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上教材介绍(7-8)朱春梅.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777793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PPT 页数:170 大小:1.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上教材介绍(7-8)朱春梅.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0页
人教版六上教材介绍(7-8)朱春梅.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0页
人教版六上教材介绍(7-8)朱春梅.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0页
人教版六上教材介绍(7-8)朱春梅.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0页
人教版六上教材介绍(7-8)朱春梅.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上教材介绍(7-8)朱春梅.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上教材介绍(7-8)朱春梅.ppt(1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78单元,朝阳区教研中心 朱春梅 2014.8,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介绍,一 感受自然,二 祖国在我心中,三 心灵之歌,单元概说,四 珍爱我们的家园,五 初识鲁迅,七 人与动物,六 轻叩诗歌的大门,八 艺术的魅力,选读课文,本册涉及到的读写训练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继续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读写点分布单元,第七组 人与动物,本单元的主题为“人与动物”,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会感受到动物和人一样,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情怀。,第七组 人

2、与动物,学习本组课文,要注重引导学生提升阅读的速度,在速读基础上注意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学习基础:1.关于“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本单元提出是新点。2.对于“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这一要求,可以理解为:快速阅读,抓住主要内容;快速阅读,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快速阅读,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方法一:写一件事,抓住谁,在什么情况下做什么,结果怎样概括(或起因经过结果)。方法二:不好分写几件事,找主人公有几个,在什么情况下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结果怎样说明白。唯一的听众方法三:找场景或画面或几件事,写了几个画面?概括后串联即可

3、。,快速阅读,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找准要点:其一:抓重点词句(第二单元);其二:借助景、物、事件。梳理线索:梳理情感变化线唯一的听众,第七组 人与动物,本组课文向我们讲述了发生在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展示了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老人与海鸥为们展示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情,跑进家来的松鼠让我们知道人与松鼠也能同居一室,和谐相处。最后一头战象为我们讲述了一头临终不忘自己使命的有灵性的战象的悲壮故事,读后让人肃然起敬。金色的脚印则告诉我们动物也同样注重亲情,狐狸一家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同样震憾人心。,单元教学目标:1会写“谱”“抑”“挫”等19个生字。正确理解并读写“塑料”、“饼干”“节奏”

4、、“乐谱”等28个词语;读记“储备”、“干脆”等19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动物的灵性,体会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感受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令人震撼的浓浓深情。激发学生爱动物、爱自然的情感。3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并与同学一起探究解决。4.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感悟并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5在看图作文中练习多角度想象,表达真实的情感。,单元教学重点:1.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动物的灵性,体会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感受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令人震撼的浓浓深情。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感悟

5、并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单元教学难点: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感悟并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单元课时分配:第21课 老人与海鸥 2课时 第22课 跑进家来的松鼠1课时 第23课 最后一头战象2课时 第24课 金色的脚印 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3课时;回顾拓展七:1课时;机动:1课时;共计:11课时,21 老人与海鸥,教材特点 1.全文脉络清晰,结构清楚:老人对海鸥;老人死后,海鸥送老人 喂海鸥、唤海鸥、谈海鸥、送老人 2.朴实的语言中饱含深情。,老人与海鸥,教学目标:1.学生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文段,体

6、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3.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教学重点: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文段,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教学难点: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课时安排:第一课时:阅读单元导语,明确单元学习目标;学习生字新词,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习第一部分,运用抓点的方法,体会老人对海鸥的喜爱呵护之情,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的默契。第二课时:学习第二部分,运用抓点的方法,体会海鸥对老人的眷恋之情,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感悟写法。,21 老人与海鸥,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文中词语。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

7、内容。初步体会老人对海鸥的喜爱呵护之情。3.理清文章层次。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体会老人对海鸥的喜爱呵护之情。教学难点: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层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阅读导语,明确单元的学习任务和主要学习方法2.激发兴趣:你见过海鸥吗?谁能说说海鸥是什么样的?你喜欢海鸥吗?喜欢它什么?互相展示搜集到的海鸥图片或资料。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老人和海鸥”的故事。,二、初读课文,检查字词(一)检查预习情况1.读课文,检查字词掌握情况字音:塑料(s)挫折(cu)词义:有声有色 抑扬顿挫 相依相随等,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理清脉络,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主

