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辅导_纲要.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797173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0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心理辅导_纲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学生心理辅导_纲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学生心理辅导_纲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学生心理辅导_纲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学生心理辅导_纲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生心理辅导_纲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心理辅导_纲要.doc(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中学生存在的常见心理问题(一)学习类问题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其问题有:1、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2、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国家教育委员会的一位负责同志在一次会议上说,中学生厌学的有30%,有的县甚至高达60%”。可见,厌学是一个普遍问题。3、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成因分析以上问题主要是由学校教育结构、学校教育指导思想、学校教育方法的影响而形成

2、的。在现行的中等教育体制中,我国的教育结构存在着不合理现象,绝大部分是普通中学,学生在中学所学的知识基本上是为考大学而准备的,实际上升入大学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学生面临的是升学难、就业难、出路窄的现象,特别是那些成绩差的后进生更是感到升学无望。一种毕业后无出路的忧愁和恐慌感控制着他们,这一种情况反映在学习上,就是感到学习的沉重,讨厌学习,考试焦虑。教育结构的不合理性还表现出教学内容过难,“据人民教育出版社调查,80%的中学生学习理科教材有困难”。这种情况导致了一些学生由厌恶学习发展到逃避学习,脱离学校去寻求不正当刺激,从而形成一系列品行障碍。许多教育家都强调指出,过难的教材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

3、生不利的影响。学校教育指导思想正确与否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生很大的影响。目前一些学校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指导思想影响下,学校当中分好、差班,考试排名次,搞题海战术,采取一些违反心理健康原则的教育方法,教学手段和教育措施。这种情况,一方面,使学生的心理整天处于一种智力超负荷的高度紧张状态之中,致使学生脑神经衰弱、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出现一些异常的学习行为与习惯;另一方面,对分数的错误看法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痛苦。教师的嘲讽,同学的轻视甚至家长的埋怨和打骂,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于是厌学出现了,焦虑产生了。另外,不当的教育方法例如教学方法不灵活,带有惩罚性,也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种种问题

4、。解决方法:1、 加强思维训练,特别是具体-抽象-具体的思维训练。2、 克服学习惰性。3、 动之以情,增加感情投资。4、 增强心理相容,心理协调程度。5、 克服自卑感,提高自信心。6、 加强课外辅导。7、 充分利用皮克马力翁效应,增强鼓励、期望和热情的期待、关心。8学习兴趣、学习习惯,以及遵守纪律,克服困难的意志培训。学生的潜能和其他优势,唤醒他们的自信心,转变他们的思想认识,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坚定继续努力的决心,启动他们的学习动力系统,促使其彻底转变。(二)人际关系问题。 问题的分类及成因分析。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

5、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抑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中学时期,教师仍然是学生的理想目标、公正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与爱。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与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失望。更有甚者,“教师对学生缺乏尊敬,贬低其价值的不良态度使学生的心理遭到严重的创伤。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往往病态地感知这一切,这也是师生间发生冲突的原因”。这种情况下,学生有一种压抑感,消极情绪产生,师生关系日趋紧张。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中学生除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由于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同学

6、就流露出孤独感,想恢复与同学的关系,而又不知该怎样去做。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给中学生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儿童孤僻、专横性格。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中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有研究认为,父母不和比父母一方死亡,会给儿童在心理问题上造成更大伤害,因为他们在父母那里看到了人际关系的恶劣性。不和父母对中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多方面的,“有被抛弃感和愤怒感;并有可能变得抑郁,敌对,富于破坏性,还常常使得他们对学校作业和社会生活不感兴趣”。他们会认为是自己的父母给自己带来并制造了痛苦,憎恨父母家庭,因为家庭是不幸的一切所在。解决方法

7、:1、建立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对于攻击性学生,家长和教师特别要提供和谐环境,以避免争执、冲突等不协调关系的存在。dsff2、采用集体讨论、角色扮演、行为矫治等方法减少学生攻击行为。如果两个学生打架,就可以让他们用互换角色的方法在小组或全班面前讨论,以了解每个问题争执的两面及其处理技巧,然后集体讨论。3、锻炼学生对挫折的忍受性。攻击型学生多容易冲动,碰到挫折、遇到不满无法忍耐。增强对挫折的忍受性可减少冲动行为。(三)青春期心理问题问题的分类及成因:1、青春期闭锁心理。其主要表现是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于同一个体,可以说封闭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

