;“社会适应良好”则表现为自己的思想、情感与行为都能与社会环

4、境的要求保持协调。林崇德等(2003)主编的心理学大辞典,对“健康”给出了3方面的评定指标。1生理标准身体强壮,各系统功能良好且相互协调,以目前的检查手段未发现病理性改变。2心理标准心理功能正常、协调一致,主观感觉良好,精力充沛、情绪稳定,应付环境自如,有积极的人生观。3社会标准行为符合社会规范,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家庭功能和职业功能良好,能享受生活和工作的乐趣。三、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影响健康的因素有很多。本书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将影响健康的因素归纳为生物、心理、社会3 个方面。1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影响健康的首要因素。生物因素又具体包括:一是遗传因素,这是身体健康的物质基础。某些先天的

5、缺陷和变异会导致身体发育畸形,功能出现异常。二是围产期1间的保健不当,致使胎儿在母体内的发育受到损害,导致发育障碍甚至残疾。母亲孕期的酗酒、服药、吸烟或婴儿刚出生时受到的感染与服药,都是影响婴儿健康的危险因素。三是后天生长过程中由病原体引发的疾病,以及身体机能衰退导致的病变。2心理因素心理状态是健康的一个重要维度。早在我国古代医学巨著黄帝内经中,就曾提到“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20 世纪初,美国生理学家坎农(Cannon)的实验表明:外界压力可引起个体情绪改变,使机体分泌大量“交感神经素”,以应对紧急状况。加拿大学者汉斯塞利(Hans Selye)将此一系列反应称之为“全身

6、性适应综合征”。机体若调节成功,则恢复平衡,否则,会引起疾病等不良反应。这个调节的过程即为“应激”。除了应激外,性格、情绪状态等因素也影响到健康水平。研究结果表明,脾气暴躁易发怒的人极易引发心脏病。人在愤怒时,肌体处于极度紧张的状态,会导致心率加快、动脉扩张, 即使在愤怒情绪平息很长时间后,其精神也仍处于慌乱的状态。3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包括生活方式、环境因素。首先,生活方式是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生活方式是人们长期接受一定文化、经济、习俗、规范的影响,特别是家庭影响后而形成的一系列生活习惯与健康意识。如今,不良生活习惯对人们健康的影响日益加深,“慢性病”2一旦防治不及时,会造成经济、生命等方面

7、的危害,不容忽视。其次,环境从更大的角度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环境是身心发展的背景,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大到空气、水,小到所住小区的绿化,都属于自然环境,是我们生存的刚需;社会环境的范畴也很广,从文化教育到人际关系,均属于社会环境。随着时代发展,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有机相融,相互影响,以各种方式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四、健康教育的含义及重要性健康教育,即通过信息传播与行为干预,引导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形成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与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健康教育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具有系统性以及完整的评价体系,其核心是引导人们树立健康观念,并自愿形成良好的、有利于健康的

8、行为与生活方式。健康教育通过信息传播,使人们在面临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治疗康复等各个层次的健康问题时,有意识、有能力做出科学的选择。幼儿园必须把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教育放在首位。健康教育作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成部分,与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一样,都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在主动参与的状态下接受教育的过程。其主要目标是保护和促进幼儿健康,有效促进幼儿身体发育与机能发展,初步形成安全感与乐观的人生态度。纲要明确指出,健康的身心状态包括“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这些既是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第二节

9、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一、学前儿童的身心发育规律学前儿童的身心发育规律是指学前儿童群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般现象。虽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环境、营养、体育锻炼、疾病等因素的影响,幼儿之间会出现个体差异,但仍然存在一些规律。幼儿生长发育状况是反映其健康状况的一面镜子。1生长发育由量变到质变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是由不明显的细小的量变到突然的质变的复杂过程,不仅表现为身高、体重的增加,还表现为全身各个器官的逐渐分化、功能的逐渐成熟。量变和质变通常是同时进行的,但各有一定的缓急阶段。以消化系统为例,在新生儿成长为成人的过程中,消化系统的各器官在不断长大、长重同时,结构和机能也逐渐复杂和完善起来。新生儿的胃容

