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对比20140611.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780474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曹刿论战对比2014061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曹刿论战对比2014061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曹刿论战对比2014061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曹刿论战对比2014061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曹刿论战对比2014061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曹刿论战对比2014061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刿论战对比20140611.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一、曹刿论战与文公伐原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乙文公伐原,令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而去之。谍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乃去之,及孟门,而原请降。(国语文公伐原)【译文】: 晋文公出兵讨伐原国,命令携带三天的口粮。到了三天,原国还不投降,文公就下令晋军撤退。这时探子出城来报告说:“原国最多再能支持一二天了!”军吏将这一情况汇报给晋文公,文公说:“得到原国而失去信义,那又依靠什么来使唤人民呢?信义是人民赖以生存的

2、保障,因此不可失信。”于是晋军便撤离了原国,到了附近的孟门地方,原国便宣布投降了。【注释】原原国,姬姓小国。令限令。疏军撤兵。疏,散、撤。谍刺探军情的人。信信用。庇庇护,即赖以生存。孟门原国地名。8解释加点词的意思。(2分)(1)又何间焉( ) (2)公令疏军而去之( )9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2分)A可以一战 何以使人 B得原而失信 登轼而望之 C其乡人曰 门人弟子填其室D令以三日之粮 闻寡人之耳者 10翻译句子。(2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1文段理解。(6分)(1)甲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在对话中,曹刿的“ ”和鲁庄公的“ ”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

3、(用文中的词语作答)(2)甲乙两文都是写战争的,但从战争阶段的角度来看有所不同,甲文写的是 ,乙文写的是 。(3)甲乙两文都强调政治上 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文中都有反映这一重要思想的典型句子,如甲文中的画线句,乙文中的“ ”这一句。(一)参考答案:8(1)参与 (2)离开,离去。(2分。每小题1分,意对即可。) 9B(2分) 10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要以实情判断。(或: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 2分。直译或意译均可,酌情评分。) 11(1)远谋 鄙 (2)战前准备(或:战前谋划、条件准备) 战争过程(或:战争经过及结果) (3

4、)取信于民(意近即可)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或答“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或答两句二、曹刿论战与孙子谋攻选段【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乙】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节选自孙子谋攻)【译文】:所以,有五种情况可以预见胜利:知道可以打或不可以打的,能胜利;懂得兵多兵少用法的,能胜利;全军上下同

5、心协力的,能胜利;以自己有准备对付疏忽懈怠的敌人的,就能胜利;将帅有指挥才能而国君不加以干涉的,能胜利。这五条,就是预见胜利的方法。清楚敌人的实力和了解自己的实力, 战斗就不会失败; 不清楚敌人的实力,了解自己的实力,只是有时成功有时失败; 不清楚敌人的实力,不了解自己的实力,每次战斗就必败!注:用:使用。同欲:目标一致。虞:戒备,准备。将能而君不御:将帅有才能,国君不干涉。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公将鼓之 鼓: (2)既克,公问其故 克: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3、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

6、刿什么样的特点?(2分) 4、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得胜利印证了语段(乙)中的一些说法,请选择其中一个简要说明。(2分) (二)参考答案1(1)击鼓(1分) (2)战胜(1分) (共2分)2我看见他们的车辙印混乱,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所以追击他们(2分)3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担心齐国有埋伏) 表现了曹刚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一问1分。4鲁庄公对曹刿言听计从,可谓“将能而君不御” 鲁国君臣一心,可谓“上下同欲” 曹刿在选择进攻和追击的时机上审时度势,可谓“知己知彼”(答出其中一个方面即可。若从其他角度回答,能言之有理也可。2分)三、曹刿论战与周公安民【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可以一战。战则请

7、从。”(节选自曹刿论战)【乙】周武王克殷,召邵公问曰:“殷之士众,奈何处之?”邹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武王日:“不可”。邵公出,周公入。武王日:“为之奈何?”周公日:“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制,惟仁是亲。武王日:“善哉!”乃从周公之言。 (选自周公安民)【注释】殷:殷朝,即商朝。 周公:周武王的弟弟。【译文】周武王灭掉了殷,召来邵公问道:“商朝的这些人,怎么处置?”邵公回答说:“有罪的杀掉,无罪的放一条生路。”武王说:“不可取。”邵公出去,周公进来,武王问他:“你说这事怎么办好?”周公回答说:“让他们还住原来的房屋,耕种原来的田地,不要改变体制,只是亲近仁爱。”武王说:“这很好!