8、要写老人与海鸥之间的事情。前半部分写老人对海鸥的情感,老人自己节衣缩食每天坚持步行二十多公里为海鸥送餐,与海鸥相伴;后半部分写海鸥对老人,老人去世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不忍离去。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老人和海鸥之间的情谊的?识老人喂海鸥唤海鸥谈海鸥送老人赞老人,四、质疑问难1.你觉得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2.你的疑问是什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2.揣摩课文的语言文字,领悟作者是如何把老人和海鸥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3.体会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妙,激发学生关爱小动物的热情。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

9、情。教学难点:揣摩课文的语言文字,领悟作者是如何把老人和海鸥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一、快速阅读,提取词语,初悟情感 1.自由默读课文,找到能够感受到老人和海鸥的关系的词语,圈画出来。(亲人、相依相随、相伴、亲昵)2.从这些词语中,你能感受到作者想表达老人与海鸥之间怎样的情感?二、再次阅读,把握内容,梳理画面 1.围绕老人和海鸥,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老人对 海鸥;海鸥送老人)2.老人对海鸥部分,写了哪几个主要的情节?(喂海鸥、唤海鸥、谈海鸥),21 老人与海鸥,21 老人与海鸥,三、深入阅读,运用语言,感受真情 1.阅读感人画面,提取海鸥行为(1)哪个情节最让你意想不到?(送老人)(

10、2)默读这部分内容,海鸥有哪些意想不到的举动?用词语概括。(翻飞盘旋、肃立守灵、边飞边鸣)(3)是什么让海鸥有如此意想不到的举动呢?,2.聚焦老人言行,探究行为原因(1)默读课文第一部分,画出能体现老人和海鸥像亲人一样的语句,在()里填上合适的词语。,()喂海鸥()唤海鸥()谈海鸥,21 老人与海鸥,(2)集体交流()喂海鸥,是重点。交流答案,比较,哪个词更能传递老人对海鸥的情感?为什么?结合朗读 引导:出示资料:吴庆恒 默读资料,此时,你觉得老人是在怎样喂海鸥呢?(倾心、倾尽全力、全力以赴、用心)可见老人对海鸥像亲人一样。()唤海鸥 朗读理解提升(真诚)()谈海鸥(激动、亲密)(3)小结,2

11、1 老人与海鸥,3.回读感人画面,写话抒发真情(1)默读“送老人”这部分内容,思考:当海鸥翻飞鸣叫着,它们会说些什么呢?当我们要把意想从海鸥面前拿走时,它们又会说些什么呢?看到这样的场面,老人又会说些什么呢?把这些内容写下来。(2)交流。(3)修改(内容、病句、标点)(4)再次交流,展示修改后的内容。(5)齐读“送老人”部分,升华情感。,四、回归整体,巧借表达,领悟方法 1.导读课文让我们一起再来看一看翠湖边上的情景齐读(喂、唤、谈的重点内容)而老人去世了,我们看到的是不同的一幕齐读(送老人部分的重点句段),21 老人与海鸥,2.引导写话,总结方法 老人在世的时候看到的是嗷嗷待哺、幸福祥和的海

12、鸥,而老人去世的时候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海鸥?(疯狂、悲伤)老人在世时,表达了人对海鸥的情与爱,去世时,看到的是什么?(海鸥对老人的情与爱。),老人与海鸥的情与爱,有可能在老人粗糙的手指间把老人与海鸥的情与爱写下来。出示写话:亲情在哪里?在老人温情的喂食中,在海鸥 3.交流,总结。,21 老人与海鸥,五、回归整体,领悟方法 1.导读课文让我们一起再来看一看翠湖边上的情景齐读(喂、唤、谈的重点内容)而老人去世了,我们看到的是不同的一幕齐读(送老人部分的重点句段)2.老人与海鸥这份亲人般的感情,我们是怎么体会到的?(抓情节行为细节),21 老人与海鸥,板书设计:老人与海鸥倾心(精心)喂 翻飞鸣叫 细节