10、积小、胃腺数目少、分泌液量少、胃酸的浓度和胃蛋白酶的效能低,只能接受少量流质食物。随年龄增长,其消化系统的结构和机能加强,逐渐能够消化固体食物,效能大大提高。由此可见,幼儿不是成人的缩影。幼儿情感简单,是一个没有成熟、缺少经验的机体。他们对环境的适应和对自身的保护,以及各种知识及能力,都在不断地发展和加强。因此在进行保教工作时,必须结合幼儿生长发育的特点来安排具体措施,绝不能脱离幼儿的实际,以成人的标准来安排幼儿的生活和教育。2生长发育具有阶段性和顺序性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是有阶段性的,每个阶段都有独有的特点。各阶段按顺序衔接,不能跳跃。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的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任何一个阶段的发育

11、受到阻碍都会对下一阶段的发育带来不良影响。例如,新生儿出生时只能吃流质食物,只会躺卧和啼哭,到1 岁时便能吃多种普通食物,会走路和说单词。这是很明显的变化,但在这之前必须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如幼儿在说单词之间,必须先学会发音,同时,要学会听懂单词;能吃固体食物之前必先能吃半流质食物;会走路之前必先经过抬头、转头、翻身、直坐、站立等发育 步骤。婴儿期身体各部位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3生长发育的速度具有不均衡性一个人身体的生长发育是快慢交替的,因此发育速度曲线并不是随年龄呈直线上升,而是呈波浪式上升的。在整个生长发育期间,全

12、身和大多数器官、系统有两次生长突增高峰。第一次是在胎儿期,第二次是在青春发育初期,而且女性青春期比男性大约早两年出现。以身高、体重为例,由胎儿到成人的两个突增阶段。第一个突增阶段:由胎儿中期开始到1 周岁。表现为头尾发展规律。胎儿中期(4 6个月)时,身长增加最快,是一生中身长增加最快的阶段。胎儿后期(7 9 个月)皮下脂肪积累很快,是一生中体重增加最快的阶段;2 岁前的婴幼儿的身体增长速度仍比后几年快些。2岁后,身高和体重增长速度急剧下降,直到青春发育期前,一直保持平稳的,较慢的发育速度。第二个突增阶段:青春发育期,表现为向心发展规律。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身体各部位的生长速度不完全相同,因此

13、身体各部位的增长幅度也不一样。一个人从出生到发育成熟,头部增大大约1倍,躯干增长约2倍,上肢增长约3倍,下肢增长约4倍。从身体形态上看,一个人的身体形态从出生时较大的头颅、较长的躯干和短小的双腿,逐渐发展为较小的头颅、较短的躯干和较长的双腿。4生长发育具有统一性与协调性身体的不同器官或系统的发育不是同时进行的。某一些器官发育得较快,另一些器官发育得较慢,有的器官在一定阶段趋于退化,呈现出不同的发育趋势。(1)神经系统领先发育。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在胎儿期和出生后一直是领先发育的。婴儿出生时脑重约350克,相当于成人的25%,而同期的体重仅为成人的5%左右;6岁幼儿的脑重已相当于成人的90%。

14、在这段时间里,伴随着大脑的迅速发育,幼儿的各种身体机能、语言发展和动作发展也是比较快的。(2)淋巴系统发育得最快。淋巴系统的发育速度在人生第一个10年中非常迅速,在第二个10年间逐渐减缓。因为学前时期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弱,需要淋巴系统来保护,所以出生后淋巴系统的发育特别迅速,一般在10岁左右达到高峰。10岁以后随着其他各系统的逐渐成熟和对疾病的抵抗力增强,淋巴系统逐渐萎缩。(3)生殖系统发育较晚。人在出生第一个10年中生殖系统发育缓慢;在第二个10年,特别是在青春期生殖系统迅速发育并达到成人水平。身体各系统的发育时间和速度虽然各有不同,但机体是统一的整体,各系统的发育并非孤立地进行,而是相互联