8、”于是听从了周公的建议。17、解释划线字(1)又何间焉_ (2)小惠未徧_ (3)乃从周公之言_ (4)惟仁是亲_18、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4分) 使 各 居 其 宅 田 其 田 无 变 旧 制19、下列句式中哪一项不是倒装句? ( )(2分)A、何以战? B、何陋之有? C、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D、吾与徐公孰美?20、“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_ 21、从上面甲乙两个文段可以看出,古代谋士认为君主应该如何对待老百姓?(4分)_ 参考答案:17参与;通“遍”,普遍、普及;于是;亲近 18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制 19D20、交代了曹刿请见的原因,同时反衬出

9、曹刿的远见卓识(或显示了曹刿的自信)21君主应该爱护老百姓,赢得民心才能赢得天下。四、曹刿论战与说苑(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判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节选自曹刿论战)王者何贵(乙)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

10、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选自刘向说苑)注释:管仲:齐桓公的贤相,名夷吾,辅佐桓公成霸业。君人者:给人民当君主的人。与:亲附,拥护爱戴。译文:齐桓公问管仲说:“做帝王的以什么为贵?”管仲说:“以天为贵。”齐桓公抬起头看天上。管仲说:“我所说的天,不是苍茫的天地的天。做君主的,要以百姓为天,百姓拥护他天下就安宁,辅佐他国家就富强,认为他不对国家有危难了,背叛他国家就灭亡了。”诗经中说:“主人如果不贤良,这一带民众就会怨恨他。老百姓怨恨他们的国君,国家最终不遭到灭亡的,是从来没有的事。”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1)又何间焉 间:_ (2)小惠未徧徧:_(3)战则

11、请从从:_ (4)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非:_10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相当于“的”的一项是( )(2分)、A肉食者谋之 B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C长跪而谢之曰 D辍耕之垄上11翻译下列句子。(2分)(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2)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12(甲)(乙)两文段表达了相近的思想观点。请结合文意加以阐述。(2分) 【答案】9(1)参与 (2)通“遍”,遍及,普遍 (3)跟随 (4)不是评分:共2分。每空0.5分,意思对即可。 10B 评分:共2分。11(1)(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仗。(2)百姓如果拥护国君,国家就安定;百姓如果辅助国君,国家就强

12、盛;百姓如果反对国君,国家就危险;百姓如果背弃国君,国家就要灭亡。12围绕“得民心”“民为贵”“取信于民”等其中一个要点阐述。五、曹刿论战与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以少击众【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望其旗靡,故逐之。”【乙】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任云中郡守。一日,会匈奴大入塞,故事虏人过五千,移文旁郡。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爇火,营中星列。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旦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晨往赴之。俄而,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选自后汉书)注释:廉范:廉颇的后代。故事:按旧例。虏:敌人。移文:发文书。

13、传檄:发出紧急公文。交缚:交叉缚扎。热火:点火。星列:象星一样布满。待旦:等到天亮。褥食:在睡垫上把早饭吃了。译文:廉范是赵将廉颇的后代,担任云中郡太守。一天,正遇到匈奴大举入侵边塞,官吏想传檄文求救,廉范不同意,亲自率兵抵抗敌兵。但敌兵人数众多而廉范兵力太少不能抵挡。刚好太阳下山,廉范命令军士将两个火炬缚成十字,手持一端,点燃三端,在营中分开排列。敌兵远远望见火炬众多,认为汉军救兵到来,十分惊恐。快到天亮想要撤退时,廉范边命令士兵在睡觉的草垫子上吃饭,清晨前往阵前杀敌。一会儿就砍下敌人头百个,敌人阵营大乱,相互踩踏,死者上千人。从此以后,匈奴不敢再侵入云中了。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3分)