13、真诚(亲昵)唤 送 肃立守灵 细微 动作()谈 边飞边鸣 语言 亲情,21 老人与海鸥,补充资料:老人每天徒步十多公里进城给海鸥喂食,和它们嬉戏,风雨无阻;每月三百零八元的退休工资,有一半以上都用来给海鸥买吃的,为此,老人平时几乎舍不得花钱坐公交车。四元五角一斤的饼干,老人毫不吝惜买给海鸥,他知道那是海鸥最喜欢的美食;他还经常买来鸡蛋为海鸥制作“鸡蛋饼干”;而他自己,唯一的奢侈品是两毛钱一包的金沙江香烟。,22*跑进家来的松鼠,教材特点:1.事情的发展顺序;2.层次清楚:储备冬粮;忙晾鲜蘑;垫窝过冬 选编本文的目的:一方面让学生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同时,感悟松鼠的可爱,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另

14、一方面,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喜爱之情的方法。,22*跑进家来的松鼠,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松鼠与我们一家建立的深厚情感。2.学习作者如何将动物与人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松鼠与我们一家建立的深厚情感。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如何将动物与人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松鼠被成为“大森林的精灵”,回忆学过的有关松鼠的课文如果有一天松鼠跑到我们家里来了,会是怎样一番情景呢?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1.读课文,布置学习任务:思考:说说松鼠在我家做了几件事,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储备方糖、晾晒蘑菇、冬眠垫窝,三、默读

15、课文,思考感悟 问题:对于这只跑进家来的松鼠“我们一家人”对它的感情是怎样的呢?你从文中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有时,松鼠跳到我的肩上,用小嘴蹭我的脸,还轻轻的咬我的耳朵,我想它是又想吃糖了。可我上哪儿给它找去呢?它整天满屋乱跑,在厨具和架子上跳来跳去,动作灵活得吓人,从来没有碰掉过一样东西。爸爸哈哈大笑,说:“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呢!咱们家的松鼠是在储备冬粮呢。森林里的松鼠到了秋天,就要开始储备冬粮。这是松鼠的天性,咱们的松鼠自然也不甘落后!有一天,它干脆失踪了,哪儿也找不到。也许它跑到花园或森林里 去了吧?我心里空落落的。,四、总结1.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2.想象送出跑到你家里,你会怎样做?试

16、着写下来。文章文字浅显易懂,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学生理解没有困难,因此重点在学习方法的引导。运用上一课书的方法,抓住主要画面体会情感,迁移到这节课抓住叙述的事件,体会作者的情感。这样才会达到快速阅读。,23 最后一头战象,教材特点:最后一头战象是第七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篇课文为读者讲述了一个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故事。课文记叙了曾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限已至,便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己掩埋的感人故事。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全文共计1600多字。驾驭这样一篇长文,要注意突出重点,不能面面俱到。,

17、23 最后一头战象,“动物小说”1.按时间顺序叙述,描写了四个感人的画面:战后幸存(14);重披象鞍(511);重返战场(1216);光荣归去(1723)2.抓住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刻画嘎羧形象。,动物小说写的是动物,折射的是人类的情感。沈石溪,选编本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条理的基础上,练习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二是引导学生通过入情入境地品读,感受课文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三是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23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目标:1.学会11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继续练习快速阅读课文

18、,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深情厚谊。3.概述课文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4.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描写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英勇、忠诚、坚强的高尚品质。教学重点: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描写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英勇、忠诚、坚强的高尚品质。教学难点: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学习生字新词,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概括四幅画面,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学习重披象鞍的场景。第二课时:运用抓点、抓线的学法学习其他场景,感受嘎唆对辉煌过去的留恋,豪迈的英雄气概,忠诚的高尚情怀,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领悟创作意图。,23 最后一头战象,第一课时,教学目

19、标:1.检查生字词预习和读书情况。2.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层次。3.学习第一个场景。教学重点:检查生字词预习和读书情况。整体感知课文。教学难点: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层次。,一、导入:1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关于大象的课文吗?(与象共舞)说说大象都可以为人们做些什么呢?2是啊,大象可真是人们的好朋友,可以为人们做这么多事情,但是,你听说过大象还能帮助人们战斗吗?这样的大象叫战象,今天咱们一起认识一头经历过战争洗礼的战象。,二、读通课文,学习字词1.整体感知(1)快速阅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引导学生提炼主要情节:战后幸存、重披象鞍、重返战场、光荣归去,引导学生