15、系、相互影响、相互适应的。因此任何一种对机体起作用的因素,都可能影响到多个系统。例如,适当的体育锻炼不仅促进骨骼肌肉的发育,也促进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的发育。5生长发育具有个体差异性幼儿的生长发育有一般的规律,但由于幼儿的先天遗传素质与先天、后天的环境条件并不完全相同,因而无论是身体的形态还是机体的功能都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每个幼儿的体型(高矮胖瘦)、生理功能(强弱)和心理特点(智力高低)是各不相同的。没有两个幼儿的发育水平和发育过程完全一样,即使在一对同卵双生子之间也存在微小的差别。先天因素决定一个孩子发育的可能性,后天因素决定其发育的现实性。在评价某个幼儿的生长发育状况时,不能简

16、单地将其指标数据同标准平均数比较,并由此做出片面的结论,而应考虑到个体发育的差异性,将他们以往的情况与现在的情况进行比较,观察其发育动态,才更有意义。幼儿教育工作者应尽可能改善幼儿的后天环境条件,使每个幼儿都能充分发挥他们的遗传潜能,使他们的生长发育达到应有的水平。6生理的发育和心理的发展密切联系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发育是统一的。生理发育是心理发育的基础,而心理的发展也同样影响生理功能。生理状态会影响心理的发展。生理上的缺陷会引起幼儿心理活动的不正常。如患有先天斜视的幼儿,可能因遭受同伴的讥笑而引起自卑,于是会经常主动地闭上有问题的眼睛来掩盖自己的缺点。长此以往,会造成两只眼睛的大小有显著差异。失

17、聪的幼儿,因为听不到别人清楚的话语,易造成发音不正确,若经常受到家长斥责,在说话时就会犹豫不决,容易出现口吃现象。有的幼儿明显矮小体弱,学习和活动能力都比较低,这种幼儿容易产生自卑感,信心不足、不爱参加集体活动等心理状态。因此,对幼儿生理上的缺陷除应进行及时的治疗外,不能歧视他们,应热情帮助他们,鼓励他们克服困难,树立奋发向上的信心,使幼儿身心都能得到正常健康的成长。心理的状态也会影响生理的发育。情绪影响人的生理功能,当幼儿情绪不好时,消化液分泌会减少,致使食欲减退,直接影响幼儿的消化和吸收。如果经常这样,会引起消化机能紊乱,影响幼儿获得营养,妨碍其生长发育。相反,在精神愉快时,幼儿食欲旺盛,

18、消化吸收的效率也高,有利于生长发育。心理的正常发展能保证和促进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国外学者研究认为,破裂家庭的子女和再婚家庭的子女遭受虐待或歧视后,会影响其正常的身体发育,严重的可导致身体发育矮小,骨龄落后,性发育迟缓。总之,幼儿教育工作要想促使幼儿生长发育达到最高水平,就必须认识和掌握幼儿从小到大生长发育的规律,以及影响幼儿生长发育的因素,才能有的放矢地、更有效地采取各种有利的措施,保证幼儿在生理和心理都得到全面的发展。二、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意义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可见,对学前儿童进行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是保

19、护学前儿童健康成长的特殊需要学前儿童身体各部位器官的发育和功能尚未完善,自我保护意识、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均较弱,容易受到伤害。幼儿心理发展迅速,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他们要接受适当的健康教育,参与力所能及的健康活动,以学到更多的健康知识,改善自己的健康状态,养成有利于自身和他人的健康的行为习惯。2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将为学前儿童一生的健康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是终身健康教育的基础。学前时期的健康不仅能提高学前儿童的生命质量,而且为其以后一生的健康奠定了基础。3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是对学前儿童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儿童的全面素质教育包括身心健康素质的教育、智能

