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793302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6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兴隆小学 孙金萍,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喜欢读书的兴趣,再见了,亲人!,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情感是架起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桥梁。语文教学的熏陶感染作用往往是隐性、长效和综合的,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整体建构的过程。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只有回到生活中才具有生命的活力。因而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整体感悟的机会,使语言文字和人文精神的锤炼融为一体。,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这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主导思想,它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观点,因而

2、在课堂中,我采用学生“读思议练”,教师适时点拨的教学方法进行学习。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为完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帮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应以读为本。以读为本是语文学习的自身规律。在精读教学中,要给学生创造朗读的机会和情景,使朗读和理解密切结合,相互促进。因此本课主要采用问导法、暗示法、创设情景法,引导学生领会文章内涵。,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本课教学设计力求从整体入

3、手,把握文本的精神实质,体会文章蕴含的深厚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学会运用语言是学生感悟语言规律和语言形式的关键。在积累、理解、体验和运用的过程中,采用以读促学的方式体会内涵,引导学生切实感悟。在有感情地朗读表达中,品味赏析重点句式,体会表达效果,并有意识地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带领学生初步了解叙事抒情散文,带给学生一种形散神聚的感性认识。,二、教学背景分析:1学习内容分析 再见了,亲人是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这篇课文,人物形象鲜明,情感丰富强烈。教学中,要使学生被一个个感人的形象所打动,感受人物心

4、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受到国际主义教育。本文是一篇叙事抒情散文,描写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和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意。课文感情真挚强烈,叙事抒情相互交织,语言亲切感人,在表达方法上颇具特色。,教学背景分析:2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在了解写作背景后,学生可大体读懂文章内容,了解朝鲜人民与志愿军送别的情景,对人物形象有初步感知。本文情感浓烈,对于学生来说,中朝两国人民那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以及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学生不容易理解。此外,体会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还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教学背景分析

5、: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情感是言语的生命。围绕教学目标,引领学生以言语为凭借,进行有深度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领悟文字隐含的丰富情感,使文本语言转化为学生心灵中有活力的生命元素。通过整体把握,细读理解,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阅读经验对文本中的情感因素进行挖掘和解读,通过情境性练读、对比性朗读开展学习活动,促进学生语言和情感的同构共生。,教学背景分析:4技术准备:抗美援朝战争背景资料;制作教学 课件。5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及对策:第一课时学习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梳理课文脉络,初步感知文章大意。借助课外资料,了解抗美援朝战争背景,感知朝鲜人民与志愿军送别的情景。第二课时将着重

6、细读文本,挖掘文中的情感因素,感悟人物形象,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与表达效果。,三、教学目标(含重、难点):教学目标:1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 情谊,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及句子的含义。3学习文章叙事抒情相结合,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 的写作方法。,教学目标(含重、难点):教学重点:借助朝鲜人民与志愿军送别的情景感受人物形象,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教学难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四、教学过程(一)回顾课文,创设情境1课文中写到了哪些亲人?板书:大娘 小金花 大嫂 代表朝鲜人民2

7、从题目看,课文主要写什么内容?(朝鲜人民与志愿军送别的情景)3激情导入:走进文本,感受朝鲜人民与志愿军送别的情景。,(二)整体感知,梳理事件1自由朗读1-3段,根据课文内容归纳志愿军战士在与朝鲜人民分别的时候,回忆了哪些事情?2学法指导:在文中用将具体事情标出来,再反复读一读,结合表格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主要人物典型事件大娘小金花(妈妈)大嫂【设计意图】从具体事件入手,组织导读,加强对“亲人”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3初步感知:从这些事件中你感受到什么?(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三)学习感悟,体会写法1默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这段话如果找3个同学来读,你们分一