8、标志。因而闭锁心理问题主要是指处于消极情况下的心理而言的。中学生若在消极情绪控制之下,封闭与外界的任何心理交流,将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征兆。2、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表露有时内隐。一个微笑可以使情绪飞扬,彻夜兴奋,然而他们内心里激动、高兴或苦恼、消沉而表面上似乎很平静;他们有话有秘密想与别人倾吐,可无论碰到父母或老师却又缄默不言,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理解,便会出现压抑心理,出现焦虑与抑郁。3、早恋。中学生一般尚未成年,我们把中学生这种未成人时的恋爱称为早恋。中学时代,特别是高中生,正值青春发育期,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

9、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中学生由于受认识能力和个性发展的限制,特别是在教育引导不及时不得力的情况下,使得中学生的性心理的发展表现出相对的幼稚性,所以自认为认真的、朦胧状态下的恋爱出现了,尽管这种恋爱带有好奇和模仿成份,但却是一个令人十分关注的问题。解决方法1、 建立友好的同学关系。向同学诉说自己心理的问题,一起去承担这一份压力的负担,减少心灵的创伤。2、 培养乐观的性格。3、 正视学业。正视学业,把感情放在一边,认识爱情在幼小时候的幼稚及浪费青春。(四)挫折适应问题挫折的分类及成因中学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1、学习方面的。学生向帮助者询问与解决问题有关的一些信息,期望利用这些信息达到

10、自己解决问题而被拒绝或者学习成绩差又没有办法提高)。这是由于学生的关系处得不好,或者学习方法不对所引起的。2、人际关系方面的。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抑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同学、家长对学生的不理解,不接受。3、兴趣和愿望方面。自己有某一方面的兴趣和爱好,但是因为教学设施的不完备,而使其不能实现,或者是家长、老师的压制。4、自我尊重方面的。面对挫折造成的困难与痛苦,中学生们的反应方式有两类:消极的反应与积极的反应。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一旦习惯化、稳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状态即使有所改变,其行为却仍以习惯化的适应方式如影随形地出现。

11、于是,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也就转化为较严重的、需要长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健康问题了,所以我们要妥善处理挫折问题。解决方法1、学习兴趣、学习习惯,以及遵守纪律,克服困难的意志培训。学生的潜能和其他优势,唤醒他们的自信心,转变他们的思想认识,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坚定继续努力的决心,启动他们的学习动力系统,促使其彻底转变。2、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正确处理与老师及家长的关系。3、积极发展自己的业余爱好,建议学校增设设施,寻求老师的辅导。总的来说,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维护中学生心理健康是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利于直接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必须正视中学生的心

12、理问题,分析其成因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为国家培养健康有用的人才。学困生分类1、暂时性困难学生这类学生能力和个性特征没有偏常,但他们在学习行为上存在不少问题。他们的学习困难往往由于个人得了疾病、家庭的变故(如父母闹离婚、生病),亲子关系紧张,家庭经济出现严重困难,师生关系紧张,社会不良影响(如网瘾),交友出现问题(早恋或哥们义气)或品德滑坡等原因导致学习困难。其主要特征是:因特殊原因不能上学,或在学习中精神不振,课堂活动时缺乏积极、紧张的思维,缺乏主动、兴奋的感情投入。疲劳、懒散,有的表现为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同时带有思想品德行为上的不良倾向,心理状态不稳,闹情绪或消沉。这部分学困生比较复杂,在学

13、习困难方面表现为阶段性或局部性的较多,还需教师作进一步亚类分析,根据不同亚类特点及时采取不同的措施。相对地说,这类学生的学习困难程度较轻,工作做得及时比较容易转变,如果错失时机,会使这些学生的学习困难继续加重,而成为稳定性学习困难。2、能力型困难学生能力较差是他们学习上的主要障碍,表现为:理解慢,学习总是死记硬背,不了解和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学到的知识处于零散的无序状态,无法形成知识结构,从而造成理解能力差;遇到知识的迁移题、综合运用题就难以应付,缺乏去粗取精,举一反三的能力,更不能在学习中实践中运用知识。但他们的动机,意志水平不低,这是他们身上十分宝贵的尚未开发的动力资源。如果教育者对这些学