20、素质的教育、品德素质的教育和审美素质的教育。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在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还能促进学前儿童其他方面的发展。如学前儿童学习体操,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学习与同伴之间的相处,能欣赏优美的音乐和动作等。这些都有利于学前儿童全面素质的发展。4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是国家、民族发展的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前儿童的健康是提高人口素质、民族素质的重要保证。只有个体的身心健康,才能促进整个国家、民族的强大和繁荣。三、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标在纲要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健

21、康教育目标都是以多维度的形式来展现的。纲要明确指出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标是:(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会保护自己;(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将健康教育目标的达成分为3个领域:身心状态、动作发展、生活习惯与能力。同时该指南指出: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健康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在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身心状态”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状况,这是科学健康观念的重要体现。其中,根据幼儿身体发育、情

22、绪表现和适应能力三个维度提出了幼儿阶段需要学习和发展的具体目标,集中表现为幼儿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心理发展的基本状况。“动作发展”包括身体大肌肉动作和手部小肌肉动作两方面的发展目标。幼儿的动作发展是身体机能发展状况的重要表现,同时也与幼儿心理的发展具有内在联系。身体动作的发展是幼儿适应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能力,而幼儿期是其身体动作发展的重要时期。“生活习惯与能力”包括与幼儿健康成长密切关联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自理能力和安全意识。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是维护和促进幼儿自身健康的重要保证。幼儿阶段正是养成良好行为和习惯的重要时期。幼儿需要从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开始,为今后的独立生活打下良好基础。以上

23、细分的类目是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分类目标。除此之外,按照目标所涉及范围的广度, 又可分为以下层次。1领域目标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包括身心状态、动作发展、生活习惯与能力三个方面,包括: (1)身体正常发育,增强体质,身心健康发展;(2)对体育活动感兴趣,发展基本动作的同时, 初步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3)获得基本健康常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形成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2阶段目标3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以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为经,又以不同类目幼儿发展水平为纬,交织成一个清晰明确的目标网络,确定了每个年龄段、每个类目的发展目标,对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3活动目

24、标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都是有其具体目标的,都有教师实施教育活时的具体要求。活动目标即是终极目标、阶段目标的细化与落实。四、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途径按照健康教育的观点,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是一个集宏观、中观、微观三种教育气场融会贯通的、动态立体的教育活动,需要依赖幼儿园、家庭、社会三方协同,形成教育合力。1幼儿园健康教育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这决定了幼儿健康教育占据了幼儿教育最为重要的位置。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要有机联系各领域的内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首先,要有效地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25、无论是以教师计划为主的高结构化教育活动,还是由幼儿兴趣为主的低结构化教育活动,都要在科学的健康理念的基础上,生动活泼地开展,唤起幼儿了解自己身体的兴趣、对健康行为的向往。其次,各个领域的教育活动都有助于实现健康教育的某些目标。例如,通过语言活动,发展幼儿人际交往能力,使其注意倾听、大胆清楚地表达;通过社会活动,培养和谐融洽的同伴关系;通过科学活动,培养幼儿初步的环保意识;通过艺术活动,初步引导其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一项教育目标的达成从来都不是某一领域“孤军作战”来达成的,一定是各领域协调进行而达到的。2家庭健康教育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是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又与家

26、庭教育有着莫大的关系。此外,幼儿对自己身体科学的认知、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等等有关健康教育的目标,都与家庭教育非常密切。实际工作中,健康教育的困扰往往源自家庭中不正确的相关教导。例如,肥胖是幼儿常见的健康问题,家长知而不行,或知行不一,自身所掌握的健康知识没有运用到幼儿健康教育方面,或者是即使知道肥胖对于幼儿健康不利,却缺乏方法上的指引。诸如此类情况,导致教师工作总是处在“亡羊补牢”的被动状态,长此以往,不仅教育效果会打折扣,教师的工作热情也会受到影响,因此,科学有效的家庭健康教育对幼儿健康至关重要。要想建立科学有效的家庭健康教育体系,离不开有目的、有计划的家园合作。例如,定期开展针对性强的家长