20、概括提炼。(3)根据主要情节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快速阅读概括的方法),三、学习第一部分1.学习重点情节,走进嘎唆内心。(1)默读课文,找出最能感动自己的情节,边读边想像当时的画面。(2)学生自学。(3)汇报交流。第一部分:“重披象鞍”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出嘎唆动作神态的变化。,有一天,嘎唆躺在地上拒绝进食,要揪住它的鼻子摇晃好一阵,它才会艰难地睁开眼睛,朝你看一眼。第二天早晨,嘎唆突然十分亢奋,两只眼睛烧得通红,见到波农丁,欧欧地轻吼着,象蹄急促地踏着地面,鼻尖指向堆放杂物的阁楼,像是想得到阁楼上的什么东西。嘎唆用鼻尖钩住,像丢垃圾似的甩出象房,继续焦躁不安地仰头吼叫。没想到嘎唆见了

21、,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了,仍显出凝重华贵;嘎唆披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根据这一条变化线,引导学生感受嘎唆对辉煌过去的深深眷恋与回味。同时品味写法,嘎唆是通过什么表达内心的情感的呢?神态、动作。再读这部分内容,通过嘎唆神态、动作的变化,感受它内心世界。,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继续练习快速阅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深情厚谊。2.概述课文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描写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英勇、忠诚、坚强的高

22、尚品质。教学重点: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描写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英勇、忠诚、坚强的高尚品质。教学难点: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一、回顾课文。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相关段落。二、精读课文,感受情感。第二部分:“再回战场”(抓点)这部分内容聚焦第14自然段,让学生通过想像画面读,感受嘎唆对战友的深情,感受它的忠诚。,(抓点第14自然段,感受嘎唆对战友的深情,感受它的忠诚。外内)朗读,写话 嘎羧在江边“久久地凝望”,它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在它“欧欧”的吼叫声中,仿佛在呼唤什么?写下来。临死前,嘎羧来到打洛江边干什么呢?,第三部分:光荣归去1.思考:从哪些地

23、方又感受到这头战象的“忠诚”?“战象走向百象冢,和并肩战斗的战友躺在了一起”以下内容重点体会:“嘎羧来到石碑前,选了一块平坦的草地我们躲在远处,看着它的身体一寸一寸地往下沉。”(嘎羧在生命即将走到尽头之时,默默地为自己挖掘坟墓,坦然地面对死亡,这份淡定与从容使它的生命彰显出不同寻常的高贵与尊严。)“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设想一下,嘎羧凝望着天空会想些什么呢?,通过第20和22自然段典型画面,感受嘎唆坦然面对死亡,感受它的善良与忠诚。三、总结写作方法。默读全文,作者是怎样表达嘎羧的情感、树立这一英雄形象的?(动作、神态的细节描写)四、总结学法。快速阅

24、读,长文短学。,写作特点:日本作家椋鸠十的作品。1.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两条线索并行:营救:调虎离山失败暂离;深入虎穴继续营救(动物之间的浓浓亲情)正太郎与狐狸一家日益亲近的情感及行为变化、狐狸救正太郎(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和谐相处的美好关系)2.结尾点题,24*金色的脚印,24*金色的脚印,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睦相处。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揣摩作者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睦相处。教学难点:揣摩

25、作者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同学们,在以往的文学作品以及你的生活经验中,狐狸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学生简单谈对狐狸的印象。)2.是什么让同学们对狐狸的印象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我们一起学习课文金色的脚印。,教学过程,二、自读课文。(一)布置自读思考题:1.自读课文,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帮助学生梳理两件事)2.仔细默读这两件事,从中感受到什么?(运用学法抓住事件,感受作者的情感。)3.除此之外,课文还写了什么事?感受到什么?(老狐狸救正太郎,正太郎放小狐狸)4.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二)自学后交流建议:419自