14、生嫌弃或一味训斥惩罚,不去帮助他们分析具体的知识障碍和技能障碍,不去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甚至把他们的学习困难归之为学习态度、动机,效果会适得其反。3、动力型困难学生这部分学生在学习态度、动机、意志以及自我意识等方面存在较多的障碍,他们的能力更多的是被动机不足所抑制。表现为: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懒惰,不爱动脑动手。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制力,不能坚持始终,有的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不求甚解,这部分学生心理脆弱,耐挫能力差。教育上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自我概念,激发其学习动机是对这类学生教育的关键问题。4、整体型困难学生这类学生的能力差,动机、意志、自我意识等水平低,大多是由于小学

15、阶段持续的学习困难,知识障碍积累,基本学习技能匮乏造成的。同时长期的学业失败使他们经常受到教师、家长甚至同伴的否定评价,使他们产生消极的自我概念,对自己缺乏自信,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和愿望。这类学生所占比例不多,但这类学生学习困难程度比较严重,教育上,除了改善课堂教学,还必须摸清他们的知识起点和障碍点,制定个别教学计划和目标,针对其知识与技能薄弱之处予以强化训练,这类学生在班级教学中常常处于不利的地位,常规的教学计划,内容与他们的学习水平相差甚远。个别补救教学是解决这个矛盾的一种过渡性教学策略。以上四种类型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动态变化的。类型内部的同质和类与类之间的异质只具有相对意义。在一定条件下,

16、暂时性困难会变为稳定性困难,局部型困难会变成整体型困难,反之亦然,就整体型困难学生来说,追溯他们的学习历史不是一下子什么都差的,而是有一个变化的起点和过程。学困生辅导1、充分认识转化学困生的意义。转化学困生就其个人成长来说,关系到享受教育平等问题、身心健康发展问题、家庭和谐幸福问题;对教育来说,关系到课程改革的重大战略和基础教育水平的根本大计;对国家来说,关系到劳动者的素质和综合国力的提升。2、学困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动机水平低是学困生的共性,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呢?(1)找到闪光点并夸张表扬,有人说,成功的教育就是把孩子往死里夸,虽然过分,但不无道理。不是“学困生”没有闪光点,而是教师缺

17、少发现闪光点的眼睛。(2)创设成功的机会。教师让这些学困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困难来体验和认识自己的能力。我在处理测验试题或月考试题的时候,通常把最后两题压轴题改为每小题3分,这样学生考出的成绩相差不大,学困生很容易获得成功感,与其它科目相比往往更喜欢考数学,每次开家长会的时候,家长也对自己的孩子取得进步深信不疑,家长对学生也会有更良好的期待。但每个学生掌握知识大情况我是了如指掌的。还有其他办法就是把总分提高到150分,或分A/B卷,或同一试题分层次检测或小测验前悄悄透露试题内容给学困生,这些做法减少了学困生考试的焦虑,让他们找到了成功感,从而获得了学习上的自信。(3)树立

18、同类型成功的榜样。当一个人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取得成功,就会增强自我信念,认为自己也能完成同样的任务。(4)在自身进步中体验到成功。要求学生从自身变化中认识自己的能力,同自己的过去比,个人的进步则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加自信心。“会的举左手,不会的举右手”这故事就是老师帮助这些习得性无助的学生跳出怪圈的天才般的应用。3、学会喜欢学困生。对于学困生,说句实话,想说爱你不容易。但教育方面确实在开了一个不大不小大玩笑。教育心理学中有个叫互悦机制,就是若老师不喜欢学生,学生也不喜欢你,而他对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成绩的好坏,不是取决于老师的讲课水平而是很大程度取决于他对老师的看法或老师对他的态

19、度。卡耐基的继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小时候卡耐基是远近闻名的坏男孩,9岁时继母进门,父亲 就说他是全县最坏的男孩,也许你明天会被她用石头砸死。出乎卡耐基意料的是,继母走到他面前对卡耐基说,你错了,他不是全县最坏的男孩,而是最聪明但还没有找到发泄热忱地方的男孩。继母说得卡耐基热泪盈眶,从此和继母建立了友谊,从此卡耐基发奋努力,创造了成功的28项黄金法则,老师的一句话有时候会影响学生的一个时期,有时候会影响一辈子。优秀学生都会离我们而去,陪伴在我们身边的或给我们送终的就是这帮学困生。对他们好些吧!4、对学困生的良性转化应充满期待。在教育心理效应中,有个“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位雕