27、沙龙,这既是学习的课堂,又是交流的平台,可以就家长健康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予以科学指导,也可以请家长交流成功育儿经验。重视家庭这一健康教育的重要课堂,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将会事半功倍。3社会健康教育社会是任何教育有效实施的巨大场域,是促进和发展幼儿健康的更为宏观的背景。首先, 建立与完善健康教育模式,加强宣传导向,将科学的健康观念渗透至每个家庭;其次,加大健康教育的投入,建立配套的健康教育场所,缓解健康教育设施的不足;第三,举办“健康教育周”一类的活动,扩大健康教育的组织形式,大力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活动,特别是有幼儿参与的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教育;第四,充分利用专业健康教育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多种

28、宣传媒体、各类社会团体、街道和社区等方面的资源,融合多种教育力量,争取更好的健康教育效果。归纳与提高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这3 方面全部良好的状态。影响健康的因素主要有生物、心理、社会3 个方面。健康教育,即通过信息传播与行为干预,引导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形成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与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学前儿童的身心发育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具有阶段性和顺序性、不均衡性、统一性与协调性、个体差异性,生理与心理发育紧密联系。 3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将健康教育目标的达成分为3 个方面:身心状态、动作发展、生活习惯与能力。第二章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教学

29、内容一、不同结构化程度的健康教育活动二、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的目标教学要求【知识目标】1能设计不同结构化程度的健康教育活动。2理解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目标设计的原则、依据及表述。教学重点1能设计不同结构化程度的健康教育活动。2理解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目标设计的原则、依据及表述。教学难点1能设计不同结构化程度的健康教育活动。2理解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目标设计的原则、依据及表述。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课时数 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 不同结构化程度的健康教育活动教育活动的价值取向直接反映在其结构化程度上。结构化程度高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注重课程预设的目标,强调教师规定的教学任务,强调按目标是否达成进行评价;相反,结构

30、化程度低的幼儿园课程和教育活动,则是注重课程和教育活动的过程,强调幼儿生成的学习任务, 强调根据幼儿的参与性、教师的满意度等因素进行评价。站在这样的角度评析幼儿园课程和教育活动,就容易看到各种类型的课程和教育活动的本质,而不会因它们形形色色的“外包装” 而模糊了眼睛。在赫尔姆(Helm)和凯兹(Katz)提出的“不同结构化程度的教育活动连续体”中,表明了在不同类型活动中幼儿发起活动的比重,也说明了幼儿园课程和教育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一般原理。朱家雄对“不同结构化程度的教育活动连续体”做了如下解读。(1)在幼儿园课程活动中,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在结构化程度上由低到高,形成一个连续体,所有的教育活

31、动都可以在此连续体上找到相应的位置。(2)一般而言,每种类型的教育活动本身的性质,决定了该教育活动结构化程度的基本状况,表现为每种类型的教育活动在此连续体上都可以找到相应的区域。(3)尽管同种类型教育活动的结构化程度基本趋同,但是由于幼儿教育活动设计和实施等各方面原因,其结构化程度也会有所不同,表现为在连续体的与这种类型的教育活动相对应的较小范围内可以找到相应的位置。(4)某幼儿园课程的教育取向,即“过程”对“结果”、“幼儿为中心”对“教师为中心”、“幼儿兴趣和需要为导向”对“教师计划为导向”,等等,主要反映在组成该课程的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在连续体的相对位置上的综合状况。(5)教育活动的结构化

