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木兰诗》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812830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9课《木兰诗》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9课《木兰诗》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9课《木兰诗》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9课《木兰诗》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9课《木兰诗》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9课《木兰诗》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9课《木兰诗》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9课木兰诗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木兰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反复诵读,并背诵全诗;体会本文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体会诗歌情节曲折,认识木兰的形象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诵读诗歌,分析木兰的人物形象及诗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理解多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难点:巧妙运用排比、对偶、夸张、互文等修辞手法。三、教学方法诵读法、复述法、讨论研究法四、教学媒体投影仪、多媒体、朗诵音频、视频资料等五、课时设计:二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视频播放,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有谁

2、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学生思考并举手回答。(如: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等)是啊,我国古代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一一花木兰。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早在1998年,美国迪斯尼公司就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千古,流传海外。(播放视频)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这样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女性形象一一花木兰,去听一听她那动人的故事。(二)背景解题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北朝的一首乐府民歌,历代传诵,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它和孔雀东南飞一起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璧”。(三)检

3、查预习情况1、初读课文,检查学生能够正确流利阅读课文(先指名读,再齐读)。2、欣赏范读,注意朗诵节奏,整体感知全文。木兰诗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吗?(诗中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四)感情再诵读,走近人物心灵1、请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疏通文义,把握情感。2、指导朗读,要求学生以读带译,在朗诵的感情中体会木兰的形象,体会木兰的心理感情。首段是故事开端,读得平缓、轻些,营造深夜叹息的气氛。二段问答句,可深沉些;“昨夜见军帖”后四句加快,以突出军情紧急;末两句“愿为市鞍马”转为坚定,以突出木兰的深明大义及下定决心。三段写出发前的准备,节奏更加快,力求突出木兰到

4、处奔忙,紧张准备的情态;奔赴战场要节奏变慢,用抒情的语句读;末句“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要表现出木兰的战斗豪情。四段每两句一气读,速度更慢,基调应是悲壮的,十年艰苦作战,处处刀光剑影,死中求生全系于此。五段胜利归来,节奏可稍稍加快,语调由庄严转为热烈;辞官还家要读得亲切、朴实,放慢节奏,形成前后鲜明的对比。六段亲人团聚、恢复女儿妆时,节奏要快,基调是欢快而热烈的,极力渲染喜庆的气氛及喜悦的心情;“出门看火伴”句仍快,表现木兰换装后,急于让同伴一睹的喜悦又急切的心态;“火伴皆惊忙”这后三句要着力表现战友们的惊奇感,应突然放慢。七段是歌者的赞辞,也可理解为木兰对战友们“不知木兰是女郎”的设喻回答,语

5、速渐慢,语带自豪。3、个性朗读,结合点评。节选自己喜欢的某个段落读或背,做到口齿清楚、声音洪亮,表情丰富,且进行自我点评或者相互点评。从语速、语气及所把握的木兰的情感世界、心理活动等方面去把我。(五)整体感悟,走近故事1、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初步理解,复述木兰故事。2、(出示填空PPt)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与结构,理清情节,进行填空。木兰停机(叹息)决心(替父从军)从军(准备)奔赴(战场)十年(征战)拒赏(高官厚禄)与亲人(团聚)。3、生结合课下注释自读课文,给每一自然段拟定一个四字小标题,用四字短语概括全每段主要内容呢?并批注在每段诗的空白处。(个人发言)停机叹息一一替父

6、从军一一战前准备一一奔赴征途一一十年征战一一还朝辞官一一家人团聚一一赞美木兰4、概括诗歌,体会详略安排。(出示PPT)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处理好在哪里(小组讨论)小组讨论:停机叹息一一略写;从军缘由一一详写;出征准备一一略写;征途思亲一一详写,详写女儿情态;征战沙场一一略写,略写英雄气慨;凯旋辞官一一详写;团聚改装一一详写;设喻回答一一略写。归纳好处(作用):(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实感人。(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5、总结:详略安排是为文章的中心服务的:突出中心一一详写;有关中心一一略写;无关中心一一不写。总之,诗歌对