14、望其旗靡()会匈奴大入塞() 俄而,斩首数百级()范兵不敌() 公将鼓之()范乃令军中褥食()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故克之/ 故时有物外之趣 B. 彼竭我盈/而计其长盖不盈寸C. 会匈奴大入塞/ 会宾客大宴 D. 范兵不敌/盖以诱敌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译文:_ 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译文:_4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作战中,曹刿两次抓住战机,出奇制胜,第一次是在_ 之时,第二次是在_ 之时(用原文填空,2分)。乙文中,廉范在众寡不敌的情况下,也表现出高超的指挥才能。廉范在作战中采

15、用的妙招是。(可用原文作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4分)5曹刿、廉范这两位军事家指挥作战时,既能做到_ ,又能做到胆大而心细,因此取得战争的胜利。(2分)6. 作为出色的军事指挥家,曹刿和廉范各表现出了哪些可贵品质?(4分) 参考答案: 1倒下;正遇上; 一会儿; 抵挡;助词,无实义; 就2D. 虏众盛/而范兵不敌。 虏 遥 望 火 多 谓 汉 兵 救 至 大 惊。3(1)第一次击鼓气士气大振,第二次击鼓士气有所衰退,第三次击鼓士气消逝怠尽。(2)吏想发紧急公文向旁边的郡县求救,廉范不肯,亲自率领士兵抵抗。4彼竭我盈,(故克之);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热火,

16、营中星列;范乃令军中褥食,晨往赴之。5知己知彼 或抓住战机。(答出其中一点即给分)(2)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士兵想发信号求救,廉范不同意,自己亲自率兵抵抗。12. 作为出色的军事指挥家,曹刿和廉范各表现出了哪些可贵品质?(4分)12.(4分)曹刿:冷静、善于观察和分析。廉范:沉着自信,勇敢机智。六、曹刿论战与曹沫劫齐桓公【甲文】曹刿论战略 【乙文】曹沫劫齐桓公(11分) 曹沫(即曹刿)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

17、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授,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于鲁。【注释】好力:爱好勇武、力气。败北:战败逃跑。北, 打了败仗往回逃。鲁城坏即压齐境:意思是说,你们侵略鲁国,已经深入到都城边缘、假如鲁国的都城倒塌,就会压到齐国的边境了。颜色:脸色。辞令如故:像平常一样谈吐从容。倍:通“背”。背弃、违背。【参考译文】:曹沫是鲁国人,凭借其勇敢和智谋效力于鲁庄公。

18、庄公十分喜好打仗。曹沫为鲁国的大将,和齐国作战,三次都输掉了。鲁庄害怕了,想要把遂邑这个地方送给齐国来求和,但仍然以曹沫为大将。 齐桓公与鲁庄公相约在柯这个地方盟誓。庄公与桓公已经在祭祀的天坛开始盟誓,曹沫手拿匕首劫持了齐桓公,桓公的身边的人不敢有任何行动,只是问他:“你想要干什么?”曹沫说:“齐国强大而鲁国弱小,而强国侵占鲁国已经够多了,现在鲁国的京城已经在齐国的边界,你还想要侵占。”齐桓公于是允诺把侵占鲁国的地方都还给鲁国。曹沫见齐桓公这么说,就把手中的匕首扔了,走下天坛,面向北站在群臣应该站的地方,面容脸色没有丝毫变化,说话做事好象以前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齐桓公大怒,想要扩大盟约的

19、内容。管仲说:“这样做不可以。不可以为了一时的快乐贪图这样小的利益。这样做会使你在诸侯中的威信尽失,失去天下人的信任与帮助,还不如还给他。”于是齐桓公把侵占鲁国的城池还给鲁国。曹沫三次大战所割出去的城池都还了回来。习题: 1、下句划线字“于”与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的“于”意思相同一项( )A.皆以美于徐公 B.万钟于我何加焉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D.能谤讥于市朝2.句子翻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请用简要语言概括乙文主要内容,并说说“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的目的是什么?(2分) 4、请说出曹刿论战中曹刿靠什么来赢得战争,本文中曹刿靠什么为鲁国赢得尊严。(2分) 5、文中曹刿的行