32、程度越高,学科科目或学习领域的特征越明显;教育活动的结构化程度越低,各学科科目或学习领域越趋向融合。以上解读适用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各个领域,既表明了各种不同结构化程度活动的特征,也表明了活动的不同价值取向。按照活动的结构化程度为划分标准,参照“不同结构化程度的教育活动连续体”示意图,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可以分为无结构化、低结构化、高结构化和完全结构化的活动。每个健康教育活动都可以找到相应的位置。 通过单一领域教育活动与整合教育活动的对比,即可发现高结构化与低结构化教育活动各自的特点。第二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的目标教育活动目标是指期望幼儿通过某一次教育活动所获得的某些方面的发展,是教育工作者

33、对幼儿在一定学习期限内的学习及结果的预期,是幼儿园健康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活动目标是幼儿园活动的指南,它既是活动设计的起点,也是活动设计的终点;既是选择活动内容、活动组织方式和教学策略的依据,也是活动评价的标准。教育活动目标的设计是否合理,定位是否准确,表述是否规范,要求是否适宜,将直接关系到活动本身的有效性和幼儿发展的实效性。教师需要把握活动目标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具体原则,制定出真正具有导向功能和引领作用的适宜化目标,以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一、制订目标的指导思想1以纲要中健康领域的目标为指导幼儿园教育目标要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纲要中规定的健康领域的目标为指导,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制

34、定。幼儿园的教育对象是3 6 岁的儿童,该时期是个体发展的关键期,幼儿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其生理、心理发展需要实施科学教育,才能健康发展。纲要中的健康教育目标是根据个体发展的不同方面及同一内容不同时期发展特点综合分析研究而制定,具有较强的科学指导性。2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认识规律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表明:幼儿的成长是受生理和心理成熟机制制约的,幼儿的身心发展是有一定顺序的,这种顺序是由先天因素决定的。如果活动目标过高, 超出幼儿的能力范围之外,幼儿会因能力达不到,完不成任务不能获得成功感,失去兴趣;如果目标低于幼儿实际水平,幼儿会觉得枯燥乏味,身心疲劳,而失去了参加活动的积

35、极性。因此制订教学活动目标时要结合本阶段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遵循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的 原则。教育活动目标的制订还要遵循幼儿的认识规律。幼儿的认识规律一般为:动作感知表象概念。二、制订目标的原则教师在制订教育活动目标时应该综合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原有经验水平、活动的内容和性质等因素,把握教育活动目标设计的基本原则,使教育活动目标具体、明确、可操作、便于检测,有效发挥其对活动过程的指导调控作用、对活动效果的评价参照作用以及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1价值统一性原则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影响幼儿发展的重要因素,它能够投射在教师的所有教育行为中,自然也能通过教育活动目标的定位显现出来。自纲要颁布实施以来,“以

36、幼儿为主体”“以幼儿的发展为本”“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更多关注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行为和表现”等理念都应体现在教育活动设计中。如果教师自身的教育价值观没有达成内在统一,就极易导致目标表述方式混淆不清,时而站在幼儿的角度,时而又站在教师的角度,没有遵循活动目标设计的价值统一性原则。我们把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进行表述的目标称为教育目标,在表述时经常使用“培养”“引导”“促使”“教给”“指导”“鼓励”“增强”等词汇,它反映的是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方式或者教育行动的预期值;我们把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进行表述的目标称为发展目标,在表述时经常采用“喜欢”“乐意”“了解”“知道”“掌握”“学习”“感受”等词汇,它强

37、调的是幼儿学习后获得的发展和变化,反映教师心中对活动促进幼儿发展的方向和程度的预期值。采用发展目标的表述方式更符合当前课程改革与教育理念转变的要求。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表述活动目标能体现教师对儿童发展的关注,体现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体现课程改革的成效。所以,在表述教育活动目标时,应以幼儿为主体,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表述活动目标,并且注意始终保持统一。2整合性原则教育活动的整合性首先体现在活动目标的整合性上,目标的整合是内容、方法、手段、组织形式等因素整合的基础。要体现活动目标的整合性,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充分领会活动的内容和精神,充分了解幼儿的能力和水平,充分挖掘某一活动多方面的教育价值,充分考虑