7、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详写,一般的就略写。这也给我们作文以启示。6、研读赏析:请同学们仔细分析“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一句,思考这两句的确切意思,并说说在语意表达形式上有何特点?又该如何去翻译这两句呢?(互文)7、布置作业:查找积累一些历史上女中豪杰的故事。第二课时(一)复述故事导入指名让学生简述课外自己收集积累的历史上女中豪杰的故事。(二)人物赏析,走近木兰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英雄形象是学生们比较容易把握的,提示学生多发现木兰的女性特质,从而更全面的感受有血有肉的花木兰。如决定前的焦虑、征途上的思亲、毅然辞官、回家就迫不及待的打扮等,可启发学生充分发

8、掘。)明确:师总结木兰形象特点,并一边分析,一边板书: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一一勤劳孝顺。2、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一一勇敢坚毅,忠孝两全。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J一一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慨。4、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一一不慕荣华富贵,甘过普通百姓生活。5、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一一机智、谨慎。总结:1、她很孝顺。当自己的老父亲被征,就要上战场的时候,木兰挺身而出,代父出征。历来女子只能坐在闺房里面绣花,可是木

9、兰却怜悯自己的老父,不顾传统的约束,乔装打扮,奔赴前线。这些都说明了木兰做到了忠孝两全。自古以来人们就认为忠孝不能两全,可是木兰一个柔弱女子却做到了,不能不叫人敬佩。2、木兰聪明机智。试想,一个女子要去沙场厮杀,又要不被同行的战友发现,需要克服多少生活上的难题,然而,木兰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荣立战功,骄傲地凯旋了!3、木兰功成身退,视功名为粪土,毫不夸耀自己的功劳。“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J多么淳朴的女孩,她一点也不看重做官,她挂念的是多年未见的亲人。诗歌至此写活了一个至情至性的奇女子。4、木兰美丽非凡。在木兰的眼里,女孩子的天性并没有

10、泯灭。她并不是泼妇形象,也不是梁山好汉的形象,她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女孩子。木兰一回家,就马上迫不及待地“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看,好一个俊俏的女孩子。5、那你喜欢木兰这一人物形象吗?你喜欢她的哪些品格?为什么?本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有传奇的色彩,又真切动人。一千多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三)结合自身,德育渗透花木兰的故事虽离我们时间久远,但历久弥新。她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们说到爱国时,可能有同学们会想到:那就是扛枪打仗甚至是为国捐躯,或者是在洪水中抢救人民的生命财产,又或者是在更危险的时候为了人民的利益献出自己的生命。爱国,这个词语它有着无

11、上的荣光和沉重的分量。1、出示任务:结合自己,谈一谈我们中学生爱国的具体体现是什么呢2、学生发言讨论:小组讨论,课堂互动,求同存异。同学们在讨论中明白了如何爱国,从而树立了正确的爱国观。3、教师点拨指导:“一千个人就有对爱国的一千种理解“,只要是积极向上的,都给予肯定。(四)拓展延伸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木兰这个名字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中,她那独具特色的人格魅力更是深深打动了我们,让我们深受启发和教育,而此时此刻,你最想对木兰说什么?(多媒体投影:“木兰,我想对你说一一”)2、每一年,中央电视台都会评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我们今天读到的木兰的事迹,绝对有资格入选“感动中国”的人物之一。

12、现在,“感动中国”栏目组要为古代的女英雄木兰颁“巾帼英雄奖”,假如你是评委会委员,请你参考下面的颁奖辞,也给我们的木兰写一段颁奖辞吧:陈家顺,为乡亲卧底,你吃遍所有的苦,为百姓打工,你换来群众最多的甜。你乔装改扮,却藏不住心底最深的惦念;你隐姓埋名,可我们都知道你是谁,为了谁。(五)总结全文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不朽的女英雄形象。她既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融合在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机智

13、、勇敢、刚毅、敦朴的优秀品质。这种传奇色彩和美好的性格使木兰成为经千年而不衰的家喻户晓的女英雄的形象,深受人们喜爱。七、板书设计八、教学反思课堂上,没有提供学生练笔的机会。如何让学体学生的思维都“动”起来,让每位同学都能提笔来写一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在分析木兰回家还女儿装教学时可适时把木兰的心理活动,用细腻的笔写下来。没有做到这两点让课堂少了“练”的环节。最后是在生字词的训练方面,某些同学回答错误,我却没有意识到,没有进行及时的纠正。忽略了语文的工具性,教学中应该在“诗词的艺术特点”、“字词的锤炼”、“背诵课文”等方面还要下一番工夫。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取长补短,让课堂变得更扎实,真正把学生放在主导地位,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