20、刻师,他耗尽心血雕刻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并倾注了全部的爱给她,上帝被雕刻的真诚打动,使姑娘的雕像获得了生命,是的。爱总能创造奇迹,尤其在孩子们身上。罗森塔尔有个著名的试验,他们来到一所小学乱点18名学生,把他们列入“最有发展前途的名单”交给校长和相应的老师并叮嘱保密,8个月后奇迹就出现了:凡是名单上的学生,个个成绩都有了较大进步、且性格开朗、自信心强。更让人深感意外的是:这些人是随意挑选的。经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对每一个学困生都抱有信心,相信学困生,对学困生寄予厚望,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他们的潜能。5、有效的课堂教学是转化学困生的主阵地。这方面大家都有共识,我国的很多教育工作者利用分层递进教学脱困作

21、出了大量有效的尝试。另外,洋思中学的核心理念先学后教,东庐中学的两案合一和杜郎口中学讲课不超过10分钟的做法,都很值得各位老师借鉴。6、充分利用差异资源进行课外辅导是脱困的有效途径之一。布卢姆认为,“适合每个学生需要的个别化帮助作为群体教学的补充”,教师除了有针对性对学生个别辅导之外,还可以通过建立数学咨询辅导站的方式辅导学生。我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在班上选拔培养一批优秀的数学辅导员,把他们的彩照挂在墙上,期末设置优秀辅导员奖项。利用他们对学困生在课堂上或在数学学习咨询辅导站内进行数学咨询辅导,这种多对多的辅导方式,减轻老师负担,辅导面积大,培养了互助精神和交际活动能力,有70%的同学对辅

22、导员感到满意,甚至有15%的同学认为辅导效果比老师辅导要好。7、加强对学困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如果教师的教学能够引导学生自觉地掌握和运用尽可能多的有效的学习策略,便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大量的实践证明,对学困生进行学习策略指导是改变学困生落后面貌的有效途径之一。我的做法是对新增的科目必须上一节学法指导课。已故教育家孙维刚老师非常注重对学生的学法辅导,北京22中是很普通的一所完全中学,学生入学时就孙老师就教会学生怎样预习、听课、做题、复习,怎样定计划,并对计划严格监控,学生初中毕业时就学完高二的数学教学内容,一个上午就把三角公式118个记住,第三次实验班毕业时有55的同学考上北大清华,而学生很

23、少有教辅资料,极少做家庭作业,学生保证有8小时以上的睡眠。这说明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学业有成的关键。8、学困生的心理辅导。在学困生的教育中,心理辅导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教育对策。它不仅可以帮助学困生摆脱学习困难,取得学业成功,而且也可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使他们成为今后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公民。心理辅导对学困生尤为重要与迫切,特别是暂时性困难类型学生,因为他们比一般学生存在更多的学习困扰与人格问题,期待通过心理辅导加以解决。我看到一个用禁果效应来转化学困生的成功案例。某教师想转化一个学困生,多次扬言小手册中记有张某学困生的劣迹,准备在家长会上抖出来,张某就一直想知道老师记下的内容。某天

24、,老师故意把手册丢在教室。张某按捺不住好奇去偷看了手册,结果发现记下的全是优点和做过的好事。张某大为感动,努力学习,成绩进步很快。可见,转化学困生时注重心理分析,注重方式方法,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9教师要对自身的教学进行深刻的反思,警惕归因偏差。反思就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性质。在认识学困生学业失败的原因上,不少教师对学困生学业不良的原因归之于学生。而归因于自身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的几乎为零。这种归因倾向表明有些教师没有从教育教学上的不足寻找引起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而是把责任全部推给了学生。另一种归因偏差是教师对优生和学困生的归因不一样。由于缺乏对学生

25、学习困难成因全面、科学的分析,必然使他们的教育、教学工作走进误区。归因偏差危害极大,所以作为教师,应当了解归因偏差的原因,在进行归因时要慎重了再慎重。我的一位法官朋友的女儿平时政治成绩都是中等水平,有一次考法律知识得到妈妈的辅导,成绩异常突出,但政治老师不屑的说了一句:你不可能考得这么好的!可能是作弊的吧。从此,该女生对政治科彻底放弃。这就是教师典型的归因偏差造成大危害。学困生成因错综复杂,转化学困生方法各异,任重道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而排除他们的障碍决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而需要教育工作者长期的、综合的、理性的,不懈的努力,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愿望才会实现。厌学中学生