38、幼儿发展的多元性和整合性,从幼儿经验完整性的角度来考虑活动目标框架的建构。按照美国教育家布鲁姆关于教育目标的“三维分类法”,一个具体教育活动的目标可以从认知、情感与态度、动作与技能这3 个维度来进行设计,尽量确保目标指向幼儿经验的完整获得,以服务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尽管活动目标的“三维分类法”利于整合,但还是要考虑到健康教育活动的特点或特殊性所在,在设计活动目标时可以有所侧重。3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是指在教育活动设计中教师必须准确地把握幼儿的原有知识经验基础和水平, 并以此为依据着眼于促进幼儿在身体、认知、情感、个性以及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而整体的发展。纲要指出:“教育活动目标要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

39、本纲要所提出的各领域目标为指导,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确定”。即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原有知识经验水平等因素是确定具体活动目标的根本依据,教师在制订具体活动目标的时候要考虑幼儿的原有水平和近期可能达到的水平,也就是确定适宜的“最近发展区”,从而制定适宜的活动目标。教师既要确保目标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又要考虑不能超出幼儿的能力范围;既要保证幼儿能够达到或完成预先确定的目标要求,又要能够避免其在低水平上的简单重复;既不任意拔高,也非盲目滞后,要以幼儿的身心发展成熟程度及可接受水平为基础,把促进幼儿的发展作为活动目标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4明确性原则幼

40、儿园教育目标体系按纵向结构从上到下可以分为5 个层次:幼儿园教育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具体活动目标。上一层目标的实现有赖于下一层目标的分步落实。就目标的表述而言,越是高层的目标一般越抽象、概括、笼统,越是底层的目标就越具体、明确、可操作。因此,具体活动目标必须是明确具体且有针对性的。笼统空泛的活动目标既无法与特定教育活动有效匹配,也不可能在一次教育活动中全部实现,同时也丧失了它对于活动过程的指导调控作用和对于活动效果的评判参照价值。在教育实践中,我们要避免出现不可测量、不可评估、不具操作性的目标,如“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幼儿安全意识”“发展幼儿体能”等。类似这样的表述只适

41、合作为中期目标或长期目标,而不适合作为某个具体教育活动的目标。另外,还有一些目标具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倾向,这些也不适合作为具体教育活动的目标。例如,“能积极参加活动,感受集体活动的快乐”“能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等。针对活动目标不明确的情况,我们可以学习布鲁姆提出的“目标关键词策略”,将活动目标细化。例如,对于认知目标,教师可以从本学期和本主题活动的关键词出发将之进行适宜化分解,分解时注重指向幼儿经验的具体化、经验获得范围的具体化、经验获得方法和手段的具体化以及经验表现形式的具体化等。我们还可以采用马杰(R. F. Mager)提出的“目标要素化策略”来细化活动目标,抓住“行为”“条件”“标

42、准”这3 个要素来细化具体活动目标。“行为”说明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以便教师能观察学习者的行为,了解目标是否达到。“条件”说明这些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标准”则指出了合格行为的最低标准。5差异性原则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教师在设计具体活动目标时要适当考虑不同能力水平和个性的幼儿之间的差异,弹性设计活动目标。 要充分考虑幼儿个性化的表现,力求使每个幼儿在每次活动中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 应有的提高。对于班级人数较多的班级要做到这一点,有一定难度,但是教师仍然可以尝试 设计能兼顾不同个体的差异化目标。首先是设定幼儿明确完成的最低标准,即

43、教学的下限, 这样有助于保证学习者的学习质量,必要时也可规定完成目标的上限,以鼓励学有余力的幼 儿精益求精,使他们的学习潜力得以充分发挥,同时也保证了教育活动本身应有的教育公 平性。6适宜性原则由于地域的不同,其气候条件、地理环境、民族风俗文化、自然环境都存在很大差异。教育目标不能简单僵硬地跟随教材,要根据本地的气候与文化资源来制定。三、制订目标的依据1对幼儿的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的职能之一是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所以编制目标时必须关注幼儿的发展、幼儿的需要与兴趣、幼儿的认知发展、幼儿社会化过程及个性形成等方面的规律与特点,以使活动目标有效地引导与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了解幼儿是制订发展