20、为很容易使我们想到古代的另外一些谋士或大臣在维护国家尊严的过程中不辱使命的例子,请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3分) 6、阅读短文用兵八法,结合曹刿所领导的著名战例,完成文后问题。(4分) 用兵之法:高陵(山头)勿向(仰攻),背丘(高地)勿逆(迎击),佯北(假装失败)勿从(追逐),锐卒勿攻,饵兵(用来诱敌上钩的部队)勿食,归师勿遏( 阻击),围师(包围敌方部队)必缺(让条出路),穷寇(走投无路的敌军)勿迫(逼迫)。此用兵之法也。(选自孙子今译)(1)在长勺之战中,曹刿两次曰“未可”,各与短文中哪一条法则相吻合?(2分) (2)结合“长勺之战”,对“用兵八法”目的加以深入分析,试从中归纳出战场上所应

21、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2分) 参考答案:3、曹刿以勇力在齐鲁结盟之时劫持齐桓公迫使齐国归还土地从而维护了鲁国的尊严。或曹刿在盟坛的勇敢表现震慑了齐桓公,靠勇力为鲁国赢回了被侵占的土地和尊严。迫使桓公归还曹沫与鲁国三次作战中丢失的土地。从本文看曹刿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军事家。4、甲文中曹刿靠深谋远虑、卓越的指挥领导才能为鲁国赢得尊严;乙文中曹刿靠勇敢无畏赢得战争。5、唐雎出使秦国,凭借凛然正气和布衣精神最终平迫使秦王放弃吞并安陵国的企图,维护了国土的完整。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中巧妙勇敢地化解秦王对赵王的羞辱,维护了祖国的尊严。蔺相如出使秦国,最终让和氏璧完整得归还(赵国) 晏子出使楚国,面对楚王的三

22、次侮辱都巧妙化解,维护了祖国的尊严。6、(1)第一次与“锐卒勿攻”吻合,第二次与“佯北勿从”吻合。(2分,一点1 (2)要打败敌人,必先保存自己。(2分,意对即可。)七、曹刿论战与蜘蛛捕蛇【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乙】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而尝见

23、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而下,垂身半空,若将追蛇者;蛇怒,复昂首欲吞之。蜘蛛引丝疾上;久之,蛇又将行矣,蜘蛛复悬丝疾下,蛇复昂首待之,蜘蛛仍还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蜘蛛乃盬其脑,果腹而去。 注:尝:曾经而势稍不及,及:到,到达。若将,若:好像。待:防备。飙:像疾风一样。这里指迅速。盬(g:)吸饮。【译文】:曾经看见一只蜘蛛,在墙壁之间布网,离地大约二三尺(高)。一条大蛇从它下面经过,抬起头想吞食蜘蛛,(它着势往上)而高低略微差一点。时间长

24、了,蛇将要走。蜘蛛忽然(垂丝)悬挂而下,将自己吊在半空中,好像要把蛇追赶,蛇大怒,回过头来等它。蜘蛛便顺着丝往上爬,时间长了,蛇又要离开了,蜘蛛又从蛛丝上悬下来,蛇又抬头想吃它,蜘蛛仍然又是回到它的网中。像这样三四次。蛇感觉稍微有点疲倦,将头趴到地上。蜘蛛乘其不备,奋身迅速下来,蹲在蛇的头上,拼死不动。蛇狂跳颠摔,而到死。蜘蛛就吸它的脑浆,吃饱肚子后离开。15解释加点词。公将鼓之: _ 再而衰:_ 如是者三四次:_ 果腹而去:_16翻译下列句子。(4分)彼竭我盈,故克之。_ 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 _ 17甲文中鲁国军队抓住有利时机克敌制胜是在_ 之时;乙文中的蜘蛛是在蛇

25、_ 之时,乘其不备,置蛇于死地。 (2分)18甲文曹刿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给了你什么启发?(2分)_ _ 19.甲乙两文说明的一个共同道理是_ _ 。(2分)参考答案:15(1)击鼓(2)第二次(3)像这样(4)离开16(1)他们的勇气已经完了,我们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2)蜘蛛乘蛇不防备,迅速悬丝垂下,盘踞在蛇的头上。17。辙乱旗弃靡,以首俯地。18示例一:我们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切不可莽撞行事。示例二: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应建立在仔细观察,周密分析的基础上。 19弱者如果能抓住时机,也可以战胜强者。八、曹刿论战与吕氏春秋先己【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