26、然段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作了哪些事呢?预设:引开秋田狗 设计 调虎离山 做窝 地下做窝 咬木桩 啃木桩 啃细木桩 引导学生交流、评价、筛选。(调虎离山体现聪明、地下做窝体现处境危险但不顾安危、啃细木桩体现老狐狸的艰辛,不容易),体会情感:从这几件事中,你体会到的情感是(老狐狸想方设法救小狐狸,体会到父母的爱、亲情。老狐狸救正太郎,正太郎放了小狐狸,体会到人对动物之间的相互关爱。)这种关爱让你感受到什么?(和谐、温暖)题目理解:“金色的脚印”表面意思是阳光照耀下,印在雪地上狐狸的脚印。深层次看,“金色”一般用来形容那些十分珍贵、有意义或值得纪念的东西,在这里指狐狸一家得到人们的关心而团聚,又开始了

27、它们美好的生活;这脚印,不仅包含着狐狸一家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以及它们对人类的友善,也包含着人类对其他生命的珍重与爱护。,24*金色的脚印,三、总结方法:1.能看着板书总结一下吗?(写了什么事?有什么感受?)2.小结方法。刚才我们运用了快速阅读课文的方法抓住主要的事件,初步体会了作者表达的情感。,四、质疑解疑,关注细节深入理解 1.对于这篇课文有什么疑问吗?(学生中来)为什么正太郎不早点放小狐狸,而是要让老狐狸通过自己的努力救出小狐狸呢?为什么后来又放了小狐狸呢?或为什么正太郎先是不放小狐狸?后来又放了呢?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解疑。(不放是想让老狐狸通过自己的努力就出自己的孩子。放是因为老狐狸被发现

28、,时刻有生命危险,靠他们自己的力量救出小狐狸难上加难)为什么说他们的脚印闪着金色的光芒?在题目“金色”上板书问号。回读课文,思考。(温暖、美好、珍贵、闪光、赞美等),24*金色的脚印,2.小结文章的主旨。五、介绍作家作品,揭示写作特点,推荐课外阅读 1.出示“椋鸠十”,让孩子们读准他的名字,他是一位日本动物小说家。2.他和沈石溪一样,擅长写动物小说。沈石溪的作品主要是:把真实的故事,通过惊心动魄的情节,展示悲壮的场面,让人们感受生命的意义。椋鸠十这部作品所表达的主旨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人类起主要作用。他的其它作品主要表达怎样的情感呢?相信大家阅读了老师推荐的这几本小说,一定能够抓住椋鸠十作品要

29、表达的内涵,读后我们会通过读书会或者读书卡的形式进行交流。,24*金色的脚印,3.推荐书籍独耳大鹿 雁王消失的野犬 老鼠岛的故事)六、运用方法,拓展阅读 1.回顾单元阅读方法:抓主要事件(或画面),初步体会情感的快速阅读方法。2.运用快速阅读的方法,完成两个阅读训练。第一个(原文片段):标注写了什么事?你有什么感受?这段原文如果添加到课文中,应该放在哪?进一步看出,只有人付出真情,才能得到动物的信赖,动物才会付出感情,人与动物才能友好相处。第二个:可以像老师一样梳理的更加清楚。反馈订正。,24*金色的脚印,板书设计:事 情 调虎离山 24 金色的脚印 救小狐狸(主)地下做窝 亲情 啃细木桩 救

30、正太郎(次)关爱 放小狐狸 和谐,24*金色的脚印,初步,阅读材料1(原文中片段)一天,老狐狸照例在正太郎的房间里踱来踱去,看着睡午觉的正太郎。谁知这一幕被正好提前回家的正太郎的妈妈看到了,她赶快去告诉了正太郎的爸爸。第二天,正太郎的爸爸借来专门捕狐狸的猎狗,在附近一带山里转圈寻找老狐狸。可是,一点线索也没有。傍晚回到家里,正太郎的爸爸正歇着喝茶,捕狐狸的狗“汪、汪、汪”地 狂叫起来。出去一看,狗正冲着地板下面一个劲地狂叫。“什么呀!这家伙虽然找不到狐狸,倒能立刻发现黄鼠狼什么的呢!”正太郎的爸爸说着就笑了。可是,正探着头往地板下面望的男佣人放低嗓 门说:“老爷,有个东西在里头,眼睛亮闪闪的,