44、目标的依据。对幼儿现实需要的了解可以通过实际观察幼儿的身体动作、认知、情感及社会性等方面的表现来分析得出。通过对幼儿发展的预期,确立一定阶段幼儿可能达到的水平及个别差异,发现教育上的需要,帮助幼儿建立期望,从而确定适宜的目标。2对社会生活的感悟幼儿不仅生活在幼儿园中,也生活在家庭、社区与社会之中。幼儿的成长是一个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突破时间与空间范围的过程。所以确立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也必须关注社会生活及其发展需要。幼儿对社会生活的需求,一是来自幼儿生活的社区、民族、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的发展需要;二是来自包括当前显示的社会生活需要和社会生活未来的发展趋势。要将社会生活需要纳入幼儿园的教育

45、活动目标,并且要走到社会发展的前面,做到教育先行。3对学科知识的研究与应用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职能之一是传递社会文化,使幼儿从一个自然人发展为掌握一定知识和经验的社会人。而学科知识是文化最重要的支柱,因为文化的基本构成和集中体现即是分门别类的学科。因此,学科知识是确立教育活动目标的重要依据和来源。学前教育界著名学者施良方认为,学科的功能有两方面:一是这门学科本身的特殊功能; 二是这门学科所能起到的一般的教育功能。毋庸置疑,学科知识无疑是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重要部分,但对于幼儿来讲,学习这些学科知识的意义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学科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如果我们过分强调学科知识的特殊功能,将会导致课程设计

46、者将学习者逐步引向该学科的专门研究,从而强调学科知识的严密体系;如果我们强调的是学科知识的一般教育功能,那么,课程设计者将会更为看重学科知识对学习者一般发展的价值。这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到课程目标的确立。幼儿园教育的奠基性质,决定了幼儿园教育活动应该注重学科知识的一般发展价值而非专门的学术特殊价值。因此,在制订目标时,应更多地关注学科知识与幼儿身心发展的关系,关注学科知识能促进幼儿哪些方面的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健康领域的目标并没有要求幼儿掌握系统、严密的有关健康的知识,而是强调以下几点。(1)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

47、力。(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四、目标的层次与表述1目标层次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目标层次可进行如下划分。(1)按时间划分,可分为4个层次。第1层次,即每学年的教育目标。第2层次,即每学期教育目标。第3层次,即一个月或一周的教育目标,也可以是单元活动目标。单元可以是主题活动单元,也可以是教材单元。第4层次,即幼儿园一日活动、一次活动或一节课的教育目标。(2)按目标指导范围可分为4个层次。第1层次,即指导本园的教育目标;第2层次,即指导一个班级的教育目标;第3层次,即指导不同活动组的教育目标;第4层次,即指导每个个体的教育目标,即根据每个幼

48、儿发展情况确定目标。2目标表述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目标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表述。常用的目标表述方式如下。(1)从教师角度表述课程目标时,需要比较明确地指明教师应该做的工作与应该努力达到的教育效果,对于教师明确自己在课程教学中的角色与作用有很大的帮助。从教师角度表述时,会经常采用“鼓励”“引导”“帮助”“使”等字眼。从教师角度出发表述课程目标,容易促使教师过多地关注自己的“教”,考虑“教什么”“怎么教”,而忽略幼儿的“学”,因此多数人主张从幼儿角度表述课程目标。(2)从幼儿角度出发表述课程目标时,需明确幼儿通过学习后应该达到的发展程度。经常采用“感受”“喜欢”“理解”“能”等字眼。从幼儿角度表述课程目标可以促使教师更多地关注幼儿“学什么”与“怎么学”,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