26、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乙】夏后伯启

27、与有扈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吾地不浅,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钟鼓不修,子女不饬,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吕氏春秋先己注释夏后伯启、有扈是古代的人名。浅:狭、窄小。教:教化。张:乐器上弦。修:设置。饬:谨慎、恭敬。 译文: 夏后相同有扈氏在甘泽交战却不能取胜.六卿请求再战,夏后相说:不可以再进行战争了.我的国土不小,我的国民不少,进行战争却不能取胜,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我的威望不高,教化不好而造成的啊.于是夏后相就坐不垫两层席,吃饭不用两样菜

28、,不举行娱乐活动,自己子女的服装也不整理.用应有的礼节对待亲属和长辈,尊敬任用有贤能的人.一年以后有扈氏归顺了.因此,要战胜别人,就必须首先战胜自己;要批评别人,就必须首先要批评自己;要了解别人,就必须首先要了解自己。17、解释加点词意思。(3分)(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 (2)忠之属也。 属: (3) 期年而有扈氏服 期年: 18、翻译句子。(4分)(1)固欲胜人者,必先自胜。 19、结合(一、二)段内容,说说作战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做到哪些?(3分) 答案:17、(1)目光短浅 (2)本分内的事 (3)满一年、18、(1)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减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完全耗尽

29、。(2)所以想要战胜别人,就一定要先战胜自己。19、(1)政治上取信于民;(2)军事上抓住战机,知己知彼;(3)想要战胜别人,首先要战胜自己。九、曹刿论战与唐宋八大家散文心术(一)【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吾视其辄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自曹刿论战)【乙】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知礼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可以支大利大患。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支百动。(选自心术)【注释】理:规律、道理。势:形势、趋势。节:节制。穷:困厄,处于困境。动:轻举妄动。支:支持,

30、这里指应付。养:蓄养。自爱:这里指爱惜自己的军队。译文:作为主将的原则是:明白道理然后可以出兵,了解形势然后可以增兵,懂得节制然后可以用兵。明白道理就不会屈服,了解形势就不会丧气,懂得节制就不会困窘。见了小利益不动心,遇上小祸难不回避。小利益、小祸难不值得辱没我的本领,然后才能够应付大利益、大祸难。只有善于培养本领又自爱的人,才无敌于天下。所以一忍可以抵御百勇,一静可以控制百动。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1)故逐之 (2)凡主将之道 10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A知势而后可以加兵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B无敌于天下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C故一忍可以支百勇

31、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D一静可以制百动增其旧制(岳阳楼记)1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5分)既克,公问其故。 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 12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知礼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13【甲】【乙】两文在作战思想上有什么相同之处?(4分)参考答案:9(1)击鼓(2)追击或追赶(3)方法(手段、道理、规律)10./知节则不穷13都主张作战时要详察敌情(知己知彼),把握战机啊,后发制人(不轻举妄动,要抓住有利时机,一举成功)九、曹刿论战与唐宋八大家散文心术(二)【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心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32、。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哉。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乙】凡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谨烽燧,严斥堠,使耕者无所顾忌,,所以养其财;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用人不尽其所欲,所以养其心,故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怒不尽则有余勇,欲不尽则有余贪。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注释】烽燧:报警的烽火,白天称燧,晚上称烽。斥堠(hu

33、):原指探望敌情的土堡,这里指瞭望。犒(ko):犒赏。殆:通“怠”,懈怠。译文:作战的措施大致是:当战争尚未发生的时候,要积蓄财力;当战争即将发生的时候,要培养战斗力;当战争已经打起来的时候,要培养士气;当战争已经取得胜利的时候,就要修养心性。小心谨慎地设置报警的烽火,严格认真地在边境巡逻放哨,使农民无所顾忌,安心耕种,这就是积蓄财力的做法。用丰盛的酒食等物慰劳战士,让他们悠闲自在,养精蓄锐,这就是培养战斗力的做法。取得小的胜利,要使战士感到更加紧迫;受到小的挫折,要让战士得到更大的激励,这就是培养士气的做法。使用战士要注意不让他们完全实现自己的欲望,这就是修养心性的做法。所以战士们常常积蓄着