31、真吓人哪!”“什么?”正太郎的爸爸操起猎枪,跳到院子里。“有,有。好家伙,多么可怕的东西!竟敢跑到这儿来做窝。是钻了我们的空子。好吧,这回可不能让你活着出来啦!”他这样自言自语着,又唆使狗把狐狸一步一步地赶出来。自己用手指扣着枪的扳机,全神贯注地瞄准。正在这时,正太郎放学回家了。他一眼就看出发生了什么事,把书包往那儿一扔,就跑到爸爸身旁。“不行,爸爸,不能开枪!”正太郎喊着,一下子扑到了正要发射的枪身上。“啊,危险!”爸爸大吃一惊,手里的枪掉了下来。就在这时,砰地一声巨响,子弹发射出去了。“啊呀!”大家都惊呆了。幸亏谁也没有受伤。老狐狸不知在什么时候逃跑了。,24*金色的脚印,阅读材料2 庆幸

32、放了它 到唐山出差时,有一位老者给我讲了一个有关放生的故事,说是他自己的亲身经历。这位老人告诉我,在1976年以前,他是唐山某水库的管理员,经常一个人驻守在水库边的配电室里。因常常闲来无事,他喜欢上了垂钓,随着垂钓技术的不断提高,他钓的鱼常常吃不了,就存养在一口大缸里。这口大缸则放在简易搭建的厨房里。1976年初夏的某个晚上,他还没睡,就听到厨房里有动静,他抄起家伙去看个究竟。原来是一只前来偷吃鱼的野狐不小心掉进了缸里,怎么也爬不上来了。想到前几次不明就里地鱼就少了,就想弄死这只讨厌而倒霉的狐狸。当他用强光手电照着狐狸正欲动手时,他看到狐狸的眼里满是惊恐,甚至还有眼泪,他的心又软了最终还是放了

33、这只野狐。后来,他的鱼就再没少过。他就感念狐狸这生灵通人性、有良心。更令他意想不到、感慨万端的是,大地震骤来时,这只野狐居然挽救了他的命。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左右,熟睡中的他,被一种急促的抓挠声音和呱呱鸣叫吵醒,他听出来是那只狐狸,就起身下床打开房门那只野狐焦躁不安地仰脸望着他,并一次次地就地兜圈子,像一个有急事的满腹话语的哑巴。他就想,可能狐狸没找到猎物,饿急了,来求援了。可是,就在他想回屋里取吃的东西给它救济时,那只狐狸忽然咬住了他的凉鞋襻,狠命地往外拉。他忽然有一种什么预感。于是,随狐狸来到院子里。就在这时,举世皆惊的78级的大地震轰然降临,他居住的配电室瞬间即被震塌 直到现在,

34、年迈的老人还念念不忘那只被他放生、又来救他的狐狸,感慨万端地说:“地球就是个大家庭,大多数的生物、动物与人类息息相关,动物们尽管不会言语,却也有着同样的思维、灵性和良心”,24*金色的脚印,口语交际 习作七,内容有两项可供选择:根据图片,合理想象写故事。写一写你知道的动物的故事,怎样说服小明爸爸。,习作要求:看图想象作文,本单元习作是看图想象作文,要求是:进行合理想象,然后写一个故事,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故事如何想象,哪部分可以展开进行具体描写,关键在主题的确定。不同的主题,想象的重点肯定不同。,习作要求:第一步:确定主题,明确写作重点。表现动物之间的生死相依的亲情:应该把小鸭子跌入下水道

35、后,鸭妈妈的表现、如何求助重点描述。表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互相帮助:把警察救小鸭子的过程详细描述;所有司机为小鸭子让路;围观的人们怎么帮忙、欢呼。第二步:回顾课文,明确表现方法 写动物:抓住动物的神态、动作表现其心理、情感。写人:抓住动作、语言、外貌、神态,表现其情感。,第八组“艺术的魅力”,第八组“艺术的魅力”,单元分析:一是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二是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是怎样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学习作者表达感受的方法;三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四是从实际出发,根据各自条件,通