26、厌学的表现、原因及解决方法分析导致中学生厌学的原因:(一)学习本身的局限性(二)学生学习动机不足或不明确(三)学生学习情感淡漠,缺乏兴趣(四)学生意志薄弱,耐挫力差(五)来自各个方面的消极评价。一些辅导方法:(一)创建优良的学校教育环境,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二)培养厌学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特别是成就动机。(四)加强学生心理能力特别是抗挫能力的培养。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其主要特征是对学习厌恶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因而经常逃学或旷课。厌学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下降,即学生完成一定学习任务的速度和质量降低。中国青少年研究

27、中心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曾在全国做过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大型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学生普遍厌学,尤其是中学生;北京心理卫生协会2000年8月召开的心理学专家座谈会上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也表明:中学生厌学率高达20%;可见,厌学已成为中学教育中存在的棘手问题。本文将从中学生厌学的表现、产生厌学的心理原因以及辅导方法三方面进行论述。1表现。中学生厌学主要表现为讨厌学习,对学习缺乏主动性,被动地或者根本不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具体表现在:一、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讲、走神、发呆,爱做与课堂无关的事,经常违反课堂纪律,精神不振,爱打瞌睡,一般不愿做作业,或者抄作业或找别人代抄。二、经常迟到、早退、旷课、逃

28、学,对老师、家长提出的学习要求,常故意抵触对立,有的干脆弃学出走。三、学习无兴趣,缺乏求知欲、好奇心,只是在外在压力下机械、被动、应付式地学习。因此学习无主动性、积极性,学习成绩和纪律表现差,而且有愈来愈糟的趋势。2原因造成中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因素,也有学生本身的主观因素;既有来自社会的不良因素影响,也有学校教育因素影响,同时也有家庭教育的影响;当然教育制度的弊端也“功不可没”。本文仅从学生及学习心理角度出发,分析导致中学生厌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1学习本身的局限性学习是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付出很大的心智努力。而这种需要心智努力的事情,都伴随高度的精

29、神紧张,久而久之必然会产生心理疲倦感。同时,学习也是一个长时间的周期,并非一朝一夕就可完成。无论进行什么性质的工作,时间长了,都会多多少少的令人产生厌倦情绪,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持续努力学习十几年,甚至更长。所以,学习本身存在的局限性就使学生产生心理疲倦,从而导致厌学。2.2学生学习动机不足或不明确在心理学中,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中学生动机不足或不明确的现象极为严重。其原因有:一、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社会不良风气也走进了学校,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二、家庭因素的影响。一些学生受到家长及社会上“脑体倒挂”现

30、象的影响,误认为知识不重要,花钱读书不合算,认为知识够用,不如早点参加工作或经商赚钱好。三、学生本身对为什么学习不明确。学习是为了应付家长或者只是有书读就可以,而没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2.3学生学习情感淡漠,缺乏兴趣造成学生学习情感淡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学生学习时间长,导致学生兴趣下降。其次,教师教法陈旧、师生情感不良。中小学生学科情感的产生,学生学习往往源于他们对学科教师的情感。一个老师德高望重,从自然威信到学识水平、治学态度、教育教学能力等各个方面,赢得了学生的爱戴,他们必然对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抱有浓厚的兴趣。相反,师生情感不良,学生对教师没有好感,他们就会不喜欢这

31、位老师,由此发生情感迁移,孩子们很可能就不喜欢这位老师所教授的学科了。学生长时间不喜欢某一学科的学习,很难说不产生厌学情绪。2.4学生意志薄弱,耐挫力差许多学生虽然主观上有学习的愿望,但学习毕竟是一项艰苦的事情,需要一定的时间及毅力,目前的中小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宠儿,生活中的任何困难几乎都是父母帮助解决。因此很多学生坚持性差,意志薄弱。一旦碰到困难便打退堂鼓,害怕去学、去动脑,长期下去,便产生厌学情绪。2.5来自各个方面的消极评价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在学习过程中需一要不断鼓励和被肯定,尤其是中学生还处在心理发展的不成熟阶段,更需要来自各个方面的积极评价,而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得到的