34、怒气,心中怀有欲望却不能完全实现。怒气没有消除干净就有余勇可贾,欲望没有完全实现就将继续追求,所以即使吞并了天下,战士也不厌恶打仗。这就是黄帝的军队经历了七十次战斗也不懈怠的原因。如果不修养心性,战士们打了一次胜仗后就不能继续作战了。11.解释选文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I)望其旗靡( ) (2)用人不尽其所欲( ) 12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诃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A公与之乘 凡战之道 B故虽并天下 公问其故 C既克 既胜养其心 D登轼而望之 而士不厌兵13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文:_(2)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译

35、文:_14【乙】文中哪一句与【甲】文的“夫战,勇气也”表达的是相同的战略思想?(2分)答:_ 参考答案:11. (1)倒下(1分) (2)想要(1分)12C(2分)13(1)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弱了,第三次面鼓士气就枯竭了(2分)。(2)这就是黄帝打了七十场仗而士兵仍不懈患的原因(2分)。14既战养其气(2分)十、曹刿论战与宗泽败金【甲】曹刿论战(选自左传)【乙】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泽自幼豪爽有大志,登元韦占六年进士第。廷对极陈时弊,考官恶其直,置末甲。调大名馆陶尉。吕惠卿帅廊延,檄泽与邑令视河埽,檄至,泽适丧长子,奉檄遽行。惠卿闻之,曰:“可谓国尔忘家者。”适朝廷大

36、开御河时方隆冬,役夫僵仆于道,中使督之急。泽日浚河细事,乃上书其帅曰:“时方凝寒,徒苦民而功未易集。少需之,至初春,可不扰而办。”卒用其言上闻,从之。靖康元年,中丞陈过庭等列荐,充和议使,泽曰:“是行不生还矣。”或问之。泽曰:“赦能悔过退师固善,否则安能屈节北庭以辱君命乎?”议者谓泽刚方不屈,恐害和议,上不遣,命知磁州。 泽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先驱云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转战而东,敌益生兵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今一战而出其不意,势必复

37、来。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乃暮徙其军。金入夜至,得空营,大惊,自是惮泽,不敢复出兵。宋史译文:金将兀术渡过黄河,打算进攻宋旧都开封。众将官请求宗泽先拆掉河桥,整兵严加防守,宗泽笑道: “去年冬天,金军骑兵冲杀过来,正是因为拆断了河桥。 ” 于是命令部将刘衍赶到滑,刘达赶到郑,用以分散敌人的兵力,并且告诫众将要极力保护河桥,以等大兵的集结。金兵听说此事,夜间拆断河桥逃走了。 靖康二年(公元 1126 年),金兵从郑地抵达河南白沙镇,离开封很近,京城里的人都很害伯。他的部属官员前来问计,宗泽正在和客人下围棋,笑着说: “ 什么事这样惊慌,刘衍等人在外面一定能顶住敌人的进攻。 ” 于是就挑出几

38、千名精兵,命他们出城绕到敌人的后方,埋伏在他们的退路上。金兵刚刚跟刘衍接战。伏兵发起进攻,向他们前后夹击,金军果然吃了败仗。 金将粘罕占据西京洛阳,跟宗泽对峙。宗泽派步将李景良、阎中立、郭俊民领兵奔郑,跟敌人相遇,展开激战,阎中立战死,郭俊民投降,李景良逃跑。宗泽抓住了李景良,对他说: “ 不能战胜,罪过还可以饶恕;私自逃跑,就是眼中没有主将。 ” 于是斩下他的头颅示众。接着,郭俊民同金将姓史的人和燕人何仲祖等人拿着书信前来招降宗泽,宗泽责备郭俊民说: “ 你失利而死,还可以成为忠义之鬼,今天反而拿着金人的书信引诱我投降,还有什么脸面来见我。 ” 于是杀了他。宗泽对姓史的金将说: “ 我保卫这片土地,只求一死罢了。你作为别国的将领,不能以拼死战场来抵拦我,就想用小儿、女子的话语来引诱我吗? ” 也杀了他。宗泽认为何仲祖是随从,饶恕了他。 刘衍回军,金兵又进入滑州,部将张撝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