36、过阅读和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了解各种艺术。,训练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学习基础:第一单元已经学过通过联想和想象表达感受的方法,因此不是难点。在此单元可以提高要求,由一句话或几句话提高到写一段话。,单元课时分配:第25课伯牙绝弦 1课时;第26课月光曲 2课时;第27课蒙娜丽莎之约 1课时;第28课我的舞台 1课时;口语交际习作:3课时;回顾拓展八:1课时;单元检测:1课时;机动:1课时;共计:12课时,第八单元,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并会写本单元的“茵、蜡”等8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谱写、幽静、蜡烛”等15个读读写写中的词语,能够正确读出“探访、交涉、风采”等28个读读记记中的词

37、语。背诵25课伯牙绝弦全文。背诵26课月光曲的第九自然段。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3.体会实在的事物和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两者结合的作用,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4.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戏剧表演艺术的神奇魅力,体会作者学艺的艰辛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单元教学重点:体会实在的事物和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两者结合的作用,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戏

38、剧表演艺术的神奇魅力,体会作者学艺的艰辛以及不一般的勇气和毅力。,25 伯牙绝弦,教材特点:1.文言文2.文章分为两部分:先写二人是知音;再写子期死后,伯牙摔琴绝弦谢知音。3.第一部分采用总分总结构,回环往复,强调知音。4.文章表达时,一句写伯牙,一句写子期,你来我往,犹如知音在一一对话。,选编本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25 伯牙绝弦,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3积累中华传

39、统经典诗文,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教学重点: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体会文言文所表达出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教学难点:体会音乐的魅力,感悟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阅读导语,明确单元的学习任务和主要学习方法2.板书课题,指导生读准“弦”。3.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还记得我们以前学文言文的方法吗?(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很多,比如反复诵读加揣摩,联系上下文,参看书下注释,借助工具书等等。),二、初读课文,掌握文意1.指导学生自学:(1)正确朗读。(2)通过自学读懂这个故事的意思。(3)提出不懂

40、的问题。2.研读交流自学中的问题,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初读课文,把握内容(1)从题目入手:伯牙为谁绝弦?(知音钟子期)(2)从内容入手:俞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俞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说:“好啊,我仿佛看见一座巍峨峻拔的泰山屹立在我眼前!”俞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我仿佛看见了奔腾不息的江河!”俞伯牙心里想的,钟子期一定能知道他的心意。钟子期死后,俞伯牙觉得世上再也没有知音了,就把琴摔坏,

41、把弦拉断,一生不再弹琴。,三、理解课文1.理解“善”的不同含义。出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俞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结合前后的意思想想“善”的含义?出示: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在这里,“善”的意思?好啊小结:一个“善”字竟然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意思,可见我们的语言文字是需要仔细品味的。,2.抓住“善”,深入理解善鼓琴和善听理解“哉:、兮”的含义出示: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哉:语气词,表示感叹兮:语气词,相当于“啊”小结:文言文中,会出现一些语气词,明白了它们的意思,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的含义。(俞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

42、说:“好啊,我仿佛看见一座巍峨峻拔的泰山屹立在我眼前!”),(2)引入资料,创设情境,体会泰山的雄伟和巍峨。有感情朗读这句话。运用已有的方法,有感情朗读“洋洋兮若江河”(3)听到伯牙的琴声,子期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景象?展开想象: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皑皑白雪)出示写话:伯牙鼓琴,志在,钟子期曰:“善哉,!”,(4)朗读交流。(5)这么多的内容都可以表达,作者问什么偏偏选择高山流水呢?(学生答不出可以补充资料)(6)再读这两句话,体会他们的知音之情。(7)只要伯牙所想到的,通过琴音表达的,钟子期一定都能够理解,听懂。齐读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四、理解知音难求1.深入思考:伯

43、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问题:得之,得到的是什么?听懂了琴声,还听懂了心声。2.思考:泰山、江河实际是什么?是伯牙的志向,是人生的理想和追求。这就是知音。,3.但是好景不长,在第二年的春天,当伯牙带着这份欢乐与激动再与子期相约时,得到的却是子期不幸染病而亡的噩耗。出示句子,指名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提问:么为什么子期死了,伯牙就“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了呢?”(重点理解),25 伯牙绝弦,学生谈自己的理解后,教师小结:子期死了,伯牙的心也跟着死了。伯牙又要回到过去的生活中了,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他已经不堪承受。这样沉重的打击,这无人能够倾诉的痛苦,最后以一