32、少之又少,而消极的评价正是造成学生厌学的不容忽视的原因。3辅导方法。针对导致学生厌学的原因,提出以下辅导方法:3.1创建优良的学校教育环境,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学校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都要勇于克服情感障碍,真正厚爱厌学学生,注意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努力挖掘他们的潜能和学习以外的闪光点,在教学上,教师要改变不当的教育方法,学会用“分层教学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3.2培养厌学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让学生悦纳老师。如果学生讨厌某一老师,他也会讨厌这位老师所教的课程。所以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注重教仪教态,学习必备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知识,学会运用这些知识来剖析学生的心

33、理,了解学生的情感需要并给予满足,乐于疏导学生偏差的心理等等,使学生感到老师可敬、可亲、可信任,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诲。其次,帮助学生获得寻求知识的新奇感。教师既要加强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又要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和阅读量,扩大他们的知识面,与学生一同读书、评书,使学生读有所值,读有所乐,逐渐学会从知识中寻找到可令他们感到新奇的、喜欢的内容,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再次,促使学生的兴趣向学习转移。厌学学生并非没有其感兴趣的知识,只不过是兴趣中心不在所学习学科知识上;或兴趣面不广,只对某些学科感兴趣;有的是兴趣的稳定性差,兴趣中心不断转移;老师在了解学生的兴趣中心和特点后,要引导学生扩大兴趣范围,并把兴趣中心转

34、移到学习上来。第四,改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通过对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善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结合实际对学习材料补充其趣味性,给学生创设一种知识的饥饿感,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另外角度解析,使深奥的、逻辑性强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便于接受;给学生创设取得成功的机会和阶梯,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功感,在不断的满足中不断提高。3.3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特别是成就动机。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促使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一个有强的学习动机的学生绝对不会产生厌学的情绪。通过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成功教育,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为提高民族素质、实现自我价值而学习的决心。学校可通过举行各种各样的比赛,在比赛中激发学

35、生的成功欲望、提高学生成就动机。3.4加强学生心理能力特别是抗挫能力的培养。当前学生多为顺境中成长的独生子女,抗挫能力低,但外界的刺激与压力却很大,教师要时常注意对他们进行对挫折的认识与抵抗的教育。比如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调整自己过高的期望值和目标,尽量减少挫折;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心理防卫机制,遇到挫折时会找到适当的方法(如升华法、补偿法)减轻心理紧张。在教育方式上,教师可在学习、生活中有意设置一些挫折活动,让学生得到锻炼;或者通过主题班会、活动课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知识的讲授,引导他们积极锻炼自己的意志。另外,还可通过心理咨询机构,为学生提供抗挫的心理咨询服务。考试焦虑辅导 考试

36、焦虑辅导一、认识焦虑1、焦虑就是过度的紧张和担忧。考试焦虑就是学生对考试的紧张和担忧。2、身体变化:人在处于焦虑状态时会引起体内肾上腺素的分泌,从而导致身体肌肉高度紧张,呼吸加快,心跳过速,血压上升,出汗,恶心,尿意频繁等表现。3、实质:焦虑的背后就是恐惧,对失败的恐惧。4、产生原因:客观上,学生面临的考试相当重要,考试难度过高;主观上,学生自认为应付考试的把握不大,预感个人自尊心会受到威胁。5、 焦虑水平和工作成绩成倒U型曲线,即适度的焦虑水平会促进工作效果,提高工作成绩;而过高的焦虑水平则会影响个人能力的发挥,降低工作成绩。二、考试焦虑对考试的影响1、消极作用(指长期焦虑和过度焦虑)(引:

37、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1、对考试成绩产生不良影响:分散和阻断注意力;干扰回忆过程;瓦解思维过程。2、对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长期的处于焦虑状态,身体会出现各种不适反应。有利与活动的肌肉紧张,会演变成全身性的肌肉不适,可能导致头痛,肩部、背部及胸部的疼痛,吞咽困难,胃部痉挛,四肢发抖和无力;继续发展下去或处于极度的焦虑状态就会出现心慌、血压升高、头晕、视力模糊、耳鸣等现象。呼吸加快就会引起眩晕、恶心和呼吸困难。2、积极作用适度的焦虑可以提高人的警觉水平,充分调动身心潜能,使个体的知识经验、技能技巧和智力体能达到激活状态。这时,人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思维更加敏捷,反应加快,从而能更好的完成考

