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知识点.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772055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知识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知识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知识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知识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知识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知识点.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知识点班级 姓名 一、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1、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称为全等三角形。(注: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中的特殊情况)当两个三角形完全重合时,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3)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 (4)有公共角的,角一定是对应角;(5)有对顶角的,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 2、“全等”的理解 全等的图形必须满足:(1)形状相同的图形;(2)大小相等的图形;即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

2、图形叫全等形。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2)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1、 三组对应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SSS或“边边边”)2、有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或“边角边”)。 3、有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或“角边角”)。4、有两角及其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或“角角边”)5、直角三角形全等条件有:斜边及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或“斜边,直角边”)所以,SSS,SAS,ASA,AAS,HL均为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定理。注意:在全等的判定中,没有AAA和SSA,这两种情况

3、都不能唯一确定三角形的形状。注意: 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必须有一组边对应相等;A是英文“角”的缩写(angle),S是英文“边”的缩写(side)。三、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对应相等。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平分线相等。4、全等三角形的对应中线相等。5、全等三角形面积相等。6、全等三角形周长相等。7、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判定: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平分线上8.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及判定定义: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

4、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判定: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四、证题的思路:五、灵活运用定理1、性质中三角形全等是条件,结论是对应角、对应边相等。 而全等的判定却刚好相反。2、利用性质和判定,学会准确地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边与对应角是关键。在写两个三角形全等时,一定把对应的顶点、角、边的顺序写一致,为找对应边,角提供方便。3,当图中出现两个以上等边三角形时,应首先考虑用SAS找全等三角形。4、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定理中,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且至少要有一组边对应相等,因此在寻找全等的条件时,总是先寻找边相等的可能性。5、要善于发现和利用隐含的等量元素,如公共角

5、、公共边、对顶角等。6、要善于灵活选择适当的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六、做题技巧 一般来说考试中线段和角相等需要证明全等。因此我们可以来采取逆思维的方式。来想要证全等,则需要什么条件另一种则要根据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求出有关信息。然后把所得的等式运用(AAS/ASA/SAS/SSS/HL)证明三角形全等练习:1 已知:如图,点C是线段AB的中点,CE=CD,ACD=BCE。求证:AE=BD。 EBCAD2 已知:AB=AC,EB=EC,AE的延长线交BC于D,证明:BD=CD CABDE3、 如图,AB=AC,AE=AD,BD=CE,求证:AEB ADC。4、如图:AC与BD相交于O,ACB

6、D,ABCD,求证:CBOACDB5、已知:BECF在同一直线上, AB DE,ACDF,并且BE=CF。 求证: ABC DEF6、 如图, 已知:ABBC于B , EFAC于G , DFBC于D , BC=DF求证:AC=EF7、 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AB=AD+BC,E是CD的中点,求证:AEBE 。8、 如图,ABCD是正方形,点G是BC上的任意一点,于E,交AG于F求证: DCBAEFG9、如图,已知AB=CD,AD=CB,E、F分别是AB,CD的中点,且DE=BF,求证:.(1)ADECBF (2)A=C ADBCFE 10、 如图,ABC的两条高AD、BE相交于H,且AD=BD,求证:(1)DBH=DAC; (2)BDHAD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