44、种最为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这“终身不复鼓”的仅仅是琴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4.读全文,读出知音之情。,五、回味绝弦:1.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中,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传说,俞伯牙与钟子期是在江边相识。当时,伯牙在船上鼓琴,子期在岸边听见,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二人从此成为知音。无奈,月由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钟子期不幸染病身亡!子期死后,伯牙曾到子期的墓前悼念。面对子期的坟墓,伯牙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自己鼓琴,子期听琴的情景出示课文(伴低沉悲凉的古典音乐),师生共读课文。,2.在子期墓前,伯牙曾

45、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出示短歌,师范读: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3.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无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想到与子期在一起的种种欢乐,又怎能不加倍地想念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呢?再读课文,4.读了这个故事,你感动吗?难受吗?面对伯牙的痛苦与绝望,你想对他说什么?也许你想劝劝他,也许你想安慰他,也许你还想赞美他,也许你还想到了别的,将你的想法写下来。,阅读资料袋,了解高山流水、知音。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26 月光曲,教材特点:1.倒

46、叙。2.将现实与联想结合起来写具体。,26 月光曲,教材分析:这是一篇意境优美的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读后,我们也仿佛进入了乐曲描述的如梦似幻的美妙境界,对乐曲产生了无限向往,同时对贝多芬产生了深深的敬仰和爱戴之情。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在丰富的想象、优美的文字中,受到美的熏陶,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二是体会作者在叙事中进行恰当的联想,使文章的表达更加充实、感情更深刻。,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谱写、幽静、蜡烛、失明、纯熟、陌生、清幽、琴键、陶醉、苏醒、飞奔、记录、莱茵河、霎时间

47、、微波粼粼”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九自然段。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4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教学重点: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并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教学难点:体会写实和联想相结合的写法,初步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学习第一段。第二课时:深入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抓住贝多芬的言行举止及感情变化,体会贝多芬创作月光

48、曲的经过,感受贝多芬同情、热爱贫苦大众的思想情怀,26 月光曲,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检查生字词预习和读书情况。2.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层次。教学重点:检查生字词预习和读书情况。整体感知课文。教学难点: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层次。,一、导入:1、课题入手,激发兴趣月光曲是本课的课题,它也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一首钢琴曲的名字。这篇课文记叙的就是贝多芬谱写这首钢琴曲的故事。贝多芬有一句非常有名的名言:“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贝多芬是多么得热爱人民,因此,他也是一位深受人民敬仰和爱戴的伟大的音乐家。,二、读通课文,初步感

49、知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文中出现的重点字词,读准字词的发音以及注意其写法。2、读完课文后思考:(1)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文章的结构?理清层次。第一段(第1节):讲贝多芬曾经谱写过月光曲。第二段(第23节):讲贝多芬在茅屋外边听见琴声。第三段(第47节):讲贝多芬为盲姑娘弹琴。第四段(第810节):讲贝多芬弹奏月光曲。,3.学习第一部分。(1)什么是传说?(2)这一段最后一句话:“传说是这样谱成的。”下面应该写什么?“传说”是在民间流传的故事,不一定确有其事,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虚构的。但是,一般的民间传说都较真实地反映出人民群众的愿望、好恶。从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中,我们可以正确

50、地认识贝多芬是怎样一位音乐家。,三、质疑: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通过质疑了解学生掌握课文的情况,然后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为深入学习课文作准备。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1)什么是传说?(2)贝多芬刚弹完一首曲子,盲姑娘怎么会知道他就是贝多芬呢?(3)盲姑娘眼睛是瞎的,怎么能看到她从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呢?(4)为什么贝多芬弹完第二首曲子,没有向兄妹俩告别,就飞奔回客店去了呢?,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会到课文中语言的美和月光曲音乐的美,使学生知道贝多芬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2.总结全文,使学生掌握全文的思路并分清课文中实在的事物和由实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