38、试。三、考试焦虑产生的原因1、 生理方面1、遗传素质:神经活动类型弱的人,对紧张刺激的敏感性就高,承受能力差。2、健康状况:好-焦虑水平较低;差-焦虑水平较高。3、过度疲劳:体力下降,身心机能下降,承受力差。2、 心理方面1、心理压力过大2、个体差异:心理较成熟,耐挫力高者,不易焦虑。3、知识技能:知识水平高,成绩优异的学生,考试对其不够成威胁,焦虑水平低。4、认知评价:非常重视考试结果,对自己评价过低,不自信,引起高焦虑。5、考试失败的经历。6、自控能力薄弱:自我控制能力不足以抵抗紧张气氛的挑战。3、 外界环境方面1、考试题型与学生的认知结构差别过大,不适应新题型;考试难度过大,时间紧张。2

39、、考生不适应陌生的考试环境。3、监考人员过于严肃,造成不适当的紧张气氛。4、考场环境不舒适。5、考前准备不充分,工具不齐。6、检查时,发现错题,但来不及改正。五、控制考试焦虑的心理技术(一)、复习阶段的心理训练1、自信训练具有考试焦虑的学生往往非常缺乏自信,产生许多消极的自我意识。他们常常认为自己将取得不好的成绩,即使复习很充分,还是不相信自己,认为自己没有能力达到目标。有研究表明,当人充满忧虑的情绪的时候,会使大脑皮层产生保护性抑制,妨碍智力活动的进行。自信训练就是就是运用交互抑制的原理,通过正常的自信力和情感的表达,扭转消极的自我意识,克服和控制考试焦虑的一种自我训练方法。其具体做法如下:

40、(1)寻找消极的自我意识。自信训练的第一步就是要找到隐藏在大脑中的消极的自我意识,即那些对即将来临的考试朦胧地浮现出来的担忧、害怕的念头。把这些念头逐条记下来,将这些潜意识的念头提升到意识水平,使自己清楚的意识到当前消极的自我意识有哪些。(2)自我质疑。当找到消极的自我意识之后,就要向这些消极的自我意识挑战,这主要是通过自我质辩进行的。这是自信训练的关键性步骤。自我质辩就是对消极的自我意识中不合理的成分进行分析、辩论。主要是指出这些消极的自我意识的不现实性和不必要性,阐明由此对个人所造成的危害,并明确今后应采取的态度,将消极的自我意识排除,使自己保持轻松畅快的心情,克服考试焦虑,在考试中正常发

41、挥自己的水平。例如:我预感到自己在考试中会一败涂地。自我质辩:这种担心有必要吗?其实是毫无必要的。平时自己一直是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复习,虽说自己没有很高的天赋,但只要认真作好考前的准备工作,这次考试完全有可能考好,根本不用担心。这种担心有危害吗?当然有,它有百害而无一利,它会松懈自己的斗志,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扰乱自己的精神状态。若不急早排除,必会铸成大错。我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一定要明确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搞好复习,充满信心,扎扎实实的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这就是自己应取的态度。2、简单放松训练(腹式呼吸)放松训练的原理是放松和紧张不会同时存在,当你体验放松感时,你必定不会紧张。练习这一放松法时,

42、首先,你要找到一个让你心情平静和放松的目标物,作为诱导 物。常用的诱导物有:能让你放松的声音或语句(如大海的波涛声,或默念放松、放松);或是某件特殊的东西(如家里柔软、舒适的床,或一幅你喜欢的画);或是能让你平静的情景(如乡下某个幽静的地方,或海滨的沙滩)。方法:闭上眼睛,以一个舒适的姿势坐着或躺着。想象你的身体逐渐变得发沉和放松。用鼻子慢慢的吸气,让你的胃部和上腹部鼓起来,尽量减少胸部的活动量,把注意力集中于你的吸气过程。吸气结束后,要同样缓慢地将废气呼出,注意体验呼气时的放松感受。反复练习直到你感觉完全放松了为止。注意:、练习的环境要安静。、练习时,可能会有一些分散注意力的念头涌入你的脑海

43、里或产生异样的感觉,对此不必担忧,也不要沉溺于这些念头和异样的感觉,不要去理会它们,只要继续注意你的心理感受和呼吸,这些干扰自然就会消失。、练习时,不能过度呼吸,结束后不能起身或移动太快,不要在饥饿或饱涨时练习。因为这些都会使你产生不适感。、初次接触放松练习时,不易产生放松效果,这是正常现象,因为你还没有完全掌握它,因此,你要经常的实践,而且不要过分的期望放松的出现,顺其自然。3、 系统的自我分析法:采用写小结和日记的方法,对自己的各科学习情况,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弱点和漏洞,进行总结,并找出改进的方法和措施,达到对自己的真实情况的了解,增强信心。同样,也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找出焦虑情绪的原因,进