8、分,看怎么分最合适?2小组练习读:送别的情景-往事的追忆-情感的抒发(现实回忆现实)3像这样,再练习读一读第2、3自然段。【设计意图】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创设学习空间,采用多种读书方法,引导学生体会抒情与叙事相结合的写作方法。,4思考:这三个自然段,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师生交流、归纳:并列关系;叙事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法;每一段最后的一个反问句,都强烈地表达了我们对朝鲜亲人的感激和不舍之情。5小结:本文情感丰富,作者在抒写离别之情的时候,回忆一些典型的感人事件,将现实情景与往事结合,给人情真意切的感受【设计意图】在对比析读之中,感受作者的写法,体验真实的情感。,6

9、提问:作者这样写,为了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7指导批注:从书中找一找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写一写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8师生对话:交流对本文思想内涵的理解。中朝两国人民的用鲜血与生命凝结了深厚的友谊,这种情感比山还高,比海还深。志愿军为了帮助朝鲜抗击美国侵略者,在朝鲜的土地上浴血奋斗,不怕牺牲的国际主义精神感动着每一个人。【设计意图】结合中心句,练习写批注,将内心的情感得以外化与表达,深化了人物的精神品格,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调。,(四)精品细读,推敲积累1学生与文本对话: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这里的“

10、代价”是指什么而言呢?【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引出事件的结果,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丰厚情感积淀。2导语: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情景再次浮现,在送别的站台上,志愿军战士们都思绪万千。快,劝一劝大娘吧,劝她回去吧!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送别的情景。,4朗读指导:这句话中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大娘和志愿军之间深厚的情感?请你圈点出来,在朗读的时候注意突出表达这样的意思。A大娘,称呼时亲切地、关爱的语气。B“丢”“背”,感受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感。5渲染气氛:八年的朝夕相处,多少个日日夜夜。大娘为了送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真是雪中送炭呀,读到这里你有什么体验?为了救助伤员,她自己唯一的小孙孙被炸死,读

11、到这里你又有什么体验?,6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圈点重点字、词,品咂语言的意味,借助激情导读,促进学生有感情朗读能力的提高。7交流、积累句式:(1)“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什么?你认为在文中使用这样的句式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避免平铺直叙,更加强烈地抒发了依依惜别之情。),(2)文中还多处出现了这种句式,画下来,抄写一句你最喜欢的。【设计意图】在句式转换中体会表达效果,学会在学习中积累。8学习指导:小金花是个刚强的孩子,今天与志愿军分别,她却落泪了;大嫂架着双拐送了几十里,还不愿离去。你又感悟到什么?带着你对朝鲜人民的敬意,挑选

12、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给同伴听。,(五)直抒胸臆,升华情感 1创设情境:长鸣的汽笛催促我们就要与这片热土分别了。此时志愿军战士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请朗读4-6自然段,理解他们的情感。2读了这几个自然段,你觉得当时的场景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请以呼唤的方式,练习读一读,抒发志愿军战士的心声。3示范朗读:两个“再”;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设计意图】了解直接抒情的写作方法。4总结:中朝两国人民生死相依,患难与共。愿这友谊之花永不凋谢!,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1再见了,亲人一课,分别叙述了 同朝鲜、告别的情景,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 的情谊。2在你认为说法正确的括号里打“”。再见了,亲人

13、!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1)这是志愿军在即将离开朝鲜和朝鲜人民时说的话,表达了他们对朝鲜人民难舍难分的感情。()(2)这一句话既表达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同时也表达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六、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本教学设计,关注语言形式,关注语言表达。教学中有效把握文章脉络,一是情感的脉,伤而不悲;二是语言的脉,语意连绵。在朗读感悟中体会文本的特点,引导学生意会文章的表达方法与表达效果,受到情感的熏陶。,在阅读过程中有效创设学习情境,了解学生学情,找准学生兴趣激发点,知识生长点,能力训练点,把能帮助学生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的内容作为教学的重难点,引导学生有重点的体会、感悟、积累、运用,并进行听说读写思的语文实践。授人以鱼,也授人以“渔”。借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阅读经验对文本进行解读,让学生适时进行总结,既总结学到的知识,又总结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谢谢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