44、行一次系统的自我分析,找出克服的办法。4、 分散注意力法:当你感到非常烦躁和紧张的时候,可以转移一下你的注意力,打破忧虑性思维的恶性循环,以达到缓解紧张的效果。主要有三种具体方法:体育运动;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当你专心运动的时候,你就不会去想那些忧虑的事。当然,一些比较激烈的运动,有受伤的危险,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柔和的运动,如散步、慢跑、整理宿舍或自己的书桌、或做一些小手工。心理活动:发挥你丰富的想象力,努力进行心理活动。你可以做一会儿白日梦,幻想一下美好的未来,或者试着背一首诗歌,回忆一次愉快的旅行。这一心理活动过程的细节越详细,越容易达到分心的效果。重新聚焦:即通过给你周围的事物以更大的注意

45、力,来分散自己的忧虑性思维。例如:上课时,突然产生忧虑情绪,这时应该及时的将注意力转移到老师的讲课上,转移到知识上,紧跟老师的节奏,调动自己的思维。(二)、临考前的心理调节(临考前的一个星期,这是心理调节的关键时刻)此时已是复习的尾声,大势已定,要想在知识能力的掌握上在有提高已不大可能,这时候就应该进入休整阶段,放慢复习节奏,降低大脑皮层的兴奋程度,使大脑皮层得到良好的休息。1、 动机转移法:如果总是将强烈的考试动机指向结果,就会给自己背上沉重的包袱。这时就应该将强烈的考试动机转移到考试的各个具体方面,在学习上查漏补缺,完善自己的知识。2、 积极的自我暗示:这是一种通过积极的语言或想象,使自己

46、的身心机能发生变化的方法。通过语言可以引起或抑制热闹的某种心理和行为。比如,我国古代成语中的望梅止渴、草木皆兵、杯弓蛇影等,都是暗示作用的生动写照。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在不同的情境中,选择不同的暗示语对自己进行心理调节,以消除不必要的紧张情绪,树立必胜的信心。例如:该复习的我都复习过了,还怕什么呢?考试无非就是这些复习过的东西。我下的工夫一点也不小,以前也没失败过,这次有什么可紧张的?没有!我基础扎实,只要细心点,不会有问题。我早就准备好了就等着这天呢!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我努力了,考上更好,考不上还有机会,人一生中怎么会永远一帆风顺呢?不要怕。运用自我暗示法时,暗示语要具体、肯定、简明,

47、能鼓舞斗志。3、 表象训练(引:我国前著名跳高运动员总是在比赛前进行表象训练,而且现在这项技术也一直被用于运动心理训练)在考试前几天,可以每天晚上临睡时和起床前进行表象训练,默默地仔细回想自己以前某一次非常顺利地通过考试的情境,回想的越逼真、细致越好。然后对自己说这次考试我也一样会顺利通过。考前一小时左右,可选用以下方法调节紧张心理。4、运动转移法在考前20分钟左右,如果非常紧张,可用体育活动加以调节。方法是:先做一些身体的准备活动,慢跑2-3分钟,然后做1-2次百米跑。百米跑时要用最快速度,全神贯注,全力以赴,不想其他任何事情。跑完之后休息一下,做做放松活动,深呼吸几次,然后进入考场。若因场

48、地的限制,不做百米跑,则跳绳几分钟也行。考试之前全神贯注,全力以赴地运动一下,可以有效转移过强的焦虑兴奋中心。若考生不喜欢运动或体质较弱,可以用下面的两种方法。5、音乐放松法即带一台录音机在考试开始前,欣赏20-30分钟自己最喜欢的音乐,要全身心的投入进去,除了音乐什么也不想。6、 呼吸调整法即进行简单放松训练。(三)、考场上的心理调节在考试进行中,常有考生因回忆不起所需的知识,急得面红耳赤,满头大汗,甚至垂头跺脚。可情绪越紧张,越想不起来;越想不起来,越紧张,因而造成恶性的心理循环。考试焦虑造成的这种心理障碍也叫怯场。由于考试时间短暂,所以,对于考场上出现的怯场现象,需要用快速的方法加以调节。但着最好在考试之前就加以练习,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